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张纸板在外面围一圈,再在里面插一张纸板
『贰』 百度知道_晏子
晏子
(?-前500年) 简介 晏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晏子。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 .
『叁』 晏子论理翻译
是晏子论礼么?
齐景公饮酒奏乐好几天,(兴致高时)脱掉外衣帽子,亲自击缶(一种乐器)奏乐,对身边的人说:“贤士也喜欢这样吗?”梁丘据回答说:“贤士的耳朵和眼睛,也和人一样,怎么会不喜欢这样呢?”齐景公说:“快去驾车接来晏子(晏婴)。”晏子穿着朝服进见,接受齐景公赐的酒杯并行礼。齐景公说:“我非常喜欢这首音乐,想和你一起分享,请不要执礼了。”晏子回答说:“您的话错了!大臣们都不按礼教来侍奉你,我担心这不是君子想要看到的。如今齐国五尺高的小孩,力气都比我大,也比您大,却不敢造反作乱,是因为畏惧礼教。上级如果不讲究礼教,就不能使唤下级;下级如果不讲究礼教,就不能侍奉上级。麋鹿就不讲究伦理,所以父子共同拥有一个配偶,人之所以比禽兽高等,就是因为礼教。我听说,君主不讲究礼教,就无法统治他的国家;大臣不讲究礼教,下级就不会敬重他们;父子之间不讲究礼教,家庭就会有灾难;兄弟之间不讲究礼教,就不能长期和睦相处。《诗经》说:‘人如果没有礼节,为什么还不快死。’所以礼数不能省掉。”齐景公说:“我分辨不清奸臣,受到身边的小人蛊惑,竟(昏庸)到了这种地步,应当把他们杀了。”晏子说:“您身边的人有什么罪?君王如果不讲究礼教,那么崇尚礼教的人离您而去,不懂礼数的人聚集过来;您如果讲究礼教,那么讲究礼数的人就会聚集,不懂礼教的人就会离开。”齐景公说:“好。让我换上衣服和帽子,再听你教诲。”晏子回避,站在门外边。齐景公让人把更换酒席,穿戴好衣帽去迎接晏子。晏子进门,做了三个揖,登上台阶,又行三献的礼;品酒尝菜,再次行礼,说已经饱了,然后出来。齐景公离席行礼,送他到门口,回来后,命人撤掉酒席停止奏乐,说:“我来实践晏子教给我的做法。”
『肆』 晏子使楚里大臣的帽子怎样做
是真实的帽子吗?必须很专业那
『伍』 晏子使楚的大臣帽怎么做
像个小花盆,还有俩耳朵
『陆』 春秋末期楚王和晏子的帽子 图
晏子的帽子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EA%CC%D7%D3&in=9606&cl=2&cm=1&sc=0&lm=-1&pn=0&rn=1&di=1077364408&ln=480
貌似相当难做,我是不会
楚王的找不到,应该可以参考各代皇帝的帽子
『柒』 晏子的帽子做法简单点儿
晏子用讽谏提醒景公不要滥杀人,一国之君因为臣民丢了为自己养的鸟而杀了他会成为诸侯的笑柄,晏子同时也在提醒景公尊重士,招贤纳士需要的是让士人体会到自己被尊重,他从诸侯对这件事看法与士大夫对这件事可能有的影响来说明烛邹不应被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