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简单的旗袍做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的做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中的要领却不曾改变,那就是精细。首先,旗袍面料的选择很有讲究,真丝的柔软贴身,织锦的硬挺大方,全棉的舒适价廉,选择合适的面料是做旗袍的首要步骤。
其次是做工。老早做旗袍,最讲究的是师傅的手工。就说盘扣,缠好一个经常要2、3个小时,盘扣的花色很多,要根据客人的年龄、穿着的时节以及出席的场合进行搭配。春节配如意扣、凤尾扣,老太太过生日配寿字扣,年轻女人喜欢简单柔美的兰花扣、盘香扣。讲究的客人,会要求随月份不同搭配旗袍上盘扣的花型,一年12变。一件全手工的旗袍,往往需要制作一个多星期。
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领而低摆,开衩至膝,袍身紧窄修长且无袖,更显穿着者的婀娜身段,两道滚边十分细巧精制。
电影里那种6、7厘米的高领其实现实生活中做的人很少,8·13事件前,高领流行过一段时间。不过高领穿起来实在不舒服,转个头人要跟着一起转过去。一般人平时都穿低领,一粒扣子就够了。到了现在有的旗袍连这个扣子都省去,为了穿得更舒服。
做一件旗袍要量26个尺寸,一点也马虎不得。旗袍一般都是必须做得正正好好,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所以给人量身要非常仔细。
2. 旗袍怎么做啊
旗袍的装饰工艺设计
1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艺特点
古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精细的手工制作,适用各种刺绣、镶、嵌、滚等工艺;
近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式样简洁合体的线条结构代替精细的手工制作。
一) 旗袍衣边装饰手法及工艺处理
各种镶边、滚边和嵌边是旗袍装饰常用的特殊工艺手法:
1、 单色镶边
2、 单色滚边(方角滚边工艺处理图示)
3、 滚嵌滚(方角嵌滚工艺处理图示)
4、 嵌边(圆角嵌边工艺处理图示)
5、 混合滚(嵌镶滚)
6、 三色镶边
2
二) 旗袍的花钮装饰
旗袍花钮具有其它服装上钮扣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个钮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装饰品,花钮设于旗袍领部、襟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采用的图案,多为古色古乡的龙、凤、孔雀、福、绿、寿、喜、吉祥如意等。
3
三) 其它装饰
绣花、手绘也是旗袍装饰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手法,它是我国传统的绣花工艺及国画艺术,用国汇点缀国服,可谓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各种质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装饰,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显示高贵、典雅。
END
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项
1
一)确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叠在里面,将粉线画在反面,浅色衣料勿用过深色的画粉;
2
二)确定衣料的对折线——因旗袍前后中心都没设缝,所以排料时可以把面料独边对折,折够身肥为止。
3
三)确定衣料图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领片上的图案方向一致;
4
四) 裁剪丝绒面料时,注意使各衣片毛绒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5
五) 裁剪时,要在轮廓线外加适当的缝份和贴边。
如装缝普通拉链,止口需1.5cm,隐形拉链,止口需1cm,包边和嵌边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6
六)检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数量和质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无错裁)
END
旗袍的缝制工艺
1
一)款式简介
2
二)衣片归拔
1、 前衣片归拔——把前片从中心线处折叠,正面相对,摆平置于烫床上,把侧缝中腰处拔开,臀部归直,使衣片的曲线与人体型曲线相符。
2、 后衣处归拔——把后衣正面相对在中心线处折叠,放在案扳上,把侧腰中腰处拔开,后中腰处归缩,侧缝臀部的凸势进行归缩处理,余量推到臀部,再把后袖笼略归一下,把凸势推向背处,推出肩胛凸势。
3、 衣袖片归拔——把袖片按正面对折,由侧缝向袖中归烫,把凸势推向手臂处。
3
三)贴牵条
牵条的作用:牵条起牵制作用,防止拉伸变形。对于一些轻薄面料,牵条还起着减少缝口起皱的作用。
牵条的用途:服装中凡是容易拉伸变形的部位都应敷上牵条,如袋口、驳口线、领口线、袖窿、门襟止口等。敷牵条时,一般要略拉紧一点敷上,特别是易拉伸的部位。
1、 侧缝贴牵条
衣片归拔后,为了保证侧缝曲线的稳定性,需在前后衣片侧缝沿缝份粘贴直纱牵条。
2、 襟边贴牵条
END
圆襟、方襟、直襟三种大襟粘牵条的制作工艺
1
旗袍圆襟、方襟、直襟三种大襟粘牵条的制作工艺:
1)圆襟
首先裁好1~1.2cm宽的直纹牵条,然后将牵条粘于大襟边的缝份上,当粘贴到下半弯处时,将牵条稍拉紧使大襟边容缩约1cm,烫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会走样,容缩后的大襟完成后效果较贴体。如图1所示。
2
2)方襟
将已裁剪好的直纹牵条粘于大襟边缝份处,粘至转角位剪断牵条。然后再继续粘贴弯曲的部分,并在下半部份容缩1cm,再把长出的1cm牵条剪齐。如图2所示。
注意:牵条粘贴至弯曲部位时需剪若干个剪口,以便转弯处粘贴平服。
3
3)直襟
牵条粘贴至大襟1/3处开始拉紧牵条容缩大襟边约1cm
END
女旗袍打版规格
成品规格:160/86
衣长:60,胸围:94(加放常量),肩宽:39,领围:38,肩宽:24(这些数据根据实际情况来)
外形概述前,后均片有公主分割线, 省前面中间开襟钉纽扣6粒. 侧缝腰节处收腰.,袖口压2.5---3厘米的贴边.
制图公式 前片: 前中线 首先画出的基础直线
上平线 垂直于前中线
下平线 按衣长规格平行于上平线
止口线 取1.5厘米,由前中线量进
袖笼深线@/10+胸围/10-1厘米(包含横胸省)
腰节线 @/4
横领宽 2领围/10-0.5
直领深 2领围/10+1(也可加深1厘米)
肩宽 肩宽/2-0.2
肩斜 22度
胸围大 胸围/4+0.5
胸宽 1.5胸围/10+3
腰节收1.5厘米
下摆大1.5厘米
起翘1.5厘米
前腰省大2.7厘米
横胸省 2.8厘米
胸高点 胸高:@/10+胸围/10+1
胸距 :胸围/10
延长上平线,袖笼深线,腰节线,下平线衣长降低0.7
横领宽:2领围/10-0.4
直领深:横/3
肩宽:肩宽/2+0.3
肩斜:20度
胸围大:胸围/4-0.5
背宽:1.5
胸围/10+3.5
腰节收1.5厘米,
下摆放1.5厘米,后侧缝起翘1.5厘米,后中起翘 0.7厘米.
后腰省大3.3
备注:收省的大小可根据人体胸腰差和穿着的习惯进行适当的分配及调整
短袖制图公式
先量取前,后袖肥的长度
上平线 下平线
袖中线: 袖长袖山高:袖肥/4+(3--4厘米)
袖肥大:前袖肥大=前袖肥-1(斜量)
后袖肥大=后袖肥-0.5(斜量)
袖口大:比总袖肥大两边各小2---3厘米.
如果觉得好的话请采纳中国饰品网吧
3. 怎么在自己在家做旗袍
在家做旗袍,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在网上就可以找到图纸,按照上面的方法就可以做了,严格按照图纸上的要求就能做出自己喜欢的旗袍了。
4. 旗袍盘扣的做法图解
旗袍盘扣的做法图解
精致的盘扣一定是喜欢旗袍的人都不愿意错过的美丽元素,那么小小一粒盘扣是怎么制作的呢?盘扣是布条经手工盘制而成。服装经各种艺术造型盘扣装饰后显得更加典雅大方。
旗袍盘扣的编法:
旗袍盘扣有哪几种
盘扣的花式种类丰富,有模仿动植物的菊花盘扣、梅花扣、金鱼扣、盘结成文字的吉字扣、寿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几何图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盘花分裂两边,有对称的,有不对称的。盘花扣的作用在中国服饰的演化中逐改变,它不仅仅有连接衣襟的功能,更称为装饰服装的点睛之笔。生动地表现着中国服饰重意蕴、重内涵、重主题的装饰趣味。
旗袍盘扣的意义
盘扣,也称为盘纽,是随着满族服饰而兴起的,可称得上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符号。盘花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是中国人对服装认识演变的缩影。我们经常可以在旗袍上看到各式各样的盘扣,其实盘扣是布条经手工盘制而成,服装经各种艺术造型盘扣装饰后显得更加典雅大方。
我国古代用长长的衣带来束缚宽松的衣服,元明以后,渐渐用盘扣来连接衣襟,用布条盘织成各种花样,称为盘花。盘花的题材都选取具有浓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义的图案。
旗袍扣子怎么缝
1、如果布料很薄,在需要装钉扣子的布料背面熨上一道粘衬,防止缝扣子的时候拉坏衣料。
2、先将纽头及扣袢放置在扣位上,然后在距扣袢末端0.5CM缝合固定。
3、将纽头袢翻折至正面,用手按住固定,钉缝时针线穿过纽袢条向上大约二分之三的厚度,使纽袢不歪斜且具有立体感,每间距约0.2CM,缝至纽头0.3处止。
4、缝合完成后,纽头须刚好露出门襟之外。扣袢缝合完成后,纽头须刚好能穿过扣袢。
5. 中国旗袍制作工艺
旗袍——被称为近代中国妇女“国服”。旗袍属于上下连属的衣服,基本要素为立领、窄袖、收腰、胸褶、下摆开衩、盘纽,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一度是中国妇女最主要的服装。
旗袍原为满族服装,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通常与长裤相配穿着,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风格。1644年满族入关,满族旗袍的许多元素渐为汉族妇女接受,遂发展成为专属妇女的日常服饰。
旗袍制作工艺如下:
(一)检查裁片 在缝制前对面、里的裁片逐一检查质量和数量,并依次放整齐。
(二)做缝制标记 可根据面料状况及部位,选用做标记的方法:线丁、粉印、眼刀、针眼。
1.前片
省位、腰节位、开衩位、装领缺口、纽扣位、装拉链位、下摆贴边。
2.后片
省位、腰节位、开衩位、装拉链位、下摆贴边。
3.袖片
袖口贴边、袖山对位点。
(三)缉、烫省
1.缉省按缝制标记缉省,尽量与人体体型相吻合。
2.烫省高档面料精加工省缝不烫倒,要从中间分烫,省尖不歪斜。中低档面料省缝倒向中缝线。胸部烫出胖势,腰节位拔开,使省缝平服不起吊。并针对面料特性选择温度,以及干烫或湿烫)。
(四)归拔衣片
由于传统旗袍结构线的特点。仅靠摆缝及收省难以达到合体目的,应通过归拔工艺进一步造型,使衣片尽量与体型特征相吻合。但是,由于面料原因有些面料归拔效果不明显,甚至有些面料耐热性差不宜归拔。
1.归拔前衣片
(1)归拔胸部及腹部。在乳峰点位置斜向拉拔,拔开胸部,使胸部隆起。如果腹部略有隆起,也可斜向拉拔。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时归拢前腰部,使前片中线呈曲线形。
(2)归拔摆缝。摆缝腰节拔开,归到腰节处,摆缝臀部归拢,使前身腰部均匀地吸进,臀部均匀隆起。
(3)归拔肩缝部位。拔开前肩缝,使肩缝自然朝前弯曲,符合人体特征。
2.归拔后衣片
(1)归拔背部及臀部。在背部位置斜向拉拔,拔开背部,使背部隆起。臀部位置斜向拉拔,拔开臀部,使臀部隆起。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时归拢后腰部,使后片中线也呈曲线形。
(2)归拔摆缝。摆缝腰节拔开,归到腰节处,摆缝臀部归拢,使后身腰部均匀地吸进,臀部均匀隆起。
(3)归拔肩缝部位。归拢后肩缝满足凸出的肩胛部位的需要,也可以采用收肩省的方法来解决。
(4)归拔袖窿部位。后袖窿弧线处稍作归拢,使袖窿圆顺不还口。
(五)敷牵带
牵带选用薄型有纺直丝黏合衬,宽1.2 cm左右,粘贴时净缝居中,敷牵带的松紧要符合归拔要求。
(1)敷前片牵带。前片牵带敷在开襟一边,开襟上口是斜丝绺容易还口,所以敷牵带。开襟摆缝处从袖窿开始沿摆缝粘到拉链位以下1.2 cm处。
(2)敷后片牵带。后片牵带敷在摆缝处,从袖窿开始粘贴到开衩口,胸部及臀部牵带略紧。
(六)滚边
由于当前旗袍制作工艺不尽相同,因此不同部位的要求也不相同,其制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暗线滚边(传统手工工艺,现在已不多用)
方法一:有夹里部位的毛缝滚边
(1)将衣片毛缝折光,开衩处剪一眼刀至净粉0.1 cm处。
(2)滚条与衣片正面相对,缉线0.4~0.5 cm。
(3)将滚条翻转、翻足。
(4)将滚条包转、包足。
(5)将滚条反面与大身缲牢,但不能缲到正面。
(6)将夹里盖过缲线与滚条缲牢(该工序在复夹里中完成)。
方法二:无夹里部位的毛缝滚边
(1)折转衣片毛缝与缉滚条同方法一。
(2)衣片毛缝沿缝头翻转,翻足;滚条毛缝按滚边宽度折光。
(3)将折光后的滚条包转,包足。
(4)将滚条反面与大身缲牢,但不能缲到正面。
方法一、二的特点是:滚边饱满、完整、针迹无外露。
方法三:净缝滚边
注意:若面料易脱丝不要选择该法滚边。
特点:平薄、完整、细腻。
方法四:转角处的净缝滚边
(1)滚条缉到转角处应先折转后缉线。注意应向摆缝方向折转,不应向底边方向折转。
(2)将滚条翻转、包足到反面。
2.用明线滚边(机缝法)
一般滚边部位为净缝(现在该法采用较多)。
特点:速度快、效率高。
3.细镶滚
(1)滚条边折光。
(2)将滚条折光边与衣片折光边放齐,缉0.2 cm左右,使滚边饱满,呈圆形。
(3)将滚条翻转、包足后,正面在漏落缝中用拱止口的针法将滚条固定。
特点:滚条特别窄,在0.2 cm左右,具有纤秀美。
4.滚嵌线(外嵌圆嵌法)
教材 第一章介绍外嵌线制作方法中,将嵌条内衬有线绳,因而呈圆形。
特点:嵌线窄,0.2 cm左右,线条舒展、饱满、纤秀。因全部采用机缝法,所以效率高(现在采用较多)。
以上几种滚边方法可根据面料风格、厚薄、及审美特点合理选择。
(七)合肩缝,装袖
1.合肩缝
将前、后衣片正面相对,前片放上层,肩缝对齐,缉线0.8~1 cm,后肩缝靠近颈肩点1/3处略有吃势。缉好后根据面料的厚薄烫分缝或倒缝。注意不得拉还肩缝。
2.装袖
(1)袖口滚边。方法与摆缝开衩处相同。
(2)抽袖山吃势。方法同女衬衫。
(3)装袖。方法同女衬衫。
(八)做夹里
1.夹里收省,合肩缝,装袖夹里
将夹里省缉好,缝合肩缝夹里,再装袖夹里。分别烫倒缝,省缝倒向中缝,肩缝向后身坐倒,烫平。
2.缲(或缉)下摆贴边
将前后夹里摆缝对齐,底边缝头折光,用手针将夹里下摆贴边缲牢,针距0.3 cm,或用机缝将下摆贴边缉牢。夹里下摆比衣片下摆短1 cm。
(九)复夹里
1.复小襟夹里
小襟衣片与夹里正面相对,肩缝、领口比齐、放平,沿领口下端缉至小襟下口,然后将正面翻出烫平。若无夹里,小襟下口加贴边。贴边与衣片正面相叠,按所留缝份缉缝,贴边略松,贴边扣转,翻正,拐角方正,坐进0.1 cm烫平,贴边反面用手针缲牢。
2.复前片夹里
将大襟衣片与夹里反面相对,夹里在上,肩缝及开衩处眼刀对齐,摆平。将夹里大襟处及左右摆缝开衩处缝头折光,盖过滚边缉线,手工缲牢,针距0.3 cm。若无夹里,大襟开襟部位加贴边或滚边。
3.复后片夹里
方法与复前片夹里相同。注意后片夹里摆缝开衩处留1 cm缝头不缲牢。
(十)合摆缝、袖缝
1.合缉摆缝、袖缝
方法一:将前衣片套入后衣片中,前后衣片分别正面相对,反面向外,缝头对齐,沿净缝缉线。装拉链一边缉至拉链封口处。缝好后将衣片翻出,缝头向后片坐倒。注意面子、里子前后顺序要放正确。
方法二:面子、里子分别缉缝,面子分缝,里子坐倒缝。
2.缲袖口夹里
将袖口夹里折光,盖过滚边缉线,缲牢。袖口缝合处将后袖缝头修掉0.4 cm左右,用前袖缝折转、包光、缲牢。
(十一)做领,装领
1.做领面
(1)将净领衬烫在领面的反面。
(2)将领面上口沿衬边沿包转。
(3)将滚条缉在领面上口,包转、缲牢,并做好装领对位标记。
2.装领
(1)装领面。领面与领口正面相对,领面在上,从左襟开始起针沿领衬下沿缉线。注意领子两端要上足,各对位点准确,线条顺直,左右对称。
(2)装领里。首先检查领面装好后领圈是否圆顺、平服,若不圆顺应及时修正,修正后复领里。将领里缝头折光,复在领面反面缲牢。注意领里略紧于面子。
(十二)装拉链
1.装拉链
先将拉链装在大襟衣片上,距大襟下端扣位5 cm左右(不装该扣,可不留其距离)。注意装后身拉链时,应把拉链夹在后片与小襟中间。装配方法可参考裙装隐形拉链方法。
2.缲夹里
把夹里毛缝扣光复上,盖过缉线缲牢。
6. 怎么做手工旗袍
造型方法的区别
古代旗袍: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
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越为合体。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圆襟旗袍礼服——襟处线条圆顺流畅;
直襟旗袍礼服——身材丰满、圆脸型的女性适合这一款式,可使身材显得修长;
方襟旗袍礼服——将襟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适合不同脸形穿着。
琵琶襟旗袍礼服——
此外还有双圆襟旗袍、双开襟旗袍等款式。
三、旗袍的装饰工艺设计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艺特点
古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精细的手工制作,适用各种刺绣、镶、嵌、滚等工艺;
近代旗袍的工艺特点:是式样简洁合体的线条结构代替精细的手工制作。
一) 旗袍衣边装饰手法及工艺处理
各种镶边、滚边和嵌边是旗袍装饰常用的特殊工艺手法:
1、 单色镶边
2、 单色滚边(方角滚边工艺处理图示)
3、 滚嵌滚(方角嵌滚工艺处理图示)
4、 嵌边(圆角嵌边工艺处理图示)
5、 混合滚(嵌镶滚)
6、 三色镶边
二) 旗袍的花钮装饰
旗袍花钮具有其它服装上钮扣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个钮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装饰品,花钮设于旗袍领部、襟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采用的图案,多为古色古乡的龙、凤、孔雀、福、绿、寿、喜、吉祥如意等。
三) 其它装饰
绣花、手绘也是旗袍装饰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手法,它是我国传统的绣花工艺及国画艺术,用国汇点缀国服,可谓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各种质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装饰,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显示高贵、典雅。
四、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项
一)确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叠在里面,将粉线画在反面,浅色衣料勿用过深色的画粉;
二)确定衣料的对折线——因旗袍前后中心都没设缝,所以排料时可以把面料独边对折,折够身肥为止。
三)确定衣料图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领片上的图案方向一致;
四) 裁剪丝绒面料时,注意使各衣片毛绒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五) 裁剪时,要在轮廓线外加适当的缝份和贴边。
如装缝普通拉链,止口需1.5cm,隐形拉链,止口需1cm,包边和嵌边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六)检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数量和质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无错裁)
五、旗袍的缝制工艺
一)款式简介
二)衣片归拔
1、 前衣片归拔——把前片从中心线处折叠,正面相对,摆平置于烫床上,把侧缝中腰处拔开,臀部归直,使衣片的曲线与人体型曲线相符。
2、 后衣处归拔——把后衣正面相对在中心线处折叠,放在案扳上,把侧腰中腰处拔开,后中腰处归缩,侧缝臀部的凸势进行归缩处理,余量推到臀部,再把后袖笼略归一下,把凸势推向背处,推出肩胛凸势。
3、 衣袖片归拔——把袖片按正面对折,由侧缝向袖中归烫,把凸势推向手臂处。
三)贴牵条
牵条的作用:牵条起牵制作用,防止拉伸变形。对于一些轻薄面料,牵条还起着减少缝口起皱的作用。
牵条的用途:服装中凡是容易拉伸变形的部位都应敷上牵条,如袋口、驳口线、领口线、袖窿、门襟止口等。敷牵条时,一般要略拉紧一点敷上,特别是易拉伸的部位。
1、 侧缝贴牵条
衣片归拔后,为了保证侧缝曲线的稳定性,需在前后衣片侧缝沿缝份粘贴直纱牵条。
2、 襟边贴牵条
旗袍圆襟、方襟、直襟三种大襟粘牵条的制作工艺:
1)圆襟
首先裁好1~1.2cm宽的直纹牵条,然后将牵条粘于大襟边的缝份上,当粘贴到下半弯处时,将牵条稍拉紧使大襟边容缩约1cm,烫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会走样,容缩后的大襟完成后效果较贴体。如图1所示。
2)方襟
将已裁剪好的直纹牵条粘于大襟边缝份处,粘至转角位剪断牵条。然后再继续粘贴弯曲的部分,并在下半部份容缩1cm,再把长出的1cm牵条剪齐。如图2所示。
注意:牵条粘贴至弯曲部位时需剪若干个剪口,以便转弯处粘贴平服。
3)直襟
牵条粘贴至大襟1/3处开始拉紧牵条容缩大襟边约1cm
7. 求旗袍制作的流程图
那可就复杂了,量法倒是没有太特殊的,就是松紧度要准。至于裁法,要考虑面料的幅宽和“倒顺毛”,对格、对条等等。其实,我看“做”要更难。夹里、滚边、刺绣、归拔、做搡、合衣片、钉盘扣等都弄好了,旗袍才有形有味道,不然,差不多的面料,王府井的瑞福祥怎么收订做手工费上万元呢。(三月中旬我去了一次。)到了这个价格,估计流程里还有一步是试穿、订正。
你的题目是制作流程图,下面写怎么量,怎么裁?
8. 筱袍袍手工旗袍培训大概可以学到哪些制作方法
可以学到的挺多的,像传统一片式无省旗袍纯手工制作工艺,纱旗袍加花边衬裙制作,正绢旗袍制作工艺,双襟旗袍制作工艺,绲边工艺有绲,嵌,宕,镶,如意等,建议可以看看筱袍袍手工旗袍培训班的课程。
9. 旗袍的制作过程
旗袍制作过程简介
一.裁剪纸型(纸型必须核对正确:肩、边、下襬是否等长、等宽)
1.剪下前片独襟(独襟前中心留1cm缝份)
2.前片底襟叠份(剪下後之襟留6~7cm缝份)
二.裁剪表布(先叠出布宽,找出布纹之方向,与花纹之中心主体,用熨斗烫出中心线)
1.裁剪後片:
(将後片纸型放在布尾,领口部分及右手边是剩布)
(缝份留法:
10. 手工旗袍和机制旗袍的区别
版型不同。 机制为了节约成本,只有数量有限的几个版型,然后利用其批量制作的优势,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比较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体型各不相同,机器做出来的衣服无法兼顾各种体型,所以不可能做到非常贴身;手工制作单件起做,为每一位顾客量身打版,可以充分展露其优点,并弥补身材上的不足,做到无论什么样的身材都可以穿着起来合身,美丽。
绲边不同。 机器制作绲边的优点是速度比较快,制做时间短,一条三米长的绲边拿机器制作也就需要2分钟时间,因此成本比较低。 而手工制作一道绲边,卷布,缝线都需要人工来做,而且做工讲究的旗袍,其布卷出来的松紧程度,以及针脚的均匀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即使是熟手,制作一条三米长的绲边也至少需要花半天功夫,成本也自然要比机制来的贵很多了。机器制作的绲边通常是由衣服本身的料子折叠后,用机器扎成的,目的是为了收边,只能满足基本的审美需要。而手工制作的绲边是后镶上去的,因此可以根据衣服的颜色单独选料进行搭配,可以起到很好的点缀效果,加之,做工讲究的旗袍,其手工绲边手感饱满,曲线自然圆润,针脚细密均匀(从外观上基本看不见针脚),可以从细节处体现出穿着者的高贵品味。虽然现在也有一些旗袍采用后镶绲边的做法,但其做工与穿着效果与手工还是有很大差别。 机制旗袍,后镶绲边,针脚明显。手工旗袍,后镶四道绲边,配色考究,外观无针脚。
拔腰。 在高档手工旗袍制作中,这是极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它可以使穿着者腰身挺拔,且下摆不会发飘外翻。很多所谓的手工旗袍都没有这种工序,机器制作的旗袍就更不用说了。
拉锁不同。 很多旗袍都在后背部分缝有拉锁,机制旗袍如果要装拉锁,必须将后背剪成两块布,然后才能用机器将布和拉锁一起缝上,否则无法操作。而两块布市完全不对称的,非常显眼!手工旗袍则不用,只要将布上开出拉锁的长度,然后再手工将拉锁缝上就可以。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背部花纹的完整性不被破坏了。
领子和袖子。 手工制作工艺中这是最难的一道工序,每个领子和袖子都要经过十几道特殊工艺才能完成,所以手工做出来的领子和袖子挺括,有形,曲线自然。机制旗袍在这方面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另外,是不是高级手工量身定制,看领子相对于穿着者脖子的高矮松紧以及袖口是否合体立刻就一目了然了。 机制旗袍,领子没有型,也不会非常合身。手工定制旗袍,领子做工考究,且非常合体。
本篇文章来源于编织人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