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补不补课到底能不能让孩子说了算
当然不能孩子说了算,家长必须干预。根据孩子情况,看如何提高成绩。
课外补习班本身就是一个不合理的存在,既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又增加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其存在的必要性不大。
首先,补习班的老师大多不是专业老师,没有专业经验,多是业余的(正式学校老师不让兼职代课),所以补课质量可想而知(除非花费大量钱,请专业一对一老师辅导,否则基本上浪费钱,不起什么作用);
其次,补习班不是免费的,不是公益的,私人收费性质的,那么质量上没有保障,经常有补习班跑路的现象发生。
那么如果补习班取消了,孩子的学习怎么办?
这还是靠自己学习,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家长不要寄希望于补习班能提高多少成绩,在学校都学不好,在课下花钱就能学多好?不现实,家长应该多用心,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即使不能辅导,也要做好后勤保障,采用合适的方法督促孩子学习。
Ⅱ 吃什么,你说了算,吃不吃,孩子说了算!怎么看
孩子不吃饭属于最常见的问题,却也是让很多爸妈头疼的问题。
孩子不爱吃饭,有时候也源于孩子对食物没有兴趣,如果想让孩子对食物产生兴趣,不如尝试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比如帮妈妈择择菜、然后再洗洗菜,让孩子看着妈妈把自己加工过的蔬菜放进炒锅,最后成为一盘香喷喷的上桌菜,当孩子参与了整个过程,在最后吃的环节,他也会饶有兴致地大口品尝,自己经手过的食材吃起来会特别的有滋味。
亲爱的爸爸妈妈,面对孩子的挑食厌食,你们是否反省过自己的行为呢?或者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宝贝爱上吃饭,一起留言分享交流吧!
Ⅲ 孩子说“我死了算” 家长怎么办
应该静下心来和孩子交流,从而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1.孩子们普遍反感的做法——唠叨
说到对父母的反感和不满,几乎所有孩子都选择了唠叨。孩子们是如此反感唠叨,而父母却喜往往欢唠叨,可以说矛盾突出。那么,为什么大多数父母都爱唠叨,而孩子又这么反感唠叨呢?
父母往往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总希望孩子事事顺自己的心愿,若有不顺心就不停地说教,翻来覆去,便成了唠叨。父母唠叨一般总是指责的多,批评的多,报怨的多,有时甚至讽刺挖苦,孩子当然不爱听,甚至会感到厌烦。
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后,我们做家长的就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学会尊重孩子,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提醒,不要大事小事都喋喋不休唠叨个不停,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要以孩子能够接受的谈话指导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易于被孩子接受,才是有效果的教育。
2.脾气暴躁,不问是非,逮住就骂——排位第二的反感
这种情况虽不是普遍现象,却排在了第二位,足见孩子们对父母粗暴态度的反感。
孩子是如此不喜欢脾气暴躁、方法简单的家长。所以,为了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也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家长应当加强自我修养,尽量克制自己、提醒自己,不要为一丁点小事大动肝火,更不要拿孩子作为发火的对象。当孩子需要提醒、需要教育的时候,家长也要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千万不要简单粗暴,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
3.动不动就埋怨、指责,爱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排位第三的反感
这似乎是大部分家长所共有的毛病。由于他们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因而对孩子过于苛刻。当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有差距时,就埋怨、指责孩子。
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全班或者全年级甚至全校、全世界最优秀的。他们对于孩子的表现,这也不合心,那也不满意;而且老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做比较,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激励孩子,但是他们恰恰忘了这样做不仅引起孩子的反感,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而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孩子成长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因为你老是说他这也不如人,那也比人差,孩子听惯了负面的评价,他哪里还有自信心,哪里还有成功的欲望?
所以,要给孩子自信、给孩子追求成功的欲望,家长就必须克服埋怨、指责和拿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缺点比较的坏习惯,对孩子多一些正面的指导和评价。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4.采取命令式,不通情达理,过分限制自由——排位第四的反感
这样的家长虽然也不是多数,但还排在了第四位,由此可见孩子渴望理解、追求平等、追求个性的愿望之强烈。
所以,对待孩子不要太严厉、太细、管理太多,也不要简单粗暴,要充分尊重孩子,少采取命令式,多一些协商,让孩子在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
5.除了学习别的都不关心,滥报各种辅导班——排位第五的反感
这似乎是所有家长的共性。他们只盯着孩子的作业本和成绩单,他们只要求孩子成绩好,除此之外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忽略,都可以不要。而且为了孩子能够出众、拔尖、多才多艺,他们还给孩子报了许多的辅导班、兴趣班、特长班,也不管孩子到底喜不喜欢、有没有特长、有没有兴趣。
在此,我要提醒家长注意,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让孩子产生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是注定要失败的。
Ⅳ 压岁钱该怎样使用是孩子说了算还是家长说了算
过年给孩子压岁钱是传统的习俗,成了人们表达感情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但是压岁钱却成了孩子和家长的难题。孩子认为压岁钱该自己说了算,但是家长认为他们应该替孩子保管,留着以后用或者是直接当礼物送出去了,这样孩子的心理很不平衡。 但是压岁钱在孩子的手里很快就被花光了,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所以有很多家长不赞成孩子自己支配压岁钱。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压岁钱也水涨船高,压岁钱多了,孩子自己利用不知会使孩子养成什么坏毛病。 其实压岁钱体现了长辈和孩子之间、亲戚朋友同事之间一种浓浓的亲情和友情。 但是压岁钱如果处理不当,也将会带来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但是做家长的要是一味的控制孩子的压岁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现在孩子如果自己利用压岁钱,在攀比、挥霍的社会风气之下,真的会形成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惯的,基于这种情况,做家长的应该帮助孩子管好、用好压岁钱。 第一,学会储蓄。教孩子一些理财的知识,给孩子准备一个储钱罐让孩子把压岁钱存起来,或者给孩子在银行开一个账户,把钱给孩子存起来,需要的时候去银行支取,这些要孩子自己去做,家长只是提供一些这方面的之时,他会学会很多责任的,对孩子将来步入社会积累必要的理财知识。 第二,让孩子建立一个小账本,把每一笔花的钱记下来,用于孩子的学习及其他,让他自己每月花前有一个很清楚的记录,对于他将来理财也是很好的。 这样孩子会学会把钱花在刀刃上,或者和孩子说好,用他的压岁钱买一份保险,是孩子的压岁钱的意义得到延伸,因为这会使孩子终身受用的,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我觉得压岁钱用的好,会使孩子得到很多,用的不好,会使孩子受害无疑。
Ⅳ 综艺亲自节目《孩子说了算》有谁听说过吗
由"村长"李锐倾情主持,国内首档亲子文化类网络综艺《孩子说了算》,将于12月26日在优酷视频正式播出。《孩子说了算》主张"成长路漫漫,孩子说了算",网罗了史上脑洞最大的萌娃团和国内亲子圈权威大咖,展开孩子与大人认知世界的大PK。节目中既有戏剧形式展现生活中孩子和家长们的真实场景;也有最强悍的两代人观点大碰撞;更有神秘的明星嘉宾加盟助阵;而最终将由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的37位萌娃"村委村民"决定爸妈特使的输赢。这是国内首档以孩子的观点、态度和判断来决定节目走向、嘉宾输赢的栏目,更是国内亲子文化的展示平台。
Ⅵ 家长愿意买校服的意见怎么写
1、现在提倡发展学生个性,统一校服会千人一百,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
2、学生的家庭条件千差万别,校服的费用对一般家庭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家庭也会造成负担。衣食住行,只要穿得温暖即可,不应苛求整齐划一。
根据初步得出的尺码做出样衣请学生代表试穿,并在各种学习生活场景中进行测试。征求学生在穿着中的体感意见,保证不同活动状态中均有舒适轻松的穿着感后,最终确立尺码。
工作人员将确立出的校服尺码同之前采集的体态数据库做对比,为家长提供出一份尺码参照表,让家长和校方可以依据孩子的身高体重就能选出准确的尺码。
(6)校服由家长孩子说了算扩展阅读:
校服大体有合纤织物、经编面料、棉织物面料三种:合纤织物是数年来时兴面料,因其风格独特、色泽多样、易洗快干、容易护理等长处,广泛应用于校服定做行业,产品有花瑶、塔丝隆、卡丹绒、水洗绒等;
经编面料也是应用很广泛的面料,由于经编面料的织物富有弹性、舒适滑爽、伸缩自如、穿着合体等长处,颇受学生们的喜爱。产品有金光绒、条绒、涤盖棉等;含棉织物具有手感柔软、吸汗性强,花色品种多等优点,适用于运动类型的校服定做,产品有锦棉布、涤棉布等。
Ⅶ 暑假怎么过孩子说了算
也不能全有孩子说了算!
应该留给孩子几天或者十几天自由时间
Ⅷ 抚养权真的孩子说了算吗
10周岁以上的孩子,有权选择跟随父母任何一方生活,你可以争取对小孩的扶养权,只要有利于小孩的学习就可以
Ⅸ 幼儿园要求学生买校服也就算了。但是要求家长也买幼儿园校服,说什么活动春游时候穿。这是违法吗
1、违法倒也算不上,只是说不能强制,幼儿园买校服毕竟必要性不强,只能是家长自愿购买,要是不想买,完全是可以不买的。但是幼儿园集体活动,别人家孩子都穿一样的,自己的孩子没有确实有无形的压力。
2、可以联合一下其他有相同想法的家长,幼儿园沟通一下,争取不用穿集体服装。如果绝大多数家长和幼儿园都希望一起买园服的话,那实际上不想买的也可以不买,或者可以选择随大流买一下。想要和相关主管部门反映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只要没有强制购买的意思,一般也不会过问的。
3、一般来说幼儿的服装都是A类,质量和标准都比成人服装高,因此看似很小的服装,其实价格也不便宜。不过如果幼儿园是找定制厂家买的话,应该加个相比去商店买便宜得多。
Ⅹ 让学生调个班怎样
每学期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要求给孩子调个班。结果是年级主任、校长苦口婆心说服家长不要调班,说明调班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的影响与危害。为了说服家长,他们更注重说明调班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如:到新的班级不能适应、与陌生学生很难沟通、已经给新教师留下坏印象等等。甚至搬出我们学校从来就没有这个先例等来推脱,目的就是一个:最好不要调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年级主任甚至校长都要花费不少时间、搭上不少口舌才能让家长“悻悻而去”!
1、“以生为本”的体现。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既然孩子提出在原来的班级不适合自己学习、要求调一个班级,那就应该满足孩子的意愿,让他在自己认为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岂不是更好?况且凡是提出调班的学生肯定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否则谁会“好好皮肤弄个疤”?其实,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学生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在每个人心中都是根深蒂固,他们的成长寄托着家长的所有希望,我们为什么不能为实现他们的“梦想”而助一臂之力呢?
2、“服务质量”的需要。说教学是一种服务,现在恐怕已有多数人认同这个观点,尤其在民办学校更是如此。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与支持。当我们的学生提出要调一个班(说实在的也不算过分)时,我们完全可以给与满足,让家长、学生感到学校对学生的发展给予足够的关心与体贴。毫无疑问,当我们的孩子的心愿得到满足后,他们连同家长对学校的感激之情就会大大提升。翔宇集团的老总有一句话非常有道理,他说:“让我们的家长、学生都说好比花多少钱做广告都好得多!”是呀,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假如我们能将家长、学生提出的这个小小的要求给予满足,赢得他们的称赞,那我们学校的收获岂不更大?!
3、“规范管理”的要求。凡是要求调班的必定事出有因,但大多都与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有关。他们担心在原来的班级会受到“排挤”,怕老师给自己“穿小鞋”,无奈之下才提出调班的要求。事实上绝多数的教师是不会“睚眦必报”的,更不会因与学生发生的一些矛盾而对学生采取“过激行为”,因为这不仅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所不允许,也是我们教师所不齿的。可话又说回来,“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假如我们的教师真出现这样的问题,确实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我们帮助孩子调班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也有利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修正,从而达到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如此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其实,调班还真不是一个小事情。如果只有一个或几个要求调班,那我们就给与满足就是,怕就怕在由此引起连锁反映,学校掀起调班“热潮”,这恐怕就是学校不允许调班的原因所在。为此我们大可不必如此担忧,因为要求调班的必定是少数,家长一定会考虑调班的弊与利,更会慎重地处理好孩子与任课教师的关系,绝不会“一窝蜂”。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个班级中有多人提出调班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了:要分析究竟是学生的原因还是教师的原因,要做好学生和教师的工作,要将稳定班级放在第一位!“宁乱一科不乱一班”就是这个道理。但不管怎样,这个班级的课任教师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因为这说明他们的班级凝聚力出现了问题!“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待到问题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再解决,恐怕晚矣!
所以,过去的“定规”未必不能更改,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让学校的发展始终处在时代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