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博山區沒有找到旗袍協會。在淄博市周村區大街銀子市街71號有一個周村莊旗袍協會。可以過去看一下。【回答】
❷ 旗袍文化是什麼
旗袍文化: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民國文化女性的名字,總伴隨著她們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吳健雄、吳貽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張愛玲、林徽因、蕭紅和丁玲等。
珍貴文化遺產——蘇州評彈的女演員的服裝也依然是旗袍,其它傳統說唱藝術如大鼓和評書等也多以旗袍為女演員傳統服裝。歷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華裔小姐,亞洲小姐和廣州西關小姐選舉中,她們期間或最後必定會穿旗袍。
(2)山東周村旗袍韻流擴展閱讀
1、婉約美
作為典型展現女性婀娜身材線條的服飾,穿上旗袍的女人們渾身被緊緊包裹著,走路的時候不能大步流星,只能慢慢地扭動著纖細的腰肢,小碎步款款前行。
舉手投足間,屬於女性的柔軟與美麗便一覽無遺。在中國的歷史上,古典婦女們給人的印象都是柔到了極致,婉約清麗,含蓄內斂,十足水做的美人兒。
而旗袍的出現,則是讓這些弱質纖纖的美人們不露痕跡地將自己的美與氣質展現出來,或清純,或妖艷,或俏麗,或賢淑,或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總之,旗袍演繹出了各種女人的美與婉約來。
2、曲線美
穿著旗袍對於女性身材的凹凸有致,呈現出一種玲瓏的曲線美。這對於嬌小的東方女人來說,塞進旗袍里的自己彷彿一下子變挺了,自信十足,因為不管是身材還是氣韻,都是這件或簡約或華美的旗袍給彰顯出來。
相較之下,外國的女人穿起旗袍來實在差得太多了,要麼肩膀過寬,要麼手臂太粗,要麼就是屁股太大,總給人一種那裡不對勁的地方,破壞了旗袍原有的美感。
旗袍在設計上遵循上緊下松的原則,既能展現出東方女人的體態美和精緻的臉龐,同時又很好遮掩了窄肩膀不夠圓潤等身材缺陷,對於東方的女人們來說,實在是難得的美衣。
3、含蓄美
看似緊實包裹著女性身體那神秘不可侵犯的旗袍,高貴又典雅,然而那一抹高開叉的設計卻泄露了人內心最隱秘的願望,將女性修長優美的腿部悉數展露。
伴隨著小碎步,那道若隱若現的美好風景也讓人不由得心猿意馬起來。旗袍將東方別具特色的性感與含蓄美演繹到極致,無時無刻不展現出女人們楚楚動人的身姿。
❸ 山東的周村古城 旱碼頭 大染坊 天下第一村 誰那有詳細資料呢給我點可以嗎
資料我給你下剛給你搜索了一大堆希望能幫助到您解決您的問題
山東旅
游局推出的「好客山東賀年會」的主要推薦品牌,在進入農歷臘月至春節後的40天時間內,周村
古商城內將掛起2010盞花燈交相輝映,2010條燈謎撲朔迷離;打陀螺、滾鐵環、踩高蹺等民間游
藝活動讓你體驗童趣,樂不思蜀;穿旗袍、坐花轎、入洞房等民俗婚禮,讓遊客體驗穿越時空的
婚嫁;吹糖人、捏麵人、刻瓷表演、皮影戲等傳統商業習俗及百年市井再現,讓人目不暇接,恍
若隔世;山東呂劇、五音戲等地方戲曲展演及每天的鳴鑼開市、百年情景畫表演、民間雜耍等項
目,豐富多彩,帶給遊客陣陣驚喜。同時,周村古鎮公司聯合各特色飯店,在過年期間以周村燒
餅、周村羊肉、煮鍋、餚雞、干炸丸子、豆腐箱子、酥鍋、蠶蛹以及地方山野菜為基礎,打造出
地方特色的民俗家常宴,以供遊客在過大年期間品嘗。
詳細資料我有幫你找了找
周村古商城歷經數百年風雨至今仍保留完好,街區縱橫,店鋪林立,建築風格迥異, 周村古商城
被中國古建築保護委員會的專家譽為「中國活著的古商業建築博物館群」,具有很高的旅遊觀光
價值。 周村古商業由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街、綢市街等古商業街區組成,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
位,省級優秀歷史建築、省重點旅遊開發項目。古商業城南有山東討袁護國軍司令部舊址及魁星
閣廟宇,北有明教寺、千佛閣、匯龍橋,是周村自然人文的集匯所在。 古商業城的主要街道又叫
大街,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條商業街,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約公元 1410 年),明崇禎九年
(公元 1636 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雛形。它南起絲市街、銀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門,長約
兩華里,北極閣攔腰橫跨中間,把大街分為南北兩段,現狀保留的基本為南段,全長400米。至
清朝後期,章丘舊軍孟氏「八大祥號」先後來這里營業經商,遠近富商巨賈競相雲集,大街逐漸
成為布行、雜貨行聚集經營的商業貿易中心。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周村辟為商埠後,
商業貿易范圍進一步擴大,近如青島、濟南,遠至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的商號,都與這里發
生了頻繁的生意聯系,大街商業的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諺雲:「大街不大,日進斗金」。
❹ 戚薇身穿龍紋包臀旗袍又美又颯,復古造型霸氣側漏,你喜歡嗎
許多中國元素將被應用到國際時尚中,添加中國刺綉服裝可以體現一種高貴的色彩,並且看起來超級有吸引力,在本次演出中,戚薇的服裝真是太棒了,粉絲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戚薇半臂旗袍,高開旗袍,簡潔大方的短旗袍,不規則設計是非常流行的款式。這種旗袍採用不規則剪裁,一隻手臂裸露在外,而另一隻手臂的肩部較寬,展現出完美的身材。
因此應選擇鮮艷的顏色作為夾克上的搭配,較長的版本看起來很聰明,對女孩很有吸引力,而較短的版本看起來更勝任,戚薇的連衣裙使用更長的袖子來保暖,也可以延長手臂的線條,並具有舞者的風格,許多女孩著裝更加大膽。這樣的衣服會使女孩的整體氣質脫穎而出,因此您可以大膽嘗試一些增加時尚元素的衣服。螢光粉紅色會襯託人們較深的膚色,因此膚色不好的女孩請盡量不要選擇這種顏色系統,戚薇的著裝是更吸引人的版本,您可以選擇此版本,然後選擇與您的膚色相匹配的顏色系統,修身設計使她的身體曲線得以完美展現,盡管許多人在冬天會穿得更粗一些,從而形成腫的感覺。
❺ 怎樣把旗袍穿出品味
穿旗袍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旗袍是一種帶有民族風的服裝,延續了中華文化的傳承。在復古風潮盛行的時代,更多的人都喜歡上旗袍風的造型。尤其是女明星們,更加偏愛這種帶著中國風韻味的穿搭。那麼在平時穿旗袍時,需要注意哪些小細節呢?怎樣才能把旗袍穿得更加出彩呢。今天小瘋來給大家分享幾個穿搭小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愛美的寶貝們。旗袍怎麼穿才美?注意五個小細節,穿出典雅中國風。
01、松緊要適度
在復古風潮流行的時代,很多人都喜歡上旗袍裝的穿搭。但是大多數人的旗袍,並沒有穿出高級典雅的氣息,相反還有一種不過精緻的感覺。其實這都是因為旗袍的選擇不夠合身,其實旗袍這種貼身性比較強的服裝,需要量身定做穿起來才更加精緻。就像女明星的旗袍,量身定製的精密度才可以穿出更加典雅高級的氣質。
02、色彩不要太過艷麗
當我們選擇旗袍的時候,眼前晃過的是不是電視劇里那些經典的鏡頭呢?時髦的女郎們,穿著性感艷麗的旗袍,那麼的光彩照人。其實色彩太艷麗的旗袍,並不是非常適合日常穿搭,甚至很容易穿出土氣感。所以日常的搭配,我們不妨選擇一些高級素雅的色系,穿起來更加的典雅大方。
03、發型搭配要適當
旗袍裝畢竟是一種復古風的潮流服裝,就不太適合一些格外輕佻減齡的發型。尤其是很多姑娘紮上哪吒頭來搭配典雅的旗袍,真的是很容易有違和感。其實如果不懂得如何搭配發型的話,可以選擇更加利落的丸子盤發,也可以選擇更加優雅的披肩發。
04、配飾選擇要得當
當我們選擇旗袍裝的時候,可以不佩戴任何的飾品,也不要選擇一些太過誇張的配飾。其實與旗袍裝最為相配的配飾,應該就是玉石或者珍珠了。珍珠項鏈更加典雅大方,玉石更加貴氣,搭配旗袍裝都是不錯的,但一些廉價又閃亮配飾,帶著輕佻的感覺,就不要選擇了。
05、鞋子的搭配
當我們選擇旗袍的時候,很容易忽略掉鞋子的搭配。盡管穿著旗袍典雅大方,但鞋子的選擇同樣重要。如果你選擇了一雙比較笨重的鞋子,或者是運動風的鞋子,都是不符合旗袍風的造型的。搭配旗袍的時候,鞋子應該盡量的簡約大氣,可以彰顯出典雅之美
❻ 周村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在過去的很多年裡,周村在年代的輪換和沖擊下,有意或無意的保存了小城特有的建築和特有的韻味。人力三輪車與周村燒餅,周村老街一起成為周村特有的風味與風景。這些東西被原汁原味的保存下來,缺了一樣都是不完整的周村。
走進周村,你會感覺到一種恬淡和輕松,像走近一條水流輕緩的河。這里古老與現代並存,和睦相處。你會在一條濃蔭蔽日的街上,於汽車,摩托車,電動車的穿流間,看見一輛人力三輪車。車夫帶了窄沿的草帽,車上或許就坐著一個身穿旗袍,手撐紙傘的清雅女子。這人力三輪車也是周村特有的,叫做倒騎驢,即車斗在前面,車夫則坐在後面蹬車。走在周村街頭,不時的就會有這樣的車從你身邊緩慢的駛過,隨便一招手,就會有一輛車慢慢停在你身邊,一元,兩元不等的價格,就會載著你很舒服和愜意的到達目的地。車夫,駕車技術嫻熟,隨著一聲聲「借光咧,借光」,車子便熟練的穿梭於各種車輛之間,橡膠車輪在地上沙沙的響著,平穩的感覺不出一點顛簸。路兩邊的街景,路兩旁高大的法國梧桐,緩慢的,有順序的閃過。如果,你恰巧是一位乘客,你會感覺到自己正在一部抒情紀錄片里,恍惚於現實之外。這種人力三輪車只屬於周村,在周村之外很難見到,即見到了,也很不相宜。這土生的駕乘工具到了外地,就會像一個流浪漢一樣失去它應有的韻致。周村的車站邊,商場門口,醫院門口,學校門口,街頭巷尾,到處是走著的或停著的三輪車。如果,周村的大街小巷是小城的血管,那麼這些三輪車就成了血管里流動著的血液。如果,周村是一個舞台的話,人力三輪車就是一不可或缺的道具。如果,周村是一件衣服,少了這些三輪車,就會顯得襤褸不堪。
周村燒餅,周村獨一無二的味道,像周村的歷史一樣古老,淳樸。圓圓一張碗口大的小餅,薄薄的像一層透明的紙,餅的一面均勻的灑滿一層芝麻粒。輕輕咬一口,酥脆甜香,吃進去,那香味從里到外溢出來,把整個人都能熏得透,連帶著把周圍的空氣也熏香了一圈。吃燒餅也是有講究的,一定是要用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了燒餅的一個邊緣,送到嘴邊,然後用前面的門牙輕輕咬下一小口,慢慢添進嘴裡慢嚼細咽,那香味方能絲絲縷縷的於細脆的咀嚼中蔓延開來。周村燒餅的吃法是一種文化,細致,清雅。吃燒餅,絕不能心急,不能大把的抓在手裡,不能大口的吞咽。否則,一張完整的餅就會在一個人粗魯的抓拿間,碎成碎片。周村燒餅是一種特殊細致的瓷器,拒絕粗鄙。像一個美女需要細致的憐惜與愛護方能夠色香味俱全。燒餅的味道是漂泊在外的周村人思鄉的味道,歸鄉的周村人回家第一要吃的是燒餅,離家第一要帶的也是燒餅。到了周村,你要是不吃燒餅,就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到了周村。
說周村,一定要說說周村大街。周村大街曾是清朝年間最為繁華的商業中心。街道仍然是一色的青條石鋪就的,街道兩邊的店鋪,一律是青磚青瓦的建築,門臉一律是朱紅的斑駁的漆色。門也一律是木的小格子的,依舊是古老的門板。走進大街,你就會覺得走進了歷史,走進了一部老電影里。街兩邊的店鋪里大都經營古玩,瓷器。你會在一家店鋪門里的一把油亮的太師椅上,看見一位身著中式玄色衣衫的老者,手裡正拿著一根長的大煙斗。這會讓你想到一副掛在哪裡的煙黃的畫。當年,張藝謀拍《活著》的時候,就用了大街大量的街景。還有,電視劇《大染坊》的外景也用了大街的街景。大街是一條南北向的街,街的兩頭都有一個高大的牌樓,牌樓上刻著大街兩個大字。大街的南頭連接著東西向的街道就是有名的絲市街。絲市街的歷史於大街一般,只是街上的店鋪是一層建築。門臉的式樣跟大街相仿。絲市街,顧名思義,專營絲綢。當年,周村的絲綢織染業相當繁榮,絲市街曾是當年最繁華的絲綢交易市場。這里造就了無數個有名的商人。如今周村的北方布匹城仍舊是全國有名的幾大市場之一。如今,街上,仍舊有不少店鋪保留了古老的經營方式,進門仍是封閉的紅漆木板櫃台,各色花樣的絲綢仍是捲成長條布卷排列在櫃台上,櫃台里邊的人,手拿了木尺,剪刀,招呼著顧客。這樣的店鋪,這樣的櫃台,除了在電影,電視里,在現在的商業環境里,已經很難見到。除了絲綢,街上還有做竹籠屜的,手工布鞋,還有一家修鍋底的。絲市街上的氣氛很舒雅,偶爾,你會聽到一曲琵琶從誰家的店鋪里飄出,或是一陣京胡拉的有板有眼。這些在街上做生意的人,更像是在演戲。
❼ 旗袍充滿韻味和性感,哪些女明星穿旗袍非常漂亮
在湖南衛視的一檔綜藝節目中,由徐帆帶領的全女神陣容已經集結。劉亦菲、韓雪等六位女神同穿中國風旗袍亮相,畫面那是相當的美。
10、趙薇
《還珠格格》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而我們,也見證了趙薇的成長,成熟。如今的趙薇依然活躍在影視圈,而且更加有名,表演也更加到位。現在的趙薇不再是那個古靈精怪的小燕子了,多了幾分知性,多了幾分典雅。
❽ 龍鳳旗袍的鼎盛時期是上世紀多少年代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原先是清代旗人的服飾。直到清末民初,旗袍仍然帶有鮮明的京派文化色彩。
彼時的旗袍大都寬大平直,並不太講究腰身的曲線,且內著長褲,旗女袍服其實是外套,強調防寒、遮體,其審美意味是傳統而含蓄的。
直到1840年上海開埠,華洋並處、五方雜居,開放而追求個性的西方文化與江南細致含蓄的本土文化結合,形成了兼容並蓄的海派文化。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熏陶下,西式裁剪結構與中式精細零部件裝飾元素完美融合,造就了「海派旗袍」的獨特風韻,這種「中西合璧」的改良式旗袍兼具東方韻味,又能展示女性的嫵媚和個性,因此隨著女權意識的覺醒,一時間盛行全國。
上世紀30年代,無疑是海派旗袍最鼎盛的黃金時代。從十里洋場的摩登女郎,到書香學堂的女生以及上流社會的名媛,對旗袍都追崇有加。「當時人人鍾情穿旗袍,女性的服飾都以旗袍為主。」
龍鳳旗袍的創始人朱林清,即在1936年創辦了「朱順興」中式服裝店。
清乾隆末年,上海出現專做中式服裝的「蘇廣成衣鋪」,以蘇州的精湛技藝和廣州的新穎衣式而著名。至1920年代,「蘇廣成衣鋪」已遍及上海,最多時有2000多家,成衣匠達4萬餘人。朱林清就出身蘇廣成衣鋪。從打雜工開始,朱林清逐漸掌握了各道裁剪工序,成為一名出色的裁縫師傅,並形成一套完整的海派旗袍製作工藝和風格。除此之外,朱林清學習海外服飾的裁、縫工藝,並將西方剪裁工藝運用到海派旗袍之中,如今所見的旗袍樣式多出自當時的「朱順興」。
憑借著精湛的技藝和大膽創新的風格,朱林清製作的旗袍,成為上流社會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徵,「朱順興」的名號開始享譽上海灘~
❾ 旗袍的文化傳承
旗袍是民國的旗人之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但是並非漢族的民族服裝 ,這是一直存在的一個誤區。
旗袍以其 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 性情與氣質。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演化為天地間一道絢麗的 彩虹。願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憧憬、美的風韻灑滿人 間。
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審美,似乎可以從這里談起 。
旗袍之源——棗(zao 三聲)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與旗袍棗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民國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
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I)
本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黃金時代(II)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50年代——也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
80、90年代——輝煌難再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旗袍的審美
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家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設計師與旗袍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與配飾
油紙傘、香扇是旗袍的重要配飾,身穿古典旗袍,一手執香扇、 一手撐把油紙傘,款款的步伐,雅緻的身影,古典的氣 油紙傘是旗袍重要配飾韻,是東方古典美的化身。
總之,旗袍是中國婦女的傳統服裝,而並非已經湮滅失傳的歷史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高,因而極富有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不多,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