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晚礼服怎么制作的
礼服的制作流程
其实每个地方礼服制作工艺和流程都不太一样。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同之处。但是就整体的而言,没有什么太大的本质的区别。有的是直接采用立体裁剪。有的是先制作胚衣。还有的直接是平面制版。我们来看看一款简单的礼服制作的流程吧。
一、制作胸衣
首先通过打板制作一件合身的原型衣,把它穿在人台上,根据需要贴出标记线,使其成为我们想要的胸衣廓型。等调整满意后进行裁剪。
二、抓褶
把裁剪好的胸衣重新穿回到人台上,在胸衣的基础上进行抓褶处理。
抓褶是整个工艺的重点。如果抓褶不好看,那么整件衣服就会毫无美感而言,一定要一个个用手工仔细的抓上去,然后用暗针固定好。
三、裙子的立体裁剪
取适度大小的雪纺在人台上进行裙子的立体裁剪,调整褶皱的位置和外观,直到满意为止。这个抓褶是最难的。一般要采用斜向的纱线。因为这个角度的纱向最有弹性,做出来的褶皱比较自然。
四、底边包边。
把整件衣服拼合,进行缝纫,并把底边包边。然后面里合并,装拉链,还有细节的部分,比如可拆卸的肩带,手工等等。
五、订水钻。
根据设计的图案进行手工缝制。这个也是画龙点晴的阶段。
六、把制作好的水钻缝制在衣服上
用暗针固定,最终整件衣服制作完成。
❷ 梅兰芳的生活和创作的历史背景和艺术成就
梅兰芳(1894.10.22-1961.8.8),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北京人,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并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梅兰芳完美表演记录了中国京剧一个值得骄傲的时代。
京剧改良运动从1900年到1918年间前后历时十多年,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文人志士、演艺界人士参加,京剧改良理论重视戏剧的内容,要求戏剧必须反映现实生活,反对脱离现实,只演旧事,不知当今的旧戏剧观,指明戏曲的美丑高下不仅在于表演形式,更在于表演内容,批判极端形式主义倾向。其次,特别强调戏剧的教育感化作用,突出和提高京剧和演员的社会地位。
梅兰芳1913年首次赴上海演出,善于琢磨创新的他受到上海京剧改良运动的感染,同时,也在上海的实际演出中体会到上海京剧改良运动的某些不足,回到北京后立即着手京剧改革。经历各方面改革尝试,终于成为京剧改革的第一人。1914年7月,梅兰芳首次尝试编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在北京地区产生很大影响。继《孽海波澜》以后,他又陆续编演了《宦海潮》《一缕麻》《邓霞姑》等时装新戏。
梅兰芳对京剧的改革是多方面的,甚至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而且绝大部分是成功的,对京剧后来的发展起到了先导、示范、启发等巨大作用,在京剧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部篇章。
梅兰芳对京剧改革内容有:
一、表演内容的改革。
二、表演形式改革之一:身段、表情和舞蹈的丰富,加强了京剧的可看性。
三、表演形式改革之二:丰富了京剧的唱腔,奠定伴奏改革的基础。
四、表演形式改革之三:舞台美术中的化妆、服装、布景、灯光等的创新改革。
五、其他方面改革创新。
梅兰芳京剧改革的成果在二十一世纪仍发挥影响,特别是他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善于寻找贴切的新手段来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艺术思想,距离梅兰芳先生京剧改革创新的高潮期已经走过一个世纪,京剧和中国戏曲的发展也经历了黄金时期而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新传媒手段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习惯、艺术欣赏手段习惯产生很大影响,对京剧乃至整个戏曲的演出都形成很大的冲击,给戏曲文化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❸ 自己设计的裙子如何将它制作出来qwq
先测量你的身高、臀围等,然后在画纸样,画出裙子样板,再根据纸样剪裁布料,然后根据裙子工艺制作流程车缝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