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皇帝死后其老婆妃子怎么办
清代皇帝去世后,他的后妃们是不能居住在东西六宫的,紫禁城的西北角有专门为他们修建的宫殿群,其中主要建筑包括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英华殿、慈宁花园等。 其中,慈宁宫为皇太后的正宫,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这里的兴盛时期,因为当时著名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而且当时的顺治、康熙、乾隆几位皇帝都非常孝顺,经常在这里举行庆寿的大典,但是到了道光皇帝之后,随着清政府走向腐败,国库空虚,当时的孝和睿皇后不得不缩减宫中开支,这也使得慈宁宫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清代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皇太后的例银固然非常多,但是有些太妃、太嫔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的例钱有时少的可怜,他们不得不利用自己在闺房中练就的刺绣功夫赚些钱来贴补。 清代的皇宫中专门有10余个老太监,他们负责给太后、太妃们表演评书,为他们解闷,同时宫中还有一个按摩处,他们的一个主要职责就是伺候太后、太妃,上了年纪的人难免有个腰酸腿痛,落枕,这时就由按摩处派人为太妃们按摩,治疗。为了消磨老人们的时光,慈宁宫周围建有很多佛堂,使得一生命运凄惨的宫人们又一个精神的寄托。
对于历史上的活人殉葬,我把握不准,以为朱元璋是后妃宫女活人殉葬制度死灰复燃的始作俑者。回头又看了一些资料,发现这种说法并不恰当。皇帝的宫女和后妃活人殉葬的制度,比我以前所认为的要复杂而严重的多 。下面的材料,主要来自张廓《多妻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和家庭结构》一书中关于后妃宫女活人殉葬的一节。让我们看看历史上专职帝王残酷到了什么程度,让我们看看我们所自豪的专制皇权、专制皇帝们的真实面目。
活人殉葬,殷周君王死后就很盛行,他们死后把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都送到坟墓中去。周朝那个烽火戏诸侯丢了江山的周幽王,他的墓中有百余尸体,其中只有一具是男性,其余全为女性,都是他的姬妾美人,应该说都是从死殉葬的后妃宫女。秦武公死时,“初以人殉死,从者66人”(《史记秦本纪),秦穆公死后“从死者77人”(《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死的时候,二世说:“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史记秦始皇本纪》)。按照《史记》的记载 ,秦始皇“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 ”,没有生育的大概也在万人。
汉朝照样以后宫妻妾殉死。“武帝时,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充后宫,及弃天下,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汉书》卷72)。《汉书》是汉代当朝人写的历史,对于武帝的残忍行为的记录,当为真实。
张廓《多妻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和家庭结构》还说,两汉、六朝、隋唐、宋辽金等朝,相继以后宫活人为专制帝王殉葬,至元代达到高潮。成吉思汗死时,灵柩经过之处,所遇之人也“尽杀之”,“诸将负成吉思汗柩归蒙古,秘其丧,在道,遇人尽杀之”(冯承钧《成吉思汗传》)。成吉思汗战死后灵柩归葬,途经万里之遥,所遇人都杀死,那数字之大,难以估量。成吉思汗还用美女骏马殉葬:“杀40名贵族美女及大汗之骏马以为殉”(何建民《中国殉葬史》).。“蒙古大汗时,杀最良 之马以供大汗来世之用,蒙兀没时,送葬之途次,遇人尽杀之,其数在2万人以上”(《马可波罗记》)蒙兀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的做法,就是秉承了天之骄子的祖宗爷爷的家传。
朱明皇朝建立后 ,从首任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6任皇帝,前后60年,均以后宫活人殉葬。活人殉葬之后,新皇帝就会给这些死去的宫女追赠一些头衔,表彰她们的行为,并下发一道通知:“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明史》113卷 )
《明史》(113卷)说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 ,皆自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为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朝天女户”。这段的意思是,朱元璋死时以活人宫女殉葬,他们的父兄因此受到优恤和恩眷。《明史》(113卷)还说,“历成祖,仁、宣,亦皆用殉”。
在明朝,不但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儿孙们,即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明史》(113卷)还记载说:“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 ”。虽然皇帝的表彰决定说后妃的从死是“委身蹈义”,事实上绝不是这样。明成祖朱棣生前有妃子朝鲜美女韩氏,朱棣死时后宫美女数十人殉葬,韩氏在被要求殉葬的名单上。那么,我们看看朝鲜的史料是如何记载韩氏的殉葬过程的:
“帝崩,后宫殉葬者30余人 。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
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上 ,以头纳圈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韩氏临死,顾谓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
褚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亲入辞决。韩氏泣,谓仁宗曰:‘吾母年老,愿规本国。’仁宗许之。”
(《李朝实录》)
以上历史记载中的金黑,是韩氏的乳母,当初随年幼的韩氏从朝鲜而来。据明人王世桢《 * 山堂别集》记载,韩氏来华至多十二三岁,殉葬的时候也就二十二三岁。韩氏死后金黑又在中国生活了二三十年,后来回国,上面的记载,就是她回国后的回忆。
结束明朝活人殉葬历史的是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死的时候,强迫从死的妃子“哭声震殿阁”的场面强烈刺激了这位当初才是9岁的 孩子朱祁镇,这段经历成为他一生的梦魇。他即位后的13岁那年,他的哥哥周王朱有炖死了, 明英宗写信给另一个哥哥朱有爝,要求不要让活人殉葬。但是,朱有炖的妃子巩氏、夫人施氏、欧氏、陈氏、张氏、韩氏、李氏,皆殉死(《明史》120卷)。王世桢《 * 山堂别集》也记录了此事。
明英宗贵为皇帝,甚至也没有能够阻止自己的哥哥将大量活人殉葬的做法。他虽然不能禁止他的哥哥,但他自己还是亲自立遗嘱禁绝了自己身后活人殉葬的事。他的遗嘱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明英宗“从我做起”,果断出废止了活人殉葬的祖制。在我看来,明英宗,才是明朝一个真正值得记住的皇帝。
但是,活人殉葬仍然是禁而难绝。王世桢在他的笔记中还举了几个此后仍然殉葬的例子。成化四年,辽王上书皇帝,说他的儿子死了,希望让儿子的妻妾殉葬,明宪宗大加教训,并且让人把辽王儿子的妻妾送到皇宫保护起来,此事没有批准。但是成化22年 ,宁河王死后,他的几个夫人还是被要求殉葬,明宪宗以为烈妇自愿从死,还给予旌表,授予荣誉称号。
到了清朝,起初仍然是用活人殉葬的,太祖努尔哈赤死后,皇后那拉氏和二位妃子阿济根、代因扎殉葬。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死后,殉死的妃嫔有30多人。她们的棺柩跟随在顺治帝棺柩的后面一同出殡,场面蔚为壮观。
到了康熙时期,拟议中准备让40名宫女殉葬。但由于康熙帝对于活人殉葬深恶痛绝,下令禁止。康熙是1662年死的,就是说 ,中国帝王用活人殉葬的残酷野蛮的习惯,到了公元17世纪才真正结束。
有看守帝陵的.如班婕妤 .
至成帝崩,婕妤充奉园陵,薨,因葬园中。
<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第六十七>
有移居别宫的. 如李选侍
明光宗朱常洛死后,其宠妃李选侍还赖在乾清宫,看架式既想当皇太后,又想“垂帘”。嗣皇帝朱由校只好继续住皇太子寝宫慈庆宫。大臣们早就瞧李选侍不地道,岂容“鸠占鹊巢”?百官纷纷上疏,奏请李选侍让窝儿。朱由校含含糊糊,下不了手。李选侍挺横,不理那个碴儿。双方对峙了好长时间。李选侍资历太浅,群众基础太差,连郑贵妃和魏忠贤都不帮腔,躲得远远的看热闹。“一拳难挡十手。”李选侍终于顶不住了,灰溜溜地搬到“东六宫”东边建在一片“野地”里的哕鸾宫去了。这件事儿,后来被人称作“移宫案”。
http://news.nen.com.cn/72343497125920768/20060213/1845063_9.shtml
其他资料
见我以前的回答
http://..com/question/10312008.html?si=4
有悲伤过度而死的. 如徐惠
(唐太宗)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曰:“帝遇我厚,得先
狗马侍园寝,吾志也。”复为诗、连珠以见意。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赠贤妃,
陪葬昭陵石室。
<新唐书 卷七十六 列传第一>
有自尽陪葬的. 太多了,如唐武宗王贤妃
武宗贤妃王氏,邯郸人,失其世。年十三,善歌舞,得入宫中。穆宗以赐颍
王。性机悟。开成末,王嗣帝位,妃阴为助画,故进号才人,遂有宠。状纤颀,
颇类帝。每畋苑中,才人必从,袍而骑,校服光侈,略同至尊,相与驰出入,观
者莫知孰为帝也。帝欲立为后,宰相李德裕曰:“才人无子,且家不素显,恐诒
天下议。”乃止。
帝稍惑方士说,欲饵药长年,后寝不豫。才人每谓亲近曰:“陛下日燎丹,
言我取不死。肤泽消槁,吾独忧之。”俄而疾侵,才人侍左右,帝熟视曰:“吾
气奄奄,情虑耗尽,顾与汝辞。”答曰:“陛下大福未艾,安语不祥?”帝曰:
“脱如我言,奈何?”对曰:“陛下万岁后,妾得以殉。”帝不复言。及大渐,
才人悉取所常贮散遗宫中,审帝已崩,即自经幄下。当时嫔媛虽常妒才人专上者,
返皆义才人,为之感动。宣宗即位,嘉其节,赠贤妃,葬端陵之柏城。
<新唐书 卷七十七 列传第二>
有儿子的当然就跟着儿子了.
还有在宫廷政变中被杀的,有跟着新皇帝的,也有在国破家亡后在战乱中被残忍的充作军粮的。不知所踪的也不少.也有少数谴还原籍的,如唐宪宗妃杜仲阳(即杜秋娘).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5553087.html?si=1
『贰』 某校校长为防止学生早恋设计反光校服,真的有用吗
随着我们时代的发展,学生好像变得越来越早熟,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想法也越来越开放,但是对于家长们来说,最担心的也许就是孩子们的早恋,对此学校也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预防措施,比如说,禁止学生早恋或者必须穿校服,甚至还有各种各样的惩罚措施,毕竟如果一个孩子早恋很有可能对他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虽然说正面反面影响都会有,但是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反面影响还是更多一点。
对此,有的网友说,这样会不会暴露学生的隐私?万一学生在做别的事情的话,那就被看到一清二楚了,但是也有一些网友觉得为了防止学生早恋,老师也是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招数,这样做也是为了那些学生好,所以还是能够理解学校这样的做法的,不过,校长能想出这样的方法,也是一位狠人了。那大家对于这样的事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叁』 如何报考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我觉得不论哪个学校都一样,只要适合自己是总是好的。我儿子也很喜欢外校,那里的兴趣也不错。休息日在自己学校上比较放心。而且与外面的培训机构比起来也不贵。费用是多了点,确实也有他的吸引点。
『肆』 为什么校服的质量那么差
可能因为学校收的校服的工钱并不是很多,所以做工就比较粗糙,质量就产生不好,而且可能是学校知道学生的家长们是不愿意花大价钱去买校服的,所以他们在制定校服的时候也选择了一些比较平常,质量太差的布料做校服。
『伍』 南京金陵河西分校的快班与十三中的快班哪个好些
楼上的.不是你说的那样吧..
绝对是13中好..首先13中去年中考录取分数是603,金陵河西只有580几,而且像金陵河西这种名办学校学费贵的要死.1年2w-3w.光校服就5,6,套.就几千块钱..上这种学校就是砸钱.去金陵河西的纯粹是家里面有点钱然后学习又不好.想要个面子..说.哦我在金陵中学..不过是河西分校..脸上有光哈..这个学校老是比吃比穿.比这个比那个.你说还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啊...
13中这几年聘请的县中校长.采用县中教学模式.是比较苦的..但这几年教学成果大家都看见的.绝对属于1类学校.而且除了老4所应该就是13中了..楼上的说13中乱收费.我就觉得奇怪.就算乱收费一学期也就几百块.能多收你多少啊.金陵河西呢.几W的收你学费
去13中学习一定要有心里准备.晚自习10点才放..金陵河西相对比较轻松.
『陆』 我们学校的老师喜欢体罚学生,怎么办
乡下天高皇帝远的,外面管不到,也懒得管。
其实我觉得吧,你还是去上学
第一个,老师虽然方法不对,但是出发点还是好的,只要你能表现出上进的心态,我想老师对你的看法也会有所改观。
第二个,毕竟上学还是唯一的出路,现在外面的社会都要讲学历,不论是找工作,或者是以后自己做企业,没有一个高的学历,与人打交道都成问题。不上学就只能打工,一辈子就生活在底层,死了都没人管。
第三个,上学的时候同学之间也算是一个小社会,无论多少,总能学到点东西,特别是与人交流等等,如果完美的平衡好与各个同学的关系,那么今后一定不会混得很差。
体罚只是小事情,三年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是你要衡量一下,三年的体罚换来的是一辈子的美好,三年不体罚换来的是一辈子的打工生涯,工资微薄,没日没夜的辛苦工作,比上学累多了。
希望对你有用!
『柒』 滑校服是什么
含有像公路上的路标一样涂层的衣服吧, 穿上它晚上车灯一照到就会反光,提醒开车的人注意行人安全. 这样的设计很不错!
『捌』 古代新皇登基,旧皇的妃子怎么处理
有看守帝陵的.
至成帝崩,婕妤充奉园陵,薨,因葬园中。
<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第六十七>
有移居别宫的.
明光宗朱常洛死后,其宠妃李选侍还赖在乾清宫,看架式既想当皇太后,又想“垂帘”。嗣皇帝朱由校只好继续住皇太子寝宫慈庆宫。大臣们早就瞧李选侍不地道,岂容“鸠占鹊巢”?百官纷纷上疏,奏请李选侍让窝儿。朱由校含含糊糊,下不了手。李选侍挺横,不理那个碴儿。双方对峙了好长时间。李选侍资历太浅,群众基础太差,连郑贵妃和魏忠贤都不帮腔,躲得远远的看热闹。“一拳难挡十手。”李选侍终于顶不住了,灰溜溜地搬到“东六宫”东边建在一片“野地”里的哕鸾宫去了。这件事儿,后来被人称作“移宫案”。
http://news.nen.com.cn/72343497125920768/20060213/1845063_9.shtml
有悲伤过度而死的.
(唐太宗)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曰:“帝遇我厚,得先
狗马侍园寝,吾志也。”复为诗、连珠以见意。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赠贤妃,
陪葬昭陵石室。
<新唐书 卷七十六 列传第一>
有自尽陪葬的.
武宗贤妃王氏,邯郸人,失其世。年十三,善歌舞,得入宫中。穆宗以赐颍
王。性机悟。开成末,王嗣帝位,妃阴为助画,故进号才人,遂有宠。状纤颀,
颇类帝。每畋苑中,才人必从,袍而骑,校服光侈,略同至尊,相与驰出入,观
者莫知孰为帝也。帝欲立为后,宰相李德裕曰:“才人无子,且家不素显,恐诒
天下议。”乃止。
帝稍惑方士说,欲饵药长年,后寝不豫。才人每谓亲近曰:“陛下日燎丹,
言我取不死。肤泽消槁,吾独忧之。”俄而疾侵,才人侍左右,帝熟视曰:“吾
气奄奄,情虑耗尽,顾与汝辞。”答曰:“陛下大福未艾,安语不祥?”帝曰:
“脱如我言,奈何?”对曰:“陛下万岁后,妾得以殉。”帝不复言。及大渐,
才人悉取所常贮散遗宫中,审帝已崩,即自经幄下。当时嫔媛虽常妒才人专上者,
返皆义才人,为之感动。宣宗即位,嘉其节,赠贤妃,葬端陵之柏城。
<新唐书 卷七十七 列传第二>
有儿子的当然就跟着儿子了.
还有在宫廷政变中被杀的,有跟着新皇帝的,也有在国破家亡后在战乱中被残忍的充作军粮的。
『玖』 我退学了一年多,现在想重新读书,但那学校经常打手心打屁股怎么办
想读书是好事.体罚学生不是正常的事。可以找当地教育局反映情况。让体罚学生的老师下岗或者去接受培训。
『拾』 我退学了一年多了,现在想重新读书,但那学校经常打手心打屁股怎么办
和你比起来,我真是太懒了啊。想当初我小学的时候被打手掌,那也是我活该。如果无法避免的话,那么就投机取巧吧,尽量避免挨打。既来之则安之,你要学会淡然。至于短裤什么的,你们学校还真有爱啊~不丢脸不丢脸,这不正好证明了你没皮肤病么,刚好你处的地方很暖,没什么的。最后,祝你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