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品牌识别:货号第一位数字代表品牌,例如数字“1”可能指代巴拉巴拉品牌。
2. 款式分类:第二到第四位数字代表款式的分类,例如“001”可能指某一款式的童装。
3. 年份与季节:第五到第七位数字结合表示服装的生产年份和季节,如“123”可能代表2023年的春季款式。
4. 季节区分:数字“223”可能指2023年的夏季款式,而“3”可能代表2023年的秋季款式,“4”可能代表冬季款式。
5. 性别区分:第八位数字用于区分服装性别,其中“1”可能代表男童装,“2”可能代表女童装。
6. 颜色编码:最后三位数字是颜色代码,用于标识服装的颜色,例如“001”可能代表白色。
❷ 儿童衣服码数5、7、9、11、13、15怎么对照
男童标准尺码:
常用“尺码”:
S: Small 小 --- (女:
M: Middle 中
L: Large 大
XL: extra large 加大
大概身高:
S 165 155
M 170 160
L 175 165
XL 180 170
XXL 185 -
常见服装有两种型号标法:一是S(小)、M(中)、L(大)、XL(加大);二是身高加胸围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第一种标注不规范。不管是国产服装还是进口服装,必须按中国的服装型号标准GB/T1335标注型号,英文字母只能作为辅助代码标注。
在国家标准GB/T1335中,女装上衣S号(小号)的号型是155/80A;M号(中号)为160/84A;L号(大号)为165/88A。“号”是指服装的长短,“型”是指服装的肥瘦。如165/88A,斜线前后的数字表示人体高度和人的胸围或腰围,斜线后面的字母表示人的体形特征。Y型指胸大腰细的体型,A型表示一般体型,B型表示微胖体型,C型表示胖体型,区别体型的方法是看胸围减去腰围的数值而定。
四种:Y型、A型、B型、C型。
Y型(22—17):瘦型、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22—21厘米(男子),
24—19厘米(女子)
A型(16—12):标准型、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16—12厘米(男子),
18—14厘米(女子)。
B型(11—7):微胖型、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11—7厘米(男子),
13—9厘米(女子)。
C型(6—2): 胖型、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6—2厘米9(男子),8—4厘米9(女子)。
女上装:36 38 40 42 44
S M L XL XXL
9 11 13 15 17
女下装:24 25 26 27 28
S M L XL XXL
男上装:15 15 16 16 17 17
38 39 40 41 42 43
M L XL XXL
145 150 155 160
男下装: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8 、40
女的 S=155=小号,M=160=中号,L=165大号,XL=170=加大(以此类推)男的 S=165=小号,M=170=中号, L=175=大号,XL=180=加大号,XXL=185=加加大。
❸ 童装上衣上的码数标,6.8.10.12.14.16.。一般多大小孩穿的,裤子标,100.110.
1. 童装上衣的码数标示为6、8、10、12、14、16,这些码数通常对应较大儿童的大小。
2. 裤子的标示为100、110,这些数字代表儿童的身高。
3. 上衣的码数对应的具体身高和年龄如下:6码适合身高100cm,年龄3-4岁的儿童;8码适合身高110cm,年龄4-5岁的儿童;10码适合身高120cm,年龄5-6岁的儿童;12码适合身高130cm,年龄6-7岁的儿童;14码适合身高140cm,年龄7-8岁的儿童;16码适合身高150cm,年龄8-9岁的儿童。
4. 裤子的尺码选择则可以直接根据儿童的身高来决定。
5. 当儿童不在场或无法直接测量时,可以通过一些估算方法来选择合适的童装。例如,儿童的头部占整体身高的20%,而身体高度占80%。因此,可以根据儿童的身高比例来选择衣服的尺码。
6. 不同类型的童装,其尺码与身高的比例略有不同。例如,儿童西装的尺码应该是儿童身高的53%,儿童衬衫为50%,短裤为30%,茄克衫为49%,女童连衣裙为78%,长裤为75%。
来源:网络—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