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设计师应考虑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1 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的空间展示形式
展示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在空间设计上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是首先要遵从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展示空间的性质和人的因素决定的。人在展示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获得最终的空间感受的。这就要求展示空间必须以此为依据,以最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经济地介入展示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空间处理上做到尤如音乐旋律般的流畅,抑扬顿挫分明有致.使整个设计顺理成章。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感受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无限趣味。
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的德国馆是采用围中有透,透中有围,围透划分空间的处理手法,使人进人展览空间之后,沿隔断布置所形成的参观路线不断前进,在行进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几个层次的空间。设计师在该馆在空间处理上,采用灵巧的划分空间的手法,使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无限的空间中包含着有限,以不断变化着的空间导向,使整个空间的展示形式流畅、有节奏,让人们在不断变换的视觉构图中欣赏到全方位的空间。
中国的园林艺术在这点上与展示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如园林在空间序列上讲究启承转合,明暗开合;在游览路线上讲究移步换景,情景交融。这些都值得在考虑空间展示形式时采纳借鉴。
2 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使空间更好的服务于人
展示空间的基本结构由场所结构、路径结构、领域结构所组成,其中场所结构属性是展示空间的基本属性。因为场所反映了人与空间这个最基本的关系。它体现了以人为主体。通过中心(亦即场所)、方向(亦即路径)、区域(亦即领域)协同作用的关系“力”,即“突出了社会心理状态中人的位置”。是人赋予了展示空间的第四维性,使它从虚幻的状态通过人在展示环境中的行动显现出实在性,同时人在对这种空间的体验过程中,获得全部的心理感受。“人”是展示空间最终服务的对象,所以人做为高级动物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是展示设计必须满足的一个方面。
展示设计需要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这是在进行展示空间分析时的基本依据。人类需要舒适和谐的展示环境,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信息丰富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到的服务设施等等,这些都是人类在精神上对展示设计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师仔细地分析参观者的活动行为并在设汁中以科学的态度对人机工程学给以充分的重视,使展示空间的形状,尺寸与人体尺度之间有恰当的配合,使空间内各部分的比例尺度与人们在空间中行动和感知的方式配合得适宜、协调,这是最基本的空间要求。同时人们应该是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如果不能创造一个给人以心理上亲近温暖感觉的空间,那即便是利用了最先进展示手段的环境也只是冷冰冰的机械组成的没有生机的躯壳。一个充满人性化的展示空间才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设计。
3 以最有效的空间位置展示展品
展品是展示空间的主角,以最有效的场所位置向观众呈现展品是划分空间的首要目的。逻辑地设计展示的秩序、编排展示的计划、对展区的合理分配是利用空间达到最佳展示效果的前提。因此,设计师中必须将空间问题与展示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与之相对应的展示形式和空间划分。如商业性质的展示活动要求场地较为开阔,空间与空间之间相互渗透以便互动交流,展品的位置要显眼,对于那些展示视觉中心点如声、光、电、动态及模拟仿真等展示形式,要给以充分的、突出的展示空间以增强对人的视觉冲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之,给展品以合理的位置是展示空间规划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能否做成一个成功的展示设计的关键。
4 保证展示环境的辅助空间和整个空间的安全性
在一些大型的展示活动中,可能包括各种仪器、机械、装备及模型等需要消耗能源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运行大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支持,如电力、压缩空气、蒸汽等,这些辅助设施也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而且必须考虑将这些设备的空间与展示环境隔离开,以防止噪声、有害气体的污染,并做好安全防范。考虑好对这些辅助空间的处理是顺利完成整个展示活动的保障。
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观众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所以必须重视展示空间的安全性。如参观流线的安排必须设想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因素,如停电、火警、意外灾害等,必须考虑到相应的应急措施。在大型的展示活动中,必须有足够的疏散通道和应急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系统等。为了给观众提供方便,展示的空间设计中要相应的考虑到观众的通行、休息的方便,尽可能地考虑到伤残者的特殊需求,以谋求“无障碍”设计,这也是现代展示设计发展的一个趋向。
Ⅱ 有哪些设计原则与要求
单一职责原则:(SRP)一个类,最好只做一件事,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开放-封闭原则:(OCP:The Open-Closed Principle)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等)应该是可以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的。
依赖倒转原则:(DIP)这个原则的内容是:要依赖于抽象,不要依赖于具体。或者说是:要针对接口编程,不要对实现编程(Program to an interface,not an implementation)。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底层模块,两个都应该依赖抽象。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在一个软件系统中,子类应该可以替换任何基类能够出现的地方,并且经过替换以后,代码还能正常工作。
迪米特原则:(Least Knowledge Principle,LKP)最少知识原则,又称为“Law of Demeter”,如果两个类不必彼此直接通信,那么这两个类就不应当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如果其中一个类需要调用另一个类的方法的话,可以通过第三者转发这个调用。
Ⅲ 浅淡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需求原则:从需求产品的功能要求。以满足目标的产品,这是基本的起点也是所有的设计的需要。客观不用考虑产品积压,造成浪费。与客观需求是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变化,这种变化的需求设计,提升产品的基础。它看起来如设计上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需求。
2、信息原则:设计过程中的信息主要是市场信息,科学和技术信息,以及测试过程的信息。设计师应该对各种大师的设计和全面的,完整的,准确的,可靠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来正确地指导产品规划,方案设计和详细设计,并提高持续改进的设计方案。
3、创新原则:大胆创新的设计,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各种概念和做法的束缚,创造一个独特的各种发明原理,机械产品的新结构。例如,广州亿豪工业设计的开拓创新精神。
4、系统的原则:每个机械产品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技术系统,产品设计是用系统理论的方法,以确定系统的功能结构,通过分析,综合和决策评估,使产品达到了全面最佳的效果。
5、趋同原则:为了寻找新的产品方案设计功能原理,运用发散思维;为了得到一种新产品,它必须是全面的各种信息,收敛思维的实施。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往往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基础上。
6、优化原则:它属于广义的优化,包括方案的优点,设计参数优化,整体方案的优化。也就是说高效,优质,经济的设计任务。
7、继承原则:前人的成就,有批判地吸收,创新,推广,为我所用,这是继承的原则。精明的设计师把握继承的原则,可以更有效的创新设计,可以集中精力设计力能解决的主要问题。
8、效益原则:设计必须保证有效,有必要考虑的技术和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
9、时效原则:加快设计和开发时间,以抢先占领市场。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来预测可能发生的同类产品的变化,在产品开发阶段,确保了产品的设计到市场不会过时。
10、定量原则:评估程序选择,建模技术美学,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并尽可能采用科学的定量方法。
Ⅳ 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基本原则
1. 对比(Contrast)
对比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避免页面上的元素太过相似。如果元素(字体、颜色、大小、线宽、形状、空间等)不相同,那就干脆让它们截然不同。对比能够让讯息更准确的传达,内容更容易的被找到、被记住。如果你想让对比效果更明显,就一定要大胆,不要让两种颜色看起来好像差不错又不一样。当然也不要在同一个页面使用太多种字体。
2. 重复(Repetition)
重复的目的就是“一致性”,让设计中的视觉要素在整个作品中重复出现。可以重复颜色、形状、材质、空间关系、线宽、材质、空间等。这样一来既能增加条理性,又能增加统一性。
3. 对齐(Alignment)
任何东西都不能在页面上随意安放。每个元素都应当与页面上的另一个元素有某种视觉联系。这样能够建立一种清晰、精巧而清爽的外观,提升可读性。避免一个页面上混用多种对其模式,也就是不要有一些置左,有一些置右。尽量避免使用居中对齐,除非是比较正式、稳重的设计(别动不动就让什么都居中,有些时候居中是一种很土的对齐方式)。
4. 亲密性(Proximity)
彼此相关的项应当靠近,归组在一起。如果多个项相互之间存在很近的亲密性,它们就会成为一个视觉单元,而不是多个孤立的元素。这有助于组织信息,减少混乱,为读者提供清晰的结构。
Ⅳ 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制定岗位新酬标准时,首先要根据该岗位对本单位的贡献程度大小来确定该岗位的新酬高低,即该岗位对本单位如果非常重要,则其新酬标准相应较高。反之,则不然。
二、稀缺性原则
稀缺性原则是指在制定岗位新酬标准时,除了首先要考虑该岗位的重要性程度外,其次还必须考虑该岗位任职资格的可替代性,即该岗位所要求的任职资格是否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或稀缺性,亦即从事该岗位工作的人员是否需要具备一般人不可能具备的特殊能力。如果该岗位虽然很重要,但是一般人都能胜任,则不应该给予较高的薪酬标准。
三、复杂性原则
复杂性原则是指在制定岗位新酬标准时,最后还必须考虑该岗位工作的复杂程度,即从事该岗位工作的程序是否比较复杂、繁琐,或劳动量和劳动强度较大。如果某项工作虽然重要性和稀缺性都不是很突出,但是显得特别复杂,则应该相应的给予较高的岗位薪酬。
以上三大薪酬设计原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其优先顺序,并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权重。
Ⅵ 校园网的设计原则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的主体并不是网络线缆、网络设备等本身,而是建立在这些硬件体系上的,为广大教职工、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先进平台。校园网覆盖整个学校园区,在网络性能上应该考虑以下几个要求:
1.数据处理、通讯能力处理强,响应速度快;
2.网络运行安全、可靠性高;
3.系统易扩充,易管理,便于用户的增加;
4.主干网支持多媒体、群体、图象接口应用,支持高性能数据库软件包的持续增长;
5.系统开放性、互连性好;
6.局域网既能方便远程用户的拨号接入,又能满足特殊用户高效地连入广域网,使用灵活;
7.具有很强的分布式数据处理能力。
在组建中,需要注意的设计原则有:
1.坚持开放性,采用国际标准和通用标准;
2.采用先进而成熟的技术;
3.易于技术更新和网络扩展;
4.实用、性价比高;
5.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Ⅶ 设计组织形象时要注意哪些原则
组织形象设计必须遵循“有效性”的原则。因此,在形象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公众利益与组织利益的统一。公共关系应当以公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所以在形象设计时,必须反映公众对组织的要求,不能只考虑组织自身发展的各种因素。这是一个困难的工作,但仍可以应用互利互惠的原则,在公众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找到共同点。
(2)总体形象与特殊形象的统一。每一个组织的公众都是多方面的,设计形象时既要照顾大多数公众的利益需求,也要针对某些特殊公众的特殊需求,搞出自己的特色。
(3)期望值与实际能力的统一。在形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能力,把“公众要我干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结合起来,这才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不要提出自身能力达不到的目标,制定超过能力所及的任务。不然,会给人留下“挂羊头卖狗肉”、“打肿脸充胖子”的印象,甚至会让公众误解为戏弄公众。
Ⅷ 设计工装时考虑定位要注意哪些原则
主要就是基准的选择,要跟图纸保持一致,尽量选择精准的孔、边定位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得结合你们所做产品的特点来定这个标准
Ⅸ 浅议建筑设计应遵循几个原则
1、综合性设计原则。对建筑系统的研究,我们必须从它的功能、结构、要素、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个体分析。每一个个体的分析结果都要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和整体分析对比中去,按照比较的差异从新进行分析、修改、整合,使部分与整体达到高度的统一。
2、“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三种人的利益。一,甲方,即建设单位的利益。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甲方对项目功能及经济性的要求。二,使用者的利益。使用者有时候是甲方,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使用者的职业各不相同,数量也不同。满足每个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的建筑师不可推卸责任。三,施工单位的利益。这里面也包含了对施工企业施工的经济性及便捷性、安全性的考量。同时也要照顾到农民工、设备安装人员甚至包工头的利益及安全。
3、整体性设计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各种组成部分和各种功能需要,作为一个整体,体统性的研究其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体现建筑的特征和规律。
4、循环利用原则。建筑的循环利用原则包括再利用、再循环两方面内涵。再利用是指将各种建筑产品以初始形式多次加以利用。再循环主要包括对早期建筑的改造利用以及对照明设施、各类设备以及砖石构件的重复利用。再循环是指建筑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 经过一定加工处理使之变成可再次利用的资源。这表现在对旧建筑中可再生材料的重新加工、合成和利用。
5、绿色环保原则。现在, 我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 我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态, 环保, 越来越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我国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林木稀少, 楼房与人口日益密集以及大气污染, 水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 影响居民的健康与生活。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设计区域的自然条件, 利用城市的自然地貌特征和原有的植被、水体、花卉等, 本着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原则, 按照体现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 尽可能的协调绿地, 水体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6、刚柔相济原则。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除了以上原则以外, 还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刚度过多则可能导致适应变形能力差, 强人的破坏力瞬问袭来时, 需要承受的荷载很大, 容易造成局部受损至最后全部毁坏; 如果刚度过柔的结构则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导致无法运用甚至全体倾覆。
Ⅹ 职业装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服装所具有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要求设计者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要根据穿着的对象、环境、场合、时间等等基本条件去进行创造性的设想,寻求人、环境、服装的高度谐合。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服装设计必须考虑的前提条件---T.P.O.原则。
T.P.O.三个字母分别代表Time(时间)、Place(场合、环境)、Object(主体、着装者)。
1.时间(Time)简单地说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服装的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服装的造型、面料的选择、装饰手法甚至艺术气氛的塑造都要受到时间的影响和限制。同时一些特别的时刻对服装设计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例如毕业典礼、结婚庆典等等。服装行业还是一个不断追求时尚和流行的行业,服装设计应具有超前的意识,把握流行的趋势,引导人们的消费倾向。
2.场合、环境(Place)人在生活中要经常处于不同的环境和场合,均需要有相应的服装来适合这不同的环境。服装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场所中人们着装的需求与爱好以及一定场合中礼仪和习俗的要求。一件夜礼服与一件运动服的设计是迥然不同的。夜礼服适合于华丽的交际场所,它符合这种环境的礼仪要求,而运动服出现在运动场合,它的设计必然是轻巧合体而适合运动需求的。一项优秀的服装设计必然是服装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服装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在背景的衬托下更具魅力。
3.主体、着装者(Object)人是服装设计的中心,在进行设计前我们要对人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归类,才能使人们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定位性。服装设计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和年龄层的人体形态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人体工程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加以了解,以便设计出科学、合体的服装。从人的个体来说,不同的文化背影、教育程度、个性与修养、艺术品位以及经济能力等因素都影响到个体对服装的选择,设计中也应针对个体的特征确定设计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