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儿如厕的指导方法
一般女孩2岁至2岁半、男孩3岁左右或表现出对上厕所的兴趣时就可以开始如厕训练,亲身解释和示范、光屁股行动、合适的奖励、如厕训练便盆辅助等可以帮孩子养成如厕习惯。
关于如厕训练的科学研究很少,也没有所谓的“黄金标准”,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即可。以下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问上医”将为你详细介绍,希望能有所帮助。
1.选准开始如厕训练的时机,识别孩子准备好如厕的迹象
至少12-18月龄后,孩子才有能力控制排尿和排便,通常来说,女孩2岁至2岁半、男孩3岁左右开始如厕训练比较合适。若满足以下情况可以开始将这件事提上日程:
孩子表现出上厕所的兴趣,比如跟大人去厕所或想冲马桶;
孩子想大小便时会告诉家长,或者观察到蹲着哼哼唧唧;
尿湿之后会提示换尿片。
注意还要选孩子没有便秘、家长有时间、家里无大事的时候。
2.亲身解释和示范,给孩子做好“热身”
“正式”的如厕训练开始之前,先使用以下技巧给孩子热热身:
用积极的、对儿童来说友好的方式向孩子解释“排泄”,比如换尿布时给孩子解释:“我们身体会把吃喝进去的东西加工一下,然后把垃圾排出来变成大小便”;
让孩子看大人使用便盆;
每次大小便都带到厕所,让孩子知道厕所是排泄的地方;
用洋娃娃或毛绒动物当道具使用便盆,孩子看到自己的“朋友”完成如厕的一系列动作,可以缓解压力;
练习坐在便盆上,建议在早上醒来后、洗澡和睡觉之前,先去厕所,这能让孩子尽早适应如厕的时刻表。
3.“光屁股”行动、
孩子20-30个月大的时候,让他赤裸下半身在家里乱逛,附近放一个便盆。美国心理学博士 John Rosemond倡导这种办法,大小便顺着腿流下来的不舒服感觉会促使孩子使用便盆。然后将小朋友的便盆放到卫生间让他进一步养成到卫生间上厕所的习惯。
缺点:家长需要打扫地板。
4.合适的奖励
赞美可能是激励孩子的最佳途径,可给予口头的夸奖或实际的奖励:
明确奖励的原因,“你能坐在马桶上,真棒!”
奖励要及时、孩子感兴趣,如完成如厕后立刻用巧克力豆奖励。
5.选择合适的辅助便盆或马桶垫
现在儿童便盆功能很多,有些带有读书、音乐的功能,且造型可爱,能让孩子感兴趣、愿意长时间蹲在上面。下面几款宝妈们大致感受一下。
小贴士:宝宝终将学会自己上厕所,即使孩子会的稍微晚一些也不要过于紧张和慌张,家长耐心指导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贰』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
生活自理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幼儿初入幼儿园是人生比较重要的时期,所以对于刚踏入校园的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对幼儿的引导、学习、参与、训练等,才能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得到更多更好的锻炼,使其大脑发育得到开发,动作灵敏性得到发展。加之幼儿刚上小班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能够利用此次机会明确培养幼儿的方法与作用。
自理能力可以促进大脑发展,提升幼儿的智力需求。
现如今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充满竞争、机遇和挑战,孩子们需要依靠自身的本领去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创造未来的生活。有位日本学者曾说过:“如果想培养出智力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就必须经常锻炼其手指的活动能力,由于手指的活动而刺激脑髓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就能促进孩子全部智能的提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意义深远。
尽快学会自理,更快适应集体生活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也扩大了他们的生活圈,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为了使幼儿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的锻炼,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中多加入一些游戏、舞蹈等等来让幼儿参与其中,在入厕、吃饭、洗手等环节设计口令、儿歌、音乐等加强幼儿的记忆能力,让幼儿懂得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这样不仅仅让幼儿学到了知识,更多的是让幼儿得到了锻炼。 还能促进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融洽,很快适应集体的生活,找到学习的乐趣。
通过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体验从不会到会的满足感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对小班幼儿来说动手能力很薄弱,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大人包办代替。而进入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扣洞对不齐,硬着头皮自己学,一、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要利用集体氛围,设下诱饵让他们试着自理,并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多方合作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幼儿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把每月的培养目标,通过校训通,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同时请家长为孩子提供方便,衣装轻便,便于孩子操作,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我园特意利用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谈谈培养方法和孩子们的进步等,并传授一些教学技巧,我们还特地为每个孩子设计了一个红花园地。这里有很多漂亮的小红花,小红花中粘贴有孩子的照片,当孩子在某一方面的能力达到要求或有所提高时,即在他的小红花上贴上相应的颜色的花瓣,比比谁的小花最漂亮。这样即注重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又为孩子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情况一目了然,并能督促家长积极地与老师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不仅要做好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更要做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只有在自身能力得到提升的情况下,再来做其他事情,我相信每一位幼儿都会成为我们未来的希望。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