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2021年上海医院可以探视住院病人吗谢谢
从目前的看2021年上海医院除了有核酸证明的家属陪护以外,不允许有亲友探视的。供参考
㈡ 疫情期间住院是否可以两个人交替陪护
要看医院的规定,一般陪护的人核酸检测阴性,有一张陪护证可以交替陪护的。
陪护、探视人员增多,会增加院内交叉感染机率。住院患者大多体质衰弱,抵抗力差,如果陪护人员、探视人员过多或频繁更换陪护人员,如其中有人患有呼吸道传播疾病,会引起住院患者交叉感染。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如果探视人员是新冠病毒隐性感染者,那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2)探视陪护制服实施方案扩展阅读:
疫情期间住院陪护管理制度:
一、每位住院患者原则上只允许一位住院陪人;新生儿、产房等特殊限制区域不设陪护;
二、疫情期间所有科室谢绝探视。如需传送物资,统一由陪护人员自行到医院门口拿取;
三、陪护人员原则上要求为住院患者法定监护人(患儿陪护为父母、成人陪护为配偶),且需相对固定;
四、陪护人员需凭陪护证(由病区工作人员发放)和与陪护证登记信息一致的身份证原件进出病区。陪护人员不得擅自离开病区,如确需离开病区时,需向门岗说明原因,并在该病区规定的时间段内进出病区。
㈢ 老人经济能自给,生活能自理的,主要是探视、日常的关心、生病时的照料陪护等,这种协议怎么写
干嘛写协议,自己的老人尽好孝心和义务就好了,尽孝不是给别人看的,是自己的一颗善心,行善积德,福报会给你和你的家人的。
㈣ 单位如何写探望病人的制度
为让医院病人在院期间有良好的康复,修养时间,本院规定,上午8点至下午13点为禁止探视时间,下午13点至17点为探视时间。探视病人家属每次探视不得超过3人以上,陪护人员不得超过2人以上,并需办理陪护证件。如有手术,急重病患者,陪护人员必须由护士长签字确认人数后,才可陪护。
㈤ 关于探视权的强制执行,可以让执行人员不穿制服吗
来回答这个问题,关于探视权强制执行可以让执行人不穿制服吗?这个不是你说了算,而是法院规定必须穿。
㈥ 国家是怎样规定探视假的
是探亲假,
探亲假待遇
(1)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年的正式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但是,职工与父亲或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学徒、见习生、实习生在学习、见习、实习期间不能享受探亲待遇。
其中:"父母"包括抚养人,即自幼抚养职工长大,现在由职工供养的亲属,但不包括岳父母、公婆。
"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职工不能够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
(2)如果职工参加工作满一年,又与父母配偶都不住在一起,也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按照《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每年探望一次配偶,每四年探望一次父母。但是,职工的父母和职工的配偶同居在一地的,职工在探望配偶时,即可同时探望其父亲或母亲,因此,不能再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3)夫妇双方都是职工,分居两地,又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其中有一方享受了探亲待遇,另一方就不能再享受探亲待遇。
(4)夫妇双方有一方不实行探亲制度,而符合探望配偶条件的职工,因工作需要,当年不能探望配偶时,其不实行探亲制度的配偶可以到符合探望配偶条件的职工工作地点探亲。往返路费由职工所在单位按规定报销。职工本人当年则不应再享受探亲待遇。
(5)女职工到配偶工作地点生育,在生育休假期间,超规定产假后,与配偶团聚30天以上的,不再享受当年探亲待遇。
(6)享受探亲假待遇的未婚职工,利用探亲假期,前往未婚夫(妻)或他(她)们的父母所在地结婚时,可以享受探亲待遇,并按其原来探望父母时所需的车船费给予报销,超过部分本人自理。不再另给婚假。
(7)职工当年已经享受了探亲假,如遇有特殊原因,不能提前享受第二年的探亲假。
(8)职工的父母和配偶均已死亡,目前尚未结婚,家中留有16岁以下未成年子女,需要职工抚养而又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由单位行政领导根据具体情况作为个别问题批准其享受探亲假待遇。
(9)符合国家规定的探亲条件的归侨、侨眷职工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出国探亲,可以将其探亲假期用于在国内会见从国外回来会亲的配偶、父母或同胞兄弟姐妹;或改探国内的抚养人、配偶的父母。
(10)归侨职工的父母的国外去逝后,(系指居住在国外已经去逝的父母,或原是华侨,以后移居到港澳已经去逝的父母,但不包括不是华侨而居住在港澳的已经去逝的父母)可以出国探望亲兄弟姐妹(亲兄弟姐妹不包括原是华侨,但现在已移居在港澳的亲兄弟姐妹,不下)或者在国内会见从国外回来的亲兄弟姐妹。
(11)公派出国大学生、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国外留学规定期限在三年以上的,满二年后,可以享受公费回国探亲一次。时间根据所有国学校假期长短确定。其在国内的配偶可以申请自费出国探亲,但应按规定向所在单位申请探亲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的规定办理手续。
其配偶是国内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班的学生或在学研究生,一般不批准请假出国探亲。
自费出国留学的人员及其在国内的配偶均不能享受探亲待遇。
(12)公派出国进修人员、访问学者因在国外时间较短,按规定不享受回国的探亲假待遇。其在国内的配偶,属在职职工的,一般不给予出国探亲假。 也不能参照《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每年享受一次探望父母的待遇,或借用四年一次探望父母的待遇去探望未成年的子女。
(13)职工受行政处分后,仍留本单位工作的,符合探亲条件的,可以享受探亲假;
职工的探亲对象被劳动教养、被劳动改造、系在押人犯的,只要劳动改造部门同意探亲,职工可以享受探亲假。
刑满留场(厂)就业人员是正式职工的,并符合《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的,可以享受探亲假;不是正式职工的不能享受。
㈦ 疫情期间住院只能一个人陪护,而且老人还是重症,需要时时看护,那么陪护人员就不能够休息了该怎么办
要看医院的规定,一般陪护的人核酸检测阴性,有一张陪护证可以交替陪护的。
陪护、探视人员增多,会增加院内交叉感染机率。住院患者大多体质衰弱,抵抗力差,如果陪护人员、探视人员过多或频繁更换陪护人员,如其中有人患有呼吸道传播疾病,会引起住院患者交叉感染。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如果探视人员是新冠病毒隐性感染者,那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7)探视陪护制服实施方案扩展阅读:
疫情期间住院陪护管理制度:
一、每位住院患者原则上只允许一位住院陪人;新生儿、产房等特殊限制区域不设陪护;
二、疫情期间所有科室谢绝探视。如需传送物资,统一由陪护人员自行到医院门口拿取;
三、陪护人员原则上要求为住院患者法定监护人(患儿陪护为父母、成人陪护为配偶),且需相对固定;
四、陪护人员需凭陪护证(由病区工作人员发放)和与陪护证登记信息一致的身份证原件进出病区。陪护人员不得擅自离开病区,如确需离开病区时,需向门岗说明原因,并在该病区规定的时间段内进出病区。
㈧ 陪人管理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住院病人的探视陪护一直是困扰医院病区管理的一大难题。如何进行科学的陪护管理,兼顾病人与陪护人员的需求、保障医疗活动的有序进行?看看下面的内容~
住院病人多有家属陪护,尤其是婴幼儿或者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其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一旦发病,家属非常紧张、焦虑,陪护人次明显增多。
近年来,医院的陪护率居高不下,部分医院陪护率甚至大于80%,远远超过了三级医院对住院病人留陪护≤8%的管理要求。
住院病人家属陪护的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难题之一,不仅干扰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而且对病人疾病恢复也不利。因此,做好病房家属陪护管理非常重要。
留陪护原因
笔者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家属留陪护的原因如下:
1 、病人方面
病人住院,由于环境、角色的转换,导致病人及家属产生焦虑 、恐惧的心理反应;尤其是儿科患儿住院后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家长也不愿离开小孩。
据报道,63.4%病人认为没有陪护生活不方便,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护工、护士提供护理时不如家属方便和具有亲情。
病人在生病期间对亲属和医护人员的心理依赖性增大,渴望在感情上得到更多的理解、安慰、关怀,在生活上得到更多的照顾、帮助和优待。
2、护理人员方面
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模式的施行,要求护士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满足病人多方位 、多层次的需求,使病人得到有效的护理,全面解决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
然而,我国目前床位数和病床护士比例不足 1:0.4,与发达国家相差5倍~6倍。护理人员严重缺编,使得家属留陪护的必要性一直存在。
那么,家属陪护对病房工作的影响有哪些呢?
陪护人员过多的不良影响
1 、影响治疗活动
病室陪护人员过多造成环境嘈杂,影响医护人员诊疗活动。由于家属对医学知识的缺乏,随意调整输液速度、氧气流量等,无意中干扰治疗护理工作。
2、增加医院感染率
病人体质弱 、抵抗力差,加之病房面积小等,易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3、降低护理工作质量
家属承担了病人的生活护理,承担了安慰、照顾工作,还发挥了治疗监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护理工作压力。但护士过分依赖家属,只重视治疗操作,而忽略了一些基础护理。
4、增加病房安全管理难度
家属陪护随便进出,使病区内人员流动量增加,同时也为一部分不法分子偷盗住院病人的财物提供了便利,加大了病房安全管理难度。
5、增加病房环境污染
由于家属陪护素质的参差不齐,影响病区环境卫生,如部分患儿家属将尿布乱搭在病床上,影响病房空气质量。
针对家属陪护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管理措施呢?
陪护管理措施
1、认真做好人院宣教,使家属放心
入院时,医务人员应热情接待,对每位病人家属都应做好入院宣教,详细讲解入院须知和医院规章制度,强调陪护、探视制度和个人财物安全保管制度。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公共卫生知识和随意串病房的危害性。讲明预防医院感染及保持病室内安静对疾病的重要性。
另外,76%的留陪护是因为饮食的原因,应加大病人饮食管理的力度,保证生活与饮食的客观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做到使病人住着放心和家属离开放心。
可以为家属发放连心卡,封面为爱心祝语,上面留有科室和管床医生的简介及联系方式,尽量让家属在规定的时间内探视。
研究证明,减少探视和陪护人员,使病区内人员流动量下降、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提高病人财物安全保障。
2、医护人员统一思想,人人参于管理
全体医护人员应有统一的思想,共同营造一个舒适、安全、令病人满意的环境 。
首先,护士在非探视时间内看到闲杂人员,应及时婉言请走。
如果遇到不配合的家属,护士应向管床医生汇报,由医生出面解决。实践证明,管床医生亲自参与家属陪护管理的效果显著。
3、提高专业技术,取得家属的信任
加强自身修养和业务素质,运用沟通技巧耐心做好每项操作的健康宣教。
在儿科要尤为注意,护士应亲自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如床上擦浴等。穿刺技术尽可能一次成功,有学者认为无痛而娴熟的穿刺技术其实是一种良好的语言交流。
4 、加强护理措施的落实,责任落实到人
提高护士实施基础护理的能力,增强服务理念,加强巡视病房,多观察病情,及时了解病人需求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让病人放心。
每名护士分管一定床位数的病人,每天家属的陪护率与责任护士的工作质量挂钩,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提高护士自觉管理的主动性。
5、制订陪护探视制度,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
儿科患者生活依赖性强,可允许留陪护一人;而在普通病房,医生根据病人病情酌情留陪护,比如年龄大、生活不能自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病人,医生在医嘱上显示,护士给予发放陪护卡,在非探视时间出示陪护卡出入病房,还可以建议病人请院内经过培训的陪护人员。
医护人员看到可疑人物应提高警惕,并及时上报。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向病人和家属强调探视制度及过多陪护的危害性 。
6、重视专职陪护人员的培训
对专职陪护人员采取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岗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并实行服务质量监控,规范病区管理,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化解医院陪护管理难题。
但是,专职陪护人员并非是专业医护人员,也不是病人亲属,所以在上岗前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了解陪护者的教育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地培训,如沟通技巧、基本护理技能等;其次,关心陪护者,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作风,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 建立持证岗、奖罚分明、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
家属陪护作为现阶段病房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与经济发展在医院的体现之一。因此,对家属陪护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减少陪护率,是病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陪护管理仅靠某一人的力量难以做好,需要人人参与管理,陪护管理质量才会得到保证。
做好家属陪护的管理工作,还患者一个舒适的康复环境,还医务人员一个合理的工作环境,仍然需要医院、科室和职工、患者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
你所在的科室,在患者陪护管理方面有哪些要求呢?有任何经验和建议,请到留言区分享下吧~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路平
作者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封面图由璧山区人民医院胡悦建提供,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