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南笙是什么意思
没有特殊意思,只是两个字组成的名字而已。
南笙,本名罗小伊,1991年10月23日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模特、作者、演员。
2012年春节前夕,凭借在豆瓣网上传的一系列复古写真开始受到关注,被称为新一代国民女神。
(1)男装设计师楠笙故事2016年夏季扩展阅读
南笙曾在签售会中谈及自己,南笙坦言,虽然年轻,但已经涉足了不少领域,而其缘由只是“喜欢就做了”。“没有自己特别想要去干什么,也还是个兴趣的问题。喜欢就做了,没有想那么多。同时,也不会束缚在一个角色里,什么都愿意去学,也都愿意去尝试一下。”
南笙说,希望的自己是做一个“像风一样的人”。这似乎是她自己给自己的随性所做的最好的注脚。
演艺经历
1991年,南笙出生在四川宜宾的小镇柏溪,父母离异后开始独自生活。2011年南笙因为酷爱摄影开始拍摄写真,并兼职唱歌,偶尔做做杂志书模。2012年春节,南笙因一组马尾辫民国学生装在互联网爆红。一些北京的影视公司向她抛出橄榄枝。
2013年年初,经黄觉推荐,签约李小婉和李少红创办的荣信达影视。
2013年8月,南笙为《男人装》拍摄的写真曝光,引起争议,南笙在写真中一改复古清新的形象,小试性感。
2013年10月,代言诛仙3,出演碧瑶一角。
2013年11月,南笙出版散文随笔集《不为遇见,只为远方》。在亚马逊、当当网占据销售排行榜前茅。同年12月,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办签售见面会。
2014年12月,南笙加盟李少红监制的民国偶像悬疑电视剧《茧镇奇缘》,搭档蒋劲夫,宋茜。饰演片中清纯的医生白子枫。
2014年3月14日,南笙一身古风装扮亮相《天天向上》。4月,南笙受邀录制了深圳卫视《男左女右》节目,她不仅演绎一曲《红颜劫》,还和杨洋演绎了一段唯美浪漫的穿越剧。爆笑情景喜剧《头号绯闻》于2014年10月3日火爆上线,南笙更是凭借萝莉美眉龙爱美一角,荣升为新任的90后宅男女神。
2015年1月,出演搭档张衣,乔振宇出演电影《金昔爱迪生》,饰演金昔。
2015年5月,出演诛仙3微电影《且听风吟》饰演林夏;6月,拍摄自编自演独立短片《小山之夏》;7月,出演悬疑惊悚电影《夜闯寡妇村》,饰演谢颖;8月,出演电影《寻找女神·娇阿依》,饰演苗族少女阿娇;
9月,出演微电影《知秋》,饰演知秋;中旬南笙奔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为自己主演的入围作品《向北方》站台。10月,南笙出演马俪文执导的青春爱情电影《A测试之爱情大冒险》,与薛之谦、于小彤合作,饰演毒舌深情的“万倩”一角12月,出演《半妖倾城》,饰演小萍。
2016年,主演网络大电影《仙侠学院》;3月,主演超级IP剧《凤凰无双》。
B. 有没有偶像剧电视剧排行榜想看好看的偶像剧了。
其实所谓的电视剧排行榜,严格来讲都不算很正规。因为电视剧讲究的是收视率,而网剧则以播放量评定剧的热度。除了评定的标准不一样,播出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十多年前的偶像剧和现在的偶像剧,就算同样以收视率或者播放量来评定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没有绝对公正的排行榜,只能说从观众的反映和影响力度,相对的评价较好的几部偶像剧。
1.《流星花园》
优质双男主+优质双女主混合双打模式。由台湾偶像剧王子立威廉、刘品言、阮经天、宋智爱等主演。大致讲述的是两位女主原本是一对姐妹,身世很好,然而女二嫉妒女主,作了一大堆事儿,还抢了原本喜欢女主的小王子。长大后重新遇见的几人,为了保护小时候的绿光小学,发生了一系列故事,最后结局圆满向。
这种设定在后来的偶像剧中也很多,两位女主肯定有一个是反派,四个人纠缠不断割舍不断的友情和爱情。这部剧05年在湖南卫视首播的时候,曾雄踞全国同时段收视第一的宝座。
推荐的这几部都是上星剧,比较受大众认可的。不要问我为什么都是台湾偶像剧,那些年台剧的地位确实很高,在偶像剧的制作上也确实很不错。
1、自有品牌报喜鸟(SaintAngelo)、高端职业装品牌宝鸟(BONO)、专业高级定制品牌所罗(SOLOSALI)、时尚英伦高尔夫品牌亨利格兰(Henry Grant)
2、国际品牌服饰:意大利轻奢品牌东博利尼(TOMBOLINI)、意大利品牌恺米切(CAMICISSIMA)、法国时尚户外运动品牌乐飞叶(LAFUMA)、美式时尚休闲品牌柯兰美(DANIEL CREMIEUX)、韩国英伦休闲品牌哈吉斯(HAZZYS)和韩国校服第一品牌衣俪特(ELITE BASIC)。
(3)男装设计师楠笙故事2016年夏季扩展阅读:
报喜鸟的品牌定位:
报喜鸟将以30-50岁的中产阶层为目标客户。将服务对象聚焦在这部分人群是因为他们具有锐意进取、非凡活力、享受生活的特点,事业已经较为成功,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而且消费心理成熟,不盲目崇尚洋品牌,符合报喜鸟高端时尚品牌的再定位。
报喜鸟将以品质、服务、创新作为品牌的理性特质来满足目标客户的理性需求,以进取、活力、喜悦作为品牌的感性特质来满足目标客户的感性需求,为目标客户提供高品质、优质服务、时尚设计、喜气吉祥的品牌体验,为其创造更高的价值。
D. 笙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故事
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能奏和声。它是以簧、管配合振动发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据史籍记载,女娲是被古人尊为人类始祖的伏羲的妹妹。在传说中,女娲和伏羲具有一种人首蛇身的异相,女娲也被尊奉为人类之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
女娲有许多丰功伟绩,炼石补天,治理洪水,抟土造人,救灾救民,繁衍人类,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女娲发明创造了笙簧。《博雅》引《世本》云:
女娲作笙簧。笙,生也,
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
中空而受簧也。
《说文解字》在解释“娲”字时,云:
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
两者联系观之,看出女娲是一位生育人类,创造万物的伟大母亲。传说,女娲从昆仑山脚下最温暖的溪水边取来竹子,用绳子或木框把一些发音不同的竹管编排在一起,还在竹管里面加上竹制簧片。再选来上好的生长在黄河流域最平缓河段的葫芦,用葫芦制成笙斗。吹嘴由木头制成,木头是有名的楠木。将编排好的竹管呈马蹄形状,排列在笙斗上面。这一切做好之后,就能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笙的单色清凉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深厚低沉。女娲把这种乐器当作礼物送给了她的孩子们。她说:“孩子们,当你们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喜悦的时候,可以用它吹曲调,那曲调就是你心情的表达。”
人们感到好神奇,争先恐后地向女娲学习制作的方法,很快制作这种乐器的手艺就在人们中间传播开来。
在女娲的教导下,人们还发明了笙簧的其他许多种用法,比如说,用它表达快乐,庆祝丰收,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等等,只是曲调不同而已。
看着孩子们平安、欢乐的生活,女娲觉得自己的工作完成了。至于其他的,她相信人类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进步的。
这时,一架由白螭带路、黄云簇拥、飞龙驾驭的雷车降落在地面上。天帝派人来接女娲回天庭了。女娲登上雷
车,乘云驾龙而去。大地上的人类为了感激女娲的恩德,表达对她的怀念,就将女娲奉为女娲娘娘,以隆重的形式祭祀她。
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型。在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和”即是后世小笙的前身。《尔雅·释乐》记载: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在我国古代乐器分类中,笙为匏类乐器。《诗经》的《小雅·鹿鸣》写道: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可见笙在当时已经很流行了。从战国到汉代的文献中,共同记载着笙和竽两种同类乐器。《周礼·春官》中有:
笙师,……掌教歙竽、笙、埙、籥、箫、篪、篴、管。
“笙”为官名,其职务是总管教习吹竽和笙等乐器。竽和笙的区别是:笙体小、簧少;竽体大、簧多。二者早期都是用嵌簧的编管插入葫芦内,并以葫芦作为共鸣体,故一些文献认为竽就是不同形制的笙,如《吕氏春秋·仲夏纪》高绣注:
竽,笙之大者。
春秋战国时期,笙竽是重要的吹奏乐器。竽还一度在宫廷、贵族或市民中广泛地流行。
春秋时期,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般在重大的仪式或宴请时,都会用“笙”来助兴。春秋教育家孔子,就是一位著名的笙演奏家,可见笙在当时的重视程度。后来的战国时期,笙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就了笙在演奏乐器中的重要地位。战国时,齐国国君齐宣王特别喜爱听竽的大合奏,他在宫廷里专
门成立了300人的大乐队,以便时常听乐队演奏。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人,他本来不会吹竽,也混进了这个乐队。演奏的时候,他学着别人的样子双手捧着竽,摇头晃脑,装着在吹奏的样子。日子一天天地就这样过去,谁也没有发现,他同样得到齐宣王的奖赏。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这位新国王恰好相反,他喜欢听竽的独奏。他把乐队的人找来,叫他们一个一个地演奏。南郭先生看到这种情况,怕真相暴露,犯欺君大罪,中途就悄悄地溜走了。
成语“滥竽充数”便来自这个寓言。先秦以来,笙的形制变化很大,汉代以前的笙管多以芦竹或紫竹制作,笙管数为12根至18根,簧片用竹制作,笙斗用瓠制作。汉以后,簧片渐改用铜制。在东汉的古籍里,记载笙的形制。《说文解字》中有: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
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记载的竽为36簧。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支竽,26管,并设有折叠管,用于产生低音,簧是用铜片制成的。从出土的西汉百戏陶俑和东汉石刻百戏画像中,也可看出竽在百戏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
隋唐时期竽还存在,但在九、十部乐中已不用,而笙在隋九部乐和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中均被采用。唐代涌现出许多演奏笙的名家,他们的技艺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唐代不少诗人还为笙写下了诗作。
《听邻家吹笙》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这首诗用比喻、通感和想象的手法,从听笙写起,极其浪漫地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意境。诗道: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诗人借笙曲传达心曲,以心曲应和笙曲,正是这个“疑”字,将心曲与笙曲巧妙地融为一体。在这种如幻如梦的奇境之中,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邻家”笙乐的明丽与欢快。
741年,诗人李白好友元丹丘应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之邀,共同访道,自其隐居处东蒙山西入长安,途经兖州治城瑕丘,李白为他饯别,特作《凤吹笙曲》诗,全诗共十六句,惜别之情深切动人。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穷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吹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唐代以后,演奏家们把笙斗改为木制,笙斗周围髹漆绘花纹,形式有19、17和13簧多种;后来又流行一种17簧义管笙,这种笙在17簧以外另备两支“义管”供转调时替换用。后来19簧笙也失传了。后来经过流传,又用铜斗取代了木斗,同时簧片也从竹制改为铜制。
我国的笙、竽在盛唐时东传到日本,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一直保存着我国唐时制作的吴竹笙、竽各两支,假斑竹笙、竽各一支,皆为17管,其排列办法均呈马蹄形,唯弯曲的吹嘴特别长,斗上都有油漆彩绘的人物或风景画。古籍中所说竽为多管,而正仓院所存的唐俗乐使用的竽,则与笙同为17管。
到了宋代,竽则消声匿迹,在教坊十三部中,只有笙色而无竽色。北宋景德三年,也就是1006年,宫廷乐工单仲辛又制作成19簧笙,此后19簧笙在宫廷和民间又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明、清以来,流行的笙多为17簧、14簧方笙、13簧和10簧。
我国的笙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最早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波斯,1777年,法国传教士阿米奥又将笙传
到欧洲。
1780年,侨居俄国的丹麦管风琴制造家柯斯尼克,仿照我国笙的簧片原理,制造出管风琴的簧片拉手,自此管风琴才开始使用音色柔和悦耳的自由簧。
18世纪末,俄国科学院院士雅·什太林,曾撰文称赞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以后,又促进了风琴和手风琴的发明。
由于笙流传年代久远,所以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式样的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乐器制造者和音乐工作者,对笙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先后试制出扩音笙、加键笙等多种新品种,克服了音域不宽、不能转调和快速演奏不便等缺点,给笙带来了新的生命力。现在民间使用的笙有13簧、14簧、15簧、17簧等多种,但以14簧、17簧最为流行。
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透明,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低沉,音量较大。而且在中国传统吹管乐器中,也是唯一能够吹出和声的乐器。在和其他乐器合奏的时候,能起到调和乐队音色、丰富乐队音响的作用。在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里,笙有时还要用到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笙。
如今,改革后的笙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既能演奏雄健有力的曲调,也能奏出优美抒情的旋律,代表曲有《孔雀开屏》、《凤凰展翅》等。
E. 帮我设计一个个性签名,用南笙两个字
南笙
个性签名
F. 南笙出演的《半妖倾城》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半妖倾城》中南笙饰演小萍,此剧讲述的是清末,一个即将走向颓败与衰落的时代。在这里,八国联军是刀俎,北京城是鱼肉,它彻底地沦为了八国联军任意宰割的对象。在一场屠杀中,生活于水深火热的北京城中的聂如风(王茂蕾饰)一家遭遇了生命危机。生死攸关之际,聂如风的妻子应蝶(安以轩饰)策马将聂如风与女儿赶走,独自迎敌。只见那瘦削羸弱的女子的背部长出了一堆雪白的翅膀。原来她是妖,是明末清初坠落人间的外星生物。即使她有法力,可是却也敌不过众多敌人,最终惨死在她们手里。
G. 南笙,2012年凭借在豆瓣上一系列民国学生装扮的复古清新形象而迅速走红于网络。凭借长着一张甜美的童
恰同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