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童装大全 > 花子的帽子怎么画

花子的帽子怎么画

发布时间:2022-05-12 23:33:58

A. 动画中经常戴帽子的动画角色都有哪些

我认为动画中的穿着、装饰一般都会与角色组成固定搭配,不会轻易改变,这也算是角色的一大特征,不过说到特征,就少不了衣服以及帽子。







关东地区的精灵宝可梦训练家,出来旅行十多年也不过是十岁的样子,每经过一个地区,其母亲花子就会给他换上一套新装,所以基本上各系列动画小智的装扮都不一样,在前几部中,小智收复宝可梦的标准手势是将帽子前沿拉后再扔精灵球,印象深刻。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动画中经常戴帽子的动画角色。

B. 花子君画法是什么

工具/原料、碳素笔、白纸

第一步先画出花子君的帽子额形状,帽子的细节也要刻画出来。

C. 歇后语,要饭花子戴帽子,下一句是什么

戴绿帽子

D. 如何让一个警官帽变成花子的帽子

按着花子君的帽子改?要是有图就更了

E. 《白事会》台词(郭德纲 于谦)

郭:学生郭德纲,向我的衣食父母们致敬。来了很多人哪,我打心里那么痛快。

于:高兴啊。

郭:看着你们我就美得慌。

于:是啊。

郭:有人认识我们,有人不认识我们。

于:哎,有熟的有不熟的。

郭:我是中国相声界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

于:呵呵。这就自我介绍了。

郭:挺惭愧呀,干了20多年了,也不是个腕儿,也不是个角儿,也不是个艺术家。

于:啊。

郭:除了我们家亲戚没人认识我。

于:是啊。

郭:很惭愧啊,给我搁在王府井,问,认识我么,扭头人就走。

于:不认识。

郭:认识我么?哎,哎,得,还打车走了。

于:跑得还挺快。

郭:看人家。

于:谁啊?

郭:于谦老师。

于:哦,说我?

郭:了不起啊。

于:咳,也没什么……

郭:相声说得好啊,还涉足影视。

于:拍过几个片子。

郭:拍过胶片。

于:啊。

郭:拍过广告。

于:哦。

郭:拍过电视剧。

于:是。

郭:拍过花子。(拍花子:指拐卖儿童的行为)

于:我还拐小孩呢我?

郭:啊?怎么呀?

于:拍花子,我!

郭:拍。拍画,画报。画报上你穿一旗袍,跟那儿站着。

于:我拍什么不好,我拍穿旗袍的!

郭:就是仿那个上海二三十年代那个,叼烟卷那个。

于:那我也不能穿旗袍啊!

郭:净接大活儿。马上就要成为北京三蹦子形象代言人了。(三蹦子:指农用三轮车)

于:这什么大活儿啊这个!

郭:以后是三绷子都有于谦的照片。

于:不怎么样!

郭:多好啊,羡慕人家。小相声演员啊,比您这有腕儿的,没法比。

于:您可不能这么说。

郭:啊,我们这存了好几年了,好几十年,买辆破车开。

于:哦。

郭:人家干这行一年,人家就买了。

于:买汽车了?

郭:买月票了。

于:我坐公共汽车去是吧?

郭:什么车都能上,哎,也没人管!

于:这不是废话吗?有月票谁管你啊!

郭:多大势力啊,你看看!

于:什么势力呀!

郭:了不得啊!

于:谈不到势力!

郭:我很羡慕你呀,快给我签个字吧。

于:咱别来这个!

郭:你签,就着这会儿便宜。签一个。

于:您这做买卖是吧?

郭:哎,过些日子成大腕儿了就贵了。

于:没有!没有!

郭:多好啊,说良心话,您说相声有点糟践。

于:怎么就糟践了呢?

郭: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尘世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于:哦。

郭:如果于谦老师不说相声的话,那么更了不起。

于:那我干什么呀,我不说相声。

郭:因为你的家庭是书香门第。

于:哦,都有学问是吗。

郭:有学问人。往上倒明清两代这都是宦门之后啊。

于:什么叫宦门之后啊!

郭:啊?啊?(做侧耳状)

于:您想听什么呀?

郭:我一说宦门,他们都乐!

于:废话!您说宦门还不乐呀?那是太监,您知道吗?

郭:是啊。

于:您才明白呀?

郭:哦,你们家干这个的。

于:你们家才干这个的!

郭:好起照么?(起照:办执照)

于:干嘛,您要办一个?

郭:不是啊。

于:怎么意思?

郭:宦门之后不是好词吗?

于:没有好词!

郭:当官的吗!

于:您就说当官的不就行了。

郭:一直一辈一辈传下来,一直传到您父亲这儿。

于:嗯。

郭:他们这老爷子更值得一提。

于:怎么了?

郭:于谦的父亲赵老爷子,有打……

于:你先等会儿吧您!

郭:(接着)二十来岁……

于:(拦住郭)行行行了!甭说岁数了!您这姓都没弄对,说什么岁数啊!

郭:你挑一个。

于:我挑一个不像话!

郭:计着你择!(择:zhai 2声)

于:没有!

郭:你不乐意来剩下的我来。

于:您也要改姓啊怎么着?

郭:不是,你……

于:我姓什么我父亲就得姓什么呀!

郭:哦,对对对,于老爷子。

于:哎,这就对了!

郭:了不起呀,大夫。

于:医生。

郭:名冠北京城。想当初有四大名医呀。

于:有!

郭:就教了一个徒弟。

于:是啊。

郭:就是他父亲。北京城一提于老爷子,没有不知道的。

于:对

郭:赫赫有名。

于:有点名气。

郭:老西医。

于:老西医?

郭:你算吧,这多少年了吧?

于:那能有多少年哪?

郭:了不起啊,了不起啊。大排行下来,你们父亲,行八。

于:哦。

郭:一扫听,北京于八爷,

于:都知道。

郭:没有不知道的。华北,东北,问去,都知道。

于:北方这片都有名。

郭:像话吗,像话吗!

于:废话,这爷儿俩脸怎么都绿的呀!

郭:老头是病了,大爷是熬的呀。

于:哦,伺候病人。

郭:百日床前无孝子啊,家里没别人哪,就你大哥一个人啊。

于:哦。

郭:里里外外容易吗,换汤换药的。

于:哦。

郭:哟,大哥,你这脸色可不对啊,你还不及老爷子鲜活呢啊!

于:先死谁啊要?

郭:啊,怎么着,你是头里去怎么着?

于:还商量哪?!什么呀?

郭:都三天没吃东西了。

于:饿的!

郭:赶紧,厨房,你得吃饭知道吗,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于:嗯。

郭:啊,你赶紧,我替你盯着!啊!

于:哦,您在这儿。

郭:走走走,赶紧吃点东西去。

于:太好了。

郭:你这哪行去?我得管啊。

于:对!

郭:是不是,大哥走了,看着你父亲在这儿,我这心里不是滋味。

于:难受。

郭:打小跟老头一块,跟前长起来的,看着我长大的。

于:哦。

郭:现如今他这样,我心里能是滋味么。

于:就是。

郭:唉……(指着老爷子)你也有今天。

于:啊?!哎您这怎么说话的这是?什么叫也有今天啊?

郭:不是,原来多壮啊,大高个,大腮帮子,大胳膊根子。

于:哦。

郭:他一出去整条胡同,呼啦,家家关门。

于:干嘛呀?

郭:“净街于”,知道么。

于:没听说过!

郭:出来进去的,现如今,你看看,躺在这儿了:(学样)“哎呀,哎呀……”

于:上气不接下气。

郭:少说话,老爷子,啊。还认识我吗?我,德纲。

于:嗯。

郭:(学)啊,德纲啊……还认识人!

于:还行。

郭:这就行!老爷子,喝点水吗?

于:啊。

郭:(学)啊,啊……(拒绝)

于:不喝水。

郭:饿吗?吃点东西?(学)啊,啊……不吃。

于:吃不下去。

郭:哎呀,我扶您坐一会儿吧,(学)啊,啊……

于:坐不起来。

郭:我这来我……我得伺候您啊。您,要点什么呀?

于:问问他需要什么。

郭:(学)我要小姐(小解)……

于:啊?!等会儿吧!

郭:早就该死!

于:那是该死啊!没有这么说的,这么大岁数了要小姐啊?

郭:啊,怎么回事?(学)唉,解小手!

于:咳呀!到这时候说什么文言啊这?!

郭:看《金瓶梅》看多了。

于:行行行行了!甭提这金瓶梅了!

郭:来吧,我周着您,周着您尿。(周着:扶着,架着)

于:唉。

郭:(学)别动我,尿完了!

于:得。

郭:好么,弄我一鞋!

于:言多必失。

郭:老爷子,老爷子……哎,不动了,眼神可定上了。

于:哟!

郭:怎么了?我得探探鼻息啊。看看有没有出气进气啊。

于:看有气儿没有。

郭:噗……!(拿两个手指往老头鼻孔里一插)啧,死了!

于:废话,没死也让你杵死了,这个!

郭:我哪懂这个,我又没学过兽医呀,我告诉你。

于:那您就敢下手啊?!

郭:这事闹的……嚯,招苍蝇了,这就啊!

于:哪儿这么快的!

郭:这就招苍蝇了!赶紧,奔厨房!找你大哥。

于:哦。

郭:一进门,这脚刚进门槛,一瞧你大哥那背影儿……

于:怎么了?

郭:我眼泪“哗”就下来了。天下当儿子的这样的,没有了!

于:孝顺!

郭:啊,看着真腌心啊。半天我都说不出话来。

于:是吗。

郭:老头病这么些日子,他从来没解开过衣服躺着。

于:没睡过正经觉。

郭:“衣不解带”就是他呀。

于:嗯嗯。

郭:尤其是饥一顿饱一顿,对自己身体有害呀。

于:对!

郭:尤其这次,三天没吃饭了,到这会儿你说他吃得下去么?大鱼大肉,炖一肘子,来锅排骨?

于:那哪吃得下。

郭:吃不了啊!也就煮点面条,唉,看着不是滋味啊。

于:夹起来顺溜点儿么。

郭:煮点儿宽条儿的,煮点儿细条儿的。

于:嗯?

郭:煮了点意大利面,自己又抻了点面。煮了点龙须面。

于:这工夫也不小啊!

郭:打的卤子,泻的芝麻酱。担担面的调料。

于:哦!

郭:炸的酱,肉丝儿的,肉片儿的,肉条儿的,肉块儿的,肉沫儿的。鸡蛋炸酱,炸的黄酱,炸的甜面酱啊!

于:我哥哥缺心眼儿是怎么着!

郭:四十来样菜码。

于:是啊!

郭:红粉皮都切完了,这会儿正剥蒜呢!

于:嗬!吃得还真全!

郭:哎,咳,咳!没心没肺啊?!

于:可不是么!

郭:你爸爸死了!

于:告诉他吧!

郭:嗨!啊……?人死了!唉呀,唉呀……(痛心疾首)

于:哭吧!

郭:(哭)要了我的亲命喽~!(一边哭一边从锅中捞面条)

于:好么!

郭:(继续哭,接着从锅里挑面条)唉……

于:行了,就别扒拉了这就!

郭:(哭)唉……我这蒜呢?

于:咳,还找蒜呢这个?!还吃哪?!

郭:看着,又心疼又恨得慌,知道么。

于:就是恨得慌了那就!

郭:吃了四碗面条。

于:没少吃。

郭:又喝了两碗面汤。

于:嗯!

郭:我说这回行了吧?(学)嗝!

于:饱嗝上来了。

郭:等我躺会儿啊,躺会儿躺会儿……

于:还躺会儿呢还!起来吧!

郭:躺了20分钟。

于:啊。

郭:哎,哎,哎,起来。

于:嗯。

郭:怎么了?你爸爸死了。是啊?!(哭)哎哟……你怎么不早说呢……

于:早说你净吃面了吗!

郭:来吧,看看吧,都招苍蝇了,来吧。

于:刚才就招苍蝇了。

郭:来这屋一瞧,老头跟那儿躺着呢。你大哥放声痛哭啊。

于:那能不哭啊?

郭:“哇……”就哭出来了,顿足捶胸啊。

于:哦!

郭:正哭着呢,门一开,老三回来了。

于:哦,三爷。

郭:你们三兄弟,那会儿他不在家。

于:我出差了。

郭:这个没办法,演出上外地。海南岛的一个部队去慰安去了。不在。

于:哎哟,不对!

郭:这老三哪,啊这……

于:行行行行行了!甭往下说了啊。

郭:怎么了?

于:您那打刚才我听着就有点偏。

郭:怎么回事?

于:慰安去像话吗?!

郭:不给钱啊,慰安演出啊。

于:那叫慰问,您知道吗!

郭:哦,慰问呢是吧?慰问演出,说好几年慰安了。

于:什么学问啊这是!

郭:慰……慰问演出。

于:慰问。

郭:不在,赶不回来,海南呢!

于:啊。

郭:老三近,老三谈生意在保定那儿呢。

于:河北。

郭:哎,有一个发明创造。跟那儿正谈项目呢。

于:什么发明啊?

郭:嗯,他研究了一个高科技的东西。

于:哦。

郭:就是这个火烧里边不加驴肉的。

于:那不就是素火烧吗那个!

郭:啊,对,你也听说啦?

于:那研究什么?嗬,真是……这谁不知道啊这个?!

郭:高科技!高科技,彻底粉碎驴火的梦想!

于: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

郭:改素火!素火,啊。

于:早就有这个!

郭:签合同,请客户洗澡。在保定,池子里正泡着呢。

于:不够火烧钱!

郭:啊,手机一响,一接电话,老头要坏。

于:嗯。

郭:扔了电话从池子里出来,上京石高速,哎呀……回来了!

于:我哥哥裸奔着就回来了啊?!(按:应该是弟弟,但是录音中说成哥哥,系一时口误。)

郭:他穿着拖鞋呢。

于:咳!那不管用!

郭:啊,这来一眼镜来一口罩,算三点式。

于:没听说过!该挡的地方全没挡着!不像话!您说这个都。

郭:哥俩趴在这儿啊,扶着老爷子呀,抱头痛哭啊。

于:啊。

郭:(哭)宝贝儿哎……

于:哎嘿嘿嘿!

郭:(边哭边唱)啊哎唉咳~

于:你就别唱了!

郭:哭啊。

于:哭老爷子有哭“宝贝儿”的吗?

郭:怎么哭啊?

于:哭老爷子吗!哭我的爸爸!

郭:哦,行。哭,哭吧,哭完了,哭完我得劝啊。

于:嗯。

郭:别哭了,别哭。别哭。二位,这事儿这样啊,现如今老爷子算是没了。您二位孝心尽到了。下一步,怎么处理这件事?

于:哎,办事吧!

郭:就是啊,几种方法。一种是大操大办,拿钱来,买这堂事,解心疼!

于:哦。

郭:还有一种方法简单省钱。

于:怎么弄?

郭:买俩贴饽饽,绑在你爸爸脚上。

于:嗯。

郭:喊两条狗进来把他拉出去。

于:啊?!这谁的主意啊这是?

郭:我啊。

于:您?!

郭:我,我没说出来,我心里这么琢磨来着。

于:您敢说出来吗?!

郭:这是一个很搞笑的做法!

于:这儿您还搞笑啊?

郭:我这人好诙谐,您知道吗。

于:什么日子口儿了您这是?!

郭:不是,我跟你父亲我们情同父子,我能不替他考虑吗?

于:啊。

郭:这……多搞笑的事啊这个。

于:甭搞笑了!

郭:我可爱鼓捣这事。知道么。大爷站起来了:万贯家财不要了!

于:哦。

郭:全花了。啊,给你爸爸办这堂白事。

于:好。

郭:三爷不干了:这不行啊,解心疼是解心疼,完事咱这日子怎么办呢?花一半留一半吧,还得过。哥俩越说越呛,要打起来了。

于:嗯。

郭:死丧在地不可打闹啊。

于:这对。

郭:谁劝?我得拦着。

于:您劝吧。

郭:我说,二位,二位!别闹啊,别闹。来,你卧这边,啊,你卧这边,来来来。

于:对。

郭:别闹!停着灵呢不知道吗?这是你们亲爹,知道吗,这不是臭狗食,知道吗。

于:哎?没这么比的啊!

郭:我就这意思。我劝他们俩人。知道吗。别闹,有事好好商量。大爷的青筋都蹦出来了:没商量,知道吗,我起誓!这事就得照我的办,谁拦着我,哎,我是孙子!

于:说这狠话!

郭:三爷比他还横,“啪”一拍桌子:你是孙子,我不是孙子吗?啊?拦着我我是孙子!

于:嚯!

郭:我得劝啊,二位,二位,要再闹我可是儿子啊!我告诉你们。

于:(怒)去!有这么起誓的吗?!

郭:别闹,啊!咱好办。家里不是存着点大五幅的白布吗?

于:哎。

郭:拿出来,做出了孝袍子孝帽子来,都弄好了,给大伙送信。

于:哎。

郭:要说你们老爷子不容易啊。这一辈子为家为业操劳,以至年老气衰,心脏之症痛绝俱裂,虽经北京著名的医师肖龙友、孔伯华、汪逢春、施今墨以及西医方世山,各大名医临床会诊,怎奈你父亲的心脏停止跳动,他老人家乘风而去,驾鹤西归,构奔西天极乐世界而玩儿……去了~

于:嘿,我爸爸死得还真热闹。

郭:报丧讣闻传出,各界亲友纷纷前来吊唁。送来花圈帐子挽联不计其数。

于:哦。

郭:这边写:纸灰飞化白蝴蝶,那边写,血泪染成红杜鹃。

于:嗯。

郭:大伙儿都写我不能闲着,裁张纸条写五个大字贴在正当中——

于:什么字呢?

郭:笑贫不笑娼!

于:咳!哪儿有这五个字啊?

郭:隶书,写的隶书。

于:您就甭说这书法了。没有写这字的!

郭:没有就撕下来,撕下来贴大门上去。

于:咳,哪儿也不能贴啊!

郭:大门旁边有啊,那字儿是我写的!

于:哪儿啊?

郭:大门左边四四方方四个大字,苍天有眼!

于:(怒)我爸爸死得活该是怎么着?

郭:不是啊,叫什么……

于:恕报不周!

郭:对不起啊,对不起对不起……原谅我岁数小。

于:真是。

郭:我打你们家过,看见天儿贴着,我没注意过。

于:你们家才天天儿贴这个呢!

郭:叫什么,恕报不周啊?

于:恕报不周!

郭:“恕报不周”。都弄好了,给老爷子换洗衣服。跟床上这么些日子这身上都馊了。

于:就是。

郭:胳肢窝都小茴香味的。啊,洗。把这身扒下来。擦吧擦,洗吧洗吧。

于:嗯。

郭:大柴锅,做好了。架上火,咕噜咕噜噜噜。水开上来了。

于:啊。

郭:这活儿谁干?我来!

于:您干?

郭:脱一大光膀子,来一大皮兜子。

于:哦。

郭:胶皮鞋,水热了吗,啊?水热了吗?(洗)

于:干吗,您这是煺猪毛呢这是怎么着?

郭:干干净净的么。

于:干干净净您穿水叉干吗呀?

郭:干干净净,弄我一身,弄我一身,啊。

于:嗯!

郭:拿那铁刨花,倒上84(消毒水),“哗,哗……”

于:还消消毒。

郭:干干净净的,穿好了装裹。整部金刚经陀罗经被,漂白布高筒水袜子。

于:哦。

郭:都穿好了。把棺材就搭来了。

于:哦。

郭:早年间的老存项啊,北京前门外打磨厂万益祥木场的货,这个材料叫金丝楠!

于:好东西!

郭:棺材来了,上三道大漆,挂金边,头顶福字,脚踩莲花,棺材头里边儿用白油漆写的宋体的扁字,写着你父亲的名字。

于:哦。

郭:上写着“钦封”。这“钦封”俩字是红的,底下是白字,是你爸爸的名字。

于:哎。

郭:“钦封登仕郎于太公讳进锅”。

于:我爸爸叫鱼进锅呀!

郭:啊?

于:干嘛,您这是熬鱼是怎么着?

郭:你说叫什么?叫鱼头泡饼?

于:没听说过这个!

郭:这带主食这个。

于:没饼什么事儿,这里头!

郭:啊,饼都吐出去了?

于:咳,甭说这个了!

郭:不要这个是吧?哎。反正不知叫什么吧。入殓!什么叫入殓啊?

于:这是……

郭:死人装棺材。

于:这叫入殓。

郭:入响殓。吹管子的,打那九音锣的。八面大锣那个大呀。

于:是啊?

郭:这么大个这个大锣,我告诉你。哎,嘿,嗯,这么大个。(比划出茶杯口大小)

于:咳哟嗬!这叫大锣啊这个?

郭:(学)当,当~

于:它,它太小了!

郭:算卦的上你们家随份子来了。

于:轰出去!

郭:实际上那锣很大。敲起来震天震地。咣,齐,咣,齐咣齐,咣~

于:这就对了。

郭:敲得人心都碎了。

于:是啊。

郭:阴阳声一报,吉时已到。请大爷!掐尸的、入殓的全过来了。这叫长子抱头!

于:是!

郭:你大哥过来,好,来了,走~(捏着鼻子提起尸体,向外一扔)

于:您这往出扔臭大姐是怎么的?

郭:都腥气了!

于:什么腥气啊?!

郭:长子抱头啊。

于:长子抱头这么抱!(双手)

郭:这么抱是啊?走,师傅,受累,吹!“俺们这旮都是东北银~”

于:咳!

郭:好听,这好听。

于:这好听管什么用啊?

郭:紧跟着,高搭法台请和尚念经。正中间坐着一位,头戴毗卢冠,身批袈裟(注:就是西游记里唐僧那身打扮)这位大帽,两旁边是小和尚。念的是焰口施食开十六本经,一边念一边撒米撒小馒头。(拍手)这经太好听了。

于:哦,那这么着,那好听你给学学这个经怎么样?

郭:学这念经的这个啊。好好好。(清清嗓子)会得不多啊。

于:唱几句。

郭:简简单单的。

于:哎哎哎。

郭:(念)道场成就,赈济将成。斋主虔诚,上香设拜。(唱)坛下海众,俱扬圣号。苦海滔滔孽自召,迷人不醒半分毫,世人不把弥陀念,枉在世上走一遭。近观山有色,细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八月中秋雁南飞,一声吼叫一声悲,大雁倒有回来日,死去亡魂不回归。众群僧把法鼓敲,敲木鱼儿打金铙,你我好比鸳鸯鸟(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哪……啊……哎……

于:(打郭德纲)不像话!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是!

郭:念完经打和尚!

于:就用这儿了是吗?

郭:没告诉你就会几句吗,你不拦着点。唱错了。

于:咳,我还拦晚了。

郭:每七天念一回,僧道檀尼轮班来,北京居士林的居士给你父亲撰咒。

于:对。

郭:一般人请的来吗?居士林的来了。

于:是。

郭:功德林的也来了。

于:啊?

郭:起士林的也来了,麦当劳的也来了,全聚德的也来了。

于:怎么来的净是饭馆的啊?

郭:借这个机会盖一个小吃街,盖个庙会什么的。

于:咳!这不跟着起哄吗这!

郭:给你爸爸带来福利啊!

于:不要这个!

郭:好。一直等到出殡这天,早晨起来看这天啊……嗬!

于:大晴天!

郭:黑得跟锅底似的!

于:哎哟!

郭:“骨碌骨碌……”打雷,“喀嚓”打闪。

于:啊。

郭:一看见打雷,你大哥赶紧出去,抱着树。

于:哦。

郭:(学)都躲开点,打雷了!别劈着你们啊!!

于:就劈他一个人儿啊!

郭:好诙谐!

于:这地方诙谐什么呀这!

郭:诙谐!

于:这地方用这个吗?!

郭:“搞笑大爷”么,就是他。

于:甭说这个了。

郭:他非常喜欢拿自己找乐,知道吗。

于:那也不能抱树去。

郭:糟践自己给大伙带来乐趣。好人啊。

于:得得,算了吧。

郭:一会儿的工夫,天可就晴了。

于:哦。

郭:晴空万里,红日喷薄。院子里边立三棵白杉槁。打七级大棚、过街牌楼、钟鼓二楼,蓝白纸花搭的彩牌楼,上写三个字,当大事。

于:嗯。

郭:孟子曰:“唯送死者以当大事”,早晨九点来钟出堂发引,先放三声铁炮,请来了文官点主、武将祭门。

先由杠夫二十四名将经棺请出门外,杠夫满都是红缨帽、绿架衣、剃头、洗澡、穿靴子,一个个是满穿套裤,八十人杠换三班二百四十人,摆开一字长蛇五里阵,浩浩荡荡,威风凛凛。最前边是三丈六的铭旌幡,紧跟着就是纸人纸马。

于:哦。

郭:有开路鬼、打路鬼、英雄斗志百鹤图,方弼、方相、哼哈二将,秦琼、敬德、神荼、郁垒四大门神,有羊角哀、左伯桃、伯夷、叔齐名为四贤,纸人过去了,童引法鼓子弟文场,七个大座带家庙。

松鹤、松鹿、松亭子,松伞、松幡、松轿子,花伞、花幡、花轿子,金瓜钺斧朝天镫,缨舞缨幡缨罩缨,肃静回避牌,外打红罗伞一堂,上绣金福字,飞龙旗、飞凤旗、飞虎旗、飞彪旗、飞鱼旗、飞鳌旗,四对香幡、八对香伞。

尼姑二十名,道姑二十名,檀柘寺的和尚四十名,雍和宫大喇嘛四十名,在前面有影亭一座,摆着你爸爸的像片。

于:咳!猴儿啊!

郭:送殡亲友两千多位,有的人架着你哥哥,有的人架着你兄弟,这哥俩头戴麻冠、身穿重孝是泣不成声啊。

于:哭!

郭:早晨九点钟出堂发引,这口棺材,由南城奔北城,由北城奔东城,转遍了北京四九城,到晚上七点半才把这棺材抬回了家!

于:怎么又抬回来了?

郭:没坟地!

于:去你的吧

(5)花子的帽子怎么画扩展阅读:

白事会以丧事为主题,一般是逗哏的说帮捧哏的父亲办丧事,覆盖面很广,将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的丧事风俗基本涵盖,结尾常以没坟地为大包袱抖出,结束。

由中国已故相声泰斗马三立老先生首创。,马志明、黄族民,侯宝林、郭启儒也曾经演过,2010年郭德纲、于谦也曾演过,第二班,大逗相声,乐丰斋相声茶社,宏春社,泰友曲艺社等相声班社都有演出白事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白事会

F. 回杯记的台词

王兰英 嗯哼!一只孤雁往南飞,一阵凄凉一阵悲。雁飞南北知寒暑,二哥赶考不知归。奴,王兰英,许配张廷秀为妻,单等他得中回来再成亲事。哪曾想,二哥进京赶考,一去六年音信皆无,老父又把我许配苏家。不思想起来还则罢了,思想起来叫我好苦哇!(唱)我闷坐绣楼眼望京城,思想起二哥哥张相公。二哥他进京赶考一去六年整,人没回来信也没通。莫非说二哥你得中招为驸马,你有了新情忘了旧情。莫非说二哥你身遭不幸下世了,你也该托梦对我告诉。赵囊姐夫得官回家转,他言说二哥你命丧京城。二姐我三番两次把他问,赵囊他吞吞吐吐说不清。我的父信了赵囊的话,将我又许配苏大相公。明天已是黄道日,苏家就来娶我王兰英,。我的主意已拿定,誓死我也不应从。苏家的彩礼我不要,撇的撇来扔的扔。二姐我楼上心烦闷。春红 (唱) 楼下跑来我小春红。(白)想谁谁就到,快把喜信报。小姐呀,小姐,您大喜啦!王 我忧之不尽,喜从何来呀?春 后花园来了一个张……王 张,张什么?春 张,张,张二嫂,听说你的手头巧,纱金小扇描得好,前来跟你把花样找。王 小姐我没那份闲心,快打发她走吧。春 我们小姐没乐,我还说张……小姐,后花园又来了一个张……王 张什么?春 张木匠,他的手艺可真棒。听说小姐的喜期到,千里赶来给你做嫁妆。专门会做镜子架,刻的都是时兴样。上刻鸳鸯来戏水,下刻梧桐树上落凤凰。小姐快跟我把楼下,去看巧手张木匠,张木匠。王 去他的罢,小姐我不用他!春 我们小姐还没听出来,这可咋办呢!小姐——我要说相公是要饭回来的,这不是火上浇油,让她更上火吗!哎,有了小姐,您天天想的,夜夜盼的,黑天白日都想见的张相公……王 张相公?春 回来啦!王 春红啊,你可别糊弄我了。他不知道在哪个壕沟里放挺呢!春 我就说是当官回来的。小姐,相公真的回来了。王 真的回来了?春 还是当官回来的哪!王 是当官回来的?那,我问你,他头上戴的什么呀?春 就象我赵囊大姑夫似的,头戴一顶老“刨床子”。王 那是纱帽!你看他身上穿的什么?春 他身穿一件老道袍。王 那是蟒袍!春 发水吧,还涨潮呢!王 是蟒袍!春 啊,蟒袍哇!王 那,你看他前边戴什么?后边又戴什么?春 他前边,前边补个“枕头顶”,后边钉个“灶王爷”。王 那是谱子!春 肝花吧,还肚子呢!王 咳,那是官分几品的谱子!春 这叫谱子,那我还静寻思肚子呢!王 你看他腰系什么?春 他腰系一个老牛鞧。王 哎呀,那是玉带呀!春 大挑吧,还肚带呢!王 玉带!王 玉带!春 啊,玉带,玉带!王 那你看他脚穿什么?春 他脚穿一双木头底的黑靰鞡。王 那是朝靴!春 咦,我摸一把响干的,它也不潮!王 那是上朝下朝穿的朝靴!春 啊,这叫朝靴呀!王 你看他手拿什么?春 他手拿一个簸箕舌头。王 那是笏板!春 三板就打你叫妈,还用五板!王 笏板!……春 知道……笏板……春 我寻思逗逗她,她还当真的!干脆,我就实话实说,看她还傻样?小姐,我们相公可没拿那个笏板,他左手拿个笏棍儿,右手拎个笏罐,到哪家门口他就召唤:大爷、大奶,帮帮吧!有钱给几串.有衣裳给几件,有干粮给一块,有剩饭剩菜给半罐儿。王 这么说,他是要饭啦!春 有那么点。王 春红啊,张相公做官也罢,要饭也罢,那你说他是真回来了咋的?春 哟,我还敢在小姐面前撒谎。真回来了呗。王 真回来了!那他在哪儿?春 在后花园哪。王 在后花园,哟,春红呀,那你能不能想法让我们见上一面?春 这还差不多。小姐,您就随我来吧!
(唱)春红我就在头前走。王 (唱)后跟小姐二兰英。春 (唱)一前一后把楼下。王 (唱)下楼直奔观花亭。张 你笑啥?别看我人穷衣裳破,我这怀里可有干货。什么,什么?要的豆包?还大切糕呢!别糟践我!这叫象铜不是铜,黄金印一封。要问官多大?八府巡按公。下官,张廷秀。奉了圣上旨意,视察江南八府。几天的明察暗访,这苏州大事我是清清楚楚。今天我特意巧扮这花儿乞丐,偷偷地溜进王府,试探一下二妹她变没变心,是找没找主,看她还认不认我——(唱)张廷秀。张廷秀我金榜得中头一名,回苏州公馆设在十里长亭。我假扮一个花儿乞丐,访访我的恩妹王兰英。我偷偷地溜进了这王府的花园内,遇见了好心的丫环春红。我托春红给二妹捎个信,就说我落榜而归转回程。我在后花园把二妹等。王 春红,咱们快走呀。春 小姐,您随我来呀。王 (唱)来了小姐二兰英。春 (唱)穿宅越院来得快,王 (唱)花园不远面前迎。春 (唱)春红我打开门双扇,王 (唱)小姐我走进花园中,回手忙把门关上。春 (唱)甩了我们丫环小春红。(白)小姐,小姐,还有我哪!王 你呀,回楼去吧!春 哟,不用我了。王 去吧!春 嘻!王 (唱)我一进花园留神看,为什么不见张相公?不用人说知道了,该死的丫鬟将我糊弄。是单等回到北楼去,我拷打丫环小春红。行走路过茶蘼架,忽听得有人咳嗽一声。二姐我这里留神看,荼蘼架闪出人一名。是头戴一顶开花帽,是身穿破袄补着补丁。腰中紧系稻草靿,打板的破鞋麻绳缝。左手拎着个黄瓷瓦罐,是打狗木棍在右手擎。看前影好象我的二哥张廷秀,看后影也象二哥张相公。我有心上前把他认,张 帮一把吧!王 (唱)错认了花子可不成。是不能认来不能认,我把花子往外轰。臭!张廷秀 你“臭”啥?你要“臭”出来狗咬着我,我就不走,就在你花园死朽,等到半夜冷了我就下手。王 干啥?张 划拉点干柴笼火烤烤手。王 我说小花子。张 你叫我咸菜条吧,还瓜子呢!张 我是你二哥(唱)张廷秀哇!二妹呀,张廷秀未从说话深打一躬,口尊声王府小姐你要细听:你休当我是花儿乞丐,我本是你的二哥转回家中。我问声岳父岳母二老人家可都好?恩妹你的身体可都安宁?二妹呀!王 (唱)谁知你岳父岳母是哪个,你管我安宁不安宁。咱俩亲戚何处论,为什么口口声声把恩妹称?花子呀!张 (唱)莫非说你把二哥忘记了。我落榜而归转回家中。二妹呀!王 (唱)你言说是我的二哥回家转,空口无凭我不认承。想当初我给你什么作表记?张 (唱)传家之宝白玉盅。王 (唱)为什么人回杯不见?张 (唱)中途路上我被人崩。王 你被谁崩啦?张 唉!赵囊把心变,崩去玉蛊把宝献,嘉靖皇帝心中喜,赐他一个七品知县,二哥我弄个蹦子儿皆无。王 怎么样?张 要了大饭!王 呀! (唱) 听说赵囊崩去白玉盅,真真假假难分清。要说他不是二哥回家转,二哥的模样还像几成;他是我的二哥回家转,不见婚约之物白玉盅。今天若是错把亲夫认,二姐我无地把身容。低头一想有主意,我何不盘问盘问他家中的大事情.(白)我说小花子,张 干啥呀?王 你说你是我二哥还家来了,你要能把你怎样来到苏州城,怎样到在我家府中,这些大事你说得字字相同,那我就认你;要有一件说的不对,我就将你送交当官问罪!张 二妹呀,二哥我进京科考一去就是六年,真要有个一言半语说得不对路,你能担待点不呢?王 能担待。张 啧!这小话说的,能担待。那要有个三句五句的呢?王 也能担待。张 十句八句的呢?王 差半句也不行!张 这下拉冒了,这回还得加小心说呢,弄不好这事兴突噜了呢!你笑?没准!二妹呀,花亭有座没座?王 没座。
张 没座,二哥我给你找个石头墩去。二妹请花厅落座,听二哥从头曰来。
王 去……到花园外边吐去。张 哎呀,可惜她还是个王府小姐,连个字眼子都弄不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曰”字就当“说”字讲啊!王 那都要了大饭,还穷跩呢!张 那鸭子走道还有三跩呢,何况人乎!二妹呀!(唱)二妹你稳坐观花亭,听二哥从头到尾表表往情。想当年我家不住苏州地,洪洞县里有门庭。皆因为洪洞遭荒旱,一连三年没收成。头一年荒旱没下雨,第二年五月端阳起了蝗虫,第三年这三月十八下场透雨。(白)这小雨哗哗下得可匀净气了。王 春雨贵如油。下得好哇!张 就是下过点劲呢!(唱)直下到八月十五才把天睛,二妹呀!又涝了!旱的旱来涝的涝,黎民百姓受贫穷。我父看日子过不下去。全家逃荒来在苏州城。手中没钱难住店,在你们家堂庙里把身容。我父张全是个木匠,他把锛凿斧锯挂在那山门中。这也是我们家碰了巧,偏赶上你们王府要修工。你父说本城的木匠他一个也不用,外来的手艺人不旷工。打发王吉把我们请,选了个良辰吉日动了工。我父在前庭掌尺画线,二哥身小力薄做了个软木工。后花园给二妹刻了个镜子架,刻的是凤凰落梧桐。一对鸳鸯刻得好.你的父在一旁就“嗷”的一声。王 道好一声。张 “嗷”的一声。王 道好一声。张 是么,我就知道那个时候人小心也机灵,我就寻思刀快手快三划拉两划拉把你爹给划拉上一下子。王 还是道好一声!张 那就算 (唱) 道好一声。监工的名叫王三老,这老头人好那心眼儿更公平。当你父面前他常把我夸奖,他说我手巧心也灵。他说我这头上麻子不叫麻子那叫“朝王伞”,到日后准能把官升。你的父信了王三老的话,认我义子住在你们家中。你父怕树粗缰短拴不住马,是河宽水浅难养龙。先为义子后招婿,许下了恩妹你亲事一宗。二妹呀!(白)有这事没有?王 你接着往下说么。张 我觉着差不多么。(唱)自那日就不让我把木工做,送到南学把书攻。我念书念到龙虎日,偏赶上嘉靖皇爷开考棚。进京科考不是我一人,赵囊姐夫和我同伴行。赵囊拉马前院走,二哥我拉马后花园行。我托春红给你送个信,二妹你隔着竹帘给我饯行。我给你这纱金小扇做表记,你给我传家之宝白玉盅。你言说人要回来这表记也得在,无杯对面不相逢二妹呀!(白)这件说得对不对?王 你快接着往下说么。张 (唱)依我要从旱路走,赵囊偏要在水路行。小海岛子把船上,是一帆风顾直奔京城。那一天风狂雨大船不稳,谁知赵囊他把歹计生,图宝害命下毒手,把我推落到江中。二妹呀!王 哎呀!那不把你淹死了吗!张 我紧着扑腾啊.(唱)多亏船家把我救.醒来看衣物影无踪。赵囊他骗去银钱还不算,最伤心的事他把恩妹你来崩。王 离这么远,他能崩着我么?张 崩得还邪乎呢! (唱) 崩去咱俩婚约物。传家之宝白玉盅。我得了气恼伤寒病,一场大病可不轻。三场皆过误了考,手中没剩半文铜。流落街头无处去,花子堆里我拜了弟兄。王 这么说那你要饭了?张 可不是咋的!王 那你把那有名有姓的花子说上个三位五位的让我听听。张 让我说那些干啥,都是些穷要饭的,也给你们丢脸呀!王 你说说吧,常言说受人点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有那么一天,人家路过咱家门口,咱得好好地报答报答人家。张 那我就说几个?王 你说吧。张 你听着:(唱)磕头大爷声望重,姓海名瑞字叫刚峰。王 你住口吧。张 怎么的了?王 那海瑞本是三百六十同年的主考大人,他能跟你这要饭花子拜弟兄么?张 你听谁说的?王 听我父亲说的。张 啊……你说的那个海瑞,那不是三百六十同年里的主考大人,他姓大海的海;你赶我说的那姓嗨,他俩音同字不同象我们这些要饭的.走街串户到哪家大门口,不都常叨咕那两个字:嗨!大爷呀,帮点吧!嗨!大奶呀!给点吧!就是那个“嗨”。王 你接着往下说么。张 你听着:(唱)磕头二爷叫邵甫,姓邵名甫字惠卿。济南府的刘鹏武,马鞍县的王景隆,丁郎赶郎亲哥俩,磕头的老疙瘩名叫董洪。王 你别说了。张 又咋的了?王 你说这些呀,我把你好有一比——张 你给我比啥呀?王 好比那苍蝇落在蒜地里——张 怎么讲?王 人小竟搬大头。张 哎呀,我二妹子造一阵子,说话还一套一套呢,啥时候学的呢!王 那董洪双手会写梅花篆字,文官挂了个武官衔,人小官大,双印董洪。那他能跟你这穷要饭花子磕头拜把么?张 哎呀,说了半天,你说的那些个净是当官的,你赶我说的这些净是要饭赶圈的,你说的那个董洪那不是三百六十同年里的双印董洪,你赶我说的是双罐子冻红,要一罐子不够吃,两罐子吃不了,到冬天戴不上棉帽子,把那小睑冻得通红;到夏天穿不上衣裳,把那身上晒得通红,因此他就叫冻红,我叫张黑,他要我吃!王 那你就再接着往下说么。张 你听着:(唱)有名的花子三百六,没名的花子数不清。乡下要饭吃不饱,商量商量进了京城。偏赶上嘉靖皇爷把灾粮放,午门外搭上一座舍饭棚。监管饭的本是严国老,这老贼作事不公平。给旁人盛饭都盛满碗,二哥饭碗塌了坑。二哥我一见心好恼,举拳打了国老严嵩。这一下二哥我惹下了涡,把我们这花子是一个,一个……王 咳!你咋还一个一个没完了!张 我查着呢,这才十来个,一共三百多,那还不得捆绑一阵子。王 那你就一表而过么!张 (唱)那就个个上了绑绳。单等八月中秋后,菜市口里问斩刑。要说这人不该死总有救,正宫国母把太子生,死罪免过活罪难免,发配各地把军充。人家发配都骑马坐着轿,二哥坐八个人抬的小木笼,王 那不把你憋死了么?张 憋不死。(唱)我跟木匠相交好,转圈刻这么大的小窟窿,它能透风。二哥我发配来在苏州地,来给二妹把信通。张王李赵你随便嫁,别跟我花子受贫穷。我一天常挨半天饿,有张狗皮能过冬。这本是以往真情话。快给我个豆包吧.把饥充!二妹呀!(白)给个豆包吧!王 (唱)闻听他从头讲一遍,小花子倒有个好记性,件件算你说得对,说得对来还不中,白玉盅丢了还有凭证,二哥他头上有个铁证凭。张 (唱)你要别的二哥没有,咱头上的铁证可现成。相面的叫它“朝王伞”,二哥我叫它麻子坑。开花帽子我挺一挺,你看我是不是你二哥转回家中。二妹呀!王 (唱)我一见他的头上有证凭,果然是我的二哥转回家中。我有心上前把他认,还有一事我要问清。为啥你一去六年整,书不捎来信不通?张 (唱)贼赵囊是你王家乘龙婿,我怎敢给你把书信通。他要是知道我还在人世,接连会把毒计生。我隐姓埋名苦度岁月,时刻没把二妹扔。几次我想寻自尽.都难舍二妹你王兰英。今日我奓着胆子访二妹,为的是讨银两,度残生,顺便跟你叙叙往情。二妹呀!王 (唱)听二哥在京城身遭不幸,不由我王兰英热泪洒前胸。二哥你受苦二妹妹也受罪。张 那你都咋的了呢?王 (唱)家里外头祸不单行。赵囊姐夫人家得官回家转,他言说二哥你呀命丧在京城!张 这小子真能造谣,哪有那事儿呢!妹呀,别哭了,哥这不回来了吗,啊!王 (唱) 赵囊他图宝害命把官做,又花言巧语把我父蒙。说什么二哥死了他能尽孝,说什么又养老来又送终。赵囊他三番两次把你害,为的是把我父家业全继承。张 嘿,真不是个东西,等我见了他——王 (唱)我的父信了赵囊的话,将你父请到王府中。酒席前逼你父把婚退,是你父再三再四不应承。赵囊害人心有鬼,他急忙满上酒一盅。你的父不会吃酒他一个劲地让,满完头盅满二盅。将你父灌了个醺醺醉,贼赵囊手提钢刀要行凶。二哥呀!张 他把我爹杀了咋的?啊?王没有。(唱)他杀了丫环秋兰女,血淋淋的人头就往你父怀里扔。等到第二清晨醒了酒,是怀抱人头发了蒙。赵囊到县衙去告状,雪花内银把贿赂行。常言道清酒红人面,是清官也买成个糊涂虫。打你父五八四百板,是皮开肉绽血染红。你的父挺刑不过说胡话,杀人之事他老全应承。二哥呀!张 四百板就全应了?这老头这不糊涂了,那是说啥也不能应啊!是吧!王 (唱)认下供,画了押,将他押在南监中。你母大街上去讨饭,要来饭菜把监供。贼赵囊他又生一计,是四门贴告把令行。哪一个敢舍你张家一碗饭,是叫他与张家一样罪行。从此后你母要饭没人敢给,无奈何姑子庵里去修行。那一日我到庵堂去,我婆媳见面大放悲声。我哭二哥你呀张廷秀,你母哭你的爹爹我的那个老公公。二哥呀!张 妹呀,别哭啦,别哭啦,你看把那小脸都哭潸了,啊!王 (唱)二哥呀!二哥呀!二哥你今天回来的真凑巧,晚回一日不相逢。苏大公子昨天下聘礼,是明天就来娶我王兰英。他称万贯家财我不爱,愿跟二哥你讨着吃,要着吃,一块受贫穷。二哥呀!张 真的咋的?你别说,还真有点夫妻感情呢!王 (唱)大街以上纷纷乱嚷,说城来了个巡按公。十里长亭扎公馆.岁数不大堂口清。你何不拦轿头去告状,我教你被告人儿名。张 都告谁啊?王 (唱)头一状是你告我父老王宪,是一女二聘罪不轻。张 二一状?王 (唱)二一状你告胡知县,是做官贪赃法不容。张 三一状?王 (唱)三一状你把赵囊告,是害你张家太苦情,张 四一状?王 (唱)四一状你把二妹告,我一到大堂去证明。张 告你?王 (唱)上堂帮你说句话,是没钱官司准打赢。你是去来或是不去,你为啥低着头不吱声? 二哥呀!张 (唱)闻听二妹讲一遍,字字如血泪,打动我的心中。我有心对她说了实话,又怕二妹走漏风声。低头一计有有有.我再胡编几句把她蒙。二妹呀!要提起这修宅建院我都会,要提起这打官司告状,王 怎么样?张 (唱)那可不中。我从小得了个怕官的病,一到大堂就发蒙。大老爷一抽惊堂木,吓得我腿肚子转筋,贼拉拉的疼!二妹呀!(自)我不去,不敢去。王 (唱)二哥你说出泄气话,你可气坏我王兰英。害父之仇你不报,是夺妻之恨你能容。有道是人穷志不短,谁象你人穷志也穷。从前看你象竹竿子样,长来长去节节空,从前看你象豆芽菜,长来长去弯了弓。车辙沟泥鳅来回跑,你跑到多咱也难成龙。常言说好虎一个能拦路,一百个黑瞎子五十对熊。二妹我越骂越生气。张 (唱)张廷秀我越听我咋越爱听。张 (唱)你说我熊我就熊,我可不受你糊弄。谁不知民告官有杀头罪,一到大堂就活不成。你父女害了我的命,是你好嫁给苏大相公。再不离开你王家府,是想要逃走万不能。张廷秀我假装往外走。王 (唱)一旁急坏我二兰英。二哥二哥你慢着走,你怎忍心把二妹扔。二妹要有害你的意,我何必等你六年工。气头上说几句伤人话,原谅二妹我年纪还轻。二哥呀!张 年轻就骂人?年轻就不学好?咋不骂你自己个儿呢?(唱)拉倒吧,拉倒吧!花子配不上你王兰英。我生来就是豆芽菜,空膛的竹子那算白扔。泥鳅好在车沟里跑,黑瞎子到多咱都是个熊。二哥我生来就是受穷的命,要饭的离不开花子棚。二妹呀!还得走呀!王 走不得呀!张 呆不了呀!王 (唱)大丈夫都有宽宏量,宰相肚里能把船撑。刚才我说话没轻重,看二妹施礼给你赔情。张 少套近乎。王 (唱)从前看你象竹竿子样,长来长去节节成.张 空!王 成!张 空!王 成!张 行,就算成。王 (唱)节节成。从前看你象豆芽菜,长来长去它可水凌凌。张 弯了弓!王 水凌!张 弯了弓!王 二哥呀。水凌!
张 行,就算水凌!王 (唱)水凌凌。车辙沟的泥鳅来回跑,跑来跑去成了龙。张 成不了!王 能成!张 成不了!王 二哥呀,能成!张 嗯,能成,能成!妹,别哭!王 (唱)成了龙!张 (唱)几句话惹得二妹把气生,你看她一阵阴来一阵晴,一会恼来一会笑,骂够我又给我来赔情。我顺蔓摸瓜再逗她几句话,看二妹还把啥话明。二妹呀,要跟你小姐成婚配,张廷秀我一辈子都是个受气虫。我往外走,王 (唱)我往回拽。张 (唱)嘎嘣拉断稻草绳。王 (唱)二哥他从腰中掉下一物,张 (唱)就觉得怀里有空。王 (唱)一个黄包拿在手,张 (唱)爷家大印影无综。哎呀,不好!王 (唱)打开黄包仔细看,原来是皇家印一封。他乔装改扮访二妹,他又装窝囊又耍熊。今天我不给他皇家印,看看他还有啥章程。张 (唱)草窠里边找个遍,爷家大印下落不明。做官要是丢了印,祸灭全家罪不轻。看恩妹她在花亭坐,绷着小脸装正经。不用盘问我猜透,大印准落她手中。走上近前深施一礼,口尊妹你要听:方才咱俩来说话,你捡没捡到二哥的物一宗?王 (唱)问二哥你丢了什么物?张 (唱)四四方方一块老黄铜。王 (唱)问二哥黄铜在哪儿得?张 (唱)在京城要饭是六年工,积攒下这块老生铜。王 (唱)问二哥黄铜有何用?张 (唱)要饭吃,凉一口是热一口,揣在怀里肚子不疼。王 (唱)二妹我也有那肚子疼的病,送给我揣揣中不中?张 (唱)这黄铜光管男来不管女.女的要揣上那肚子拧劲儿疼!王 (唱)你把黄铜送给我,打一副手镯中不中?张 (唱)你们家的金子银子装满柜,为什么偏要这块生铜,打一锤子四下崩,宁死我也不舍这个人情。王 (唱)莫非说黄铜是无价宝?张 (唱)它跟二哥我连着性命。王 (唱)你不给是我不要,咱谁也要不成。拿起黄包往回走。张 二妹,你上哪儿去?快给我,别闹了。王 (唱)浇花井前是把步停,二蛆我假意要撒手。张 哎呀,不好!(唱)吓坏八府巡按公。你别撒手,别撒手,你要撒手把我坑。我说黄铜全是假,那本是爷家印一封。真情实话告诉你,愿意扔来你就扔!(白)扔吧,你扔啊!王 (唱)二姐我闻听心欢喜。张 敢扔!王 (唱)叫我扔来我偏不扔。张 可不能扔,吓死我呢!王 (唱)你当我不识皇家印,我父也做过四品卿。问二哥你得的官几品?张 (唱)小小八府巡按公。王 (唱)为啥你扮个花子样?张 (唱)访访恩妹二兰英。王 (唱)问二哥你访得怎么样?张 (唱)掌印夫人你当成。王 (唱)我等的不是黄金印,等的是二哥你一片真情。张 (唱)二妹的情意如山重,敬佩你在苏州等我六年工。原以为有其父必有其女,哪曾想老鸹窝里把凤凰生!春 小姐呀!小蛆,大事不好.老员外骂,太太吵。说你衣裳没包,箱没装好,哪有闲心可哪跑,叫我到花园把你找。小姐你主意可要拿好,你是去嫁苏公子,还是跟我们相公快逃跑?王 春红,咱也不用逃,也不用跑。相公他得官还家来了。春 相公,您真的做官了?王 春红,你看!春 哎呀,这回咱可大喜了!张 正是:辞别恩妹回公馆,王 升堂问案把冤平。张 登门过府接恩妹,张 王张灯结彩鸾凤和。鸣!

G. 求宋代百姓官员皇帝等衣服、帽子鞋子等具体名称

推荐你看看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下载地址 http://58.251.57.206/down?cid=&t=13&fmt=-

H. 穷讲究的句子

1. 要饭花子穿西装——穷讲究
解释:要饭花子连饭都吃不起了,但是却还要穿西装,打肿脸充胖子,就是穷讲究。
2.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解释:三国已经成历史,无论如何担忧都改变不了历史事实,所以说担忧没有意义的闲操心,用来劝说人不要为没有意义的事情耽误精力,也就是嫌操心。
3. 狗带帽子——装人
解释:狗本来不带帽子的。人才带帽子。人故意给狗扣上帽子然后说他是人.与狗有啥关系呢?所以取得是其后半部分的意思。
4.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解释:意思就是“多管闲事”即不该他管的东西他也去管。形容一些人越界行事,把不该管的不该做的都去做。捉拿耗子是猫的职责,狗看家或捕猎可矣。不务正业,身为狗却履行猫的职责,纯属没事找事。是一句贬义的话,讽刺某人做了不该由自己做的事。
5. 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解释:茅房、茅厕,就是过去的厕所,可不是现在的卫生间。茅坑是用石头砌成的坑,材质松软的石头使用时间长了会被粪便、尿给泡坏造成塌陷,因此在选料必须是比较硬的石头。石头本来就硬,在茅坑里经过粪尿的多年浸泡,使石头很臭。因而有这句歇后语,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一般比喻那些态度很固执、强硬、说话办事蛮横无理的人。
6. 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解释: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意思:谓事情十分明显,比喻情况显而易见。举个例子:他听了冒富的话,不服地抬头辩道: “你当初没说清楚,这能怨我?”冒富:“就算我没说,那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嘛!”
7. 老虎屁股——摸不得
解释:字面的意思就是那是很危险的事,你有可能被老虎吃了。更深的意思就是,有一些事情,我们既然知道会有危险,那就不要去做了,因为那是损人不利已的。
8. 猪鼻子插葱——装(象)相
解释:猪鼻子插葱——装象(相)”是一条歇后语。猪鼻子里插了比较长的葱,看起来鼻子长了,似乎像大象的鼻子了,其实它还是猪鼻子。这条歇后语是用来讽刺那些装模作样的人,有“假装”“装模作样”的意思,贬义。
9. 马尾串豆腐——提不起来
解释:字面意,豆腐很软,用很细的马尾不能提起来,会把豆腐切碎。所以是“提不起”。其实的意思是要表达某人某话题”无法评论“,“不值一提”。
10. 熊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
解释:熊瞎子打立正——一手遮天 : 打立正:立正后举手行礼。本指狗熊抬起一只粗大的前脚掌,举到眼睛上面。转指责人依仗权势,瞒上欺下,蒙蔽众人。

I. 哨花子铜嘴和蜡嘴怎么区分

蜡嘴是指黑头蜡嘴雀嘛?黑头蜡嘴雀公母头都是黑色的,就像带了个帽子。哨花子铜嘴指的是东北本地的黑尾蜡嘴雀吧,特点是嘴比南方黑尾蜡嘴雀较小,呈棱形,南方黑尾蜡嘴雀的嘴大,有圆弧,体型也稍微比东北黑尾蜡嘴雀稍大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J. 古今注的卷中

皇后、冠带、士庶、衣裳、文籍、书契、草木、答问、释义部注,凡四十四门。
◇皇后太后印绶
太皇太后、皇太后绶,其制与天子乘舆同,赤绶,四采,黄、赤、缥、绀,淳黄为圭,长二丈九尺,五百首。长公主、天子贵人与诸侯王同制,其赤绶,四采,赤、黄、缥、绀,赤圭,长二丈一尺,三百首。诸国贵人、相国皆绿绶,三采,绿、紫、绀,淳绿圭,长二丈一尺,三百四十首。(縌、绶玉环玦等,已在天子乘舆绶门中,见上卷注中)
◇幂?
幂?者,唐武德贞观年中,宫人骑马,多著幂?,而全身障蔽。至永徽年中后,皆用帷帽,施裙到颈,渐为浅露。至明庆年,百官家口若不乘车,便坐檐子。至神龙末,幂?殆绝。其幂?之象,类今之方巾,全身障蔽,缯帛为之,若便于事。非乘车举及坐檐子,即此制诚非便于时也。开元初,宫人马上著胡帽,靓妆露面,士庶咸效之。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
◇魏宫人长眉蝉鬓
魏宫人好画长眉,令作蛾眉、惊鹤髻。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薛夜来、陈尚衣、段巧笑,皆日夜在帝侧,琼树始制为蝉鬓,望之缥缈如蝉翼,故曰蝉鬓。巧笑始以锦衣丝履,作紫粉拂面。尚衣能歌舞。夜来善为衣裳。皆为一时之冠绝。
◇头髻
自古之有髻,而吉者,系也。女子十五而笄,许嫁于人,以系他族,故曰髻而吉。榛木为笄,笄以约发也。居丧以桑木为笄,表变孝也。皆长尺有二寸。沿至夏后,以铜为笄,于两旁约发也,为之发笄。殷后服盘龙步摇,梳流苏,珠翠三服,服龙盘步摇,若侍,去梳苏,以其步步而摇,故曰步摇。周文王又制平头髻。昭帝又制小须变裙髻。始皇诏后梳凌云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嫔梳参鸾髻。至汉高祖,又令宫人梳奉圣髻。武帝又令梳十二鬟髻,又堕堕马髻。灵帝又令梳瑶台髻。魏文帝令宫人梳百花髻、芙蓉归云髻。梁天监中,武帝诏宫人梳回心髻、归真髻,作白妆,青黛眉,有郁髻。隋有凌虚髻、祥云髻。隋大业中,令宫人梳朝云近香髻、归秦髻、奉仙髻、节晕妆。贞观中,梳归顺髻。又太真偏梳朵子,作啼妆。又有愁来髻,又飞髻,又百合髻,作白妆黑眉。
◇冠子朵子扇子
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嫔当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罗为之,插五色通草苏朵子,披浅黄丛罗衫,把云母小扇子,靸蹲凤头履以侍从。令宫人当暑戴黄罗髻,蝉冠子,五花朵子,披浅黄银泥飞云帔,把五色罗小扇子,靸金泥飞头鞋。至隋帝,于江都宫水精殿令宫人戴通天百叶冠子,插瑟瑟钿朵,皆垂珠翠,披紫罗帔,把半月雉尾扇子,靸瑞鸠头履子,谓之仙飞。其后改更实繁,不可具纪。
◇钗子
盖古笄之遗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为之。敬王以玳瑁为之。始皇又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又至东晋,有童谣言:“织女死时,人插白骨钗子,白妆,为织女作孝。”至隋炀帝,宫人插钿头钗子,常以端午日,赐百僚玳瑁钗冠。《后汉书》:“贵人助簪玳瑁钗。”
◇梁冀盘桓钗
盘桓钗,梁冀妇之所制也。梁冀妻改翠眉为愁眉。长安妇女好为盘桓髻,到于今其法不绝。堕马髻,今无复作者。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
◇粉
自三代以铅为粉。秦穆公女弄玉有容德,感仙人箫史,为烧水银作粉与涂,亦名飞云丹,传以箫曲终而同上升。
◇燕脂
盖起白纣,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涂之作桃花妆。
◇花子
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帖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至东晋有童谣云:“织女死时,人帖草油花子,为织女作孝。”至后周,又诏宫人帖五色云母花子,作碎妆,以侍宴。如供奉者,帖胜花子,作桃花妆,插通草朵子,著短袖衫子。
◇衫子背子
衫子,自黄帝垂衣裳,而女人有尊一之义,故衣裳相连。始皇元年,诏宫人及近侍宫人,皆服衫子,亦曰半衣,盖取便于侍奉。背子,隋大业末,炀帝宫人、百官母妻等,绯罗蹙金飞凤背子,以为朝服,及礼见宾客、舅姑之长服也。天宝年中,西川贡五色织成背子,玄宗诏曰:“观此一服,费用百金,其往金玉珍异,并不许贡。”
◇裙衬裙
古之前制,衣裳相连。至周文王,令女人服裙,裙上加翟,衣皆以绢为之。始皇元年,宫人令服五色花罗裙,至今礼席有短裙焉。衬裙,隋大业中,炀帝制五色夹缬花罗裙,以赐宫人及百僚母妻,又制单丝罗,以为花笼裙,常侍宴供奉宫人所服。后又于裙上剪丝凤缀于缝上,取象古之褕翟。至开元中犹有制焉。
◇宫人披袄子
盖袍之遗象也。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多以五色绣罗为之,或以锦为之,始有其名。炀帝宫中,有云鹤金银泥披袄子。则天以赭黄罗上银泥袄子以燕居。
◇鞋子
自古即皆有,谓之履,絇繶皆画五色。至汉有伏虎头,始以布鞔繶,上脱下加,以锦为饰。至东晋,以草木织成,即有凤头之履、聚云履、五朵履。宋有重台履。梁有笏头履、分捎履、立凤履,又有五色云霞履。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
◇靸鞋
盖古之履也。秦始皇常靸望仙鞋,衣丛云短褐,以对隐逸求神仙。至梁天监年中,武帝解脱鞅鞋,以丝为之,今天子所履也。
◇女人披帛
古无其制。开元中,诏令二十七世妇,及宝林御女良人等,寻常宴参侍,令披画披帛,至今然矣。至端午日,宫人相传,谓之奉圣巾,亦曰续寿巾、续圣巾,盖非参从见之服。
◇麻鞋
起自伊尹,以草为之草履。周文王以麻为之,名曰麻鞋。至秦以丝为之,令宫人侍从著之,庶人不可至。东晋又加其好,公主及宫贵,皆丝为之。凡娶妇之家,先下丝麻鞋一糸两,取其“和鞋”之义。
◇袜
三代及周著角袜,以带系于踝。至魏文帝吴妃,乃改样以罗为之,后加以彩绣画,至今不易。至隋炀帝宫人,织成五色立凤朱锦袜靿。
◇席帽
本古之围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韦之四周,垂丝网之,施以朱翠,丈夫去饰。至炀帝淫侈,欲见女子之容,诏去帽,戴幞头巾子帼也,以皂罗为之,丈夫藤席为之,骨鞔以缯,乃名席帽。至马周以席帽、油御雨从事。
◇大帽子
本巖叟草野之服也。至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搭耳帽
本胡服,以韦为之,以羔毛络缝。赵武灵王更以绫绢,皂色为之,始并立其名爪牙帽子,盖军戎之服也。又隐太子常以花搭耳帽子,以畋猎、游宴后,赐武臣及内侍从。
◇乌纱帽
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以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幞头
本名上巾,亦名折上巾,但以三尺皂罗后裹发,盖庶人之常服。沿至后周,武帝裁为四脚,名曰幞头。以至唐,侍中马周更与罗代绢,又令重系前后,以象二仪,两边各为三撮,取法三才,百官及士庶为常服。
◇巾子
隋大业十年,礼官上疏裹头者宜裹巾子。与桐木为之,内外皆漆,在外及庶人常服。沿至证圣二年,则天赐群臣然葛巾子,呼为武家高巾子,亦曰武氏内样。
◇汗衫
盖三代之衬衣也。《礼》曰中单。汉高祖与楚交战,归帐中,汗透,遂改名汗衫。至今亦有中单,但不缏,而不开耳。
◇半臂
尚书右仆射马周上疏云:“士庶服章,有所未通者。臣请中单上加半臂,以为得礼。其武官等诸服长衫,亦请之判余,以别文武。”诏从之。
◇袜肚
盖文王所制也,谓之腰巾,但以缯为之,宫女以彩为之,名曰腰彩。至汉武帝,以四带,名曰袜肚。至灵帝,赐宫人蹙金丝合胜袜肚,亦名齐裆。
◇裈
裈,三代不见所述。周文王所制裈,长至膝,谓之弊衣,贱人不可服,曰良衣,盖良人之服也。至魏文帝赐宫人绯交裆,即今之裈也。
◇袴
盖古之裳也。周武王以布为之,名曰褶。敬王以缯为之,名曰袴,但不缝口而已,庶人衣服也。到汉章帝,以绫为之,加下缘,名曰口。常以端午日赐百官水纹绫袴,盖取清慢而理人。若百官母及妻妾等承恩者,则别赐罗纹胜袴,取其曰胜。今太常二人,服紫绢袴褶,绯衣,执永龠以舞之。又时黄帝讲武之臣近侍者,朱章袴褶。以下属于鞋。
◇布衫
三皇及周末,庶人服短褐襦,服深衣。秦始皇以布开胯,名曰衫。用布者,尊女工之尚,不忘本也。侍中马周取深衣之造,加襕衫,为庶人之礼,见之表,至仕官皆服之。
◇袍衫
袍者,自有虞氏即有之。故《国语》曰:“袍以朝见也。”秦始皇三品以上绿袍深衣,庶人白袍,皆以绢为之。至贞观年中,左右寻常供奉赐袍。丞相长孙无忌上仪,请于袍上加襕,取象于缘,诏从之。
◇绯绫袍
旧北齐则长帽短靴、合胯袄子,朱、紫、玄、黄,各从所好。天子多著绯袍,百官士庶同服。隋改江南,天子则曰帢褶,公卿则中褐襦,北朝杂以戎狄之制,北齐贵臣多著黄文绫袍,百官士庶同服之。
◇被
语云:“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燧铜镜
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与艾承之,则火出矣。
◇莫难珠
一名木难珠,色黄,出东夷国也。
◇程雅问三皇五帝
程雅问董仲舒曰:“曷为称三皇、五帝?”对曰:“三皇者,三才也;五帝者,五土也;三王者,三明也;五霸者,五岳也。”
◇牛亭问将离草名
牛亭问曰:“将离相赠与芍药,何也?”答曰:“芍药一名可离,故曰相赠与芍药。相招召则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也。欲忘人之忧,则赠丹棘。丹棘一名忘思,使人忘忧也。欲捐人之忿,则赠以青裳,青裳一名欢合,则忘忿也。”
◇程雅问拾攎鬼木
程雅问:“拾攎鬼木曰无患,何也?”答曰:“昔有神巫曰宝眊,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木为棒,棒杀之。世人传以此木为众鬼所畏,取此木为器用,以厌却邪鬼,故曰无患也。
◇牛亭问书契所起
牛亭问曰:“自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蒙恬作秦笔耳,以柘木为管,以鹿毛为柱,以羊毛为被,所为苍毫,非为兔毫竹管笔也。”
◇孙兴公称皇帝龙须草
孙绰,字兴公也,作《天台赋》,掷地作金声。孙兴公问曰:“世称皇帝凿岘山得仙,乘龙上天,群臣援龙须,须坠地而生草,世名曰龙须,有之乎?”答曰:“非也。有龙须草,一名缙云草,故世人为之传,非也。今草有虎须者,江东亦织为席,曰西王母席,可复是西王母骑虎而堕其须乎?”
◇牛亭问籍者何云
答曰:“籍者,一尺二寸竹牒,记人之年、名字、物色,悬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程雅问口传者何云
答曰:“传者,以木为之,长一尺五寸,书符信于其上,又一板,封以御史印章,所以为期信,即如今之过所也,言经过所在为证也。”
◇牛亭问草木
牛亭问曰:“草木,生类乎?”答曰:“生类也。”“有识乎?”曰:“亡识。”问:“亡识,宁为生类也?”答曰:“物有生而有识者,有生而无识者,有不生而有识者,有不生而亡识者。夫生而有识者,虫类是也;生而无识者,草木是也;不生而有识者,神鬼是也;不生而无识者,水土是也。”

与花子的帽子怎么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帽子说课稿 浏览:650
裤子案例怎么写 浏览:981
微信上卖童装一件代发好卖吗 浏览:332
棒球服校园裙子 浏览:157
童装拿货哪里好 浏览:240
义乌童装5一1优惠批发在哪里 浏览:245
人流后二十天穿裙子受风 浏览:415
大码花朵衬衫预订订购价格 浏览:813
京东自营童装品牌 浏览:858
恒源祥衬衫男短袖价格及图片表 浏览:126
苏州的月亮旗袍表演 浏览:610
东莞品牌的文胸 浏览:298
wind季候风女装完美演绎 浏览:522
帽子是多少厘米 浏览:367
宝拿妈妈童装 浏览:850
孙怡晒穿睡衣抱女儿照片 浏览:228
童装冬季促销活动广告语 浏览:40
二太太旗袍 浏览:925
淘宝卖童装怎样取名 浏览:878
校服询价流程 浏览: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