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职业正装 > 女制服设计理念

女制服设计理念

发布时间:2021-07-23 02:30:14

⑴ 日本和服设计的解说词

当不好你这个秘书,写不出来呀。

⑵ 北京地铁制服的设计理念有哪些

北京地铁员工制服整体设计突出简约、现代的理念,以藏蓝色为主色调。考虑到地铁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制服面料中加入了防静电导电纤维。

⑶ 服装设计说明怎么

服装设计的设计说明
1.休闲,时尚,优雅,大方,适合二十多岁的姑娘们,运用简单的分割整体的搭配,塑造了女性青春靓丽的形象!整个套装采用白色和绿色的结合搭配,大块的白色布料配上绿色的镶边于整体中透露出活泼。此款职业套装我采用了简单分割的设计思路。在工艺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处理。就是平缝加撬边!还有就是衣服上另外贴的那块布采用扇形的裁片!服装造型简洁、线条流畅,并且服装是通过分解又重新拼接在一起的设计手法使服装的每一部分都是完整而又可以独立存在的个体,可以拿出来重新搭配,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2.在结构上主要的采用的是分割线的处理,除了前后为了收腰而采用的分割,在腰部也横加了一条分割线,腰部另外贴上一块处理过的布,形成自然的大摆,使白色简单的套装中增加了不一样的活泼生气。更适合我们阳光的少女们!裤子也是简单的款式,因为白色体现的就是简单大方,而且这种布料的裤子采用上紧下松的款式显得更加的端庄!整个套装穿起来就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3.粉红色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完美地展现了女人温柔、浪漫、甜美的特质,所以越来越多的女人开始尝试粉红色的装扮。像春天缓缓绽放的花儿,温婉、含蓄…… 好莱坞的女明星们穿上粉红色礼服,更加鲜亮迷人,流露高贵的女性之美。 说明,是指为了某一种用途提出的独特创意,进而把脑中的构想具体表现出来,具体来说,就是以面料做素材,以人体为对象,塑造出美的作品。
4.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观者所能看到的色彩与形态,亦指眼睛所不能看到的的作品表现方法、内部工艺等等。那些认为服装设计仅仅是画时装效果图的想法是非常片面和狭隘的。设计者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衣服如外形、领围线、分割线等等作如何处理的构想,而应该像一位电影导演一样,立于创作的中心,统筹规划,使服装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⑷ 皮尔·卡丹给海军属下的女兵设计制服的背景是什么以及他设计的制服有什么特点

早在1942年,海军当局别出心裁,他们希望把属下的女兵打扮得时髦一点,而不是像陆军的女兵一样穿上由男式服装裁缝们制作的又厚又重的军上衣,看上去全无一点女性的娇媚色彩,因此曾向时髦女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求助。

皮尔·卡丹以其特有的创新思维,结合海军的特点,创作了一系列式样潇洒又颇有实用价值的服饰,深受海军女兵的欢迎。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套裁剪得体、上身较短的深色制服和卷边的军帽。

⑸ 如何制服一个高冷的女生 求答

每个高冷的女生心中都有一个痛楚。你需要尊重她并且默默陪伴她,她会感动的。

⑹ 为什麼日本的女生校服是水手服

水手服顾名思义就是给水手穿的服装,上头那块四方形的布适用来维护头发清洁的,另一个说法则是在海战时,可以竖起来帮助听觉以及舰炮射击时用以保护耳膜之用,至於使用白色系则是因为在黑暗中比较显眼的缘故。后来在1859年被英国海军正式采用为水兵的乘船正装了。

到了1864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首开先例,把它拿来穿在幼年王子与公主的身上,当时的人们觉得"好可爱啊!",因而引起了一阵风潮,从法国开始,逐渐流行到欧洲各国,在其时,通常是给4~5岁的孩子穿用,而且男孩女孩的式样并没有什麼分别。於是水手服成了儿童的一种代表性服饰,这样的流行后来被贵族小学校制定为制服之后,就成了一种正式的服装。只不过当时还是给小孩使用,中学以上的学生并没有这种风尚。

从某一种层面来说,把海军士兵的制服拿来给小孩当作制服,是一种尚武精神的表徵,因为英国海军是世界海军的领导者,因而使的这种流行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东亚的日本受到这种影响则是与日英同盟的建立有关。

水手服最初在日本也只是海军士兵的服装,大约是1872年海军服制制定时所导入,因为制服本身象徵一种服从的概念,而没有海军的国家,即使把水手服当作儿童服装,但也很少把它制定为制服,所以水手服在日本会成为制服,日英同盟是很重要的因素。

明治维新时的日本,沉溺於富国强兵的思想之中,因此这种带有军事意涵的服装也就正对日本人的胃口。原本日本学生的制服为传统的和装,也就是所谓的裤裙,不管男女都是穿这种,现在也只有在大学毕业典礼看的到了。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逐渐洋装化运动后的结果,日本的学校陆陆续续抛弃了传统的和装,采用的式样则是我们现在常见的黑色立领制服,这是真正的军服修改而成,要说它是准军服也可以,其实就是海军军官的第一种军装,最早是1879年日本贵族学校学习院正式采用。(关於黑色立领制服的由来,另外一说是明治15年根据文部省的指导,首先在公立学校普及学生制服,最早是贵族院学校和东京农林学校先行采用,东京大学接著跟进,样式订为立领金扣,之后就逐渐变成中学以上学校的正式服装了,之所以如此,乃是传统的日本和装不适合用於进行军事训练和体操的缘故,同时以军官制服做为学生服也能让人产生菁英意识,达到提振尚武精神的作用)

至於女孩子由於没有女兵专用的服装,所以就借用了水手服来代替,最早是福冈女学院先采用作为体操服,然后逐渐变成正式的制服,接著风行全国,在战前全日本的女学生全部都是穿用水手服,而根据国情,原本下半部的裤子也被修改成裙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从服装表现上,同样是穿著海军制服,但是男女却不相同,这是日本传统男尊女卑的文化使然,因为制服代表权威,服从的意义,男学生穿著代表管理者的军官制服,而女学生穿的却是代表被支配阶级的士兵制服,经由这种方式确定了整个社会秩序。后来在战争的岁月里,水手服也成为整个国家动员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配件,象徵了绝对服从的意涵。原本在其他国家只是单纯的儿童服饰,流传到日本却有了这样的大变化,也是当初英国所始料未及的。

到了战后,为了迎接高度经济成长而需要的团队精神,制服作为团体意识的育成工具又再度复活,只不过因为军国主义被压制,和平主义的抬头,所以水手服也就没有像战前那般地风行了,随著时代的变迁反到有了其他层特殊的含意。没想到简单的服装却有如此复杂的源流与意涵,一些女性教育行政官员在知道水手服有这样的历史背景与意义后,恐怕就不会认为水手服很可爱了。

⑺ 罗马城妇女警察队的制服的设计过是什么样的

皮尔·卡丹能够在意大利罗马展示自己的新式服装,引起万众瞩目。罗马城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不过,有一个问题已彻底解决了:妇女警察队制服问题。妇女警察队成立已数十年,人员达600人之上。这些女警察该穿什么样的制服呢?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觉得事情好像还挺简单。负责城市警务的罗马市政委员和女警察恩里卡·皮里一起想了一个办法。女警察恩里卡·皮里曾经经营过时装,就决定让皮里来为女警察设计一套警服。比如说,用海蓝的裙服代替长裤和制服上衣,再在胸部打几个皱褶,用以衬托女子的体形线条。

当时还议定,要请几位著名的意大利和法国的时装设计师提出各自设计的服装原型。如果哪位设计师的设计方案得到肯定,这位设计师肯定会声誉日隆。对于妇女警察队来说,可以从此一改旧貌,英姿飒爽,说不定还能赢得罗马城全体男公民的尊敬。设计方案将由市长亲自择定。

最终,他们的计划失败了。不是因为设计方案不过关,而是由于设计方案都非常好,根本无法抉择。

设计师皮尔·卡丹设计了一套笔挺的裙裤加海军蓝束带上装,还配了一件用本城官方所定的标准色,即红葡萄酒色和金黄色相间的针织套衫。这一设计很受女警察们的欢迎,报界也大为赞赏。

吉克西设计得也不错。芬迪姐妹与卡尔·拉吉费尔德合作,设计了一件非常好看的秋季羊毛大衣,还配有一件风雪披肩,这个设计也非常引人注目。其他的设计师,诸如米兰市的米拉·舍恩和罗马市的芳塔娜姐妹,也都提出了引人注目的设计式样。各种方案琳琅满目,一时让人难以决定。

所有的设计原型是在1983年7月初展出的。有关当局也做出许诺,表示要尽快抉择。然后将所有的设计方案在女警察中进行了民意测验。

最终在圣诞假期即将开始之时,总算把决定公布于众了。他们的用意是过节的时候人们的心情好,即使落选者在这时听到结果也不会太难过,嫉妒心也不会发作。

名列榜首的是皮尔·卡丹。但是,吉克西也在优胜之列。吉克西与皮尔·卡丹战成平局,皮尔·卡丹提供女警服的基本式样,吉克西负责皮件部分。设计师们决定让他们的杰作在罗马建城纪念日的那天出现在街头。

⑻ 西方古代妇女以及少女的穿着打扮是怎样的懂西方文化的朋友还请解答一下,复制的都可以,解决疑惑就可以

在宗教文化的背景下,西方古代的服饰有着超越肉体需要的神学指向。

1370年前后,西方流行一种袖口上装饰有各种皮革的女装,因为它的袖窿开得很宽大,露出了过多的肌肤,因而被指责为是“地狱之门”。4而14~15世纪流行的安尼帽和两个角的高帽子,则被教会称作是“魔鬼的创造物”。尽管这种帽子模仿的是哥特式教堂建筑,但由于它们的造型与生殖器颇为相似,因而必须加以唾弃。5这个漫长而黑暗的时代里,一方面,禁欲主义思想让男人和女人都穿上能够严密遮盖身体的宽大保守的服装。一般基督徒们穿着色彩单调呆板的土布麻衣;女人们则一度戴上了长可及肩的面罩或者从头上垂下遮掩全身的面纱。另一方面,在“荣耀主”的旗号下,又出现了各种夸张华丽的奇装异服。

拜占庭贵族们穿着锦缎制成的叫做“达尔马提亚”(dalmatica)的宽松连衣裙式的服装,上面饰有华丽繁复的刺绣,还缀着五光十色的珠宝或贵金属。而在哥特式时期(公元12——15世纪)的西欧,贵族男子们则穿着绣有自己族徽或爵徽的“柯达弟亚”(cotardir)。这是一种色彩鲜艳的分色服,衣身、垂袖和裤袜的颜色往往左右不对称,如有时左边裤腿为红色,右边裤腿则为绿色,这种服装“不禁使人想到教堂里那些色彩对比强烈、风格华丽的彩色玻璃窗”。

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理念对西方服饰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服饰形制的直接规定上。首先,是《圣经》中对服饰直接做出的规定。如《新约•哥林多前书》中说,女人在做礼拜时,必须要蒙着头巾。“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是神的形像和荣耀”,“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女人乃是为男人造成的。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3其次,是基督教教义对服饰样式的影响。上文提到的古希腊的“基同”,在古罗马时期,演变成一种叫做“丘尼卡”(tunica)的连袖筒形衣;到了古罗马帝国末期,“丘尼卡”进一步发展,不再将一块宽大的布料制成筒形再套到身上,而是将一块布料裁成十字状,在十字中间开孔,作为领口,在袖下和体侧分别缝合,然后从肩膀到下摆装饰着两条紫红色的条饰。

这种十字形套头衫深受基督教徒的喜爱,其原因除了在于它的简单实用外,还在于十字形正是基督教信仰的符号。这种形制的衣服,也就是被称作主教法衣的“达尔马提亚袍”(dalmatic),后来成为基督教专门的祭服。又如,中世纪流行的一种叫做“苏尔考特”(Surcot)的女式罩袍,是将多余的长裙在腹前掖入腰带,“前面的堆褶使腹部凸起好像孕妇,据说这是因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而造成的流行样式。因玛利亚在未婚嫁时就从圣灵受孕而怀孕基督,所以她有孕时的形象也被看作是圣洁美好的。” 1此外,基督教对各种颜色寓意的规定,对服饰也产生了影响。
此外,宗教理念对西方古代服饰所产生的影响,往往还是通过宗教建筑的影响而间接实现的。

例如,古希腊时代的“基同”也像神庙的柱子一样分成“多利克式”和“爱奥尼式”。前者有纵向的凹槽,后者有肥大的褶绉。前者与多力克式的柱身相类似,后者与爱奥尼式的柱头相仿佛。哥特式时期的服装,喜欢将人体的外形有意拉长,以追求一种苗条纤细、挺拔向上的视觉效果。尖尖的皮鞋和高高的帽子极尽夸张之能事,与直刺苍穹的教堂和钟楼相映成趣。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以后,“过去那种又长又尖的鞋不复存在,鞋的造型有了根本改变,鞋头变成宽肥的方形比后跟还要宽大,尤其在西班牙最盛行方头鞋。也有按脚形做得比较瘦窄的鞋,但鞋头是圆尖形的或小方形的”。2这又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圆顶教堂的流行有关。到了巴洛克建筑盛行的时代,服饰也变得华丽而雕琢,其曲折多变的线条颇似教堂上漩涡形的装饰品。

作为巴洛克艺术的极端性发展,罗可可式的服装更为繁琐,女装从胸衣到裙摆都装饰着层层的花边、缎带及蝴蝶结,裙子上更是饰满了缎带和鲜花,和教堂上的饰物一样不厌其烦……。
从古希腊身体作为服饰的主人,到中世纪之后服饰把人体塑造成统一样式的造型;从古希腊时期建筑对人体比例的推崇(如根据人体的比例来设定柱子的粗细)及服饰对人体自然美的烘托;到中世纪之后服装忽视人体的自然美,反倒以建筑为模型硬要对自然体型进行改造……。这其中服饰与肉体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要义,就是在服饰自身的使用功能之外去追求一种形而上的宗教理念。

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初叶,欧洲大地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运动,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与中心,其国家的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生产十分兴旺。新生产力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都市生活的富庶。在此经济基础上,文艺复兴新思潮活跃在社会各领域,宣扬人生价值和人性自由解放,大肆鼓吹现世的享乐和现实的幸福,追求美饰美物、追求奢华富有的风气日益昌炽。应运而生的意大利花样丝绒,以其高雅的质感和高昂的价格被视作富贵和奢侈的象征,而受到社会特别是贵族和富有者的狂热青睐,成为许多重要人物的服饰穿戴。竟然还有许多著名画家参与了丝绒服饰的设计与普及,他们的作品在许多重要人物穿戴的丝绒服装上得到印证。
服装的象征价值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巅峰。一个人的服装可以标明其特殊的社会阶层,并决定其在那一阶层中的地位、作用及权利。例如,人们可以轻松地从着装上辨认出皇室家族成员。妇女的曳地长裙通过其颜色及使用的材料表明其特殊意义。服装同时可以在进入宫殿走廊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时期的正式宫廷服装当然就是西方文化史中最奢华的部分。
服装是一种衣着方式,它不仅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以及当时社会风尚的不同特征,而且能够折射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变化。从强调自然之美的古典样式到纷繁多变的现代主义服装,每一种风格的服装总能带给后人更多的启发,在西方服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模式的服装一直影响着现代服装的设计,即功能主义服装。
谈起功能主义,就不得不提到现代设计的母校——包豪斯(Das Staatliches Bauhaus,1919-1933),它是由建筑师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于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玛创立的。包豪斯的理论原则是,废弃历史的传统形式和产品的附加装饰,主张形式依随功能,尊重结构的自身逻辑,强调几何造型的单纯明快之感,使产品具有简单的轮廓、简洁的外表,重视机械技术,促进标准化并考虑商业因素。这些原则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理论,即要求最大程度地达到产品的使用目的.主张使产品的审美特征寓于技术的形式中,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功能主义设计理论的实践在现代设计的理论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虽然功能主义成为理论最初表现在建筑设计上,但在西方服装发展史上早就有功能主义的影子,当时的功能性服装,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但有一点与现代设计中的功能主义不谋而合,就是对穿着者舒适性、便利性的充分重视。之后,功能主义便一直贯穿在西方服装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17世纪骑士装

西方服饰

17世纪的欧洲战争频繁,历时半个世纪的荷兰民族独立战争和欧洲各国新旧教派之争,使得大部分男子走上战场,因此骑士的服装普遍流行,并成为这个时代男子的日常服。这种名为justaucorpo的骑士装是一种带软折襞的服装,采用天鹅绒和缎料,带有精美的花边领与袖口,配以大而卷褶并插有鸵鸟毛的帽子。骑士的服装因为能够很好地满足人大范围活动而方便实用,男装较女装更趋向时代化发展。
19世纪功能性女装的出现

19世纪的服装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工业的进步和裁剪技术的发展,使服装的面料和款式更为多样化,18世纪末以来开始使用特殊面料,设计也比较简洁、新潮、大胆,从中可以窥见现代服饰的影子。技术的进步为功能性服装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生活方式的改变,则是功能性服装发展的原动力。在上流社会,年轻女子参加体育活动成为时髦。虽然当时的妇女为了强调所谓的教养,总是随身带着药丸,用手帕掩面,作娇羞状,但她们也热衷运动,早上骑马,下午打网球或高尔夫球。随之而来的就是适应各种体育活动轻便而实用的服装款式的出现,如旅行外套、乘车服、打猎服、游艇服
西方服饰
等。19世纪30年代,女士风行像男士那样骑马兜风,骑马服饰开始出现。女士在宽敞的长裙里穿用细棉布做的紧身马裤和长统靴,戴高统礼帽和鹿皮手套。社会风气的改变,使得女子的地位得到提高,女权主义者也开始活动,他们倡导女子也应和男子一样穿长裤,美国的女权运动先驱Amelia Jenks Bloomer夫人首先把东方风格的阿拉伯式宽松灯笼裤引入女装,进行大胆尝试,虽然在美国遭到非难,但是却在英国得到赞同, 1887年英国的史密斯子爵夫人就穿上灯笼裤,伦敦一家啤酒馆还把这种裤装用于女服务员的制服,强调自由舒适。女式裤装、短上衣和短套装的出现,成为当时的大胆革新,是女装摆脱束缚,追求功能的进一步体现。

20世纪功能性服装的发展

进入20世纪,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功能性服装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的女装:女装功能化、男性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发生了新的改变。妇女直接参加生产和战争,获得了经济上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年代的服装适应着新生活的方方面面。妇女们有了更自由的生活,除了工作外,她们还热衷运动和跳舞,因此服装的功能化上升为设计的首要因素。摒弃传统的紧身胸衣,上衣变短,腰带也开始使用,女性在生活中更加舒适和随意。这对于传统的服装是一个直接的冲击,服装的观念、形式、剪裁、生产、面料都与前10年大相径庭。
西方服饰

与此同时,由于妇女们不断提高的社会地位,年轻女性积极地主张性别平等,为反抗男权社会,女性们一整天都穿上长裤,裤装的舒适方便使裤装一直流行,女性的裤子第一次成为正式服装部分。保罗•波列特(Paul Poiret1879-1944)设计的正式场合的女长裤,在服装设计上的影响就更加长久。法国女设计师可可•夏奈尔(Coco Chanel1883-1971)提出,男性对于女性的性的欣赏立场不应该作为女性服装设计的考虑中心。她把男服的服装材料直接使用到女装上, 为女装的功能化、男性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设计生产了自己的运动装,这种服装以宽松内衣的基本结构为根据演化而成,宽松、简单,并且采用松软的棉质面料,这种宽松服装的设计方式,其实原来是用做女性内衣的,而夏奈尔把它变成外衣,是一个重大突破。
这个时期在时装史上被古怪地称为“女男孩”时期,裙子从脚踝升到膝盖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短裙。1922年小说《女小子》里描述了当时的女孩形象———剪短头发,穿男性服装,节食消瘦,便是这一时期的写照。

20世纪40年代的军服和牛仔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们在一段时间内无暇顾及穿衣打扮,却促进了对实用性的考虑,许多妇女穿上了军服,让女装更加功能化。两个曾在巴黎获得成功的英国设计师在战争期间回到英国,为英国军队中的女性官兵设计制服。在战争背景下,军队制服也成为时尚,裙子短而紧身,这些紧身、合体、颇具战时严肃感和纪律感的制服既被权
西方服饰
贵穿用,百姓们也趋之若鹜。牛仔裤因为耐穿耐磨,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流行,开始还仅是一种工作服,后来则发展成经久不衰的日常服装。军服和牛仔成为功能主义服装的代表。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功能主义、实用主义、极简主义
二战后,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功能主义服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当时人们极重视产品的机能,所以有句口号是“唯有机能的是美的”,虽然听上去有些偏颇,但说明人们已把功能性明确地注入自己的审美观念中。这一时期,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从各个方面探索女性服装新的可能性,并且认为新的服装必须是舒适的、功能性好的。六十年代,他设计了一系列功能主义服装,包括长裤装、具有非洲探险时期英国风格的上衣、女性裤装礼服,其中最具革命精神的是由男性晚礼服套装(Tuxedo Suit)为灵感来源设计的女性裤装礼服,都体现了这一时代他对新服装的功能性、舒适性的探索。九十年代之后,人们的视角从关注物质转移到关注自我,讲究服装实用、舒适成为新的风气。颜色鲜艳的夹克装、连裤装、套头装等成为流行和普及的服装。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生活节奏的加快,讲究舒适和功能成为服装设计的首要因素。“功能随形”的时代成为过去式。如今,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功能性服装一直追随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服装也根据其功能的不同而日益细化。近年来,功能主义服装的代表——工装、军装一直是流行的热点。不难看出,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对自我的肯定、对自我的认识进一步促成了功能主义服装的流行。

⑼ JK制服多种多样,有哪些复古感的JK制服推荐

鲜为人知的小众服饰风格,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单调无趣。在洛丽塔洋装中,除了甜美系以外,还有着许多独特优雅的服饰风格。而在看起来似乎最没有特点的JK制服里,其实也存着很多不被人们所熟知的多种风格。例如不良JK制服、幼稚园JK制服等等。

JK制服不仅能带我们回到美好的青春时代,还能大大满足我们的少女心。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与压力中生活,人们总会有那么一刻希望自己可以不再长大。而穿上洋溢着少年之气的校供感制服,似乎我们就会得到温暖却十分有力的治愈。好啦,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

与女制服设计理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黑色莱卡面料裤子粘 浏览:32
东莞虎门童装服装厂 浏览:388
裤子头太宽怎么缝 浏览:136
穿裙子英文怎么写 浏览:11
泺口哪里批发童装 浏览:324
卡琪童装怎么样 浏览:340
南京哪里有童装批发厂 浏览:1000
智慧草6元品牌童装 浏览:233
女装生态链 浏览:648
红旗裤子叉哪个明星 浏览:418
黑旗袍搭配 浏览:172
批发小孩童装哪里便宜又好 浏览:3
沃尔沃卡车发动机皮带 浏览:67
不要对妹子的裙子有什么想法 浏览:678
校服裤都可以变潮 浏览:559
房地产旗袍宣传片 浏览:227
衬衫尺码3尺6灰色 浏览:850
军绿色配什么颜色的帽子 浏览:197
黑色马甲裙配什麽穿好看 浏览:927
givenchy纯棉衬衫 浏览: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