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部队为什么没有领章和帽徽
因为他们不是中国政府军,只是民间志愿者,当然不会有中国军队的标志。
2. 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没有带帽徽
因为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虽然是正规部队,但还是以志愿的名义去帮助朝鲜的。
抗美援朝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2)朝鲜战争人民军制服扩展阅读:
抗美援朝的意义主要是:
第一,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内,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容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第四,使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其他各兵种的国防军,并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
第五,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由于全国人民空前团结,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
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发展史
军 服 ~~~~~~~网络知道上不能贴图片,我那么认真的找,给分吧,
建国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初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系红领巾以示区别。同年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秋收起义,穿的是各式服装,佩带红布袖章,以此象征是一支红色部队。这个时期,一部分军服是靠打土豪或从战场上缴获来的,另外一部分则依靠当地群众义务缝制,没有统一的样式。>>>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服,八路军为土黄色,新四军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细布,号码不分大小,上衣长度一律为“二尺五”。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服装样式与抗日战争时期相同。1946年10月,我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八路”、“新四军”臂章,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队的军需工厂,从而初步具备了统一生产和供应服装的条件。1949年1月,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解放帽,帽徽为“八一”红五角星。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自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1962年定型生产的“六二”式军装。此后,解放军军服几经更新换代,先后进行了12次军服改革调整。 “五五”式军服图文
“六五”式军装 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后,改装“六五”式军装,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
“七一”式军装 1969年,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研制了涤锦棉三元混纺单衣,1973年装备部队,称“七一”式服装。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作军需服装和装具,这在我军服装发展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改革。
“七八”式军装 “七八”式服装是“七一”式的改进型,它以减重为目的,全面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军装 “八五”式军装基本沿用1955年样式,与“七八”式服装相比,其明显区别在于布料和样式的彻底更新换代。
“八七”式军装 “八七”式军服是198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定型的。1988年10月1日起陆续装备部队。这套服装除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外,还特别设置了文工团员用的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的礼宾服。另外,还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种特种服装。1990年开始配发了87式制式衬衣。1992年,中央军委决定:文职干部配发制式服装,戴文职肩章、领花。用“八七”式系列军服装备部队,是我军军服史上一个突破。
“九七”式军装 1993年初,我军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军服。新一代军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装的优点,吸取了国际上先进国家军服的长处,与87式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和协调,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颜色体系。97式军服共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与87式服装相比,主要增加了礼服、夹克常服、毛衣、体能训练服、战士皮鞋、作战靴及国际通用的贝雷帽等品种,新增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服饰标志。
97式军服于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1999年装备驻澳门部队,驻国外武官配发了97式礼服,全军其他单位未装备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开始统一配发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和贝雷帽,同时取消已装备部队多年的87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制式衬衣采用了先进的纺织和原液染色等技术,与87式制式衬衣相比,在样式结构、用料、颜色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提高了穿着舒适性。长袖制式衬衣官兵均为束腰式;短袖制式衬衣军官、文职干部为夹克式,士兵为束腰式。陆海空三军衬衣颜色为各军种基本色,陆军为浅绿色,海军为本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体现了三军特色,形成了系列。这次向全军官兵配发的贝雷帽为我军首次装备。贝雷帽采用国际通用样式,用料为细羊毛,颜色为陆军深棕绿色、海军深藏青色、空军深蔚蓝色。贝雷帽的配发,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热和不便携带的问题。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士兵和部分军校学员统一换发用仿毛面料制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换发用同一材料制成的04式夏常服。我军士兵现行着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称“的确良”的涤棉平布制成,冬常服用俗称“涤卡”的涤棉卡其布制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异复合化纤长丝织物”为服装面料,外观、质感与毛料无异,保暖性、防风性、透气性和密度都达到毛料的指标,而且有更好的抗皱保型性,能抗静电,可水洗,易干,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个品种。04式士兵大檐帽、空军士兵冬帽和陆军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绿色改为棕绿色,04式海军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蓝色改为藏青色,04式空军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绿下藏蓝改为上棕绿下藏蓝。
为配合04式士兵常服着穿,我军首次为除海军海勤和驻香港、澳门部队以外的士兵配发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超细纤维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黄牛正面革。
200511月11日,空军开始统一换发05式常服。空军新常服颜色为蓝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换发,标志着空军从此拥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与使命任务相配套的常服,结束了50多年来空军常服采用陆军土黄色上衣和海军藏蓝色裤子上下颜色不统一的历史,实现了与空军工作、训练、作战环境相一致。
07式陆海空男军官礼服
07式军服 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全军从2007年起换发07式服装。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陆军军服颜色调整为松枝绿,海军军服调整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军军服在深蓝灰色基础上作了适当加深。大檐帽调整了翘度,军官增加了帽檐(墙)花;夏常服为束腰式,陆、空军和海军白色春秋常服为猎装式,使体型更显修长;增加了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等,海军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设计了三军统一的帽徽、领花,体现了军人荣誉,强化了军服美感。国旗、军旗、长城、天安门等中国军队的传统重要标识,简洁地融入到了臂章、领花、胸标等标志服饰上。
07式军装全军从2007年7月1日起由驻京、驻港和驻澳部队先行装备,8月1日起全军军官开始穿着,预计在09年前完成全军换装
现在,世界上的军装大多数是绿色的(草绿、深绿或黄中偏绿)。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朝绿色发展呢?这是从实战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19世纪末,英帝国主义发动了对南非的侵略战争。当时,南非有一个叫“布尔”的倔强民族,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国土受到外来侵略者的蹂躏,组织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布尔族参战的兵力少,英军人多,双方兵力对比为1:5。布尔人在战争初期失利。英军自恃人多势壮,骄横前进。布尔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英军有一个很大特点,都穿红色军装,在南非森林的绿色背景中,格外显眼,因而行动极易暴露,布尔人从这里得到启发,立即把自己的服装改为草绿色,松炮也涂成绿色。这样一来,布尔人便利用密草丛林的绿色背景作掩护,英军不容易发现布尔人,而布尔人很容易发现英军,他们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英军,突然发起攻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英军却找不到目标。这场战争,英军死伤9万多人,损失惨重。
“前车覆,后车诫”,英国人在南非受到的教训,很快被许多国家的军队所汲取。为了在野战条件下较好地隐蔽军队的行动,人们首先从服装上着手,不断改进军装的颜色,尽量使之与自然背景的颜色接近。这样,世界上的军队虽然服装形式差别很大,但在颜色上却逐渐在绿色基调上统一起来。
当然,一切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从隐蔽伪装的角度来看,军服的颜色也不能局限于绿色。在许多情况下,自然背景并非绿色,这就要求根据当时当地的背景条件、灵活合理选择服装颜色。如在雪地,则只有白色才能与背景协调一致;在海上,则只有蓝色才能与之融为一体;在沙漠地,则只有黄褐色与背景比较接近。
服装分类
[编辑本段]
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区分。陆海空三军干部夏服均用棉平布制作,以服装颜色、大檐帽帽徽图饰区分军种。全军干部、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军干部夏服有两个上挖袋,裤子为西式裤,设有后枪袋。海空军干部夏服有四个挖袋。海军干部设有上白下蓝和全蓝服两种。陆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半开口,紧袖口,两个上挖袋,扎线腰带。为便于着穿、训练和作战,1952年改为前开襟,散袖口,戴解放帽。海军战士夏服为上白下蓝和全蓝水兵服,用料均为棉平布。空军战士的夏服与空军干部夏服基本相同。女军人夏服有连衣裙和列宁服两种。帽子、服装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人相同。三军干部、战士的冬服样式、用料与夏服相同。
1950年8月中央军委批准陆军团以上干部和海空军营以上干部、空军伞兵、海军舰艇部队及海校学员着呢服。改善了部分军人的军容仪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参战。志愿军干部夏服与解放军干部夏服相同,战士夏服在肘、肩、臀、膝部位加扎一层布,提高了军服的耐磨程度。志愿军干部冬服,考虑到服装的调节作用,从结构上做了改进,上衣袖口加了绊带,配穿马裤,增强了保暖性,以适应朝鲜严寒的冬天。1953年朝鲜停战以后,志愿军干部战士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布胸章。
五五式
55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礼服配发校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着穿,同时还设有海军舰艇尉官礼服和水兵礼服,以及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礼服。军官礼了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礼服颜色按军种区分。礼服用料为纯毛华达呢,礼服领边、袖头、裤中缝按不同衔级配有不同饰物。校以上女军官的礼服为裙服。装饰、用料与男军官礼服相。55式军衔礼服较大地改善了校以上军官的军容仪表,较好地展示了国威和军威。55式常服是供军人平时着穿的服装,分夏常服和冬常服两种。军官着穿常服时佩戴军衔肩章、军种领章;大檐帽配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装带。常服颜色按不同军种区分。军官夏常服用料按衔级区分。(元帅、将军夏常服用料为纯毛哔叽。校官夏常服为榨蚕丝织物,尉官冬夏常服为棉斜纹.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随即废止55式军衔服装,全军干部、战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带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
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干扰,部队在1965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军衔服装随即废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样式与55式常服相同。全军干部和战士、男军人和女军人服装和式样基本相同,人们只能从衣服口袋来区分干部和士兵。
1978年,我军服装又在71式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合纤材料的使用。主要将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为涤卡布料,棉衣里子布改为改维棉布,对皮帽和毛皮大衣采用新工艺生产,并对罩衣减轻了重量。改进后的服装定名为78式军服。
198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军服改革方案,并于1985年装备部队,定名为85式军服。85式军服仍然沿用55式军服样式。仅解放帽改为大檐帽,佩带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和军种肩领章。干部、战士增发了制式衬衣。团以上干部夏服为凡尔丁毛料,冬服为马裤呢毛料,大衣为大衣呢毛料;且军以上干部为纯毛料,师团干部为毛涤混纺,营以下干部和战斗服装用料为涤锦棉三元混纺布料。
八七”式系列服装分礼服、常服、作训服三类。
礼服是军官在重大庆典和重要外事活动时着穿的制式服装。分夏礼服和冬礼服两种。礼服为西服式。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和裤中缝牙线的颜色区分军种。礼服用料按衔级区别。女军官礼服样式、用料、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官相同,系玫瑰红领带。87式军服还设有文工团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礼宾服。
常服是军人在平时和一般性礼仪场合着穿的服装。分夏常服、制式衬衣和冬常服三种。军官夏常服为翻领,两个上贴袋,两个下挖袋,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区分军种。夏常服用料按不同衔级区别。
1997年7月1日,我军驻港部队官兵穿着的新一代军服,正是我军研制的新一代军服的雏形。我军新一代军服吸取了世界其它国家军服的长处,与现行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加美观大方,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军服颜色系列。此外,新一代军服还采用了国际流行军服的分类,按功能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共包括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绒衣、大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及其配套的军鞋(靴)和服饰九个部分。 99式服装是1999年预先装备部队的新一代军服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陆、海、空军男女长、短袖夏服上衣,男女茄克夏服上衣和92-1男女夏裤,以及贝雷帽。
设计标准
[编辑本段]
军装每次设计、更新时都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实验工作。设计“84”式军装时,就曾经收集了27个国家的军服样品,对海陆空三军的83个团、15000名不同体型战士进行了实地测量。“07”式军服同样也进行了大量的测量、实验。据介绍,新军装是在驻港部队军装基础上改装而来,“这主要是考虑到与国际接轨”。
据介绍,这次换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礼服这一类别。据悉,解放军曾在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设有礼服装,参照苏联样式设计,主要是供校级以上军官使用,后来被取消。这是时隔40多年以后第一次增设礼服。这次换装,该院将负责参与部分标准制定。据该院军需系负责人介绍,军装标准是指服装颜色、图案、样式、用料、工艺、加工流程等。
服装发展
[编辑本段]
第一代军装:中山装八角帽
我军建军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当时这支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只是加系红领巾予以区别;湘赣边区的秋收起义部队多着工农服装,佩戴红布袖章。
由于不断有人加入红军部队,而当时红军服装主要依靠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而来,因此,新入伍的战士,往往是遇上什么穿什么,颜色和式样都很杂乱。
1928年红军利用战场缴获的几架缝纫机在江西宁冈挑寮村的一座破庙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装厂,也就是说,这时起红军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装。
这一时期红军的服装样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装、八角帽,缀以布质的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
当总司令朱德看到部队官兵换上被装厂生产的第一批统一制式军服时十分高兴,他意味深长地说:“它虽然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当时服装厂的生产条件很艰苦,做衣服的白土布是用灰靛染色,有时连灰靛也没有,只好用茶籽壳(稻草灰等土办法来着色,缝衣线也是工人自制的萱麻线)。
现在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还会记得毛泽东那张头戴八角帽的半身照片。那份英气给多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八角帽和中山装军服又使多少人心中的红军形象更加清晰,
在艰难岁月里——自己动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和南方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服装与国民党军队的服装相同,仅以左臂佩戴“八路军”、“新四军”臂章以示区别。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
国民党对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所在地实行经济封锁,数万部队官兵衣食处于极度匮乏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号召“咱己动手,丰衣足食”,全军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战士们自己纺线、织布、染布、做军鞋。
根据地的广大妇女也大张旗鼓地做衣、做鞋支援红军。前方、后方团结一致,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基本上保证了军服的供给。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军服的变化不大。多在小的标识上做些改动。
40年代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把草绿色确定为军服的颜色,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从这时开始,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次出现了大檐帽、士兵套头衫和女军人连衣裙,以及“列宁装”(胸前双排扣)。海军则采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头军服,无檐帽上缀有两根辨风向的飘带,等等。空军、海军、装甲兵等技术兵种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特种服装。
从这时起,中国军服离开中山装的单一模式,吸收了外国军服的某些特点。
军服中的极品——元帅服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服装开始分出礼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这时期元帅服成为军服中的极品。
解放军十大元帅礼服虽然成为当时群众心目中无比尊贵的形象,但毛泽东却始终拒穿大元帅服。
军衔制实行时,曾计划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就这样,制作大元帅服成为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项任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从上海抽调刺绣技工参加大元帅服、元帅服的试制工作。
制成的大元帅礼服采用海蓝色纯毛华达呢面料、西服式样,上衣为大驳头翻领,双排六粒金黄色国徽图案纽扣;下身为散腿裤;领边、袖头、裤中缝镶正红牙边,领边、 袖口绣金钱一道和松技叶,领头和袖头各绣一颗五角星;大元帅礼帽为大檐帽,帽瓦边镶红色牙线、金属丝带,并配金黄色国徽图案帽扣等。
后来,在彭德怀、罗荣桓向毛泽东汇报授衔、授勋工作时,毛泽东在表扬他们的工作成绩后说:“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
因此,为毛泽东精心制作的大元帅礼服从未穿过,一直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一件有历史意义的文物。
风靡全国的“65式”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全军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级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服装面料是纯棉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军服与中国当时的政治发生了很多的关联。
4. 请问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捕获的俘虏和朝鲜人民军捕获的俘虏是关在一起的吗
朝鲜人民军捕获的俘虏,立即改编为朝鲜人民军。
不同意者,凌迟。
中国人民志愿军捕获的俘虏,
如果是韩军,则交给朝鲜人民军。
如果是联合国军则关在碧潼--中朝边境上的一个小山村。
5. 抗美援朝战争中朝鲜人民军的表现怎样
在众多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援朝志愿军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却很少看到本应是主场的朝鲜人民军的表现,难道他们都在打酱油看热闹吗?自然不会,事实上,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是相当给力的。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从综合实力来说,朝鲜人民军不算弱,如果没有美国插手,当年收复朝鲜已成定局。可惜当年朝鲜半岛不只是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更是两个超级大国在较劲,没有思想准备和全盘计划的朝鲜人民军在强大美军介入后败得一塌糊涂,也是情有可原吧?
6. 朝鲜战争:人民军早期经历了几次血战并大胜,为何还会兵败釜山
前期为何会胜?
一、军队硬实力差太多
朝鲜人民军有一部分是以前活跃在朝鲜的共产党抗日联兵,甚至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在中国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朝鲜族老兵,这些老兵一个个都经历过大小不同的战争,因此战争经验丰富。
尤其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朝鲜族士兵,正面硬刚过国民党的美械装备,这类人积累了大量的大军团作战经验。
只要朝鲜人民军攻破釜山防卫圈,韩国政府也就被彻底消灭了,但当时朝鲜人民军已经力不从心了。
从美军开始插手朝鲜半岛战争开始,朝鲜人民军的伤亡率便开始不断地增加,在釜山包围圈外虽然金正日号称有10万人民军,但是实际数量还不足9万,而且有1/3的都是临时拉上战场的新兵蛋子。跟这些人一起打仗,不但不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到整体的作战计划。
而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数量也不断增加,相对于朝鲜人民军来说,美国还占据着武装的优势。更何况朝鲜人民军的后勤补给已经被切断了,就算打消耗战朝鲜人民军也坚持不了多久。
因此,朝鲜人民军最终战败也就没什么意外的了。
总的来讲,朝鲜人民军之所以会失败,转折点还是在美军插手前后,当美军来到朝鲜战争,并且在仁川登陆成功后,朝鲜人民军战败的结果就已经注定了。其实倘若当时韩国没有请求美国的军事支援,朝鲜人民军还是极其有可能统一朝鲜半岛的。
7. 抗美援朝战争中朝鲜人民军表现怎样
或许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非常的一般。毕竟纵观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朝鲜人民军似乎做的只是一个协助的角色罢了。
这种军队的存在其实也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美军,导致强悍的美军在心理上也受到了影响。毕竟当同一战线的盟军都开始跑路之时,美军即便不跟着跑,也是无法保持原有的战斗素养的。而与之相对比的是,朝鲜人民军将斗志更加旺盛。
总体而言,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还是极其强悍的,在国体衰微的情况下,不仅吊打韩国军队,而且还依旧能够坚持与美军对抗,并且取得了一些胜利。
只不过,双方之间综合国力的差距摆在那,随着战争的蔓延,美军更多的王牌军队深入朝鲜,朝鲜人民军大量的有生力量被消耗,最终如何能是美军对手呢?
8.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哪个军的军旗被缴
是60军。核心提示:一八○师覆亡成了中国军人心中永远的痛,韦杰军长直到临逝世前还在哆哆嗦嗦地写永远也写不完的一八○师覆亡总结。六十军军长韦杰被撤职,师长郑其贵被撤职留党察看一年,副师长段龙章撤职留党察看一年,彭德怀则将五次战役视为他一生中四次军事失误之—……整整一代中国将领都为这件事遗恨不已。
在美军中有“山地战专家”之称的范弗里特决定采取中国人穿插敌军的办法,用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组织“特遣队”,由强大的空军掩护,沿公路向中国人后方猛插,抢占桥梁渡日,配合后续部队包围正在撤退的中国人……为了准备这次反攻,范弗里特不惜将守备后方的兵力抽调一空,南方人民军游击队立刻迅猛发展,导致范弗里特落了个“不懂政治” 的骂名……
五月二十二日,中国军队进攻刚停止,范弗里特的反攻立刻开始了!
骑一师七团突击队、美二十五师“德尔温装甲支队”、美十军“牛曼尖兵”特遣队等武装到牙齿的重装甲支队凶猛地向正在撤退的中国军队后方插去。在特遣队身后,是一直养精蓄锐的十三个师!
胜利班师的中国军队面对突然降临的打击惊呆了。“牛曼尖兵”不足一个连的部队三小时内在中国军队最重要的地段纵横穿插二十公里,一路如人无人之境,竟抢占了天险屏障昭阳江北岸渡日,向刚刚东线大捷的宋时轮兵团腰部狠插一刀,一举包抄到还滞留在三七线附近的二十七军、十二军背后!中线的十五军、六十军右翼也
彻底暴露。接着,六十军的防线被突破,中线王近山兵团和东线宋时轮兵团的联系被彻底切断!东线已是危急万分,中线也开始大势不妙了。屋漏偏逢连阴雨,王近山三兵团刚开始撤退,电台车就被敌机炸毁,兵团部与下级部队全部失去联系!猛将王近山急得顿足大骂。他的六十军一八①师两翼已彻底暴露,实际上已被包围,配属给宋时轮的十二军也被截断了退路……
彭德怀的战役布势瞬间就被打得七零八落,甚至连一条像样的阻击线都没有。到五月二十四日,十二军军部和下属两个师、二十七军主力和六十军一八O师都被美军截断在三八线以南,战场一片混乱……
短暂的震惊过后,中国军队那些久经沙场的王牌军立刻开始坚决的突围行动。配属给宋时轮的十二军三十一师虽已被孤立在敌后,同军部失去联系,师长赵兰田这个老红军却并不惊慌。他相信部队和自己的 战斗经验。
他只为插到敌人肚子里去了的九十一团担心,九十一团已打过了三十七度线,退路已被美军彻底切断。那可是由红一方面军第一师第一团发展起来的老红军团队,丢了如何得了呀,那会折尽军威的!
此时三十一师两翼的人民军和二十七军都在撤退,三十一师再不走就孤立了。
“我们要带九十三团阻住敌人,为九十一团挡住日子,九十一团不脱险,师指不走!”
赵兰田师长和刘暄政委含着眼泪下了决心。三十一师作战科副科长枫亭带着两个警卫员视死如归,迎着无数冲过来的敌人向南奔去。他们的任务是找到九十一团回头传达师长的撤退命令……
两个警卫员先后倒在敌人的火网下,枫亭单枪匹马奇迹般地奔波六十七公里,在敌人的包围圈中找到了九十一团团长李长林。李长林看到枫亭时吓了一跳。枫亭更吃惊,李长林还要兴致勃勃地去,攻打南韩三军团司令部!
了解了战场形势后,九十一团这个红军团队毫不慌张,深通战术的李长林率部先朝敌人后方的东南向冲过去,秘密涉过了南汉江,然后又绕道走向北方。六天后,靠吃野菜树皮维生的九十一团一千多名中国官兵终于冲破了三个师敌军的堵截,建制完整地同大部队会合,一路还抓了六十多个南韩俘虏!
东线几支被围的中国部队都是战争经验极其丰富的老部队,沉沉稳稳地都溜出了美国人的包围圈——二十七军全军断粮,又被美国在朝鲜战场上惟一的空降王牌一八七空降团和大批敌坦克截断了退路。这支踩上孟良崮、攻进上城的中国劲旅纹丝不乱,名震东洋的彭德清军长指挥部队交替掩护,见空就钻,饿着肚子穿来插去一番,连一支小分队都没有损失就平安撤回了北方。十二军也泥鳅一般悄悄溜出了美军包围网。到了二十七日,彭德怀在全线展开八个军进行阻击,终于压住了阵脚,只有中线的六十军一八○师出事了……
司令部稳住了,六十军一八○师的情况也查明了,该师全军覆没了。
一八○师的覆没有很多原因,有上级的,有兄弟部队的,但更多的是自身的……
当这一切不利因素累积时,一八○师的覆亡便在情理之中了,断粮时竟不知杀掉可供几天食用的几百匹骡马而任其跑散,不积极联络求助反而砸毁电台烧掉密码,不集中力量突围反而解散部队听天由命跑一个是一个,干部们担心编进部的国民党俘虏打黑枪只想着自己跑掉……
到了五月二十七日,一八○师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都逃出来了,几百名干部和骨干也溜过了战线。应该说,他们能活着回来就已经证明,如果不解散部队而是坚决突围,一八○师是有很大的希望打出来的,所以,那个解散部队、分头突围的决定足够让彭德怀砍掉这个师师首长们的脑袋了……
一八○师一万一千名十兵共损失了七千名.其中五千余人被俘,这是志愿军在战争中被俘最多的一次。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率领三十三个人在语言不通、地形生疏的南朝鲜打了整整一年的游击战,最后也被捉住了。
吴成德是朝鲜战争中被俘的中国官兵中级别最高的一人。
一年后,吴成德回到了中国。由于那个特殊的时代,由于中国军队战斗到底的传统,在敌后奋战了一年的吴成德要承受许多难以言语的痛苦。他被迫离开了军队,失去了视若生命的党籍……
一八○师覆亡成了中国军人心中永远的痛,韦杰军长直到临逝世前还在哆哆嗦嗦地写永远也写不完的一八○师覆亡总结。六十军军长韦杰被撤职,师长郑其贵被撤职留党察看一年,副师长段龙章撤职留党察看一年,彭德怀则将五次战役视为他一生中四次军事失误之—……整整一代中国将领都为这件事遗恨不已。
9. 抗美援朝朝鲜人民军阵亡多少人
两种说法:
1,根据美国人的数据,估计朝鲜阵亡至少22万,受伤30万,还有12万人失踪或者被俘,总损失数达到了64万人。
2,朝鲜人民军在战争中的损失,2000年中国方面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时曾公布过其伤亡共26万人的数字(未说明其中死亡数),志愿军领导在回忆录中也说过经计算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约为9万(美方曾公布过拘押北朝鲜14万人和11万人战俘的数字,事后也宣布其中包括一些平民)。战时朝鲜人民军由中朝联合司令部指挥(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中国方面对其损失数字的了解应该是比较清楚的。
因为朝鲜至今没有公布朝鲜人民军的伤亡数据,所以只有以上两种说法。
10. 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
打水
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付出的并不比朝鲜人民付出的少。战士朝鲜人民做的事比天上的星儿还多,使人最感动的还根数打水这件事儿。
在朝鲜打战的地方,是个缺少水的地方。根喝水得去山上挑,山上的古井里的水清澈见底,但是那里经常遭到美国鬼子空军的狂轰乱炸,是个极为危险的地方。打战后,战士们极为需要水,受伤的战士需要水,打长时间仗的战士需要水,特派员需要水......朝鲜的父老乡亲需要水。但是朝鲜的不极少啊!没办法,一位勇敢的志愿军战士说他为大家取水。
早晨,雾还没散,志愿军战士在雾的掩护下,飞快地向古井奔跑。两桶水都满了,志愿军战士正准备回去的时候,不料敌军派出空军在山上巡逻。每到亮个时刻都得狂炸山上。快呀,志愿军战士提起木桶往回跑,刚好被鬼子空军发现了,朝着战士轰炸起来。战士身旁的石头被炸飞起来,砸到了战士的身体。战士忍着疼痛,终于把水送回村子。
志愿军战士把水送回了村子,但是他身子却受了伤——一块石头嵌进他的身体里。这不是亲人的行为吗?难道亮不代表了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友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