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上朝时总带有珠帘的帽子称为冕。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个成语冠冕堂皇,其实冠和冕都是帽子的一个称呼,代表的是这个人光鲜亮丽拥有着很高的权利。爱看古装剧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皇上上朝的时候总会带一个有珠帘的帽子,不是为了遮阳其实就是有很深刻的儒家寓意。首先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冠,也就是说当古代的男子成年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加冠礼,也就是说代表这个人已经长大成熟了,冠是普通人就能够戴的,而冕就不一样,必须是有官职的人才能够带的帽子,如果普通老百姓也带冕的话,那将引来杀头之罪,接下来就给大家好好的讲解一下这个故事。对于这些事情你要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写在评论下方,我们一起讨论吧。
⑵ 皇帝带珠帘的帽子叫什么
这种前面有珠帘的叫冕,前后都有珠子的称做旒(yǎn)。
冕旒主要由綖、旒、缨、紞、纩、紘组成。綖(yn),就是顶部的长方形板,也称冕板,冕板应该前圆后方、前低后高;旒,就是悬挂在冕板前后的珠玉帘,一般用五彩丝线串联五彩珠玉而成,每个珠子之间间隔为一寸。缨,就是冕板左右垂下的红绸绳;紞(dǎn),就是丝制的线绳。纩(kung),就是挂在紞头两旁的玉,紞的两端自冕板两边垂下,而纩的位置正好位于左右两耳旁,所以又称充耳、塞耳。紘(hng),就是系在下巴处的红绳。
冕旒最早是周朝皇室规则的衣冠,到了汉朝,旒上所串珠玉的颜色不再五彩缤纷,固定为了白色的玉。再到后来,官员们佩戴冕旒的规定也取消了,成为了皇帝个人的专属,也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君王的形象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所以皇帝必须要对自己的形象、举止、谈吐负责,冕旒就是用来限定举止的走得太快,珠帘就会打在脸上,坐的太歪,珠帘就会全部贴在脸上,更不要说跑、蹲、跳、跨这些不雅的动作了。
同时,冕旒前面的珠子会挡住皇帝的眼睛,让臣下侍从都难以看清皇帝的脸,本身是暗示不可直面圣颜的规定,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淡化了一个人的表情,就很难摸透他的心思,同时,这种人造的距离感也让臣子容易产生敬意。
⑶ 为什么君王上朝要戴有珠帘的帽子,平时却不带
其实这样设计主要有两点作用,第一个作用那就是有遮挡视线的作用,这个遮挡视线主要是遮挡这些大臣们的视线,为了能够不让这些大臣偷看皇上的脸上表情,从而来揣测皇上的意思,第二个作用那就是有着一个象征意义,就是说皇上不必太过于较真这些大臣们所犯下的小错误,如果太过于较真,反而会起到不好的作用,那样大臣们会认为你是一个比较小气的皇帝,这样一来人心就不会团结,所以说皇上的这个帽子上一般就用这些珠帘来挂着。这样一来,既可以让皇上看起来有一股神秘感,同时也有利于在朝廷之上的一种庄重和严肃的氛围。
毕竟身边如果总是有一群对自己了如指掌的人,那么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说皇上为了能够让自己在朝堂之上营造一种神秘感,同时为了能够加强自己对这些文武大臣的管理,因此在自己的帽子上面进行了这种设计,这样一来,不但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同时对于这些大臣也有一种防范的意思。
⑷ 皇帝都喜欢在重大的朝会上带着“门帘子”的帽子,究竟有什么讲究
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皇帝的帽子前面有一串珠帘。它看起来很漂亮,但不会挡住皇帝的视线吗?当你走路时,你仍然走得很快。你不怕撞到你的脸吗?事实上,穿成这样是有原因的。在古代,我们有很多礼节。今天,让我们来谈谈皇帝帽子上珠帘的礼仪。
然而,我们应该多思考,多听取其他部长的建议。同时,这顶帽子在耳朵上有一些装饰。这些东西经常会摩擦皇帝的耳朵。这是为了提醒皇帝注意他周围的诽谤,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并且要对这些事情有相当好的了解。
⑸ 电视剧里,皇帝戴的帽子上的珠帘是干嘛用的
这个珠帘叫做冕旒,以前皇帝参加祭祀、大典等重大的活动时,都必须要戴上冕旒。这是从很早时期开始就流传下来的礼乐制度,到了周超就更加完善了。冕旒看起来虽然有些累赘,但是其实大有用途。
第一,冕旒能够端正皇帝的姿态。
大家在电视剧里都看到过,冕旒就是由很多的珠帘组成的。如果走路不够端庄,或者是姿势不好看的话,那么珠帘就会大力地摇摆,很容易就会打到皇帝的脸上。
所以,为了保证珠帘不乱晃,皇帝就必须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的端庄。时间久了,皇帝的威严自然而然就出来了。文武百官也可以通过珠帘的晃动来监督皇帝的步履和仪态。
所以,加上了冕旒之后,也能够挡住皇上的圣面,避免百姓、大臣和皇帝四目相对。冕旒从周朝开始成为了贵族阶级使用的礼冠,到了秦朝时期就成为了只有皇帝才能够使用。
冕旒在秦朝时期的利用率也是达到了巅峰,而到了宋朝之后就开始渐渐没落了。到了清朝因为和他们的审美不合,所以就退出了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