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最早的国家之一。然而,直到新中国诞生前,近代油气地质勘探仍未真正起步,可谓既无统一计划,又无资金和先进设备,仅由少数专家在一些局部地区(如陕北、甘肃、新疆、四川、台湾等地区)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地面地质调查和少量钻井。到1949年底总共发现了陕北延长、甘肃玉门和老君庙、新疆独山子以及台湾出矿坑等5个油田以及7个小气田。解放前年产原油仅为12万吨。
中国油气勘探历程从20世纪50年代算起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勘探初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
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石油勘探仍主要在西北地区展开。1955年10月克拉玛依第一口井—克1井喷油。1956年起勘探集中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当年就探明了克拉玛依油田。这是新中国石油勘探的第一个突破。
1958年,在青海冷湖5号构造上打出日产500吨的高产井,相继探明了冷湖5号、4号和3号油田。石油部在四川组织了川中会战,发现了南充、桂花等7个油田。在玉门发现了鸭儿峡油田。
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已形成新疆、青海、玉门、四川四个石油天然气基地。1959年全国石油产量达到373.3万吨。(2)战略东移,突破松辽盆地(20世纪50年代末—1963年)。
从1955年起,地质部和石油部先后在华北平原和松辽盆地展开了全面综合地质调查。
1959年9月石油部在松辽盆地钻探的第三口参数井—松基3井喜喷工业油流。1960年2月中央批示开展松辽石油大会战。5月,数万石油大军云集大庆长垣北部,在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太平屯、高台子、葡萄花、敖包塔等7个构造上先后获得工业油流,揭示了大庆长垣构造带整体含油的面貌。1963年5月上报石油储量达22.63亿吨,含油面积865平方千米,这一重大突破一举改变了我国石油分布的格局,开创了我国东部油气勘探的全新局面。
从会战的当年6月第一列火车外运原油起到1963年,全国年产原油达648万吨。同年12月,周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告“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3)进军渤海湾,创建第二大石油基地(1964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
乘大庆石油会战胜利的东风,为继续加强东部地区的勘探,经中央批准,1964年石油大军南下入关,挺进渤海湾地区,开始了华北石油会战。在北起天津北大港南至山东东营以北的广大沿海地区,摆开了新的石油勘探战场。
1965年,在山东东营地区发现胜—坨油田,坨9井、坨11井日产油上千吨,当年产原油83.9万吨。在天津拿下大港油田,此后,石油人战胜文革动乱造成的重重困难,勘探战果不断涌现。至1978年,相继发现了一批大油气田,如胜利油区的东辛、滨南、孤岛、孤东、临盘等亿吨级油田,大港油区的北大港、枣园、五官屯油田等。这两个油区原油产量分别达到2000万吨和315万吨,成为继大庆之后我国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
1967年开始在辽河盆地进行石油勘探。国务院于1970年3月批准开展辽河石油会战,相继发现兴隆台、曙光、欢喜岭等大油田。辽河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355万吨。
1975年7月,华北冀中平原勘探又奏凯歌,任4井打出高产油流,开创我国古潜山油气勘探的新时期,到1978年原油产量达1224万吨。
在渤海湾地区勘探会战的同时,国务院于1969年6月批准组织江汉石油会战。在中国腹地江汉平原上,用近3年时间,发现了一批中小油田,建成产能上百万吨。
1970年,中央批准开展陕甘宁石油勘探会战,发现了马岭、红井子油田,建成产能100万吨。
1977年5月,石油部组织河南石油会战,发现了魏岗、双河、下二门等油田,仅用1年时间建成产能200万吨。
70年代开展的会战先后发现川西北牛坝和川西南、川东南等19个气田,1978年年产天然气达60.8亿平方米。
1978年,中国原油年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进入世界产油大国行列。
此后,到80年代中期,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石油勘探开发开始对外开放,在海上开始对外签订合作协议。1983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渤海、莺歌海突破性地发现了油气田。加上陆上以松辽、渤海湾盆地为重点,发现一批新油田,使我国的石油储量稳步增长。
1983年3月,国务院批准石油部组织中原油田生产建设技术攻关会战。该油田从1975年9月濮参1井发现工业性井喷后,先后发现文留、濮城等大油田。1979年年产原油30万吨。1985年原油产量达到550万吨。
1984年9月,地质矿产部在塔里木盆地的塔北隆起发现高产油气流(沙参2井)。年底在内蒙二连盆地有新发现。
(4)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大力发展近海勘探,加强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勘探(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以发展西部和东部“三新领域”勘探为重点,滚动勘探,不断增加储量。到1988年全国油气勘探重点地区有新疆、吉林、大港、冀东、内蒙古、青海。在塔北隆起轮南构造的奥陶系,石油部钻探的轮南1井喷油,日产油90.7立方米,发现了轮南油田。1989年石油部成立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地矿部也加强了西部勘探。到目前,在西部勘探获重要进展,在塔里木发现探明了轮南—塔河油田等一批大中油田,在准噶尔、吐哈、青海、陕甘宁等盆地都探明了一些油田。
近年来,在中国西部以塔里木盆地为重点,探明了克拉2大气田(储量2000多亿立方米)以及鄂尔多斯以长庆和苏里格为代表的大气田;在四川和青海都发现大量天然气储量,近年来累计新增天然气储量达1.0万亿立方米,这为西气东输工程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海上油气勘探不论是自营区或是与国外协作区都获得了新进展,北起渤海南到南海北部湾,已发现了一批大中型油气田,如绥中36-1、蓬莱19-3、流花11-1等大油田和南海崖城13-1、东方11-1气田。海上累计探明石油储量(2001年底)14.3亿吨,天然气储量2995亿立方米,已成为“十五”及以后的油气发展重要领域。
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就是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瞄准国际石油科技前沿,以5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发展道路,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油气生产国。
㈡ 六子是什么
六字真言,也叫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发音有多种版本,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近似发音为:唵(ong)嘛(ma)呢(nī)叭(bā)咪(mī)吽(hōng)。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代表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
六字大明咒是“唵啊吽”三字的扩展,其内涵异常丰富、奥妙无穷。由于汉语方言众多,每个方言都有不同的发音。但是所有汉语普通话及方言的发音,在汉传佛教,只能以普通话发音来”代表“六字大明咒的”标准发音ong ma ni bei mei hong,但是佛教中并不强调一定要按照“标准发音”诵读。
六字真言代表观音菩萨(四臂观音)关闭六道之门,使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往生清净极乐净土的纯佛教理念, 观音菩萨自己就是持此咒而修行成佛的,佛名正法明如来。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以后想要挣脱出来,佛祖在山上贴了符咒让他无法动弹,那个符咒写得就是”唵嘛呢叭咪吽”。
唵 表示佛部心,代表法、报、化三身,也可以说成三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是所有诸佛菩萨的智慧身、语、意。
嘛呢 表示宝部心,就是摩尼宝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心所愿、无不满足,向它祈求自然会得到精神需求和各种物质财富。
叭咪 表示莲花部心,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表示现代人虽处于五浊恶世的轮回中,但诵此真言,就能去除烦恼,获得清净。
吽 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循序渐进、勤勉修行、普渡众生、成就一切,最后达到佛的境界。
佛教故事讲: 唵、嘛、呢、叭、咪、吽,每个字所代表的意义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字都代表无尽功德大利,即使你只修炼其中一两个字,也会得到很大功德。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咒文读的不准确仍然有功德感应的原因。观世音菩萨曾化身为苍蝇到畜牲道度生,那些猪圈里的猪听到观世音菩萨化身的苍蝇发出的“嗡”声,只凭这一个字,它们就当下得到解脱。
唵为白色,象征本尊之智慧,属于禅定波罗蜜多,能除傲慢心。
嘛为绿色,象征本尊之慈心,属于忍辱波罗蜜多,能除嫉妒心。
呢为黄色,象征本尊之身、口、意、事业、功德,能除贪欲心。
叭为蓝色,象征本尊之大乐,属于布施波罗蜜多,能除愚痴心。
咪为红色,象征本尊之大乐,属于布施波罗蜜多,能除吝啬心。
吽为黑色,象征本尊之悲心,属于精进波罗蜜多,能除瞋恚心。
㈢ 帽子像什么造句,补充完整
(1) 妈妈给我买了一顶帽子像一个包。
(2) 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我们已经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这个帽子如贫穷小书包。
(3) 文艺批评要实事求是,不能扣大帽子,这个帽子像帆船,越来越大。
(4) 小北戴帽子时,总是把帽舌压得很低,她带着帽子像一个没长大的孩子。
(5) 这猝不及防的惊变,使我帽子下面的头发都竖起来,这个帽子像一个气球,非常大。
㈣ 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的人是谁
是地质学家李四光(1889—1971)首创的地质力学,打开了中国石油宝藏的大门,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使中国进入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
李四光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
(4)甩掉了小六子的帽子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李四光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
1956年,李四光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
㈤ 甩掉贫穷的帽子 怎么翻译
Get rid of the poor's hat
㈥ 怎么走出备胎的阴影甩掉备胎的帽子
让别人做备胎,永远留一个备胎给自己
㈦ 让子弹飞的隐喻是什么最后发哥扔那个帽子是什么意思
扔帽子,是发哥在与麻子最后的谈话时说,家里有顶更好看的帽子,有机会赠给麻子,然后在自杀前对天放了一枪(就一颗子弹),引起注意,怒抛帽子(因为片头一开始发哥以一顶帽子接见新上任的官,杀小六等等,与麻子结仇,最终导致其溃败,发哥悔恨当初)。然后那个武状元便按约杀了他(亦或是他用其他的法子自杀,但其实这不重要)。也就是说,帽子就是个线索,帽子表达的就是发哥的变化。
让子弹飞的寓意是,革命的愤怒是迟早会喷发出来的,只是时候未到,让子弹飞一会,让愤怒再积聚,任何盲目胆小的平民也会爆发(电影的中很多地方看得出来)。
㈧ 李四光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故事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后来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地质力学是李四光(1889—1971)创立,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发表的《地球表面形象变迁之主因》及《晚古生代以后海水进退规程》等,从理论上探讨自水圈运动到岩石圈变形,自大陆运动到构造形迹等问题,1929年提出构造体系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构造体系类型。李四光把地球自动调节
㈨ 记得很小时候妈妈背着我走亲戚,我头一歪就把头上的帽子甩掉了,可我就是不想说,心想掉就掉了有啥了不起
额,哈哈哈,楼主太调皮了。
原来小孩的心思是这样的。我们看小孩的时候就经常看到他们丢三落四的。
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东西不看好,原来他们是这么想的。
㈩ “六子登科”什么意思
五子登科典故出自三字经.经曰:窦燕山,有异方,教五子,名俱扬.体现了父母望子成龙,登科及第的,为国之栋梁的美好愿望.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五子登科又象征及第封侯,时下新版“五子登科”中“五子”则指代“妻子、儿子、房子、票子、车子”的理想生活。
十年寒窗,正是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出将如相,平步青云。金玉满堂中,五个嬉戏的天真幼童,或跨坐巨鲤、或执箫弄曲、或手擎荷叶……仪态各异,栩栩如生。
中国有句俗语:莫欺少年郎,五子登科之相恰如其分地喻示出收藏者大富大贵的灿烂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