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的帽子做法如下:
1、剪一条长方形的卡纸,宽:8厘米,长:孩子头围长度+2厘米。剪下宽18厘米、与卡纸条等长的不织布,将卡纸包裹起来,从卡纸中间处用热熔胶固定不织布后,用订书机将之首尾连接固定,做成头围的圆形。
2、剪一块宽约20厘米,长约25厘米的卡纸,以同样方法用黑色不织布包裹起来,像搭桥一样将这块卡纸固定在圆形头围的上方,与帽围连接的两端用热熔胶固定。
鲁肃,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鲁肃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冠帽制度与汉代有什么不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冠帽制度基本上是延续汉代的遗制,但是在小的细节方面也就是形制上有一些变化。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汉代冠帽,它一般是区分等级的基本标志,也就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带不同的帽子。首先是长冠,又称为“刘氏冠”是刘邦在秦朝朝廷是当官的时候所佩戴的。汉代时期各个武官所戴的帽子称为武弁大冠,这些帽子上通常会带有貂尾做装饰。而那些文官们带的帽子就称为进贤冠。其中汉代帝王们所戴的帽子种类是最为繁多的,比如月正朝贺时的通天冠。
总得来说,冠帽的演变能够体现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的发展,汉代时多以汉族文化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是胡汉文化的碰撞。
❸ 汉朝时武官的帽子上为什么要插一根羽毛
汉朝时期武官的帽子,插着羽毛的叫鹖冠。鹖冠就是插着鹖鸟尾巴上的羽毛的帽子。只有级别很高的武官才有资格戴上这种鹖冠。《续汉书·舆服志》记载,武官在外及近卫武官戴鹖冠,在冠口加双鹖尾竖右右。最近挺火的一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武官的造型就非常完整还原了这一历史。这种帽子为秦汉及秦以前各代武官所戴。东汉的虎贲中郎将要以“褐马鸡尾羽”做冠饰,以示自己的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