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童装尺码以及适合的年龄表
1、指宝儿童的身高 对应儿童年龄:50-70cm 0-6个月,70cm 6-12个月,80cm 12-18个月,90cm 18-24个月,95cm 2岁半,100cm 3岁,110cm 4-5岁,120cm 6-7岁,130cm 8-9岁,140cm 按孩子身高而定140公分的孩子;
(三)儿童装
儿童装是指6-11岁的儿童穿的服装。此时的儿童生长迅速、手脚增长、调皮好动、有自我主张。款式应以宽松为主,男女有别,并可做一些松紧;
色彩可以同时采用对比变化大的色调,面料范围增大,天然和化纤的均可,儿童装的风格变化多,要根据孩子的个性来选择。儿童装可进一步分为小童装、中童装、大童装三类。
参考资料
网络—童装
国内童装品牌简介及网址收集
中国国内品牌:品
牌
名:今童王
公司名称:上海今童王服饰有限公司
地
址:上海番禺路118号B座103室
公司简介:上海今童王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实体企业。公司拥有一流的来自日本和西欧等国家的专业童装制造设备,高科技的管理手段和电脑CAD设备的大力推广及引进使产品品质得到充分保障,生产力稳步提高。"今童王"品牌荣获"中国十大名牌童装"称号;"芝麻开门"品牌由法国巴黎注册,公司生产的二个品牌均为"中国童装重点推介产品",产品覆盖全国各大城市,在国内童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品
牌
名:叮当猫
公司名称:“叮当猫”儿童服饰
地
址:广东省汕头经济特区大北山路T1工业大厦中梯七楼
公司简介:“叮当猫”儿童服饰是香港金协实业有限公司、汕头粤东海外贸易有限公司开发的时尚儿童服装服饰品牌。1999年,“叮当猫”诞生;2004年9月底,“叮当猫”童装专卖店、专柜已达300多家,是集生产、
加工、
销售、内外贸易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拥有几千名员工,年内外销售额超亿美元的大型服装经济实体,并在武汉、长沙、广州、昆明、成都等许多大中城市设立了办事处。自营专卖店、加盟店、专柜、代理、经销商等营销网点遍布全国各地。在稳固童装的业务根基之后,于2002年开始推出玩具、学生用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叮当猫”品牌童装专为0-16岁左右,身高为66-170厘米的儿童、少年而设计。“叮当猫”配饰品包括帽子、背包、围巾和小饰品,其设计、选料和用色上与服装系列一脉相承。服装和饰品可自由选择,随意组合。
品
牌
名:优?加步(ujump)
相关品牌:彼克王
公司名称:深圳市龙锦昌(优?加步)实业有限公司
地
址:深圳市福田区八卦三路5街542栋西座6楼
公司简介:深圳市龙锦昌实业有限公司隶属于香港置业集团控股有限
公司,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服装服饰企业,旗
下拥有“优加步”少年休闲装及“彼克王”婴童用品两大品牌。
优加步产品满足3-16岁左右年龄层少年,定位为新一代少
年休闲装,青春活力、积极向上代表品牌的全新风格。产品多
数选用国外进口面料,确保产品柔软舒适、透气快干、防风防雨的特点,更加适合少年运动穿着。
品
牌
名:娃哈哈
公司名称: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
地
址:中国浙江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金一路17号
公司简介: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25日,是由中国最大的饮料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华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英国白金网络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举办的专业童装企业。娃哈哈童装采用特许经营方式开展销售网络建设。目前已在全国发展了700余家童装专卖店(厅)。2002年半年时间生产服装330万件,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2003年继续扩大网络建设,力争达到1200家销售网点,实现销售收入5个亿。
品
牌
名:域图幸运鼠(vitokids)
公司名称:帝法针织制衣有限公司
地
址:深圳市宝安区上合村73区
公司简介:帝法集团系集针织布料、服装生产加工出口及自营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体系的企业。公司日产针织面料60000磅,服装1.5万件。公司自主研发面料、服装,自行生产、加工、自营出口、销售。自营销售由成人装(男女)、童装服饰二部分构成,多个品牌。拥有沈阳中兴商场专柜、石家庄北国商场专卖店、阳江专卖店、肇庆好世界专卖店、长春卓展专卖店、福州大洋百货专柜、广州广百专柜、广州摩登百货专卖店等专卖店和专柜。
品
牌
名:艾力兰(Ericland)
公司名称:中山市宏骏制衣有限公司
地
址: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卫民工业区
公司简介:中山市宏骏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青少年运动休闲装系列产品的现代化服装企业,主要产品有针织、梭织、
牛仔、毛织等多种系列。公司设有外销事业部和内销事业部,外销事业部主要是承接欧美知名品牌来样设计、来样加工和产品开发,生产的品牌有Renee、
Lapagayo、Camel、BadBoys、Fidelia、Jeep,1/2Pollice等,高质的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公司特组建内销事业部致力发展宣传
"Ericland
艾力兰"品牌,积极拓展国内市场至今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四川、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十多个省市建立了100多家专卖店(专柜),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网络。
品
牌
名:可爱100
公司名称:香港可爱100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从2004年成立至今,公司本着“欲发展企业,易先做好人”的企业发展文化,已成功地从当初的小小童装批发商转型成为国际品牌代理,自创品牌的综合性的生产贸易型企业。现在除了代理Betty
Boop贝蒂
popeye大力水手等国际性品牌童装,并自发设计生产了品牌童装,可爱100、
彼得潘休闲牛仔系列,还有可爱100儿童饰品、童袜、童帽等相关儿童用品。从2006年开始成功地推出了三种在儿童用品经营领域里首创的经营模式:可爱100(cool100)品牌童装折扣连锁机构和宝贝秀场(babyshow)儿童用品时尚生活馆,
天下一家(WE
ARE
THE
WORD)外贸精品童装平价连锁店。目前公司在全国有上百个品牌童装经销商,几十家可爱100品牌童装折扣连锁加盟店,分布在全国各地。
品
牌
名:红
黄
蓝
相关品牌:金少爷
公司名称:浙江红黄蓝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浙江温州东瓯工业区红黄蓝工业园
公司简介:红黄蓝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于1998年9月,其前身是浙江红黄蓝童装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一流的专业设计、生产、销售中高档童装集团企业,年产童装350万件(套),拥有“红黄蓝”、“金少爷”二大品牌。在全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营销体系,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拥有红黄蓝童装专卖卖场近200余家;产品还远销欧洲、北美、中东等地区,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品
牌
名:生
肖
王
公司名称:深圳生肖实业有限公司
地
址:深圳市平湖顺昌街鸿昌三巷2号
公司简介:
公司以十二生肖卡通形象为依托,设计、生产、销售“生肖王”品牌系列童装、玩具以及礼品,大力推广区域独家专卖加盟方式。
Ⅲ 什麽牌子的童装上档次
1 红黄蓝 (中国名牌,十大童装品牌,知名童装品牌)
2 巴拉巴拉 (中国名牌,十大童装品牌,森马集团旗下品牌)
3 嗒嘀嗒 (中国名牌,十大童装品牌,知名童装品牌)
4 玛米玛卡Momoco (中国名牌,十大童装品牌,福建宝德服饰)
5 叮当猫 (十大童装品牌,汕头市米凯奥服饰)
6 小猪班纳 (中国名牌,十大童装品牌,知名童装品牌)
7 贝蕾尔 (十大童装品牌,韩国名牌,专业儿童服装品牌)
8 娃哈哈 (十大童装品牌,高知名度品牌)
9 ABC (十大童装品牌,台湾名牌,专业品牌)
10 派克兰蒂 (十大童装品牌,北京名牌)
Ⅳ 童装的5码,7码是什么意思
韩国尺码5对应90CM;
韩国尺码7对应95CM。
童装的5码7码指宝贝的身高对应宝贝年龄。
标准码:
55——身高80公分,年龄1岁,胸围45-51,腰围44-50,臀围48-54
60——身高90公分,年龄2岁,胸围49-55,腰围47-53,臀围49-55
65——身高100公分,年龄3岁,胸围53-59,腰围50-56,臀围51-57
70——身高110公分,年龄4岁,胸围57-63,腰围52-58,臀围55-61
75——身高120公分,年龄5-6岁,胸围61-67,腰围54-60,臀围59-65
80——身高130公分,年龄7-8岁,胸围65-71,腰围56-62,臀围63-69
Ⅳ 中国主要的童装生产基地在哪里
湖州、广州、浙江濮院、浙江温州、
1、湖州
湖州织里中国童装城位于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历史上,织里镇织造业就相当兴旺,史料中就有“遍闻机杼声”的记载。“织里”因而得名。
织里镇是全国知名的童装基地,这里家家户户连着童装、做着与童装相关相悉的产业,2001年这里召开过中国织里童装博览会和第二届织里振兴杯全国儿童服装服饰设计大奖赛。
织里中国童装城占地面积600亩,总建筑面积70于万方,总投资25亿元。是省市重点项目,被中国市场研究院、中国商业地产论坛组委员会授予“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商业地产项目”,是继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柯桥中国轻纺城,海宁中国皮革城后的又一个五星级专业市场,4A级旅游购物景区。
2、广州
广州童装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童装批发市场,这里是国内的服装生产基地以及批发中心,客流量大,来客的地区众多。
广州中山八路商业圈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母婴批发市场,中山八路商业圈主要集中在中山八路南天市场、富力儿童世界、荔湖大厦、卓荣外贸儿童百货批发城四个点为基点所散发覆盖的一个商业圈。
童装品牌包括:哈·贝比、米奇妙、T1004、 JUNIOR5、迷你屋、哈贝比、英氏、爱宝屋、时尚小鱼、OK100。
3、浙江濮院
浙江空中濮院是浙江五大国际级市场集群之一,濮院位于上海、杭州之间,距上海127公里,杭州65公里,嘉兴18公里,桐乡市区9公里,是沪杭经济带的一颗产业明珠。
濮院.国际童装城地处中央商务区,北临320国道,南临工贸大道,东靠环贸中心,西临兴业路,区域优势明显
以童装童玩产品批发交易展示为主体功能,童鞋童帽、羊毛衫、毛绒玩具等系列产品为辅助功能,集产品展示交易、国际贸易、批发零售于一体,依托雄厚的毛衫产业基础,填补童装童玩市场空白,运用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和商业运营管理手段,打造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国际童装城。
4、浙江温州
童装主要集中在永嘉县欧北镇,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童装市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市场份额,当时全村有120多家童装生产厂,从业3400多人。90年代开始,温州童装从单一产品生产逐渐走到生产、品牌双轨渠道,同时,产品质量也在进一步提升,并在全国得到广泛的认可。
主要品牌:千千万、叮叮郎、红黄蓝、巴拉巴拉、裸棵树、男孩女孩、贝贝依依、香猫。
5、福建石狮
童装在石狮主要集中在凤里镇一带,这里的童装企业有200余家,企业年产值达6亿元,现拥有一大批在全国颇具影响的童装品牌,规模效应已初步凸现。
主要品牌:小哥们、七彩云、野豹、小风车、玻璃屋等。
Ⅵ 中国十大童装品牌是哪些质量怎么样的呢
中国十大童装(婴幼儿服装)品牌榜中榜/名牌童装有:
1、贝蕾尔童装 (韩国名牌,专业的儿童服装品牌)
2、叮当猫童装 (名牌儿童服装)
3、娃哈哈童装 (高知名度品牌)
4、米奇妙 (世界知名童装品牌)
5、abc童装 (台湾名牌,专业品牌)
6、小数点童装 (消费者喜爱品牌)
7、小猪班纳童装 (中国名牌,国际知名童装品牌)
8、织里童装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9、jojo童装 (知名品牌)
10、好孩子童装 (知名品牌)
更多知名童装(婴幼儿服装)品牌榜中榜:
一休,迪斯尼,雅多YADUO,Momoco,红黄蓝,巴拉巴拉,嗒嘀嗒,米奇,安徒生童装,麦当劳童装,巴布豆,水孩儿派克兰帝,安奈儿童装,力果童装,史努比童装,太子童装,蓝猫童装,爱儿健童装,迷你屋童装,肯笛儿童装,水孩儿,跳跳小熊,野豹,嗒嘀嗒,维蓓芘,等。。。
Ⅶ 二三线童装的品牌有哪些
二三线童装的品牌有:
婴儿装 、娃哈哈、 Astro Boy 、丽婴房、 博士蛙 、安迪鹿儿 、阳光鼠、 Beagle 、芭芭莉娜、乐比奇 、洛迩贝、 小犀牛、 小数点、 妮贝尔 、卡拉贝贝 、贝维尔、 TWINKIDS 、皇家宝贝、 安宝儿、 婴尚 、长青苗苗 、婴姿坊、 宝洁、 欣乐儿、 牧比儿 、赤子 、贝比派迪 、圣婴 、安贝儿、 邦比乐、 婴之谷 、大童装 、T100、 巴拉巴拉 、红黄蓝 、派克兰帝、 娃哈哈 、河马·占尼 、兔仔唛 、小猪班纳、 MOMOCO 、哈利玻特熊、 FIRSKIDS 、嗒嘀嗒、 摩登宝贝 、衣恋 、Astro Boy 、大眼蛙 、Chaber、 西瓜太郎、 GG唛 、红番仔 、米酷儿 、FACE KISS 、硕士猫、 宝派、 时尚小鱼、 巴柯拉 、妈咪之星 、小虎憨尼、 卓维乐 、安迪鹿儿 、小童装、小虎·帕蒂、 丽婴房 、Chaber、 西瓜太郎、 红番仔、 欣琪儿 、米酷儿、小丰龙、 美孩儿、 菁菁草 、哈利·比蒂 、越位、 雅培 、阳光鼠 、哈·贝比 、Beagle、 巴布豆。
Ⅷ 现在国内知名的童装品牌有哪些
国内知名的童装品牌有:Balabala、小猪班纳、安奈儿、BOBDOG巴布豆、abc童装。
1、Balabala
巴拉巴拉的产品全面覆盖0-14岁儿童各场景所需要的服装、生活家居、出行等品类,涵盖Fashion、Shoes、Lifestyle、PLAY四大系列。巴拉巴拉的部分门店,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寓教于乐的亲子体验区,如图书阅读区、游戏桌区域等。
2、小猪班纳
广东小猪班纳服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专营“小猪班纳”、“朋库一代”、“爱儿赫玛”、“丹迪”品牌童装的现代化服饰企业。
小猪班纳的产品定位于 0-15岁的儿童,“时尚、运动、休闲、健康、活力”是小猪班纳一贯坚持的品牌风格,公司以自营连锁结合特许加盟的经营模式,至今已发展了1500多家连锁店,营销网络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区及亚、欧、美洲等地区。
3、安奈儿
1996年11月13日,“安奈儿”童装诞生。最初给她取名字时,来源于动物“ANIMAL”这个词语,意思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Annil安奈儿”已经成为我国婴童产业中知名的童装品牌。
2016年3月,“安奈儿”品牌获得中国服装协会评选的第四届“中国十大童装品牌”称号。
4、BOBDOG巴布豆
巴布豆(中国)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现专注BOBDOG(巴布豆)卡通IP整合运营,时至今日,曾经的巴布豆从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婴童企业开始转型成为专注卡通IP运营、品牌数字整合营销的轻资产公司。
巴布豆授权范围有:童装、童鞋、婴童内衣、文具、书包、玩具、游戏、丛书、童车、床品、母婴用品、寝具、生活用品、饰品、礼品等全品类。
5、abc童装
公司先后在温州、晋江等地设立童鞋研发生产基地,在广州、泉州设立了童装研发基地,通过整合各区域优势资源,丰富ABC品牌产品体系,汇聚包括温州的皮鞋、晋江的运动鞋、苏州和广东的童装等区域产品优势,共同打造ABC丰富的产品线。
ABC品牌以卓越的品牌信誉,良好的企业诚信口碑和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在中国儿童用品行业中名列前茅。
Ⅸ 宋元明清服装资料和图片
一、男子服装
襴衫: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襴衫为尚。所谓襴衫,即是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襴,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襴衫在唐代已被采用,至宋最为盛兴。其广泛程度可为仕者燕居、告老还乡或低级吏人服用。一般常用细布,颜色用白,腰间束带。也有不施横襴者,谓之直身或直缀,居家时穿用取其舒适轻便。
帽衫:士大夫交际常服,一般是头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束角带,登革靴。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乌纱帽,此种帽式在隋唐即已出现,唐代杜佑《通典》载:“隋文帝开皇初,尝著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著入朝,后复制白纱高屋帽,接宾客则服之。大业年令,五品以上通服朱紫,是以乌纱帽渐废,贵贱通服折上巾。”唐时纱帽被用作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时。而宋时儒生亦戴,样式尽可随己所好,一般以新奇为尚。除帽衫之外,还有初为戎服,后成官员便服的紫衫;有举子服用、女子亦穿的凉衫,或称白衫,再后演变为丧服。
裘衣:是由羊、兔、狐、獭、貂等动物皮毛制成的皮衣。《晋书·郗超传》即有“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不可以涉冬”的叙说,唐宋诗词中屡见,如苏轼词中“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等,其中一种华美的贵重裘衣,谓之鹤氅(早年鹤氅据传为真鹤羽制成),前后开衩,以便于骑马。
幞头:作为宋人首服,应用广泛。不过唐人常用的首服幞头至宋已发展为各式硬脚,其中直脚为某些官职朝服,其脚长度时有所变。据说起源于五代,《幙府燕闲录》载:“五代帝王多裹朝天幞头,二脚上翘。四方潜位之主,各创新样,或翘上而反折于下,或如团扇、蕉叶之状,合抱于前。伪孟蜀始以漆纱为之。湖南马希范二脚左右很长,谓之龙角,人或触之,则终日头痛。至汉祖始仕晋为并州衙校,裹幞头两脚左右长尺余,横直之不复翘,今不改其制。”两边直脚甚长,确为宋代典型首服式样,有“防上朝站班交头接耳”之说,不一定可信,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种式样予以辨认宋代服饰形象。另有交脚、曲脚,为仆从,公差或卑贱者服用。高脚、卷脚、银叶弓脚,一脚朝天一脚卷曲等式幞头,多用于仪卫及歌乐杂职。另有取鲜艳颜色加金丝线的幞头,多作为喜庆场合如婚礼时戴用。南宋时即有婚前三日,女家向男家赠紫花幞头的习俗。
幅巾:此期重新流行。在官员幞头逐渐演变为帽子时,庶人已不多戴,一般文人、儒生以裹巾为雅,因可随意裹成各式,于是形成了以人物、景物等命名的各种幅巾。如桶高檐短的“东坡巾”,还有“程子巾”、“逍遥巾”、“高士巾”和“山谷巾”等。
朝服:宋代官员朝服式样基本沿袭汉唐之制,只是颈间多戴方心曲领。这种方心曲领上圆下方,形似缨络锁片,源于唐,盛于宋而延至明,在明代王圻《三才图会》中有图示,后面应为长长的丝绦。黄色仍为皇帝专用服色,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时即是黄袍加身而称帝的。下属臣官,三品以上多为紫色,五品以上多为朱色,七品以上多为绿色,九品以上为青色。上朝时多佩鱼袋,唐代时即作为出入宫廷的证件鱼符,起始于秦代传达命令时从中剖成两半的虎符,宋代已作为显示等级的标志了。带钩仍应用广泛,其中不乏精致之品。
需要单独说明的是,依宋代制度,每年必按品级分送“臣僚袄子锦”,共计七等,给所有高级官吏,各有一定花纹。如翠毛、宜男、云雁细锦,狮子、练雀、宝照大花绵,宝照中等花锦,另有毬路、柿红龟背、锁子诸锦。这些锦缎中的动物图案继承武则天所赐百官纹绣,但较之更为具体,为明代补子图案确定了较为详细的种类与范围。
劳动人民服式多样,但大都短衣、紧腿、缚鞋、褐布,以便于劳作。其工商各行均有特定服饰,素称百工百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有小儿子着白虔布衫,青花手巾,挟白磁缸子卖辣菜……其士、农、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绘数百名各行各业人士,服式各异,百态纷呈。另有僧侣服、衙役服、兵服等,在此章文字部分从略。
金坛南宋周瑀墓内出土三十余件男式衣裳,是难得的形象资料,如围裳、开裆夹裤、圆领单衫和漆纱幞头等。
二、女子服装
宋代妇女服装,一般有襦、袄、衫、背子、半臂、背心、抹胸、裹肚、裙、裤等等,其中以背子最具特色,是宋代男女皆穿、尤盛行于女服之中的一种服式。
背子: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襻纽,袖有宽窄二式,衣长有齐膝、膝上、过膝、齐裙至足踝几种,长度不一。另在左右腋下开以长衩,似有辽服影响因素,也有不开侧衩者。宋时,上至皇后贵妃,下至奴婢侍从、优伶乐人及男子燕居均喜服用,取其既舒适合体又典雅大方。
襦:短襦之式最迟在战国时即已出现,多系在裙腰之内。此期有由内转外的趋势,犹如今日朝鲜人所穿短襦,不系裙腰之中。
袄:为日常服用衣式,大多内加棉絮或衬以里子,比襦长,且腰袖宽松。
衫:衫为单层,以夏季着之为主,袖口敞式,长度不一致,一般质以纱罗。宋诗中:“薄罗衫于薄罗裙”、“藕丝衫未成”、“轻衫罩体香罗碧”等诗句绘其质地之美。
半臂:原为武士服,因袖短而称之为半臂。唐女喜服,宋代男子着于内,女子着于外。
背心:当无袖,即裲裆。连同半臂、背子等皆为通对襟,此间区别为半臂加袖长可成背子,半臂去袖则为背心,与某些裲裆肩处加襻有所不同。
抹胸与裹肚:主要为女子内衣。二者比之,抹胸略短似今日乳罩,裹肚略长,似农村儿童所穿兜兜。因众书记载中说法不一,如古书中写为“袜胸”,尚有抹胸外服之说,可以确定的是这两种服式仅有前片而无完整后片。以《格致镜原·引古月侍野谈》中记“粉红抹胸,真红罗裹肚”之言,当是颜色十分鲜艳的内衣。
裙:是妇女常服下裳,在保持晚唐五代遗风的基础上,时兴“千褶”、“百迭”裙,形成宋代特点。裙式修长,裙腰自腋下降至腰间的服式已很普遍。腰间系以绸带,并佩有绶环垂下。“裙边微露双鸳并”、“绣罗裙上双鸾带”等都是形容其裙长与腰带细长的诗句。裙式讲“百迭”者,用料六幅、八幅以至十二幅,中施细裥,如诗中形容“裙儿细褶如眉皱”。裙色一般比上衣鲜艳,其中“淡黄衫子郁金裙”、“碧染罗裙湘水浅”、“草色连天绿色裙”、“瑈蓝衫于杏花裙”等写出绚丽多彩的裙色。从“主人白发青裙袂”和“青裙田舍归”等诗句中又可看出考年妇女或农村劳动妇女多穿深色素裙。宋女裙料多以纱罗为主,有些再绣绘图案或缀以珠玉,“珠裙褶褶轻垂地”记下装饰。裙式中还有以裙两边前后开衩的“旋裙”,因便于乘骑,初流行于京都妓女之中,后影响至士庶间,再发展为前后相掩以带束之的拖地长裙,名曰“赶上裙”。
裤:汉族古裤无裆,因而外着裙,裙长多及足,劳动妇女也有单着合裆裤而不着裙子的,应为之裈。宋代风俗画家王居正曾画《纺车图》,图中怀抱婴儿坐在纺车之前少妇与撑线老妇,皆着束口长裈。所不同的是,老妇裤外有裙,或许是因为劳动时需要便利,因此将长裙卷至腰间。这种着装方式在非劳动阶层妇女中基本没有。除此之外,宋女还有膝裤与袜子,“一钩罗袜素蟾弓”不仅示出袜料,而且表明了宋代女子的缠足之习,《两宋名画》中杂剧人物也留下缠足形象。鞋子讲究红色鞋帮上绣花,且作风头形的式样,劳动妇女多数着草鞋等平头、圆头鞋。天足,以便于耕作等重体力劳作。
盖头巾:方五尺左右,以皂罗制成。为女子出门时遮面,后以红色纱罗蒙面,作为成婚之日新娘必着首服,此习惯一直延续到近代。
花冠与佩饰:花冠初见于唐,因采用绢花,即可把桃、杏、荷、菊、梅合插一冠上,谓之“一年景”。男女皆可戴,周密《武林旧事》记正月元日祝寿册室,有诗戏曰:“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东京梦华录》记:“公主出降,有宫嫔数十皆真珠钗插吊朵玲珑簇罗头面。”《梦梁录》中也记“飞鸾走凤七宝珠翠首饰花朵”一类发饰。还有“白角长梳,侧面而入”等具宋代特色的发饰等。
当时官宦贵妇服饰上常有当时应景的花纹,据邵伯温《河南邵氏闻见录》记:“张贵妃又尝侍上元宴于端门,服所谓灯笼锦者。”上元灯节时服灯笼锦,其它四时节日也穿着与之相配的服装与饰品,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幡、灯球、竞渡、艾虎、云月之类……”女词家李清照曾写:“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也写道:“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均在写景之中同时描绘出了宋时年节之日的应时饰品。当时,妇女仍饰面妆,但其程度远不及唐,只是如欧阳修词中:“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或《宋徽宗官词》中“宫人思学寿阳妆”等。至于包括女式衣裳、衣料、被褥在内的实物资料,福州南宋黄异墓内三百余件遗物最有参考价值。
明代服饰改革中,最突出的一点即是建国后立即恢复汉族礼仪,调整冠服制度,太祖曾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包括服饰在内的更制范围很广,以至后数百年中都留有影响,但由于明王朝专制,因此对服色及服饰图案规定过于具体,如不许官民人等穿蟒龙、飞鱼、斗牛图案,不许用元色、黄色和紫色等。万历以后,禁令松弛,一时间鲜艳华丽的服饰遍及里巷。
明代冕服除非常重要场合之外,一般不予穿用,皇太子以下官职也不置冕服。朝服规定很严格。另有皇帝常服,一般为乌折上巾,圆领龙袍。
一、朝服
朝服以袍衫为尚,头戴梁冠,着云头履。梁冠、佩绶、笏板等都具体安排,如下图:
明代官服上还缝缀补子,以区分等级,似源于武则天以袍纹定品级之始。明代补子以动物作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袍色花纹也各有规定。盘领右衽、袖宽三尺之袍上缀补子,再与乌纱帽、皂革靴相配套,成为典型明代官员服式。补子与袍服花纹分级简表如下:
以上规定并非绝对,有时略为改易,但基本上符合这种定级方法。明世宗嘉靖年间,对品官燕居服饰也作了详细规定,如一、二、三品官服织云纹,四品以下,不用纹饰,以蓝青色镶边。冠帽以铁丝为框,外蒙乌纱,冠后竖立两翅,谓之忠靖冠。三品以上金线缘边,四品以下不许用金。1966年苏州虎丘发现明王锡爵夫妇合葬墓,随葬品中即有“忠靖冠”实物,这件为黑素绒面、麻布里,冠上五道如意纹,自双侧盘及冠后,纹上均压金线。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云纹缎官服,领、袖、右衽、袍襟下沿处均用花累缎镶边,前后各缀龙纹缂丝补子一块,可作为当时官服的真实式样来参考。
二、民服
明代各阶层男子便服主要为袍、裙、短衣、罩甲等。大凡举人等士者服斜领大襟宽袖衫,宽边直身。这种肥大斜襟长衣在袖身等长度上时有变化,《阅世编》称:“公私之服,予幼见前辈长垂及履,袖小不过尺许。其后,衣渐短而袖渐大,短才过膝,裙拖袍外,袖至三尺,拱手而袖底及靴,揖则堆于靴上,表里皆然。”衙门皂隶杂役,着漆布冠,青布长衣,下截折有密裥,腰间束红布织带。捕快类头戴小帽,青衣外罩红色布料背甲,腰束青丝织带。富民衣绫罗绸缎,不敢着官服色,但于领上用白绫布绢衬之,以别于仆隶。崇祯末年,“帝命其太子、王子易服青布棉袄、紫花布袷衣、白布裤、蓝布裙、白布袜、青布鞋、戴皂布巾,作民人装束以避难”。由此可以断定,这种化装出逃的服式,即为最普遍的百姓装束。
首服:其中有“四方平定巾”,为职官儒士便帽。有网巾,用以束发,表示男子成年。据说为明太宗提倡,因以落发马鬃编织,用总绳收紧,也得个“一统山河”的吉祥名称。另有包巾、飘飘巾、东坡巾等二十余种巾式,多统称为儒巾。帽子除了源于唐幞头的乌纱帽之外,还有吉名为“六合一统帽”的,俗称瓜皮帽,为市民日常所戴,这种帽子一直延用至民国,甚至于20世纪后半叶仍有老者戴用。另有遮阳帽、圆帽等约十五种帽子。
履:明人足服有多种质料与样式,如革靴、布底缎面便鞋等。江南人多穿蒲草鞋,北方人多穿牛皮直筒靴。另外,据叶梦珠《阅世编》记:“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龙墩布为单暑袜……”说明了轻细洁白的棉布更加被广泛地使用了。
因为明代绘画界兴起肖像画,并出现了以曾鲸为代表的肖像画家,所以留下了为数不少的人物写真画。如《葛一龙像》、《王时敏小像》、《徐渭像》,还有无名氏画的《朱元璋像》等,成为绘画作品中最为可靠的明代服饰形象资料。
第三节、女子冠服与便服
自周代制定服饰制度以来,贵族女子即有冕服、鞠衣等用于隆重礼仪的服饰,因历代变化不大且过于繁琐,前几章中未作说明。明代规定严格,又有明式特点,而且距今年代较近,资料比较丰富、准确,故将其作为女子服饰的一部分。
一、冠服
大凡皇后、皇妃、命妇,皆有冠服,一般为真红色大袖衫、深青色背子、加彩绣帔子、珠玉金凤冠、金绣花纹履。
帔子: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即已出现,唐代帔子已美如彩霞。诗人白居易曾赞其曰:“虹裳霞帔步摇冠。”宋时即为礼服,明代因袭。上绣彩云、海水、红日等纹饰,每条阔三寸三分,长七尺五寸。其具体花纹按品级区分如下:
蹙金,是用捻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品的纹路皱缩起来,唐代杜甫即曾写过:“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这种金线绣至明代更加精美,显现出耀眼的光彩。除冠服应用蹙金绣以外,其它衣物也多施以彩绣。
二、便服
命妇燕居与平民女子的服饰,主要有衫、袄、帔子、背子、比甲、裙子等,基本样式依唐宋旧制。普通妇女多以紫花粗布为衣,不许用金绣。袍衫只能用紫色、绿色、桃红等色,不许用大红、鸦青与正黄色,以免混同于皇家服色。
背子:明代背子,用途更加广泛,但形式与宋大致相同。
比甲:本为蒙古族服式,北方游牧民族女子好加以金绣,罩在衫袄以外。后传至中原,汉族女子也多穿用。明代中叶着比甲成风;样式主要似背子无袖,亦为对襟。比后代马甲又长,一般齐裙。
裙子:明代女子仍是单独穿裤者甚少,下裳主要为裙,裙内加着膝裤。裙子式样讲求八至十幅料,甚或更多。腰间细缀数十条褶,行动起来犹如水纹。后又时兴凤尾裙,以大小规矩条子,每条上绣图案,另在两边镶金线,相连成裙。还有江南水乡妇女束于腰间的短裙,以及自后而围向前的襕裙,或称“合欢”。明代女子裙色尚浅淡,纹样不明显。崇祯初年尚素白,裙缘一二寸施绣。文征明曾作诗曰:“茜裙青袄谁家女,结伴墙东采桑去。”看来,只要不是违反诏令,用色尽可随其自便。关于服装尺寸的标准,民间常有变异,尽管某些是反复出现,但仍能摸索出一条规律。例如上衣与下裳的比例,大凡衣短则裙长,衣长则裙阔。衣长时,长至膝下,去地仅五寸,袖阔四尺,那裙子自可不必多加装饰。而衣短显露裙身,则须裙带、裙料、裙花显出特色,这种变化在历代服饰流行趋势中,都显而易见。原因在于人们着装力求在对立之中求得统一,而有些服饰长短、大小、宽窄的比例能够基本上符合黄金分割率,假如各部位平分秋色,势必显得呆板、少变化,当然也就违背了服饰美的规律。
明代女装里还有一种典型服装,即是各色布拼接起来的“水田衣”。这作为出自民间妇女手中的艺术佳品,至今仍可随处见到,被称为“百家衣”,不过已多为儿童缝作,而且主要是被、褥了。
头饰:此时讲求以鲜花绕髻而饰,这种习惯延至民国。今日农村姑娘还时常摘朵鲜花,别在头上,以领略大自然的风采。除鲜花绕髻之外,还有各种质料的头饰,如“金玉梅花”、“金绞丝顶笼簪”、“西番莲梢簪”、“犀玉大簪”等,多为富贵人家女子的头饰。年轻妇女喜戴头箍,尚窄,老年妇女亦戴头箍,则尚宽,上面均有所装饰,富者镶金嵌玉,贫者则绣以彩线。其样式似从宋代包头发展而来,综丝结网,此时发展为一条窄边,系扎在额眉之上,谓之“貂覆额”,上露各式发髻。另外,1996年浙江义乌市青口乡白莲塘村出土的金鬏髻(发髻罩)、1993年安徽省歙县出土的金霞帔坠子,上有镂空透雕凤凰祥云,都说明了明代女子的头饰及其它佩饰,整体造型美观,工艺精湛。
关于明代女装与童装的参考资料,还可以翻阅明人小说与唐寅、仇英等明代画家的人物画。
清代在服饰制度上坚守其本民族旧制,不愿意轻易改变原有服式。清太宗皇太极曾说:“若废骑射,宽衣大袖,待他人割肉而后食,与尚左手之人何以异耻!朕发此言,实为子孙万世之计也。在朕身岂有变更之理,恐后世子孙忘旧制,废骑射以效汉人俗,故常切此虑耳。”由于满汉长期混居,自然互为影响,到了乾隆帝时,有人又提出改为汉服,乾隆在翔凤楼集诸王及属下训诫曰:“朕每攻读圣谟,不胜饮懔感慕……我朝满州先正之遗风,自当永远遵循……”后又谕以“衣冠必不可以轻易改易”。由于满族统治者执意不改其服,并以强制手段推行满服于全国,致使近三百年中男子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
清代男子以袍、褂、袄、衫、裤为主,一律改宽衣大袖而为窄袖筒身。衣襟以钮扣系之,代替了汉族惯用的绸带。领口变化较多,但无领子,再另加领衣。在完全满化的服装上沿用了汉族冕服中的十二章的纹饰。只是由于满装对襟,所以前襟不另缀补子,而是直接绣方形或圆形补子于衣上,称之为补服。补子图案与明代补子略有差异。
袍、袄:因游牧民族惯骑马,因此多开衩,后有规定皇族用四衩,平民不开衩。其中开衩大袍,也叫“箭衣”,袖口有突出于外的“箭袖”,因形似马蹄,被俗称为“马蹄袖”。其形源于北方恶劣天气中避寒而用,不影响狩猎射箭,不太冷时还可卷上,便于行动。进关后,袖口放下是行礼前必须动作,行礼后再卷起。清代官服中,龙袍只限于皇帝,一般官员以蟒袍为贵,蟒袍又谓“花衣”,是为官员及其命妇套在外褂之内的专用服装,并以蟒数及蟒之爪数区分等级,如下简表:
但民间习惯将五爪龙形称为龙,四爪龙形称为蟒,实际上大体形同,只在头部、鬣尾、火焰等处略有差异。袍服除蟒数以外,还有颜色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服黄的。袍服中还有一种“缺襟袍”,前襟下摆分开,右边裁下一块,比左面略短一尺,便于乘骑,因而谓之“行装”,不乘骑时将那裁下来的前裾与衣服之间以钮扣扣上。
补服:形如袍略短,对襟,袖端平,是清代官服中最重要的一种,穿用场合很多。补子图案根据《大清会典图》规定如以下简表:
按察使、督御使等依然沿用獬豸补子,其它诸官有彩云捧日、葵花、黄鹂等图案的补子。
行褂:是指一种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的短衣,俗呼“马褂”。如跟随皇帝巡幸的侍卫和行围校射时猎获胜利者,缀黑色钮襻。在治国或战事中建有功勋的人,缀黄色钮襻。缀黄色钮襻的称为“武功褂子”,其受赐之人名可载入史册。礼服用元色、天青,其它用深红、酱紫、深蓝、绿、灰等,黄色非特赏所赐者不准服用。马褂用料,夏为绸缎,冬为皮毛。乾隆时,达官贵人显阔,还曾时兴过一阵反穿马褂,以炫耀其高级裘皮。
马甲:为无袖短衣,也称“背心”或“坎肩”,男女均服,清初时多穿于内,晚清时讲究穿在外面。其中一种多钮襻的背心,类似古代裲裆,满人称为“巴图鲁坎肩”,意为勇士服,后俗称“一字襟”,官员也可作为礼服穿用。
领衣:清代服式一般没有领子,所以穿礼服时需加一硬领,为领衣。因其形似牛舌,而俗称“牛舌头”,下结以布或绸缎,中间开衩,用钮扣系上,夏用纱,冬用毛皮或绒,春秋两季用湖色缎。
披领:加于颈项而披之于肩背,形似菱角。上面多绣以纹彩,用于官员朝服,冬天用紫貂或石青色面料,边缘镶海龙绣饰。夏天用石青色面料,加片金缘边。
裤子:清朝男子已不着裙,而普遍穿裤,中原一带男子穿宽裤腰长裤,系腿带。西北地区因天气寒冷而外加套裤,江浙地区则有宽大的长裤和柔软的于膝下收口的灯笼裤。
首服:夏季有凉帽,冬季有暖帽。职官首服上必装冠顶,其料以红宝石、蓝宝石、珊瑚、青金石、水晶、素金、素银等区分等级。因常有变异,而且冠顶质料无碍服饰形象,不予详述。官员燕居及士庶男子则多戴瓜皮帽,帽上用“结子”,以红色丝绳为主,丧仪用黑或白。清末,以珊瑚、水晶、料珠等取而代之。帽缘正中,另缀一块四方形帽准作为装饰,其质多用玉,更有的以翡翠珠宝炫其富贵。这种小帽,即为明时六合一统帽,《枣林杂俎》记:“清时小帽,俗呼‘瓜皮帽’,不知其来已久矣。瓜皮帽或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之前。”
朝珠:这是高级官员区分等级的一种标志,进而形成高贵的装饰品。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均佩朝珠,以琥珀、蜜腊、象牙、奇楠等料为之,计108颗。旁随小珠三串,佩挂时这边戴一串,那边戴两串,男子两串小珠在左,命妇两串小珠在右,另外还有稍大珠饰垂于后背,谓之“背云”,官员一串,命妇朝服三串,吉服一串。贯穿朝珠的条线,皇帝用明黄色,在下则为金黄条或石青条。
腰带:富者腰带上嵌各种宝石,有带钩和环,环左右各两个,用以系悦、刀、艄、荷包等。带钩上以玉、翠等镶在金、银、铜质之内为饰。
鞋:公服着靴,便服着鞋,有云头、双梁、扁头等式样。另有一种快靴,底厚简短,便于出门时跋山涉水。
清代男子服饰分阶层观之,主要为:
①官员:头戴暖帽或凉帽,有花翎、朝珠,身穿褂、补服、长裤,脚着靴。
②士庶: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袍、马褂,掩腰长裤,腰束带,挂钱袋、扇套、小刀、香荷包、眼镜盒等,脚着白布袜、黑布鞋。
③体力劳动者:头戴毡帽或斗笠,着短衣,长裤,扎裤脚,罩马甲,或加套裤,下着蓬草鞋。这种服式延续至20世纪下半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