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阅兵里红衣服的女兵是什么兵
是女民兵方阵
女民兵方队由北京市朝阳区组建。参加受阅的女民兵队员,大多数是18至25岁的未婚青年,她们中有个体户、私企老板、外企员工、干部、工人和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担负女民兵方队训练的是北京卫戌区“老虎团”的15名教官。队员们以无私奉献精神和满腔爱国热情投入到艰辛的阅兵训练中,在她们每人身上,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女民兵方队把她们的英姿留在金水桥畔。她们所展示的正是我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战斗英姿,在她们身上凝聚着华夏儿女爱国的深情,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国防意识。她们时刻准备着,听从祖国的召唤,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B. 阅兵仪式上穿红色军装的女兵是什么兵
女民兵方阵。女民兵方队由北京市朝阳区组建。参加受阅的女民兵队员,大多数是18至25岁的未婚青年,她们中有个体户、私企老板、外企员工、干部、工人和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她们通过单兵训练、排面训练与方队合成训练,在不长的时间内,从普通社会青年化身成了动作一致、气势昂扬的女战士。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们这些惊人变化背后想必也是缓缓滴落的汗珠。
(2)阅兵红色制服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背后的故事
共有13名联大人参加女民兵方阵训练,其中有7名退役学生。她们从3月初开始参加训练,每天训练16个小时,从早6点到晚上10点。
训练初期,每天下午有1小时的体能训练。从最开始的单兵训练开始,军姿、齐步、握枪、敬礼、步伐变换和正步动作;再到排面训练,单排面整齐、方向变换以及阅兵式、分列式和敬礼、答词训练;最后是方阵合成训练,方队齐整、军容严整,“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
C. 中国的军队军装是什么样子的
建国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初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系红领巾以示区别。同年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秋收起义,穿的是各式服装,佩带红布袖章,以此象征是一支红色部队。这个时期,一部分军服是靠打土豪或从战场上缴获来的,另外一部分则依靠当地群众义务缝制,没有统一的样式。>>>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服,八路军为土黄色,新四军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细布,号码不分大小,上衣长度一律为“二尺五”。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服装样式与抗日战争时期相同。1946年10月,我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八路”、“新四军”臂章,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队的军需工厂,从而初步具备了统一生产和供应服装的条件。1949年1月,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解放帽,帽徽为“八一”红五角星。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自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1962年定型生产的“六二”式军装。此后,解放军军服几经更新换代,先后进行了12次军服改革调整。 “五五”式军服图文 “六五”式军装 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后,改装“六五”式军装,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 “七一”式军装 1969年,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研制了涤锦棉三元混纺单衣,1973年装备部队,称“七一”式服装。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作军需服装和装具,这在我军服装发展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改革。 “七八”式军装 “七八”式服装是“七一”式的改进型,它以减重为目的,全面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军装 “八五”式军装基本沿用1955年样式,与“七八”式服装相比,其明显区别在于布料和样式的彻底更新换代。 “八七”式军装 “八七”式军服是198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定型的。1988年10月1日起陆续装备部队。这套服装除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外,还特别设置了文工团员用的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的礼宾服。另外,还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种特种服装。1990年开始配发了87式制式衬衣。1992年,中央军委决定:文职干部配发制式服装,戴文职肩章、领花。用“八七”式系列军服装备部队,是我军军服史上一个突破。 “九七”式军装 1993年初,我军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军服。新一代军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装的优点,吸取了国际上先进国家军服的长处,与87式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和协调,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颜色体系。97式军服共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与87式服装相比,主要增加了礼服、夹克常服、毛衣、体能训练服、战士皮鞋、作战靴及国际通用的贝雷帽等品种,新增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服饰标志。 97式军服于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1999年装备驻澳门部队,驻国外武官配发了97式礼服,全军其他单位未装备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开始统一配发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和贝雷帽,同时取消已装备部队多年的87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制式衬衣采用了先进的纺织和原液染色等技术,与87式制式衬衣相比,在样式结构、用料、颜色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提高了穿着舒适性。长袖制式衬衣官兵均为束腰式;短袖制式衬衣军官、文职干部为夹克式,士兵为束腰式。陆海空三军衬衣颜色为各军种基本色,陆军为浅绿色,海军为本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体现了三军特色,形成了系列。这次向全军官兵配发的贝雷帽为我军首次装备。贝雷帽采用国际通用样式,用料为细羊毛,颜色为陆军深棕绿色、海军深藏青色、空军深蔚蓝色。贝雷帽的配发,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热和不便携带的问题。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士兵和部分军校学员统一换发用仿毛面料制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换发用同一材料制成的04式夏常服。我军士兵现行着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称“的确良”的涤棉平布制成,冬常服用俗称“涤卡”的涤棉卡其布制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异复合化纤长丝织物”为服装面料,外观、质感与毛料无异,保暖性、防风性、透气性和密度都达到毛料的指标,而且有更好的抗皱保型性,能抗静电,可水洗,易干,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个品种。04式士兵大檐帽、空军士兵冬帽和陆军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绿色改为棕绿色,04式海军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蓝色改为藏青色,04式空军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绿下藏蓝改为上棕绿下藏蓝。 为配合04式士兵常服着穿,我军首次为除海军海勤和驻香港、澳门部队以外的士兵配发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超细纤维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黄牛正面革。 200511月11日,空军开始统一换发05式常服。空军新常服颜色为蓝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换发,标志着空军从此拥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与使命任务相配套的常服,结束了50多年来空军常服采用陆军土黄色上衣和海军藏蓝色裤子上下颜色不统一的历史,实现了与空军工作、训练、作战环境相一致。 07式陆海空男军官礼服 07式军服 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全军从2007年起换发07式服装。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陆军军服颜色调整为松枝绿,海军军服调整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军军服在深蓝灰色基础上作了适当加深。大檐帽调整了翘度,军官增加了帽檐(墙)花;夏常服为束腰式,陆、空军和海军白色春秋常服为猎装式,使体型更显修长;增加了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等,海军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设计了三军统一的帽徽、领花,体现了军人荣誉,强化了军服美感。国旗、军旗、长城、天安门等中国军队的传统重要标识,简洁地融入到了臂章、领花、胸标等标志服饰上。 07式军装全军从2007年7月1日起由驻京、驻港和驻澳部队先行装备,8月1日起全军军官开始穿着,预计在09年前完成全军换装
D. 今年国庆阅兵中穿红色军装的女兵是什么兵种
还是女民兵
三军女兵是穿07式礼服的
E. 2019年阅兵人员都穿的什么样的衣服
迷彩服与常服
F. 穿红色制服的女兵方队都是哪些人组成
人员第14方队 女民兵方队
通场时间:10点48分
方队组成:女民兵共352人以2+25×14的队形组成方队
方队长:李彦田
参阅部队:该方队由北京市朝阳区在编女民兵遴选而成。1984年,朝阳区开始独立抽组国庆阅兵女民兵方队,参加了国庆35周年、50周年首都大阅兵,享有“民兵之花”、“铿锵玫瑰”的美誉。
携带武器:女民兵携带85式轻型冲锋枪参加受阅。85式轻型冲锋枪是我国第二代冲锋枪,也是我国第二代轻武器代表作之一,1985年完成设计定型,大量装备我军特种兵。
参阅部队服装:身着玫瑰红风衣式服装,头戴白色贝雷帽。
没事多看看书,推荐一本关于国庆阅兵的《坦克新军事装甲车辆》2009年11月,这本是60周年阅兵全纪录。有一定收藏价值。
希望房主采纳!! 是女民兵方队。
G. 祖国60年来阅兵式服装的变化
40年代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把草绿色确定为军服的颜色,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从这时开始,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次出现了大檐帽、士兵套头衫和女军人连衣裙,以及“列宁装”(胸前双排扣)。海军则采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头军服,无檐帽上缀有两根辨风向的飘带,等等。空军、海军、装甲兵等技术兵种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特种服装。
从这时起,中国军服离开中山装的单一模式,吸收了外国军服的某些特点。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全军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级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服装面料是纯棉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军服与中国当时的政治发生了很多的关联。
头戴解放帽的解放军战士1978年,我军服装又在71式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合纤材料的使用。主要将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为涤卡布料,棉衣里子布改为改维棉布,对皮帽和毛皮大衣采用新工艺生产,并对罩衣减轻了重量。改进后的服装定名为78式军服。
198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军服改革方案,并于1985年装备部队,定名为85式军服。85式军服仍然沿用55式军服样式。仅解放帽改为大檐帽,佩带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和军种肩领章。干部、战士增发了制式衬衣。团以上干部夏服为凡尔丁毛料,冬服为马裤呢毛料,大衣为大衣呢毛料;且军以上干部为纯毛料,师团干部为毛涤混纺,营以下干部和战斗服装用料为涤锦棉三元混纺布料。
八七”式系列服装分礼服、常服、作训服三类。
礼服是军官在重大庆典和重要外事活动时着穿的制式服装。分夏礼服和冬礼服两种。礼服为西服式。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和裤中缝牙线的颜色区分军种。礼服用料按衔级区别。女军官礼服样式、用料、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官相同,系玫瑰红领带。87式军服还设有文工团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礼宾服。
常服是军人在平时和一般性礼仪场合着穿的服装。分夏常服、制式衬衣和冬常服三种。军官夏常服为翻领,两个上贴袋,两个下挖袋,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区分军种。夏常服用料按不同衔级区别。
1997年7月1日,我军驻港部队官兵穿着的新一代军服,正是我军研制的新一代军服的雏形。我军新一代军服吸取了世界其它国家军服的长处,与现行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加美观大方,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军服颜色系列。此外,新一代军服还采用了国际流行军服的分类,按功能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共包括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绒衣、大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及其配套的军鞋(靴)和服饰九个部分。 99式服装是1999年预先装备部队的新一代军服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陆、海、空军男女长、短袖夏服上衣,男女茄克夏服上衣和92-1男女夏裤,以及贝雷帽。
H. 70周年阅兵女兵服装是什么颜色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70周年阅兵女兵服装有白色,军绿色,深蓝色,今年还加了了一个玫红色。
I. 阅兵仪式上穿红衣服戴白帽子的女兵是什么兵啊
这组女兵是由各个地方的人和在一起的,有公务员,职工,白领,学生等等
J. 阅兵式的红色军装
女民兵
女民兵方队从一九六二年开始,七次参加国庆首都阅兵,赢得“民兵之花”的美誉;
最后一个徒步方队是女民兵方队。她们身着紫红色裙装、手持85式轻型冲锋枪通过天安门,展示了首都女民兵的风采。
从弱不禁风到坚韧不拔,脱掉了时尚的装束,留下的只有一身的唯美军姿,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阅兵式上,女民兵方队将作为唯一的一支民兵方队,从天安门前走过,成为阅兵场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一肩担着美好的生活,一肩担着强大的国防”是女民兵方队的真实写照。从队列训练零起点的老百姓,到军事素质过硬的钢铁战士,女民兵方队的队员们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姑娘们晒黑了美丽红颜,付出了艰辛汗水,腿练肿过、脚起了泡、磨破了皮,平均一个月要练坏一双皮鞋,但没有一人因苦累而退缩。
让女民兵方队队长李彦田都有些佩服的是,“根据训练要求,队员每天在训练场的训练量上要走十二圈。这样的强度对男孩子都有些吃不消,何况是这些柔弱的女队员。但是她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八0后与九0后,没有让人失望。”
其实熟悉女民兵方队的人都知道,让这些没有任何军队训练的队员登上“阅兵式的舞台”,可谓是“风险大于一切”。据女民兵方队负责人介绍,女民兵方队由北京市朝阳区在编女民兵遴选抽组而成,队员由在校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大学生村官、企业职员等构成。
但是她们给人最大的惊喜就是“变得太快”。从T型台上走“猫步”到阅兵场上踢正步,从时尚前沿到绿色军营,作为女民兵方队的领队,赵娜和张晓菲从参训前的广告模特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来了一次完美转身。
从走“猫步”到踢正步,这里的一切队列动作都和她们以前所学的专业相悖的,受阅动作体现的是阳刚、挺拔、整齐,那些舞台上所谓的柔美、自然、放松在这里可谓是“背道而驰”。赵娜起初因为身体柔弱无力,被很多队员送上“面条”的雅号。
然而这些“面条”生性不服输,从报到那天起,她从未请过一次假,一直坚持训练。经常加班加点练体能,别人做20个俯卧撑,她做50个,别人端腿5分钟,她端腿15分钟。为了纠正动作,教练给她带过各种“刑具”。别人休息的时候,她就找个没人的地方练踢腿。她最怕生病,不是怕疼痛,而是怕影响训练,脚腕肿得像馒头一样也坚持着,脚每落一下地就钻心的疼。
用队员们的话说,“拼就拼出点颜色,不流点血与汗,如何在天安门前享受T型台的味道?”
尽管每天训练很苦,但“美”没有耽误。在阅兵村,如果仔细观察,能看到许多正在训练的队员面庞上淡淡的妆容。女孩子上场训练前会涂上防晒霜,晚上训练结束回宿舍第一件事是给自己敷上补水保湿面膜。
有队员告诉记者,与其他方队不同的是,队员可以在训练与阅兵时使用化妆品,以最美的形象走过天安门广场,这可谓是“天生的”特殊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