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10月10日零时起,至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制式服装配发前,原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警种学院人员停止使用武警部队制式服装和标识服饰,统一穿着无武警标识的作训服,并在作训服左兜盖上方佩带消防救援队伍身份标识牌。
标识牌由应急管理部统一制作,配发对象为在编在职干部、队员和消防专业院校学员。凡不在配发范围内的人员,一律不得佩戴消防救援队伍人员标识牌。
消防救援队伍管理指挥干部、专业技术干部、高等专科学校学员佩戴干部标识牌,消防救援队伍队员、消防员学校学员佩戴队员标识牌。
(1)改制后伍的制服是什么样的扩展阅读:
2018年3月21日,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安消防部队不再列武警部队序列,全部退出现役;公安消防部队转到地方后,现役编制全部转为行政编制,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承担灭火救援和其他应急救援工作,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作用。
应急管理部是此次改革中新组建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原分属于13个不同部门的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职责整合,包括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职责和国家林业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武警消防部队和森林部队按计划也要并入该部门。
Ⅱ 消防改制士官怎么改
士官变为公务员,行政事业编制。士官在消防部队建设中应充当技术尖兵和业务骨干兵的角色 。
由于部队岗位和专业技术的需要,一些有专长、有技术、部队工作需要的人才套改为士官继续留在部队。士官要么就是军事训练骨干,要么就是班长管理骨干,要么就是各个岗位上的能手,要么就是特种技术(如特种车辆技术兵,特种器材装备技术能手等)骨干。
2018年3月21日,国务院改革方案落地公布,公安消防部队转制敲定,现役官兵集体退役转制移交,其编制由现役编制转为行政编制,整体移交应急管理部,继续承担灭火救援和其他应急救援工作。
根据公安消防部队整体移交应急管理部队工作安排,2018年10月9日上午10时举行“公安消防部队移交应急管理部交接仪式”。武警消防部队将成为一段载入史册的历史。
Ⅲ 消防改制推出的几套衣服颜色
春秋(冬)常服、作训服颜色选用深火焰蓝色
据了解,消防救援队伍这套火焰蓝制服今年11月初已经在人民大会堂公开亮相,而昨日在湖北省亮相则尚属首次。据湖北省消防救援总队相关人士介绍,新的服装总体沿用传统制式服装样式。
突出消防救援队伍的职业特性。夏常服上衣和内衬衣颜色,指挥长以上采用白色,其余的采用浅火焰蓝色。
Ⅳ 消防救援队伍转改后穿着的服装被大家亲切称为什么
消防救援队伍转改后,穿着的服装被大家亲切称为迷彩服。
Ⅳ 民国时男人穿什么衣服
长袍马褂,洋装,中山装,唐装。
长袍马褂的男性造型,其实早在清末就有了,不过民国其实并未因其曾经在前朝广为流行而禁止,相反的,袍褂一直是民国男性的常礼服。
民国18年所定《服制条例》中的“男子礼服”,由于该条例一直到民国92年才废除,而后也没公布新的服制条例,所以在一些需要传统礼服的地方,仍然会穿着袍褂。
民国元年的大礼服(级别高于常礼服袍褂)所采用的就是洋装,并且在常礼服中也可采用洋装,其余各种行政职务的制服,也是采用洋装,民国主流力量对于洋务的推崇可见一斑。
一般来说,民国略有身份的人,至少都是长袍打扮,而短装因为行动便利,一般都是社会下层及劳动人民的装扮。
袍褂不见得非得是名流才可以穿着,但是相对于短装自然是正式了许多。
中山装起源众说纷纭,但是这种极具军装风格的服饰,对于当时处于战时的中国,为了标榜军中职务,常有领导人穿着。如蒋中正,印象中的他一生似乎都是军装打扮,只有在私下生活里才会穿着袍褂,他的西装形象反而极为少见。
(5)改制后伍的制服是什么样的扩展阅读:
民国时期的服饰风格:
由于当时社会呈现出动荡不定,混乱无序,在这一时期,大量的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需要了解着一些社会问题,得应用历史方法,考察当时人民的社会风尚变化。通过生活细节,可以看到大时代背景下的整体社会状况 。
民国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以废除传统服饰为中心内容的服饰改革。男子服出现了从长袍马褂向中山装和西装逐步过渡的趋向,女子服饰变得日益丰富多彩,出现了普及旗袍的趋向。尤其便现在东部沿海港口城市,由于沿海口岸城市较早开放,得风气之先。
以京师宫眷显贵为代表而被全国效尤的传统京派服饰,渐渐失去了领导服饰潮流的优势,转而仿效苏杭、上海。这一现象也表现出了西方文化渗透的方向。全国总体表现在,从东向西男子服饰由大量的中山装和西装向大量马褂长袍的变化。
男子服饰这一变化主要还来源于,清末民初,大批青年出国留学,国内也大办新式学堂,社会上出现了服装西洋化得趋势。各个学堂服饰皆效仿西式。
社会上的西服大致有三类:一类是军服,包括英美式,俄式,日式军服,第二类是驻外使馆文职官员,买办商人,留学生所穿的西服。在一类就是日本式的士官服和学生服装。这些学生装,是大量留学青年带回国的。
这种服装形制简便,给人一种庄重和充满活力的感觉,因此,传入中国后,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风行一时。
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拜托了中国传统的宽袍大袖,吸收了西装的贴身、干练的风格,但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给人以一种朴实庄重之感。各个阶层皆可以穿,出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它的活力。
服装上的差别不仅仅是因为审美观的不同,其中还有经济因素和个人生活习惯因素,穿中山装和西服的人,沿海多于内地,城镇多于农村。在一,不论城镇还是农村,沿海与内地,富有者都是衣帽光鲜,穿着入时,穷人则大都维持温饱而已,穿着也没法讲究,以衣御寒。
女子服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随着清末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兴起,一些新型知识分子把服饰变革与女子解放联系起来,认为传统服饰是束缚妇女的枷锁,主张予以改革。民国初年,女子衣着特点:首先是取消了服饰上的等级差别,这一举措无疑不成为妇女解放运动推向成功的讯号。
其次满族妇女的服装遭到摒弃。除此之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妇女服装改变了传统的胸、肩、背完全成平直的造型,变得更加称身合体,并能体现女性的秀体之美。于是旗袍的走向了大街小巷,一时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同时还有各式各样的服装,可以说是百花争艳的服饰大潮流,欧洲国家时尚代表的巴黎各种流行服饰在当时应经到上海。上海的交际市场中女装层出不穷,当时同样在流行时尚推广过程中,女装很安装有同样的问题,这也是主要的社会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们需不需要有国服 (4)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山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唐装
Ⅵ 三军仪仗队服装改革过程是什么样的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日,许多国家宣布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10月16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位外宾,就是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罗申要正式向毛泽东递交国书,中央确定用仪仗队和军乐队举行欢迎仪式。由于时间紧,临时组建的仪仗队来不及做礼服,在欢迎罗申大使时,为了显示仪仗队威武雄壮,决定上身着缴获的日军呢料军衣,下着马裤,脚穿马靴,头戴钢盔,手持上刺刀的三八式步枪。
1953年6月29日,公安部队首长签署命令,抽调公安警卫师警卫营和第二团三营组建仪仗队,并在各野战部队中挑选仪仗队员,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
仪仗队成立之初,正是新中国诞生不久的困难时期。尽管战士们都是来自全军的优秀骨干,但仪仗队的服装却与其他部队无异,衣服布料为棉平布,颜色为草绿色,左胸佩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章,仪仗用枪为苏式762步枪。
1956年9月30日,时值国庆节前夕,首都机场到中南海的路上,几十万群众夹道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在队伍的尽头,身着新式礼服的三军仪仗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威武。
欢迎仪式开始后,苏加诺总统在毛泽东的陪同下,检阅了着新装的陆海空三军仪仗队。这是仪仗队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着礼服。
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全军军服也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设礼服、常服,简称55式军服。
55式军服,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仪仗队就是从这次军服调整开始穿着礼服的,其样式为当时的军官礼服。
在这次军服换装中,仪仗队也由原来迎接外国元首只是陆军仪仗队改为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仪仗队着装也由陆军军服改为陆、海、空三种军服。
1965年6月1日,随着我军军衔制的取消,仪仗队礼服也即废止,改为统一着三军常服,干部为上下四挖袋,战士为两胸袋,军服上佩戴着红领章、红帽徽。
三军仪仗队在经历了第一个10年礼服时期后,迎来的却是长达近20年的没有礼服穿的时代。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门打开,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不断出现在世界礼宾场上,检阅他国的仪仗队。比较之下,他们都感到“我国仪仗队的服装还可作些改进”。
1983年8月1日,三军仪仗队正式配发新式礼宾服。从此也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服装改革的序幕。
伴随当时的服装改革,陆、空军仪仗队队员戴大檐帽;海军战士戴水兵帽,干部戴大檐帽。帽顶和帽墙有标志军种的牙线和帽墙丝带。
三军的帽徽均为圆形,正中有“八一”字样的五星,外围是麦穗和齿轮,海、空军分别加衬铁锚和飞翅图案。陆、空军礼宾服上衣为立翻领,袖头外侧有标志军种的牙线和两道黄线。
海军战士着披肩式水兵服。海军干部服与陆、空军相同。三军礼宾服裤中缝处均有标志军种的牙线和两道黄线。
仪仗队礼宾服陆军为棕绿色;空军上衣为棕绿色,军裤为藏青色;海军上衣为白色,军裤为藏青色。三军仪仗队员均佩戴肩章。
新式服装用料是毛涤混纺凡尔丁。改革后的服装庄重、朴素、大方,符合我国的民族习惯和我军的传统。
1987年,军委领导考虑到新形势下的外交需要,再次要求总后对礼服进行改革,但这次改革后的礼服试穿不久,便被淘汰了。
1992年10月1日,三军仪仗队换着新式礼服。这是三军仪仗队第四次礼服改革。
新改革的礼服不仅第一次脱离了当时现行军服的样式,颜色也由原来的3种改为6种,区分了军种,结束了陆海空军混色的模式,同时提高了主料的档次。
中国走进新世纪,三军仪仗队礼服改革也走进了新的世纪。
2007年7月3日,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暨新式服装发放仪式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三军仪仗队身着新式礼服、高擎着八一军旗走在13支新式服装展示方队的最前列。
新式仪仗礼宾服,既与07式军官礼服保持了基本统一,又凸现了仪仗礼宾服的特点,与旧式礼服相比,更是脱胎换骨般的改进。与普通军服一样,仪仗礼服的颜色也进行了调整。
陆军由过去的棕绿色改为松枝绿,既保持了我军传统的绿色,又加入了红军、八路军军服的颜色。海军和空军的军服颜色改动较小,分别由藏青、蓝灰加深为深藏青、深蓝灰,使三军色调更加协调。同新军服一样,仪仗礼服整体上还是传承了解放军“红”的元素,包括帽徽、臂章、国防服役章等多处都有体现。
Ⅶ 全国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换制式服装,新制服有什么特点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全新制式服装首次正式亮相,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全新制式服装
根据报道称:这次换新的制式服装为全国统一配备,主色调为藏青色,按照规定佩戴胸号、胸徽、帽徽、肩章、臂章的标志,臂章图案由山水组成,象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整体表达了环保人守护蓝天、绿地、净水的理念,彰显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是改进着装管理方式。采取按规定的种类、标准统一换发与个人在年度定额内自主选配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严格自主选配的管理规定,使之更加符合执法工作实际,避免福利化倾向。
这一次的改革采用两者相结合的管理,和去年军队应用的管理模式一致,能够较好的提高配发制服的利用、使用率。
四是实行财政全额保障。明确制服和标志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全额负担,取消此前由个人负担制服工料费30%的规定。
原来制服还要自费,那可能有的人选择好几年都不更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执法形象,这次的改革还是很有必要的!
Ⅷ 公务员警察,穿着什么鞋子、什么衣服
近日,国家财政部、司法部联合印发了《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管理办法》,对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农业、文化市场、市场监管、应急管理6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制服进行统一、对其样式、预算金额、换发频率等都予以明确。今天我们就看看这些制服都有哪些?都是什么样的?
整体来看,这次制服和公安的制服款式很像,颜色也差不多。这次最大的变化是制服费用全部由财政承担,原来的个人承担30%的规定取消。
1.这是常服,基本就是西装款式,样色是藏青色,衬衣是晴空蓝,领带是藏青色。衣服挺精神的,特备是女士的小蛮腰,露的挺明显的,价格是448一套。
2.这是执勤服,也是常说的查验服,基本及是夹克造型,穿上之后更加干净利索,执法也更加方便。这种衣服颜色也是藏青色。冬季执勤服价格是最贵的490元一套。
3.夏天制式长袖衬衣,颜色为晴空蓝,个人感觉现在海关、海事的白色更为好看,蓝色有点太普通,不上档次。81元一件。
4.夏天短袖制式衬衣,这个颜色和长袖一样,还是浅蓝色,谈不上好看,但是床起来应该还算舒服,80元一件。
5.冬季防寒服,款式大方,材料 不错,防寒效果应该相当不错,而且穿上显得很精神,很利索,当然看价目表,这个价格也是比较贵的,356元一件。
6.冬季长款防寒服,看着很帅,穿上显得很精神,很利索,这个是所有衣服里面最贵的,400元一件。
Ⅸ 消防部队改制后,如何招录新的消防员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部队于2018年10月9日上午10时正式完成了移交仪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全权接管,武警消防队成为史册。同时,当时的武警消防官兵集体退役,由现役编制转变为行政编制,现在消防队已属于事业单位。 现如今消防员分为两类——一:政府专职消防员。二:现役消防员
政府专职消防员可以去当地的消防救援站(中队)报名,现役消防员需要报考,考上之后有编制,专职消防员是没有编制,不想干了也可以辞职,但现役消防员就不行,现役是有约束的。
我们知道消防员是一个比较高危的工作,他们拿多少工资都是应该的,这样的标准其实也不算是很高的。
Ⅹ 八路军军服什么颜色新四军衣服颜色是否也一样
颜色不一定,灰的,黄的,绿的都有,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换发国民革命军服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由于形势的急剧变化,国民党对两党合作抗日的态度转向积极。中共中央应国民党邀请,派周恩来、朱德和中革军委副总参谋长叶剑英等,飞赴南京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的国防会议,并就红军改编等问题继续同国民党谈判。8月15日,国民党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表示了“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的决心,并下达总动员令。于是,两党最终就红军改编问题达成了协议。
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委任了正副总指挥。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将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八路军总指挥部,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中革军委总政治部改为八路军政治部,任弼时为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同时任命了各师的领导干部。当日,朱德、彭德怀等高级将领发表通电,宣布就职,宣告部队已改编完毕。
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简称“集总”。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但此后仍沿称八路军的番号,其指挥机关仍简称总部。
1938年初,在南方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集中到皖南与皖东,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新四军全军共辖四个支队。
红军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后,部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服装、标志基本都与国民党军队相同。
改换军服后,八路军、新四军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八路军佩戴“八路”二字的长方形臂章,新四军佩戴“新四军”或“N4A”的臂章。臂章的标准尺寸为8.5厘米×6.5厘米,白底蓝字。军服主要品种有军帽、军衣、军裤、军大衣、标志符号等。军帽为直筒圆顶加围式,分单帽和棉帽。直筒式帽墙,平面圆帽顶,带弧形帽檐和帽围,帽围两端靠两粒小纽扣结合在一起,冬季帽围可以放下,起到护脖、护耳的作用。军上衣为立翻领、对襟单排五粒扣、四个明贴袋,分夏服和冬服。不分大小号码,长度一律“二尺五”。军裤,干部为西式裤,士兵为改良中式裤。军大衣为翻领、双排扣、两个暗袋(军官大衣有袋盖,士兵大衣无袋盖)、后开衩(军官大衣长开衩,士兵大衣短开衩)。军服颜色,八路军多为土黄色,新四军多为灰色。当时一名八路军正规部队的士兵的装具应包括八路军军帽、军衣、鞋、绑腿、子弹带、手榴弹包、腰带和棉被,一般都是两双鞋。附属的装备还有干粮袋、碗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