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悟空到底怎么得罪牛魔王了
牛魔王的结局无疑是悲惨的,贵为一方霸主的他,曾有妻有妾有儿子,坐拥积雷山、火焰山、翠云山、号山四座山头,势力庞大又交游广阔,可谓是男妖中的成功人士。
但最后的结局呢?落得个被佛门抓走软禁的下场,牛魔王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这都是拜他的好兄弟孙悟空所赐。
首先说,孙悟空故意找牛家麻烦的三个表现:
孙悟空去翠云山求取芭蕉扇时,明知道自己坑害了红孩儿定会惹怒铁扇公主,完全可以变个其他妖怪,隐瞒自己是孙悟空的身份,拿点儿钱哄着铁扇公主把火扇灭便可,人家人家铁扇公主本来就是做这个生意的啊。这样不就很快解决了,没有后面的事儿了吗?结果孙悟空急不可耐的表明自己的身份,不是找打吗?孙悟空变成苍蝇对铁扇公主拳打脚踢,去积雷山找牛魔王时,故意吼骂牛魔王的小妾。这俩可都是他嫂嫂啊,这是当兄弟的干的事儿?他这样做,目的就是激怒牛魔王,让牛魔王卷入这场风波之中,这样才能把事情越闹越大,牛魔王的下场也就越惨。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鼻子莫名失灵,牛魔王变成猪八戒来骗孙悟空刚拿到的芭蕉扇时,孙悟空怎么就认不出来呢?火眼金睛这时候失灵了,或者说这是个技能孙悟空忘开了?即便是一时大意,牛魔王这种级别的魔头,浓郁的妖气难道闻不出来?
其次说的是,天庭和佛门没有收拾牛魔王的动机
第一,牛魔王虽然法力高强,但似乎没什么野心,儿子在号山自主创业,老婆在火焰山收降雨水费,小妾乃是豪门,他当个上门女婿纵情享乐,没事儿就去朋友家串门饮宴。牛魔王过得是标准的土财主生活,根本没有妨碍天庭和佛门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牛魔王和铁扇公主都没有阻拦过唐僧师徒西去,是孙悟空自己强借芭蕉扇导致冲突,致使闹出兄弟反目的戏码,最终牵动天庭佛门派兵而来,将牛魔王收服。
孙悟空记恨牛魔王的四个原因:
根绝孙悟空所说,他是在还没有闹天宫时便结交了牛魔王等人,结拜为兄弟时说好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结果后来天庭派兵讨伐花果山,没有一个兄弟来帮他的,包括牛魔王。这是孙悟空记恨牛魔王的原因之一。孙悟空战败以后被抓到天庭受刑,二郎神杨戬一把火烧光了花果山,这个时候牛魔王等兄弟也并没有来保护他的猴子猴孙,这让孙悟空更加恨上加恨。
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时,没有一个兄弟来看过他,孙悟空被压的越久,对这些从前的我酒肉朋友的恨意就越深。孙悟空向红孩儿说自己是他父亲的结拜兄弟时,红孩儿却表示压根儿不知道,足见牛魔王根本不拿孙悟空当回事儿,在儿子面前提都没提过他。当初的结拜根本就是虚情假意。孙悟空的面子当场丢了个干净,对于他这样一个爱面子的人怎么受得了?孙悟空的恨意就更浓了。
2. 孙悟空是怎么认识牛魔王的
孙悟空从方寸山修道回来,看到花果山上牛魔王的一个三弟占了花果山并正在跟猴子们打架,孙悟空看到后把牛魔王的三弟揍了一顿,这位三弟找来了牛魔王来给他出气, 牛魔王带上他二弟犀牛怪到了花果山,非但没有出气,反而给孙悟空赔礼道歉起来,于是4个人就摒弃前嫌在水帘洞里开始吃喝玩乐。就在这时候他们拜把子了。
他们在水帘洞的时候,牛魔王说你本领高超,能否表演给我们看看,孙悟空就开始借牛的三弟的大刀耍起来,表演的时候把牛魔王他三弟的大刀折断了,悟空抱怨说没个好称手的兵器用,牛魔王就推荐他去东海 于是,就有了借金箍棒和后来的故事。
西游记中有交代这一节 你可以看看西游记86版的第一集
3. 哪吒为什么会制服牛魔王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哪吒之所以能制服牛魔王是因为哪吒帮手众多,并且得到了如来佛祖的指点。而牛魔王则是佛教之人,所以牛魔王看到哪吒之后才会顺着哪吒的招式被制服。很显然牛魔王之所以被哪吒制服还是因为牛魔王接受到了撤退的讯息,所以见好就收。
因为牛魔王拦住唐僧一行人设下关卡是佛祖的意思,而哪吒能知道牛魔王的弱点和如何收服它则是因为佛祖的指点。而牛魔王一看到哪吒对付自己的招式,牛魔王马上就知道这是如来佛祖派来收服自己的人,于是牛魔王很上道的被哪吒收服了。
4. 孙悟空和牛魔王是怎样大战的
一个抡棒、一个抡刀,打了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最后牛魔王变成一只牛来吃悟空,悟空请来天神把牛魔王降服,送进非洲动物园
5. 小小哪吒制服牛魔王轻轻松松,他是如何做到的
哪吒知道牛魔王的弱点是头,所以他专攻他的弱点,打得牛魔王嗷嗷叫。哪吒为何知道牛魔王的弱点呢?因为哪吒是玉帝派来的,玉帝早就将牛魔王的弱点告知了哪吒。
哪吒之所以能表现得那么厉害,还因为他手里持有砍妖剑,这把剑是专门用来对付妖怪的。正所谓一物降一物,就像红孩儿一样,虽然身体金刚不坏,但是还是能被特殊的法器天罡刀所伤。
6. 西游记中孙悟空是怎么打败牛魔王的
应该是平手的,可能牛魔王还略高一筹
《西游记》的作者参考了非常多的民间传说
并且把这些民间传说结合在了一起
在《西游记》之前
民间传说就有六圣,就是超脱于三界外的六个精怪
其中开山大圣牛魔王排在第一位,齐天大圣美猴王排在后面(不是第四就是第五)
当然,在这个传说中,还没有孙悟空这个名字
以这个传说而言,六圣平手的设定是合理的
如果有强弱差别,那么排名第一的牛魔王应该最强
西游记后面还有几个能与孙悟空不相上下的妖怪也是出自六圣的传说
PS:附带说一下孙悟空的由来
历史上玄奘之后继续翻译经书的和尚叫“悟空”(释悟空)算作大唐三藏法师的接班人
玄奘西行取经的路上收过一个徒弟是个胡人(少数民族)胡僧(被口传成了猢狲)
唐《酉阳杂俎》中石猴出世(其实本来和六圣中的美猴王没有关系,和取经也没关系)
唐《酉阳杂俎》中悟空学艺(悟空是个头陀,向一个道士学艺,也没有姓氏)
龙宫借宝,可能参考了民间传说中的无支祁(水猴子,日本的河童也起源自我国的无支祁)
所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很多个传说揉在一起所创造出来的角色
7. 简述在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过程中,牛魔王有几般变化孙悟空又是如何应对的
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过程中,牛魔王一共变了几次,分别是什么?各位,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咱先说下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的前因后果。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风尘仆仆朝西行去。走着走着,渐渐觉得热气袭人,难以忍受。此时正值秋天,大家感到很奇怪。
各位,这就是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的起因。而具体来说,在此过程中,牛魔王一共变了六次。具体情况如下:第一次是在孙悟空先变牛魔王骗了扇子后,牛魔王就变猪八戒,骗回了被孙悟空骗走的扇子。第二次是在双方打斗过程中,牛魔王变天鹅,孙悟空变老鹰。然后牛魔王把自己变大,孙悟空则灵魂出窍,本来的身体变成胡萝卜。然后牛魔王胳膊变长,掐住了悟空,悟空变出一把锯切割他的手臂。牛魔王用大手摁住了悟空,悟空变出针扎了他肚子。最后牛魔王变回原形牛,如此算下来,正好六次。
8. 西游记第61回是如何把孙悟空和牛魔王斗法的情景描写精彩的
西游记第61回中通过孙悟空与牛魔王之间的种种变化上的争斗,体现了牛魔王和孙悟空各自本领之强,更从后面在借助了泼法金刚、胜至金刚、托塔天王和哪吒三太子、大力金刚和永住金刚之力才将牛魔王收服,体现出了牛魔王本领的厉害。
孙悟空来到摩云洞,继续找牛魔王打架。两个人抖擞精神,重新来战,交战不久,就上演了一出紧张刺激的变形追车记。
(8)孙悟空一行人是如何制服牛魔王的扩展阅读:
“三调芭蕉扇”包括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三个章回。
“三调芭蕉扇”之所以精彩,首先因为故事的矛盾交错集中,尖锐激烈,结构上前呼后应。作者将多种矛盾集中起来了,形成了尖锐、激烈的冲突。取经人与铁扇公主是基本矛盾。但这个矛盾又是由过不去火焰山,即与自然的矛盾触发的。
9. 孙悟空是如何跟牛魔王结拜的
电视剧里是:
在第一集里,孙悟空和他猴子猴孙抢了水帘洞,牛魔王带着兄弟来抢地盘,双方大打出手,最后牛魔王输了(这个当然),反正不打不相识,英雄惜英雄,猴子惜老牛,就结拜为兄弟啦(简直就是黑帮火拼不遂,就握手言和)。
小说里是在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里:
孙悟空在花果山当大王时,从龙宫夺了金箍棒后,和牛魔王拜了把子。原文为:“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犭禺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日逐讲文论武,走摐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把那万里之遥,只当庭闱之路,所谓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余程。”
后来在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里又给自己换了名字,挂上了响当当的招牌:
原文为:"他却对六弟兄说:“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蛟魔王道:“我称做复海大圣。”鹏魔王道:“我称混天大圣。”狮犭它王道:“我称移山大圣。”猕猴王道:“我称通风大圣。”犭禺狨王道:“我称驱神大圣。”此时七大圣自作自为,自称自号,耍乐一日,各散讫。
"
10. 孙悟空如何大战牛魔王
唐僧与悟空等师徒四人上西天取经,晓行夜宿,行至火焰山,山口热浪滚滚,无法通过。悟空从土地爷那里得知,只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方能扇灭烈火。
悟空费尽心机,好不容易借得芭蕉扇,又被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骗去。于是悟空与牛魔王展开了一场大战。
牛魔王不是孙悟空的对手,力倦神疲,败阵而逃。可是,牛魔王不简单,他会变。他见悟空紧紧追赶,便随身变成一只白鹤,腾空飞去。悟空一见,立刻变成一只丹凤,紧追上去。
牛魔王一想:凤是百鸟之王,我这只白鹤那里斗得过这个丹凤?!他无可奈何,只好飞下山崖,变作一只香獐,装着悠闲的样子,在崖前吃草。悟空心里想:好牛精,你休想混过我老孙的火眼金睛!他马上变作一只饿虎,猛扑过去。牛魔王心慌,赶快变了个狮子,来擒拿饿虎。悟空看得分明,就地一滚,变成一只巨象,撒开长鼻,去卷那头狮子。
牛魔王拿出绝招,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头大白牛。这白牛两角坚似铁塔,身高八千余丈,力大无穷。他对悟空说:
“你还能把我怎样?”
只见悟空弯腰躬身,大喝一声“长”!立即身高万丈,手持大铁棒朝牛魔王打去。牛魔王见势不妙,只好复了本象相,急忙逃去。
孙悟空与牛魔王杀得惊天动地,惊动了天上的众神,前来帮助围困牛魔王。
牛魔王困兽犹斗,又变成一头大白牛,用铁角猛顶托塔天王,被哪吒用火轮烧得大声吼叫,最后被天王用照妖镜照定,动弹不得,只得连声求饶,献出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烈火,唐僧四人翻越山岭,继续往西天取经。
这段故事很吸引人,而且它和初中代数中所学的函数概念有关。
首先,就从这个“变”字谈起。孙悟空和牛魔王都神通广大,都能变。他们能变飞禽、走兽;大喝一声,身躯能“顶天立地”,也可变成一个小虫儿。
当然,这些都是神话,不是真情实事。不过,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确无有不在变化着的。既然物质在变化,表示它们量的大小的数,自然也要随着而变化了。这就告诉我们,要从变化的观点来研究数和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看,是不是所有的量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变化着的呢?不是的。研究问题的某个特定过程中,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的数量是保持不变的。或者,虽然它也在变,但变化微小,我们把它看成是不变的。还是用唐僧师徒来做例子。
孙悟空的本事最大,能七十二变;唐僧最没用,一点也不会变,所以妖怪一看就认得他。都想吃他的肉。在代数中,把研究某一问题过程中不断变化着的量叫做变量,孙悟空就好象是一个“变量”;把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唐僧就好象是一个“常量”。
另外,我们再来看一看,变量与变量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变量并不是孤立地在那里变,在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制约,仍以上面这段故事来说,孙悟空和牛魔王各显神通,都在变。
牛魔王变成一只白鹤,孙悟空随着变成一只巨象;牛魔王变成身高八千余丈的大白牛,孙悟空又随着变得身高万丈……这里,牛魔王总是先变,他变的目的总是想千方百计逃跑;孙悟空是随着牛魔王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又是有一定原则的。
牛魔王变个什么,孙悟空就相应变个能制服牛魔王的什么。在代数中,我们把这种首先变化的量叫做自变量,把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的量叫做函数。把函数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所遵循的一定原则叫做函数的对应关系。象上面讲的,孙悟空就好象是牛魔王的“函数”,他是随着牛魔王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样看来,《西游记》和我们的数学还很有关系哩!其实,只要我们留意,到处都充满着数学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