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以前的红军都要绑腿
红军为什么要绑腿?在以前红军的军事装备可以说是全中国最差得了。没有资金来源,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一切物资都是来自于百姓,所以红军只能靠一些百姓比较多的物品来充当自己的所谓的武器装备。
Ⅱ 红军服装的颜色
是灰蓝色。
上世纪20年代末,随着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扩红”运动的展开,中国工农红军队伍迅速扩大,从作战和管理等方面服装统一的必要性也日益显现。
1929年3月长汀长岭寨一战后,红四军前委为提振士气,决定赶制4000套正规的红军军装,从而使红军首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服装。
1929年3月,长岭寨一战后,红四军乘胜解放了闽西重镇长汀城和周围的农村。当时长汀人口约2万人,物产丰富,富商云集,手工作坊遍布城乡,有很好的经济基础。
解放长汀后,红四军没收了10余家反动豪绅的财产,并向资本千元以上的商人筹借军饷,共筹得5万余元。 “给养已不成问题,士气非常振奋。 ”红四军前委决定给每位指战员4块光洋军饷。
同时考虑到红四军自创建以来,军装各式各样,相当破旧,急需更换。前委决定利用这些军饷和长汀良好的缝纫、印染条件,赶制4000套军装。长汀秘密工会协助红四军后勤供给部购置布匹。
当时商店没有灰布,后勤供给部就与染布坊联系,帮助把布匹染成灰色,然后将个体分散的裁缝工人和一家专做军装的裁缝厂组织起来,在南门街郑屋成立了红军临时被服厂(后来发展成为中华苏维埃被服厂)。
由于时间紧,数量多,工人少,机器不够用,临时被服厂两班倒,每班8小时,日夜加班赶制,当时共有裁缝师傅20多人、缝纫机12台。军服款式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进行缝制,然后在军衣的领子上缝上两块红布领章、八角帽前缝上五角星。
由于此时适逢列宁逝世5周年,为缅怀列宁的丰功伟绩,红四军前委决定将4000套灰色军衣的红领章上都缀上黑边,表示纪念。这是红军史上唯一的红领章上缀有黑边的军装。新军装的颜色是灰色的,每一套有一副裹腿和一顶有红星的军帽。
红四军干部战士穿上新军装,士气大增,在南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以整齐威武的军容,接受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检阅。
毛泽东曾作演讲,其中说道:“红军军服领口上的两个红领章代表两面红旗。”陈毅则对军服的颜色做了说明:“灰蓝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辽阔的大地。”这也是红军首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服装。
(2)以前红军穿衣服和裤子扩展阅读:
红四军换上新军装后不久,中央苏区各部队也陆续穿上了这种式样的军装。 1932年以后,各地红军着装的军服基本上趋向一致。
上衣为灰色中山装;军帽是八角帽,帽徽为红布五角星;军上衣是立翻领,4个带盖加扣的明兜,领口上缀一副红布领章;下衣是有插手口袋的西装式军裤,打绑腿。但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红军军服样式虽然逐渐统一,布料、颜色还不尽相同。
红军服装的颜色多为灰色,但也有不同的颜色。比较典型的是红二军团的军装:红七师为灰色军服,红八师为青色军服,红九师为蓝色军服。
Ⅲ 以前解放军穿的裤子
其实从空军49年成立起直至05年,空军军服就一直是上绿下蓝(礼服、礼宾服、演出服除外)
那个蓝叫“海蓝”(浅一点)“藏蓝”(深一点)
不要以为看错了,就是“海”蓝和藏蓝,事实上和同时期的海军军服是同样颜色
所以当年空军有“从陆军借衣服从海军借裤子”的段子
想买的话,劳保店里“92海空夏裤”应该比较好找
Ⅳ 为什么汉朝的士兵穿的衣服和裤子是红色的难道有什么缘故还有罗马帝国的士兵好像也是吧
和五行有关。战国时候邹衍创立五行学说,五行代表五德。
之前的秦国崇尚水德,所以穿黑。汉朝初期也如此,所以也是黑军装,后来又改了,崇尚火德,所以穿红。
自此之后 魏土 晋金 北魏水 北周木 隋火 唐土 后梁金 后汉水 后周木 宋火 金土 元金,很多朝代都受到影响。
西方和我们不一样。一般来说,由于红色在可见光谱中光波最长,所以最为醒目,给人视觉上一种迫近感和扩张感,容易引发兴奋、激动、紧张的情绪。所以红色军装会使士兵更亢奋,增强斗志。而且红色能掩盖伤口和鲜血。
所以一般来说,除了民族习俗和五行影响,古代军装红色居多。
Ⅳ 红军时代绑腿带的方法
红军时代的绑腿方法非常容易。首先绑腿带的尺寸是不固定的,可长可短,没有严格标准。绑腿带通常是一条长条形的布带,什么材质的都可以,但是要结实。最好是帆布的或者纯棉的。一端为平头,一端分叉为两条绳,叉口处要结实。绑腿带的宽度为10厘米或者更宽,长度为1.5-2米。
打绑腿的时候最好站起来打,打的时候要注意松紧适度,太紧会迈不开步,太松则不起作用,打的好的绑腿应将鞋口严封,走很长时间也不松。
(5)以前红军穿衣服和裤子扩展阅读
打绑腿的作用:
1.二战时士兵腿上缠上用长布条做成的绑腿,不仅是追逐一种潮流,在实际的行兵打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时士兵行军全靠两条腿,士兵在长时间的奔跑或者徒步行军中,会静脉血管膨胀,打绑腿则可以起到缓解劳累和疼痛的作用。
2.而且绑腿可以保护士兵在野外树林、山地作战中,避免被树枝、凸起的石头等钩挂住,造成行动不便和腿部意外划伤,可以说这种打绑腿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士兵。
3.再有就是打绑腿在打仗埋伏时,可避免蚊虫蛇蝎的侵入,在战士受伤时,绑腿也可以作为救护用品,比如绷带,或者在野外攀爬时可以暂时作为绳索使用。
Ⅵ 汉朝时期兵将穿的衣服裤子都是红色为什么
按照当时五徳循环的说法,汉朝是火德,主色为红色。所以军服为红色
Ⅶ 红军长征战士穿的是什么
红军长征时,大多数穿的是单衣。少部分条件好一点的,战士都是自己动手做寒衣御寒。大家想了个办法,把两件单衣套在一起缝上,中间再絮些保暖防寒的东西。
至于鞋子,则多数穿的是草鞋。当年长征路上出版的《红星报》第二期曾专门登载过一篇题为《怎样解决草鞋问题》的文章。说的是当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由于准备不充分,不少战士缺鞋穿,只得赤脚行军。针对这一情况,中央要求各级领导把解决部队中的草鞋问题提到减少病员和巩固红军战斗力的重要位置,做到没有一个战士打赤脚,并提出了许多解决草鞋问题的具体办法。
就是这样的条件下,红军靠革命意志跨过了一次次的生存极限。
Ⅷ 红军服的着装要求
1 按用途分为A类防尘服(普通型)和B类防尘服(防静电型)。 2 按款式分为连体式防尘服和分体式防尘服防尘服有连体式防尘服、夹克式防尘服、大衣式防尘服等。 a连体式或分体式应局部结构与整体结构比例协调,各部位线条流畅,造型自然。 b无破损、残洞、斑点、污物及其他影响服装穿用的缺损。 c衣领、衣袖上正,对称部位一致,线头剪净,熨烫平整。严禁与酸、碱、油、有机溶剂等腐蚀性及溶解性物品混同运输,防止日晒雨淋。产品应贮存在于燥通风的库房;产品应远离热源(一般为2m以上);不容许与腐蚀性或溶解性物品同存一库房。 有效贮存期为三年,三年后应按规定抽样重检,合格后可继续使用。
Ⅸ 红军穿的衣服有几个颜色的还有黄色的
新四军多为灰蓝色军装,八路军多为土黄色军装。
Ⅹ 红军服装是怎样产生的
我们目前所熟知的红军服装,也就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整个红军部队的统一的军装。这套军装是在红军学校成立后,刘伯承担任校长之初产生的,时间是1931年底或1932年初,设计者是当时任红军学校俱乐部主任的赵品三。
红军学校成立之初,学员来自红军各部队。由于红军尚无统一的军装,因此学员的着装也是五花八门的。有穿过去的白军军装的,有穿普通百姓装的,有穿工人装的,也有穿早期红军服的,甚至还有人穿上了打土豪时搞来的女上装。因此,队列显得很不整齐。刘伯承到任后注意到这一点,他了解到俱乐部主任赵品三善书画,精工艺,就指示他为红军学校学员设计一套校服,以统一全校的着装,并吩咐总务科长杨至成从物资上给予保障。
赵品三经过精心构思,反复绘制草图,决定军帽采用八角,以表明红军是拥戴列宁的工农群众的武装。不过他认为大八角与中国人的身材不相称,几经琢磨,最后确定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小八角军帽。军服的样子,开始是仿照苏联红军的样式,设计成紧口套头,然后将裁好的衣服样子交给杨至成,由杨至成找裁缝先做了几套样服由学员试穿。试穿感到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就又改成开襟敞口,然后请刘伯承前来审定。刘校长看到头戴小八角军帽、身穿新式军装的学员后感到十分满意,当即决定就按这个样子给全校学员每人做一套。当时正值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已宣告成立,红军的后勤供应条件也有所改善。学员们很快就穿上了新式的统兰军装。红军学校当时是中央苏区的文化中心,红军学校学员整齐威武的队列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不久,中央苏区各部队都纷纷效法红军学校,穿上了这种式样的军装。从此,红军就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统一的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