纶巾/诸葛巾
诸葛巾即纶巾。鹤氅裘。
在"纶巾"中纶读(guan),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
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后被视作儒将的装束。
相关文献:
《晋书.谢安传》:“[谢]万著白纶巾,鹤氅裘,履版而前。”
宋陈与义《晚晴野望》诗云:“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明王圻《三才图会.衣服.诸葛巾》:“诸葛巾,此名纶巾,诸葛武侯尝服纶巾,执羽扇,指挥军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
网络:
诸葛巾:http://ke..com/view/632125.htm?fr=ala0_1_1
羽扇纶巾:http://ke..com/view/90782.htm?fr=ala0_1_1
2. 林则徐戴的是什么帽子
官帽,顶戴花翎
3. 古代武将戴的帽子叫什么
武将的帽子?你说的是上朝时候带的还是打仗时候带的。
上朝的话,叫做朝(chao二声)冠,也有的叫花翎。
打仗的话,就是头盔了。有些人的头盔比较特别,是有名字的,比如吕布的是束发金冠,大众的就是头盔。
4. 古代皇帝上朝时头上戴着的那个有好多珠子的帽子叫什么啊
古代皇帝上朝时头上戴的帽子,称为冕冠。
也称“旒冠”,俗称“平天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玉圭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典礼活动时所戴的等级最高的礼冠。
冕的顶部叫“綖板”,綖板前圆后方,比喻天圆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涂黑漆,以示庄重。板前后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视非,不视邪,是非分明。旒的多少视佩戴者的身份决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为尊贵,是帝王的专用。
板下有玉衡,连接于冠上两边凹槽内;衡两端有孔,两边垂挂丝绳直到耳旁,至耳处系着一块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谓“充耳”,寓意帝王不听谗言,求大德不计小过,有所闻,有所不闻,从而衍化出一个成语“充耳不闻”。
(4)林则徐头戴的帽子叫什么扩展阅读:
冕冠与冕服、赤舄、佩绶、玉圭等同时在祭祀等大典时穿用。
冕服之制,传说殷商时期已有,至周定制规范、完善,自汉代以来历代沿袭,源远流长,虽冕服的种类、使用的范围、章纹的分布等等屡有更定、演变,各朝不一,情况较为繁复,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因服饰政策变更冕服制度在中国亦随之终结。
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纹”清代仍饰于帝后礼服、吉服等服饰上,民国三年定制的“祭祀冠服”亦将“章纹”施于上衣圆补,作为区分等级的标志。
赤舄,古代天子、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
5. 请问它头上戴的那个帽子叫什么紧急求助!
这种帽子叫套头帽,也可以叫海盗帽子,套头帽是比较专业的说法
6. 秦始皇头上戴的帽子叫什么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或旒冕。
冕是古代帝王和诸侯所戴的礼帽,旒是冕前后垂挂的玉串。
按规定,帝王的旒应是12串,珠料是白玉。冕上的平板叫綖板,在冕冠两侧,还对穿一个孔,用来穿插玉簪,将冕冠与发髻拴在一起。在簪的一端,系有一根丝带,戴冕冠时,带从颌下绕过,再系在簪的另一端。在丝带经过两耳的位置时,各垂一颗黄色的珠玉,叫“充耳”。充耳挂在耳边,走起路来一晃一晃,意思是提醒戴冠的人勿听信谗言。“充耳不闻”一语,就是由此而来。与此相称,冕冠上的冕旒垂落下来,正好挡住眼睛的视线,叫“视而不见”,意思是说,戴冕冠的人不必去看那些不该看的东西。
秦始皇身穿的冕服,按规定冕服上有12种图案,如日、月、星辰(取其照临意);山(表示稳重);龙(表示应变);华虫(一种雉鸟,表示文丽);宗彝(一种祭祀品,表示忠孝);藻(水草,表示洁净);火(象征光明);粉米(取其滋养);黼(fǔ)(斧形,象征决断);黻(fú,亜形,象征明辨)。鞋是红色的,叫赤舄(xì)。腰系黄赤大佩,长二丈九尺九寸。秦始皇腰间左侧戴有玉佩,是用白色玉石制成。当时的制度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另外,还佩戴一柄长剑。他目光炯炯,虎视眈眈,一副威严而傲慢的神态。流露出了当年他威震六国、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秦始皇画像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7. 封建时代皇帝头头上戴的帽子名字叫做
冕旒( liú )
不懂什么意思
自己去查,反正记得是这个,绝对是
8. 清朝林则徐的帽子叫什么
清朝官员的帽子叫顶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