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4月至5月期间,上海有哪些踏青比较好的地方
青浦的东方绿州:
东方绿舟位于上海青浦淀山湖畔,是全国首屈一指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占地面积3700多公顷。基地分八大园区,分别是:勇敢智慧区、知识大道区、国防教育区、生存挑战区、创新活动区、水上运动区、生活实践区、运动训练区。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示范性、导向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作用。
上海青浦区沪青平公路6888号 邮编:201713 电话:021-59233000(转各部)传真:59233058 E-mail:[email protected]
市区办事处地址:上海万体馆2号阶梯贵宾区正对面小白楼206室 电话:64266666-2588 传真: 64396842
票价:
成 人 50元/人
学 生 45元/人
成人团队
45元/人
学生团队
40元/人
儿童(80~120厘米)
残疾人(凭证)半价 25元/人
南汇的野生动物园:
上海野生动物园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合作建设的中国首座国家级野生动物园,位于上海浦东南汇区南六公路178号,占地153公顷(2300亩),距上海市中心约35公里。本园投资3亿元人民币,于1995年11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
园内汇集着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和珍稀动物二百余种,上万余头(只),其中有来自国外的长颈鹿、斑马、羚羊、白犀牛等,也有我国特产的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 金毛羚牛等。
游客游园时,分车入和步入两大参观区。
在车入区,您可看到具有绅士风度的长颈鹿,伸长它的脖子,盼望游人的到来;您可观赏到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温和地向游客致敬;您还可看到我国三大国宝之一的金毛羚牛,汇集在您的身边……这里还生活着世界上奔跑最快的动物——猎豹,速度可达110多公里;兽中之王非洲狮,捕食时显示出其大将风度;具有笨拙、灵活的动物“双杰”——熊、猴,各献绝技,争相向过往的车辆乞讨食物;威武的老虎,注视过路车辆,展现其王者的风范……
在步行区,您可观赏到白狮、白虎、白袋鼠、大熊猫、扬子鳄等世界珍稀动物;更有羊驼、骆驼、斑马、象等动物与您合影,让您亲身体验,机会难得;到小动物乐园,抱抱小动物,喂喂宠物小猴,亲自当一回饲养员,亲眼目睹动物世界传宗接代的可爱奇妙。
在动物表演场,您可观看人与兽大型广场艺术表演,各种动物表演精彩纷呈;大型驯兽表演,狮虎同台惊险刺激;海狮表演馆里的海狮国际一流水准的表演更给您带来联想与惊奇,新近推出的大型动物竞技场,澳洲格力狗、蒙古马等动物的速度竞赛让您大开眼界。
游览之余,和家人朋友们坐在草坪上,处在广场鸽的包围中,感受下都市人早以久违的蓝天白云,或和三两知己在园内的餐厅小酌,享受另一番风情,来放松下整日劳碌的身心。
门票:100元
公交线路:
万野线:万体馆(漕溪路93号,与42路终点站并站)——上海野生动物园
沿途停靠:江南新村(与隧道一线、二线并站)、上钢新村(与84路、周南线并站)、杨思、周浦。
旅游2号线:上海体育场(4号停车场) ——上海野生动物园。
沿途停靠:打浦桥、十六铺 、北蔡、周浦。
南新线:新客站(南一出口,龙门宾馆门口) ——上海野生动物园
沿途停靠:人民广场(成都路、威海路与869并站)、北蔡、周浦、六灶。
原野线:头班车:7:30 末班车:10:30,每班间隔30分钟。
沿途停靠:人民广场(威海路、成都路与869路并站)、塘桥、花木(与沪南线并站)、北蔡。
张南线:地铁二号线张江站出口——上海野生动物园
沿途停靠:建桥大学、六灶。
崇明的森林公园: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国第三大岛——美丽的上海崇明岛中部,距南门港(县城)12公里,南部与建设镇接壤,东、西、北部与上海市东风农场毗邻,占地面积5400亩,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造森林、上海著名的旅游胜地、上海“十佳”休闲旅游新景点之一。
东平森林公园内,环境清幽,植被丰富,苍翠欲滴。高耸的参天大树与蔚蓝的天空交相辉映,园内的一汪碧波随风泛起涟漪,层层水波之中映射出蓝天、白云以及公园内秀丽景色。
东平森林公园内景观丰富,各有千秋。临湖而建的荷兰风车环境优雅,闹中取静,在蓝天、白云、绿树、翔鸽的映衬下,充满着掩饰不住的清新,旋转的风叶带起青草的芳香飘散而去,荷兰美景于此便可饱览;阳光浴场之中,绿色的草地平展、广阔,洁净的木屋立于坡端。此情此景下,随意而歇,品着南美咖啡,眼望天空,接受阳光的沐浴,不啻在享受天堂;位于西北角的沙滩浴场又是另一番景象——热带风情的遮阳伞遍及沙滩,耳边充盈着孩子的欢笑。白色的细沙颗粒可见,淡淡延展至鳞光闪闪的泳池之中;公园内的动物林里还栖息着梅花鹿、驼鸟、猴、黄麂等十几种动物。小动物温顺、可爱,引得游人怜意大起,与其嬉戏欢闹。
除了优美的景致,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内还拥有大量的休闲、娱乐活动。丛林中的彩弹射击场内战火纷纭,销烟四起,惊心动魄的激烈对抗场面,仿佛把人带入了真实的战场,经历着血雨弹火的考验;攀岩场位于公园的北侧,高达14米的人造岩体栩栩如真,令人体验到挑战自我的成功满足;野外烧烤则是森林公园的一大特色。烧烤区内一次可容纳160人同时烧烤,品味美食,享受野趣。
景点旅游提示
:门票:40元/人
到达方式:北区汽车站乘申崇线、
崇明南门汽车站乘南东线、南江线均可达东平森林公园。
开放时间:08:00到17:00
最佳旅游时间:春夏秋三季较为适合出游,气温适宜,方便野外烧烤就餐。
饮食:可以在景区内的游客中心、餐厅就餐,品尝当地沪菜,也可以在烧烤区自助烧烤。
住宿:可以住在景区内的宾馆,也可以就宿于崇明岛上的宾馆或民居。
旅游注意事项:
烧烤借用一次性炭炉30元/副,食用油5元一杯,场地费用20元。烧烤食物建议自带或在南门的超市采购。进了园,可以租自行车游园,有单人的,有双人的,押金100元或者押证件,租金10块/时,50元/天。
❷ 烟花三月去踏青,风光无限少年心,的全文是什么
烟华二月去踏青,风光无限少年心。似水流年等闲过,如花美眷何处寻 追问: 好像你说的不全?
❸ 年华二月去踏青风光无限少年心似水流年等闲过如花美眷何处寻这句是什么意思呀
早春二月,一个人前去踏青,想要邂逅一位如花美貌的女子。眼前这个少年的思想就好像无限美好的春光(充满了对美好的憧憬)。大好春光就这样被悠闲度过。他在苦苦追寻的如花美貌的女子到底何在呢?表达了一位闲来无事的公子哥儿对春天美景的赞叹、对“如花美眷”的向往与追求,以及追求不得的怅惘与失落。
❹ 新白娘子传奇的那个歌叫什么名字:烟花二月去踏青,风光无限少年心。似水流年等闲过,如花美眷何处寻。叫
《踏青 采茶》。
踏青 采茶
作词: 贡敏、梁上泉
作曲: 左宏元、铁珊
编曲: 尤景仰
烟花二月去踏青
风光无限少年心
烟花二月去踏青
风光无限少年心
似水流年等闲过
如花美眷何处寻
烟花二月去踏青
风光无限少年心
似水流年等闲过
如花美眷何处寻
哎哎哟哎哎哟
哎哎哟哎哎哟哎哎哟
烟花二月去踏青
风光无限少年心
似水流年等闲过
如花美眷何处寻
啦啦啦……
山冈的小牧童到茶山顶
石头踩得亮晶晶
你送走多少风雨的夜晚
你迎接多少灿烂的黎明
早晨采茶走出门
总要看一看山上的心上人
(4)大码男装波踏青少年扩展阅读:
《踏青 采茶》是一首由左宏元、铁珊谱曲,贡敏、梁上泉填词,左宏元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新白娘子传奇唱段原声》中,由上格唱片公司发行于2007-03-30,该张专辑包含了103首歌曲。
该歌曲其他版本
1、梨花少/灰菟演唱的《踏青采茶》,该歌曲收录在专辑《踏青采茶》中,2019-03-23发行,该张专辑包含了1首歌曲。
2、FORMOSA演唱的《踏青采茶》,该歌曲收录在专辑《踏青采茶》中,发行于2016-01-13,该张专辑包含了1首歌曲。
❺ 形容少年美好的诗句
1、少年行
唐代: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译文
新丰盛产美酒价值万贯,出没都城长安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相投,痛快豪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2、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宋代: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3、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宋代: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译文
少年时一股侠气,结交各大都市的豪雄之士。待人真诚,肝胆照人,遇到不平之事,便会怒发冲冠,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站立而谈,生死与共。我们推崇的是出众的勇敢,狂放不羁傲视他人。
轻车簇拥联镳驰逐,出游京郊。在酒店里豪饮,酒坛浮现出诱人的春色,我们像长鲸和垂虹那样饮酒,顷刻即干。间或带着鹰犬去打猎,霎那间便荡平了狡兔的巢穴。虽然欢快,可惜时间太过短促。
4、少年行二首
唐代:李白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译文
像高渐离一样在燕市击筑饮酒,像荆轲一样在易水上弹剑悲歌。
应结识像燕太子丹这样的爱贤之士,要结交像并州侠士一般的朋友。
少年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
若再遇到像鲁勾践这样的侠士,应该事先自报家门,若有争博之时,请多多包函,幸勿相欺啊。
在长安金市之东,五陵的贵公子骑着银鞍白马,满面春风。
他们在游春赏花之后,最爱到哪里去呢?他们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
5、少年行
唐代:刘长卿
射飞夸侍猎,行乐爱联镳。
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
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
少年)射杀飞禽被陪同狩猎的人夸赞,最爱与人并骑而行。
侍奉少年的少女妩媚多姿,少年骑在宝马上骄傲的挥动马鞭。
密室里珠帘合拢,长常的巷道里奏起乐曲。
在傍晚的春风里,少年衣服上的香味飘散在路上。
❻ “年华二月去踏春,风光无限少年心。似水流年等闲过,如花美眷何处寻。”
区别很明显一个用的是年华二月,一个是烟花二月。
在古文中形容二月的还有一句“二月红杏闹枝头”,杏花二月。还有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又出来一个烟花三月,其实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都可以用户来形容二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这些也都可以用来形容三月, 只是个人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而已。
❼ 踏青节怎样过历史习俗,诗词图画及来源统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在西周,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就已成为礼制。据《礼记·月令》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东郊。”先秦时,齐国有“放春三月观于野”之俗;鲁、楚也有春日出游之习。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踏青的起源,也与上巳节的出现有关。上巳节,日期为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而得名。其源头可追溯到远古,即夏代之前的仍处于母系氏族的男女择偶制度,当时未有婚娶,实行的是一个氏族和另一个氏族的季节性的群婚制度。后来发展到对偶婚,进入父系社会又有了婚娶之礼,出现了父系家庭。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之后,被寒风禁锢在屋内的青年男女们迎来春天,迎来繁忙的耕种、生产生恬,同时也有了择偶相配、生育的需求。这样人们便在祭祀地神(社神)、春神求农业丰收之后,又祭祀女性的生育神兼媒神以祈求子嗣繁衍,同时男女互相择偶,歌舞欢会,然后相配。当时,踏青的古俗是围绕着这些主题展开的:迎来春天、迎祭生育神、沐浴祓禊,以求多育;男女青年则求偶,要春嬉、欢会、歌舞、放纵。另外还有跳傩驱疫、求雨雩礼等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上巳节,春游踏青也成为民俗活动。据《韩诗》:“三月桃花水之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续魄,拂除不祥。……续汉书礼仪志曰: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涤祓除宿垢,为大洁”。这时踏青活动的主题,突出了“招魂续魄,拂除不祥”的“沐浴祓禊”。据《论语·先进》记载:“莫(暮)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王充《论衡·明雩篇》解释为:这是一种多人在渡沂水时表演像龙一样的行列舞蹈(另一种解释:是描写几个大人与儿童在沂水中游泳,然后到舞雩台上吹风的情景)。舞雩是在暮春时举行的一种祭礼,含有龙崇拜及祈雨等多种内涵。这里不仅记载了祭祀性的“舞雩”, 还描写了当时的春游踏青活动。
秦代以后,上巳节中过于放纵有关的节俗逐渐遭到禁止。除南方一些少数民族风俗以外,只有迎春、踏青等少部分活动得以流传,而原有的求配偶、求生育的性爱色彩渐渐消弭。
汉代基本上承袭了先秦的“迎春”的习俗。除皇帝率百官举行“迎春仪”外,各郡县也有迎春之礼。如《后汉书·祭祀志下》载:“(县邑常于)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东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则迎者拜之而还,弗祭。”此外,在春和景明的季节里,帝王贵族们常借迎春之仪游览春色。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令天下大酺五日”[1]。后汉明帝、章帝、和帝、安帝、灵帝、献帝都常于春季出游。郡县官吏也常以劝农为“春行”。汉代还有春日采风习俗,据《汉书·食货志上》记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绚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可见,这种劝民农桑的迎春之仪,已远不止仅仅“礼拜”而已,而是在演礼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赏心悦目的余兴节目。
关于民间春秋郊祭,《盐铁论·散不足》中曾记载说:“今富者祈名狱,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舞像;中者南居当路,水上云台,屠羊杀狗,鼓瑟吹笙;贫者鸡豕五芳,卫保散蜡,倾盖社场。”可见汉代的踏青风俗的盛行。
魏晋之后,上巳节改定在三月初三日,《宋书礼志二》记“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故多称三月三,但文人一般仍称上巳。不过,上巳节的古俗逐渐被水滨裢禊、曲水流觞、踏青等活动取代,而成为游春娱乐的盛会。《晋书》载: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人们依然出外踏青。《西京杂记》卷三记载:“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晋代后又有许多娱乐,如临水浮卵,浮枣,曲水流觞等,十分盛行。
“曲水流觞”是在水溪旁结聚宴饮,也称“流杯曲水”。晋朝会稽人王羲之《临河叙》说:“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这位人称“书圣”的王羲之曾于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与谢安、孙绰等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相聚,赋诗,流觞宴饮,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名作《兰亭集序》:“永和九年(353),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虽然这次聚会是“修楔事”,但宗教的色彩已淡薄,文章实际描写的还是春日郊游盛会。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说:“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楔饮踏青,亦是此意。”可见,春日踏青这种习俗活动在民间的普遍。
(1)隋唐
隋朝时期,踏青也是一项十分普及的民俗活动。尤其是每当春暖花开的时节,士女游春活动最盛。隋朝时,著名画家展子虔绘《游春图》,对明媚的春光及人们成群结队游春的情景有形象的描绘。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权作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唐代诗人王维诗句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一方面说明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清明”与“上巳”渐渐融合的趋势。
唐代的踏青更为盛行。如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孟浩然有“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据史载,唐代从农历正月十五至清明节的近两个月时间里,一直有人热衷于踏青。如据《开元天宝遗事》载:“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各乘车跨马,供帐子园圃或郊野中,为探舂之宴。”正月十五时,青草或许刚冒出小芽,然而性急的城里人就开始了“探春”活动。另据《旧唐书》记载,唐代宗曾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往郊外踏青:“大历二年二月壬午,(代宗)幸昆明池踏青。”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也记载云:“唐上巳日,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曰踏青。”唐代郊外踏青活动的盛行,由此可见一斑。
唐诗中描写踏春活动常把时间定位在三月三前后,唐诗题目中出现“上巳”和“三月三日”的有八十多首,其代表性意象就是祓禊和踏青。刘商“踏青看竹共佳期,春水晴山祓禊词”(《上巳日两县寮唆会集时主邮不遂驰赴辄题以寄方寸》)很典型。而白居易《会昌春连宴即事》写他与刘禹锡、王起三人宴会联诗,这年寒食、上巳二节相连:“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而刘禹锡联句云:“陌喧金距斗,树动彩绳悬。姹女妆梳艳,游童衣服鲜。”游女如云,衣饰鲜艳,说的就是上巳的踏青活动。这时,正是杨柳初上的季节,所以唐诗中描写踏春活动时,一般都用杨柳衬托。如张祜的《爱妾换马》诗有“婵娟踱蹀春风里,挥手摇鞭杨柳堤”(《全唐诗》卷五一一)的诗句,张籍的《江南春》更有“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全唐诗》三八四)的描写,在杨柳吐丝的春天,也正是踏春游赏之时。
(2)宋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融汇了寒食与上巳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辅以春游踏青的传统节日。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不过,宋代的踏青活动,大多集中在清明节。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说:“清明节,公子王孙富室骄民,踏青游赏城西。”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载,人们借清明上坟的机会,在郊外踏青聚会,以至“四野如市”:“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春天郊游踏青,这个节令活动与清明节日结合在一起,相沿成俗,内容也为之一变,娱乐身心的意义取代了宗教祭祀的寄托,更加盛行了。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株扬柳属流莺。”对当时春游自昼及暮,笙歌如痴的盛况可谓描摹得淋漓尽致。
南宋以降,踏青更盛。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卷三中说:“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州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歌欢箫鼓之声振动远近,其盛可以想见。偌大的西湖中,竟至“无行舟之路”;长长的西湖岸边,也“几于无置足地”,这种热闹景象,即使在今天,也难得一见。”[2]
元代,踏青是一种常见的民间体育活动。喜欢歌咏而且强健有力的生命状态的杨维桢在《崔小燕嫁辞》一诗中写道:“崔家姊妹双燕子,踏青小靴红鹤嘴。”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崔家姐妹体态矫健,充满活力,一改过去诗中的“美女”纤弱、慵懒、哀怨、娇贵之类的感觉。
(3)明清
明代踏青与宋代一样,主要借清明节扫墓时进行。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曰:“三月清明日......是日簪柳,游高梁桥,曰踏青。”还在《帝京景物略·高梁桥》中说:“岁清明,桃柳当候,岸草遍矣。都人踏青高梁桥。”在明人谢肇涮的《五杂俎》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北人重墓祭,余在山东,每逢寒食,郊外哭声相望,至不忍闻。当时便有善歌者,歌白乐天寒食行,作变徵之声,坐客未有不堕泪者。南人借祭墓为踏青游戏之具,纸钱未灰,舃履相错,日暮,墦间主客无不颓然醉倒。”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明朝冯应京、元朝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农历二月二日人们纷纷出城采蓬叶,备牲醴纸爆竹,为土地神庆寿行祭礼。后来,由于清明扫墓,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扫墓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而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
此外,踏青时节除了登山临水,游览春光之外,人们还同时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娱乐活动,诸如放风筝、荡秋千、蹴鞠、牵钩(拔河)等,内容更为丰富。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记载了当时杭州清明寒食时节踏青时还有百戏活动:“是日,倾城上冢,南北两山之间车马阗集而酒尊食罍,山家村店,享餕遨游,或张幕藉草,并舫随波,日暮忘返。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斛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
明清以来,踏青风俗亦然。《温州府志》记载:“清明扫墓而祭多有邀亲朋,拏舟击鼓铿金类游湖者。”《杭州府志》说:“二月花朝以往,士女急先出郊,谓之探春。画舫轻舟,栉比鳞集,先南屏,次放生池、湖心亭、岳王坟、卢舍庵,后入西陵桥、放鹤亭、比来皋亭山、刘坟村。每当春日,桃花盛放,一望如锦,游人多问津焉。”《金华府志》:“清明日,人家门户插柳枝,长行赏郊外名曰踏青,前后十余日祭扫先坟。”绍兴地区还在踏青时节进行祭祀大禹活动。《绍兴府志》记载:“三月五日俗传禹之生日,禹庙游人最盛。无贫富贵贱,倾城俱出,士民皆乘画舫,丹垩鲜明,酒樽食具甚盛,宾主列坐,前设歌舞。小民尤相矜尚,虽非富饶,亦终岁储蓄,以为下湖之行。春欲尽,数日游者益众。千秋观前一曲亭亦竞渡不减西园,至立夏日止。”
清初潘荣陛所著记述北京岁时风物的专著《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也详细记载了清明时节扫墓踏青的情景:“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盆,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每至春回大地、草木皆绿的清明时节,人们纷纷兴致勃勃结伴前往郊外踏青,游玩、放风筝。特别是从清乾隆年间起,所修的许多地方志和地方文献中都记载了清明时节踏青、放风筝的情景。
直到今天,春游踏青活动仍为人们所喜爱
❽ 对这句话加上有颜色的成语一个什么的早晨我们去郊外踏青
色彩斑斓
色彩斑驳
五彩缤纷
(令人)眼花缭乱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附:带颜色的成语——注意——大多不是说颜色的,而是说其他事物的。
姚黄魏紫 青黄不接 灯红酒绿
白袷蓝衫 筚路蓝缕 蓝田生玉 青出于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过于蓝 青蓝冰水 染蓝涅皂 衣衫蓝缕
暗绿稀红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白发红颜 百紫千红 碧鬟红袖
不分青红皂白 不问青红皂白 裁红点翠 惨绿愁红 姹紫嫣红
齿白唇红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愁红惨绿 愁红怨绿
穿红着绿 唇红齿白 翠消红减 大红大绿 大红大紫
灯红酒绿 耳红面赤 纷红骇绿 贯朽粟红 红白喜事
红愁绿惨 红豆相思 红飞翠舞 红粉青楼 红腐贯朽
红男绿女 红旗报捷 红情绿意 红日三竿 红绳系足
红衰翠减 红杏出墙 红袖添香 红颜薄命 红叶题诗
红装素裹 红紫乱朱 花红柳绿 见钱眼红 酒绿灯红
眷红偎翠 看破红尘 刻翠裁红 李白桃红 脸红耳赤
脸红耳热 脸红筋暴 脸红筋涨 柳绿花红 柳绿桃红
露红烟绿 露红烟紫 绿暗红稀 绿鬓红颜 绿惨红愁
绿惨红销 绿肥红瘦 绿酒红灯 绿女红男 满面红光
面红耳赤 面红耳热 面红颈赤 面红面赤 面红面绿
暮翠朝红 批红判白 披红戴花 砌红堆绿 千红万紫
青红皂白 青红皂白 软红十丈 软红香土 粟红贯朽
桃红柳绿 万紫千红 偎红倚翠 乌帽红裙 嫣红姹紫
艳紫妖红 依翠偎红 倚翠偎红 尤红殢翠 又红又专
御沟红叶 匀红点翠 驻红却白
暗绿稀红 惨绿愁红 惨绿年华 惨绿少年 橙黄桔绿
橙黄橘绿 愁红惨绿 愁红怨绿 穿红着绿 大红大绿
灯红酒绿 纷红骇绿 粉白黛绿 红愁绿惨 红男绿女
红情绿意 花红柳绿 花花绿绿 回黄转绿 酒绿灯红
柳绿花红 柳绿桃红 露红烟绿 绿暗红稀 绿鬓红颜
绿鬓朱颜 绿惨红愁 绿惨红销 绿草如茵 绿肥红瘦
绿酒红灯 绿林大盗 绿林豪杰 绿林豪客 绿林豪士
绿林好汉 绿林强盗 绿女红男 绿水青山 绿蓑青笠
绿叶成阴 绿叶成荫 绿衣黄里 绿衣使者 面红面绿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 砌红堆绿 青山绿水 青枝绿叶
施绯拖绿 视丹如绿 霜凋夏绿 说白道绿 桃红柳绿
脱白挂绿 颜丹鬓绿 朱颜绿发
百紫千红 鼻青眼紫 姹紫嫣红 传龟袭紫 传爵袭紫
大红大紫 带金佩紫 掇青拾紫 恶紫夺朱 红紫乱朱
怀黄佩紫 怀金垂紫 怀金拖紫 怀银纡紫 黄麻紫泥
黄麻紫书 黄旗紫盖 兼朱重紫 金印紫绶 金章紫绶
金紫银青 露红烟紫 佩紫怀黄 千红万紫 青紫被体
清都紫府 清都紫微 拖金委紫 拖青纡紫 万紫千红
魏紫姚黄 嫣红姹紫 艳紫妖红 腰金拖紫 腰金衣紫
姚黄魏紫 衣紫腰黄 衣紫腰金 衣紫腰银 以紫乱朱
以紫为朱 纡金曳紫 纡佩金紫 纡青佩紫 纡青拖紫
纡朱拖紫 纡朱曳紫 重金兼紫 紫气东来 紫绶金章
紫芝眉宇 邹缨齐紫
白黑不分 白黑颠倒 白黑分明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白山黑水
白往黑来 白纸黑字 弹丸黑志 弹丸黑子 颠倒黑白
粉白黛黑 粉白墨黑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黑白分明 黑白混淆
黑灯瞎火 黑灯下火 黑地昏天 黑风孽海 黑更半夜
黑家白日 黑价白日 黑漆皮灯 黑漆皮灯笼 黑漆一团
黑天白日 黑天半夜 黑天摸地 黑天墨地 黑言诳语
黑云压城城欲摧 黄干黑廋 昏天黑地 混淆黑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论黄数黑 漆黑一团 起早贪黑 青林黑塞 食亲财黑
数黑论白 数黑论黄 数黄道黑 说白道黑 说黑道白
说黄道黑 天昏地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 乌天黑地 一团漆黑
以白为黑 以黑为白 月黑风高 知白守黑 织白守黑
花花绿绿 青黄不接 万紫千红 雨过天青 银河倒泻 阳春白雪 惜墨如金 桃红柳绿 青天白日 青红皂白 青梅竹马 面红耳赤 面黄肌瘦 真金不怕火炼
黑白分明 白头偕老 红装素裹 绿草如茵 青梅竹马 黄袍加身
蓝田生玉 紫气东来 灰心丧气 碧波万顷 漆黑一团 平白无故
桃红柳绿 柳绿花红 山青水绿 青黄不接 姹紫嫣红 心灰意冷
苍翠如濯 白山黑水 阳春白雪 传波红叶 红红绿绿 平步青云
杳如黄鹤 筚路蓝缕 黄旗紫盖 起早摸黑 一身清白 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 炉火纯青 信口雌黄 青出于蓝 姚黄魏紫 槁木死灰
橙黄桔绿
粉装玉琢、粉面朱唇、人老花黄、黄卷青灯、黄麻紫泥、黄童白叟、黄锺毁弃、黄发儿齿、绿暗红稀、绿肥红瘦、白璧青蝇、白齿青眉、白袷蓝衫、白日上升、粉白墨黑、粉面朱唇、粉白黛绿、翠竹黄花、蝶粉蜂黄、白发青衫、白饭青刍、白圭之玷
建议提问的朋友遇到正确答案时,能够及时将最快回答正确的答案采纳,免得其他朋友以为前面还没正确的答案而费尽脑筋。
采纳他人的答案,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肯定,对答题者也是一种鼓励,且提问者和答题者双方都能获得财富值,正所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未彻底解决你的问题或有其它疑难,尽可向我发起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