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服装行业的销售分析怎么做
服装销售需要做有效的统计与分析,才能了解实际成本的支出与收入状况,除了数字的分析之外,也应该要重视对人性的观察和客户的需求等等,...以下的分析类别供参考:
售罄率=(一个周期内)销售件数/进货件数 :
畅销的产品是不需促销的,只有滞销的产品才需要促销。滞销产品可通过售罄率来确定。一般而言,服装的销售生命周期为3个月,鞋子为5个月。如果在三个月内,不是因为季节、天气等原因,衣服的售罄率低于60%,则大致可判断此产品的销售是有问题的,当然也不必等到三个月后才可以确定,一般而言,三个月内,第一个月尺码、配色齐全,售罄率会为40~50%,第二个月约为20~25%,第三个月因为断码等原因,售罄率只会有5~10%。当第一个月的售罄率大大低于 40%时,且无其他原因时,就有必要特别关注,加强陈列或进行推广了。
存货周转率=(一个周期内)销售货品成本/存货成本
库存天数=365天÷商品周转率
侧重于反映企业存货销售的速度,它对于研判特定企业流动资金的运用及流转状况很有帮助。其经济含义是反映企业存货在一年之内周转的次数。从理论上说,存货周转次数越高,企业的流动资产管理水平及产品销售情况也就越好。
库销比=(一个周期内)本期进货量/期末库存
这是一个检测库存量是否合理的指标,如月库销比,年平均库销比等,计算方法:月库销比,月平均库存量/月销售额年平均库销比, 年平均库存量/年销售额,比率高说明库存量过大,销售不畅,过低则可能是生产跟不上.
存销比=(一个周期内)库存/周期内日均销量
存销比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一是决定了订单供货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向订单生产延伸;二是企业是否能够真正做到适应市场、尊重市场,响应订单;三是在管理时库存企业能否真正做到满足市场、不积压、不断档。
销售增长率==(一周期内)销售金额或数量/(上一周期)销售金额或数量-1 类似:环比增长率=(报告期-基期)/基期×100%
动销率=动销品项数/库存品项数*100%
动销品项:为本月实现销售的所有商品(去除不计毛利商品)数量
库存金额:为月度每天总库有库存的所有商品销售金额的平均值(吊牌零售额)
销售毛利率=实现毛利额/实现销售额*100%。
老顾客贡献率:
如果公司一年有100万毛利,假设只有两个客户A和B. A客户创造80万,B客户创造20万, A公司的客户贡献率为80%,B公司的客户贡献率为20%。
品类支持率=某品类销售数或金额÷全品类销售数或金额×100%
客单价=总销售金额÷总销售件数
坪效=销售额÷经营面积交叉比率=毛利率×周转率
交叉比率通常以每季为计算周期,交叉比率低的优先淘汰商品。交叉比率数值愈大愈好,因它同时兼顾商品的毛利率及周转率,其数值愈大,表示毛利率高且周转又快。
② 中国的服装业销售量到底如何
据调查,国内约29%的服装消费者(尤其是中等收入以上的城镇中青年)喜欢纯棉服,约15%偏爱毛料服装;而低档服装则主要以化纤作为面料。 国内服装市场近年日益细分。男装、女装、童装、休闲装、防寒服等各类服装市场销售均有不同的特点: 西装:国内西装产量接近5,500万件,增长2.1%。高档西装主要是进口品牌,价格一般在5,000元以上。中高档西装包括国内高档品牌和进口品牌,价格在3,000-5,000元之间,国内高档品牌包括温州的「夏梦」、「庄吉」及「报喜鸟」,中高档品牌计有江苏的「红豆」及宁波的「杉杉」、「雅戈尔」、「罗蒙」等。中低档西装则以国内品牌为主,价格在1,000元以下和1,000-2,000元之间,零售量约占92%。 男衬衫:一般价格为100-200元,以国内品牌为主,价格在150元以下的男衬衫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约60%,150-250元的约占24%。三资或进口品牌主要集中在中高档市场,品牌包括「皮尔卡丹」、「金利来」、「都彭」、「曼克顿」、「鳄鱼」、「巴黎世家」、「Polo」等。 女装:以中低档为主,价格在1,000元以下的女装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89%。除女性内衣外,目前尚没有占垄断地位的女装品牌。低档市场主要是国内品牌,中档市场大多是三资及国内品牌,而高档市场则由进口及三资品牌占据。 女士内衣:三资和进口产品约占女性内衣市场的60%,进口品牌以香港、台湾及日本为主,品牌如「安丽芬」、「欧迪芬」、「华歌尔」及「黛安芬」等均在国内加工,大部分售价在50-300元之间。国产品牌如「三枪」、「宜尔爽」、「菲米丽」、「菊花」等约占整体市场的40%,主要集中在中低档市场,售价一般在30-100元。 童装:目前国内童装市场仍有70%是无品牌竞争。现时的国内品牌包括「一休」、「懒猫」、「博士娃」、「好孩子」及进口品牌「米奇妙」、「卡通天地」、「史努比」、「丽婴房」。进口童装价格偏高,其价格比国内品牌高出50%甚至两倍以上。1998年童装销售的每件(套)平均价格为85元。其中100元以下的童装占销售总额的65%;100-200元的占29.3%;200元以上的只占5.7%。 休闲服 T恤:1999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商场?恤销售量为148万件,同比增长26.2%,价格由数十元至五六百元不等,其中以纯棉、涤棉、纯真丝、精纺纯毛等为面料的T恤最为畅销。进口品牌及其在内地加工的产品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比较著名的国内品牌包括「三枪」、「雄」、「宜而爽」、「康赛」等。 牛仔服:1999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商场牛仔服销售量为130万件,同比增长13.4%。虽然进口品牌在国内中高档牛仔服市场销售量的一半以上,但内地生产,价格在100-200元的中低档牛仔服的销售量亦逐步增加,如「波顿」和「威鹏」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5.9%和12.6%。茄克:进口品牌的茄克较受欢迎,价格一般在1,200-2,800元之间,而国内中档的茄克品牌一般在300-900元之间。 防寒服 羊毛(绒)衫:国内著名品牌包括「鄂尔多斯」、「鹿王」、「春竹」、「雪马」、「天山」、「美麟」、「雪豹」。名牌羊绒衫多以专卖店和专柜销售方式。 羽绒服:羽绒服市场基本上由国内品牌垄断,1998年羽绒服销售量增长20%左右,每件价格在300-600元左右,东北和华北地区是羽绒服厂家的主要市场。国内一些地区的服装行业已呈现地域特色。男西装、男衬衫以浙江、江苏、广东及上海为主;女装,以北京、上海,广东及武汉的居多;牛仔服以广东及福建的品牌最多,童装则以上海最为突出,针织内衣以江苏及上海的居多。 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服装消费观念也有不同。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市场,消费者较能接受新品牌,穿衣潮流受香港影响;以上海、北京为中心的华东和华北地区,消费者注重服装品牌及配套性;东北地区以大连、渖阳为中心,消费观念与前者类同,服装潮流较接近日本和韩国;以重庆、成都及昆明为代表的西南市场购买力较弱,服装需求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潮流受上海影响。 分销渠道 大型百货商店:以经营中高档、知名品牌服装为主。购买服装的消费者约占30%。 普通商场/服装店:经营中低档服装为主,主要吸引工薪阶层的消费者。普通商场多采用柜台销售或自选销售的方式。 品牌专卖店:多集中在城市,主要经营国际知名服装品牌。 仓储商场、超市及连锁店:服装采取开架式销售,价格低廉,所售服装以中低档为主,主要售卖非时装风格的产品如内衣、衬衫、牛仔裤等。 批发市场:服装批发市场是由服装厂家和经销商专门经营服装的场地。由大型批发市场所支持的各种个体服装零售店,目前占据中国服装销售的最大份额。这一服装市场同时支持了中国最广阔的农村市场及部分城市的低档市场。 三.竞争形势 全国服装生产企业已达4.4万家,服装产量达到96亿件左右。其中最主要的生产中心包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武汉等地区。 外资企业生产和进口的服装在中高档市场占有优势,特别是女装、童装和休闲装,如香港的三商行在内地的销售点共有75个,以女装和中档市场为主。中低档市场则由国有企业、个体及乡镇服装企业占据。 进口品牌包括「金利来」、「班尼路」、「彪马」、「皮尔卡丹」、「鳄鱼」、「苹果」、「花花公子」、「欧迪芬」等,在中、高档服饰系列(包括由同一品牌所衍生出来的皮带、领带、围巾、手袋以及香烟、打火机等产品)商品市场已占据了相当的市场分额。 国内企业近年积极向品牌方向发展。如薄涛制衣、红豆衬衫、佐田雷蒙、罗曼时装、万乐佳服饰、雪莲羊绒、李宁运动装、华源发展、幸福实业、宝丽华等均成功创立了自已的名牌。国内流行品牌包括「美尔雅」、「海螺」、「开开」、「综艺」、「天歌」,「双猫」、「雅鹿」、「普拉索」、「绅浪」等等。 目前内地中低档市场相对供应过剩,面对生产成本极低的内地私营及个体生产商,外来品牌难以竞争。以西装为例,1,000元以下的市场基本上没有空间,现时整个市场有超过一半的需求是集中在1,000-2,000元售价之间的产品。随着收入增加和消费档次提高,目前处于1,000至2,000元档次的消费者将逐步进入2,000-3,500元的档次,但目前国内在这个档次的品牌不多,市场应尚存足够空间让新品牌参与竞争。 香港品牌在内地的销售表现不错。特别是女装和便服,港商在内地加工生产的品牌服装在质量和设 计上与进口品牌的水准相差不远,但价格则比进口品牌更具竞争力和符合内地消费水平。而内地企业生产的品牌虽在做工和技术上可媲美香港品牌,但在用料、设计、品质控制和产品形象各方面还不及香港优胜。 中国实施两级关税制,对进口货品可徵收优惠税率或一般税率,前者适用于从香港、台湾及与中国订有贸易条约或互惠关税协议的国家进口的产品,后者则适用于其他地方。中国刚于1999年1月将关税再度调低,从香港进口的服装现时所须缴纳的税率为20%至33%不等。 除非另行说明,否则所有输入中国内地的商品除了必须缴纳进口关税外,尚须缴付增值税。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进口货品综合总值的17%。除进口关税及增值税以外,中国内地对本港进口成衣并没有特别限制
③ 美尔雅服饰整体销售情况
据调查,国内约29%的服装消费者(尤其是中等收入以上的城镇中青年)喜欢纯棉服,约15%偏爱毛料服装;而低档服装则主要以化纤作为面料。 国内服装市场近年日益细分。男装、女装、童装、休闲装、防寒服等各类服装市场销售均有不同的特点: 西装:国内西装产量接近5,500万件,增长2.1%。高档西装主要是进口品牌,价格一般在5,000元以上。中高档西装包括国内高档品牌和进口品牌,价格在3,000-5,000元之间,国内高档品牌包括温州的「夏梦」、「庄吉」及「报喜鸟」,中高档品牌计有江苏的「红豆」及宁波的「杉杉」、「雅戈尔」、「罗蒙」等。中低档西装则以国内品牌为主,价格在1,000元以下和1,000-2,000元之间,零售量约占92%。 男衬衫:一般价格为100-200元,以国内品牌为主,价格在150元以下的男衬衫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约60%,150-250元的约占24%。三资或进口品牌主要集中在中高档市场,品牌包括「皮尔卡丹」、「金利来」、「都彭」、「曼克顿」、「鳄鱼」、「巴黎世家」、「Polo」等。 女装:以中低档为主,价格在1,000元以下的女装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89%。除女性内衣外,目前尚没有占垄断地位的女装品牌。低档市场主要是国内品牌,中档市场大多是三资及国内品牌,而高档市场则由进口及三资品牌占据。 女士内衣:三资和进口产品约占女性内衣市场的60%,进口品牌以香港、台湾及日本为主,品牌如「安丽芬」、「欧迪芬」、「华歌尔」及「黛安芬」等均在国内加工,大部分售价在50-300元之间。国产品牌如「三枪」、「宜尔爽」、「菲米丽」、「菊花」等约占整体市场的40%,主要集中在中低档市场,售价一般在30-100元。 童装:目前国内童装市场仍有70%是无品牌竞争。现时的国内品牌包括「一休」、「懒猫」、「博士娃」、「好孩子」及进口品牌「米奇妙」、「卡通天地」、「史努比」、「丽婴房」。进口童装价格偏高,其价格比国内品牌高出50%甚至两倍以上。1998年童装销售的每件(套)平均价格为85元。其中100元以下的童装占销售总额的65%;100-200元的占29.3%;200元以上的只占5.7%。 休闲服 T恤:1999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商场?恤销售量为148万件,同比增长26.2%,价格由数十元至五六百元不等,其中以纯棉、涤棉、纯真丝、精纺纯毛等为面料的T恤最为畅销。进口品牌及其在内地加工的产品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比较著名的国内品牌包括「三枪」、「雄」、「宜而爽」、「康赛」等。 牛仔服:1999年上半年,全国重点大商场牛仔服销售量为130万件,同比增长13.4%。虽然进口品牌在国内中高档牛仔服市场销售量的一半以上,但内地生产,价格在100-200元的中低档牛仔服的销售量亦逐步增加,如「波顿」和「威鹏」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5.9%和12.6%。茄克:进口品牌的茄克较受欢迎,价格一般在1,200-2,800元之间,而国内中档的茄克品牌一般在300-900元之间。 防寒服 羊毛(绒)衫:国内著名品牌包括「鄂尔多斯」、「鹿王」、「春竹」、「雪马」、「天山」、「美麟」、「雪豹」。名牌羊绒衫多以专卖店和专柜销售方式。 羽绒服:羽绒服市场基本上由国内品牌垄断,1998年羽绒服销售量增长20%左右,每件价格在300-600元左右,东北和华北地区是羽绒服厂家的主要市场。国内一些地区的服装行业已呈现地域特色。男西装、男衬衫以浙江、江苏、广东及上海为主;女装,以北京、上海,广东及武汉的居多;牛仔服以广东及福建的品牌最多,童装则以上海最为突出,针织内衣以江苏及上海的居多。 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服装消费观念也有不同。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市场,消费者较能接受新品牌,穿衣潮流受香港影响;以上海、北京为中心的华东和华北地区,消费者注重服装品牌及配套性;东北地区以大连、渖阳为中心,消费观念与前者类同,服装潮流较接近日本和韩国;以重庆、成都及昆明为代表的西南市场购买力较弱,服装需求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潮流受上海影响。 分销渠道 大型百货商店:以经营中高档、知名品牌服装为主。购买服装的消费者约占30%。 普通商场/服装店:经营中低档服装为主,主要吸引工薪阶层的消费者。普通商场多采用柜台销售或自选销售的方式。 品牌专卖店:多集中在城市,主要经营国际知名服装品牌。 仓储商场、超市及连锁店:服装采取开架式销售,价格低廉,所售服装以中低档为主,主要售卖非时装风格的产品如内衣、衬衫、牛仔裤等。 批发市场:服装批发市场是由服装厂家和经销商专门经营服装的场地。由大型批发市场所支持的各种个体服装零售店,目前占据中国服装销售的最大份额。这一服装市场同时支持了中国最广阔的农村市场及部分城市的低档市场。 三.竞争形势 全国服装生产企业已达4.4万家,服装产量达到96亿件左右。其中最主要的生产中心包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武汉等地区。 外资企业生产和进口的服装在中高档市场占有优势,特别是女装、童装和休闲装,如香港的三商行在内地的销售点共有75个,以女装和中档市场为主。中低档市场则由国有企业、个体及乡镇服装企业占据。 进口品牌包括「金利来」、「班尼路」、「彪马」、「皮尔卡丹」、「鳄鱼」、「苹果」、「花花公子」、「欧迪芬」等,在中、高档服饰系列(包括由同一品牌所衍生出来的皮带、领带、围巾、手袋以及香烟、打火机等产品)商品市场已占据了相当的市场分额。 国内企业近年积极向品牌方向发展。如薄涛制衣、红豆衬衫、佐田雷蒙、罗曼时装、万乐佳服饰、雪莲羊绒、李宁运动装、华源发展、幸福实业、宝丽华等均成功创立了自已的名牌。国内流行品牌包括「美尔雅」、「海螺」、「开开」、「综艺」、「天歌」,「双猫」、「雅鹿」、「普拉索」、「绅浪」等等。 目前内地中低档市场相对供应过剩,面对生产成本极低的内地私营及个体生产商,外来品牌难以竞争。以西装为例,1,000元以下的市场基本上没有空间,现时整个市场有超过一半的需求是集中在1,000-2,000元售价之间的产品。随着收入增加和消费档次提高,目前处于1,000至2,000元档次的消费者将逐步进入2,000-3,500元的档次,但目前国内在这个档次的品牌不多,市场应尚存足够空间让新品牌参与竞争。 香港品牌在内地的销售表现不错。特别是女装和便服,港商在内地加工生产的品牌服装在质量和设 计上与进口品牌的水准相差不远,但价格则比进口品牌更具竞争力和符合内地消费水平。而内地企业生产的品牌虽在做工和技术上可媲美香港品牌,但在用料、设计、品质控制和产品形象各方面还不及香港优胜。 中国实施两级关税制,对进口货品可徵收优惠税率或一般税率,前者适用于从香港、台湾及与中国订有贸易条约或互惠关税协议的国家进口的产品,后者则适用于其他地方。中国刚于1999年1月将关税再度调低,从香港进口的服装现时所须缴纳的税率为20%至33%不等。 除非另行说明,否则所有输入中国内地的商品除了必须缴纳进口关税外,尚须缴付增值税。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进口货品综合总值的17%。除进口关税及增值税以外,中国内地对本港进口成衣并没有特别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