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羽绒服洗麦标识标准
羽绒服洗麦标识标准是要明确印有面料,里料以及毛领的具体成分,还有就是洗涤要求。
洗水标有服饰基本面辅料信息的,不单止洗水要求,童装的质检力度较高,无服饰洗水标的产品国内是不准出厂的。
特别是羽绒服,需要注意含绒量及面料的信息,羽绒大概为三种档次,一种是填塞式羽绒棉,一种是鸭绒(灰鸭绒便宜、白鸭绒贵),更高级的一般为鹅绒,90%的含绒量一般是一线品牌,好的轻羽绒服需要,差的从50%~80%左右,再次的话就是填塞式羽绒棉(仿羽绒)。
那用的棉就不好说档次了,再稳气味,如鸭绒气味较大,说明鸭绒工艺处做的不是很好,蓬松度,也是鉴定羽绒档次的手法之一,将羽哗攻糕纪蕹慌革苇宫俩绒双手握紧,看恢复的时间及膨胀度,越快回胀说明绒的膨胀度越高,档次越好。
羽绒服洗水唛内容
一般都是水洗,不可干洗,水温不超过30度,不可漂氯,与其他衣物分开洗,不可使用软化剂,不可熨烫,转笼翻转干燥或者悬挂晾干。
羽绒服上这样写的:最高水温30度,缓和洗涤;与其他衣物分开洗;洗后请立刻挂晾; 不可漂氯;不可使用软化剂;不可熨烫;不可干洗;转笼翻转干燥。洗羽绒服也就这些要求了。
2. 羽绒服的执行标准是怎么回事
羽绒服的执行标准GB/T 14272-2011为修订版,替代GB/T 14272-2002,羽绒服上有GB/T14272-2011的不是假货。
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年10月31日发布,2012年02月01日开始实施,替代旧标准GB/T 14272-2002《羽绒服装》。
本标准规定了羽绒服装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检测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以羽绒为主要填充物生产的各种服装。
(2)羽绒服的标准一般写在哪里扩展阅读:
为了规范羽绒服市场、指导各服装企业的生产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国家于2011年10月1日发布了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标准并取代GB/T 14272—2002,于2012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的羽绒服装标准在适用范围、术语定义等方面更加详尽和明确,在技术指标、检验设备、检验方法等方面更加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更加符合生产生活实际,有利于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与GB/T 14272—2002相比,2012年2月1日起实施GB/T 14272—2011修改了适用范围、使用说明、填充物品质要求以及外观疵点要求等内容,增加了偶氮染料、耐水色牢度、防钻绒性、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安全性能等理化指标,取消了对于裤后裆缝接缝强力的考核要求。
3. 羽绒服的最新执行标准是什么
衡量羽绒的重要指标(1)、充绒量:充绒量不是衡量羽绒品质的指标,它是指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一般户外羽绒服的充绒量根据目标设计的不同在250-450克左右。 (2)、含绒量(down content):含绒量是羽绒里面绒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户外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在80%以上,这个数据表面其中绒的含量是80%,羽则占到20%。 (3)、蓬松度(fill power):蓬松度是度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如一盎司的羽绒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度为600。羽绒的蓬松度越高,说明在同样充绒量下的羽绒可以固定更大体积的空气层来保温和隔热,所以羽绒的保暖性越好。蓬松度在国内不是一个硬性指标,而且测量的相对误差也较大。 羽绒服面料基本要求(1)、防风透气:大部分的户外羽绒服都具有一定的防风性。透气是户外服装的统一要求,但是很多驴友却往往会忽视羽绒服面料透气的重要性。一件不透气的羽绒服在高山上产生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 (2)、防绒:增强羽绒面料的防绒性有三种方式,一是在基布上覆膜或者涂层,通过薄膜或涂层来防止漏绒,当然首要的前提是透气的,并且不会影响面料的轻薄和柔软程度。二是将高密度织物通过后期处理,提高织物本身的防绒性能。三是在羽绒面料里层添加一层防绒布,防绒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衣的品质。 (3)、轻薄柔软:在装备轻量化的今天,羽绒服的面料的轻薄程度将直接影响一件羽绒服的整体重量,而且柔软的面料,对于本身就臃肿的羽绒服而言,会增强羽绒服穿着的舒适度。另外一方面,轻薄柔软的面料有助于更好的发挥羽绒的蓬松度,因此保暖性也会更高。 (4)、防水:主要针对专业型羽绒服,在酷寒环境下直接外穿的,羽绒服的面料要直接代替冲锋衣使用。
4. 羽绒服标签上安全执行标准GB/T1272-2010C类能穿吗
可以,
中国国家标准用统一的代号“GB”,即国标二字的汉语拼音略语,其中内部标准代号为“GBn”。纺织工业部标准的代号为“FJ”,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号为“FJ/Z”,参考性技术文件的代号为“FJ/C”。编号是采用顺序号加年代号,使用阿拉伯数字,中间加一横线分开。
如GB2-79,代表第2号国家标准,1979年批准发布。日本国家标准的代号为“JIS”,其中纺织标准另加“L”作为代号,后编以顺序号。联邦德国国家标准的代号为“DIN”,法国国家标准的代号为“NF”,英国国家标准的代号为“BS”,苏联国家标准的代号为“ΓΟСΤ”,其中纺织标准不另加代号,直接编以顺序号。
美国国家标准的代号为“ANST”,其中纺织标准另加“L”作为代号。美国纺织方面的国家标准中,大都采用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和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 (AATCC)的标准。
美国还有一个联邦标准,代号为“FS”,其中纤维产品另加代号“L”,丝绸、呢绒另加代号“V”,针织品另加代号“JJ”,服装与制服另加代号“BBB”,布匹另加代号“CCC”,纺织产品另加代号“DDD”,纺织试验方法另加数字编号“196”。
这些国家纺织方面的国家标准最多的达500多个,少的也有200多个。也有一些国家联合成立某一专业的国际标准组织,如国际人造纤维标准化局(BISFA)、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国际毛纺织工业组织(IWTO)等,都颁发了一些有关的纺织标准。
5. 国家标准羽绒服的含绒量该怎么标
我国羽绒服的国家标准规定:“羽绒服的‘含绒量’不得低于50%,充绒量允许偏差规定为-5%”。
决定购买一件羽绒服的时候,一定要先看看衣领上系着的产品标签,含绒量低于50%的就要注意了,已然不符合国家羽绒服装规定的最低标准。
(5)羽绒服的标准一般写在哪里扩展阅读:
含绒量常见误区:
含绒量不等于充绒量。
含绒量表现着羽绒服装填充物的质量好坏,是个强制性的规定。而充绒量为填充物的薄厚既重量。
在保证“含绒量”的条件下,南方一般成人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达到100克以上,北方一般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达到200克以上,这样羽绒服才能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
但从市场调查的情况来看,很多品牌的羽绒服“含绒量”都达到90%左右,但“充绒量”远远低于100克,所以消费者在选择羽绒制品时一定要注意甄别上述两个“绒量”的概念。
正规的品牌正品羽绒服,标称含绒量80%的,意思就是80%朵状羽绒(鹅鸭),另外的20%是填充用小羽毛(鹅毛片8公分左右,鸭毛片6公分左右)。
这个毛片不是常看到的做羽毛球、羽毛扇那种刀翎,而是二层或三层的毛片,专门用作填充,也可以单独填充羽绒枕、羽绒被、羽绒垫等等。
国内市场上很多从事羽绒服翻新及生产劣质低档羽绒服的,多用填充用绒,毛片作假,绒用回收绒、飞丝、扫地毛的现象比比皆是,摸上去软软的,毛片不用完整的小羽毛,而用刀翎切割打卷软化,越是杂牌子这种添假现象越严重。
购买时应当注意,羽绒服并不是软的就好,摸不到小羽毛的很多都是假货。
6. 羽绒服的指标要求
羽绒服的指标要求如下:
1、充绒量:充绒量不是羽绒质量的指标,它是指羽绒服中所有羽绒填充物的重量。一般来说,户外羽绒服的羊绒量约为250-450克,具体取决于目标设计。
2、含绒量:含绒量是羽绒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户外羽绒服的羽绒服含量一般在80%以上。这些数据的表面是80%的羊绒和20%的羽毛。
3、蓬松度:蓬松度是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一盎司下降占用的空间是600立方英寸,那么据说羽毛的体积为600.羽绒的蓬松度越高,用于保持和加热羽绒的空气量就越低,所以羽绒的温暖越好。蓬松度在中国并不是一个硬指标,测量的相对误差也很大。
(6)羽绒服的标准一般写在哪里扩展阅读:
羽绒服面料类型:
1、防水型涂层(覆膜)面料:
这类面料有点类似于冲锋衣面料,具有防水透湿的性能,一般用于高山专业型羽绒服。但不同的是,面料整体会比冲锋衣面料更加轻薄柔软一些。
另外因为羽绒服一般在寒冷环境下使用,针对的主要以冰雪的固态水的融水为主,因此面料耐水压的要求不会像冲锋衣那么高,而且大多数采用防水面料制成的羽绒服是不用压胶的。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低廉的羽绒服为了防止漏绒而使用不透气的涂层面料,如果仅仅是日常穿着,可以勉强考虑。
2、高密度防水面料:
本身织物的密度就很高,一般在290T以上。然后再通过高温融合表层织物以减小织物空隙的后期处理工艺,提高防绒性。面料的轻薄、柔软程度是所有羽绒服面料里面最高的,同时具有防风、防泼水、透气性能。
这类面料是羽绒服和羽绒睡袋使用最广法的面料,但后期处理工艺的高低对于面料的防绒性影响很大。目前也有一些户外品牌使用超轻细密材料,以增加羽绒服的防泼水防水功能与防钻绒功能!
3、普通梭织面料加防绒布:
一般采用密度较低的尼龙或者涤纶,在制作羽绒服的时候,在面料里侧添加防绒布,可以起到防绒的作用,防绒性能不错。
缺点是,防绒布影响了羽绒服的柔软度,并起增加了整衣的重量。最重要的是如果使用的是低劣防绒布的话,羽绒服的透气性会大大降低,而且在洗涤之后,防绒布容易破损或结块。
另外一种方式是作防绒处理,其工艺是在面料里层刷上一层防绒胶,面料手感很差,并且不透气。
7. 羽绒服检测标准都有哪些
1.含绒量:国家标准的最低下限是,羽绒服含绒量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包括鹅绒中鸭绒的含量,低于这个数的不能称作羽绒服。
2.蓬松度:对于蓬松度的检测,根据不同的含绒量而不同,当鸭绒含绒量为百分之九十时,蓬松度达到十四厘米才算合格。
3.清洁度:清洁度大于等于350mm的才能被认定为合格的羽绒服,反之则达不到指定标准,容易引起各种细菌。
4.消耗氧指数:羽绒服耗氧指数小于等于十的,则说明不合格。
5.异味等级:五名检测人员有三个人都评估为有异味,那就是羽绒服在生产过程准中的洗涤不合格。
8. 羽绒服含绒量标准怎么查询
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在衣服内侧的标签上面都会表明,充绒量和含绒量的数据都有,在选购的时候要仔细看看。
国家标准规定:羽绒服的含绒量不得低于50%,充绒量允许偏差规定为-5%。
含绒量不等于充绒量,含绒量算的是百分比,而充绒量就是充进去的实际羽+绒的质量克数,它和衣服的大小、长短、款式等因素有关。
在含绒量相同的条件下,一般成人羽绒服,在南方地区的充绒量达到100克以上,在北方地区的充绒量达到200克以上,才能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
(8)羽绒服的标准一般写在哪里扩展阅读:
充绒量选购:
一看:查看有无产品质量标签,标签上有无生产厂名,含绒量为多少。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以超过70%为宜,具有一定的蓬松度和轻柔度。充绒量多少直接影响羽绒服的保暖度。
二按:将蓬松的羽绒服放松铺平,用手按压,随即松开,看羽绒服能否迅速恢复原状。如果不能恢复原样或恢复较慢,说明绒质较差,含绒量较低。
三摸:用手摸、捏羽绒服,查看有无完整的小毛片或过大过粗的长毛片、羽毛管等。如果手感柔软但回弹性差,说明填充物大多为软化毛片而非羽绒;如果手感柔软但有短小粗硬的羽轴,则为粉碎片,这种服装的保暖效果不佳。
四揉:用双手揉搓羽绒服,看是否有毛绒钻出。如果有大量毛绒钻出,说明面料不防钻绒。由于羽绒具有柔滑的特性,有少量的绒丝从线缝中溢出也是正常的。
五闻:用鼻子靠近羽绒制品,深呼吸数次,避免选购那些味重刺鼻的商品。
9. 羽绒分为几种等级
羽绒划分五个等级是A、AA、AAA、AAAA、AAAAA五个等级,AAAAA代表最高品质。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牵头制定的羽绒分级标准,在羽绒及其制品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基础上对羽绒蓬松度提出更高要求,一句蓬松度将羽绒服划分为A到5A,5个等级,5A为品质最优,以蓬松度为等级划分的原则是因为蓬松度是衡量羽绒性能关键指标,而且蓬松度的检测误差相对较小容易掌握。
羽绒服注意事项
选择羽绒服,首先要看衣服的含绒量。经常会有各种鸭绒、鹅绒、棉絮等填充物,不同的含绒量,保暖效果会大打折扣的。
一般在衣服的吊牌上都会写明衣服的含绒量,含绒量大于70%的才是较好的羽绒服,如果是90%的含绒量,这种一般都是标准比较好的羽绒服,基本可以放心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