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王上課遲到了,他向老師解釋說:「在乘坐公交車時,司機緊急剎車,我和另兩位乘客由於突然失去慣性,向
解答:答:(1)小王乘坐公共汽車,小王和汽車一起向前運動,當司機緊急剎車時,由於慣性,小王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從而向前運動而受傷.
(2)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取決於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小王說的「突然失去慣性」說法是錯誤的.
(3)「扶好站穩」後,當公交車的運動狀態改變時,乘客由於手和腳的作用力可以隨時改變身體的運動狀態,保持與公交車的運動狀態一致而不至於摔倒.
2. 如圖所示,汽車司機遇到情況緊急剎車時,車上的人由於______要繼續向前運動而傾倒,所以交警時常提醒司機
當汽車司機遇到情況緊急剎車時,由於慣性,司機和坐在前排的乘客還要保持原來較快的速度繼續向前運動而傾倒,容易造成傷害;
安全帶能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有效的減輕或避免人身傷害,所以交警時常提醒司機和坐在前排的乘客要系好 安全帶.
故答案為:慣性;安全帶.
3. 應該如何保護司機和乘客的安全
首先一定要好司機,其次呢乘客一定要服從安排。
4. 平台為了保障司機和乘客的安全都做了哪些工作
為進一步滿足公眾安全出行的需求,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和維穩主體責任及主管部門和檢查組的整改要求,滴滴持續探索並加強安全運營保障機制,提高安全體系建設能力,切實提升出行安全保障水平。同時,與全社會共建常態化安全機制,盡最大努力嚴守安全底線。
10.31
持續開展意見徵求工作,針對用戶關心的第一期20類問題公開回復。
10.27
在嘉興、重慶兩地召開司機、乘客意見徵求會。
持續升級「一鍵報警」功能,增加對緊急聯系人語音電話的提醒;小范圍測試「簡訊報警」功能(江門、煙台),乘客可快速發送位置、行程信息至當地簡訊報警平台;
乘客端APP和司機端APP已上線試運行 「黑名單」功能;
乘客端APP逐步增加「請勿讓未成年人獨自乘車」提醒與確認環節,未成年乘客乘車人需由監護人陪同;
試運行 「實時位置保護」功能,乘客可自主選擇設定該功能的保護級別,或關閉此功能。
10.18
滴滴擬招募千名黨員客服並優先進入安全應急客服團隊,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加強客服安全體系建設。
10.16
在杭州、成都兩地召開司機意見徵求會、乘客意見徵求會。
10.13
滴滴召開了全員安全培訓溝通會,系統學習安全法規並向全員介紹公司安全整改及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的進展;
在青島、上海兩地召開司機意見徵求會、乘客意見徵求會。
10.12
滴滴宣布將於10月18日試行「黑名單」功能,乘客和司機可在取消訂單、投訴、評價頁面選擇將對方加入黑名單,「屏蔽」後的12個月內平台不再為雙方匹配訂單。
10.10
公布國慶長假出行安全運營及應急保障工作進展。在國慶前夕積極部署,開展隱患排查,做好突發事件妥善應對的各項准備,並持續完善安全產品功能。國慶期間,滴滴平台整體運營平穩有序。
10.8
在北京和杭州開展線下用戶調研工作。滴滴出行CEO程維和總裁柳青帶領管理團隊上街,面對面與用戶交流,深入了解用戶體驗和訴求,認真傾聽用戶在安全產品、客服改進等方面的批評和意見;
在廣州召開司機意見徵求會、乘客意見徵求會。
10.7
召開司機意見徵求會、乘客意見徵求會。滴滴出行CEO程維、總裁柳青、CTO張博、產品高級副總裁俞軍、快捷事業群總經理陳汀以及各部門負責人作為滴滴一線客服,現場傾聽批評和建議,並就一些困惑的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度的溝通與討論。
10.6
在平台各項安全措施逐步落地的綜合影響下,車內沖突率較一個月前下降了48%,日均每百萬訂單車內沖突數從52.2單下降至27.1單。
10.5
「警方調證對接工作組」7X24小時待命,提供警官證等有效證明材料的需求,客服專項對接工作組最長不超過10分鍾即可配合警方完成調證工作。
10.4
國慶期間,嚴守安全,滴滴在國慶前啟動全員安全生產法規和網約車監管政策學習,組織各部門的管理者進行專項學習討論,各部門、各區域的學習討論會在國慶長假期間和未來的工作中持續開展。
10.1
滴滴邀請了交通、安全、經濟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召開了兩場專家意見徵求會。滴滴出行CEO程維、總裁柳青、CTO張博以及業務部門負責人現場聽取了專家們的批評和建議,並表示將積極落實到實際工作當中。
9月底
積極籌備建立安全監督顧問委員會,誠邀社會各界參與共建,幫助滴滴持續提升安全建設能力;
警方調證流程將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一步加速。如假冒警察身份套取用戶信息,將承擔法律責任。
9.30
滴滴公布國慶長假出行應急保障通告及出行提示,持續加強對司機的安全審核,要求無犯罪記錄、通過三證驗真,每日出車前須通過人臉識別;加強針對司機的安全知識宣導,提醒司機避免急躁、超速、超載和疲勞駕駛。懇請乘客和司機在行程中相互尊重包容,平安文明出行;
滴滴成立長假應急保障工作指揮部,由程維任總指揮、柳青任副總指揮,成員包括各事業部和各城市負責人。長假期間,持續落實企業安全生產和維穩主體責任,認真做好出行安全保障工作;
全力保障長假期間客服高效應答,做好應急處置工作;警方調證對接工作組7X24小時待命,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持續加快警方調證流程。
9.28
滴滴宣布堅決擁護並感謝主管部門提出的整改要求和建議,切實整改並持續加強安全運營保障機制,全力推進網約車合規化,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和維穩主體責任;
持續面向全量司機進行安全審核和培訓,要求無犯罪記錄、通過三證驗真。除了每日出車前對司機進行人臉識別外,9月27日起已在司機接單間隙隨機抽查人臉識別,通過後才能繼續接單;
已升級一鍵報警功能。乘客和司機使用一鍵報警後,在撥打110電話的同時,會自動發送行程信息給緊急聯系人,確保親友在需要時與警方迅速聯動並及時獲取行程信息。同時仍在積極探索將信息自動同步給警方的解決方案;
司機端APP上線緊急聯系人功能,快車(含拼車、優步及優享)、專車及豪華車司機可使用;
客服部門的重大安全客服人數增加3倍,並成立了警方調證專項工作對接組,警方調證流程將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一步加速。
9.27
乘客端APP已上線「未成年人乘坐滴滴需由監護人陪同」(包括代叫車)的提示,希望各位家長用戶諒解,並向孩子普及相關知識。平台目前正在探索有效的未成年人安全出行防護機制;
滴滴開通了面向全社會的意見建議通道,希望廣泛聽取各界批評,接受全社會監督。截止9月29日共收到69301條意見和建議(包括英文用戶的111條);所有留言中,有42022條來自乘客, 25470條來自司機和車主,1065條來自目前還未用過滴滴的人士,744條來自租賃公司等合作夥伴。意見中涉及產品功能類17034條,規則制度類14179條,客服服務類12695條,費用相關類11838條,其他類13555條;
乘客端APP個人中心已上線 「安全」頻道,用戶可以查看安全出行指南及各項安全功能的詳細說明;安全頻道上線10天總瀏覽量已超過1000萬人次。
9.26
按原計劃恢復深夜出行服務,同時將試行深夜運營規則。試運行期間,快車(含優步、優享)及專車司機在深夜期間(23:00-5:00)需滿足注冊時間超過半年、安全服務超過1000單等條件才能接單。
9.15
滴滴宣布安全大整治期間,由於需要密集測試並優化各項安全產品功能,我們暫停了除代駕、單車之外的深夜出行服務,給大家的出行帶來了不便,在此向所有受到影響的乘客和司機師傅們道歉。過去一周時間,在平台各項安全措施逐步落地和深夜停服多方面的綜合影響下,每百萬訂單車內沖突數由52.2單下降至44.7單;
5. 貴州男子砸司機頭部,車上39名乘客,若有人把男子打傷算正當防衛嗎
這種情況,豈止是正當防衛,我認為應該是「見義勇為」。因為這名男子的行為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全車39名乘客的生命與財產安全。這時候,如果有人挺身而出制服正在實施犯罪的暴徒,相當於拯救了39條鮮活的生命。
所以我認為,這時就算把暴徒打成重傷,或者不小心將暴徒踢出窗外摔死,都應該是正當防衛與見義勇為行為。這種情況不但不應該被處罰,還應該予以表揚大力支持。
筆者觀點:司機與副駕駛員都是「見義勇為」!但暴徒的行為引人深思……
司機李財富有責任心,在頭部被連續敲擊血流不止的情況下,沒有選擇回頭與暴徒搏鬥,更沒有選擇抱頭逃跑,而是繼續忍受被敲擊的痛苦。他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拯救車上的39名乘客,最後完全憑借一股毅力將車速控制了下來。這個「見義勇為」英雄的稱號他當之無愧。
副駕駛員孫志恆聽聞李財呼救後,立即挺身而出,與暴徒搏鬥,最終導致自己受傷,但成功將暴徒制服。同樣因屬「見義勇為」行為。
不過,這名打人男子的行為令人不解,因為他與司機李財此前並不認識,且上車後未與李財產生爭執與不滿。男子為何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行凶?
我認為有兩種可能:
第一,這名男子患有精神疾病【這種情況還可以理解,而且只要將其送往精神病院接受治療,後續的危害不大!】
第二,這名男子在報復社會……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麼事態就非常嚴重。因為有「報復社會」心理的人非常危險,即便這一次他被判入獄關一段時間,難保他下次出獄以後,不會再次作出危害他人生命財產的舉動。
所以,這件事必須調查清楚,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6. 新的交通法正式實施,司機和乘客在行駛過程中必須系好安全帶,這是為了防止在緊急剎車時,人由於______而
(1)汽車剎車時,安全帶保護人體,不會因為慣性帶來的傷害.
(2)當壓力大小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安全帶通常較寬,其目的是減小壓強,對人體的傷害就小.
故答案為:慣性;減小壓強.
7. 水平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中司機與乘客受到的合力相同嗎
汽車在水平方向受到的牽引力和地面的摩擦力,豎直方向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由於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汽車受到的是兩對平衡力,故合力為0;
若選擇汽車上的人為參照物,車與人的位置關系不變,車是靜止的.
故答案為:0;重;車上的人.
8. 大巴車司機遭乘客暴力襲擊,這種行為為何會屢禁不止
1月9日上午8時07分,貴州六盤水一大巴車上,一乘客在無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從車輛後排取下車載安全錘,對正在駕駛車輛行駛的駕駛員李財的頭部實施暴力敲擊,造成駕駛員李財頭部受傷,傷口共3處縫合13針。
據警方消息,犯罪嫌疑人蔡某某系畢節黔西人,1991年出生,現已被黔東南麻江縣公安局杏山派出所,以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網友們紛紛為這位司機點贊,為他的職業操守拍手叫好,同時也對暴力攻擊司機的乘客進行了嚴厲譴責。
與過去發生的攻擊公交司機事件不同,這次暴力攻擊發生高速行駛的客車上。可以想見,一旦司機受攻擊後對車輛失去掌控,那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會危及車內幾十人乃至其他鄰行車上人員的生命安全。好在司機處事冷靜,能忍痛將車輛停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要知道,在載客司機的肩上,擔負著維護全車人生命安全的任務。司機一人受到攻擊,危及的是全車人的生命。也因此,維護好載客司機的個人安全,避免其受到攻擊或其他不良影響在車輛駕駛過程中尤為重要。
2019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懲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駕駛違法犯罪行為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對毆打、拉拽駕駛人員等幾類行為的處罰。
依此該意見,凡是毆打、拉拽駕駛人員者,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可以依照刑法第114條規定,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該條規定,“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該意見也指出,“即使尚未造成嚴重後果,一般也不得適用緩刑”。總而言之,對於此類攻擊司機的行為,處罰的基本原則就是從重處罰,絕不姑息。
此後,發生攻擊公交司機事件的諸多判例,都體現了這一基本原則。如2019年6月,在湖南新邵縣一乘客因座位問題,打了正在駕駛車輛的中巴車司機一巴掌,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
其實,重罰之初心,就是為了避免、杜絕那些因小事糾紛而引發重大事故的事件發生,從而讓更多人引以為戒,不要一時沖動上頭,就以身試法,讓自己和家人抱憾終生。
因此,對於此類攻擊客車、公交車司機事件之危害,需要不斷被重申。對於其後果之嚴重,也需要不斷被強調,並用法律予以明示。如此,才能避免更多的不幸發生。
9. 險.駕駛員緊急剎車造成乘客傷亡,該不該賠付
這種情況只能和司機、運輸公司協商來賠償。
在交通事故中,因為車與車發生碰撞導致司機、乘客的意外傷亡,如果投保了車上責任險,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但如果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緊急剎車導致的本車人員傷亡,保險公司是不承擔賠償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