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旗袍的流行起源
世界服装网 www.csfz.cn 2005-10-09 16:00:25.0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抑或设计界,旗袍在很多人看来属中国传统服装的当然代表,甚至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传统的代名词。但是,站在21世纪的高处回首中国悠久的服装历史,旗袍真就那么传统吗?从某种意义上说,旗袍从流行之初就注定了它是拖着西化影子的中华国粹。深入考察旗袍流行的起源,不但有助于澄清中国的服装及设计史实,亦为中国现代服装设计如何将民族传统与国际流行交融提供一个生动的范例。
一、旗袍风尚的基本特征
所谓“旗袍”,指衣裳连属的一件制服装(One-piece Dress),同时,它必须全部具有或部分突出以下典型外观表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的细节布置,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尽管有观点认为旗袍包含清代旗装的袍和民国女性的袍,但是通常意义上的旗袍一般是指20世纪民国以后的一种女装式样。而所谓“旗袍风尚”则更多是从装扮行为模式和社会群体角度考虑,其基本特征为:以旗袍为基本品类,在配伍上则具有一件制服装的特点,下身基本不再配穿可能外露的裙或长裤,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风行一时。
二、旗袍风行的起始时间、地点和人群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当为合理。
至于旗袍风尚的始发地,应在其时对中国服装流行影响最为广泛的上海或北京。尽管旗袍从名称上望文生义应与满族人有必然的联系,而北京的满族人非但在数量远多于上海,还在衣着上保持有本族旗装(Qi Style,也称满装Manchu Style)传统,且两地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也较为一致,但是,旗袍在当时是一种新派的时兴,它与满族人旧时的袍在穿法上有诸多不同,但却和西式裙装颇为类似,以上海在中国唯一的时尚中心地位、西风东渐的先得之地以及追求衣着时兴的城市特征而言,1948年屠诗聘先生断言旗袍“开始流行于上海,逐渐流入内地”并非虚妄,而许地山先生早在1935年也曾有过类似论述。
关于旗袍风尚的始发群体,有诸多原始记载和研究结论表明为上海的女学生群体。以当时其“女界领袖”的衣着引领地位和对西化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而论,也只有她们才可能是旗袍最早的主要使用者。
三、旗袍式样的起源分析
关于旗袍的式样起源已经有诸多的研究。很多结论认为民国旗袍是清代旗装中的袍的延续,其主要依据为两者之间形的类似和名的联想,国外也有将其称为“Mandarin Dress”。但是,此类推论很难解读旗袍风尚中弃裙裤而穿袜甚至裸腿的迥异于此前中国传统的装扮特征。事实上,服装历史中很多款式的类似纯属巧合,断言其承袭却又不尽然。在清代,女式旗装袍一般称为衬衣或氅衣,却很少有旗袍之说。尽管沈从文先生在论述雍正四妃子便服时曾谈到其中两件长袍“已经具有后来旗袍规模”,但本意应该是求得对研究主体的形象说明而非指两者之间的因袭必然。张爱玲曾将最早的旗袍解释为1921年女学生对男装袍的款式借用,但少有论证。还有境外研究认为旗袍的起源是汉装、旗装和西方服装的元素结合,却又语焉不详。
作者无意否认旗袍与中国传统服装的必然联系,但是如果仔细考察旗袍的早期时尚,我们会发现它尽管具有中国传统服装的部分款式特征,但并非清代旗装袍的嫡生,如今被看作国粹的旗袍从风行之初就脱不了西化的胎记。
首先,必须看到传统的袍在中国女性中的普遍使用曾出现断层。清代的满族女性穿袍,汉族女子则主要为褂、袄配裙和裤。尽管满汉服装间的区别到清末已很模糊,但民国初年女性穿袍者“极不普遍”。其次,从历史的沿革角度考虑,自19世纪末起包括服装在内的部分旧传统习俗就被有识之士当作妨碍中国进步的障碍,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废除了清代的服装礼仪制度,还发生了短暂的排满风潮,其后又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在受西方文明影响最早也最大的上海,复制清代旗装袍的社会条件似不充分。再从旗袍的使用群体角度分析,旗袍初始的穿用者和最早的倡导者是都市中受西学影响较深的学生等社会群体,她(他)们绝大多数是汉族人,她(他)们的祖先在清初经过流血抗争才为汉族妇女取得不穿满式服装的权利,服装史上由此有了清代女装的“汉装(Han Style或Chinese Style)”和“旗装”之分,尽管自清末起上海女装就是西洋东洋、汉装满装兼而有之,但要让其照搬曾为之唾弃的旧传统服装少有可能。由此可见,旗袍与清代旗装中的袍应该不会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任何新流行的兴起在其偶发性的背后都有必然性。联系1925年前后的上海女装时尚,可以对旗袍式样的诞生作如下解释:自20世纪10年代起,传自留学东洋女学生的少有纹饰短衣长裙的“文明新装”成为新派女性的时髦;马甲原本是清代以来上海妇女的常用衣类,短可及腰长可至膝,20世纪20年代初时兴一种长至小腿的大马甲,类似旗装式样的袍而无袖,有人为求区别也为标榜新奇将它称为“旗袍马甲”;至旗袍风行之前,开始有将旗袍马甲着于褂袄之外而取代裙和裤的穿法,部分研究认为旗袍即脱胎于此;再将日常生活中的旗袍马甲加上文明新装中风行的及肘喇叭袖(时称倒大袖),构成了旗袍最早的流行式样。
但是,如此仅说明了旗袍本身的形的由来,却无法解释旗袍风尚中与旧传统完全不同的服装配伍方法,而这恰恰是民国的旗袍和以往传统衣着习俗之最大区别所在:自清代至旗袍风行之前,无论是汉族还是满族女性均通过与袍服或上装相配的裙和长裤将下肢基本遮盖。而在旗袍的配伍中,除1925年旗袍流行的萌芽期有少量袍中穿裤的记载外,其时尚主流基本为旗袍内不着可能外露的裙及长裤,而是配穿合体的袜,甚至不着袜而裸露小腿。
作者注意到,旗袍与当时的连衣裙等西式裙装在衣裳连属的制式和衣装搭配上均有出奇的相似,包铭新先生也曾将旗袍比喻为中国的One-piece Dress。早在20世纪初,上海已经于华洋杂处中见识并开始宽容地接纳了包括西式裙装在内的西方服装体系;10年代中期后上海流行跳交际舞(时称“交际茶舞”),摩登女子穿用的“茶舞服”中就有西式连衣裙;对于部分受西方文明影响较大的女性群体而言,西式裙装也常为其所用;而且作为旗袍母体之一的文明新装亦不同于日本和中国传统服装,它是西方服装体系通过日本再迂回传到中国的结果,裙已经不是中国传统的围系式而改为西式套穿,裙内也不再穿着长裤;加之上海“时髦机器”的城市特性对服装流行求新求变的诉求,在上海的西式学堂的女学生群体中最早出现了融旗袍马甲、文明新装和西式裙的诸多特性于一体的旗袍新流行也就不难理解。旗袍之所以“只不过略仿旗装,和真正满人的袍,相去很远”,其根本原因应在于此,而这又是过去的某些研究较为忽略之处。
四、旗袍称谓的由来推断
尽管自清代以来,袍就不是普通汉族女性的日常服装,在上海只有旗人和少数欲以衣装猎奇争艳者穿用,但由于男子的普遍使用,当时的人们对袍并不陌生,而所谓旗袍确实与其在外形上十分类似,将它归类为“袍”也很合理,何况还有男袍女穿之旗袍起源说。同时,因为汉族男性早在清初就改穿满式男装,而旗装中的男、女袍除大小和装饰不同外几乎形出一辙,加上旗袍前身之旗袍马甲也与旗装的袍多有相似之处,由此可以理出旗袍与旗装袍的间接联系。“旗”字则可从“旗袍马甲”中得到解读,“旗袍”称谓甚至还可能是它的直接衍化。非但如此,较先采纳旗袍的又是一个鼓吹男女同权的社会群体,她们不但要通过旗袍摒弃过去妇女上衣下裙两截穿衣的习俗以改变中国女性的弱势群体形象,更想无论在称呼上还是在式样上都取得和男性一样使用袍的权利。而且尽管其时的上海已经较为开放,保守思想仍有相当势力,对西式装扮和新奇时髦虽然见怪不怪,但在流行的推广过程中还是阻力重重。新式、样冠以看似传统的“旗袍”之名以强调中式模糊西化,也许是为体现五族共和及男女平等的民主思想,更可能是期待以此减轻社会的群体压力。
五、旗袍流行的美学解读、消费保证和社会机遇
任何一种式样要成为时尚,必须为大众的美学理念所认可、消费相对便利并包容于一定的社会氛围。风行之始的旗袍是中式表观下的西化穿用,其既有中国服装传统的外观承袭,但又是西风吹拂下的传统变异。时尚美好出乎想象的强大力量,渴望和想往包括服装流行在内的西方文明的社会风气,加上民众重视衣饰的习俗和传统服装制作业的基础,以及北伐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终于成就了旗袍的在中国的全面流行。
对于旗袍时尚的美学解读,尽管有观点认为其在于类似西式审美所嘉许的人体曲线显露,但事实上旗袍风尚仍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的潜意识并构成了具有中国20世纪前期的时代特征的新的衣饰美学观⒂。早期的旗袍依然是传统的平面结构,其连身通袖强调的还是手臂下垂时传统美人的溜肩,腿也只在袍衩间得到意念上的完整;尽管旗袍在胸臀的最大处是合体的,但由于没有横向腰线分割和胸腰省道,腰部虽通过边缝内收但仍具相当的宽松度,在顺畅的廓形下,胸的突显依然较西式服装为弱,而东方人种臂的扁平却被忽略;至于纤腰则是概念想象的必然,身段婀娜者自不必说,即便是腰变粗腹显赘穿上旗袍仍有臆想中的苗条,最多只是使袍在腹前有一个不明显的凸出曲面,反而显出中国传统式的“富态”,这使得旗袍无论二八佳丽或六十年纪均相适相宜。如此构成的旗袍非但中国的女人喜欢它,即便男人也欣赏它,老派人物接纳它是因为其有传统的服装表征和审美意趣,西式因素的融入又迎合了当时所必需的开明 ;新派人物欢迎它则着眼于其中西交融的衣着方式,还具有紧跟西方的流行感和一个完全中国味道的名字。而旗袍对于服饰配伍的中西包容又体现出不同社会群体的审美偏爱。
由于早期旗袍的结构和传统服装脉络相承并不复杂,同时其简练的廓型和局部装饰又对材料具有极大的兼容性,服装制作因人而异相当便利,这使得旗袍的风行在物质上成为可能。旗袍可以到弄堂口胡同旁的裁缝摊或把裁缝请到家里量身而制,如果付不起工钱则干脆自做自穿或请人帮忙,而当时的时装店通常只卖西式服装,至多有一两个柜面承接那些不满意江湖裁缝又不愿自己动手的富家女子的旗袍定做。尽管其时并没有设计师的职业分工,但是具有优秀服装传统的中国女性特别如上海的时尚民众,将其流行主张通过裁缝之手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现代概念中的设计行为。正是由于旗袍的这种泛设计性使旗袍看似大同小异但有着丰富的局部变化,进而造就了旗袍个性充沛的风尚流行。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背景为旗袍的风行提供了有利时机。北伐革命的隆隆炮声和妇女解放的阵阵口号,成了作为新女性的标志之一的旗袍为社会接纳乃至赞许的最好理由。社会各界特别是商业功利驱使下的纺织厂、服装店等则对旗袍时尚的推波助澜。妇女特别是城市女性的时髦天性也使旗袍加速进入百姓衣装生活。自1927年以后,旗袍的流行逐渐由城市向乡村推广,至20世纪30年代,旗袍已经取代上衣下裙而成为中国女性的主要服装品类。
六、结论
旗袍风尚是中国服装传统的西化变异。它起始于1925年上海的女学生群体,1927年后风行全国。早期旗袍的式样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构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于中国传统袍服、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象征的新的时尚流行和服装审美,并被现代人视为20世纪中国衣着传统的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鉴于旗袍风尚与以往袍服的区别,可将“旗袍”作为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全部具备或部分突出如右衽开襟、立领、盘纽、摆侧开衩等局部特征的一件制女装的专门指称,而将此前旗装中的袍称作“旗装袍”。同时,由于境外研究以及英文翻译对旗袍的表述多种多样,如“Mandarin Dress”、“Ch'ipau”以及“Cheongsam”等,建议统一以“Qi Pao”指代。
B. 做一件长袖旗袍所需要的面料是几米
这个要看具体身材及款式要求吧,楼主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到上海南外滩面料市场的凤和祥定制,各种款式和面料都可以选择,几百到一两千都有,性价比很高,而且是面料市场,逛逛了解下行情都不错的
因为旗袍是中国传统服装。像京剧一样,国翠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最重要的是要穿好旗袍来拥有良好的身材,如果身材不好,则身体不好。佩戴它的效果将非常普遍,不美观,大方或体面。例如,如果您穿着旗袍,则必须举起胸部并抬起头,并且大腿应该有苗条的感觉。您必须穿高跟鞋,无论您多高,都必须穿高跟鞋。否则,旗袍和您自己的高贵典雅气质将不会得到体现。还有一个小建议,那就是在选择旗袍时根据您的肤色和偏好选择适合您的颜色样式。根据身高和体重选择旗袍的长度。
那种优雅气质的美是任何服装都无法拥有的。旗袍由丝绸或锦缎制成,具有独特而精致的带扣,紧身的腰部,光滑的线条,令人陶醉。既不高也不低的分叉端微弱可见,但微弱暴露。简单,安静,纯净,它们像锦上添花,在蛋糕上锦上添花。它是平面的,多面的,迷人的。旗袍没有年龄限制,没有时间的痕迹,它总是那么新鲜和美丽。始终穿着旗袍的女性。无论女人穿多薄旗袍,她都会看起来圆润诱人。人们说,我不知道旗袍是解释女性还是女性是旗袍。有气质的女人可以更好地诠释旗袍的无限美丽。穿着旗袍的女人是一首诗,一幅画。穿着旗袍的女性是一本移动电话,继承并展示了中国民族服饰的美丽和中国女性的优雅气质。
D. 旗袍用什么面料的比较好
一般来说女性穿旗袍都是在夏季,夏季天气炎热,所以建议在夏季选择透气性好,又不易发生褶皱的布料做成的旗袍,像纯棉印花细布、印花府绸、色织府绸、都是很好的旗袍面料。如果是选春季穿的旗袍的话,建议你选择化纤或混纺织品,如各种闪光绸、涤丝绸、以及各种薄型花呢等织物做成的旗袍。
E. 做旗袍用什么布料
做旗袍的材质:制作旗袍的有布料,丝绸、锦缎等,目前又有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杭罗等真丝织品。棉布料不适合做旗袍。
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越为合体。 现代旗袍是是式样简洁合体的线条结构代替精细的手工制作。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
(5)棉夹层长袖旗袍扩展阅读:
现代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收腰,无袖或短袖等。
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旗袍的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时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
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较少,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F. 旗袍分哪几种 图片
按开襟分类
旗袍的开襟通常有七种,包括方襟、双襟、直襟、斜襟、琵琶襟、圆襟以及无襟。
1
图片皆来自网络,权侵删。
G. 旗袍是长袖还是短袖好看
其实,旗袍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在婚礼上流行,只不过那个时候基本上是红色当道,款式也欠多样.十多年来,婚礼旗袍早已从色彩、款式、质地等方面丰富了起来,成为东方新娘永远的爱。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婚礼婚装专业委员会会长,著名婚礼文化专家陈富美女士就见证了旗袍作为婚服的变迁,并一直倡导优雅着装的理念。对于今天要出嫁的新娘子如何穿出旗袍,一定要从色彩、款式、面料和个人的身材、气质等方面仔细斟酌,并且不可忽视发饰、配饰、鞋子、化妆等细节因素,更要有创新意识。
一、旗袍的色彩
■大红色:适合年龄稍大的新娘,因为大红色可以显出新娘的稳重大方。
■玫瑰红:适合年纪较轻的新娘,因为本身皮肤的肤质很好,衬以玫瑰红色,可以使新娘显得青春俏丽。
■深红色:适合稳重有涵养的知识女性。
■白色:适合比较讲究生活质量而又收入颇丰的新娘,局部可以滚红色的边,或大面积镶银光亮片,会显得非常的雍容华贵。
■黄色与橘黄色:也是不因循守旧的新娘可考虑使用的颜色。
二、旗袍的款式与新娘的身材
■身材瘦小的新娘从严格意义上说不适合穿旗袍。
■身材粗大型适合穿x型旗袍,这种款式可以对过于丰满的臀部起到遮掩效果。
■性格活泼好动型新娘也适合穿X型,这样新娘的站立行坐可以更自如一些。
■般人都认定,尽显玲珑身材的旗袍,只属高个女人的专利。当然不是这样了!新派旗袍由长变短,例如及膝旗袍,就算是最个子矮小的新娘子,一样可以穿出古典美。身材匀称腿型较好的新娘穿上两边开岔的旗袍更能显出形体的优势。
另一个新派旗袍的重要元素,是七彩鲜艳的颜色,代表喜气洋洋,尤其适合肤色黝黑的新娘子,令她们看上去更加醒目,艳光四射
三、旗袍的领口与新娘的脸型
■气质高雅而脖子较长的新娘非常适合穿高领旗袍。
■脖子较短的新娘适合穿无领的。
四、旗袍的面料
尽量不考虑人造丝和纯涤面料,因为非常容易起静电。春夏秋季节结婚应考虑用清薄的料子比如真丝,颜色也不要太凝重;冬天举办婚礼最好选用织锦缎,这种面料可以衬托婚礼的豪华。
五、发型与发饰
■新娘可以盘头,但也可以考虑不盘头,长发自然垂顺或烫发其实都行的通的。
■不管梳什么样的发型,都应考虑用些发饰,发饰的颜色应是旗袍颜色的同类色,或能呼应上,这样新娘从整体着装上才会有统一感。
■头发稀少的应把发型做的夸张一点。
六、旗袍与鞋子的搭配
■尽量不穿黑颜色的鞋子,如果有条件应该穿真丝绣花或丝绒缎面鞋,其次可以穿红皮鞋,但亮光皮鞋应放在最后考虑。
■旗袍的长度最好垂至脚面。
七、旗袍与珠宝配饰
中式服装最适合配戴的珠宝首饰是耳饰,特别是有悬垂感的,珍珠、钻石、红宝石和金饰都可以成为新娘的明智选择。如果婚礼来宾中有不少外国朋友,可以考虑珍珠和钻石耳饰;如果来宾以长辈为主,可以考虑佩带金饰;如今有条件的女性也非常喜欢翡翠耳饰,就是因为它独有的“东方风情”。
■脸盘大的新娘适合佩带耳坠。
■方脸盘的新娘适合佩带耳钉。
八、旗袍与妆容
新娘妆切忌浓妆艳涂,除了睫毛和眉毛稍做夸张以外,其他化妆都应以追求自然干净和有质感为第一准则,口红的颜色更要与旗袍的颜色有呼应。
九、旗袍的它用
旗袍最好是后边开口,不仅方便新娘穿脱,更重要的一点是方便以后的修改,比如在结婚后,可以考虑把旗袍改短,在每年的结婚纪念日或其他场合穿一穿;如果新娘以后胖了一点点,把旗袍拿到裁缝店稍做改动也是可行的,如果是两边开口的,改起来的余地就不太多了。
十、旗袍的创新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有自信穿自己的服装,但不应一味复古,要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切为我所用的开放的心态对待服饰、对待旗袍的创新,比如中国的水袖就完全可以吸收进来,领口的开口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自由和喜好而定。如果觉得旗袍太正式,可以考虑外边罩一层薄纱,让旗袍变成衬里。至于颜色的运用上,也可以再大胆点,上下不一定用一种颜色。现在,服饰风格的深变讲求融合Fushion和搭配Mix&Match,旗袍的创新也不离左右。
PS:我找了一个有新派旗袍新娘图的网页,你可以参考一下.愿你是最幸福快乐美丽的新娘.呵呵....
H. 旗袍有几款分别是什么样的
旗袍的样式很多
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
领有高领、低领、无领;
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
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
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圆襟旗袍礼服--襟处线条圆顺流畅;
直襟旗袍礼服--身材丰满、圆脸型的女性适合这一款式,可使身材显得修长;
方襟旗袍礼服--将襟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适合不同脸形穿着。
琵琶襟旗袍礼服--
此外还有双圆襟旗袍、双开襟旗袍等款式。
旗袍也是须着装者用身体去感受的,只有当身体的态度与旗袍的气质完全吻合时,旗袍便成了女人的表情,女人便成了旗袍的灵魂。这就是所谓的“女人味”。
一般来说、穿旗袍不能太瘦也不能太胖。以身材适中为佳。我觉得你穿修身形的应该不错哟…优雅又有气质。颜色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哦,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才重要。
I. 旗袍夹层分离怎么处理旗袍夹层分离怎么处理
用针线在里面四个边角处固定缝一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