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斯巴達300勇士都是囚犯的故事。
那時的希臘是各個城邦,作為最強大的兩個,斯巴達和雅典既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他們之間當然聯合過,也對抗過。那麼長的歷史,不是只有一兩場戰爭。
300勇士的故事發生的時候,是波斯王薛西斯率領30萬兵馬入侵希臘,而希臘當時正在進行奧運會,這時去作戰是瀆神行為,所以斯巴達王只招募到連自己在內的300人。但他們仍然前去迎敵,在溫泉關依仗地勢,阻住波斯大軍。
但最後由於奸細引路,300人被包圍,戰敗身死(其實只有298人,有兩個人一個是有事被派外出,另有一人不記得是身體不好還是什麼別的原因沒有加入最後決戰。他們回國後倍受鄙視,即使最後在別的戰役中英勇戰死,也得不到國人的尊重)。
『貳』 同樣是高顏值街頭活動,斯巴達勇士被城管制服,性感辣妹為何沒有
斯巴達勇士被在公安局沒備案,性感辣妹在公安局備案了。
『叄』 斯巴達三百勇士的具體事跡
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戰役之挽救西方世界的戰役——薩拉米斯海戰
公元前549年,波斯一代英雄居魯士統一伊朗高原。並滅亡了剛剛興起不久的新巴比倫王國。雖然後來波斯發生內亂一度衰敗,但到了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在大流士一世強有力的王權下,帝國疆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最終發展到東到印度河流域。西包括埃及,西北到達歐洲巴爾干。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疆域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波斯統治者被自己的赫赫武功所鼓舞,將目光投降了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對手,也是歐洲文明的代表——希臘。從大流士一世到薛西斯,始終夢想征服西方文明的象徵——希臘。於是就有了漫長的希.波戰爭。
波斯人的進軍並不順利。波斯帝國第一次對希臘的遠征,在馬拉松戰役中被希臘雅典擊敗。使大流士一世抑鬱而終。而作為他事業的繼承者的他的兒子薛西斯,繼承了他父親的未盡事業。發動了第二次遠征希臘的戰爭。
波斯的第二次遠征希臘,作為波斯統帥的波斯王薛西斯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備。波斯本來沒有海軍,但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和埃及以後,波斯人用他們組建一支強大的艦隊。同時,和當時地中海的海上強國迦太基結盟,讓他們牽制住義大利西西里島上的希臘城邦西拉丘斯。另外,在劃分歐亞的赫拉斯滂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修建了兩座浮橋。在色雷斯境內沿路建立多個後勤基地。在波斯帝國強大的武力威懾下,眾多希臘城邦國家無恥的投降了侵略自己的波斯帝國。更派兵派船參戰。准備就緒後,公元前480年,薛西斯自小亞細亞起兵50萬,經赫拉斯滂海峽進入歐洲,通過色雷斯和馬其頓,開始遠征希臘。
作為交戰另一方的希臘,當時處於城邦格局狀態。當時懾於波斯的強大武力,大部分北方希臘城邦國家紛紛投降。只有希臘兩個最大的城邦國家雅典和斯巴達和其他少數城邦決定聯合抵抗波斯的入侵。
在陸地戰場,斯巴達王李奧尼達親自率領本國精兵300人及伯羅奔尼撒半島其他城邦的7000人負責防守希臘的第一道防缐 ——溫泉關。李奧尼達和他的希臘勇士們面對數百倍與自身的敵人好不畏懼,拚死抗擊,使得波斯軍隊在頭兩天沒有絲毫進展,而且傷亡慘重。但在第三天,一個希臘的叛徒引導波斯軍隊抄小路進攻李奧尼達的後方,而防守後方的希臘城邦盟軍未做任何抵抗就逃跑。導致李奧尼腹背受敵,面對如此危局,李奧尼達下令讓伯羅奔尼撒半島的軍隊先撤,而自己則和300名斯巴達勇士死守溫泉關,在經過一番激烈廝殺,斯巴達全軍覆滅。李奧尼達壯烈殉國。斯巴達勇士雖然戰敗,但他們英勇的事跡流芳千古,被歷代希臘人所傳送。而更重要的是,希臘軍隊在溫泉關對波斯軍隊頑強的阻擊為盟軍雅典的海軍展開和後方希臘民眾的撤離爭取到了極其寶貴的時間,因此,沒有斯巴達勇士在溫泉關對波斯的頑強阻擊,很難預料後來戰局會是如何。
斯巴達勇士的殊死抗擊為盟軍雅典軍主帥特米斯托克利斯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波斯軍雖然在溫泉關戰後速佔領了希臘三分之二的土地,但當他們進入雅典城時,卻發現雅典只剩下一座空城,全城居民早已撤走,結果波斯軍只得焚城以泄憤。
希臘陸軍雖然失敗,但海軍主力沒有任何損失。公元前480年9月,在希臘海軍統帥特米斯托克利斯指揮下,雅典300多艘戰艦在薩拉米灣集結。薩拉米斯島位於希臘半島和波羅奔尼撒(半島之間,東面和希臘半島僅僅相隔一條海峽。薩拉米斯海峽曲折狹窄,最寬闊的地方不過兩公里。當時屬於雅典領土。
公元前480年9月,希臘海軍統帥特米斯托克利派人假裝逃兵,向波斯王薛西斯謊稱雅典艦隊內訌,應即時出兵,薛西斯當即上當,下令波斯海軍全部600多艘巨型戰艦駛進海灣。薩拉米斯海戰正式打響。
波斯王薛西斯親臨戰場督戰,准備親眼目睹這偉大的時刻。當時的波斯戰艦普遍高大,屬於大型戰艦。而希臘海軍戰艦通常有三十五米長,寬五米,艦艏有金屬包裹的沖角。戰艦平時使用風帆航行,戰斗時收帆放槳,以求速度和機動性。有槳手170名,水手15名,軍官5名,以及士兵15到20名,士兵裝備弓箭和標槍,希臘海軍戰艦追求的是高機動性。通常遠用工件標槍射擊,近則以艦艏沖角撞擊敵艦。這成為其後幾百年中海戰的主要戰術。知道羅馬帝國時海軍才裝備弩炮等大型遠射武器。
交戰地域薩拉米斯海峽入口處被薩拉米斯島阻擋,造成水道狹窄,波斯巨型戰艦由於體積龐大笨重,一次之能通過幾十艘,這使波斯海軍被迫採用軍事家最忌諱的添油戰術,逐次投入兵力。波斯艦隊排成幾個縱列進入海峽。這時正值漲潮,海峽內暗流涌動,波斯巨型戰艦尾大不掉,很難控制方向。還沒等波斯戰艦們向左調轉船頭,等候已久的希臘艦隊就如離弦之箭一般沖了上來。
此時進入海峽的波斯戰艦大約只有一百多艘,而希臘聯軍有三百七十艘戰艦,形成以眾擊寡的局面。波斯艦隊最外圍的戰艦橫向面對希臘戰艦的沖擊,幾乎全部被撞沉,這樣後面的波斯戰艦才終於轉過身來,和希臘艦隊絞殺到一起。薩拉米斯海峽狹窄的水面上擠滿了戰艦,交戰雙方都很難移動,這時雅典戰艦上的重裝步兵開始發揮作用,他們運用接舷戰戰術,紛紛爬上敵艦和波斯士兵格鬥。波斯戰艦上的士兵基本是弓箭手,根本根本無法抗擊身披重甲的雅典步兵的凌厲攻擊,往往十幾個雅典步兵就能夠毫不費力地制服一艘敵艦。沒有被佔領的波斯戰艦紛紛掉頭逃跑,但都被接踵而至的後續艦隊堵住迴路。而此時海峽外面其他波斯戰艦並不知道海峽裡面的戰況,依然爭先恐後地向海峽里沖擊,希望在他們的國王薛西斯眼前表現一番。與是出現了這樣一種局面——波斯海軍在海峽里被消滅一批,再進來一批,再消滅一批,再進來一批....如此循環往復,直到全軍覆沒。
薩拉米斯海戰,希臘聯軍海軍損失約四十艘戰艦,波斯人的損失沒有詳細記錄,史學家普遍認為超過六百艘,而人員傷亡數萬。而當時波斯帝國參戰的艦隊一共只有六百艘。這就表明波斯海軍已經全軍覆沒!戰後,波斯戰艦的殘骸和溺斃的士兵被海潮沖到薩拉米斯島對岸海灣里,在幾公里長的海灘上堆積如山,讓人觸目驚心。此戰以後,波斯海軍一蹶不振,將愛琴海的制海權拱手相讓。
波斯軍隊在薩拉米斯海戰中的失敗,是波斯徹底喪失了在愛琴海的制海權,由於是遠離本土的跨還遠征,波斯王薛西斯極其害怕被希臘海軍切斷他與本土之間的聯系造成全軍覆沒。於是立即率領波斯軍撤離希臘。至此希臘取得第二次希.波戰爭的勝利。
前479年,波斯王派大將統率50000大軍最後一次遠征希臘,斯巴達統率伯羅奔尼撒半島聯軍共三萬與波斯陸軍在希臘普拉提亞進行決戰,此戰希臘聯軍擊斃了波斯大將,波斯軍大敗,最終撤回東方。同年,以雅典為首的希臘海軍反攻波斯,攻入小亞細亞,攻佔了地中海進入黑海地區的咽喉拜占庭。原先臣服與波斯的小亞細亞諸希臘城邦紛紛脫離波斯的統治。公元前478年,波希戰爭以雙方簽訂卡里阿斯和約而告結束,波斯帝國從此承認小亞細亞之希臘城邦的獨立地位,並且將其軍隊撤出愛琴海與黑海地區。波斯帝國由此走向衰敗。
公元前480年爆發與波斯和希臘之間的薩拉米斯海戰,是整個希.波戰爭的轉折點。在此以前,希臘方面始終處於防守地位。此戰後希臘轉入全面反擊。並最終將波斯擊敗。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薩拉米斯海戰的勝利。
『肆』 斯巴達講的是什麼故事呢
電影介紹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率50萬鐵騎攻向希臘。數月之戰,希臘已淪陷過半,驍勇善戰的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被眾城邦選出擔任守軍統帥。英明神武的他力排眾議,親率300斯巴達勇士死守希臘中部的門戶--溫泉關。此一戰力量懸殊,然而數萬波斯精銳強兵,卻不能攻下列奧尼達與300壯士用性命築起的防守。直至最後一位斯巴達壯士血濺當場,波斯才最終勝利,然而300壯士的勇猛剛強,卻為後世永遠銘記。
一部弗蘭克米勒的漫畫已經拍成電影,2007年3月9日上映,目前已公布預告片。影片片名叫做《300》,國內翻譯作《300斯巴達勇士》。故事講述的是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入侵希臘,300名斯巴達士兵前往軍事要塞溫泉關,與百倍於己的侵略者展開血戰。波斯人大兵壓境,斯巴達將士泰然自若,浴血會戰3日後,以斯巴達王列奧尼達斯為首的勇士們全部壯烈犧牲。
預告片開始時候斯巴達國王吼出的那句話並不是:「Tonight,we die in HELL!」。一個國王當然不可能在鼓舞戰士的時候說我們今晚會死在地獄里。他說的是:「Tonight,we DINE in HELL!",今晚,我們在地獄用餐!效果如同《黑客帝國3》裡面人類對機器的進攻進行防守前機械隊長說的一樣:"If we have to give our lives to these basterds,we give them HELL before we do!"。
影片所創造的場景是無論現有或者搭建的外景都無法相媲美的,一種歷史,一種勇猛和殘敗的滄桑都呈現在面前。同時,動作設計也相當凌厲,從演員的跳躍,廝殺等都可以感受到那種殺紅了眼的氛圍。整體看起來是一種超越現實的滄桑歷史風格,極其令人期待。還有一點,影片的音樂用的不是西洋交響樂,而是現代的電子搖滾。大家都是知道,西洋交響樂在表現宏大場面時候效果是一流的,《星球大戰》的原聲已經成為不必多說的經典了。但是,交響樂肯定無法表現那種急促爆發的廝殺場面,盡管場面也很宏大,但主要講述的是300名斯巴達勇士和百倍於己的波斯戰士的奮戰,不必太多大場面。所以,用現代電子搖滾樂,表現爆發,泄憤,血腥,都是超級棒的。這部影片絕對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很令人期待。
幕後故事
新片《300 斯巴達勇士》的主演陣容周一在洛杉磯參加了影片的首映禮,之前競爭奧斯卡的Djimon Hounsou和金球獎提名者Aaron Eckhart均亮相紅地毯。這部影片是教會傳奇人物Frank Miller最喜歡的小說的改編作品。導演Zach Snyder對於能夠在洛杉磯舉行這部耗資6000萬美元的影片的首映禮十分興奮,他說:「星球大戰就是在這里首映的,我很榮幸。」
影片中,由Gerard Butler扮演的斯帕塔國王率領軍隊與入侵的波斯人戰斗,Butler說:「我不知道我們是不是太幸運了,反正拍起來十分順利。影片畫面很美,而且很感人。」
由於影片中一些人物穿著很少,看上去很性感,影片里少數的主要女性演員Lena Headey開玩笑說:「在第一周之後,我感覺有點悶,但能夠看到那些男演員的性感演出很有趣,他們一點兒也不不好意思,他們簡直是故意在顯示自己的美體。」
戰爭影片自然少不了血惺和政治,演員Rodrigo Santoro表示,影片的主題與現在的國際形勢有點聯系,所以觀眾們應該買張票去看。
『伍』 斯巴達勇士真實歷史是什麼
指歷史上的斯巴達克起義。
在古羅馬,到處都有大規模使用奴隸勞動的大庄園,奴隸被稱之為「會說話的工具」。奴隸主為了取樂,建造巨大的角斗場,強迫奴隸成對角斗,並讓角鬥士手握利劍、匕首,相互拼殺。
一場角斗戲下來,場上留下的是一具具奴隸屍體。奴隸主的殘暴統治,迫使奴隸一再發動大規模武裝起義。
公元前73年,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斯巴達克斯奴隸起義爆發了。
公元前72年秋,斯巴達克的軍隊在義大利布魯提亞半島(今卡拉布里亞)集結,預計乘基利基海盜船渡過墨西拿海峽。但海盜不守信用,沒有提供船隻,在羅馬軍隊的瘋狂圍攻下,6萬名起義者戰死,斯巴達克也壯烈犧牲。
歷史意義:
起義軍沒有一個聯合廣大被剝削群眾的總綱領。
然而,斯巴達克起義的意義遠遠超出了起義的本身,它沉重地打擊了奴隸主統治階級,加劇了羅馬奴隸制的經濟危機,加速了羅馬政權由共和制向君主制的過渡。
斯巴達克在起義中表現了英勇的斗爭精神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在人民群眾爭取社會解放斗爭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遺跡。
『陸』 著名的斯巴達勇士為什麼會招致被圍殲的結局
因為他們死於背叛,歷史上都知道斯巴達有三百勇士,這三百人的戰力震撼了整個世界,這三百個人是斯巴達國王的衛隊。
他們這場戰斗的起因是這樣的,當波斯王薛西斯,立誓要踏平希臘文明,成就自己的千秋霸業。
打仗之前總要先禮後兵的,於是波斯王薛西斯派出了使者,向斯巴達國王要求將斯巴達的土和水獻給自己,這意味著斯巴達將臣服於波斯。
斯巴達國王決定絕不臣服,將將波斯王薛西斯的使者當場斬殺,於是斯巴達和波斯的戰爭無可避免。
對抗波斯的戰爭,需要的是整個希臘文明的實力,斯巴達國王主動率領自己300人的衛隊准備先和波斯軍隊作戰拖延時間供希臘文明集結力量。
於是斯巴達人先於波斯軍隊趕到戰爭的關鍵點——溫泉關。
溫泉關地勢險要,是波斯軍隊進攻希臘的必經之路,其地形是典型的兩山夾一關,波斯大軍要進入希臘,是無法繞過這里的,所以說溫泉關的守軍我趕來增援的300勇士,是希臘必須拔出的釘子。
這300勇士和溫泉關守軍利用有利的地形,多次打退波斯軍的進攻,有力地阻止的波斯軍的行動,同時造成了波斯軍慘重的傷亡,波斯軍只得另想它途。
這時出現了一個叛徒,告知波斯軍有一條小路,可繞到溫泉關背後,於是在前後夾擊下,溫泉關陷落,斯巴達300勇士,除一人報信外全軍覆滅。
『柒』 斯巴達三百勇士 的故事是真實的歷史嗎
是真的
這一場戰役叫「血戰溫泉關」或「溫泉關之戰」
溫泉關之戰
the Battle of Thermopylae
「異鄉的過客啊,
請帶話給斯巴達人,
說我們踏實地履行了諾言,
長眠在這里。」
這是矗立在希臘德摩比勒隘口(俗稱溫泉關),紀念公元前480年溫泉關戰役的一尊獅子狀紀念碑上鐫刻的銘文。溫泉關之戰是第一次波希戰爭中的馬拉松戰役之後第10年,波斯帝國和古希臘的又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交鋒。希臘軍隊在這個狹小的關隘整整抵抗了3天,阻擋了在數量上幾十倍於自己的波斯軍隊。
[編輯本段]【戰役背景】
◆ 波斯的勸降和希臘的團結
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後,他的兒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為實現父親的遺願,發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臘。為此,他精心准備了4年,動員了整個波斯帝國的軍力。在這個戰役發生之前,波斯遣派了使者團進入希臘,勸說各個城邦放棄抵抗,臣服波斯帝國。波斯的使者代表甚至無恥地聲稱「我們只需要你們的水和土地(earth and water)」。希臘城邦都沒有屈服,雅典直接把波斯使者扔進了深坑,而斯巴達則把前來的使者扔進了一口大井,說井裡有的是水和土,並且嘲諷地建議井底的波斯使者嘗試自力更生,挖條通道解救自己。
此後,薛西斯再次派出外交使節說服其他希臘城邦,但是卻不敢派人前往雅典和斯巴達。而希臘的城邦卻在這兩個最強大的城邦領導下團結起來,公元前481年所有的城邦在科林斯召開了聯盟大會,組成了希臘城邦聯盟(Confederate Alliance of Greek city-states),使得在面對強敵之時可以統一分配各城邦軍事力量,依照需要派遣到各個戰略要點。希羅多德稱這個暫時的軍事同盟為「λληνε」,意即「宣誓的希臘人」。雅典和斯巴達是這個聯盟的領袖,但是所有軍事行動必須由所有城邦商討後決定。而歷史上這個同盟的內部機制很少有記載,大約有70個城邦派出了代表參加了這個戰時同盟。
◆ 希臘同盟戰前准備
希臘同盟在一開始決定派出10000名由重裝步兵和騎兵組成的部隊在蓓溪谷進行布防,同盟認為波斯大軍肯定會從這里經過。這支軍隊由奧內圖斯率領的斯巴達人(非皇家衛隊)和迪米斯托克利率領的雅典人組成。但是馬其頓城邦指出蓓溪谷很容易在其他方位被波斯軍隊滲透,從而波斯軍隊利用數量上的壓倒性優勢可以迅速擊敗希臘軍隊。同盟採納了他的建議,迅速撤出了防守蓓溪谷的部隊,轉而重新考慮防守要點。
經過慎密的研究考慮,同盟發現最好的可以阻擊波斯大軍的地點是溫泉關,應該派遣陸軍重點防守,並且派出一支艦隊前往阿特米松海岬(因為薛西斯的軍隊主要依靠來自海上的補給),否則薛西斯的艦隊就可以越過馬利亞科斯海灣從側翼包圍希臘軍隊。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喬治·格羅特指出「希臘海軍對北部海峽的控制非常重要,必不可少,因為這樣可以防止波斯軍隊從溫泉關守軍的背後利用艦隊進行登陸」。
◆ 卡尼亞節的破例
在卡尼亞節期間,根據斯巴達的法律,任何軍事行動必須停止。在上一次的馬拉松戰役中,斯巴達軍隊就因為這個節日的緣故而姍姍來遲,當他們到達馬拉松戰場時,雅典人早已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而這一次斯巴達的元老們(ephor)決定破例派出由斯巴達兩個國王中的列奧尼達率領一支精銳部隊提前趕赴溫泉關。希羅多德寫道:「列奧尼達率領的這支短小精悍的軍隊希望用他們的精神鼓舞整個同盟,盡管所有的希臘人都在卡尼亞節的戒律中以及接下來的奧林匹克節日中無法出兵,但是他們同樣不願意看見溫泉關很快落入波斯人手中,因此同盟同意了預先派出一支小規模軍隊前往溫泉關駐防。」
◆ 德爾斐的神諭
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述,斯巴達人曾經在出發之前請求了德爾斐的神諭,神諭中寫道:
「哦,居住在斯巴達寬廣街道上的人們啊!
你們光榮的城鎮要麼將被帕爾修斯(Perseus)的子孫們洗劫,
要麼將遍布拉哥尼亞廣袤的大地。
為一個國王的倒下而默哀吧,那個赫拉克勒斯的後代!」
◆ 悲壯的出征
作為這支先遣部隊的統帥,斯巴達的列奧尼達國王廣受尊敬。希羅多德寫道:列奧尼達清醒地認識到這次出征是一次必死的行為,他統領的這支部隊數量微小,根本無法取得最後的勝利,因此他從軍隊中挑選了那些已經育有兒子的精銳戰士,將他們編入出征隊伍。普魯塔克在他的《斯巴達婦女的話語》一書中,提到出征前當列奧尼達的妻子Gorgo鼓勵完她的丈夫,最後問到還有什麼囑咐時,列奧尼達簡單地回答道:「嫁個好人,養群好孩子。」(Marry a good man, and have good children)
[編輯本段]【雙方軍力對比】
◆ 波斯軍隊方面:包括波斯人在內的各個仆從國軍隊共計20-50萬人
波斯帝國方面參加這次遠征的士兵來自臣服波斯的46個國家,100多個民族。有穿著五光十色的長褂和鱗狀護身甲、攜帶短劍長矛的波斯人、米底亞人;有頭戴銅盔、手持亞麻盾牌和木棍的亞述人;有用弓箭和斧頭作為主要武器的帕提亞人和花刺子模人;有穿長袍的印度人;有穿緊腰斗篷,右肩掛著長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獅子皮、用紅白顏色身的衣索比亞人,他們的武器是棕櫚樹制的弓、燧石做的箭頭和鑲羚羊狐狸皮;身穿鮮艷的紅斗篷,手拿標槍和盾的色雷斯人;還有帽盔上裝飾牛耳、手執皮盾和短矛的高加索各族士兵。波斯軍隊的人員這樣龐雜,武器裝備又是這樣五花八門,使得這支大軍很像一次各族軍隊和軍備的大展覽。
◆ 希臘軍隊方面:總計約6700人(依據希羅多德的記載)
299名斯巴達皇家衛隊戰士,
900名斯巴達「黑勞士」(斯巴達奴隸),
500名曼提尼亞城邦戰士
500名特吉亞城邦戰士
400名科林斯城邦戰士
1120名阿卡狄亞戰士
200名菲琉斯城邦戰士
80名馬其頓城邦戰士
以上一共來自伯羅奔尼撒的戰士共計約3100人,由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指揮出征
700名賽斯比城邦戰士
400名底比斯城邦戰士
1000名佛西斯城邦戰士
但在一些早期傳奇和現代影視中,誇張地稱只有300名斯巴達戰士。
在開赴溫泉關前最後舉行的同盟會議上, 伯羅奔尼撒人提出新的建議,指出可以先撤退到科林斯的伊思姆斯進行防守,這樣可以扼住波斯人進入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通道。而佛西斯人和洛克里亞人則憤怒地表示反對,因為他們的城邦所在位置恰好位於伊思姆斯附近,他們堅持防守點還是應該設在溫泉關,並且提出他們可以給溫泉關守軍提供軍事援助。列奧尼達同意了後者的意見,也認為應該前往溫泉關戰斗。至此,在多方妥協下,一隻由斯巴達皇家衛隊戰士領銜的臨時拼湊的聯軍開赴溫泉關口,靜靜等待波斯人的到來。
[編輯本段]【戰役過程】
◆ 波斯人的到來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全軍齊集小亞撒爾迪斯,分海、陸兩路,向希臘進發。波斯大軍走到赫勒斯邦海峽(現在叫達達尼爾海峽),薛西斯下令架橋。大橋很快架設起來,是兩座索橋,埃及人和腓尼基人各造一座。橋剛修好,忽然狂風大作,把橋吹斷。薛西斯大為惱怒,不但殺掉了造橋的工匠,還命令把鐵索扔進海里,說是要把大海鎖住。還命人用鞭子痛擊海水300下,懲戒大海阻止他前進的罪過。他的自命不凡和目空一切,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橋最後還是造好了。不過由索橋變成了浮橋。工匠們把360艘戰船整齊排列,用粗大的繩索相連。船上用木板鋪出兩條路,一條走人,一條走騾馬。浮橋的兩邊又裝上欄桿,以免人馬墜入海中。
這支波斯大軍用了整整7天7夜才全部渡過海峽。有個親眼看到了這一切的當地人,驚恐地說:「宙斯啊,為什麼你變為一個波斯人的樣子,並把名字改成薛西斯,率領著全人類來滅亡希臘呢?」
◆ 勸降
渡過赫勒斯邦海峽後,波斯大軍迅速席捲了北希臘,於當年七八月間來到了溫泉關,關口極狹窄,僅能通過一輛戰車,是從希臘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波斯大軍在溫泉關不遠的平原紮下大營以後,薛西斯首先展開了心理攻勢。他派人捎信給希臘守軍,說波斯兵多得數不清,光是射擊的箭矢就能把太陽遮住。勇敢的斯巴達人根本沒有被嚇著,他們嘲笑說:「那太好了,我們可以在蔭涼里殺個痛快」。
過了兩天,薛西斯又派人去打探希臘人的動靜,回報說希臘人把武器堆在一邊,有的梳頭、有的做操,絲毫沒有打仗的樣子。薛西斯大為奇怪,問詢知情者後方知,戰前梳頭是斯巴達人的習慣,意味著將要玩命血戰。薛西斯又耐心地等了四天,見守關的希臘人沒有絲毫投降的樣子,便下了命令,用武力活捉這些不知好歹的希臘人。 但是在大戰之前,薛西斯仍舊不願放棄,最後一次派使者前去告訴列奧尼達,如果他和他的軍隊願意投降,波斯王可以讓他成為全希臘之王。列奧尼達回復道:「如果你知道這個生命中什麼最寶貴,你就不會成天垂涎覬覦別人擁有的東西;對我來說,為希臘光榮地去死比成為我的民族的頭頭更為重要!」薛西斯惱羞成怒,最後通牒讓斯巴達人立即投降,列奧尼達輕蔑地回答道:「想要?那就來拿!(Come and get them)」
◆ 大血戰第一天
根據溫泉關地勢險要、山道狹窄,部隊不能展開行動,騎兵和車派不上用場的特點,薛西斯採取了派重裝步兵輪番沖擊的強攻戰法,企圖利用人數的優勢打垮斯巴達人。在大戰的第一天,薛西斯派出仆從國米底亞人和色雷斯人的軍隊,以及十年前在馬拉松戰役中喪失親人的戰士組成第一波攻擊陣型,將之前獲得的希臘俘虜放在最前方當炮灰,希望以人數優勢迅速擊潰溫泉關守軍。而希臘人卻利用溫泉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優勢,居高臨下,用鋒利的長矛兇狠地刺向手持波斯刀的敵人。希臘人使用的防守陣型是著名的「希臘長槍方陣」(Phalanx formation),一堵由寬大盾牌組成的盾牆和層疊其間的長矛。色雷斯人和米底亞人的小盾和短矛沒有辦法和希臘人匹敵,成批的士兵在斯巴達人的盾前倒下。見此情景,薛西斯急得三次從他督戰的寶座上站起來,皺著眉頭,抖動著鬍子,狂躁地吼叫不已。 根據一位當時的古代希臘歷史學家Ctesias的說法,波斯人的第一波攻擊被完全地粉碎,而希臘人只損失了2-3個斯巴達戰士。
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薛西斯在第一波攻擊遭到瓦解之後充分認識到他面對的是一隻多麼可怕的軍隊。於是在同一天,他派出了由10000名他最為精銳的御林軍「不朽者(Immortal)」組成的第二波攻勢。但是根據Ctesias的另一種說法,薛西斯在第二波攻擊中使用的是20000名戰士,其中10000名是「不朽者」,另外10000名是靠軍官鞭斥前進的米底亞戰士。但是同樣第二波攻擊也遭到了失敗。
◆ 大血戰第二天
依據Ctesias的記載,在第二天薛西斯派出了總共50000人對希臘守軍進行猛攻,但是照樣沒有湊效。因此薛西斯十分困惑,決定暫時停止攻擊,命令軍隊撤回駐營地。
◆ 大血戰第三天
正當薛西斯無計可施的時候,一個名叫埃彼阿提斯的當地農民來報告說,有條小路可以通到關口的背後。薛西斯一聽,大喜過望,立即命令這個希臘叛徒帶領御林軍「不朽者」沿著荊棘叢生的小道直插後山。他們穿峽谷,渡溪流,攀山崖。黎明的時候,越過一片橡樹林,接近了山頂。本來,列奧尼達在小路旁的山嶺上早已布置下1000名來自佛西斯城邦的守兵。因數日無戰事,他們便放鬆了警惕,直到寂靜的黑暗中傳來嘈雜的腳步聲時,他們才慌忙上陣。波斯的將軍面對這些匆忙披掛上陣的希臘軍隊感到目瞪口呆,因為這與前兩天他們曾經面對的可怕殺人機器大相徑庭。但是波斯將軍一度還是不敢下令自己的軍隊立即進攻,但是叛徒埃彼阿提斯提醒他這些人不是可怕的斯巴達戰士,所以波斯人立即用密集箭雨襲向這些希臘人。佛西斯人一直敗走到山頂。但波斯人也不追趕,直向溫泉關背後插了下去,至此完成了對希臘主力守軍的合圍。
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得知佛西斯人被擊潰,波斯軍迂迴到背後時,知道大勢已去,但還是召開了最後一次戰時會議。為保存實力,他把已無鬥志的其他城邦的軍隊調到後方去,只留下他帶來的斯巴達皇家衛隊士兵迎戰。因為按照斯巴達傳統,士兵永遠不能放棄自己的陣地。700名由將軍迪莫費魯斯率領的賽斯比城邦戰士自願留下同斯巴達人並肩作戰。
前後夾攻的波斯人潮水般撲向防守薄弱的關口,腹背受敵的斯巴達人奮勇迎戰。他們用長矛猛刺,長矛折斷了,又拔出佩劍劈砍,佩劍斷了,波斯人擁了上來。斯巴達的勇士們殺退了敵人的四次進攻,但是列奧尼達也英勇犧牲了,戰士們拚死保護自己的統帥屍體。他們的人數越來越少,逐漸被壓縮到一個小山丘上。賽斯比人的心理防線逐漸崩潰,很多賽斯比人舉起了雙手,顫抖著向波斯人投降,但是盡管如此,他們還是被殺紅了眼的波斯人毫不猶豫地屠殺,最後波斯軍隊將殘余的斯巴達人死死圍住,在口令聲中將雨點般的標槍和箭投向他們,直到最後一個斯巴達人倒下。至此,溫泉關才最終被波斯軍隊攻佔了。 據希羅多德記載,在最後這場野蠻血腥的戰斗中,薛西斯的兩個兄弟阿布羅科麥斯(Abrocomes)和海帕蘭西斯( Hyperanthes)也殞命其中。
[編輯本段]【大戰之後】
◆ 薛西斯的噩夢
付出約20000(也有記載說是7000)波斯士兵生命的溫泉關血戰,對於薛西斯來說,就象是一場惡夢。一想到血戰到底,寧死不屈的斯巴達勇士,他就心驚肉跳地問:「斯巴達人是不是都是這樣的?」
心胸狹窄而又殘暴的薛西斯下令割下戰死的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的首級,並且把屍體釘到十字架上(希羅多德指出這樣的戰後行為在波斯傳統中很罕見,通常波斯人十分尊敬那些英勇不屈戰死的敵人),這些令人發指的行為直接暴露了薛西斯的殘忍和遭受慘痛損失後的極度憤怒。
薛西斯隨後審問了戰後被俘虜的一些希臘阿卡狄亞城邦戰俘,薛西斯問道:「 你們希臘人到底想干什麼?為什麼只派出這么一點軍隊來防守?」這些戰俘說其他人都去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了。當薛西斯問道如果在運動會上得了冠軍,獲勝者會得到什麼時,戰俘答到獲勝者將會被授予一個橄欖枝編成的頭冠。聽到這些,站在一邊的波斯將軍提格蘭尼斯忍不住對波斯統帥瑪多尼斯說:「我的老天,瑪多尼斯,你這幾天面對的都是些什麼人啊?他們竟然僅僅為了這些虛幻的成就去作戰,而不是為了錢!」
◆ 英雄的安葬
據說,波斯人在打掃戰場時只找到了298具斯巴達人的屍體。原來,有兩個斯巴達人沒有參加戰斗。一個是因為害眼病,一個是因為奉命外出。戰後,他倆回到斯巴達時,家鄉的人都非常鄙視他們,誰也不理他們。其中一個人受不了這種屈辱,自殺了。另一個在後來的戰斗中犧牲,但斯巴達人還是拒絕把他安葬在光榮戰死者的墓地中。
在波斯人離開溫泉關之後,希臘人把其他希臘戰死者的遺體收集起來,統一安葬在那座最後激戰的小山上。人們建造了一座石獅來永久懷念英勇的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在戰役的四十年後,列奧尼達的遺骸才被歸還給斯巴達。悲痛的人們授予這位偉大的國王最高的榮譽,將他的遺骨重新安葬在山上,斯巴達每年都會舉辦儀式活動來紀念這位蓋世英雄。
◆ 希臘人的勝利
在溫泉關戰役進行的同時,前往阿特米松海岬的雅典艦隊與波斯海軍相遇,戰斗陷入了僵局。不久雅典人的艦隊撤離戰場,波斯人完全控制了愛琴海和最遠南至阿提卡的希臘所有半島。在這樣的形勢下,斯巴達開始准備在科林斯的伊思姆斯防守,保住伯羅奔尼撒。然而,薛西斯卻執意要先消滅掉雅典。當時雅典的居民已經逃至薩拉米斯島,波斯海軍窮追不舍。九月,雅典海軍在薩拉米斯海戰中完勝波斯海軍,薛西斯因此倉皇地把部分軍隊撤退到亞洲,但留下統帥瑪多尼斯率領一部分波斯軍隊繼續留在希臘作戰。但是這支軍隊在隨後的普拉蒂亞戰役中,被保薩尼亞斯將軍率領的由斯巴達城邦領導的希臘聯軍徹底擊潰。至此,薛西斯的力量全部撤回亞洲。
[編輯本段]【溫泉關戰役對文化的影響】
◆ 文學
長期以來,溫泉關之戰一直是西方歷史文學中長久不衰的主題之一,這個悲壯的故事被書寫成多種文字,以詩歌、傳記、諺語的方式流傳下來。人們贊美和歌頌這些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希臘英雄。他們的事跡作為一種精神通過人們的記載永世長存。
目前主要的敘述溫泉關戰役的書有:
Green, Peter (1996). The Greco-Persian Wars. (《希波戰爭》),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radford, Ernle (2004). Thermopylae: The Battle for the West. Da Capo Press
Cartledge, Paul (2006). Thermopylae: The Battl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Woodstock, New York: The Overlook Press
Morris, Ian Macgregor (2000). "'To Make a New Thermopylae': Hellenism, Greek Liberation, and the Battle of Thermopylae". Greece & Rome
◆ 大眾媒體
電視電影
1.《斯巴達三百勇士》,推出時間1962年,一部較為真實反映溫泉關戰役的電影,由20世紀福克斯公司和希臘政府合作完成。片中由著名演員理查德·埃根出演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
2. 《300》,推出時間2007年,一部基於弗蘭克·米勒的著名漫畫《300》改編的娛樂電影,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此片運用了先進發達的電腦特技,極度渲染了溫泉關戰役的血腥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過於不忠於歷史事實,而且引起許多伊斯蘭國家的不滿。
3.《這不是斯巴達》,惡搞《300》.
電子游戲
1.《特洛伊之門》,1982年,Slitherine公司出品,一個關於斯巴達歷史的游戲,其中一個關卡主要講的就是溫泉關之戰,玩家在這一關卡中要抵擋總共20輪波斯軍隊的進攻才能獲勝。
2.《300:榮譽的遠征》,2007年,Collision Studio出品,根據同名電影改編的電腦游戲,主要場景就設在溫泉關。
『捌』 斯巴達勇士的真實歷史是怎麼樣的
斯巴達的戰績基本上是對內鎮壓,對同胞希臘人的戰斗中獲得,基本上是城邦對戰的好手。對外侵略者也許是因為溫泉關太過著名而掩蓋了大多避戰,甚至於聯合外敵的事實。
斯巴達人的由來
電影里對斯巴達人戰力吹噓過頭了。如果只看漫畫或者電影《300》斯巴達人被描述成了追求自由的鬥士,這在歷史上就是個笑話。斯巴達人是把奴隸製得丑惡發揮到最淋漓盡致的城邦。
所謂斯巴達人是多利安人消滅了原本斯巴達的原住民,將其變為奴隸攻佔拉哥尼亞Laconia 將其大部分人口變為奴隸。隨後又對麥西尼亞 發動兩次戰爭將其剩餘人口變為奴隸。斯巴達的奴隸被稱為黑勞士,黑勞士不僅需要供養完全不耕種的斯巴達人。
『玖』 著名的斯巴達勇士為什麼會招致被圍殲的結局
公元前222年夏季,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城市塞拉西亞郊外。卡利科斯聲嘶力竭地向且戰且退的部下呼喊著。他的努力連同和號手發出的聲音在嘈雜的戰場上幾乎一起無影無蹤。作為著名的馬其頓軍事貴族,卡利科斯的家族為國王貢獻了3個從軍的兒子,其中兩個參加了塞拉西亞會戰。
反觀斯巴達軍隊,他們則缺乏軍隊各部分之間的配合和戰前的詳細預案。當厄阿斯山遭遇多面夾攻時,中央谷地的斯巴達騎兵一度抓到了出擊的時機。但他們缺乏步兵的後援,逐漸被數量優勢的敵軍騎兵所壓倒。在這段時間里,厄阿斯山上的斯巴達左翼坐擁大好戰機,聯軍右翼各部行動脫節,他們本可趁此發動自上而下的沖擊。可他們卻熟視無睹,坐視聯軍包圍兩個側翼。最終,斯巴達方陣只能在失去地勢優勢且被包圍的情況下進行絕望的最後抵抗。右翼的斯巴達方陣進行了成功的沖擊,並且一度擊退了當面的馬其頓方陣和僱傭軍輕步兵。但這次在左翼動搖時發動的攻勢沒有其它局部友軍的配合。盡管一度逐退敵軍,卻白白讓自己處於前出而孤立的位置上,最終招致同樣被圍殲的結局。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鑒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么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里,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托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拾』 介紹一下《 斯巴達300勇士 》的故事原形
斯巴達300勇士的歷史背景
既然是介紹背景,那就得從波斯最偉大的國王居魯士開始說了。
居魯士是波斯的開國君主,BC533年開始,3年間,滅了米迪亞和巴比倫。等到了居魯士的孫子大流士登上歷史舞台時,他建立波斯帝國橫跨歐亞非——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陸啊……
BC492年,波斯開始打希臘的主意。
不過比較慘的是,老天不幫他。在第一次他對希臘開戰的時候,一場颶風毀滅了他300艘戰艦20000多士兵。結果陸軍得不到海軍的支援,被當時色雷斯人給突襲了,波斯統帥重傷,不得不中止行動。
第二年,也就是BC491年,大流士幻想不戰而降希臘……默……他是白痴嗎……於是他派出使者去希臘的各個城邦索要「土和水」,也就是要他們歸順臣服。希 臘中部和北部的弱小城邦懼怕大流士的力量,選擇了投降,但是~!希臘最大的兩個城邦——雅典和斯巴達怎麼可能低下他們高傲的頭顱,放棄他們的榮耀?
於是雅典人把使者從懸崖扔進了大海,斯巴達人把使者投下深井。(斯巴達人這么做說實話一點都不稀奇,但是雅典能這么決絕實在讓我很跌眼鏡——雅典一直是很溫和的啊~!)
大流士一生中最大的侮辱大概就是這個吧……於是他再度揮兵希臘。
這次他選了個最有經驗的將軍。
BC490年,波斯大軍橫渡愛琴海,登陸雅典郊外的馬拉松平原。由於希臘當時是很散漫的城邦制,各個城邦間各自為政,所以城邦和城邦之間的地帶就成了可利用的薄弱環節。何況還有投降的各小城邦。所以波斯一登陸就直逼雅典。
這里就是馬拉松這項活動的來源了……默……希波戰爭帶來的影響還真深遠,一直到今天~!
雅典人一邊緊急防禦,一邊派出長跑能手斐里彼第斯晝夜兼程趕去斯巴達求助。
可是我們驕傲勇敢的斯巴達勇士卻拒絕了雅典人的求援,理由是——月圓之夜不宜出兵。(電影的那個說辭即從此來的吧~但是事實上斯巴達國王只帶300人出兵的理由並不是這個……後文會說到的。)
斐里彼第斯同學苦苦哀求,但是斯巴達人無動於衷。無奈之下,斐同學只好再跑回雅典,轉達這個不幸的消息。
但是雅典人到底是雅典人啊~!他們並不因為斯巴達人拒絕援助而悲觀失望,反而立刻全民皆兵得動員起來了,甚至把奴隸都編入隊伍,立刻趕往馬拉松平原,好占據有力地形。
我一再說雅典是溫和活潑而開明的,因為那裡是民主的萌芽地。雅典的很多政策在現在看來都簡直是理想國。那裡的人們熱愛生活,享受生活,他們骨子裡的散漫自在是從公元前,不,從神話時代就流傳下來的。但是這次雅典全民總動員……貌似這在歷史上是為數不多的。
當時雅典的法律已經很民主了,所以……依他們當時的法律,10位將軍出征間輪流掌握兵權,而若要採取重大軍事行動則由軍事執政官主持會議,大家投票表 決……結果在為了守還是攻的時候出現了分歧,而且好死不死他們一共是10個人,於是就出現了5VS5的局面。(所以後世內閣成員等都是單數,大概也是要避 免這種局面吧……)
所幸,執政官SAMA贊同一個叫做米太亞得的將軍的出擊意見(也就是說……執政官握有最後一票……很公平,很科學),然後為了徹底貫徹米太亞得將軍的戰略構思以及徹底發揮他的指揮才能,其他將軍最後全部選擇放棄自己統領兵權的機會,讓米將軍全權指揮。
當時力量比對是——雅典1W軍隊+1K援軍,而波斯,10W大軍。此外雅典是連奴隸都動員上了,可想而知隊伍的裝備有多良莠不齊,反觀波斯,戰備精良。
米同學在這里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他把戰線拉開,精銳步兵安排在兩翼,正面戰線則顯得薄弱。
BC490年9月12日清晨,米太亞得將軍戰前動員:「雅典是永遠保持自由,還是戴上奴隸的枷鎖,關鍵就在你們!」
戰爭開始。波斯人只知道一味往中間突破,而雅典方面則且戰且退,最終形成了兩翼夾擊的陣勢。而波斯人戰線拉得過長,導致首尾不能兼顧,反而陷入了被雅典人 分化包圍的局面。(這在中國戰爭史上真的是很多見的場景……一字長蛇陣是如何被破的。訣竅是——要柔軟,柔軟的防禦,把他們拉進來,然後兩翼奇軍突出,干 凈利落地截斷。)
然後波斯人開始逃跑……雅典人緊追不舍,一直追到海邊,開始了軍艦爭奪戰。
當這一天晚上,斯巴達人帶著2000軍隊趕到時,只看見屍橫遍野。
波斯人留下了6400具屍體,7條戰船。雅典犧牲192人,其中有軍事執政官卡利烏斯和幾位將軍。(我在這里被雅典戰士深深折服。他們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 東西,只有身後的雅典城,城裡父老鄉親,愛人子女。但是他們浴血至此,不退縮不動搖。米太亞得的戰術得當,以極小的代價換取了極大的勝利!同時也對卡利烏 斯和諸位將軍表示深深的敬意——這么小的犧牲里居然有他們,這些數字中透出他們身先士卒的英勇無畏——這就是歷史所能告訴我的真相。)
米同學為了把這個好消息盡快告訴雅典城民,於是斐同學再度被派了出去。
事實上斐里彼第斯已經受了傷,但是他還是咬牙拚命跑回了雅典。最後他只說了一句「歡樂吧,雅典人,我們勝利了!」便一頭栽倒在廣場上,再也沒能起來。
他跑的全程是40公里195米,也就是後世馬拉松的距離……因為在1896年的第一屆奧運會上,這項長跑就被列入競賽項目,為了紀念這場戰爭的勝利,以及這位長跑手的盡職盡力。
然而時間過去沒多久……波斯平息對希臘的覬覦之念不過10年,斯巴達門口的溫泉關烽煙再起——這次就是希波戰爭中第二值得銘記的溫泉關戰役,斯巴達300勇士的背景由來。
10年裡,掀起希波戰爭的大流士一世掛了,他的兒子薛西斯登上了王位。為了完成他父親的遺願,薛同學發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臘。於是他精心准備了4年,動員 了整個波斯帝國的兵力——士兵們來自臣服於波斯的46個國家,100多個民族……波斯人,米迪亞人,亞述人(這個也是個驍勇善戰的民族啊~!),帕提亞 人,花刺子模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彪悍的民族),衣索比亞人,色雷斯人(還記得么,第一次重挫波斯帝國陸戰軍的民族~!也不是一般的強悍),高加索人 (……這個就更不必說了……當時歐洲的精銳……)。從以上陣容就能看出是多麼可怕的戰鬥力。(但是我還是很懷疑……色雷斯和米迪亞人也就算了,亞述人也可以忽略,但是阿拉伯人和高加索人征戰到希臘不會水土不服嗎???)
總之呢,波斯這次號稱了500萬軍隊。大概實質上應該在30-50萬人吧。他們分海陸兩路向希臘進發。為了度過赫勒斯邦海峽,也就是現在的達達尼爾海峽,還專程派了工匠去修橋……索橋沒成功,最後修了浮橋。
整支大軍當時用了7天7夜才度過海峽……當時有個當地人驚恐的說——宙斯啊,為何你變成波斯人的模樣,改名薛西斯,率領全人類來毀滅希臘呢?
這次,希臘國內,城邦間中止了內斗,槍口一致對外,成立反波斯同盟。盟軍總司令就是我們的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電影主角-_-|||)
但是,薛西斯真的很會挑選時機——他選擇的日子,恰好是希臘國內的盛事,奧林匹克運動會!
在希臘人心裡,奧林匹克高於一切,任何一切都無法阻止和破壞奧林匹克,包括希波戰爭!
所以,在那個時候,溫泉關,這個希臘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的守兵只有幾千多人,而列奧尼達帶來的援兵,只有300人。
薛西斯駐兵後先用心理攻勢,散布消息給希臘守兵,說我們的人多得數不清,射箭時能遮蔽天上的太陽。但是勇敢精悍的斯巴達人高傲地回答道:「那好啊,我們可以在蔭涼中殺個痛快了!」
(斯巴達人一向是很驕傲很簡潔的。當有一次一個國王威脅斯巴達國王說要毀滅他們的土地蹂躪他們的人民時,斯巴達國王只是很簡單的回答了一個字「請」。這種說話模式後來成了斯巴達的外交辭令……大概他們覺得話多是懦夫的象徵吧……)
薛西斯過了幾天再去打探希臘人,探子回報說希臘人很輕松,在做操,在梳頭。事實上知情者告訴薛西斯,斯巴達人梳頭表示他們要玩命血戰。薛西斯再等了4天,最終無法再忍耐了,下令武力對待不投降的希臘人。
溫泉關就如電影里的那樣,地勢險要,山道狹窄。所以沒有騎兵和戰車能派上用處。薛西斯只能採用重裝步兵輪番沖擊的戰術,想以人數和人力來取得勝果。
但是斯巴達人真不是蓋的,波斯人沖撞了一天又一天,丟下大片屍體,卻硬是沒能前進一步。薛西斯連麾下最精銳的1W皇家部隊都投入了戰斗,可是除了大量死亡外,沒有任何收獲。
但是……就在這種悲壯的時刻,一個叛徒的出現毀滅了整個溫泉關戰役……也毀滅了人類歷史上可能的最輝煌的勝利,但是鑄定了一曲響亮豪邁的悲歌。埃彼阿提斯,一個當地農民,希波戰爭中最不光彩的角色,報告給了薛西斯一條通往斯巴達人背後的小路。
列奧尼達不是沒想到。他已經在那裡布置了1000佛西斯城邦的守兵。但是可惜他布置的不是斯巴達人也不是雅典人。佛西斯城邦的士兵早已在連日的無戰事中放鬆了警惕。當他們聽見腳步聲拿起盾與矛時,銳利的羽箭已經射穿了他們的喉嚨。
佛西斯城邦敗走了。波斯人背後突襲斯巴達人。
列奧尼達見大勢已去,下令撤退了喪失鬥志的其他城邦的軍隊。他和300斯巴達戰士留下來死守陣地。最後,除他們外,還有700塞斯比亞城邦的士兵願意和他們同生共死。
對一個斯巴達人來說,放棄陣地,就是比死亡還可怕的恥辱。
最後最悲壯的時刻終於來了。腹背受敵的希臘戰士們奮勇殺敵。長矛斷了換佩劍,佩劍裂了用盾牌砸,哪怕赤手空拳也要殺死敵人。
終於波斯人還是潮水般擁壓了過來。斯巴達的勇士們護著自己的統帥,漸漸退到一個山丘上。他們的人數越來越少……前後就只一秒,便已註定了天人永隔……不,不會天人永隔,因為下一秒,就會追隨自己的戰友、同伴、兄弟而去……
殺紅眼的波斯人把殘余的斯巴達人死死圍住,在一聲口令中,標槍如雨點投去。
當最後一個斯巴達人倒下時,溫泉關才算真正被攻佔。
這場戰役,斯巴達勇士們留下298具屍體。(之所以不是300是因為有一個人患了眼疾,很早之前就從戰場上退了下來,而還有一個被派做探子出去打探消息了……結果最後這兩人一個自殺,一個在後來的戰役中英勇陣亡——只可惜還是沒能洗掉他們的「恥辱」——被斯巴達人加諸的恥辱。)
波斯人留下2萬亡魂!
至今,溫泉關上還刻著這樣的銘文——「過客啊,請帶話給斯巴達人。說我們忠實地履行了諾言,長眠在這里。」
(寫到這里,我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幾乎掩面大哭……所以我說電影給我的只是視覺上的沖擊,真正撼動我心的卻是那段讓人崩潰的歷史。那是無法用任何鏡頭和任何言語來描述的壯烈,只有最朴實的數字能隱隱揭開那段歷史後的驚心動魄。)
薛西斯也被嚇破了膽……他害怕斯巴達人,怕斯巴達人都是這樣。
血戰溫泉關的同時,海面上雙方海軍也展開了激戰。雙方各不相讓。當希臘海軍獲悉溫泉關失守時,選擇退出戰場。希臘首戰受挫,雅典岌岌可危。
薛西斯並沒有絲毫遲疑,立刻揮兵直撲雅典。
然而當他進入雅典時,卻發現雅典不過一座空城。
於是,波斯國王一怒之下,下令燒毀雅典。
……這里要扯一下一直在戰爭里沒有出現過的神的蹤影……希臘一直流傳著一個阿波羅的預言,說是希臘的命運要靠木牆來拯救。於是雅典傑出的海軍統帥提密斯托克里做出了全新的詮釋——所謂木牆,大船也。希臘的未來在海上。
於是雅典全體人員包括其他城邦的人統一撤退到海上,婦女兒童去島上避難,男人們則統一編入海軍,集中到撒拉米海灣。
這個時候波斯陸軍直撲雅典,波斯海軍也來到了雅典的外港,成里呼外應之勢。
面對波斯的水陸夾擊,而己方又兵力甚微,很多人開始不抱希望,甚至有城邦開始打算把船撤出去保衛自己的家鄉。提同學在這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建議召開軍事會 議。會議上他力排眾議,說要在窄海上與波斯決戰。因為那樣波斯的戰力無法投入全部的兵力,而且由於戰船太大太過笨重,又人生地不熟;而希臘聯軍則相反,戰 船靈活,地理熟悉雲雲。可惜沒人聽得進去。
於是提同學用了個狡詐的法子,他讓自己的貼身士兵充當了N久後中國三國黃蓋的角色,拿了密信去往波斯國王告密,說是希臘海軍人心浮動,想逃不想戰。
顯然薛西斯沒有曹操聰明……他拿著密信大喜過望,立刻命令封鎖海灣。
9月23日凌晨,包圍完成。200多艘埃及戰艦,800多艘波斯戰艦牢牢鉗制住了海灣東西兩面。
這時希臘眾人才知道自己被包圍了,當然提同學例外。騎虎難下,他們不戰也得戰。於是在提同學的指揮下,大家開始了軍事行動。
雙方戰力:希臘358艘戰船,波斯1207艘。
但是逆轉來了~!兩次颶風先後在波斯人完成包圍圈時襲擊了他們,造成600艘艦船隨風飄碎,戰力立時下降一半……
雅典的新式戰船也展現出了它們靈動、輕便的優點,無數艘波斯艦船被它們撞沉。於是前軍擋不住開始後退,結果後面的後軍趕來支援……於是再N久之後銀河英雄傳說里那最混亂的一幕被提前上映,波斯軍艦自己撞自己,撞得不亦樂乎……
8個小時的激戰,波斯戰艦擊沉200艘,俘獲50艘,雅典方面戰績不詳……但是他們總共才358艘戰艦啊~!
薛西斯面對如此戰況,終於不得不後退——可見當時雅典方面損失極小,尚有餘力讓薛西斯感到害怕。
最後薛西斯留下一部分陸軍在中希臘繼續作戰,自己率領殘部退回小亞細亞。
第二年,希臘聯軍在普拉提亞殲滅薛西斯留下來的那部分陸軍,同期在小亞米卡爾海角消滅了波斯在那裡的殘留海軍。
BC449年,希臘軍隊在塞普勒斯島徹底打敗波斯,結束了將近50年的希波戰爭。雙方訂立和約。
(資料全部來自《世界五千年》)
但是不要以為希臘一直在以少打多。奠定波斯第三次遠征失敗的布拉底會戰中,斯巴達統帥包桑尼率領希臘聯軍約10萬人,重創佔有明顯優勢的波斯陸軍。那是BC479年8月中旬。
自此後,希臘開始反敗為勝的追擊:
公元前478年,雅典艦隊佔領赫勒斯滂海峽北岸的重鎮塞斯托斯,從而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
同年,雅典聯合愛琴海沿岸各城邦成立提洛同盟。
公元前476 年,希臘聯軍在西門指揮下攻佔色雷斯沿海地區、愛琴海許多島嶼和拜占庭。
公元前468年,希臘海軍在歐里墨東河口大敗波斯艦隊。
公元前449年,希臘海軍在塞普勒斯島東岸的薩拉米斯城附近重創波斯軍,至此雙方同意媾和。雅典派全權代表卡里阿斯赴波斯首都蘇薩談判並簽訂了《卡里阿斯 和約》。和約規定:波斯放棄對愛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認小亞細亞西岸希臘諸城邦的獨立地位。
希波戰爭結束後,雅典成為愛琴海地區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