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日本說:「嚡!支那!我認得你。我們從未敗給過你們,因為我是華夏傳人,你乃蠻夷。」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朝鮮說:「若不是你們的腐朽無能,我們斷不會被倭寇侵佔。你們根本配不上真正的中央之國。」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越南說:「勝戰敗果的窩囊廢!如此宗主國,指望不得!」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蒙古說:「咱們一齊做了滿清三百年奴才,看來你們還沒做夠啊!」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阿拉伯說:「兇手!殘暴鎮壓回民的兇手。只是你們太健忘,你們的祖先,被屠戮的更多。」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匈牙利說:「大單於在天之靈可以安心了。秦漢的子孫還在自己奴役自己。」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荷蘭說:「鄙視你們!攻打我們收復台灣的時候用火槍大炮,200年後對付英國人的時候用大刀長矛。世界史上也難找了!」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加拿大說:「嗨!老朋友!又來給我們修鐵路了?」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英國說:「東亞病夫!仍記得圓明園否?其實很早你我的命運就註定了。1640和1644咱們分別逼死了國王和皇帝,從那以後,哈哈……」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法國說:「對不起,法租界里你們和狗依然不得入內。不過聽俺老爺爺說十里洋場穿旗袍的女人都很有味兒,令他流連忘返。開衩越高,他越開心哩!」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俄羅斯說:「我代表沙皇感謝你們,清國人。150萬平方公里是你們贈與俄羅斯民族的最好禮物。當我們犯神經質宣布要還給你們的時候,你們又不敢要。握握手,世世代代好朋友!」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德國說:「咦?你們的豬尾巴呢?恍然想起那次扶清滅洋的鬧劇,曾使我們對貴國公民的無知和愚昧感到萬分驚詫。希望下次八國聯軍進京的時候,領頭的還是我們德國人。」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埃及說:「我們踢開英國佬宣布獨立的時候,你們卻仍穿著這種衣服,依然受著各種外國人的擺布。」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印度說:「看見你讓我也想起我們的苦難歲月。不過好歹我們也只聽英國人的。而你們要讓列強輪番蹂躪。」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說:「走開!你讓我們又記起了華人在滿清頒布遷界禁海令後曾漂洋過海來南洋逃荒的日子。」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全世界的華人說:「從那個年代起,我們在世界各地就再也抬不起頭來!」
當我們穿起旗袍馬褂,我們才幡然醒悟過來辜鴻銘的話:「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
當我們穿起漢服,日本說:「這是大唐!我們的第一位老師。我承認,日本從未打敗過漢軍。」
當我們穿起漢服,朝鮮說:「這是大明!我們真正尊敬的國度。大明衣冠,是韓服的奶媽。數百年,華夏威儀今日始復。」
當我們穿起漢服,越南說:「頂樓上的!我們也一樣,無一日不思慕中華!」
當我們穿起漢服,蒙古說:「大汗說過,你們都是英勇的戰士。大汗叮囑我們不要忘記兩個地方,一個是釣魚城,一個是北平!」
當我們穿起漢服,伊拉克、伊朗說:「當我們叫做大食的時候,天下唯懼大唐!在怛羅斯城我們就已明白,不可東進!」
當我們穿起漢服,土庫曼說:「我們的大宛馬,只願意獻給大漢!」
當我們穿起漢服,義大利說:「我們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我們叫羅馬,你們叫大漢!」
當我們穿起漢服,匈牙利說:「祖上傳下的話,不許我們招惹秦皇漢武的子孫!」
當我們穿起漢服,土耳其說:「我們真正服過的皇帝只有你們的天可汗!壯哉大唐!巍乎華夏!」
當我們穿起漢服,荷蘭說:「在俺們輝煌的時代,只有明軍的火器讓我們心驚!」
當我們穿起漢服,英國說:「貴國人做紳士的時候,我們都是猴子!」
當我們穿起漢服,美國說:「當你們做世界強國的時候,我們還被拘禁在歐洲大陸和不列顛的宗教裁判所里呢!」
當我們穿起漢服,法國說:「我認得你們!是你們祖先創造的文明,成為啟蒙運動的明燈!」
當我們穿起漢服,俄羅斯說:「洪武驅逐蒙元之時,我莫斯科大公國還在給蒙古人交租納貢。為了表示對紅巾軍的尊敬,我們喜歡被叫做紅毛鬼!」
當我們穿起漢服,衣索比亞說:「五百年前的一支強大的船隊來過這里,但卻是賜予我們和平和財富。你們又回來了么?」
當我們穿起漢服,埃及說:「我們丟失了三千年前的文明,你們卻能傳承下來。中國人真是偉大!」
當我們穿起漢服,印度說:「我們有種姓的時候,你們有科舉。我們土邦林立的時候,你們有一統。唉,在華夏面前我們只能做阿三!」
當我們穿起漢服,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說:「我們記憶中的天朝上國又回來了!」
當我們穿起漢服,全世界的華人說:「尋宗問祖這么多年,我們終於找到了文化的歸屬!這才是真正的故國衣冠!」
當我們穿上漢服,我們對自己說:「華夏兒女不能躺在祖蔭上過日子!華夏復興,匹夫有責!盡我等綿薄之力,再造衣冠上國,重振禮儀之邦!」
② 旗袍和馬褂
旗袍是滿人的裝束 由於清統一全國於是普及下來的~~~~~~
馬褂何時傳人中國,暫不可考。唯中國人用之,開始於東漢,成立於三國,興盛於隋唐,演進之跡,大概與褲褶無異。馬褂這個物件早就出現了 但是馬褂的這個名稱確是明末清初時才有的~~~~~~~
他們不是一個時期的產物~~~~~~~
③ 長袍,馬褂,和旗袍有什麼區別
在清末的京城,一般市民以著長袍馬褂為體面,女性則以旗袍為美。
清末時長袍的特點是:長過膝、領為圓,帶大襟,有扣襻,袖適中,擺開衩。馬褂則是一種對襟、圓領、有開禊帶扣襻兒的外罩衣,顏色以黃為貴,俗稱「黃馬褂」。而一般平民多著藍、紫、灰色。
今天,在一些電視劇中常有皇上賞穿黃馬褂的情節。何謂馬褂?殊不知,現在人們在商店裡偶見出售的那種對襟的小棉襖,就是當年馬褂的翻版。
說到馬褂,自然就會聯想到騎馬。馬褂,是當年人們騎馬時穿在身上的一種外罩衣。很多人以為它是滿族人的服裝,其實據史記載,在明朝初年就有漢人在騎馬時穿它,當然滿族入關後,北京城裡就更是四處可見穿馬褂的人了。一般說來,在當時對襟馬褂多用作禮服,而琵琶襟馬褂用作行裝。隨著時光的推移,馬褂逐漸成為京城百姓的常服。
旗袍曾是清朝入關前後八旗婦女的衣袍,在當時,它不僅僅用來禦寒保暖,同時也是區別身份等級的象徵。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旗袍不再僅僅是上流社會的經典服飾,也逐漸進入尋常百姓人家。
經過近百年的變遷,清末的旗袍樣式在今天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香港、澳門回歸期間,北京頂級旗袍製作工坊「雙順」的第三代傳人陸德就應香港之邀設計製作了110套旗袍,樣式涵蓋了旗袍的起源、旗袍的演變和旗袍的創新。在澳門回歸後,「小陸服飾藝術團」赴澳門演出時,12名佳麗身穿款式繁多色彩斑斕的旗袍,出現在舞台上和澳門的大街小巷,在海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好看」、「漂亮」,「中國又講究穿旗袍了!」一時間,旗袍竟成為歡慶回歸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伴隨著改革開放,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下,京城市民的衣著綻放出絢麗的色彩,而旗袍則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經典服飾被保存下來。今天在喜慶的禮儀,以及大型文化、商務活動中,人們都會看到旗袍的倩影。
④ 旗袍馬褂也是漢族的不是滿族的清朝是抄襲我們漢族。。
馬褂和旗裝是沒有立領的,盤扣也是一排一排的一字扣像蜈蚣一樣,漢服一排一排的盤扣都是花盤扣因為一字扣一排一排的太丑了,不需要一排一排的才會選擇一字扣,比如圓領袍,褙子,這些只需要一顆就行了。旗袍是清朝立領漢女裝(立領漢女裝是明朝立領襖裙演變而來的,領子從方立領變成圓立領了,衣襟變成了滿族的廠字襟,盤扣從花式盤扣無尾盤扣也變成了滿族盤扣也就是一排一排的一字扣,形成立領漢女裝)加長去掉琵琶袖改為直袖形成京式旗袍男女都能穿當時男式喜歡外面套著馬褂穿,馬褂跟著受影響出現立領形成現在的唐裝雛形,這種京式旗袍當時連男式也穿也就是現在說相聲的大褂雛形,民國時期又去掉袖子,收了腰變成海派旗袍這種就只能女式穿了,現代旗袍就是海派旗袍。
⑤ 旗袍馬褂是中國的民族服裝嗎
旗袍流行於後清代及民國時期
馬褂是滿洲人的服飾 具體時間無法考究
中國的歷史起源 從炎黃算起 大約是在公元前4950年左右
也就是4950+2011 約7000年的歷史了
⑥ 旗袍馬褂是真正的唐裝嗎
那是滿清時候滿族的衣服,關唐裝什麼事?
⑦ 什麼是馬褂圖片
馬褂簡介
舊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短褂。本為 滿 族人騎馬時穿的服裝,故名,清朝初年時被滿洲貴族用民族大屠殺的辦法強加給漢族。解放前與長袍合為官定的常禮服.以黑色為最普通。原來是滿族人騎馬時所穿的衣服。馬褂在解放後已經逐步被中國人民擯棄,但是近年來,馬褂又以"唐裝"的名稱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570f8c58bba395cd9c82049a.jpg
舊時男子穿在長袍外面的對襟的短褂。因著之便於騎馬,故名。清初為一般士兵穿著,康熙時富貴之家也有穿者。以後逐漸成為一種便服。由於時代不同,用料、顏色、綴飾也有差別。乾隆時曾流行毛朝外的皮馬褂,均用珍貴裘皮,非一般人所能置。辛亥革命後,政府曾把黑馬褂、藍長袍定為禮服,長袍馬褂一度流行全國。20世紀40年代後逐漸減少。
馬褂是一種穿於袍服外的短衣,衣長至臍,袖僅遮肘,主要是為了便於騎馬,故稱為「馬褂」。滿人初進關時,只限於八旗士兵穿用。直到康熙雍正年間,才開始在社會上流行,並發展成單、夾、紗、皮、棉等服裝,成為男式便衣,士庶都可穿著。
馬褂的樣式有琵琶襟、大襟、對襟三種。琵琶襟馬褂,因其右襟短缺,又叫缺襟馬褂,穿上它可以行動自如,常用作出行裝。大襟馬褂,則將衣襟開在右邊,四周用異色作為緣邊,一般作常服使用。對襟馬褂,其服色在各個時期有多種變化:初沿天青色,至乾隆中期,又尚玫瑰紫,後又推崇深絳色(人稱「福色」),到了嘉慶年間,則流行泥金及淺灰色。大袖對襟馬褂可代替外褂而作為禮服使用,顏色多用天青色,大小官員在謁客時常穿此服,因其身長袖窄,也稱作「長袖馬褂」。
馬褂中有一種顏色不能隨便使用,那就是黃色。黃馬褂,是皇帝特賜的服裝。穿著這種賜服的人,主要有三類:一是隨皇帝「巡幸」的侍衛,稱為「職任褂子」;二是行圍校射時,中靶或獲獵多者,稱為「行圍褂子」;三是在治事或戰事中建有功勛者,稱為「武功褂子」,這些人還要被載入史冊。只有這種御賜的馬褂才可以隨時穿著。
⑧ 唐裝旗袍馬褂
宏輝中老年服飾有唐裝批發的,廠家一手貨源,價格有14元最低,有一百多個款式,你網路一下就有他們的聯系方式。
⑨ 為什麼有人說說旗袍馬褂的復興是大勢所趨呢
從清末過來的旗袍、馬褂,在民國年間出現分化,經過改良,旗袍乘勢而上,一枝獨秀,成為民國女性最具代表性的服飾,而馬褂雖然一度也有相當的擁躉者,但是日漸沒落。何以出現這種情況?與服飾自身的特點有關。
先說馬褂。在形制、款式上沒有變化,一成不變,穿長衫、套馬褂,戴瓜皮帽,這樣的形象有暮氣沉沉之感,缺乏生氣。這樣的服飾不淘汰,還淘汰誰?
旗袍美麗,穿旗袍的女人漂亮。旗袍不僅成為民國時尚,也成為中華女性的代表性服飾。
回到題目,說旗袍馬褂的復興不是大勢所趨,這是一個偽命題,但是旗袍可以為大多數女性接受是事實,因為旗袍展示了女性的風情美,每個女性的衣櫃里都應該至少有一件旗袍。只是現在的社會是多元的,服飾是多樣的,要每個女性每天都穿旗袍並不現實。
⑩ 旗袍、馬褂這類服裝樣式源自什麼民族
當然是滿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