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要求學生買校服也就算了。但是要求家長也買幼兒園校服,說什麼活動春遊時候穿。這是違法嗎
1、違法倒也算不上,只是說不能強制,幼兒園買校服畢竟必要性不強,只能是家長自願購買,要是不想買,完全是可以不買的。但是幼兒園集體活動,別人家孩子都穿一樣的,自己的孩子沒有確實有無形的壓力。
2、可以聯合一下其他有相同想法的家長,幼兒園溝通一下,爭取不用穿集體服裝。如果絕大多數家長和幼兒園都希望一起買園服的話,那實際上不想買的也可以不買,或者可以選擇隨大流買一下。想要和相關主管部門反映也不是不可以,不過只要沒有強制購買的意思,一般也不會過問的。
3、一般來說幼兒的服裝都是A類,質量和標准都比成人服裝高,因此看似很小的服裝,其實價格也不便宜。不過如果幼兒園是找定製廠家買的話,應該加個相比去商店買便宜得多。
『貳』 學生沒穿全套校服保安不讓進犯法嗎
學生如果沒穿全套校服的話這個是違反校規制度的保安不讓進的話這個並不違法這個是符合制度的
『叄』 我想知道學校硬性規定學生穿校服是否侵權 有沒有什麼法律規定啊
法律對此沒有規定。
『肆』 說校服晦氣違法嗎
不違法
屬於對校服的認識
是自己的看法而已
『伍』 國家有規定中學生必須穿校服么如果學校強制,算違法嗎
這算校規。強制的話在中國不違法,在西方國家屬於違法。中西文化差異。你可以去咨詢一下律師。。。
『陸』 關於學生校服的,國家有什麼法規或文件嗎
國家目前有校服新國標文件,校服新國標文件是國家標准委批准發布的國家標准GB/T 31888-2015《中小學生校服》,其是我國專門針對中小學生校服產品的國家標准,標准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校服,在當時由於戰爭導致部分家庭生活艱難,學校是為了使出身於這樣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為自己家庭困難而產生自卑感,炫耀,於是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紛紛規定學生穿著同樣的衣服上學。
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校服制的實施在素質教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學生在身份感上區別社會其他人,因而有了學生自身的約束力,有一種象徵的意義。
(6)學生校服沒有入賬屬於違法嗎擴展閱讀
文件頒布的背景:
有關校服的標准數量多,但標准分散,標准之間協調性不夠強,不便於各相關方使用,同時由於無專門針對中小學生校服的專用標准,容易讓公眾產生我國沒有校服標準的錯覺。
為解決當前中小學生校服標準的混亂狀況,經教育部、國家標准委等有關部門多次協調會商,決定製定統一的中小學生校服國家標准,在匯集整合現行有關標準的基礎上,對中小學生校服的基本安全、性能要求和外觀質量要求等進行統一規定。
既便於有關各方使用,又可利用現有有效資源,構築中小學生校服質量安全門檻,為校服管理和監管提供有效技術支撐。
國家標准委於2015 年3 月18 日以國標委綜合[2015]25 號文件專門批准下達《中小學生校服》國家標准制定計劃,該標准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歸口,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中心、紡織工業標准化研究所等單位負責起草。
標准制定過程中,廣泛聽取了社會意見,各方參與度高,共收到回函75 份,意見和建議500 余條。6 月4 日,標准草案順利通過審定。至6 月30 日國家標准委2015 年第21 號公告正式批准發布並實施,前後歷時3 個多月時間,創造了紡織標准制定新速度。
『柒』 有沒有法律法規規定學生要購買校服
法律並沒有規定,但是校規如果這么規定,並且違反校規的結果並不傷害到學生的法律權利的話,也不違法。
『捌』 當學生沒有穿校服被班主任叫上講台做檢討算不算違法
不算違法,當學生沒有穿校服被班主任叫上台做檢討不算違法,是正當的。
『玖』 學生因為不穿校服而要罰款是否違法
1、不穿校服只違反校規,校規並不是法。
2、罰款必須由法律授權機關在符合法定事由的情況下依據法定程序作出,學校既不是法律授權可以罰款的機關,不穿校服也不是法定罰款事由,更加不存在法定程序。整個行為當然系違法行為。
『拾』 學校強制學生買校服違反了哪一部法律的那一條
違反了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中的第二條規定。
《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第二條規定如下:
1、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起組織和引導作用,發揮家長委員會的功能,切實做好校服征訂意願搜集工作,充分體現學生自願購買校服的原則。
2、采購單位要加強校服采購公示,向學生和家長公示中標企業、校服質量標准、采購流程、采購價格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10)學生校服沒有入賬屬於違法嗎擴展閱讀:
校服購買主要有三種模式:
1、完全進入市場流通,學校和家長共同確定樣式後,由家長到校服門店購買,校服廠家和銷售商接受市場監督。
2、由政府出資,通過政府采購方式購買,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做好招投標工作即可。採用上述兩種模式的地區較少,只有個別省進行了試點。
3、由采購單位直接面向生產企業采購,各地普遍採用此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