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旗袍经典简短语录
穿旗袍经典语录
1、我打马走过江南,你一袭旗袍,一把花折伞,回眸瞬间,天地独染芳华。从此,你在我梦里,不曾离开。
2、你我因旗袍相识、相知、相爱,可终归是你心思太小,我对你百依百顺,你却当做理所当然,情依旧,却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旗袍可以在烟雨红尘中宠辱不惊,风情万种。它有着云水禅心一样的简约,在众芳国里行走的从容。
4、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身着旗袍的女子,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5、旗袍,是一直想尝试的服饰,却一直没有如愿。
6、我那年还身着你常见的素色旗袍,而你一身红火喃喃笑语,我想那一刻身着红色旗袍,而不是祝福你。
7、旗袍是女人最美丽的相遇,是沉香水榭里的一帘幽梦;是流年渡口深情的叮咛;是才情女子软玉的人生。
8、旗袍,用细腻的曲线勾勒出女人的玲珑体态,让她们的气质得到最大程度地凸显。
9、旗袍是我落笔时的惊喜,在烟雨迷蒙中书写着厚重,它是曾经独守的一豆烛火,一笑倾城。
10、一件实用的旗袍,不需要绣凤描龙,也不需要镶金滚银,只要选料适当,剪裁得体,就可以衬出出水芙蓉的秀美了。
11、你说,你那么喜欢旗袍,等我们结婚时,便以旗袍为幸福的嫁衣,可我突然不想了,不是不爱了,只是你不懂我。我想要的只是简单的幸福和你的体贴,爱情里,不是一个人的唯一付出。
12、旗袍,是岁月深处的一株梧桐,等待着凤凰的情有独钟。
13、旗袍是璎珞摇动的春风,带给人无限地憧憬;它是情人眼里的朦胧,带着微笑戏说人生。
14、旗袍在经典永恒的光华中,依旧未老。花样年华,随花开花落,宠辱不惊而典雅地走过一度度春秋。
15、那件青花旗袍,一直被我潜藏在箱子底下,也早已染上了岁月的味道。
2. 年轻女生穿旗袍应该挑选什么样的款式
对于年轻女孩子来讲,如果想要在日常生活中穿旗袍,最好是挑选一些比较清新淡雅的款式也可以选择时装感比较强的改良旗袍会更加的好穿一些。
说起旗袍,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代表性服装之一。旗袍可以非常好的突出女性的曲线,对于成年女性来讲是非常优雅从容的一种装扮,张曼玉在花样年华里的旗袍造型也是非常的深入人心,对于年轻的女孩子和学生的来说,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很推荐花朵比较多,或者是丝绸款式的旗袍,因为传统旗袍的话开叉是比较高的,在日常生活中是有一定走光的风险,对于爱跑爱跳的年轻女孩子来说风险就更大了。另外就是花朵和丝绸非常的考验一个女性的气质,稍不注意就会穿的很俗艳,而且在年龄上也不是很相衬。
现在呢,也有很多商家对旗袍做了比较多的改良,保留原本的中国风元素和淑女优雅感做了更多现代化服装的改良,这样的旗袍呢,也是很适合学生党选择的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随意的穿着,同时也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清新感。
3. 什么颜色的旗袍最有气质
黑色的旗袍,最好有简约的花朵刺绣装饰,高贵而似乎带一点傲气的美丽,穿黑色的高跟鞋,可以与旗袍的颜色融合一起,因为旗袍不同其他的服饰,要是普通的裙装穿红色高跟鞋可以很别致,但是旗袍最后搭配黑色,因为你的是及膝的,所以穿黑色的高跟鞋反而更搭调呢。
4. 中国人最经典的就是旗袍,如何搭配才能彰显东方女性的美
旗袍是最能代表中国东方女性的形象,它是根据女性身材搭配出来的,可以体现优雅的气质和含蓄的性感,完美体现了东方女性的美丽,再选择搭配起跑的时候,面料也非常的重要,一定要柔软贴合肌肤,只要选择一件适合的旗袍就可以完美的体现出你的美丽。
长度不要过长;日常穿的旗袍长度不宜过长,一般的话及膝的长度是刚刚好的,可以超过膝盖一点点,但千万不能太长哦,因为太长的话一是容易给人感觉太庄重了,二是穿着行动起来也很不便。年轻的朋友们甚至可以选择膝盖以上长度的旗袍作为日常穿。
图案花纹不宜太夸张;日常旗袍的话因为要穿着它行走在大街小巷,也会穿旗袍和闺蜜逛街和家人吃饭等等,不宜用龙凤之类过于大气的图案,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迫感和疏离感,过于霸气和强势。
5. 旗袍美的经典短句
1、我打马走过江南,你一袭旗袍,一把花折伞,回眸瞬间,天地独染芳华。从此,你在我梦里,不曾离开。
2、你我因旗袍相识、相知、相爱,可终归是你心思太小,我对你百依百顺,你却当做理所当然,情依旧,却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旗袍可以在烟雨红尘中宠辱不惊,风情万种。它有着云水禅心一样的简约,在众芳国里行走的从容。
4、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身着旗袍的女子,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5、旗袍,是一直想尝试的服饰,却一直没有如愿。
6、我那年还身着你常见的素色旗袍,而你一身红火喃喃笑语,我想那一刻身着红色旗袍,而不是祝福你。
7、旗袍是女人最美丽的相遇,是沉香水榭里的一帘幽梦;是流年渡口深情的叮咛;是才情女子软玉的人生。
8、旗袍,用细腻的曲线勾勒出女人的玲珑体态,让她们的气质得到最大程度地凸显。
9、旗袍是我落笔时的惊喜,在烟雨迷蒙中书写着厚重,它是曾经独守的一豆烛火,一笑倾城。
10、一件实用的旗袍,不需要绣凤描龙,也不需要镶金滚银,只要选料适当,剪裁得体,就可以衬出出水芙蓉的秀美了。
6. 关于旗袍的唯美句子
1、我打马走过江南,你一袭旗袍,一把花折伞,回眸瞬间,天地独染芳华。从此,你在我梦里,不曾离开。
2、你我因旗袍相识、相知、相爱,可终归是你心思太小,我对你百依百顺,你却当作理所当然,情依旧,却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旗袍可以在烟雨红尘中宠辱不惊,风情万种。它有着云水禅心一样的简约,在众芳国里行走的从容。
4、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身着旗袍的女子,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5、旗袍,是一直想尝试的服饰,却一直没有如愿。
6、我那年还身着你常见的素色旗袍,而你一身红火喃喃笑语,我想那一刻身着红色旗袍,而不是祝福你。
7、旗袍是女人最美丽的相遇,是沉香水榭里的一帘幽梦;是流年渡口深情的叮咛;是才情女子软玉的人生。
8、旗袍,用细腻的曲线勾勒出女人的玲珑体态,让她们的气质得到最大程度地凸显。
9、旗袍是我落笔时的惊喜,在烟雨迷蒙中书写着厚重,它是曾经独守的一豆烛火,一笑倾城。
10、一件实用的旗袍,不需要绣凤描龙,也不需要镶金滚银,只要选料适当,剪裁得体,就可以衬出出水芙蓉的秀美了。
11、你说,你那么喜欢旗袍,等我们结婚时,便以旗袍为幸福的嫁衣,可我突然不想了,不是不爱了,只是你不懂我。我想要的只是简单的幸福和你的体贴,爱情里,不是一个人的唯一付出。
12、旗袍,是岁月深处的一株梧桐,等待着凤凰的情有独钟。
13、旗袍是璎珞摇动的春风,带给人无限地憧憬;它是情人眼里的朦胧,带着微笑戏说人生。
14、旗袍在经典永恒的光华中,依旧未老。花样年华,随花开花落,宠辱不惊而典雅地走过一度度春秋。
15、那件青花旗袍,一直被我潜藏在箱子底下,也早已染上了岁月的味道。
最近旗袍突然就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女生都开始购买自己心仪的旗袍。很多女生很想购买,却非常茫然,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旗袍才真的适合自己。
最后旗袍的码数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身形去专门找别人定制,不然很有可能会不合身,就不能够凸显出你身上独特的那种美感。太宽松的旗袍会显得特别的没有精神,感觉像是偷穿了妈妈的衣服,太紧身的旗袍又给人一种很臃肿,很油腻的感觉。只有选择一件真正适合自己身材的旗袍,才能穿出那种韵味,所以最好还是专门去找裁缝师傅帮自己量一量三围,然后量身定做。
如今旗袍还专门出了一种更加适合日常的改良款,这样的版型会更加的日常。如果你很想尝试旗袍,但是又害怕不太日常,就可以选择这种改良款。
8. 形容旗袍的句子
1. 旗袍不仅是一件衣服;还是一种代表着民族的文化;更是一种代表自己的语言。
2. 以为简约而不简单才是旗袍代表的最真实的理念。美丽女子与旗袍,天生就是绝配。
3. 一件实用的旗袍,不需要绣凤描龙,也不需要镶金滚银,只要选料适当,剪裁得体,就可以衬出出水芙蓉的秀美了。
4. 旗袍是女人最美丽的相遇,是沉香水榭里的一帘幽梦;是流年渡口深情的叮咛;是才情女子软玉的人生。
5. 旗袍是刀光剑影中的旌旗;是春花秋月床上的性感;是碧落苍穹中的海誓山盟;是男人心中一道最美的风景。
6. 无论多少风雨,都掩盖不住旗袍的婀娜多彩,魅惑多情。
7. 旗袍,代表着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旗袍是吸取了西方审美元素,结合东方女性的特色打造出来的一款代表民族特色的服饰。
8. 穿上染上或者绣上花鸟、山水的旗袍,在柔和中有了灵性,可以呈现出一种或是自然沉静、或是流动的美。
9. 近些年,剪裁又加入了现代流行的元素,出现了只到膝盖的旗袍样式。它既不失古典的美,更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我更喜欢这样的旗袍。
10. 旗袍,是岁月深处的一株梧桐,等待着凤凰的情有独钟。
11. 旗袍可以在烟雨红尘中宠辱不惊,风情万种。它有着云水禅心一样的简约,在众芳国里行走的从容。
9. 旗袍唯美语录
1、我打马走过江南,你一袭旗袍,一把花折伞,回眸瞬间,天地独染芳华。从此,你在我梦里,不曾离开。
2、你我因旗袍相识、相知、相爱,可终归是你心思太小,我对你百依百顺,你却当做理所当然,情依旧,却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旗袍可以在烟雨红尘中宠辱不惊,风情万种。它有着云水禅心一样的简约,在众芳国里行走的从容。
4、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身着旗袍的女子,永远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5、旗袍,是一直想尝试的服饰,却一直没有如愿。
6、我那年还身着你常见的素色旗袍,而你一身红火喃喃笑语,我想那一刻身着红色旗袍,而不是祝福你。
7、旗袍是女人最美丽的相遇,是沉香水榭里的一帘幽梦;是流年渡口深情的叮咛;是才情女子软玉的人生。
8、旗袍,用细腻的曲线勾勒出女人的玲珑体态,让她们的气质得到最大程度地凸显。
9、旗袍是我落笔时的惊喜,在烟雨迷蒙中书写着厚重,它是曾经独守的一豆烛火,一笑倾城。
10、一件实用的旗袍,不需要绣凤描龙,也不需要镶金滚银,只要选料适当,剪裁得体,就可以衬出出水芙蓉的秀美了。
11、你说,你那么喜欢旗袍,等我们结婚时,便以旗袍为幸福的嫁衣,可我突然不想了,不是不爱了,只是你不懂我。我想要的只是简单的幸福和你的体贴,爱情里,不是一个人的唯一付出。
12、旗袍,是岁月深处的一株梧桐,等待着凤凰的情有独钟。
13、旗袍是璎珞摇动的春风,带给人无限地憧憬;它是情人眼里的朦胧,带着微笑戏说人生。
14、旗袍在经典永恒的光华中,依旧未老。花样年华,随花开花落,宠辱不惊而典雅地走过一度度春秋。
15、那件青花旗袍,一直被我潜藏在箱子底下,也早已染上了岁月的味道。
10. 旗袍的独特之处在那里
袍服的由来已久,中华民族以袍为服,早在商代就已形成,一直沿用至明代末年。它是一种宽松舒展的掩体服装,历朝历代曾经在腰间束带上,产生无数种变化,那些潇洒、宽肥的袍服一直被宫廷作为礼服而沿用。无论是蟒袍、龙袍,还是朝袍,都是一种长至脚踝,加里或填絮的宽体外衣,除形式以外,从色彩和绣饰上,都反映出威严的权势和不寻常的富有身价。经过漫长历程的发展,中国历代袍服虽然各具有特色,风格特征也比较鲜明。但是,仍然存在着世代的承袭关系,总是在袍服的基本形式范围内稍加变化。
旗袍属于满族的民族服装。满族生活在中国东北部长白山、松花江、黑龙江流域。
满族历史非常久远,它的源流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公元前11世纪)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西周时期。那时的满族前身是肃慎人,是中国当时东北最早记载的居民之一,聚居在现在的长白山乌苏里江一带。公元16世纪中期以后,出现了世代建州女真统治者的后代第八子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满语“金”;觉罗,满语“族”)。这位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创立了满语,统一了女真,建立了女真氏族八旗制度。1616年,在女真统一的基础上建立了后金政权。1636年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废了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由此女真人逐渐演化为满族。1644年满人入关建立清王朝,定都北京。从此,满汉两族渐渐融合。由此可见,满族并非满清建都才被发现,而是经过三千年的演变发展历程,逐步演化而来。
努尔哈赤经过30年的努力,于1583年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事业。在统一的过程中,建立了名为“牛录”的八旗制度。八旗制就成为满族社会的根本制度。从此,满族就被称为“八旗”或“旗人”,所着的服装也就统称“旗装”。
旗人的常装与军装不同,一般是袍服,其形式世代相传。从西周时期的麻布窄形筒装,延传其后,同时也受元代蒙族妇女长装的影响,一直是以简约的直身为基本样式,均称“旗袍”。
清王朝建立之前的满服(即女真人男、女服饰),在使用原料和色彩处理上很有特色,反映了女真人的着装意识非常强,色彩修养也很高。
如投身自然,依靠自然,融入自然。
为适应游牧狩猎生活,衣服以保护颜色处理,所选用的织物颜色与所在的生活环境色彩相接近,起到不被猎物发现的掩蔽作用。从而以此麻痹猎物,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并取得理想的效果等等。
满人的衣着受当时周边民族及时空的影响很大,仿效辽金及元代蒙族的衣装习俗。早期的袍装衣身偏于瘦长,袖口窄小,配色调和典雅,只是使用右衽开襟与其有所区别。男人袍褂两侧开衩,腰间束带,窄形马蹄袖,头后半部留发束辫垂于脑后;妇女则着宽大直统旗袍,头顶盘髻,佩戴饰物,天足(大脚)以花鞋为饰。
清初满族妇女服饰体制严格,宫廷富贵,民间朴素无华、简约适度。清朝旗人的袍服,虽然是满族独树一帜,但是,这时期的袍服也仍然是直身式、外及型,并且同样强调在颜色、装饰上展示端庄、华丽与权势的威严。旗袍服与过去的袍服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明代以前的袍形,多为宽体松散、飘逸状态,袍身与人体间的空隙较大,而旗袍与人体间的空隙略小,呈严密、挺拔、封闭状态,两者从形式感觉上略有不同。
同样是袍服襟前的带结与扣结也有较大区别。扣结虽然在金代产生的辫线袄上就已经出现,延至元代、明代,从侍从到皇帝、大臣都能接受。但是,以带结衣的形式,仍然是几千年的习俗。因此,明代以前的袍服,大多是以结带增添长衣的潇洒和风度,而清代的旗袍才是真正结束了带结的传统方式,以纽扣取而代之。
中国历代袍服从商、周代时开始惯用的开襟形式,大多是右衽。但是左开襟也并非千抨一贯。因旗袍形成基本上在17世纪初年,努尔哈赤已将各部女真统一,并定“大清”国号,进而达到全国的统一。从此,由于皇族的尊贵,地位的上升,传统的延续已成必然。因此,此时的旗袍恢复右衽又可视为正常。总之,与中国历朝历代的传统袍服相比较,旗袍已经十分简化,具有许多如轻便、易用、省工、省料等近代化的优点。但是,从高翘掩面的立领,肃穆修长的衣身,封闭包裹的底襟中,仍然强烈地反映出几千年来封建的伦理道德和保守禁锢的审美意识。
当满清王朝建立之时,满汉服装相融十分困难。在乾隆皇帝当政之时,尽管仍坚持穿着满服,还是吸取了汉宫廷袍装中一些特有的装饰成分。
将清代以前衮冕服饰中的“十二章纹”织绣图案(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水藻、火、粉米、黼、黻),引用在满清朝服之上。
将明代朝服上的“补子”装饰,运用到清宫廷的补服之上。这样的取舍收录,使得满清宫廷服装更加庄重威严,体现了历代袍装等级观念的延续。
从清军入关,顺治皇帝在北京建立王朝开始,一直到辛亥革命时期,清王朝自始至终,以强大的政治压力归顺民心。入关以后,立即命令全国军民“剃发易服”,迫使汉民族老小更衣改装,上自满清政府,下至平民百姓,均以旗袍为统一规定服装。
清初旗装有如下特征:
官用袍服宽肥,上窄下阔呈三角状,无领,下摆设2~4个开衩,便于端坐和骑射,扣襻和箭袖为实用,也为装饰。
10-17厘米(3-5寸)形似马蹄的箭袖(又称护袖),是一种“仿生”设计。平时回挽至肘部增加美观,外出时放下遮盖手背御寒防冷。当王公大臣入朝廷见皇帝时,将马蹄袖掸下,双手扶地,行三拜九叩大礼,以示主仆的尊卑关系。
旗袍风格拘谨,与朝廷对内高压统治、对外闭关自守政策相一致。从1644~1911年前后267年间,旗袍服式没有很大变化,官用、民用式样基本相同,只在用料、选色和饰物上表现了等级区别。
旗装的工艺繁复,是历朝袍服所不及的。盘金满绣在历史服装中可称之为“最”。为表现显赫的地位和富贵的身价,一般旗装绣花图案面积可占70%,工艺之重超乎寻常。
宫廷旗袍按官品等级选择高档华贵面料,如缎、绡、绸、纱及剪绒织物。王宫旗装用色明朗、强烈、艳丽,平民则以灰暗颜色为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