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儿子每天放学要去练舞蹈可以早上穿上舞蹈服再套上校服去学校吗
不太好喔,因为小孩子是很喜欢起哄的,而舞蹈服又有点偏女性化,如果男孩子在学校被其他同学起哄嘲笑的话,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喔
❷ 饭做好了,孩子穿校服上衣呢,吃饭行吗,怕弄到校服上啊,咋办呀
你家孩子多大啊?上幼儿园的话就给他用个围兜吧,这样能防止搞脏衣服。如果都大了,就让他自己注意就好了,一般大点的孩子就能控制住不吃到衣服上。
或者就把外衣脱掉,吃完再穿上,这个天气也不会凉的。
对孩子不要养的太细腻,他自己能处理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
❸ 孩子的校服没洗呢,可是感觉好困啊
脏不脏,不脏就算了吧,这么困就早点休息。孩子是需要照顾的,但自己也要爱惜自己。如果太脏就扔在洗衣机里面,等晾干就好了,妈妈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❹ 孩子不爱穿校服怎么办
校服何时才能让学生爱穿?
“这校服就象是袍子,裤脚堆了一落”、“洗了两水就看不到原来的颜色”、“冬夏就一身,让我们怎么穿”,这是不少家长和中小学生对校服的抱怨。校服作为一种制式服装,长期以来却缺乏有力的行业监管,成为孩子不爱穿、家长有抱怨以及学校和企业间的自主行为,那么,什么样的校服才能皆大欢喜呢?
没有规矩出问题
2005年1月,中小学校服制作引起了青海省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一份《关于加强管理中小学校服制作的建议》的提案在政协青海省九届三次会议上备受关注。
这个提案指出,近年来中小学普遍给学生制作校服,有些学校还规定开学后周一至周五学生必须穿校服上课,此举为规范学生行为,防止学生的攀比心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开展集体活动是很有益处的,但目前中小学校服从设计、制作、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
提出提案的青海省政协委员刘海玲介绍,目前国家教育部门没有制作校服的行业标准。各校的校服在衣料、款式、颜色、型号上杂乱无章,大部分校服衣料还选用尼龙、锦纶、绦盖棉等现已不再用做服装面料的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用二胺调工业油漆印制校服和图案,用具有严重污染的“化学浆”挂浆等现象,衣服原料和配料都有甲醛超标的问题,严重威胁着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用这种材料制作的校服,穿在身上,夏天不吸汗,冬天不保暖。有些学校严格要求周一至周五穿校服到校,而这些材料容易脏又不好洗,往往造成学生衣冠不整,精神面貌不振。
提案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尽快制订中小学生校服制作标准,严格限定制作材料、款式和标准的规范;生产制作校服厂家应具有相关资质,具备有一定设计能力的,有严格检测、验收标准。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中小学生校服制作、购买和穿着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在制作和购买过程中应有工商、质量检测、监督部门参与,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理应有知情权和表决权,严格限制伪劣材料和化工原料在校服制作中采用。
根据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实际调查,青海省纤维局立即着手为中小学生校服立起了“规矩”。2005年10月1日,一份在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和纺织品、服装使用标准基础上诞生的《青海省学生服地方标准》出台并颁布实施。
青海省纤维检验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制定的《青海省学生服地方标准》,对中小学生校服从型号、里料、辅料、缝纫线均做了明确规定,对校服的功能和等级划分、内在和外观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对校服的用料安全和成分立了“规矩”,规定夏季校服面料成分应含有不少于50%的棉纤维,直接接触皮肤的机织、针织面料每千克甲醛含量不得高于75毫克……
没有规矩,出问题,有了规矩,问题似乎就应该解决了,可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
有了规矩遭冷遇
5月23日,为规范中小学生校服制作,青海省纤维检验局技术人员对青海省西宁市部分教育部门负责人、中小学老师和服装生产企业主就国家有关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和新制定实施的《青海省学生服地方标准》开展培训,然而只有稀稀拉拉的20多人前来参加,个别人还在培训中旁若无人地打手机。似乎中小学生的校服是个没影的小事,犯不着兴师动众地制定标准、搞培训。
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记者了解到,这与《青海省学生服地方标准》中部分内容不具备强制性关。在这一标准中,除了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异味、染色牢度等学生校服的材质安全标准是强制性的,此外关于衣服表面起球、裤裆等主要部位接缝强力,以及水洗尺寸变化率(俗称“缩水”)都是推荐标准,这意味着生产服装的企业还是采购的学校都可以不参照执行。
在学生校服“规矩”遭冷遇的背后,还隐藏者着更重要的原因。
据有关媒体报道,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及周边地区是国内最大的校服生产集散地,一套校服用料2米左右,成本是13.6元,加上其他费用,出厂价20元左右,但学校卖给学生时,少则40-50元,多则70-80元。校服的制作不但为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且“校服进校,红包开路”已成为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
一位曾在服装加工企业工作过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当为孩子的校服给学校交高出成本数倍的钱时,心中很不是滋味,他们夫妻两人都是靠打工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百八十块钱对他们来说不是个小数字,而且往往花了这么多钱,买回来的校服孩子也不喜欢,穿起来显不出个精神头。
一位教育界人士说,现在中小学制作校服和购买现在也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和表决权得不到尊重,这是校服有了“规矩”却遭冷遇的主要原因。
据记者了解,西宁市现有中小学校930多所,中小学生近30万人,除了个别地方有中小学生校服采购管理机构外,大多是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自主行为。
有服装生产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如果大家都能按照“规矩”办事,有实力、讲信誉的企业不怕没钱赚,毕竟中小学生校服是个需求量庞大的市场。
青海省纤维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价钱适宜,能够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中小学生校服功能性可以得到得到更好的体现,可以有明显的夏、冬、春秋区分,而且安全性能、外观型号都有保证,在这个基础上,辅之以美观大方的款式设计,“皆大欢喜”的校服是不难做到的。
正如建筑工程招投标一样,中小学生校服制作、采购不能游离于学生、家长和监管部门的视线之外,校服不仅是穿在学生身上的衣服,更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和精神面貌,与“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家长肩上的负担息息相关。
❺ 学生穿校服的好处与坏处
1、防止学生之间的攀比;
家庭的贫富差距会带来学生之间的攀比,从而造成学生无法全心全意的投入学习中去。穿校服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学生间的攀比,促进孩子的形成健全的人格。
2、方便外出学生安全的身份识别;
比如放学回家,校服比较显眼,假如在回家途中发生什么不测,可以更快识别身份。再比如学校组织外出活动,同一校服有利于学校对于外出学生的管理,也不容易造成学生走失。
3、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
在校园内学生统一校服,可以一眼识别出未穿校服的外校人员,避免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校园,有利于保证学生安全。
4、强化学校精神和集体感
校服是一个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可以彰显学校精神;另一方面,统一校服,可以增加全校学生间的集体感,提高学生间的凝聚力。
5、使学生保持学生的正气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被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比方说一些受非主流或者一些混混们的影响,穿衣打扮会受到他们影响,穿校服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个学生应有的正气。
穿校服的作用有这么多,都是在现实学校管理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所有的经验背后都是一个个血的教训中。有些人说穿校服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不穿校服带给学生的是更多的不安全的因素,更多的心理发展阻碍,更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❻ 今天早上孩子春游,我给孩子穿了校服,校服是翻领的很厚,到学校看见其它孩子都没穿,马上要开车了
为什么非要换衣服,确实没必要。。。
❼ “防早恋校服”火了,越到晚上越“明显”,你担心孩子早恋吗
相信对父母与老师而言,孩子的青春期是他们最不希望经历的一个时段。虽然,孩子的生长发育速度会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但同时他们又会表现出高度的叛逆,不肯听从教导。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孩子在荷尔蒙的作用下,会开始关注身边的异性,以致出现早恋的情况。
为了防止孩子早恋,家长与老师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但大多数时候并没能顺利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一位校长的巧思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据悉,这位校长在校服的制作方面,加入了夜光条。这个设计看似简单,但在预防早恋的问题上的确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到了晚上,这些白光条就会发出光芒,帮助老师更好地发现哪些学生在昏暗环境之中谈情说爱。此外,由于加入了夜光条的设计,学生在晚上外出时,也能及时地提醒周围的司机与行人,更好地确保了孩子的安全。
校长对校服的改动,很快就得到了众多网友的认可,这位校长也被网友们誉为"天才"。但这样一件校服,真的能够很好地规避早恋的问题吗?其实不然,这样一种举措依然会存在一定的监测盲区。
❽ 穿校服的好处
统一的服装可以方便辨识同一团体的成员,识别外来人员,方便学校的管理。
❾ 小学孩子第一次发校服 妈妈的感想
回忆当年的自己,历历在目。再想想现在的小孩,都上学了。不由得岁月匆匆,努力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