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孫悟空到底怎麼得罪牛魔王了
牛魔王的結局無疑是悲慘的,貴為一方霸主的他,曾有妻有妾有兒子,坐擁積雷山、火焰山、翠雲山、號山四座山頭,勢力龐大又交遊廣闊,可謂是男妖中的成功人士。
但最後的結局呢?落得個被佛門抓走軟禁的下場,牛魔王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呢?這都是拜他的好兄弟孫悟空所賜。
首先說,孫悟空故意找牛家麻煩的三個表現:
孫悟空去翠雲山求取芭蕉扇時,明知道自己坑害了紅孩兒定會惹怒鐵扇公主,完全可以變個其他妖怪,隱瞞自己是孫悟空的身份,拿點兒錢哄著鐵扇公主把火扇滅便可,人家人家鐵扇公主本來就是做這個生意的啊。這樣不就很快解決了,沒有後面的事兒了嗎?結果孫悟空急不可耐的表明自己的身份,不是找打嗎?孫悟空變成蒼蠅對鐵扇公主拳打腳踢,去積雷山找牛魔王時,故意吼罵牛魔王的小妾。這倆可都是他嫂嫂啊,這是當兄弟的乾的事兒?他這樣做,目的就是激怒牛魔王,讓牛魔王捲入這場風波之中,這樣才能把事情越鬧越大,牛魔王的下場也就越慘。
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和鼻子莫名失靈,牛魔王變成豬八戒來騙孫悟空剛拿到的芭蕉扇時,孫悟空怎麼就認不出來呢?火眼金睛這時候失靈了,或者說這是個技能孫悟空忘開了?即便是一時大意,牛魔王這種級別的魔頭,濃郁的妖氣難道聞不出來?
其次說的是,天庭和佛門沒有收拾牛魔王的動機
第一,牛魔王雖然法力高強,但似乎沒什麼野心,兒子在號山自主創業,老婆在火焰山收降雨水費,小妾乃是豪門,他當個上門女婿縱情享樂,沒事兒就去朋友家串門飲宴。牛魔王過得是標準的土財主生活,根本沒有妨礙天庭和佛門什麼。
最重要的一點是,牛魔王和鐵扇公主都沒有阻攔過唐僧師徒西去,是孫悟空自己強借芭蕉扇導致沖突,致使鬧出兄弟反目的戲碼,最終牽動天庭佛門派兵而來,將牛魔王收服。
孫悟空記恨牛魔王的四個原因:
根絕孫悟空所說,他是在還沒有鬧天宮時便結交了牛魔王等人,結拜為兄弟時說好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結果後來天庭派兵討伐花果山,沒有一個兄弟來幫他的,包括牛魔王。這是孫悟空記恨牛魔王的原因之一。孫悟空戰敗以後被抓到天庭受刑,二郎神楊戩一把火燒光了花果山,這個時候牛魔王等兄弟也並沒有來保護他的猴子猴孫,這讓孫悟空更加恨上加恨。
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時,沒有一個兄弟來看過他,孫悟空被壓的越久,對這些從前的我酒肉朋友的恨意就越深。孫悟空向紅孩兒說自己是他父親的結拜兄弟時,紅孩兒卻表示壓根兒不知道,足見牛魔王根本不拿孫悟空當回事兒,在兒子面前提都沒提過他。當初的結拜根本就是虛情假意。孫悟空的面子當場丟了個干凈,對於他這樣一個愛面子的人怎麼受得了?孫悟空的恨意就更濃了。
2. 孫悟空是怎麼認識牛魔王的
孫悟空從方寸山修道回來,看到花果山上牛魔王的一個三弟佔了花果山並正在跟猴子們打架,孫悟空看到後把牛魔王的三弟揍了一頓,這位三弟找來了牛魔王來給他出氣, 牛魔王帶上他二弟犀牛怪到了花果山,非但沒有出氣,反而給孫悟空賠禮道歉起來,於是4個人就摒棄前嫌在水簾洞里開始吃喝玩樂。就在這時候他們拜把子了。
他們在水簾洞的時候,牛魔王說你本領高超,能否表演給我們看看,孫悟空就開始借牛的三弟的大刀耍起來,表演的時候把牛魔王他三弟的大刀折斷了,悟空抱怨說沒個好稱手的兵器用,牛魔王就推薦他去東海 於是,就有了借金箍棒和後來的故事。
西遊記中有交代這一節 你可以看看西遊記86版的第一集
3. 哪吒為什麼會制服牛魔王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
哪吒之所以能制服牛魔王是因為哪吒幫手眾多,並且得到了如來佛祖的指點。而牛魔王則是佛教之人,所以牛魔王看到哪吒之後才會順著哪吒的招式被制服。很顯然牛魔王之所以被哪吒制服還是因為牛魔王接受到了撤退的訊息,所以見好就收。
因為牛魔王攔住唐僧一行人設下關卡是佛祖的意思,而哪吒能知道牛魔王的弱點和如何收服它則是因為佛祖的指點。而牛魔王一看到哪吒對付自己的招式,牛魔王馬上就知道這是如來佛祖派來收服自己的人,於是牛魔王很上道的被哪吒收服了。
4. 孫悟空和牛魔王是怎樣大戰的
一個掄棒、一個掄刀,打了個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最後牛魔王變成一隻牛來吃悟空,悟空請來天神把牛魔王降服,送進非洲動物園
5. 小小哪吒制服牛魔王輕輕鬆鬆,他是如何做到的
哪吒知道牛魔王的弱點是頭,所以他專攻他的弱點,打得牛魔王嗷嗷叫。哪吒為何知道牛魔王的弱點呢?因為哪吒是玉帝派來的,玉帝早就將牛魔王的弱點告知了哪吒。
哪吒之所以能表現得那麼厲害,還因為他手裡持有砍妖劍,這把劍是專門用來對付妖怪的。正所謂一物降一物,就像紅孩兒一樣,雖然身體金剛不壞,但是還是能被特殊的法器天罡刀所傷。
6. 西遊記中孫悟空是怎麼打敗牛魔王的
應該是平手的,可能牛魔王還略高一籌
《西遊記》的作者參考了非常多的民間傳說
並且把這些民間傳說結合在了一起
在《西遊記》之前
民間傳說就有六聖,就是超脫於三界外的六個精怪
其中開山大聖牛魔王排在第一位,齊天大聖美猴王排在後面(不是第四就是第五)
當然,在這個傳說中,還沒有孫悟空這個名字
以這個傳說而言,六聖平手的設定是合理的
如果有強弱差別,那麼排名第一的牛魔王應該最強
西遊記後面還有幾個能與孫悟空不相上下的妖怪也是出自六聖的傳說
PS:附帶說一下孫悟空的由來
歷史上玄奘之後繼續翻譯經書的和尚叫「悟空」(釋悟空)算作大唐三藏法師的接班人
玄奘西行取經的路上收過一個徒弟是個胡人(少數民族)胡僧(被口傳成了猢猻)
唐《酉陽雜俎》中石猴出世(其實本來和六聖中的美猴王沒有關系,和取經也沒關系)
唐《酉陽雜俎》中悟空學藝(悟空是個頭陀,向一個道士學藝,也沒有姓氏)
龍宮借寶,可能參考了民間傳說中的無支祁(水猴子,日本的河童也起源自我國的無支祁)
所以《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是很多個傳說揉在一起所創造出來的角色
7. 簡述在孫悟空與牛魔王鬥法過程中,牛魔王有幾般變化孫悟空又是如何應對的
孫悟空與牛魔王鬥法過程中,牛魔王一共變了幾次,分別是什麼?各位,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咱先說下孫悟空與牛魔王鬥法的前因後果。唐僧師徒四人,一路風塵僕僕朝西行去。走著走著,漸漸覺得熱氣襲人,難以忍受。此時正值秋天,大家感到很奇怪。
各位,這就是孫悟空與牛魔王鬥法的起因。而具體來說,在此過程中,牛魔王一共變了六次。具體情況如下:第一次是在孫悟空先變牛魔王騙了扇子後,牛魔王就變豬八戒,騙回了被孫悟空騙走的扇子。第二次是在雙方打鬥過程中,牛魔王變天鵝,孫悟空變老鷹。然後牛魔王把自己變大,孫悟空則靈魂出竅,本來的身體變成胡蘿卜。然後牛魔王胳膊變長,掐住了悟空,悟空變出一把鋸切割他的手臂。牛魔王用大手摁住了悟空,悟空變出針扎了他肚子。最後牛魔王變回原形牛,如此算下來,正好六次。
8. 西遊記第61回是如何把孫悟空和牛魔王鬥法的情景描寫精彩的
西遊記第61回中通過孫悟空與牛魔王之間的種種變化上的爭斗,體現了牛魔王和孫悟空各自本領之強,更從後面在藉助了潑法金剛、勝至金剛、托塔天王和哪吒三太子、大力金剛和永住金剛之力才將牛魔王收服,體現出了牛魔王本領的厲害。
孫悟空來到摩雲洞,繼續找牛魔王打架。兩個人抖擻精神,重新來戰,交戰不久,就上演了一出緊張刺激的變形追車記。
(8)孫悟空一行人是如何制服牛魔王的擴展閱讀:
「三調芭蕉扇」包括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一調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罷戰赴華筵,孫行者二調芭蕉扇」、第六十一回「豬八戒助力敗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三個章回。
「三調芭蕉扇」之所以精彩,首先因為故事的矛盾交錯集中,尖銳激烈,結構上前呼後應。作者將多種矛盾集中起來了,形成了尖銳、激烈的沖突。取經人與鐵扇公主是基本矛盾。但這個矛盾又是由過不去火焰山,即與自然的矛盾觸發的。
9. 孫悟空是如何跟牛魔王結拜的
電視劇里是:
在第一集里,孫悟空和他猴子猴孫搶了水簾洞,牛魔王帶著兄弟來搶地盤,雙方大打出手,最後牛魔王輸了(這個當然),反正不打不相識,英雄惜英雄,猴子惜老牛,就結拜為兄弟啦(簡直就是黑幫火拚不遂,就握手言和)。
小說里是在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里:
孫悟空在花果山當大王時,從龍宮奪了金箍棒後,和牛魔王拜了把子。原文為:「日逐騰雲駕霧,遨遊四海,行樂千山。施武藝,遍訪英豪;弄神通,廣交賢友。此時又會了個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犭禺狨王,連自家美猴王七個。日逐講文論武,走摐傳觴,弦歌吹舞,朝去暮回,無般兒不樂。把那萬里之遙,只當庭闈之路,所謂點頭徑過三千里,扭腰八百有餘程。」
後來在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里又給自己換了名字,掛上了響當當的招牌:
原文為:"他卻對六弟兄說:「小弟既稱齊天大聖,你們亦可以大聖稱之。」內有牛魔王忽然高叫道:「賢弟言之有理,我即稱做個平天大聖。」蛟魔王道:「我稱做復海大聖。」鵬魔王道:「我稱混天大聖。」獅犭它王道:「我稱移山大聖。」獼猴王道:「我稱通風大聖。」犭禺狨王道:「我稱驅神大聖。」此時七大聖自作自為,自稱自號,耍樂一日,各散訖。
"
10. 孫悟空如何大戰牛魔王
唐僧與悟空等師徒四人上西天取經,曉行夜宿,行至火焰山,山口熱浪滾滾,無法通過。悟空從土地爺那裡得知,只有鐵扇公主的芭蕉扇,方能扇滅烈火。
悟空費盡心機,好不容易借得芭蕉扇,又被鐵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騙去。於是悟空與牛魔王展開了一場大戰。
牛魔王不是孫悟空的對手,力倦神疲,敗陣而逃。可是,牛魔王不簡單,他會變。他見悟空緊緊追趕,便隨身變成一隻白鶴,騰空飛去。悟空一見,立刻變成一隻丹鳳,緊追上去。
牛魔王一想:鳳是百鳥之王,我這只白鶴那裡斗得過這個丹鳳?!他無可奈何,只好飛下山崖,變作一隻香獐,裝著悠閑的樣子,在崖前吃草。悟空心裡想:好牛精,你休想混過我老孫的火眼金睛!他馬上變作一隻餓虎,猛撲過去。牛魔王心慌,趕快變了個獅子,來擒拿餓虎。悟空看得分明,就地一滾,變成一隻巨象,撒開長鼻,去卷那頭獅子。
牛魔王拿出絕招,現出原形,原來是一頭大白牛。這白牛兩角堅似鐵塔,身高八千餘丈,力大無窮。他對悟空說:
「你還能把我怎樣?」
只見悟空彎腰躬身,大喝一聲「長」!立即身高萬丈,手持大鐵棒朝牛魔王打去。牛魔王見勢不妙,只好復了本象相,急忙逃去。
孫悟空與牛魔王殺得驚天動地,驚動了天上的眾神,前來幫助圍困牛魔王。
牛魔王困獸猶斗,又變成一頭大白牛,用鐵角猛頂托塔天王,被哪吒用火輪燒得大聲吼叫,最後被天王用照妖鏡照定,動彈不得,只得連聲求饒,獻出芭蕉扇,扇滅火焰山烈火,唐僧四人翻越山嶺,繼續往西天取經。
這段故事很吸引人,而且它和初中代數中所學的函數概念有關。
首先,就從這個「變」字談起。孫悟空和牛魔王都神通廣大,都能變。他們能變飛禽、走獸;大喝一聲,身軀能「頂天立地」,也可變成一個小蟲兒。
當然,這些都是神話,不是真情實事。不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確無有不在變化著的。既然物質在變化,表示它們量的大小的數,自然也要隨著而變化了。這就告訴我們,要從變化的觀點來研究數和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其次,我們再來看一看,是不是所有的量在任何情況下,都始終變化著的呢?不是的。研究問題的某個特定過程中,在一定的范圍內,有的數量是保持不變的。或者,雖然它也在變,但變化微小,我們把它看成是不變的。還是用唐僧師徒來做例子。
孫悟空的本事最大,能七十二變;唐僧最沒用,一點也不會變,所以妖怪一看就認得他。都想吃他的肉。在代數中,把研究某一問題過程中不斷變化著的量叫做變數,孫悟空就好象是一個「變數」;把一定范圍內保持不變的量叫做常量,唐僧就好象是一個「常量」。
另外,我們再來看一看,變數與變數之間有沒有什麼聯系。變數並不是孤立地在那裡變,在變化過程中,變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和制約,仍以上面這段故事來說,孫悟空和牛魔王各顯神通,都在變。
牛魔王變成一隻白鶴,孫悟空隨著變成一隻巨象;牛魔王變成身高八千餘丈的大白牛,孫悟空又隨著變得身高萬丈……這里,牛魔王總是先變,他變的目的總是想千方百計逃跑;孫悟空是隨著牛魔王的變化而變化的。而且這種變化又是有一定原則的。
牛魔王變個什麼,孫悟空就相應變個能制服牛魔王的什麼。在代數中,我們把這種首先變化的量叫做自變數,把隨著自變數的變化而變的量叫做函數。把函數隨著自變數的變化而變所遵循的一定原則叫做函數的對應關系。象上面講的,孫悟空就好象是牛魔王的「函數」,他是隨著牛魔王的變化而變化的。
這樣看來,《西遊記》和我們的數學還很有關系哩!其實,只要我們留意,到處都充滿著數學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