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什么
人民陪审团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在审判案件时吸收非职业法官作为陪审员,与职业法官或职业审判员一起参与审判案件的一种司法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当代我国司法民主的要求,是我国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是司法民主化、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群众监督法院审判工作,确保司法公正的基本途径,更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法律的重要形式。 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我国司法制度建设中占有极具意义的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对这人民陪审团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相关工作人员也对这项制度的价值也进行了高度评价。如我国最法院院长肖扬就曾说过:"一次陪审经历,胜过十次法治宣传"。在他认为,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利于消除司法腐败给人们群众带来的不良影响。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中央领导在各种场合强调了人民陪审员的重要性。
Ⅱ 陪审员要穿制服吗
人民陪审员应穿法袍开庭,但应在法袍(法官制服)胸前的国徽下配戴一枚长方形“人民陪审员”字样的中英文金属胸徽,以区别人民陪审员的身份,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陪审制度,体现人民群众在司法领域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形式。这对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保证司法廉洁、增强司法权威,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Ⅲ 人民陪审员可以晋升为法官吗
人民陪审员是不可以晋升为法官的,一般只有法官助理才可以晋升为法官。
Ⅳ 人民陪审员的最新规定
七类人员不能担任陪审员
最高法方面透露,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于5月启动,将在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广西、重庆、陕西等10个省区市的各5家试点法院试点。
根据上述文件内容,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年满二十八周岁;品行良好、公道正派;身体健康。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学历,但农村地区和贫困偏远地区德高望重者不受此限。
同时,文件还规定,三类人员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二是执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人员。三是因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人民陪审员的人员。
此外,还有四类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被开除公职的;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因受惩戒被免除人民陪审员职务的。
Ⅳ 人民陪审员有工资吗
人民陪审员是没有工资的,但是无固定收入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由人民法院参照当地职工上年度平均货币工资水平,按实际工作日给予补助。
根据《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十条依法参加审判活动是人民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受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保障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人民陪审员所在单位或者户籍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应当保障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审判活动。
第十八条人民陪审员因参加审判活动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费用,由人民法院给予补助。有工作单位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无固定收入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由人民法院参照当地职工上年度平均货币工资水平,按实际工作日给予补助。
(5)江苏人民陪审员制服扩展阅读:
《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 第四条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年满二十三周岁;
(三)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身体健康。
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第五条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执业律师等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第六条下列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一)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被开除公职的。
Ⅵ 人民陪审员待遇怎么样
根据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陪审员是由符合条件的公民,经基层人民法院院长提出人民陪审员人选,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的。属于兼职性质的人员,没有固定工资的。只有因参加审判活动而支出的交通、就餐等费用,由人民法院给予补助。有工作单位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无固定收入的,由人民法院参照当地职工上年度平均货币工资水平,按实际工作日给予补助。
Ⅶ 人民陪审员(女)到庭穿什么便装
人民陪审员的着装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工作时工作场所,你肯定是工作装比较合适了。
Ⅷ 什么是人民陪审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合议庭由法官组成,或者由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成员为三人以上单数。也就是说,国家审判机关审判案件时除了有法官在场外,还需要有人民陪审员与职业法官一起审判案件。
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年满二十八周岁;
品行良好、公道正派;身体健康。
担任人民陪审员,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学历,但农村地区和贫困偏远地区德高望重者不受此限。
三类人员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
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二是执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人员。三是因其他原因不适宜担任人民陪审员的人员。
此外,还有四类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被开除公职的;
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
因受惩戒被免除人民陪审员职务的。
Ⅸ 人民陪审员 发服装吗
不发,没有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