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品牌服装发展史
2008年10月07日 星期二 下午 01:13 • 安踏公司起步于1991年,开始漫漫创业之路,百年安踏由此拉开。
• 1995年,安踏开始走向体育营销,加大品牌推广力度,赞助了第67届男/女子世界举重锦标赛等
重大公益事业,被评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中国亿万民众最喜爱的家用产品”。
• 1997年,公司开始VI系统的建设,逐步规范商标识别的使用,由此拉开了安踏品牌战略实施的
序幕。
• 1998年,参加体博会并赞助中国田径协会,安踏品牌开始在体育用品行业崭露头角,当年被
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 1999年3月,安踏首创的全国极限运动精英赛到目前为止历时七年,如今,该赛事已发展为全国
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关注率最高、影响最为广泛的极限运动赛事。
• 1999年,公司聘请了乒乓球世界冠军孔令辉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并将“我选择,我喜欢”作
为安踏的广告语,开始安踏品牌大规模的推广和宣传,从此“安踏—孔令辉”效应在中国体育用
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体育明星作为企业产品形象代言人最成功的范例。
• 1999年,安踏分别赞助第四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第
十三届亚运会。
• 2000年,安踏赞助悉尼奥运会,在北京首创安踏国际时尚运动冠军赛;同年,全国制鞋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安踏运动鞋在同类产品中市场综合占有率居全国第二。
• 2001年,“北京安踏东方体育用品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安踏从单一的运动鞋向体育用品综合品牌过渡,同年第一家安踏体育用品专卖店在北京利生体育用品商店开业,这意味着安踏专卖体系开始全面启动。
• 2001年,安踏积极投入申奥年活动,先后赞助了福建、重庆、黑龙江、海南四省体育代表团的领奖装备,并参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赞助活动。
• 2002年3月,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联手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01年度中国市场商品销售信息发布会上,安踏运动鞋取得了2001年度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的好成绩。
• 2002年4月安踏与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主力球员、NBA球星巴特尔签约,聘请巴特尔担任安踏产品形象代言人,使安踏历史性成为第一个NBA球员在国外赛场穿着的中国运动品牌
• 2002年10月,安踏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签订协议,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连续三年为CUBA各院校球队提供全套运动装备。
• 2003年,安踏赞助立陶宛职业篮球“青年近卫军”海神篮球俱乐部,历史上成为第一个赞助海外职业篮球队的中国运动品牌。
• 2003年3月,安踏运动鞋取得了2002年度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的好成绩,这是安踏成为连续二年领跑中国制鞋业的唯一运动品牌。
• 2003年7月,安踏与全球中文门户网站sohu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安踏•搜狐体坛风云频道,这标志着中国体育用品首次挺进互联网市场。
• 2003年7月,安踏连续三年(2004年——2006年)全面赞助全国男/女子排球联赛的比赛运动装备和指定排球。
• 2004年1月1日,中国著名排球运动员冯坤正式签约安踏,出任安踏产品代言人,这是继中国女排在时隔十七年重夺世界冠军之后在排球界乃至于整个体育界爆出的一大亮点。
• 2004年4月2日, 2003年度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评比结果显示,“安踏”牌旅游运动鞋在同类产品中再度荣列第一,这是安踏运动鞋自2001年评比以来连续三年蝉联第一。
• 2004年5月1日,王皓和孔令辉这对“偶像组合”双双与安踏签约,成为该公司的形象代言人,这是孔令辉与安踏的合作至少将延续到第6年,而王皓则成为继孔令辉之后第二位与安踏同行的乒乓球国手。
• 2004年8月12日,安踏公司率先组织“百名安踏助威团成员”观摩“2004雅典奥运会”的活动,这在中国体育用品业尚属首例,是国内最大的民间组织活动。
• 2004年10月,安踏全面赞助CBA联赛,将从2004—2007年连续三年独家赞助14支球队的运动装备,使之成为CBA联赛运动装备唯一指定合作伙伴。
• 2005年1月,安踏再次赢得先机,赞助CBA-KBL中韩全明星对抗赛,成为本次对抗赛中CBA全明星队运动装备唯一指定合作伙伴,这是安踏继成为“04—07CBA唯一指定运动装备”之后又一次取得独家赞助权。
• 2005年2月,安踏与中国乒乓球协会正式签约,独家赞助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2005-2008年连续四个赛季的唯一指定运动装备,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安踏品牌树立了良好形象。
• 2005年3月,安踏全面赞助“2005年CBA全明星赛”,安踏装备闪耀十年CBA全明星赛场。
• 2005年4月2日, 2004年度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评比结果显示,“安踏”牌旅游运动鞋在同类产品中再度荣列第一,这是安踏运动鞋自2001年评比以来连续四年蝉联第一。
• 2005年4月,由中国篮球协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安踏公司联合发起的“CBA与我共成长”公益计划——安踏爱心行动正式启动;
• 2005年5月第47届世乒赛刚在上海结束,安踏公司和乒羽中心在上海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合作的开始。
• 2005年7月25日,安踏公司与江西省体育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安踏成为江西省十运会代表团唯一指定领奖装备。本次十运会安踏共赞助了江西、陕西、河南、贵州、云南、海南、湖南、重庆等八省市的领奖装备。
• 2005年9月,CBA05—06赛季安踏CBA王者系列装备正式问世,本赛季,15支CBA球队将全面穿着安踏装备征战职业联赛。
• 2005年9月,安踏再次被评选为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
• 2005年9月1日,“安踏爱心行动——爱心中国行”项目在新疆启动,安踏公司将在福建、内蒙古、新疆、吉林、湖北、云南、广西、湖南、江西、河南等10个省区捐赠50个“安踏爱心体育室”,50个“安踏爱心图书室”。
• 2005年11月9日,中国篮球协会和安踏公司联合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安踏专门研发设计的CBA专用比赛装备正式亮相,这是国内运动品牌第一次按照篮球运动前锋、中锋、后卫等位置的力学特点设计的CBA专业篮球鞋。同时,安踏与CBA球员王博举行签约仪式,把CBA球星王博网罗至旗下,成为安踏新的篮球形象代言人。
• 为表彰安踏公司为“CBA公益计划”做出的贡献,2005年11月10日,中国篮球协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授于安踏(中国)有限公司“2004-2005年CBA最具爱心企业”的荣誉证书。
• 2005年12月8日, 在“2005中国体育品牌风云榜暨领袖年会”的颁奖典礼上,安踏公司获得“2005中国体育品牌科技创新奖”、“2005中国体育品牌成功营销”、“2005中国品牌最具优秀品质25强企业”三项大奖。标志着业界对安踏公司在运动行销方面取得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 2006年1月22日和1月24日分别在韩国首尔和中国济源举行了2006年中韩男篮全明星赛的中韩两站比赛,安踏作为CBA联赛的唯一指定运动装备为中国CBA全明星队提供了全套比赛装备。CBA明星队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在主场力挽狂澜,以一比一的总比分和韩国男篮平局结束比赛。
• 2006年3月18日,CBA2006全明星赛在上海万人体育馆举行,安踏为本次全明星赛专门设计、制作了一整套全新的全明星比赛装备,并隆重推出A112006CBA限量版全明星战靴,在市场上引起一阵波澜。
• 2006年3月19日,安踏借全明星赛人气在上海南京路举办了安踏CBA明星上海面对面,巴特尔、王博、焦健、边强及外援布兰顿到场参加球迷互动,上海球迷度过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球星见面会。
• 2006年4月20日至23日,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在成都举行,各大国际体用品品牌汇聚一堂,安踏以“科技领先,做中国联赛发动机”的主线闪亮登场,赢得各方好评,成为了本届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的一个亮点。在展会期间,安踏举办了和新签约代言人CBA球星唐正东、王博、焦健、边强、孟达、陈磊、陈永明的现场签约仪式,同时与国外著名的运动力学公司爱思康公司和中国制鞋研究院专家举行的签约仪式更是让众多体育品牌震惊。
• 2006年4月20日,借着成都举办中国国际体育博览会的东风,安踏在成都著名的闹市区春熙路举办了安踏CBA成都春熙路见面会,唐正东等四名CBA明星的到场让成都的市场近距离的感受到了安踏和CBA为大众带来的专业篮球的快乐。
• 2006年5月中旬,安踏极限运动进校园活动正式开展,北京、广州、成都三地的十余所大学的学子亲身感受了安踏带来的极限运动的惊险刺激和快乐。
• 2006年7月20日,“CBA与我共成长,安踏爱心活动西藏行”在中国篮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安踏公司的全力推动下顺利进行。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本次爱心活动在西藏建小学,建图书室、体育室,为西藏的孩子们送去了快乐和希望。
• 2006年7月15日,安踏圆梦CBA2006 KO 街头篮球赛正式开始拉开战幕,这个中国最大规模的街头篮球赛将在中国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12个大型城市举行,参加人数将超过2万余人。比赛最终的优胜者还会参加CBA新赛季选秀的运作模式吸引了不少球迷的踊跃参与。
• 2006年8月12日,安踏公司赞助100万人民币支持贫困大学生的学业。安踏为社会为下一代做贡献的行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㈡ 20世纪西方服装发展史
20世纪初,(又称新女性时装潮流)在起始阶段,巴黎引领着潮流的同时很多国家的宫廷服装还在作为流行源头,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服装产生变化,衣服的结实耐用,色深耐脏,穿着方便,便于快速行动已成为人们考虑的第一因素,装饰的时髦性已经退居次位,女裙也进一步缩短(女装的设计主调确立了适用,简练,朴素,活泼而年轻)
20世纪30年代,(新外观女装潮流) 男孩风开始消失,曲线代替直线,女性优美线条又重新显现(美国发明了松紧带和针织女装,拉链也广泛的运用到了女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衣开始普及)20世纪40年代,在经历过战后紧张、劳累之后,妇女们急切的想摆脱掉“简陋”,所以适度夸大缩小的新外观女装应运而生(领导这一潮流的是著名设计师迪奥)
20世纪50年代,(自由求新时装潮流)直立衣领重新出现,女裙仍然到小腿肚中间,工装裤开始流行(说明1850年李维斯特劳斯创造的牛仔裤得到了普遍的认同)。1954意大利风行结实的厚线衫,式样屡变,色彩也时时更新追求美而富丽。20世纪60年代(玛丽.匡特设计的)超短裙受到追捧,1966年英国(尼龙纺织协会)生产出透明和半透明面料。20世纪70年代,服装的面料、款式、色彩更加丰富,人们的着装观念也更加开放多样。
20世纪80年代,(中时装设计注意国风时装潮流)进入时装设计多元化时期,1988年末约翰加利亚诺推出“中国军服”系列,由此引发了东方热,民族风情。
20世纪90年代,(环保自然时装潮流)欧美国家经济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态,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伴随着环保的热潮,消费的意识、审美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①强调新简约主义的实用性与机能性。②“贫穷主义”时装(故意未完成的半成品)故意把服装做旧。(中性时装潮流)由于女子和男子一同参与社会竞争,所以人们淡化性别,追求个性思想使得女装男性化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服装现象。
21世纪,人在着装过程中总在寻求一种价值,同时又在共同的前提下寻求差异。
童装 再看图片里面应该有的
㈣ 急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童装样式
<div> B <div>
试题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但仍然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不能说“丧失”,故A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崛起并走向一体化,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文化领域,没有反映“政治冲突”,故C项错误;美国与法国等欧洲国家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他们之间是国家利益的冲突而非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
㈤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 儿童有没有像图片中的裙子
没有吧 这个裙子有点精致了偏现代
㈥ 求完整服装史越详细越好,最好在举例一些服装品牌关于服装款式风格的变化史。采纳了会再多给分!谢谢了
RALPH LAUREN 从真实出发的美国风格RalphLauren,一位“让美国风格在他手中变成了真实的价值观”的设计师。在70年代原本是一位非设计本科出身的售货员,因为无意间得到一个机会,大胆推出了一系列4-5寸的宽领带,不但为当时的流行造成一股震撼,同时也为稳固的基础。 在RALPHLAUREN服装王国内,从男装、女装、童装、运动服装、一直到家饰品,无处不能嗅到一股自由、舒适的美国气息,所有设计细节更架构在一种不被时间淘汰的价值观上。一直专注塑造心目中融合了西部拓荒、印地安文化、昔日好莱坞情怀的“美国风格”,RalphLauren更是被杂志媒体们封为代表“美国经典”的设计师。 除了服装外,PalphLauren的皮饰品以及各项配件都发展得非常完整,从头到脚,包括眼镜、饰品、皮包、皮带、袜子、鞋子…等,讲究的皆是一种“生活方式”,他领先潮流,却又不过分新潮,带有一种富裕的美国中产阶级品味。
Ralph Lauren早在90年代前就开始发展HomeCollection手感扎实的蓝白格纹棉布床单,印著小碎花的杯盘,银质刀叉,充满了美国南方庄园的悠闲气氛,令人不禁向往。不过常常很多人都是认得POLO系列,却不知他的设计师是RalphLauren;“POLO马球”是Lauren设计的第一系列男装,希望让人联想到贵族班的悠闲生活。RalphLauren还有数个正副品牌,分别是“永恒、质感、华丽与舒适的Ralph RalphLauren”、“专为注重个人风格的都会成功男士所设计的POLO RALPH LAUREN”、“完美诠释美国牛仔风的POLO JEANSCOMPANY”、还有“新休闲时代运动风格的POLO SPORT”。
POLO是RALPH LAUREN 的年轻副线,价格不贵,很受上班白领欢迎。在国内知名度比其主牌RALPH LAUREN要高,POLO一件外套也就200多美金。 PURPLE LABEL,俗称紫标系列,是RALPH LAUREN 最高档的系列,采用象征着高贵皇室的紫色。紫标是RALPHLAUREN最高端系列,只有通过他才能体现大师的设计精华,广受欧美主流社会认可,基本都意大利造。跟POLO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衬衫都可能贵五倍,甭提其他了。这是称呼的名称,在主标上并不会体现出来,只是紫色的底用英文圆体绣上白色的RALPH LAUREN字样。 RLX RALPH LAUREN系列,现已取代已经停产的POLO SPORTS系列。POLO公司品牌整合后推出的系列以专业的登山潜水运动为主攻方向。从运动服装中寻找设计灵感,另一方面又专为此类运动设计专业的服装配饰,短短两三年间就在高档运动服装中占据了固定的市场份额,并形成了完整的品牌线。RLX主要放在对面料的深入研究强调高科技在服饰中的运用,对外在的造型上,追求简洁,利落,强调运动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起价格也是NIKE,ADIDAS一类的大众货色的运动品牌所不能比拟的。 RЯ RALPH ;LAUREN BYPOLO之中的复古系列。美国式复古风格所演绎的完美之作。80年代中期出现的POLO男性复古系列,后来具体哪年停产已经不详。去年重新投入生产,最原始、传统的美国风格激情展现。整整影响了一代男性着衣风格。也是RALPHLAUREN中POLO衫经典的由来。所谓男性最值得拥有的10大品牌(POLO的POLO衫,ARMANI的西装都在此列)就是来源于其中的DOUBLE R的复古水洗风格。经典从这里展开。所有DOUBLERL系列中的产品均为做旧洗水的款式,做旧+复古的款式是每一个阳刚男性所值得推崇的。RRL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过仿品。 Ralph Lauren为POLO公司旗下的女装系列。其中分为BLUE LABLE, BLACKLABLE最为广泛销售。中国专柜所有POLO女装均为RL的BLUELABLE系列。价格相对平易近人。但其黑标产品为高端系列。在去年COLLECTION系列退出之前,一直是POLO女装之中最为昂贵的。就拿衬衫而言,基本都在200美金左右的价格。而其羊绒产品更是最为奢侈。黑标系列就和男装的紫标一样,都以面料作为最大卖点。不管是哪一款成衣,其面料无不是精细之作。手感到质感非常奢华。黑标是POLO中的奢侈品,其品位一直定位在幽雅的时尚女性。设计的风格十分成熟稳重。到今年为止,黑标所有衣服上都没有绣POLO的马标。但今年在官方站上居然看到BLACKLABLE的成衣上也出现了POLO马标。看来其最奢华地位在渐渐的被COLLECTION系列代替。
BIG PONY是RALPHLAUREN公司在2005年推出的系列,目前大陆地区已经有售,其标志用加大版本马标替代传统意义机绣细小LOGO,自从在美国网球公开赛暴光后迅速在全球尤其是善于追潮的日本及东南亚地区超音速窜红,其标志性机绣大马所使用的线,仅限一家英国服装工作室定制。马标绣制方式及走线布局属于商业机密,其工作室还同时承担NIKE公司旗下系列服饰商品中所有钩子标志业务,道理如同日单LEVIS的红旗,无论哪年款式,均由唯一一家外方公司客供一样。
㈦ 二十世纪初欧洲女子服饰风格
简述一下:另附上一篇关于西方服装发展史的PPT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这篇PPT是我以前在网上找的,里面有图片)
1870-1890年期间
合体连衣裙的普林塞斯(princess dress),突出特点是臀部突起,这种与上世纪出现过的臀垫巴斯尔相似,都认为是巴斯尔的复活,所以把这一时期称为巴斯尔时期。此时与突出臀部相呼应的是要求女子挺胸收腹,为达到这种前挺后翘的外形特征,紧身胸衣仍是不可少的重要服装。极端的这种追求外形特征就把女性身体侧面轮廓改变成具有S型特点的柔美曲线
1890-20世纪初
这一时期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思潮即新艺术运动。其特点就是否定传统的造型样式,采用流畅的曲线造型突出线性装饰风格。服装受新艺术运动影响能体现曲线美的女装最受欣赏。女子上身用紧身胸衣把胸部托起,腰部勒细,背部沿脊背自然下垂至臀部外扩,划出优美的曲线。连衣裙的袖子为羊腿袖,称作gigotsleeve。
20世纪初
第一阶段:
一次世界大战
1900-1907
服装仍然流行上世纪末S型样式,服装的造型基本相同,紧凑的上身、宽大的裙子、高耸的衣领,强调胸部、臀部突出,小腹平直,夸张的帽子上有复杂而庞大的鸵鸟毛或鹦鹉毛装饰。
整个设计的核心内涵,就在于紧贴身体,把女性的身体都束缚成为一个标准的式样。
如: 紧身胸衣————这个在西方女装舞台上雄霸了300多年的塑身衣具,为塑造女性理想形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它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以前无疑是这个时期不可缺少的一种时尚。
第二阶段:
1907-1914( 传统型到现代型女装)
把妇女从紧身胸衣中解放出 这阶段女装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流行了数十年的S型服装逐渐消退,紧身胸衣得到改良,其线条趋于直线,在年轻女性与中老年妇女穿着行为的激烈较量中,女装从丰胸、束腰、翘臀的传统形态向平胸、松腰、束臀的现代形态转变。
1907年,特别强调s型曲线的服装之风逐渐趋缓,女装长度向下延伸,腰围放大,臀围收缩。
1908年女装继续向放松腰身的直线形转化,裙子也开始离开地面,露出鞋面。
1909年以后紧裹臀部和腿部的蹒跚裙出现,迅速成为流行时尚。女装的领口变大,配饰品也流行新艺术风格的珠宝和用丝带串起来的彩珠链等。
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至战后)
女装向简洁、轻便的方向发展。
1914年战争爆发以后,优雅繁冗的服饰很快被适应战时环境的着装所取代,裙子长度变短,露出双脚和踝关节。
1915年,女裙长度缩短至小腿部位。战争期间妇女参加工作穿起了工作服,常见的工作装造型为宽松、有袋、长及小腿肚的大衣,有的还穿长裤,与衣服配套的是长统靴。
在战前几年和战争期间,衣服和裙子都变得瘦而短,两件套的衣服很常见。帽子在战争期间,逐渐变小。而且女士服装的样式也模仿男士的制服。总的来说,时装变得更加直挺,去除了不必要的装饰。
战争彻底改变了这一时期女性的整体形象,西方女装从此趋于功能化和轻便化,初步完成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在西方女装由传统型迈向现代型的发展进程中,不难看出变化的关键是对紧身胸衣的改造及处置;变化的基础是生活方式与着装观念改变;变化的契机是妇女地位的提高与第一次。
20世纪以来,妇女服装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长裤逐步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视长裤为正式服装,时装设计师也把长裤作为一个设计的要素来看待。女性长裤的发展与普及和妇女的解放程度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妇女越解放,长裤也就越流行。
此时 在欧洲一直作为内衣的衬衫被美国人作为外衣穿着,并开始在世界普及开来。
20世纪30年代,女装“男孩似的”风格开始消失,直线被曲线所代替,女性身体的优美线条又重新显现。特别是晚礼服,后背袒露几乎至腰,无袖,腰和臀部都是紧裹的,有时在肩部还要饰以狭窄的缎带或硕大的人造花,至臀部展宽。
20世纪50年代的女装更加趋向随意、自由。这期间,除了出现腋部宽松,袖口收紧的“主教袖”以外,直立衣领重新出现。女裙仍到小腿肚中间,而且比较宽松
㈧ 上世纪90年代流行什么服饰
20世纪90年代发牛了很多戏剧忭的变化。服装创意从街头获得的灵感不少于从下台获得的灵感,二者之间的区别变得越来越模糊。前5年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风格(从迷你裙、喇叭裙到嬉皮式和鹏克式)的回归,如未来鹏克式、牛态服装、民族风格和吉拉吉风格。90年代服装最人的发展要数面料的应用。新型面料如将合成纤维加入纯棉小看上去像是皮革的材料,可将70年代风格以新的面貌㈩现。 一种重要的穿着方式是混合与重叠:如将开衫连衣裙与长裤混穿,采用桃色和橙色相抵触的颜色,采用天鹅绒花边、刺绣花边、闪光贴花及佩斯利图案等多重形式的装饰。主要风格元素包括漏二L领风雪衣、超号型战二L裤和单带帆布包。男装都市休闲也十要流行非正式工作装。90年代小期除非常正式的行业外,牛仔裤和针织套头衫被广泛接受。曾经只是星期五穿的服装已经延伸到其余几个工作日。相反,成衣套装的需求在开始萎缩,随着新 ‘代定做西装店设讣的改进,高质量的量体裁衣套装的市场正在扩人。 八十年代的裤子就是最流行喇叭裤。到九十年代就开始小裤管 。
㈨ 谁知道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之间上海流行服装的特点就是夜上海时期.积分不多,急求.
旗袍:海派时尚的典型 近代上海妇女服饰的最大特点是普遍穿着旗袍。旗袍最早是满族旗人妇女所穿的长袍,其特点是宽大、平直,下长至足,所用材料以丝绸为主,袍上绣满花纹,三百年来没有改变。二十年代前期,穿旗袍的上海女性很少。从二十年代起,旗袍开始在上海妇女中普及,并逐渐传到各地。但旗袍在款式上还没有从清末旗装中脱胎出来,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影响,旗袍的式样明显变化,如缩短长度、收紧腰身等等。上海旗袍的变化则集中反映了海派时尚的演进。 发展到三十年代,旗袍款式在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西服特点,使之成为一种中西合璧的服装,且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主宰其变化者即上海的服装界。旗袍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是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之日,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转而又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无法再低之时,索性穿起无领旗袍。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而流行长袖,长过手腕;时而又流行短袖,短至露肘甚至无袖。至于旗袍的长度,更有许多变化,曾经流行长式,走起路来衣边扫地;后来又改为短式,短至膝盖,甚至将大腿露出。旗袍的造型结构受西方服饰影响越来越大,并越来越讲究装饰。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三十年代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说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 三十年代的上海上流社会名门闺秀追赶时髦、享受奢华的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她们崇尚西化的生活:游泳、骑马、跳舞、打高尔夫球,这也就要求服装更美观、合身。加上三十年代欧美流行收腰就更体现出女性美,这就注定旗袍会变得更修长而紧身,并有高叉,从而符合30年代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三十年代旗袍的款式有两个特点:“中西合璧,变化多端”。当时爱美女性旗袍穿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领和袖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如西式翻领、荷叶袖、开叉袖、还有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夸张的样子,但这仅是一些明星和贵妇的社交礼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将旗袍和西式服装搭配起来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绒线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围巾,或戴上珍珠项链显得大方而别致。 四十年代,旗袍的流行趋向于简便。四十年代前期,受抗日战争的影响,旗袍以简单实用为尚,面料也不讲究。四十年代后期,旗袍造型注重强调人体曲线,暴露程度更大,旗袍摆线从小腿上部移至膝盖处,有变短的趋势。 当时修长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烫发、透明丝袜、高跟皮鞋、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都是最时尚的装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后来,还出现一种改良旗袍,就是在剪裁中加入很多西式剪裁方法,从而使旗袍更合体、更实用。旗袍,成为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国服"了。 除了服装之外,近代上海妇女所用的首饰,也很有特色。一些时髦的妇女,颈间多挂有项链,项坠被制作成为心形小匣,内贮玉照;耳际则悬挂着耳环、耳坠。由于在当时不尚穿耳,耳环多采用活动夹之;手指上大多戴有戒指;手腕上套着手镯或手表;胸前则佩有别针。外出是,一般还拎着小巧玲珑的提兜和制作精美的绢伞。 将上海的流行旗袍与西方同期时尚相比,我们能看到很多有趣的现象。旗袍的整体风格变化与西方女装的流行时尚几乎完全吻合,只是依旧保持了中式和传统的外形,这是在西方文明影响下中西服饰合壁的产物。 可以说,如果没有近代上海的开埠,没有西学东渐,就不存在旗袍西化,也就无所谓"海派旗袍"了。
㈩ 中世纪欧洲儿童都穿上一个世纪的衣服,为何会这样
因为这已经是习惯了。
他们的上半身可能仍然保留着男性服装的特征,但是成年人会戴上花边。衣领被戴在男孩的脖子上。这十根花边是那个时代女性着装的特征。一些小男孩甚至穿着长裙或短裙,类似于他的姐妹们。童装与成人不同的想法更多地体现在男孩身上,而在女孩方面,除了处于婴儿期的婴儿阶段外,在其他时候,女孩的穿着与成年女性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说,成年女性穿的是女孩穿的。成人童装出现在上层阶级中,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们的孩子穿成人衣服。在普通人中间,从来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将儿童与成人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