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淘寶上應該有校服,但有可能不是你們的那些校服,你去搜索有你的那個校服
B. 這校服出自哪些動漫
1Fate/zero2加速世界3clannad4龍與虎8某科學的超電磁炮9化物語10未來日記11阿茲漫畫大王
17水果籃子20學生會一己之見21Angel Beats22學園默示錄24花開物語25天才麻將少女
26冰果27幸運星28俺妹31神無月的巫女32搖曳百合
33魔法少女小圓35瑪利亞狂熱36笨蛋測試召喚獸40百變小櫻
C. 這是那個學校的校服啊, 我女神,想想找到她
- -福安城北中學的。主要以銀色和白色為主福安四種的以黃白為主民中一中以紅色為主德藝橘黃白色為主十中六中黑白為主二中藍白為主
D. 關於校服問題
其實都差不多,不論北京還是南京,都大同小異,學校要求你怎樣就得怎樣,即使你有天大的不樂意也得穿啊,花錢不說,不管好看難看這是規定,也不知道這是誰定的,唉,沒辦法哦
E. 學生中考失利讀個五年制大專是不是很丟人前幾天我一鄰居拿獎學金回家,可他一看自己的校服
讀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真的學到東西。
F. 劍網三花蘿全套校服實圖
半夏
G. 校服的歷史.
、絢麗多彩的服飾(板書)
①剛建國時期——新舊交替,革命特色(板書)
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們的服裝上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樣式。城市市民一般穿側面開襟扣扣的長袍,婦女穿旗袍。農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對襟短衣、長褲,婦女穿左邊開襟的短衫、長褲,有的還穿一條長裙。當時人們做衣的面料多是機織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還時行西裝和中山裝。晚年的孫中山經常穿的服裝在長袍馬褂與西裝革履中間顯得格外突出,人們把這種服裝稱作中山裝,並把它的款式與孫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則聯系在一起,比如四個口袋象徵國之四維,即禮、義、廉、恥;袖子上的三顆紐扣則代表民族、民權和民生三民主義,中山裝成為國民革命的象徵,實際上國民黨早已叛變革命。
新中國成立後,穿衣打扮與革命緊緊的聯系在一起。西裝和旗袍被看作資產階級情調,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消失了將近20年。中山裝和列寧裝成為人民的普遍選擇。開國大典時,新中國的領導人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集體亮相,毛澤東和他身邊的領導人穿中山裝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矚目。男性穿中山裝,顯得莊重、精神。中山裝十分正統,上衣的紐扣很多,四個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樣式過於呆板,缺乏創新。後來演變成經過一定改進的人民裝。也就是從那時起,一種來自蘇聯的雙排扣制服——「列寧裝」,在參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來。它因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後常穿而得名,樣式為西裝開領,雙排扣,各有三個紐扣,腰中束一根布帶。這款服裝後來竟成了無數中國女性最崇尚、青睞的「時裝」,其中,革命女幹部幾乎是人人必穿列寧裝,以顯示其革命。
②改革開放前——樸素單調(板書)
50年代的人們崇尚勞動最光榮,樸素是時尚。年輕姑娘們曾一度愛上了男式背帶工裝褲和格子襯衣。1956年,三大改造開始轟轟烈烈的進行,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的時候,流行的色彩也從藍色、灰色變得豐富多彩了。從蘇聯傳入的連衣裙「布拉吉」成為最受歡迎的服裝。布拉吉裙在中國的流行,得歸功於一位蘇聯的領導人。這位領導人來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的服裝不符合社會主義大國形象,「女性應該人人穿花衣,以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面貌」。於是,色彩鮮艷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麗的風景。
在講求勤儉的年代,美麗的服裝大多是家庭製作而來。巧手的姑娘和母親們按照畫報上的服裝裁剪式樣,自己動手,使軍裝變得合身,棉布襯衣變得漂亮。而此時的中山裝成為中國最莊重也最為普通的服裝,那時擁有一套毛料中山裝是令人羨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裝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兩支鋼筆,則是有知識、有文化的表現。後來,有人根據中山裝的特點,設計出了款式更簡潔、明快的「人民裝」、「青年裝」和「學生裝」。還有一種稍加改進的中山裝,就是將領口開大,翻領也由小變大,很受人們的歡迎。當時,共和國的領袖毛澤東就特別喜歡穿這一款式的中山裝。以後,國外有人便將這一款式的中山裝稱作「毛式中山裝」。從那時開始,中山裝的流行持續了近30年的時間。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國歷史上最艱苦的時期,由於三年自然災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減產,棉布定量為每人21尺。人們買服裝、棉布和日用紡織品都要憑布票,為了盡可能地節約,購買服裝的標準是耐磨和耐贓,灰、黑、藍色成為街頭流行色,千篇一樣、季節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裝樣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畫家曾經形象地描繪出「人人一身藍」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時,擁有一套軍裝是那個年代無數年輕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歡穿一身草綠色的軍裝,頭戴草綠色軍帽,肩挎草綠色書包。這一身在當時來說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頭的了。當然,艱苦樸素還是那時最主流的時尚。為了表現自己的艱苦樸素,有人甚至將新買的衣服在水中做舊,或者在並未被損壞的衣服上打上幾個補丁。這種今人看來相當可笑的行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時。當時的順口溜是這樣說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還有一首歌,也同樣飄盪在建國初期的大街小巷:勤儉是咱的好傳統呀,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離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單一的年代,人們的愛美之心也依然會流露出來,一位攝影師把這種流露稱之為「擋不住的春光」,這種自然而然傳遞出的美的追求,是一個時代留在人們腦海中深深的印記。
③改革開放以來——豐富多彩、時尚個性(板書)
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98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年頭。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穿著越來越豐富,色彩也從單一的藍色灰色變得五顏六色。當時上映的國產故事片《廬山戀》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影片。久違了的愛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穎的時裝,都令人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她在影片中換了多少套衣服,成為當時年輕人討論的熱門話題。這一時期,戴太陽鏡、留長頭發、穿喇叭褲、蝙蝠衫成為時尚,很多人看不習慣,但年輕人卻從中找到個性和自我的感覺。
1981年成立的中國大陸的第一支時裝模特隊成立,盡管當時只以「服裝廣告藝術表演班」的名義招生,但令舉辦者感到意外的是前來報名的人數是預計的四倍。三年後,這支表演隊出訪歐洲,引起了轟動。西方輿論驚呼:「毛澤東的孩子們穿起了時裝!」來自中國的時裝旋風,帶給世界一個開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在美國洛杉機奧運會上實現「三連冠」的時候,北京流行起了運動裝。色彩鮮艷的運動裝成為愛美的人們首選服裝。人們幾乎隨時隨地地穿著運動服,甚至還成為了學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廠服。
90年代,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
從服裝的變化上,我們看出了時代的進步和人們內心觀念的轉變。服飾的變化是以經濟的發展為前提的,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從以往的「從眾」心理到「追求個性」。服飾的變化是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表現。
2、日益豐富的飲食(板書)
有一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可以說人們將「食」作為生活的最低標准,同時人們也將「食」作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從「食」的變化中,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貧富盛衰,可以體味社會歷史的變遷。
①剛建國時期——生活貧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飯(板書)
②改革開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匱乏單調、票證盛行,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板書)
糧票是計劃經濟的產物。50年代初,我國糧食短缺。中央政務院於1953年10月發布命令:全國實行糧食計劃供應,採取憑證定量售糧辦法,糧票出現了。北京從1960年8月起全市飲食業實行憑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製品、蔬菜也實行限量供應。這一時期票據種類繁多,除了糧、油、布票,還增發了補助豆票、糕點票、高級腦力勞動者補助油票、節日補助油票,有些地方還發放過煤球票、冰棍票、煙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證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質短缺的時代,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才能憑票購買一些糕點糖果、干貨果品,而且分量都極少。
提問:書上112頁人們為什麼要使用票證?
生答:因為生產力水平不高,物質供應緊張,需要用票證限制人們的購買力。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蔬菜緊缺,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人們往往以胡蘿卜充飢。由於缺乏最基本的營養,人們都有些浮腫。
③改革開放以來——不但吃飽,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板書)
20世紀90年代以來,糧食供求走向市場,糧票消亡成為歷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後停止使用糧票,糧票全面退出歷史舞台。一些象徵短缺經濟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繼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這些時代象徵已經成為收藏家手裡的珍品。
今天,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地豐富了,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的食品應有盡有。人們對於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科學衛生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如今卻成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動腦筋」:以前因糧食不夠用來充飢的野菜、粗糧,為什麼如今成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為過去人們食物匱乏,只有野菜和粗糧,人們為解決溫飽並無選擇。現在食品供應豐富,人們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人們注意營養均衡,粗細搭配和選擇綠色食品。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板書)
①剛建國時期——居住條件極差(板書)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積小,設施簡陋。如北方的大雜院,南方的亭子間等,十分擁擠雜亂,屋子小得給人以壓迫感。農村裡,北方內地多為土坯房、窯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舊,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時混居一室,衛生條件差。
②改革開放前——不斷改善,但居住條件仍較差(板書)
樣式統一單調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國初的破舊民居。一片片魚鱗狀的瓦片取代了破舊的屋頂,牆也不再是石磚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潔白的牆面。但房屋內部很少有裝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傢具,看上去簡朴整潔,洋溢著和諧寧靜。
③改革開放以來——居住面積擴大,居住條件有了明顯改善(板書)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居住的需要,於是新型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樓房鱗次櫛比,猶如一座新城。
北京從1998年開始興建經濟適用房,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買得到、住得起」的選擇。通過經濟適用房,人們理解了什麼叫「破舊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沒有廚房、廁所,沒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進房屋質量有保障、小區環境優美、購物交通方便的新樓房。
今天,人們居住的選擇更多了,有高層住宅區,有復式樓,有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當我們登上高樓遠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時,也可以體會到古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裝修也成為熱點,風格多樣的裝修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體現了人們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達的交通(板書)
①剛建國時期——交通不便(板書)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電車、汽車比較多見,黃包車,自行車是比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車和人力車。而農村裡,北方有馬車、人力板車,南方有航船、牛車,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開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車為主(板書)
「一五」計劃期間興建寶成鐵路、鷹廈鐵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國內地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國家整體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開放前,城市的交通資源極為有限,人們出行除了用雙腳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車和自行車了。但是公交線路少,車廂經常擁擠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當然是自行車,中國曾被稱作「自行車王國」,可見人們對於自行車的依賴。但當時的道路建設也十分落後,這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開放以來——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鐵路、公路和航線增長很快(板書)
在80年代末的中國,出行對於許多人來說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買票難,乘車難,運輸難。因鐵路運輸能力的不足,當時的鐵路客運量每天超載50%,高峰時超出100%,每天有80萬人站著乘火車,而全國每年積壓的物資則高達1億5000萬噸,南北運輸的缺口達6000萬噸。
在民國時期,貫通南北的大動脈是京漢鐵路,而時代的進步使得它已經滿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斷決定:京九鐵路三年開通,並且京九鐵路的概念已經更新,南端的終點由江西的九江延長到了香港九龍。1993年5月2日,建國以來興建的規模最大、投資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長的鐵路干線開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鐵路全線鋪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計劃提前四個月,京九鐵路實現全線開通運營。這條鋼鐵大動脈跨越九個省市,緩解了南北運輸的矛盾,解決了鐵路運輸的瓶頸問題;它把即將回歸祖國的香港和北京連接在一起,維護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它穿過多個革命老區,給老區人民帶去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個國家交通現代化的一個主要標志。高速公路的擁有量,也成為衡量經濟發達程度的一項指標。1984年12月,滬嘉高速公路開始在上海興建,並於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車。這是我國第一條全線通車的高速公路,從此掀開了我國公路建設史上新的一頁。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國許多省區都在地區內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蓋全國的高速公路網。同時應該指出學生,便利的交通也帶來了城市發展中的環保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環境污染和交通阻塞問題。要求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撰寫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強環保意識,認識建設和發展生態城市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看到現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謂是生機勃勃,人群涌動,車流穿梭。這些交通工具也花樣繁多,公交路線增多、設施改善(不僅有普通公交車,還有較為先進的豪華大巴、雙層巴士,車內還安裝了空調、移動電視);計程車招手即是,私家車也屢見不鮮,地鐵、輕軌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現。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中發現出行的來回行程已縮短,道路也變得越來越通暢了……人們的交通觀念也大為轉變,假日旅遊增多,國內游、出國游開始由觀光型走向休閑度假型,並且出境旅遊變得越來越平民化,選擇也越來越多,而且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已越來越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個性化旅遊悄然升溫,人們放鬆心情度假,開始真正享受旅遊帶來的樂趣。
H. 小學5年級上冊應用題
5年級數學應用題練習
1.糧店運來30袋大米和40袋麵粉,一共是2500千克,大米每袋50千克。每袋麵粉多少千克?(用方程解答)
2.一架飛機每小時飛行860千米,比一列火車每小時飛行的6倍還多20千米。這列火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用方程解答)
3.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相距480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經過3.2小時兩車相遇。已知乙車每小時行72千米,甲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用方程解答)
4.甲乙兩艘輪船同時從上海開往武漢,甲船每小時行24千米,經過8. 5小時甲船超過乙船5 1千米。乙船每小時行多少千米?(用方程解答)
5.學校里的柏樹和楊樹一共有126棵,柏樹的棵數是楊樹的6倍。柏樹和楊樹各有多少棵?(用方程解答)
6.一台空調的價錢的一台電視機的3倍,學校買了一台空調和4台電視機一共用了8400元錢。一台空調和一台電視機各多少元?(用方程解答)
7.8筐蘋果比8筐梨重40千克,已知一筐梨重20千克,一筐蘋果重多少千克?(用方程解答)
8.修一條長1960米的路,先是每天修80米,修了8天以後為了盡快完成,以後打算每天修120米,還要多少天才能修完?(用方程解答)
9.今年爸爸比小芳大36歲,已知爸爸今年的歲數是小芳的4倍,爸爸和小芳今年各是多少歲?(用方程解答)
10.甲乙兩車同時從相距420千米的來兩地相對開出,甲車的速度是乙車的1. 5倍,經過2. 4小時相遇。甲車和乙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用方程解答)
11.一頭牛重850千克,一頭大象的重量比這頭牛的5倍還多500千克。這頭大象重多少千克?
12.新光小學的人數比宏揚中學少1260人,已知宏揚中學的人數是新光小學的2. 5倍。宏揚中學和新光小學各有多少人?
13.小蘭和小芳同時從環形跑道上的一點向相反方向走去,小蘭每分走65米,小芳每分走75米,經過2. 5分相遇。這個環形跑道全長是多少米?
14.植樹節同學們植了12行楊樹和8行杉樹,一共是300棵,杉樹每行有15棵,楊樹每行有多少棵?
15.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64厘米,已知長是寬的3倍,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厘米?
16.一塊三角形的地,它面積是60平方米,已知底是15米。高是多少米?
17.服裝廠要生產6500套西服,已經生產了15天,平均每天生產200套 。餘下的每天多生產50套,還有多少天才能完成?
1 8.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相距665千米的兩地相對出發,甲車平均每小時行82千米,乙車平均每 小時行73千米,經過幾小時兩車還相距45千米?
19.少先隊員到果園里摘蘋果,上午摘了14筐,每筐裝25千克;下午又摘了18筐,這一天一共摘了890千克。下午摘的蘋果每筐裝多少千克?
20.一支鋼筆與一支圓珠筆一共是8. 3元,一支鋼筆的價錢比一支圓珠筆的2倍還多0. 8元。一支鋼筆和一支圓珠筆各是多少元?
21、一塊梯形土地面積是16平方米,上底是4.6米,高是3.2米,下底是多少米?
22、養雞場養一些母雞,其中有26隻來航雞,平均每隻年產蛋364個,有25隻油雞,平均每隻年產蛋330個,這些母雞平均每隻年產蛋多少個?(得數保留整數)
23、兩車從兩地同時開出相向而行,4.5小時後兩車在距中點9千米處相遇,快車每小時行42千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24、某服裝廠有布1200米,先做大人服裝150套,每套用布5米,剩下的做小孩衣服,每套用布3米,可以做小孩衣服多少套?(用方程解)
25、修路隊修一條路,計劃每天修150米,12天完成,如果要提前2天完成,每天應修多少米?(用算術、方程兩種方法解答)
26、媽媽買3把牙刷和4塊毛巾,每把牙刷2.3元,每塊毛巾3.2元,買毛巾比買牙刷多用多少錢?
27、一個建築工地需要河沙76噸,用載重4.5噸的貨車運了8車,剩下的用載重為2.5噸的小貨車運,還要運多少車?
28、一個裝訂組要裝訂2640本書,3小時裝訂了240本,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書還要多少小時才能裝訂完?
29、兩個城市相距315千米,一輛貨車和一輛客車同時從兩個城市相對開出 ,3.5小時相遇.已知客車每小時行40.5千米,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30、挖一條長2千米的水渠,甲每天挖85米,乙每天挖65米,甲隊挖了200米後,乙隊加入合作,再過多少天才能挖好這條水渠?
31、兩輛汽車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58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2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遇,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32、甲乙兩地相距740米,兩列火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經過5小時相遇,甲車每小時72千米,乙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33、小朋友帶10元錢去買文具,每支鉛筆1.2元,每本練習本0.7元,每張彩紙0.2元,小朋友買了5支鉛筆,剩下的錢買彩紙,還可以買幾張彩紙?
34、果園里有桃樹和梨樹共480棵,梨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果園里有桃樹、梨樹各多少棵?(用方程解)
35、李偉家客廳長6米,寬4.8米,計劃在地面上鋪方磚,商店裡的方磚尺寸有以下幾種:①邊長10厘米。②邊長35厘米。③邊長40厘米。④邊長50厘米。請你幫李偉選擇其中一種方磚,說說選擇理由並算算需要買多少塊這樣的方磚?
36、期終考試,小明的語文成績和數學成績加起來是197分,數學成績和英語成績加起來是199分,語文成績和英語成績加起來是196分。小明的各科成績分別是多少分?
37、實驗小學開展春季植樹活動,三至六年級植樹的棵數分別是132棵、236棵、305棵、319棵,平均每個年級植樹多少棵?
38、一次數學競賽中,五(3)班3名選手的平均成績是90分,其中有兩個人的成績分別是85分和93分,第三個人的成績是多少?
39、一個棱長是4分米的正方體鐵皮水桶,裡面盛水48升,水的高度是多少?(鐵皮的厚度忽略不計)
40、挖一個長8米、寬6米、深2米的蓄水池。這個蓄水池的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如果給這個蓄水池的四周和底部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這個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噸?(1立方米的水重1噸)
41、有一筐雞蛋不到100個,如果三個三個地數,數完還剩1個,如果五個五個地數,數完也剩1個,這筐雞蛋共有多少個?(答案不唯一)
42、一個築路隊修一條公路,4天修了12.8千米,照這樣計算,修38.4千米需要多少天?
43、一種糖果4千克需40.62元,買同樣的糖果5千克,需多少元?
44、一隻大象體重5.1噸,是一頭黃牛體重的15倍.這只大象比這頭黃牛重多少噸?
45、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的面積相等,已知正方形的邊長是0.8米,長方形的長是4米,長方形的寬是幾米?
46、甲、乙兩地相距180千米,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出,預計4小時到達乙地,當汽車行駛一半路程時,停車修理用去20分鍾,如果要按時到達乙地,每小時應行多少千米?
47、糧庫里原有糧食27.8噸,上午運進25.6噸,下午又運進46.2噸,現在糧庫里多了多少噸?
48、一箱蘋果連箱重21.5千克,吃了一半,連箱重還有11.5千克,箱重多少千克。
49、供銷社有化肥75.86噸,賣出59.49噸後,又運來70噸,現在有多少噸?
50、化工廠在八月份上旬共生產化肥450.7噸,下旬生產479.3噸,這個月平均日產量是多少噸?
51、一塊長方形地長17.5米,寬10.7米,長邊靠牆,其餘三邊要用籬笆編上,要編多少長的籬笆?
52、把一根米長的繩子,連續剪下兩段,每段長2.44米,還剩多少米?
53.一個建築工地需要河沙76噸,用載重4.5噸的貨車運了8車,剩下的用載重量為2.5噸的小貨車運,還要運多少車?
54.小明爸爸的手機儲值卡中儲有一定數額的錢,如果每天消費6元,能使用15天;如果每天節約1.5元,這張儲值卡可以使用多少天?
55.媽媽買了3把牙刷和4塊毛巾,每把牙刷2.3元,每塊毛巾3.2元.一共用了多少錢?
56.兩輛汽車同時從A站向相反方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52.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62.2千米.經過4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57.月季每4天澆一次水,君子蘭每6天澆一次水。李阿姨今天給月季和君子蘭同時澆了水,至少多少天以後給這兩種花同時澆水?
58.王莊鄉有水田507公頃, 比旱田的3倍還少3公頃, 王莊鄉有旱田多少公頃?
59.傢具店運來45把木椅,運來的摺椅比木椅的3倍還多10把,傢具店共運來多少把椅子?
60.甲有14.8元,乙有15.2元,倆人要合買一個足球,一個足球的價錢是他倆人錢數總和的2倍,一個足球多少元,他們還差多少元?
61.一輛汽車3小時行了135千米,一架飛機飛行的速度是汽車的28倍還少60千米,這架飛機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62.同學們參加植樹勞動,四年級共有96人,每人栽3棵樹,五年級有87人,每人栽4棵樹,五年級比四年級多栽樹多少棵?
63.光明小學為山區同學捐書,四年級捐240本,五年級捐的是 四年級的2倍,六年級比五年級多捐120本,平均每個年級捐多少本?
64.一台機器3小時耕地15公頃,照這樣計算,要耕75公頃地,用5台機器需要多少小時?
65.文具廠要生產540件文具,已經生產了6天,平均每天生產30件,剩下的平均每天生產40件,還要幾天完成?
66.便民食堂買來300千克麵粉,計劃10天吃完,實際每天少吃5千克, 這些麵粉實際能吃多少天?
67.甲乙兩列火車同時從相距580千米的兩站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70千米,乙車每小時比甲車快5千米,經過幾小時兩車相遇?
68.兩輛汽車從兩地相對行駛,甲車每小時行7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80千米,甲車開出1小時後乙車才開出,再過2.5小時兩車相遇,兩地間的公路長多少米?
69.12個人拿了8把鐵鍬去挖花池,採取「歇人不歇馬」的辦法一共幹了6小時,平均每人挖了幾小時?
70.春節張阿姨用若干塊糖招待小朋友,開始去了12個小朋友,正好平均每人8塊;還沒等分,又去了幾個小朋友,結果平均每人6塊正好分完,後來去了幾個小朋友?`
71.某車間計劃12天生產180台潛水泵,由於計劃不周,結果推遲3天完成任務。平均每天比原計劃少生產幾台?
72.某車間計劃12天生產一批潛水泵,由於計劃不周,平均每天比原計劃少生產3台,推遲兩天完成任務,這批水泵共多少台?
73.某車間計劃四月份生產2400個機件,實際時間少用5天,卻超額完成了任務的25%。平均每天比原計劃多生產多少個機件?
74.甲乙丙三同學共買了15本練習冊,當時甲付了12本的錢,乙付了3本的錢,丙沒付錢。因為三人要的本數相同,回家後乙又給了甲0.3元,丙也給了甲應給的錢數,甲共收回多少錢?
75.金瑟往返於相距36里的東西兩地,由東地去西地每小時走7.2里,從西地回東地比來時少用一小時,他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6.趙兵騎自行車去某地,一天平均每小時行36里。已知他上午平均每小時行40里,騎了3小時就休息了;下午平均每小時行33里,他下午騎了幾小時?
77.一個工廠製造一台機器原來需要144時,改進技術後,製造一台機器可以少用48時,原來製造60台機器的時間現在可以製造多少台?
78.小亮買本子比買鉛筆多花0.5元。買了3支鉛筆,每支鉛筆0.15元,買了5個本子,每個本子多少元?(列方程解)
79.小明和小芳同院,小芳上學每分走50米,12分到學校。小明上學每分比小芳多走10米,小明幾分到學校?
80.一塊梯形地上底長220米,下底長340米,高是57.5米,共收油籽3542千。平均每公頃產油籽多少千克?
81.甲、乙兩輛汽車分別從A、B兩地相對開出,2.5時後相遇,相遇時,乙車行了105千米,相遇後繼續行駛。甲、乙兩車分別到達B、A兩地後,馬上往回開,第二次相遇時,乙車離A地90千米,求A、B兩地的路程。
82.張奶奶在菜場買了6.5千克豆角,付出20元,找回1.8元,每千克豆角多少元?
83.六年級兩個班的學生採集樹種,一班45人,每人採集了0.13千克,二班36人共採集6.15千克,兩個班一共採集樹種多少千克?
84.4隻大熊貓兩周共吃掉竹葉169.12千克,平均每隻大熊貓每天吃多少千克竹葉?
85.服裝廠做校服,現在每套用布2米,比原來每套節省用布0.2米,現在做880套校服的布料原來只能做多少套?
86.一桶水連桶共重9.2千克,倒去一半後,連桶還重5.6千克,問桶重多少千克?
87.明明的新房間准備用方磚鋪地。如果用面積是0.09平方米的方磚需要160塊,如果改用邊長0.4分米的方磚,需要多少塊?
88.青青家十二月份用電93度,每度電0.61元,青青家十二月份平均
每天應電費多少元?
89.陳老師准備用100元買一些文具作為小獎品。她先買了16本筆記本,花了44.8元,剩下的錢她打算買一些「熒光」筆,每枝「熒光」筆2.5元。陳老師還可以買幾枝「熒光」筆?
90.學校科技組有28人,比文藝組的2倍少8人,文藝組有多少人?
(用列方程解答)
91.一個平行四邊形的荔枝園,量得底是240米,高40米。如果每4平方米種一棵荔枝樹,請問這個荔枝園共可種荔枝多少棵?
92.美術科組買了2袋同樣的水彩筆,第一袋24枝,第二袋27枝。第一袋比第二袋少花4.8元。平均每枝水彩筆多少元?
93.小軍看一本書,3天看了45頁,照這樣計算,又看了2天,前後一共 看了多少頁?
94.菜站運一批黃瓜,每筐裝20千克,可以裝40筐,現在每筐比原來多裝5千克,要裝多少筐?
95.服裝廠原來做一套學生裝用布3.2米,改進裁剪方法後,每套節約用布0.2米。原來做150套學生裝用的布,現在可以做多少套?
96.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兩地相向開出。3小時後兩車相遇.兩地相距174千米。甲車每小時行3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用方程解)
97.紅星小學五年級有學生110人。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1.2倍。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98.一塊梯形水稻田上底25米,下底35米,高20米.如果按照平均每穴30平方分米插秧,這塊地大約能插多少?
99.一個數的3倍加上這個數的2倍等於1.5,求這個數。(列方程解)
100. 4.23加上0.72的和乘以3減去0.84的差,積是多少?(列綜合算式計算)
唉,我能力有限,只能幫你找到這么多了(共計100道).你可以在暑假裡分批做,把每次的題目當成是一張測試,看看你得了多少分,再根據你錯的題型進行有針對性的做題.我希望你能把這些題型都學好,好好努力吧!!!~_~
對了,告訴你網址:
http://www.yangteacher.com/Html/2007226131454-1.Html
http://ertong61.net/Index.html
http://www.dcjyw.com/news/view_8995.html
這三個網址里還有許多題目,你也可以找來做一做.
I. 五年制要穿校服嗎
如果學校規定穿則必須穿 沒規定則可以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