导航:首页 > 职业正装 > 中国五十年代的校服图片

中国五十年代的校服图片

发布时间:2021-08-17 00:34:39

⑴ 八十年代的校服怎样

冬装运动服=太空服夏装运动服=志愿者服秋天的礼服=打工服,工作服西装。丑到无语夏装裙子带你回到八十年代惠州卫校的校服是五十年来从未改变过的 还行

⑵ 中国校服的由来

【中国校服发展史】
中国一百年校服的变化(19张)自从辛亥革命以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盍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园内得宠 由满汉服装相互融合、改良而成的新式旗袍早在20年代就大行其道,这时也进入校园,成为女生们的新宠。 四十年代:延续了三十年代的服装风格 五十年代:比较随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国之初,全国人民自动穿起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棉大衣。长衫马褂至此基本退出历史舞台。58年以前,风气还是比较宽松的,大学女生还会穿着彩色呢子大衣,王蒙的《青春之歌》讲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旧军装:接二连三的“运动”抹煞了锦绣河山的绚丽色彩,稍微鲜艳、新颖的衣服都受到了压制,看看这时期的学生吧,草绿色的旧军装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色彩。(但这可不算校服,这段时期“校服”这个词从我们国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现 改革开放咯,我国的服饰终于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锵、锵~~~80年代后期, “校服”这个字眼,也逐渐重回我们的视线。一开始比较散乱,校服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个学校一个样,没什么统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纪初:运动校服一统天下 此时中国大陆的校服普遍以运动服为主,颜色主要有蓝,红,绿,白等,面料以涤盖棉,金光绒等为主。这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为此,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虽说没有文件强行规定学校必须做,学生必须穿,仅是要求在有条件的重点学校推广,但好多学校还是做了自己的校服。 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对于校服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校服将会变得怎样也不好下结论,我们也不妨试目以待。

网络“校服”,更多在http://ke..com/view/1118095.htm?wtp=pic
祝好运。

⑶ 中国的校服什么时候出现

自从辛亥革命以来,校服的变迁追随着历史的脚步一路蜿蜒前进,承载着我们每个人少年时代几乎全部的欢笑和泪水,在我们记忆里灼灼生辉。
从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现
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把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功解救出来,却大开大盍地打破了几千年来“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旧时代衣着制约。新文化运动的春潮更是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年轻一代显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

⑷ 求中国50年代到80年代的照片

1839年,摄影术在法国正式诞生。不久,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向外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随后,大批商人、传教士来到中国,摄影术也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传入中国的香港、广州等地。 在摄影术到达中国后,很快中国人就学会了这门技术。但当时并没有“照相馆”的称谓。原来,在摄影术传入之前,人们要把自己的形像保存下来需求助于画师和他们开设的“画楼”或者“影像铺”,利用传统的绘画技法把人的容貌留在纸上。虽然摄影和绘画有相通的一面,而相对于画像,摄影不仅价钱便宜,而且形像逼真,因此给画像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很多画师想方设法学习照相技术,“画楼”和“影像铺”的画师也成为中国最早学会照相术的人。 [ 转自铁血社区 ] 咸丰年间(1851—1861)在香港合伙经营油画业的画师周森峰、张老秋、谢芬三人,合资请当地外国兵营中的一个会摄影的人传授摄影术,学成后置办器材,增加了照相业务,同时还兼营画像。他们店名叫“宜昌”画楼,这是中国人最早开设的照相馆之一。在他们拍摄的早期照片背面的商标上,都印有“摄影家和肖像画师”,当时香港的皇后大道上,还有著名的南桢画楼,辉来影相、兴昌影相等。画师所经营“画楼”或“影相铺”则是中国照相馆最早的称谓。 画楼、影相铺同时经营摄影和绘画并存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当时由于照相技术和设备尚不成熟,人像摄影一时还不具备大规模的推广的条件。而随着油画等西洋画派传到中国,传统的肖像画又注入了新的内容。肖像画与照相之间的关系逐渐地得以固定,从竞争对手演变为具有互补性质的关系。尤其是当时照相还不具备放大技术,很多中国人想要“大照片”,画楼只能是先拍摄一个小照片,然后由画师再根据照片画像放大。也有一些画像,是照相与画师之笔相结合的产物,比如一些列祖列宗身着正装像,男为顶带花翎,女为凤冠霞披,各幅画像都差不多,可能有一定的格式。画中人的穿戴都是画的,也可能是按照画样印制的,但是画中人的脸却是根据照相底版直接印制的。 当时,由于中国劳动力便宜,很多美国和欧洲的商人还把本国的根据照片画像的业务搬到了中国的香港、广州等地,当时香港的皇后大道、广州的十八甫等画楼、影相铺林立,中国画师们根据照片给外国人画像,被商人运回国内销售,这种交流无形中也提高画楼、影像铺里摄影师的摄影技术水平。 就像人们喜欢画楼、影像铺的人的画像一样,在照相刚刚传到中国开始的几十年中,中国人首先感兴趣的就是人物摄影,人物肖像是摄影艺术的主要表现对像。因此很多当时的照相馆直接起名为“像馆”。在摄影术十分活跃的上海。最早的刊登广告的照相馆就是英国人威廉。桑德斯开设的“森泰像馆”。 1863年3月7日的近代上海首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上,刊登了森泰像馆的广告,其主要内容为:本馆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点起至晚三点钟为止,价钱甚为公道。如有意照相者,请至本馆可也。有闲阶层是像馆的主要顾客,像当时的妓女、戏剧演员、社会名流及社会富裕阶层中一些人都把照相作为享受生活,自娱自乐的一种手段。 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照相业的影响逐渐超过了画像业,画像业逐步萎缩。在东南沿海的广州、福州、厦门、上海等地,照相馆蓬勃发展,而这时照相馆大部分起名为“照相楼”,比如上海早期的公泰照相楼、宝记照相楼等,人们都要登楼照相,为什么叫“楼”呢? 原来,早期的照相使用的绝大部分是玻璃底片(湿片),感光速度很慢,很多时候要2—6秒,有时需要数到20个字。而当时又没有灯光和其它人造光,必须利用日光,因此摄影室一般都在楼上开设,还得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拍摄,以充分采光。日光强就在顶棚上拉起白布遮挡直射光,光若则用反光板帮助加光。因为拍照时间较长,坐的椅子和头部都有靠背,以保持被照者稳定不动。拍照时,摄影师敲一下木板子(据说“拍照”二字由此而来)大喊一声,打开镜头盖,然后“一、二、三。。。”数下去,数到九、十个字,甚至二十个字,才算大功告成。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照相才用上了人造光,很多照相楼开始了“日夜照相”。所谓照相“楼”的意义才相对减弱了。 [ 转自铁血社区 ] 不论画楼、影相铺,还是像馆、照相楼,他们都是一个商业化的经营实体,摄影术登陆中国就被赋予了商业的色彩。但由于摄影技术的限制,这些照相实体基本上还是局限于室内人像自娱自乐的

⑸ 什么老相册有九十年代初中生穿校服的图片

你好,一般这类相片会出现在,图书馆,老学校的展览馆,还有报社

⑹ 想买60 70 年代的那种校服,

六七十年代哪有校服呀?楼主你是不是弄错了。中国是1982年才有校服的。可能只是六七十年代的中学女生流行的衣着。

⑺ 中国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妇女戴不戴乳罩

小背心,我知道的,那时我还小。我妈妈就没带过胸罩

⑻ 寻全国各地校服的图片

中国的校服都有个很大的共同点啊 就是往死里丑 你还要看全国的做什么

⑼ 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服饰特点

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服饰特点是:着装风格呈现出朴素节俭和实用、统一的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着装上强化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着装风格呈现出朴素节俭和实用、统一的特征。这一方面与经济水平的落后有关,另一方面也是集体政治意识的反映。民主、艰苦奋斗和集体主义等时代精神在服装上的体现是简朴和实用。

中国五六十年代,服饰崇尚简朴实用。50~70年代,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

人们追求列宁装,意味着对革命工作的狂热,劳动美、心灵美为社会所认同。女装流行代表是俭朴的布拉吉连衣裙、列宁装以及两用衫、长西裤。

列宁装的普及率最高,年龄适应性最广,开始列宁装本是男装上衣,在中国却演变出女装,并成为与中山装齐名的革命“时装”。这一男性政治领袖的着装,携带着革命的政治意识,悄悄接近并包裹了女性的身体。

(9)中国五十年代的校服图片扩展阅读:

列宁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一个革命的进步的城市女性的恰当穿着不是旗袍,列宁装这种沉稳厚重中性化的女装统领了建国初的服装市场。

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列宁装或多或少带有装饰性元素——双排纽扣和大翻领,腰带的作用有助于女性身体线条的凸现。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列宁装在广大的解放区的女同志中间就十分流行。

这款服装后来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朴素干练、英姿飒爽。

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君、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都曾是“列宁装”的模特,劳模的示范,带动了时代的风尚潮流。

直至中国与苏联交恶,列宁装方逐渐退潮,为春秋两用衫和军便服所取代。

与中国五十年代的校服图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uo男装开业啦 浏览:783
新生儿多久给穿裤子 浏览:355
四方丝巾怎样系在单肩包上 浏览:504
一只爪子按住帽子的白猫 浏览:307
女生蓝色西装配什么裤子 浏览:39
粉红色衬衣白色西装配什么领带 浏览:828
长裙子怎么搭厚外套 浏览:727
重庆哪里好买男装 浏览:469
部编版三年级下方帽子店普学网 浏览:68
童装软文文案 浏览:664
皮带输送线定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浏览:310
现在衬衫搭配什么外套 浏览:695
校服裤大腿那太宽怎么办 浏览:770
用纸折裤子怎么折视频 浏览:826
三只小熊童装抓住挣钱机遇 浏览:472
内搭衬衫发黄 浏览:85
透视睡衣如何穿 浏览:875
成都新都正因小区哪里有补裤子的 浏览:790
羽绒服名牌有哪些男性 浏览:510
如今时兴哪些的牛仔裤 浏览: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