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问题可能是跟家里边的生活条件也有关系,将这边生活条件比较好了,这个时候一般他的校服家里边的人是不会拿来穿的,同时还有可能就是小学生的校服,可能对家长来说,或者家里边人有点偏小
❷ 现在国家对小学生校服收费有标准吗
教育部没有规定,但各省市有规定,例如内蒙古: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规定(试行)》
服务性收费:
1、伙食费:
学校可以向自愿在学校就餐的学生收取伙食费,不得强制集中就餐。伙食费据实收取,不得盈利。收支情况定期公布,接受学生、家长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2、课后托管费(限小学1至4年级):每月每生20元。
3、军训费:
高级中学学生(含中等职业学校)参加军训,军训时间不得超过2周。
服装费:不超过80元/套(含太阳帽)。
校服的作用:
校服是学生的统一服装,推行校服的目的除了展示学生的健康的精神面貌外,便于管理,还为了预防同学之间的攀比炫富等不良风气,也可以说,校服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频繁地更换,每次更换后,校服的颜色和款式都不尽相同,这样学生聚在一起,穿的校服就会五花八门,显然不利于整体面貌和统一形象,再者,每次更换新款式新颜色的校服,就得把旧的淘汰掉,这种浪费行为也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品格。
以上内容参考丰镇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❸ 为什么校服千篇一律,中小学生还必须要穿校服
为什么校服千篇一律,中小学生还必须要穿校服?
中小学生必须穿校服,似乎已经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对此提出异议者少之又少。人们在提到这个问题时,讨论的不是该穿不该穿,而是穿什么样的好。 看来,中小学生穿校服,似乎已成定论,没有讨论的必要了。依我看,这个问题远远没有讨论清楚。人的思维一旦形成定势,就要僵化,对不合理的东西,也不会产生怀疑,更不可能去试图改变它。“从来如此就是对的”,这是国人一贯的思维方式。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就曾大声疾呼:“从来如此,便对吗?”这句话在现在还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我想先说一个真实的笑话,看看我们某些同志的思维定势有多么严重,思想已经僵化到了何种程度。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某国总统夫人到校参观,本来完全可以也应该让学生换上自己整洁漂亮的衣服迎接客人,但不穿校服成何体统?学校规定一律穿校服迎宾。但是小学生正处在身体猛长的时期,平时活动量又大,所以很多人的校服不是太短,就是太破。怎么办?学校竟然叫校服太短太破的同学,统统藏到楼顶上外宾看不到的地方。剩下的同学,校服勉强看得过去的人,排在前面,其他人躲在后面。女儿当时还很小,回家讲述这些情况时,笑弯了腰。一个孩子尚且看出这样做是非常可笑的,为什么学校的领导、老师就觉得很正常呢?如果不穿校服去迎宾,又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担心,这样僵化的头脑,怎么教育出赋有活力的学生? 坚持让学生穿校服的人认为,学生穿了校服,有助于养成集体主义精神,增加对学校的热爱和凝聚力。这种理由完全是自欺欺人。因不满每天穿校服而背后骂娘者有之;故意不洗不换,整天脏兮兮地进出学校者有之;毕业后,立刻将校服撕成碎片者也有之。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每天穿校服的规定是极其反感的,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哪里谈得上什么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加凝聚力呢?冠冕堂皇的理由很好找,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有人说,是因为校服的质量、式样不好,学生才不爱穿。我说有这个因素,但在目前无法解决。可以请人设计更好的式样,使用更好的面料,但价格会上去,无形中给家长增加了负担,对贫困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条件好的地方,学生除运动服外,还有一套式样比较好一点的“正装”,比如男孩为西服,女孩为套裙,或者是类似海军服一类的制服。但穿这样的衣服需要配套,领花、领带、皮鞋等等一件都不能少。否则不伦不类,不如不穿。而且这样的服装,如果每天都穿,只有一套是不行的,至少一周要换洗一次吧?再说,上体育课怎么办?不换成运动服、运动鞋,恐怕不成。大部分学校恐怕还没有供学生存放衣服的地方,更没有更衣室。中国人现在还没有阔到像京剧《凤还巢》里朱千岁“脱了路衣换寿衣,脱了寿衣换便服,再脱了便服换路衣”的地步。既然来回换装有诸多不便,所以现在学生日常穿的就是那身“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运动服,有正装的也把正装束之高阁,成了半年闲,一年闲,甚至几年闲,造成极大的浪费。“讲究”完全成了“将就”,我不知道这种“讲究”还有什么意义。有的学校稍微宽松一点,平时不要求穿校服,只要求周一升旗的时候穿,据说是为了表示对国旗的尊敬。全校学生穿着运动服向国旗敬礼,就是对国旗的尊重吗?更何况中间夹杂着为数不少的短小的、肥大的、褪色的、破旧的…….我感受不出一点庄严肃穆的气氛,这种场面,用“滑稽可笑”来形容倒是恰如其分。 坚持让学生穿校服的人还有个十分动听的理由,即可以避免学生在穿衣上互相攀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艰苦朴素的作风。如果艰苦朴素的作风能通过穿式样相同的衣服毫不费力的培养起来,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可惜这只是教师们的一厢情愿。可以用来攀比的东西太多了,岂止是衣服!运动鞋、自行车、电子产品、家长的地位、金钱、汽车、洋房、别墅、甚至眼镜、书包、各种文具都可以互相攀比,穿一样的衣服就能解决攀比的问题吗?作为学校、教师不去研究用正确的方式方法,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去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纠正学生的某些不健康的心理,却想以这种简单的、令人反感的做法,来替代艰苦细致的教育过程,是很可悲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只能起到让教师“眼不见,心不烦”的作用,丝毫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些学校一边打着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旗号,一边却在心安理得地吃着承包制作校服的厂家的回扣。学校干部因为吃这种回扣而落马,绝不是个别现象。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措施,倒成了干部教师腐化堕落的温床,真是咄咄怪事。随着反腐倡廉的不断深入,这种现象现在是少多了,但有哪个学校敢拍着胸脯说,从给学生定制校服那天起,就从来没得过厂家的好处?不管这些“好处”是个人贪了,还是花在其它方面了,你们敢说从没拿过吗?
❹ 关于学生校服的,国家有什么法规或文件吗
国家目前有校服新国标文件,校服新国标文件是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其是我国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校服,在当时由于战争导致部分家庭生活艰难,学校是为了使出身于这样家庭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家庭困难而产生自卑感,炫耀,于是规定每个学生上学的时候必须穿着相同的衣服。后来这种观念被大多数学校所接纳,纷纷规定学生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
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校服制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学生在身份感上区别社会其他人,因而有了学生自身的约束力,有一种象征的意义。
(4)小学生校服居然有18件扩展阅读
文件颁布的背景:
有关校服的标准数量多,但标准分散,标准之间协调性不够强,不便于各相关方使用,同时由于无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校服的专用标准,容易让公众产生我国没有校服标准的错觉。
为解决当前中小学生校服标准的混乱状况,经教育部、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多次协调会商,决定制定统一的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在汇集整合现行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对中小学生校服的基本安全、性能要求和外观质量要求等进行统一规定。
既便于有关各方使用,又可利用现有有效资源,构筑中小学生校服质量安全门槛,为校服管理和监管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国家标准委于2015 年3 月18 日以国标委综合[2015]25 号文件专门批准下达《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制定计划,该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归口,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等单位负责起草。
标准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了社会意见,各方参与度高,共收到回函75 份,意见和建议500 余条。6 月4 日,标准草案顺利通过审定。至6 月30 日国家标准委2015 年第21 号公告正式批准发布并实施,前后历时3 个多月时间,创造了纺织标准制定新速度。
❺ 小学生校服一般都有什么牌子
小学生的校服是学校统一订的,一般没有牌子的,因为每个学校定的厂家不一样的!
❻ 有做小学生校服的厂家吗
现阶段中学校服的款式非常多,你可以看看同桌的你这个品牌,中学校服的款式有运动装、正装、中山装等等,选择比较多。
❼ 小学生校服有哪些品牌
学生的校服,你从网上订的话,你可以,从阿里巴巴上定了工厂,直接定制批发价
❽ 捡到一大包小学生校服,我该怎么处理
可能是那个学校预订的运输途中丢失了,通过媒体或者社会发布消息给学校还回去,你也算是功德一件
❾ 不要让校服蒙羞
有次,东莞本地知名微博“东莞学生部落”发帖称,“东莞外国语学校事先没有告知校服的价钱,发了校服后才告诉同学们价钱。属于先斩后奏,同学们看到这价格纷纷表示穿不起!”记者获悉,该校本次发放的校服有12种不同季节的衣服,共有18件,费用需2180元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相信每个家长对于校服的作用和合理购买校服都无异议。有疑议的是2180元,购买12种不同季节的18件校服,如此天价校服怎么就能行动通推的动呢?这背后又可以看到什么?
笔者认为,即使监管部门想管恐怕效果也理想,因为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的情况下,教学质量与师资力量的不均匀,让一些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为了孩子求学,甚至连某些教育部门、物价部门的领导子女入学也只能屈从学校这一规定。即使去管了,面对这么巨大的市场,今天取缔、罚款了可能暂时性效果会好一点,明天稍一松懈,乱收费又会卷土重来。
再一个最不能理解的是,校方在下发入学通知时并没有对“天价校服”进行一些说明,实属一种强迫买卖行为,完全剥脱了同学家长们的知情权和购买权。“天价校服”完全把避免孩子之间在衣着上产生攀比之心效应改变。作为教育者,看中的岂能仅仅是校服价值2180元,并不是每所学校都是如此的“大方”,这样长此已久会不会无形中让孩子与其他学校的孩子之间进行着一些无形的攀比。希望这次能引起相关部门的一些重视。
一次订购12种不同季节的衣服,共有18件,费用总需2180元,这是需要真金包银的才可以购买的衣服。说心里话在以前也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有的甚至价格更高,不过在如此禁止铺张浪费的大的环境下“天价校服”依然出现,实在是有点想不通一些“领导者”的决策。细思量之下却觉得家长很悲哀,教育沦落至此也很悲哀,请不要让这种荒诞的戏码不再上演。说到底,校服可以有,天价校服真不能有,不能让教育沦为单纯赚钱、敛财的工具,在利益这条通天大道上不管不顾地一路“狂奔”
❿ 别让校服蒙羞了作文400字
东莞本地知名微博“东莞学生部落”发帖称,“东莞外国语学校事先没有告知校服的价钱,发了校服后才告诉同学们价钱。属于先斩后奏,同学们看到这价格纷纷表示穿不起!”记者获悉,该校本次发放的校服有12种不同季节的衣服,共有18件,费用需2180元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国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加强中小学生着装工作。相信每个家长对于校服的作用和合理购买校服都无异议。有疑议的是2180元,购买12种不同季节的18件校服,如此天价校服怎么就能行动通推的动呢?这背后又可以看到什么?
笔者认为,即使监管部门想管恐怕效果也理想,因为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的情况下,教学质量与师资力量的不均匀,让一些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为了孩子求学,甚至连某些教育部门、物价部门的领导子女入学也只能屈从学校这一规定。即使去管了,面对这么巨大的市场,今天取缔、罚款了可能暂时性效果会好一点,明天稍一松懈,乱收费又会卷土重来。
再一个最不能理解的是,校方在下发入学通知时并没有对“天价校服”进行一些说明,实属一种强迫买卖行为,完全剥脱了同学家长们的知情权和购买权。“天价校服”完全把避免孩子之间在衣着上产生攀比之心效应改变。作为教育者,看中的岂能仅仅是校服价值2180元,并不是每所学校都是如此的“大方”,这样长此已久会不会无形中让孩子与其他学校的孩子之间进行着一些无形的攀比。希望这次能引起相关部门的一些重视。
一次订购12种不同季节的衣服,共有18件,费用总需2180元,这是需要真金包银的才可以购买的衣服。说心里话在以前也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有的甚至价格更高,不过在如此禁止铺张浪费的大的环境下“天价校服”依然出现,实在是有点想不通一些“领导者”的决策。细思量之下却觉得家长很悲哀,教育沦落至此也很悲哀,请不要让这种荒诞的戏码不再上演。说到底,校服可以有,天价校服真不能有,不能让教育沦为单纯赚钱、敛财的工具,在利益这条通天大道上不管不顾地一路“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