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丽的衣服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衣服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要求
1、会用折纸的方法折出人物的衣裙,裤子,并进行装饰
2、能够添画出的头,手,脚并进行背景的布置
准备
1、各色彩色纸,记号笔,蜡笔,剪刀,胶水,作业纸
2、作品范作一张,各种服饰照片
过程
一、欣赏照片
1、这些都是什么照片?美丽吗?
2、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提示:样子,花纹及颜色)
二、学习制作衣服
1、我们今天来制作美丽的衣裳
2、教师出示彩色纸折出衣服
提问:如果一件衣服就一种颜色你觉得会怎样?
3、引导幼儿装饰衣服,可涂画花纹或添加些其它物件
4、女孩子下面可以穿什么?男孩子呢?你们说说可以怎么做出裤子和
裙子(请1~2名幼儿示范)
5、衣服裤子都做好了,还少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三、幼儿制作
1、提醒幼儿可制作一群人,也可制作一个人
2、注意衣服可以进行装饰后再折。
3、提醒幼儿完成后制作背景,可用纸折出花草等物品。
四、评讲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2、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会感觉他的好?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服装,初步了解服装的款式、质地等方面的多样性。
2、知道一些国家、民族的代表性服饰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表述。
3、在欣赏与交流中,感受各种代表性服饰的美。
活动重点:
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服装,初步了解服装的款式、质地等方面的多样性。
活动难点:
知道一些国家、民族的代表性服饰的特点,并能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各式各样的服装图片、画纸、笔、油画棒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欣赏今天我们举行"服装表演秀",你们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参加表演呢?
1、看看这儿有些什么样的衣服呢?婚纱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什么时候、什么人穿的?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么?你觉得婚纱哪里最好看?
2、毛衣是什么时候穿的`?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你还看到了什么特别的衣服?这些衣服什么地方好看?
这些衣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知道它们是什么人穿的么?
4、这些衣服的式样和使用的材料都一样么?
二、出示的民族服饰,请幼儿欣赏,了解不同民族服装的不同特点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美丽的衣服,你们认识吗?
1、你最喜欢哪件衣服?这件衣服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请幼儿用一句话简单的进行表述。
2、教师向幼儿介绍这些服装的民族和特点,以丰富幼儿的知识。
三、引导幼儿与同伴说一说自己要设计的服装。
1、你想设计一件什么样的衣服?男式还是女式的?
2、你想设计什么样的领子,什么样的袖子?在设计的时候颜色搭配要注意什么?
3、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设计服装。
四、教师将幼儿设计的服装进行展览,让幼儿相互欣赏,并鼓励幼儿相互提出建议。
2. 大班折纸步骤图
1、将折纸折成两半,使其成为三角形。
3. 如何支持幼儿在纸艺活动中的艺术表现
折纸是一项民间传统艺术,也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项有意活动。通过折纸可以促进幼儿的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手指手腕的配合和手、眼、脑的协调,并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幼儿学会几何形体的名称,建立初步的几何图形,并懂得一点计算、目测知识,不仅如此,幼儿还可以通过折纸这一媒体来了解我国古老文化,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教育。在幼儿折纸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的作品中有一定想象的成分,面对自己的成果,孩子可以用简单的话来进行描述。可是在对示意图的探索和技能技巧上还很生疏。如需要大量讲解示范,以至于每次进行折纸活动都要费很大的功夫,到最后往往还是达不到预期效果。孩子们也会渐渐失去自信心,从而削弱了对折纸的兴趣,更谈不上什么主动探索了。 幼儿园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因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活劝和成功的乐趣。瑞吉欧.爱米里亚的教育思想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是儿童愉快、幸福、健康的成长。其中主动性、创造性被视为愉快、幸福、健康的前提与核心。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该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而素质教育也提出了培养幼儿具有一定的折纸能力,提高幼儿表达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目标。我们以往教小朋友折纸,往往都是老师折一步,小朋友学一步。小朋友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模仿,缺乏参与活动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学期,我班的特色是纸艺活动,我就从折纸开始入手。 一、给幼儿创设宽松、适宜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资源。蒙台梭力曾大力提倡环境带给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有许多教育家都说过:环境即教育的思想。而古代的孟母三迁也正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在环境上我想分两方面来尝试一下: 1、物质环境: (1)、给幼儿提供欣赏空间: 让幼儿参观一些折纸作品,从而对折纸的特点、色彩之间的美感、造型的互动和蕴涵的古老文化有所了解,有所熏陶。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2)、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当孩子对折纸有了一定认识以后就要自己动手去做了。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这不仅能美化他们的作品,满足他们的需要,更有利于孩子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 2、精神环境 心情好了,作什么事就等于先成功了一半。所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就很重要了。我想,自己首先要解放自己。从心理上就应该是以一颗很放松的心来对待孩子们,不给他们施加各种压力,不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去折你所想的东西,而是边看边教边容入边体会边引导。而孩子呢?也要做到四个解放,即解放他们的手、眼、脑、嘴。让他们用眼睛来随意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事物,充分的展开自己的大脑去想自己想要的形象,与伙伴们进行无拘无束的体验交流,并用自己的小手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造。同时老师要用赏识的教育来肯定孩子的创作中所蕴涵的价值,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更加有创作的欲望和热情。在中班下学期开始,我们便系统地开展了看图例折纸教学活动。有一次我折出了几个小动物让幼儿欣赏,小朋友纷纷提出要学折这些小动物。于是,我拿出了折小动物的图例,告诉他们说:老师是看着这些图例折出这些小动物的。小朋友如果学会了看图例,一定也能折,而且还能折出更好更多的东西!幼儿兴奋不已,在浓郁的兴趣的驱使之下,学会了一些折叠符号,如:正折,反折,剪开等符号。我还给他们提供了猫头,狗头、娃娃头等简单的图例,让幼儿进行探索。除此之外,我们还为幼儿选择了一些符合其折叠水平的物体,并为他们提供造型好看,折叠工整的成品,让他们拆拆折折。在材料上,为幼儿提供各种形状,色彩鲜艳的纸和图例。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学习看图例折纸的机会。 二、掌握基本的折叠方法。 《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在实践中,我们始终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有易到难的原则。刚开始幼儿先学习对边折、对角折,然后学习四角中心折,以及双三角、双正方形折等。在幼儿学习某个基本折法时,我们常提供一些与这一折法相关的多种图例。如:学习折双三角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宝塔,皮球、兔子等图例,使幼儿得以巩固。 三、面向全体幼儿,因人施教。 陈鹤琴老先生对于幼儿的绘画等教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了面向全体幼儿,因人施教的原则。由于每个幼儿的折纸水平不同。在目标、方法、及其使用上灵活对待。如:在折纸《茶壶》一活动中,我们确立了三个发展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折纸。 (2)幼儿学看范例,在拆拆折折的过程中,进行折纸。 (3)幼儿独立看图例折纸。在方法上,我们也采用了集中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如:在学习新的折纸方法时,我们就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求他们独立克服困难完成作品,而且作品要工整、美观。对于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由其他小朋友互相帮助,或由教师引导、示范、个别指导,或取一范例,让其拆开再学折等方法。逐步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大班幼儿已具有看图谱折纸的能力,每次上折纸课,当老师刚出示图谱时,幼儿便跃跃欲试,而此时此刻,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还没有进行自己的教学程序,怎么会放心让幼儿自己尝试呢?教学才刚开始,孩子们和老师的想法就不能达成-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一文中写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我在《钢琴》一课中,因为考虑到已折过同系列的作品,一开始我就采用了自然习得的方法,我对孩子们说:勇敢的试一试,看谁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们很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我看见大部分孩子已经在边看边试了,对于他们来说,我想这是-种挑战,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很喜欢老师这么相信他们,此时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们之中,虽然我只讲了一句话,但他们接纳了我,他们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在折纸过程中,幼儿一改以前的我不会,我不行--的懒惰思想,认真的尝试起来。 儿童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求知欲望,儿童的兴趣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这种内在动力更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由此我想: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儿童的思想,在观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儿童的需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学习的。那么,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不仅能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想要解决问题。 四、注重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陈老先生指出:要开发儿童的智力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探索事物的奥妙,丰富知识,发展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自制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如:在折五角星时,小朋友按照图例折出了五只角,但不知道怎样插完整。为了调动幼儿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