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粘土旗袍

粘土旗袍

發布時間:2021-08-06 01:53:02

1. 圖片中的女孩穿的什麼民族的服裝

這是康巴服飾
康巴,包括西藏昌都,雲南迪慶,青海玉樹、果洛,四川甘孜、阿壩等地區,康巴服飾因小區域自然地理環境與地域文化之差異,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飾習俗。康巴服裝俗稱康裝。它以其誇張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樸的紋飾、厚重的質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內涵,在藏族服裝服飾藝術中別開生面而令人耳目一新。僅康巴地區的婦女服飾、在民間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這樣傳唱贊美:
「我雖不是昌都人,昌都裝飾我知道,昌都裝飾要我講,銅帶環腰口琴吊;我雖不是貢覺人,貢覺裝飾我知道,貢覺裝飾要我講,項珠三串胸前拋;我雖不是德格人,德格裝飾我知道,德格裝飾要我講,頭頂明珠金蓮抱;我雖不是霍柯人,霍柯裝飾我知道,霍柯裝飾要我講,紅綠帶幾繞滿腰;我雖不是達多人,達多裝飾我知道,達多裝飾要我講,紅繩扎發圍頭繞;我雖不是理塘人,理塘裝飾我知道,理塘裝飾要我講,發系銀盤叮口當鬧;我雖不是巴塘人,巴塘裝飾我知道,巴塘裝飾要我講,銀絲纏發額前飄;我雖不是鹽井人,鹽井裝飾我知道,鹽井裝飾要我講,頭包風帕腰懸刀;我雖不是昌台人,昌台裝飾我知道,昌台裝飾要我講,巴戈盤發寶光耀。」
一、康巴服飾文化的古老倩影
豐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飾,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點,是居住在藏區東部的康巴人創造的一種獨特的實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藝術結晶,集中體現著 它的創造者——藏族人民無窮的智慧、創造力、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
獨特的藏族服飾,對於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藏族服裝服飾的起源和形成,往往是與生存功利目的和審美觀念交織在一起的,但首先是功利目的。服飾的形成,主要是先民們為了能在廣闊的空間活動時,用來抵禦嚴寒,遮隔日曬雨淋和風沙襲擊的。這就是藏族服飾緣起的實用功利。功利目的先於審美意識,而人類最初的審美對象往往又是實用對象,或者是生產中的工具,或者是所獵獲的動物。如磨製石器、骨角器、衣物等。和所有民族傳統文化一樣,康巴藏族服裝服飾的形成也經歷了一個長期發展、演進、融會的漫長歷史。
在距今4500 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遺址中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裝飾品約有50 多件,有笄、磺、環、珠、項飾、鐲、貝飾。牌飾和垂飾,質料則有石、玉、骨、貝等。裝飾品大部分均磨製光滑,製造精細。笄有5 件,均為骨質,等身細長,通體磨光,剖面呈圓形,上端雕成重疊的蘑菇狀。磺有6 件,分石磺和骨磺兩類。環有5 件,均系大理石製成,其剖面不甚固定,有扁平橢圓形、圓形、三棱形之分,均僅殘存一段。珠有10 顆,質料有大理石、硬玉、粘土岩、骨等。形狀多樣,有圓形、扁圓形、管形、葡萄形等,但其上均有一穿孔。分為圓珠、管珠和葡萄珠三類。項飾有兩串,每串出土時均集中在一處,有長方形珠和管狀珠兩種。長方形珠系粘土岩製成,管狀珠系鳥類腿骨片製成。鐲一件,由兩個半圓骨筒組成,一個半圓形骨筒上有六孔,另一個骨筒上殘存二孔。貝飾10 件,均系貝,上有穿孔。牌飾10 件,系用大小不同、形狀不一的骨片製成。其上有穿孔,或刻有橫槽,或刻有花紋。這些遠古先民創造的人體裝飾物,從一開始就顯示出它在材質、造型、紋飾、製作工藝等的多樣豐富性和獨特的區域性特徵。卡若新石器文化遺址還出土了陶紡輪和骨針。在一件陶罐的底部發現了織物的印痕,每平方厘米面積內就有經、緯線各8 根,在青海樂都柳彎的半山文化遺址中,也有同類的遺物出土。可見在石器時代,藏族遠古先民已能編織紡織物並已穿上了縫制的衣服。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歷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動生息的地區,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區,發現的原始社會公墓出土的干屍,距今有3 千年左右的歷史。古屍的服飾基本特徵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飾有十分相似之處,如頭發梳成許多條辮子,男屍往往頭戴氈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長皮褲、毛織品長袍、腳穿長統皮靴、靴筒外還有毛織帶裹腿。腰間束袋,佩有小銅刀。辮子鬆散披肩(今藏族地區仍有此發型) ,有的在胸際佩戴著小銅刀; 女屍則身穿毛織品長袍,腰際束帶,同時腳著長統皮靴,以毛織帶裹腿。皮靴上還附以小件銅制裝飾品,各色毛織物的色澤鮮艷。大多以紅、綠、褐、黑等色彩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條,非常美觀大方。
在青海平安縣古墓內出土的畫像磚,內容有宴歡、甲騎、仙人、力士、神馬等6 種圖案,其中宴歡人物一臂赤露,應是當地民族的服飾習俗,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著這種半著衣半裸臂的習俗。據此推斷,可見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紀遠古藏族先民的服飾習俗里,就已具備了現代康巴藏族服飾的基本結構特徵了。 據史載:「東女國, (康巴一帶) 皆披發,皮革製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綾裙,下領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飾以紋錦。」 在藏北發現的岩畫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辮發者或腦後「披發」長飄的形象,多數人物形象都穿著一種裙袍式的皮毛長衣,這些都與文獻記載的當地地域及人文特徵極為相似。
康巴漢子服飾
在青海樂都柳灣墓地還出土一件彩陶靴,通高1116 厘米,底長1413 厘米,陶靴內空,靴為圓形,為夾砂紅陶,表面施紅色,並繪黑彩,靴幫與靴底銜接處向內凹曲,靴底前尖後方,靴筒繪對稱雙線回紋,靴飾雙線帶紋和三角紋。線條流暢,紋路清晰,造型與現代藏式統靴相似,說明早在三千年前的青銅時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經會製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徵,能防寒保暖,並普遍穿用的長統靴子,並有了裝飾美化的造型審美能力。
至吐蕃早期,藏族人的發型和面飾繼承了原始社會的一些習俗,例如「赭面」就是藏區北方草原牧民習慣用的一種以礦質赭石色(有資料說亦是一種動物血) 塗擦面部,以起防曬、防凍、防風雪、護膚、美飾面容,並兼具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習俗。吐蕃人以此俗為美。婦女的頭發梳很高且尖凸,稱為「堆髻」,後世婦女發型中的「卜殊」同此發型也有淵源關系。 康巴鄉城服飾
由於吐蕃時期疆域遼闊,各地區的服飾文化在形成發展過程中,又廣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許多國家、民族的服飾文化優勢,這就造成了各地區服飾的較大差異,其主要表現在藏區東北部東女,附國,黨項等部落的服飾差異上。
東女部,今昌都地區,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發展階段,一般男子技發,婦女編辮,男女都用彩色赭面。
黨項,是一個純游牧民族,服飾習俗中頭戴烏突騎帽,身穿長袍,下著小口褲,足穿皮靴,與今藏東康巴牧區藏族服飾類似。此外青海地區的吐谷渾,貴婦人披錦花,戴金花冠,女發型為辮發披後,飾有珠貝、珊瑚,這一類服飾與今康巴藏族婦女服飾大致相同。以上這些遠古服裝服飾表現特徵應是今天藏族,尤其是東部康巴地區藏族服飾的最初母型。 二、康巴服飾的類型
康巴服飾是藏民族服飾文化中的燦爛花朵。康巴服飾既具有藏民族的共性特徵,又別具地方個性特色。其主要服裝藏袍的基本特徵是大襟、寬腰、長袖、超長、無扣。其腰帶舉足輕重,式樣不拘一格,也是藏裝最顯著的特徵。而寬大超長,日當衣服夜當被,既可遮風避雨保暖,又可裝物當坐墊的一衣多用性,又與康巴游牧民族生存環境、高寒的氣候和質朴的生活相適應。色彩是康巴藏族服飾點綴美的靈魂,他們在色彩運用上十分著重色塊與整體的相襯與和諧,其運用最多的紅、黃、藍、綠、白、黑,往往包含了宗教的象徵意蘊,又歸納了雪域大自然所呈現的直觀表徵:他們認為藍、白、綠、紅、黃五彩是菩薩的服裝,藍色代表藍天,白色表示白雲,綠色表示河流,紅色表示空間護法神,黃色表示大地。廣泛運用金銀珠寶裝飾也是康巴藏族服飾的一大藝術特色,體現了鮮明的民族個性和務實的審美價值觀念。另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生動物材質自然美所形成的質朴、天然之趣,更使康巴服飾充贏著一種與大自然博大胸懷相依相襯的雄渾氣魄和鍾靈神韻。
康巴服飾中男裝服飾差異不大,女裝服飾差異尤為明顯,並形成了不同的地方、地域風格。康巴服飾大致可細分為康北農區服飾、康南農區服飾、木雅服飾、嘉絨服飾、牧區服飾、康巴特有著裝等類型。
康北農牧區盛裝,以羔皮藏袍掛金絲緞或毛呢藏片等為面料,下擺、襟、袖等處鑲寬大的水獺、豹、虎等珍貴獸皮。綵綢襯衣、錦緞襖褂。
康南農區女盛裝,以五顏六色的花氆氌製成的百折連衣裙,左右胸襟處鑲以紅、黃、綠、藏青、金絲絨三角形,雙袖肘處鑲紅布,袖邊鑲綠布,背部鑲綉有吉祥圖案「公熱」,裙邊鑲紅色羊毛條,色彩艷麗、裝飾性極強。除了華貴的服裝,還以金、銀、紅珊瑚、綠松石、黃琥珀(密臘) 等作頭飾、胸飾、腰飾、手飾,把全身裝扮得珠光寶氣,雍容華貴。木雅地區服飾,婦女以頂戴袋狀帽,將帽沿一側內疊扣於頭上,上沿額伸出頭額前,寬至兩鬢,長約30 公分的袋狀帽箭垂於腦後,然後用大紅頭繩或五彩頭繩編發辮纏盤於帽上。男著原生白皮板羊皮袍,頭戴整條狐狸帽為特點。
嘉絨地區服飾,則以女頭頂披綉花頭帕,是以長方形黑金絲絨底綉花頭帕對折,戴於頭上,額前伸出約數公分,腦後下披至後頸,寬至兩鬢,然後用大紅頭繩或五彩頭繩辮發盤於帕上,辮子套各式辮飾。外披披風,內穿錦緞上衣,下著五彩白褶裙,腰系絲織或綢質彩色花腰帶,男戴金絲帽,足穿彩靴為鳳彩。嘉絨地區服飾還受羌族習俗的影響,生活俗裝普遍穿長衫,以藍黑色為主,下身系圍腰,腰扎寬大綵帶,冬天穿羊皮褂或羊毛織成的無領服等。
康巴牧區服飾,男女老少秋冬季均以厚重的原生皮板老羊皮、羔羊皮為袍,上飾粗獷的五色布、呢料條紋或「雍宗」、日月等圖案紋裝飾,夏裝則常以輕、薄的各色面料或自織牛羊毛呢製成的單或夾的長袍。上鑲彩虹氆氌尼花邊,康北一些農區還時興針織栽羊毛的袍、褲、衣等。男戴寬沿白氈帽,女梳百辮,戴羊皮帽,耳、項、胸、腰、背、腕、手佩各種用金、銀、珠玉、寶石製作鑲嵌的飾品。禮儀節日盛裝選料更為華貴、精美。聞名遐邇的康巴漢子的服飾,則以昌都、德格一帶男裝為典型,其服飾品主要有象牙發箍,金銀鑲邊的紅珊瑚大耳環,珊瑚、瑪瑙、琥珀等珠寶項鏈,用金、銀、銅精製的佛盒「嘎烏」、大鐮盒等,腰際橫插或斜佩長藏刀、短吊刀,手指上戴有金銀並鑲嵌有珊瑚等珠寶的戒指。外套藏袍以綢緞、布、毛織氆氌品等製成,邊上以水獺、虎、豹等皮鑲邊,腳蹬藏皮靴或紅黑相間的毛質氆氌尼靴,頭扎一根又黑又亮的長發辮,夾以紅、黑、藍等大股絲、絨線,盤頭而繞,尾端呈散狀,垂落於頭側,顯得揚揚灑灑,威武剽悍;著帽的或戴金氈帽,或戴狐皮帽,愈顯雄姿英發,瀟灑自如。著裝上康巴漢子一般將藏袍下擺提升至膝蓋以上,脫兩袖扎於腰際,腰間除火鐮等佩物外,一把橫插的長刀十分耀眼,加之頭上飄灑的「英雄結」,倍顯剽悍、粗獷英武。
康巴女裝:以昌都、德格一帶為典型;其顯著標志是前額頂佩戴由銀和青銅鑄造並鍍以金,中間鑲嵌紅珊瑚的「梅朵」頭飾,即花朵紋樣裝飾。相傳此佩飾為格薩爾王妃珠牡所佩戴。頭發編成若干粗細不同的小辮(康巴地區一般有扎108 根的習慣,而那曲的扎到120 —150 根, 安多的則可少至70 —80 根) ,上面飾以松耳石和珊瑚; 鬢角兩邊的頭發上穿有松耳石或貓眼珠,辮子末端也穿以兩股松耳石或銀飾,藏袍和男子服裝大體相似,顯得華貴大方,婀娜多姿。總體上講,昌都、德格服飾代表了半農半牧區的康北型,由於歷史上德格土司的轄地和勢力影響較廣,故而這類服飾也使之流傳於整個康區,尤以男子的「英雄結」和女子的「梅朵」頭飾成為其典型的顯著標志。
康南稻城姑娘服飾
康巴特有著裝,此類著裝是康巴地區特有的以實用為主的服裝樣式,其材料多為原生獸皮板或手工家織毛織品。質地厚實,色彩簡潔,款式新韻獨特,具有自然、質朴、厚重的視覺效果而別具一格。
褂,有多質地和款式,皮褂,勞動護身兼防風寒用。以整張獸皮製成,男女均穿。各地型制略有區別。大致有長皮褂:前開襟、圓領、塔肩、無袖、寬腰、擺齊膝、肩擺沿成自然毛邊。男性多以熊、岩驢等厚型皮板作料,婦女多以羚羊、山羊等軟皮板作料。長毪氈褂:基本形制同皮褂,不同之處是長袖。質地以綜黑色毪子或薄氈為料,領袖襟擺均滾紅邊。亦有盛裝用褂,款式不同之處是高領、無袖、統腰,以上等彩花氆氌細毪子、藏片等為料,色彩絢麗,多見於康南農區。
披風,防風寒雨雪用,質地有氈披、毪披之別。氈披:前開襟、平領。無袖敞腰。展開後呈半圓形。擺齊膝以下,領口有系帶,沿肩飾黑色雲紋布制花邊。原白羊毛氈為底料,常見於牧區。毪披:以四方形毪子為基本形體,無領無袖,上角近領處嵌以領花、系帶,下邊近擺處垂有長穗,以染色細毪子為料,常見於農區。
裙,主要有兩種型制。百摺裙:折皺平整有序、折皺約有五十至六十不等,多則達108 道之吉祥數,長齊腳背,以各色彩花氆氌或錦緞拼縫,亦有黑色綿布、平絨等為面料的,為康南農區特有盛裝。圍裙:多見於嘉絨生活女裝,形制為四方形裙面、前後腰各一幅,後幅大於前幅,長齊腳踝,配織花腰帶,裙角有絲線綉紋,質料多為卡其、平絨等軟薄型,以黑色為多,莊重大方。 三、康巴服裝佩飾
服裝佩飾是服飾文化中的華彩部份。如同大海中的浪濤,草原上的格桑花朵,更像天空中的片片彩霞。藏族的服裝佩飾工藝品中絕大部分是以金銀珠寶為主。這與藏族人的生活環境有關,艱苦的物資生活環境造就了他們對精神文化,理想美的嚮往和宗教信仰的強烈追求。藏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游牧生活為主的民族,到了近現代,這種生活方式仍占很大的比例。正因為如此,牧民們十分重視著裝的佩飾,把自己的主要財富轉換為金銀珠寶佩戴在身上,以便保存、遷徒。一個比較富有的牧女,著裝佩飾的價值往往超過萬元,以至十多萬元,個別富裕者甚至達到百餘萬元,這是一家數代人經過艱辛積累的全部財富。每逢佳節或喜慶的日子,牧民們都喜歡爭先恐後地把自己家傳所有的裝飾品佩戴出來。這既是對財富的炫耀,又是一種精神美的展示。
由於藏族人篤信佛教,因而裝飾品的造型和圖案也具有強烈的宗教象徵意味。名貴而玄秘的九眼寶石、象牙佛珠、珊瑚項鏈、象牙圈、密蠟寶石、金護身盒,右旋海螺等,從中無不寄託著他們對神靈的祈禱、對現實生活的珍惜和對未來美好理想的渴望追求。這種把理想、信仰、財富、文化、審美熔為一體的服飾藝術,是藏族服裝佩飾工藝的一大顯著特色。
康巴地區的藏族服裝佩飾工藝具有獨特的地方性。如昌都的金銀佩器、甘孜白玉河坡、新龍等民間所產的各類藏刀、佩飾等。從金銀製品的造型變化,單元圖案組織的巧妙,到製作工藝的精湛,無不顯示出康巴地區能工巧匠們的嫻熟技藝和極其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體現出了康巴服裝佩飾工藝的璀燦。由於康巴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藏漢往來的樞紐地帶,藏漢文化的頻繁交流,使康巴服裝佩飾工藝品既有著濃郁的藏族本土風格特色,又兼收並蓄了漢族工藝品的長處,風采獨具。這些金銀製品不僅製作巧妙,裝飾精緻,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特別是金銀製品上所表現的富有朝氣和民族特色的裝飾紋樣,如日月造型、「朗久旺丹」圖案、「雍宗」圖符、「吉祥八寶」圖案(吉祥結、妙蓮、寶傘、右旋海螺、fa輪、勝利幢、寶瓶、金魚) 等。這類具有深刻象徵內涵的宗教圖案,經過民間藝人們的匠心處理,使單純的圖案,不僅紋樣構成變化豐富,裝飾性濃厚,而且注入了世俗化的意味。逐漸成為藏民族世代相傳,經久不衰,喜聞樂見的服裝佩飾紋樣。 康巴服飾的佩飾豐富多彩,門類齊全,款式多樣,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康巴嘉絨姑娘服飾
發式:男子發飾有披肩式長發、自然式卷發、普通式短發等。其中猶以英雄結式盤發為康巴男子獨有發型。此為以黑色絲線或牛毛與發合編發辮,辮端加編紅色絲線,左向纏盤於頭,使紅絲穗垂於額側。盛大節日跳鍋庄時,男子辮發中還加紅、黃、綠等綢布,再將粗長的彩辮盤於頭上,形成碩大的盤頭。辮股上套象牙圈、戒形銀質嵌珠發;而婦女發式,有細密多辮披於肩後,在腰身後用紅色或彩色絲線束為一把扎在腰帶內的多辮式。有用紅絲線、毛線或五彩絲線、毛線編獨辮或雙辮,然後盤於頭上或頭帕上等。
頭飾:男女皆喜用象牙圈、戒指形銀質嵌珠和銀質圓形式飾件為辮飾。婦女則用綠松石、琥珀、銀泡等作頭飾。尤以婦女頭飾最為典型。
牧區婦女頭飾。材質名貴,質地華麗,色彩斑瀾,形式多樣,有在額上或頭頂處佩戴大枚琥珀或鑲珠銀盤,呈一點式樣式。有頭頂及兩鬢對稱佩戴嵌珠銀盤,呈三角式樣式。有頭頂、後腦兩鬢各佩戴一枚黃色琥珀或嵌珠銀盤,呈梅花式樣式。頭飾中還有專門的以皮革或紅呢製成寬長的墊帶,上面綴滿銀泡、銀盤花或黃色琥珀、紅珊瑚的頭飾帶。這種頭飾帶有僅從前額經頭頂、後腦及腰後戴一根頭飾帶的。也有再從額際兩側經雙鬢、雙肩於腰際戴二根頭飾帶,呈三根頭飾帶的,還有以紅珊瑚珠,綠松石編串成環狀帽飾的。也有以象牙、紅珊瑚珠、珊瑚樹、琥珀、綠松石編串成盔狀帽飾的。在佩戴頭飾帶的同時,雙鬢還懸掛紅珊瑚、綠松石串珠。
康北農區婦女頭飾較簡略。僅用小型銀盤花和少量紅珊瑚、琥珀裝飾。多用綠松石珠裝飾雙鬢細辮子。
康南農區婦女若不戴頭帕或不盤發辮的,則多以細密多辮垂於身後,發辮右邊編90 根,左邊辮140 根,然後用獐皮條將發辮分別串編成左右兩片,左片先朝頭頂用右片覆蓋成方形,稱「扎得」,再將雙鬢散發各編三根細辮。兩耳角上各掛四根珊瑚枝。額前梳齊眉流海。還有將一對大枚琥珀或銀盤花左右對稱佩戴於頭部呈雙角狀或頭頂僅佩戴一枚琥珀或銀花呈獨角狀。還有用銀絲纏發辮,盤頭時正好把銀辮置於頭前。耳飾:男子有環形銀質大耳環。燈籠形銀質嵌珊瑚大耳環。婦女耳環有金、銀質環形、燈籠形嵌珠、龍頭形嵌珠耳環等。項飾:婦女有金、銀質、嵌珠寶的各種型制、花色的領花。
胸飾:男子用貓眼石、紅珊瑚等珠寶串起的項鏈。銅、銀質鏨花鍍金「呷烏」(護身盒) 。婦女有各色珠寶項鏈;銀質項盒、銀項鏈。此外,還喜佩戴各種護身飾物,如:道行高深的高僧大德的像章、裝有祈願文或咒語、魔符圖案的方形緞制護身包;紅色或黃色的絲、綢、毛線編織的吉祥結;被民間稱為「天降鐵」或「雷鐵」的玄密佩飾物,經高僧活佛加持被視為具神秘咒力的念珠等。
手飾:男子皆有金銀質雙龍頭、單龍頭、麻花形手鐲。有象牙手鐲。婦女還有各種玉石手鐲。男女皆有金銀質嵌珠寶戒指。男子還有象牙板指環,各種玉石板指環。
腰飾:男子腰飾主要有火鐮袋、皮包、腰盒、吊刀、長腰刀、腰帶式錢包等。婦女腰飾主要有雕花銀包腰帶、皮包、腰盒。各式針線盒、奶桶鉤、小吊刀、銀鏈等。
背飾:婦女們的專用品,常與頭飾相連,多為條形紅色皮底、緞底或黑金絲絨底上從頭至腰依次排列琥珀、珊瑚、銀泡飾、銀元、藏洋等作為裝飾。在黑色的發辮上特別突出,更加強了女性柔美娟麗、婀娜多姿的線條美。
尾飾:男女服飾中最具風採的部份,多以寬大絢麗的紅、黃、綠、蘭綢布呢絨扎腰間後從腰後垂懸至腳下,婦女一般為單色,男子則多色,形成如同鳥尾狀的裝飾,在手舞足蹈之時,或微風吹拂下,女則大有輕盈飄飛如仙女升空之態,男者則如五彩繽紛的彩虹繞身,眼花繚亂,又如草原雄鷹展翅翱翔蒼穹,令人心馳神往。
康巴藏族從男人到女人通身的佩飾,真可謂五彩繽紛、琳琅滿目,這些斑駁陸離的服飾工藝品,觀之無不使人耳目一新,嘆為觀止。由此也可窺見康巴藏人對美的多方面、多層次、高水準的精神追求和習俗貫制。
四、康巴各地服飾文化風采
鄉城服飾:在康南的鄉城、稻城、得榮一帶,由於臨近雲南納西族地區,其服飾也受納西族服飾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鄉城女子連衣裙被其他藏區稱為風裝,形成於文成公主進藏時期,由納西族婦女穿的齊膝圍裙演變而成。風裝左右胸襟分別鑲有紅、黃、綠、藏青、黑金絲絨五塊三角形布料,分別代表: 福壽、土地、先知、牲畜、財產。背部嵌一塊綉有吉祥圖案的「公熱」,一般為綠色;下連後部有無數褶皺的十字花氆氌呢彩裙。風裝用料講究,以手織氆氌為上品,婦女頭飾亦別具一格,將頭發辮成上百根小辮後,橫向編織成網狀,再披戴在頭上,兩耳角上分掛四根紅珊瑚枝,更加顯得光彩照人,在藏區實屬少見。
鄉城男子服飾與整個藏區男式服飾融為一體,也用水獺、虎豹皮等包裝得華貴大方,配上刀槍更顯威風凜凜,剛毅雄強。稻城服飾:有自身地方的特點,女子背部從頭上低垂腰肩的發辮多達百根,且投入精工製作的十字花氆氌尼裙袍,裙袍腰間皺褶達四五十條,發辮間掛上珊瑚珠,琥珀、玉石,以及金銀飾品,姑娘們前額上留有一份齊眉留海短發,古色古香。
男裝服飾多為原生白氆氌料作成,給人一種簡潔、坦盪、清爽之感。但最具特色的當屬整張狐皮栓擠而成的狐皮帽,其栓擠形式的造型十分考究,整體給人以自然、質朴之美的精神享受。
昌都德格服飾:德格人極重服飾。男裝以華貴莊重為特點,頭盤發,且戴紅絲寬帽,耳飾金銀大耳環,其上鑲掛九眼石或珊瑚,身著水獺、豹皮為飾的長袖袍,手帶象牙圈或金銀手鐲,指套縷花白金戒指,胸佩銀制「嘎烏」,腰系長綵帶,佩長刀,背獵槍,足蹬藏靴,更顯粗獷剽悍的英姿。
女子服飾重華麗,以各色紅絲線加粗長大辮,頭戴象牙、蜜蠟、珊瑚,頸部佩寶石串珠,頭背札佩銀制的餅鈴,腰掛精巧小藏刀,加佩玲瓏精緻的針線盒、奶鉤等吊飾,加之領袖鑲飾極具民族色彩的花邊圖案,更具女性飄逸、秀美、瀟灑的風采。
白玉服飾:婦女特別重頭飾,額著一顆黃色琥珀,中嵌一粒紅珊瑚,具有鮮明的個性,顯示姑娘柔美多姿、落落大方的美貌神態和康巴姑娘健美、靈秀的英姿。白玉男子服飾則集農區、牧區服飾之精華於一身,表現了康巴漢子挺拔粗獷、陽剛豪放的特點。
石渠服飾:在康巴首屈一指,男兒穿著似雄鷹展翅般寬大矮健的鑲虎豹皮寬邊長袍,著紅色長袖襯衣,腰後飾數條彩虹般絢麗飄撒的五彩腰帶,頭戴圓柱形高頂紅色絲蔓帽,腳蹬高筒皮靴,腰插長劍,背挎鋼槍,一派男子漢兒勇健剛強、英武瀟灑之態。女子著裝富貴端莊,長袍喜用紫紅色氆氌呢,襟邊飾寬大水獺皮組嵌圖案,以金絲緞條邊點綴,著挑紅色長水袖襯衣,頭披長辮,頭、頸、胸、腰、耳、腕飾金銀珠玉佩飾,服飾之豪華,作工之精細,令人嘆服。

2. 無錫是個什麼樣的城市

市府駐地 崇安區
面積(總面積) 江蘇省第11位、4787.61平方公里
人口(總人口)457萬人
市區人口 228萬人
市長 毛小平
市委書記 楊衛澤
市花 杜鵑花 梅花
市樹 香樟樹
電話區號 0510
郵政編碼 214000-214400
機動車牌照 蘇B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無錫地理】
無錫市位於北緯31°7′至32°2′,東經119°33′至120°38′,長江三角洲江湖間走廊部分,江蘇省東南部。東鄰蘇州,距上海128公里;南瀕太湖,與浙江省交界;西接常州,去南京183公里;北臨長江,與泰州市所轄的靖江市隔江相望。無錫市為江蘇省省轄市,全市總面積為4787.61平方公里(市區165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188.14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和丘陵面積為78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6.8%,水面面積為150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1.4%。2006年耕地面積為2180535畝。
【無錫氣候】
無錫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區,受季風環流影響,形成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氣溫,1月平均氣溫在2.8℃左右;7月平均氣溫在29℃左右。全年無霜期220天左右。無錫市區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雨季較長,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於蒸發量,屬濕潤地區。無錫市區日照時數2019.4小時。常見的氣象災害有台風、暴風、連陰雨、乾旱、寒潮、冰雹和大風等。由於受太湖水體和宜南丘陵山區復雜地形等的影響,局部地區小氣候條件多種多樣,具有南北農業皆宜的特點,作物種類繁多。2003年無錫市氣候特點是:氣溫特高,盛夏高溫明顯,降水正常略少,日照充足。
【無錫資源】
水資源:全市共有大小河道3100多條,總長2480公里。市區河道總長150公里,平水期水體容積800萬立方米。太湖為江南水網中心,面積2338.1平方公里,總蓄水量為44.28億立方米,年平均吞吐量約52億立方米。因此,無錫地表水較豐富,外來水源補給充足。地下水資源據不完全資料測算,市區儲量為6349萬立方米,年補給量為6453萬立方米。
物產資源:無錫市具有開采價值的礦產資源主要是粘土礦、石灰石、大理石等非金屬礦。全市已通過省級以上技術鑒定的礦泉水井(泉)共有11處,已開發的有5處。
生物資源:無錫市除栽培植物外,擁有自然分布於地區內以及外來歸化的野生維管束植物共141科、497屬、950種、75變種。主要用材林有竹、松、杉,優良用材的樹種有杉木、檫樹、樟樹、紫南、紅楠、麻櫟、錐栗、榆樹等。葯用植物400多種。鳥類有170多種;魚類為90多種,太湖中的銀魚,長江中的刀魚、鰣魚、河豚魚是名貴魚類;獸類有30多種,主要有華南兔、穿山甲、豹貓、黃鼬等。
水質:無錫市水資源監測中心在全市45條主要河道以及太湖、西氿、滆湖、橫山水庫等主要水域布設了64個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點)。全年對這些監測斷面(點)的監測資料表明:無錫地區總體水環境狀況與上年相近,水質污染依然嚴重。除宜興橫山水庫、長江江陰段處於Ⅱ~Ⅲ類水,其餘水體均劣於Ⅲ類水。全年有1.9%的監測斷面(點)符合Ⅱ類水標准,4.7%的監測斷面(點)為Ⅲ類水,9.0%的監測斷面(點)為Ⅳ類水,15.3%的監測斷面(點)為Ⅴ類水,69.1%的監測斷面(點)劣於Ⅴ類水。主要超標項目[超標指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 3838-2002)Ⅲ類水標准]為溶解氧(DO)、高錳酸鹽指數(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總磷(TP)、揮發酚(Fn)等。
無錫建制沿革:無錫始於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縣,屬會稽郡。三國時,孫吳廢無錫縣,分無錫縣以西為屯田,置毗陵典農校尉。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無錫縣,屬毗陵郡。元元貞元年(1295年)升無錫為州,屬江浙行中書省常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降州為縣,屬中書省常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無錫縣為無錫、金匱兩縣,均屬常州府。民國元年(1912年)兩縣仍合而為一,復稱無錫縣,屬蘇常道。民國16年(1927年),無錫縣直屬江蘇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後,分無錫縣為無錫市、無錫縣,無錫市直屬蘇南區。1953年建江蘇省,無錫市為省轄市。1983年3月1日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市轄無錫、宜興、江陰(代管)3縣。1987年4月、1988年3月、1995年6月江陰、宜興、無錫先後撤縣設市。2001年1月,撤錫山市(原無錫縣)設錫山區、惠山區。

無錫物產豐饒,水產豐富。太湖「三白」:銀魚、白蝦、白緦魚為水中上品。
無錫惠山「大阿福」,憨憨墩墩,裂著嘴笑,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每個孩子看到都愛不釋手,「惠山泥人」是購物單上不能缺少的一項。
清慈禧太後曾大量使用淡水珍珠養顏,酷愛太湖珍珠並給予很高的評價。太湖珍珠不僅可作為裝飾品配戴,又可入葯,還可口服。無錫第一百貨商店、商業大廈的珍珠製品,從手飾到口服液、珍珠粉、珍珠膏和保健品、化妝品,總有一樣讓你動心。
無錫宜興的紫砂壺名揚天下,不用說你心中早已計劃購買;三鳳橋醬排骨、油麵筋、水蜜桃等許多當地土特產也必將塞滿你的包。

3. 彩泥粘土旗袍怎樣搭配好看

彩泥粘土旗袍搭配白色的高跟鞋,搭配盤發,整體效果很洋氣。

當然也可以搭配,米色的或是紫色的高跟鞋,都可以達到效果。

4. 中國古代的七十二匠工

跑旱船
做席:


賣檳榔:
叫賣檳榔糕的,檳榔為生津液助消化的中葯。檳榔糕的製法是在熬糖時放入切成薄片的檳榔,然後製作成小塊出售。售賣者背著盛有檳榔糕的木製匣子,並帶著一個布口袋。買時可收現錢,也可用婦女梳落的長發換取,其布袋即裝頭發用的。售者的吆喝為「亂頭發換檳榔糕!」

吹糖人兒:
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販中,最受小朋友們歡迎的是吹糖人兒的了。糖耗子是最便宜簡單的糖人兒,吹糖人兒的小販從用布蓋著的小鐵鍋中,挖出拇指大小的一塊糖
稀,放在手上揉成長條,然後放在木模子里,一吹,這條長的糖稀就膨脹起來,打開木模一看,竟變成了一隻活靈活現的小老鼠。「猴拉稀」就稍稍復雜些了,這是
用手把糖稀捏製成一個小猴,立在一根小葦子桿上,底下是一個小糖碗,碗中放著一點稀糖糊糊,用一個耳挖勺大小的小糖勺舀著吃。
吹糖人兒的小販要有捏製糖人兒的手藝,還要有丹田之氣和用力吹氣的本事。所以北京人常以「吹糖人的出身—好大口氣」來諷刺愛說大話、吹牛皮的人。
吹糖人兒的小販使用的主要原料是糖稀,這是用黃米和麥芽熬製成的,成本雖低,而獲利甚微,所以又有「吹糖人兒的蓋大樓——熬著吧」一語,用來形容事情實現很不易,從中也道出了昔日北京小商販和民間藝人生活的艱苦。

據說吹糖人兒的這行生意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那時製糖人的糖稀還有一種香味,所以吹糖人的小販都以「香印」作為叫賣聲。到了宋朝,趙匡胤作了皇帝,
「印」、 「胤」同音,而封建時代,為了避諱,吹糖人兒只好以打小銅鑼來代替吆喝。這樣一代又一代地傳下來,打銅鑼就成了吹糖人兒這個行業的標志。
賣琉璃喇叭:

璃喇叭是廟會或春節期間在廠甸賣的玩具。琉璃即玻璃。喇叭有兩種:一種是小孩玩的,約一尺多長;另一種是成人玩的,長約三尺。同時出售的還有一種用極薄的
玻璃燒制,狀似葫蘆的玩具,名曰「響葫蘆」,北京又管它叫「倒掖氣」、「撲撲噔兒」。所謂「倒掖氣」是必須用呼吸的方法吹出聲音;「撲撲噔兒」則是象聲,
因它全靠前面的玻璃來回震動,發出「撲噔、撲噔」的響聲。
拾糞:也就是掏廁所的,身背木桶手拿木把鐵勺,晚上時還會拿一三面用紙一面玻璃的諸葛燈。
賣玻璃鏡:溶化後的碎玻璃作成薄片用紙鑲好,上面畫上圖案出售。
串鈴賣葯:賣
葯小販或行醫看病的先生使用的響器。北京人叫其為「虎撐子」或「鐲子」因像婦女所帶手鐲。此鈴是以帶有圓孔的熟鐵片翻卷打成的圓環,比鐲子略小,環內裝幾
位鐵制小圓珠,外面留有一條縫。郎中以食指、中指、無名指伸入鐵鈴的中間的大孔內,用大指輕輕一托,手臂彎到比肩稍高再搖動,小圓珠發出一連串的鈴聲,隨
走隨搖。賣葯者身背葯箱,肩搭褡褳,右手舉一幌子,左手搖鈴。聽到鈴聲或看到幌子,就知道賣葯行醫的來了
耍耗子:耍
耗子的人背著個小木箱,箱內裝著已馴練好的小白鼠。沿街吹鎖吶。他身後跟的孩子較少,因為他平時不在街上演出,而是由主雇講價錢,叫到家內去演。演出時,
將木箱上的木架支起來,彷彿是馬戲團高空演出木架的微縮品,有繩梯、吊杠等。每隻小白鼠都會一兩套諸如爬梯、鑽圈、走獨木橋等本領。
拉冰床:北京冬天的冰,給人增添了不少樂趣,同時也給人增加了一種便利,這便是冰嬉與冰床。冰嬉是古代冰上運動。
努爾哈赤舉兵反明時,在關外擁有一支善於滑冰並配有冰橇、裝備精良的作戰部隊。以後在清宮的御林軍中的健銳營也有一支編制為1600人的冰上部隊。
冰嬉是滿族人的習俗。清代皇王們對於冰嬉十分重視,每年還要舉行大典,親臨檢閱。在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乾隆時期內廷供奉所畫的《冰嬉圖》。

民間的冰床是以木材製成床形,長五尺余,寬約三尺,可同時乘坐三四人。在木床與冰面的結合處以鐵條鑲嵌,以減少床的摩擦。冰床的主人在前牽繩以拉拖床
體,借冰之力使拖床在冰上滑行,故又名拖床。由於慣性和速度的原因,牽繩急行數步之後,床主飛身躍坐床沿,此時冰床仍行走如飛。乘者心曠神怡,目爽氣順,
家資富有的子弟,還將幾張冰床甚至十幾張冰床絞連在一起,置酒案於拖床上,飲酒賞景,由多人牽引,馳走如飛,其樂在陶然之中。
冰床還可做為交通工具,拉冰床的繩子是駱駝毛擰成的,以防凍手。拉冰床的鞋與眾不同,是皮向內毛朝外的一種特製的棉鞋。
吞刀

攢香簸米:設高桌一張用簸箕內盛米香茶等數盅站於桌上,打金斗而下而所盛之物一粒不撒。
蘸羊油蝕:將羊油燒化,將油澆在燈芯上製成蠟燭,分八支一斤十支一斤不等,顏色分紅白兩色。

賣雪花酪:冰激凌出現之前,我國有類似的冷食品,就是雪花酪。

明清時,北京出現了雪花酪的雛形;是用刨床,將天然冰刨出冰屑,再用果酪(果子乾)、紅果酪及濃酸梅湯澆入,在木桶或瓷盆內,用棍攪拌。然後盛入盅內,
半飲半嚼。其名稱傳說不一,有的說叫「冰果酪」,有的說叫「雪茶」。說「雪茶」的人說,宮里忌諱「雪」字與「血」同音,中間加了一個「花」字,成了「雪花茶」。「雪花酪」大概就是「雪花茶」變來的。何時變的?不清楚。

賣蟈蟈

娶親通信

指甲草染指甲

耍火流星:耍者以繩子一根,兩頭拴鐵絲籠,內盛炭火,名曰「火流星」。耍時,兩手弄繩、飛旋,鐵絲籠內炭火,上下飛舞,火花飛濺,形似流星。耍火流星或雙手飛舞,或倒地翻滾,或凌空盤旋,有「二龍戲珠」、「飄洋過海」、「背流星」等名稱。

翻跟頭:桌子上面放一板凳,板凳上面再仰放一板凳,將頭放在板凳腿上,兩腳也放在另一頭的板凳腿上,然後翻身。

高蹺會

賣豌豆糕:把豌豆連皮燜爛,擦成軟泥,堆成坨子,再走街串巷賣給兒童的,則稱「豌豆糕」。賣豌豆糕的,一般有三種工具:一是手敲的大鑼,用以招徠兒童;二是豌豆糕要成型,需要有模子;三是兩根或三根大鐵釘(其中一根釘子帽兒下纏有兩三扣細鐵絲)。
小孩子買豌豆糕,不叫買,而叫「抽豌豆糕」。因為買時,先要抽小販手中緊握的釘子。抽贏了可得兩塊;不然只給一塊豌豆糕。
賣估衣:北京有估衣行,天橋一帶有估衣鋪、各廟會有估衣攤。所謂估衣,即七八成新的舊衣服,剛做好還沒穿的衣服賣到估衣行也得按估衣算,俗稱「下剪子為估衣」。
估衣的成色很雜,上至綾羅綢緞,下至粗細棉布,款式能夠隔朝接代,相差半個世紀,而且新舊程度也很難辨認。因此從當時社會人們的消費水平看,干這行確實有利可圖。

估衣行的經營方式很特殊,以吆喚做宣傳。伙計們每天照例把所有的貨物逐件的折騰一遍,每拿起一件,都要吆喚出價碼來:「這個吆喚賣,裡面三新的大夾襖,
就五吊八!」於是找來無數圍觀的行人.賣估衣講究暗碼兒和行話,謂之「暗坎兒」,也叫做「筆」,什麼「老渾筆」、「柳字筆」、「桃字筆」、「番字筆」,直
到 「杓字筆」,就是由一至十的數碼。伙計們把一件估衣抖開先要翻過底襟瞧瞧碼兒,然後馬上進行心算,才能吆喚出來。

送報:送報的多為山東人在京開設報房,所有外省奏摺及諭旨都由內閣發到報房,報房印刷後發到各官宅。

雨水泡:類似如今小孩玩的吹肥皂泡,只不過是在連陰天時用雨水加松香調成的液體,玩時用竹片做成圓圈沾著雨水向空中撒去,在陽光下五顏六色甚至是美麗。

耍雙石頭

搖車
賣仙鶴燈:用
斷香或庵觀廟寺之殘香,水浸令爛,搗和每料一斤。用樟腦二兩,松香末一兩,再搗爛和做成圓錠。每錠寸半長,如手指粗,一頭平,一頭圓,用針由平頭處刺六七
孔,約深寸二三分,不可刺得對穿,然後放入玻璃燈內,其煙自從嘴管而出,若燈芯一條,即可將火點其煙上,火即燃於煙際,離燈嘴半寸許。少頃,煙漸濃自能將
火推開,極濃時能推火離嘴二三寸遠,且超過其火光越亮,直至香錠燒燼,然後火始滅也。

收拾錫器:肩背口袋內裝鐵銼鉗子等工具,手拿竹桿上拴燈台茶壺等器到住戶門前吆喝,為人收拾錫器。

烙煎餅:用小米黃豆加水磨成糊,將其倒在餅鐺上,用竹扒攤成薄餅即成。

耍 碗

賣春聯

賣鮮花

賣白薯
舍冰水:三伏天官宦之家在門前搭一席棚,放一木桶內盛涼水,上面放塊大冰,上掛黃布四塊寫"皇恩浩盪",如果是民間施捨就寫"普結良緣" 。

耍壇子
打蛋雀:是一種訓化表演。表演者將用骨做成的小丸往上拋出二三丈高,小鳥用嘴接住又連打三個。
頂寶塔碗

乞 丐

販騾馬
架雙拐

瞧香:瞧香的,即「巫婆」。北京人很少稱巫婆而稱瞧香的。由於昔日迷信成風,對於疾病成因及治療法缺乏起碼的知識,因此才使不少人,尤其是婦女們將治病的希望寄託於神靈,於是這種瞧香的便出現了。
一般是有病人家將瞧香的請至家中,先要以上好的方式進行招待,然後要照她的囑咐設上香案擺上供品,她先磕頭,接著她便胡言亂語裝神弄鬼起來。這時主人家也要下跪向神許願,最後瞧香的取點香灰充作仙葯,讓病人服下治病。

賣吊爐燒餅:其人用泥爐一個,內燒劈柴,鐵鏈掛在梁間,以白面做成燒餅,上粘芝麻,放在泥爐之下鐵盤內,少刻竟熟,名曰吊爐燒餅。
賣江米人:以糯米粉為主料,加小麥粉、水,著色,蒸成熟面團後,用刀、剪、簪、花紋模等工具,手工捏塑成民間小件玩賞工藝品。

賣 藝


瞽目人:北京瞽目人,在清初以前,也歸「教坊司」所轄,而又單稱「太僕院」,據傳說有鐵印一顆,鐵馬竿(杖)十三根,後雍正間裁除樂籍,瞽人也同時沒了系屬。至於傳說:雍正帝因未登大寶前,傳瞽人作樂未到,於是後來取消,這乃是齊東野語,不足置信。據說當初的太僕院,即在今大佛寺街瞽人會館,未知確否?

技勇石:清代考選武童用物,私家練武亦用之.此圖表現的是考試中的一個場景.清代武舉考試分四個等級進行。
一:童試,在縣、府進行,考中者為武秀才。
二:鄉試,在省城進行,考中者為武舉人。
三:會試,在京城進行,考中者為武進士。
四:殿試,會試後已取得武進士資格者,再通。
過殿試(也稱廷試)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稱為「三甲」。一甲是前三名,頭名是武狀元;二名是武榜眼;三名是武探花。前三名世稱為「鼎甲」,獲「賜武堤及第」資格。二甲十多名,獲「賜武進士出身」資格。二甲以下的都屬三甲,獲「賜同武進士出身」資格了。

戧剃刀:剃頭店的剃刀不快找此人戧磨就可鋒利如新。

動石磨:其實就是修理石磨的,誰家的石磨有了毛病找他來修理拾綴。

賣糖瓜糖餅: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家家要買糖瓜兒,等到夜裡祭灶王爺。

耍鈸:表演者多為戲班中人,扮作道姑模樣,在殿中完畢後耍手中銅鈸,但見銅鈸上下翻飛精彩異常。

賣涼粉:前挑一盤上放碗筷作料等物,後面的桶里放著涼粉,涼粉用銅片旋成細條。

三棒鼓

賣小鞋:四鄉之人做大小小孩鞋數雙,在花市或土地廟設地攤出售。

賣豆腐

蹬梯子:舊時一種雜耍形式,多為女童表演.表演時下面的人用腳噔一梯子,女童立於上面作各種動作。

做潮煙:京中煙鋪交款煙葉製成方塊,用鐵刨子製成絲叫做潮煙。

唱大鼓書:「大
鼓書」是過去北方比較常見的一種曲藝形式。清朝末年開始在東北地區流行。民國年間形成了奉天大鼓(也稱奉調大鼓、東北大鼓)、吉林大鼓(也稱東城調,流行
於吉林市一帶)、江北大鼓(流行於松花江以北地區,又稱「屯大鼓」)等幾個具有地域特色的流派,可見是相當盛行的。
唱大鼓書的服
裝、道具、伴奏都很簡單。一隻扁圓形的木框皮面鼓,支在幾根竹棍組成的鼓架子上,演員一手擊鼓、一手打板,伴奏有一把三弦即可。還有的甚至不用鼓,一人自
彈自唱,用腳打板擊節,類似「單弦」的形式。其實,東北的大鼓書就是由「弦子書」發展而來的,據說還與滿族祭祀時薩滿在三弦伴奏下唱的「神歌」
有著一定的關系。至於演員的服裝,和說評書、相聲一樣,外罩一件長衫即可,早期演出也不用化妝,弦子一響、鼓板一敲就可以開唱。後來雖然有了女演員(俗稱
「女大鼓」),也只不過略施淡彩,外穿旗袍而已。

賣鞋墊嬗墊

練皮條子:用木棍三根綁一架子,上拴皮條兩根,用手拉著表演各種動作。

剃頭放睡:每
日將頭剃完,筋骨疼痛者,剃頭的坐於高凳之上,其人躺在剃頭的腿上,令其捶拿,其快活勁兒無比。這就表示了剃頭匠除理發梳辮外,至少要學會按摩。這正像明
代吳正倫《養生類要》輯古人對頭發的經驗,提出發多梳,能去風明目的養生之道一樣。而清代北京的剃頭匠除掌握梳、編、剃、刮、剪、剔、染等基本技能外,還
會捏、拿、捶、按、掏、接、活、舒、補等醫術,也正是為了使剪理發的內含更加全面。

鑽火圈

箍桶

賣「官圖」兒:賣圖兒在京城各處采訪廳聞異事,然後編印成冊到處出售,與今天發行報紙近似。早期的"狗仔隊"。

趕腳:類似如今的出租,趕腳的把驢拴於城根,有需要者就騎上它,趕腳的在後面緊隨其後。

撞鍾:玩者兩人以上,各用一個銅錢或錢大的鐵圈,在牆上找塊好石頭,將錢撞在石頭上,誰的錢遠,就拿起來砸近的,若砸上就算贏了,若砸不準別的我錢,再由別人拿起來砸你的錢,誰砸准誰就為贏者。

抽糖人:其人用白糖人物禽獸,出售時用竹簽32根上面刻上點數放入竹筒,讓買者抽取,如成付為勝不成付為輸。

過賣:類似現在的送外賣。

打連廂:又
名《打花棍》、《金錢鞭》、《霸王鞭》,是北方流行的民間歌舞。舞者化裝扮成旦、丑等角色,手持「霸王鞭」表演。清毛奇齡《西河詞話》:「金作清樂,仿遼
時大樂之制,有所謂連廂詞者,則帶唱帶演」。清代民間畫家所繪《北京民間風俗百圖》中有「打蓮湘」,文字說明為:「此中國打連湘之圖也。其人乃戲班優
〔伶〕扮成女子,手拿竹板、彩扇,用竹竿一枝,挖小孔,安銅錢數個,名為霸王鞭,在手中飛舞,或竹板上獨立,口唱歌詞,名曰『打連湘』」。

劁 豬

婦人賣花

上元節:自
正月十三到十五,北京城熱鬧非常,晚間看燈,放焰火,地安門外鼓樓前這一帶大店鋪家家放「盒子」,有的還把大主顧請到二樓去看花,除此以外西皇城根兒北?"
兒路北有一座城隍廟,每年燈節有火判兒供人?"看。所?"火判兒實際上就是一個磚砌的大爐灶,高約四五尺,外形像一個袒腹而坐的人,?"上戴一頂雙翅的紗帽,帽
子是一個大砂鍋,右手抱一牙笏,牙笏是一塊鐵板,生著火以後火焰從耳口鼻眼、肚臍和兩乳冒出,圍?"的人很多。這也是燈節?"燈看花之外的另一景?"。火判一晚
上要燒數百斤煤,都是由個人和商號捐的,三十年代末,沒人捐資火判兒也就沒有了。

打糖罐兒

道士化緣:道士身背畫有神像的木牌,以及鏈鎖和小磁娃娃等,手持銅鈸沿街化緣,無子婦女用線拴其娃娃據說可得子。

漢官太太

打太平鼓: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陝西、甘肅、河北、安徽等省區。

滿族薩滿祭祀用的太平鼓,鼓框用鐵條彎成,鼓面呈橢圓形,長徑48厘米,短徑38厘米,鼓框高1.5厘米~2厘米,單面蒙以馬皮、驢皮或羊皮。鼓柄長
20厘米左右,柄下端的大鐵環直徑16厘米以上,大環中串以直徑6厘米的小鐵環。鼓棰稱鼓鞭,用竹製成,鞭長44厘米,鞭尾系以紅綢巾為飾。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興安盟流傳的太平鼓,鼓框呈扁圓形,鼓面寬30厘米,鼓鞭用竹棍或細木棍製作,鞭尾系綵綢。

漢族民間流傳的太平鼓,大小不一,鼓面呈桃形、扁圓形或團扇形,鼓面寬20厘米~32
厘米、鼓框高1厘米~1.5厘米、鼓柄長10厘米~15厘米,柄端綴以鐵環或小銅鈸。鼓面蒙以羊皮或多層高麗紙。鼓框綴以綵球為飾。鼓鞭長34厘米。鼓柄
和鼓鞭下端均系以紅纓 穗或紅綢巾。
太平鼓的鼓框均為鐵制。雖鼓形不同,但鼓面都蒙以驢皮、馬皮或羊皮,皮面光素或繪有花紋圖案,鼓柄下端都綴有大鐵環,環中還串有小鐵環,其環形和數量各不相同。

演奏時,左手持柄舉鼓,上下左右搖動,右手執鼓鞭敲擊鼓面,可擊鼓心、鼓邊、鼓框或鼓背。擊法有打、抽、叩、按、抖等,並同時振動鐵環或小銅鈸作響。太
平鼓多用於舞蹈伴奏,常配合舞蹈動作敲擊,邊敲邊舞。表演形式有單人、雙人和集體等多種,常在農歷正月新春或元宵佳節的喜慶活動中表演,是群眾性的文娛活
動。太平鼓既是樂器,也是舞具。咚咚的鼓聲、飄舞的紅纓,更增添節日氣氛。


雇乳母

插扇面:每年立夏之後,畫扇面的挎一扇藍,上豎一桿拴各色線繩上有鐵鈴,同風吹叮當作聲,人們就知是畫扇面的來了。

耍飛鏢

剔 頭

修 腳
醫 道

耍叉:北京雜耍武檔中,耍叉是單一功,叉上有鐵環,耍起來嘩啦啦亂響,光閃閃上下飛動,叉還能在脖子上不用手扶,自動繞來繞去,十分驚險。
焊水煙袋:工匠用小風箱和小爐加上銅錫焊葯可將損壞的水煙袋修復一新。

擺西瓜攤

賣皮鞭子

批殃榜:如果有人死了,家人請風水先生驗看死者,開具殃榜(或殃書),上寫死者生卒年月、火葬和出殯時日等,這就叫「批殃榜」。在古代,如果沒有陰陽生開的殃榜,官府還不開入地埋葬的「許可證」。

廣東婦人

點蒿子燈:漢族民間節日舊俗。流行於北京等地。農歷七月十五,家家戶戶備蒿了一棵、荷葉一柄。在蒿子枝葉上掛許多紙條,裡麵包裹香粉,用火點燃,恰似星星閃爍。在荷葉中央,插一根蠟燭,名叫「荷花燈」。

賣大碗茶

窗戶畫兒

賣風車

打梳頭油

賣小金魚及蛤蟆骨朵大田螺

換綠盆:專賣上釉瓷器,釉色多為綠色,瓶瓶罐罐等小玩意,居民可以舊物交換。
窩脖兒:解放前,在北京的馬路上,常見有人窩著脖子,背著東西健步疾走。這是為人搬家或代人送嫁妝的。這種行業叫「扛肩」的,也叫「窩脖兒」。

過去,北京中上人家嫁女,多將嫁妝交與喜轎鋪,由喜轎鋪用紅漆桌擺好,由人抬著(幾抬、幾十抬不等)穿街越巷,以示闊氣。可窮人家嫁女,頂多有一大一小
木箱,及臉盆、油燈等物,所以,只雇個「窩脖兒的」便一「窩」了事。「窩脖兒匠」常由喜轎鋪代找。因此,這行人就歸在喜轎鋪的組織內。收入的二成交櫃上入
帳。「窩脖兒的」代人搬家,又須交車腳業包運人二成。因為,那時搬家多由車腳業包運。
另外,還有些「窩脖兒的」專歸皇室懋勤殿繩子庫管。這些人是專為慈禧太後扛運貴重陳設的。如夏天西太後到萬壽山去避暑,「窩脖兒的」就得把她的心愛之物「窩」到那裡去。每次窩運的官價是一兩二錢銀子,可實發不過八錢銀子。

鋦碗:過
去百姓人家,打破了碗捨不得扔掉,而是找個補鍋鋦碗的(補鍋匠往往兼鋦碗),修起來繼續使用。鋦,是指用一種彎曲的釘(稱鈀釘、鈀鋦或鋦子),將有裂縫的
器物接補起來。修碗的方法是打鈀鋦。手藝人將打破的碗片拼攏起來,用線扎縛固定,計算一下該打幾個鈀鋦,做好記號,然後用金剛鑽在瓷碗外壁接縫兩側分別鑽
出小孔,接著取銅質或鐵質的棗核形鈀鋦(如釘書針大小)用小槌細心釘入小孔。最後在打了鈀鋦的地方塗上一種特製的白色灰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餘的灰膏,
一隻碗就修好了。打過鈀鋦的碗完全可以放心使用。當然其他瓷器如瓷壇、瓷杯等也可以同樣修復。瓷器的硬度很大,必須要用金剛鑽才鑽得了孔,因此民間有「沒
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的說法。
還有,百姓居家過日子都圖個平安吉祥,萬一小孩不慎打破了碗,家人不會責怪,而是連稱「好局,
好局」。「鋦」與「局」諧音,「好鋦」,原意是可以鋦,而好局就變成「局氣好」的意思了,意為好運即將來臨。倘若瓷器摔得過碎,無法修復了,這時家人會說
「歲歲平安」。「碎」與「歲」諧音,這里也是利用諧音討口彩,化懊惱為歡喜,化不吉利為吉利的說話技巧。

磕泥餑餑:老北京廟會、集市上有賣泥餑餑模子的攤兒。先買回一些泥餑餑的模子,再從護城河外挖回些黃粘土,用水和好,放在模子里按實、抹平、磕出,就成了泥餑餑。泥餑餑種類很多,有狗、貓、虎、豹、鳥等。
賣桑椹大櫻桃

賣扒糕涼粉:

芝麻秸:老北京臘月二十五日以後,開始賣芝麻秸、松柏枝等物,為除夕"踩歲"做准備。
賣咸鴨蛋

小什不閑乞丐:故意在鼻子上塗上白粉的「小什不閑」乞丐,打著小鈸,伶牙俐齒地挨門乞討。

宰 羊
燒包袱:舊


檢爛紙:窮苦人肩背一筐,手持鐵勾在大街上撿拾爛紙以換錢度日。

5. 粉質粘土地基承載力180kpa,採用何種方式達到250kpa,基礎採用獨立柱基,如果採用碎石置換50cm,能達到設計要

1、地基處理方法有許多,對於180KPa的粉質粘土而言,地基土已經相當不錯了,如想提高其承載力可採用復合地基或強夯的處理方式。
2、沒有詳細的數據,不好妄下結論,對於碎石樁而言,置換率更為重要。
3、如果你所說的碎石置換是採用碎石進行換填來提高其承載力的話,本人認為沒有意義,換填針對的多為軟弱土層,換填後的承載也很少能達到250kpa的。

6. 瘂弦詩歌20首

瘂弦詩選

瘂弦(1932- ),原名王慶麟,創世紀詩社成員之一,出版的詩集有《瘂弦詩抄》(1959)、《深淵》(1968)、《瘂弦詩集》(1981)等。

故某省長 神 山神 上校 傘 紅玉米 鹽 坤伶 C 教授 巴黎 芝加哥 水夫 如歌的行板 焚寄T·H 棄婦 乞丐 水夫 瓶 秋歌 獻給馬蒂斯 從感覺出發 一般之歌 給橋 遠洋感覺 深淵 歌 殯儀館 無譜之歌 給超現實主義者
故某省長

鍾鳴七句時他的前額和崇高突然宣告崩潰
在由醫生那裡借來的夜中
在他悲哀而富貴的皮膚底下——————

合唱終止。



神孤零零的
坐在教堂的橄欖窗上
因為祭壇被牧師們佔去了

山神

獵角震落了去年的松果
棧道因進香者的驢蹄而低吟
當融雪像紡織女紡車上的銀絲披垂下來
牧羊童在石佛的腳趾上磨他的新鐮
春天,呵春天
我在菩提樹下為一個流浪客喂馬

礦苗們在石層下喘氣
太陽在森林中點火
當瘴癘婆拐到雞毛店裡兜售她的苦蘋果
生命便從山鼬子的紅眼眶中漏掉
夏天,
我在鼓一家病人的銹門環

曲嬉戲在村姑的背簍里
雁子哭著喊雲兒等等他

當衰老的太陽掀開金鬍子吮吸林中的柿子
紅葉也大得可以寫滿一首四行詩了
秋天,呵秋天
我在煙雨的小河裡幫一個漁漢撒網

樵夫的斧子在深谷里唱著
怯冷的狸花貓躲在荒村老嫗的衣袖間
當北風在煙囪上吹口哨
穿烏拉的人在冰潭上打陀螺
冬天,呵冬天
我在古寺的裂鍾下同一個乞丐烤火

上校

那純粹是另一種玫瑰
自火焰中誕生
在蕎麥田裡他們遇見最大的會戰
而他的一條腿訣別於一九四三年

他曾經聽到過歷史和笑

甚麼是不朽呢
咳嗽葯刮臉刀上月房租如此等等
而在妻的縫紉機的零星戰斗下
他覺得唯一能俘虜他的
便是太陽

1960年8曰26日



雨傘和我
和心臟病
和秋天

我擎著我的房子走路
雨們,說一些風涼話
嬉戲在圓圓的屋脊上
沒有甚麼歌子可唱

即使是秋天,
即使是心臟病
也沒有甚麼歌子可唱

兩只青蛙
夾在我的破鞋子里
我走一下,它們唱一下

即使是它們唱一下
我也沒有甚麼可唱

我和雨傘
和心臟病
和秋天
和沒有甚麼歌子可唱

1958年6月

紅玉米

宣統那年的風吹著
吹著那串紅玉米

它就在屋檐下
掛著
好像整個北方
整個北方的憂郁
都掛在那兒

猶似一些逃學的下午
雪使私塾先生的戒尺冷了
表姊的驢兒就拴在桑樹下面

猶似嗩吶吹起
道士們喃喃著
祖父的亡靈到京城去還沒有回來

猶似叫哥哥的葫蘆兒藏在棉袍里
一點點凄涼,一點點溫暖
以及銅環滾過崗子
遙見外婆家的蕎麥田
便哭了

就是那種紅玉米
掛著,久久地
在屋檐底下
宣統那年的風吹著

你們永不懂得
那樣的紅玉米
它掛在那兒的姿態
和它的顏色
我底南方出生的女兒也不懂得
凡爾哈侖也不懂得

猶似現在
我已老邁
在記憶的屋檐下
紅玉米掛著
一九五八年的風吹著
紅玉米掛著

1957年12月19日



二嬤嬤壓根兒也沒見過托斯妥也夫斯基。春天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就在榆樹上歌唱。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沒有開花。

鹽務大臣的駝隊在七百里以外的海湄走著。二嬤嬤的盲瞳里一束藻草也沒有過。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嬉笑著把雪搖給她。

一九一一年黨人們到了武昌。而二嬤嬤卻從吊在榆樹上的裹腳帶上,走進了野狗的呼吸中,禿鷲的翅膀里;且很多聲音傷逝在風中,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開了白花。托斯妥也夫斯基壓根兒也沒見過二嬤嬤。

1958年1月14日

坤伶

十六歲她的名字便流落在城裡
一種凄然的旋律

那杏仁色的雙臂應由宦官來守衛
小小的髻兒啊清朝人為他心碎

是玉堂春吧
(夜夜滿園子嗑瓜子兒的臉!)

「苦啊……」
雙手放在枷里的她

有人說
在佳木斯曾跟一個白俄軍官混過

一種凄然的旋律
每個婦人詛咒她在每個城裡

1960年8月26日

C 教授

到六月他的白色硬領將繼續支撐他底古典
每個早晨,以大戰前的姿態打著領結
然後是手杖,鼻煙壺,然後外出
穿過校園依舊萌起早歲那種
成為一尊雕像的慾望

而吃菠菜是無用的
雲的那邊早經證實甚麼也沒有
當全部黑暗俯下身來搜索一盞燈
他說他有一個巨大的臉
在晚夜,以繁星組成

1960年8月20日

巴黎

奈帶奈靄,關於床我將對你說甚麼呢?
——A·紀德

你唇間軟軟的絲絨鞋
踐踏過我的眼睛。在黃昏,黃昏六點鍾
當一顆隕星把我擊昏,巴黎便進入
一個猥瑣的屬於床第的年代

在晚報與星空之間
有人濺血在草上
在屋頂與露水之間
迷迭香於子宮中開放

你是一個谷
你是一朵看起來很好的山花
你是一枚餡餅,顫抖於病鼠色
膽小而[穴悉][穴卒]的偷嚼間

一莖草能負載多少真理?上帝
當眼睛習慣於午夜的罌粟
以及鞋底的絲質的天空,當血管如菟絲子
從你膝間向南方纏繞

去年的雪可曾記得那些粗暴的腳印?上帝
當一個嬰兒用渺茫的凄啼詛咒臍帶
當明年他蒙著臉穿過聖母院
向那並不給他甚麼的,猥瑣的,床第的年代

你是一條河
你是一莖草
你是任何腳印都不記得的,去年的雪
你是芬芳,芬芳的鞋子

在塞納河與推理之間
誰在選擇死亡
在絕望與巴黎之間
唯鐵塔支持天堂

1958年7月30日

芝加哥

鐵肩的都市
他們告訴我你是淫邪的
——C·桑德堡

在芝加哥我們將用按鈕戀愛
乘機器鳥踏青
自廣告牌上采雛菊,在鐵路橋下
鋪設凄涼的文化

從七號街往南
我知道有一則方程式藏在你發間
出租汽車捕獲上帝的星光
張開雙臂呼吸數學的芬芳

當秋天所有的美麗被電解
煤油與你的放盪緊緊膠著
我的心遂還原為
鼓風爐中的一支哀歌

有時候在黃昏
膽小的天使撲翅逡巡
但他們的嫩手終為電纜折斷
在煙囪與煙囪之間

猶在中國的芙蓉花外
獨個兒吹著口哨,打著領帶
一邊想著我的老家鄉
該有隻狐立在草坡上

於是那夜你便是我的
恰如一隻昏眩於煤屑中的蝴蝶
是的,在芝加哥
唯蝴蝶不是鋼鐵

而當汽笛響著狼狽的腔兒
在公園的人造松下
是誰的絲絨披肩
拯救了這粗糙的,不識字的城市……

在芝加哥我們將用按鈕寫詩
乘機器鳥看雲
自廣告牌上刈燕麥,但要想鋪設可笑的文化
那得到凄涼的鐵路橋下

1958年12曰16日

水夫

他拉緊鹽漬的繩索
他爬上高高的桅桿
到晚上他把他想心事的頭
垂在甲板上有月光的地方

而地球是圓的

他妹子從煙花院里老遠捎信給他
而他把她的小名連同一朵雛菊刺在臂上
當微雨中風在搖燈塔後邊的白楊
街坊上有支歌是關於他的

而地球是圓的
海啊,這一切對你都是蠢行

1960年8月26日

如歌的行板

溫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
歐戰,雨,加農炮,天氣與紅十字會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薄荷茶之必要
每晚七點鍾自證券交易所彼端
草一般飄起來的謠言之必要。旋轉玻璃門
之必要。盤尼西林之必要。暗殺之必要。晚報之必要。
穿法蘭絨長褲之必要。馬票之必要
姑母繼承遺產之必要
陽台、海、微笑之必要
懶洋洋之必要

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下去
世界老這樣總這樣:——
觀音在遠遠的山上
罌粟在罌粟的田裡

1964年4月

焚寄T·H

詩人,我不知你是如何
找到他們的
在那些重重疊疊的死者與
死者們之間
你灰石質的臉孔參加了哪一方面的自然?
星與夜
鳥或者人
在葉子
在雨
在遠遠的捕鯨船上
在一零四病室深陷的被褥間
遲遲收回的晨曦?

老屋後面崗子上每晚有不朽的蟋蟀之歌
春天走過樹枝成為
另一種樣子
自一切眼波的深處
白山茶盛開
這里以及那裡
他們的指尖齊向你致候
他們呼吸著
你剩下的良夜
燈火
以及告別

而這一切都完成了
奇妙的日子,從黑色中開始
婦女們跳過
你植物地下莖的
緩緩的脈搏
看見一方粘土的
低低的天
在陶俑和水瓮子的背後
突然喪失了
一切的美顏
至於詩這傻事就是那樣子且你已看見了它的實體;
在我們貧瘠的餐桌上
熱切地吮吸一根剔凈了的骨頭
——那最精巧的字句?
當你的嘴為未知張著
你的詩
在每一種的美贊下
拋開你獨自生活著
而你的手
為以後的他們的歲月深深顫栗了

1964年9月為紀念覃子豪先生而寫

棄婦

被花朵擊傷的女子
春天不是她真正的敵人

她底裙再不能構成
一個美麗的暈眩的圓
她的發的黑夜

也不能使那個無燈的少年迷失
她的年代的河倒流
她已不是今年春天的女子

琵琶從那人的手中拾起
迅即碎落,落入一片凄寂
情感的盜賊,逃亡
男性的磁場已不是北方

她已不再是
今年春天的女子
她恨聽自己的血
滴在那人的名字上的聲音
更恨祈禱
因耶穌也是男子

乞丐

不知道春天來了以後將怎樣
雪將怎樣
知更鳥和狗子們,春天來了以後
以後將怎樣

依舊是關帝廟
依舊是洗了的襪子曬在偃月刀上
依舊是小調兒那個唱,蓮花兒那個落
酸棗樹,酸棗樹
大家的太陽照著,照著
酸棗那個樹

而主要的是
一個子兒也沒有
與乎死虱般破碎的回憶
與乎被大街磨穿了的芒鞋
與乎藏在牙齒的城堞中的那些
那些殺戮的慾望

每扇門對我開著,當夜晚來時
人們就開始偏愛他們自己修築的籬笆
只有月光,月光沒有籬笆
且注滿施捨的牛奶於我破舊的瓦缽,
當夜晚
夜晚來時

誰在金幣上鑄上他自己的側面像
(依呀嗬!蓮花兒那個落)
誰把朝笏拋在塵埃上
(依呀嗬!小調兒那個唱)
酸棗樹,酸棗樹
大家的太陽照著,照著
酸棗那個樹

春天,春天來了以後將怎樣
雪,知更鳥和狗子們
以及我的棘杖會不會開花
開花以後又怎樣

水夫

他拉緊鹽漬的繩索
他爬上高高的桅桿
到晚上他把他想心事的頭
垂在甲板上有月光的地方

而地球是圓的

他妹子從煙花院里老遠捎信給他
而他把她的小名連同一朵雛菊刺在臂上
當微雨中風在搖燈塔後面的白楊樹
街坊上有支歌是關於他的

而地球是圓的
海啊,這一切對你都是愚行



我的心靈是一隻古老的瓶;
只裝淚水,不裝笑渦。
只裝痛苦,不裝愛情。

如一個曠古的鶴般的聖者,
我不愛花香,也不愛鳥鳴,
只是一眼睛的冷漠,一靈魂的靜。

一天一個少女攜我於她秀發的頭頂,
她唱著歌兒,穿過帶花的草徑,
又用纖纖的手指敲著我,向我要愛情!

我說,我本來自那火焰的王國。
但如今我已古老得不能再古老
我的熱情已隨著人間的風雪冷掉!

她得不到愛情就嚶嚶地啜泣。
把澀的痛苦和酸的淚水
一滴滴的裝入我的心裡……

哎哎,我實在已經裝了太多太多。
於是,我開始粼粼的龜裂,
冬季便已丁丁的迸破。

秋歌
——給暖暖

落葉完成了最後的顫抖
荻花在湖沼的藍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聲遠了
暖暖

雁子們也不在遼夐的秋空
寫它們美麗的十四行詩了
暖暖

馬蹄留下踏殘的落花
在南國小小的山徑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韻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麼也沒留下
只留下一個暖暖
只留下一個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獻給馬蒂斯(H。 MATISSE)

他使人發狂,較苦艾計更為危險
——蒙得巴納斯的人們



他們又將說這是燦爛的,馬蒂斯
雙眼焚毀整座的聖母院,自游戲間
房中的赤裸冉冉上升去膈肢那些天使
沒有回聲,斑豹蹲立於暗中
織造一切奇遇的你的手拆散所有的發髻

而在電吉他粗重的撥弄下
在不知什麼夢的危險邊陲
作金色的他們是橫卧於
一條薔薇綴成的褥子上——
等你亨利.馬蒂斯
馬蒂斯是光榮的羞恥

為了枕上的積壓的謠言,在夏日
綢緞們如是驚駭你竟茫然無知
而女人們要的便是這小小的傷殘
(一個天鵝絨的階段!)
或假裝抵抗你
在鏡子的抄襲下
或看水 背後
空氣在她股上
野蠻而溫柔

馬蒂斯,我和你並無意
使一切事物成為亡故
柘榴也曾飽飲你的時辰,在巴黎
床邊的顧盼竟險阻如許;
不聽管束的夜,炫目的牆
轟然!一團普魯士藍的太陽
奇妙的日子啊馬蒂斯
你固已成為她們肌膚的親信
則她究竟有幾個面顏?!
而色彩猶如是扯謊,且總覺
有些什麼韻律
在笑謔間
流入晨曦的心裡



虹的日子
你詮釋脫下的女衫的芬芳的靜寂
你詮釋乳房內之黑暗
(一朵花盛住整個的夜晚!)
你詮釋被吻啃蝕的頸項。十二時以後的
他們的眼
總容易是風信子

自你炙熱的掌中她們用大塊的紅色呼救
你微笑,匆急如第一次
描一席波斯地氈在別人妻子的房裡
而除了脂肪跟抱怨
在翹搖的被中的租來的游戲
除了每晚為一個人躺下;馬蒂斯
早晨並不永恆
她們已無需意義

這一切都是過客
她們全部的歷史止於燈下修指甲的姿態
甚至河也有一個身體,由速度作成
而在她們發茨間什麼也沒有誕生
黃昏。鍾鳴七句
沒有人行將死於什麼。沒有消息
而你塗繪他們成為那樣彼等並無所知;
面對你玄色的素描老愛問:
素馨嗎?是素馨花嗎?是素馨花啊
(回答她們的頂多是一群辦晚報的男人!)
只有你,馬蒂斯
簽你的名字在她們痴肥的腳上
給她們一張臉
一聲噓息



以一根搖曳的堇色線條去紡織歲月
使虹發出香味,使布匹唱歌
一聲輕喟吹起五朵跳舞是你美麗的嚇阻
薄荷餅的那種美好是她們被俘的眼色
當每日例行的凄苦蝙蝠般來到
一朵煙花俯身 下而自一支小小的鉛管里
你擠出整首的朔拿大
和大半個巴黎

消耗所有的光高聲呼喚死者
彎身走進墓穴去開采藍色
獨對這沒有欄柵的春
你長長的絲梯竟不知搭向那裡
床單迤邐向南,在甜蜜的騷動間
她們在呻吟中佔領了你而你總給對方以一頭海豹的氣息
而人們說血在任何時刻滴落總夠壯麗;
一房,一廳,一水瓶的懷鄉病
一不聽話的馬蒂斯

就因為那重建的紫羅蘭
很多靈魂參與你裸之荒嬉
就因為那微笑,水星沉落
就因為你哄他們安睡,盡管
在他們的頭下
一開始便枕著
一個巨大的崩潰……

而馬蒂斯,你總是通達的
當里維拉街的行人如一支敗壞的曲調
你乘坐骯臟的調色板
向日漸傾斜的天堂
轉身逆風而上

從感覺出發

對我來說,活著常常就是想著
——W。H。奧登



這是回聲的日子。我正努力憶起——
究竟是誰的另一雙眼睛,遺忘於
早餐桌上的鱘魚盤子中

而臍帶隨處丟棄著,窗邊有人曬著假牙
他們昨夕的私語,如妖蛇吃花

這是回聲的日子。一面黑旗奮斗出城廓
率領著斷顎的兵隊,復化為病鼠
自幽冥的河谷竄落

噫,日子的回聲!何其可怖
他的腳在我腦漿中拔出
這是抓緊星座的蜥蜴,這是
升自墓中的泥土

而當蝴蝶在無花的林中叫喊
誰的血濺上了諸神的冠冕

這是獨眼的聖女
矢車菊不敢向她走來
這是床單
床單上建設的戀愛

而當秋天金幣自她的乳頭滑落
我相信那夜至少有一顆星高過了法國

光榮的日子,從回聲中開始
那便是我的名字,在鏡中的驚呼中被人拭掃
在衙門中昏暗
再浸入歷史的,歷史的險灘……



穿過山楂樹上吊著的
肋骨的梯子,穿過兵工廠後邊
一株苦梨的呼吸,穿過蒙黑紗的鼓點

那些永遠離開了鍾表和月份牌的
長長的名單

在月光中露齒而笑的玉蜀黍下面
在毛瑟槍慷慨的演說中
在偽裝網下一堆頭發的空虛里
在仙人掌和疲倦的聖經間

穿過傷逝在風中的
重重疊疊的臉兒,穿過十字架上
那些姓氏的白色

穿過S上校的好記性
向我揭示;那人為何用刺刀
劃戰線在蕎麥上
為何躲過他自己的靈魂,如蟾蜍躲過荷葉
當夜晚於地窖中,紡織著鋼鐵

負載我不要使我驚悸,在最後的時日
帶我理解這憎恨的冷度
這隱身在黑暗中的寂靜
這沉沉的長睡,我底凄涼的姊妹

這便是我,今年流行的新詮釋
僅僅為上衣上的一條絲帶
他們把我賣給死……

在影子與影子之間
在訣別與遇合之間
在我的眼睛不在那兒的,那些時辰
在月光中露齒而笑的玉蜀黍下面



如聲音把一支歌帶走,孩子,一粒鉛把我帶走
如兇殘的女人突然抽回她的舌頭
如流星雨完成閃爍於一瞬之間,我是完成了
彈道那邊的秋天

如夜,奇異的毯子
在海邊把我們的吻與炮聲隔開
如脫下襲舊法蘭絨外衣,我是脫下了
曳著灰影的往昔

且也曾是放風箏的孩子
坐鞦韆看雲的孩子
打著銅鈸旅行的孩子
在母親的遺囑里,把以後的夕陽也留給他的
哭聲很大的孩子

當這眼睛不能回答那眼睛
當耬斗菜和玉番草在你胸上走動
當鈕扣獲得時間的勝利,當頓然失去
魂魄的,小小的回聲

節骨木依然
叢生著青苔,那莖草依然
空搖著夜色,當黎明依然升上
自橋戲者的手中,一扇蒼白的太陽

一些旗,飄起又跌落
跌落又飄起
一些子宮,空虛又飽滿
飽滿又空虛

而當大鐮刀呼嘯著佔領
別一處噤默的腐肉
我遂以每一刻赤裸認出你
在草茨間舐食的額頭

噫死,你的名字,許是這沾血之美
這重重疊疊的臉兒,這斷了下顎的兵隊
噫死,你的名字,許是這沾血之美
這冷冷的蝴蝶的叫喊
這沉沉的長睡,我底凄涼的姊妹

在低低的愛扯謊的星空下
在假的祈禱文編綴成的假的黃昏
在你走近城市中新亮燈的部份
在我的眼睛不在那兒的那些時辰

而我回聲的心,將永不休歇
向五月的驟雨狂奔
以濕濡的鞋子掠過高高的懸崖
看哪!一個患跳舞病的女孩

如這回聲的日子,自焦慮中開始
在鏡子的驚呼中被人拭掃
在鱘魚盤子里待人揀起
在衙門中昏暗
在床單上顫栗

一個患跳舞病的女孩
一部感覺的編年紀……

一般之歌

鐵蒺藜那廂是國民小學,再遠一些是鋸木廠
隔壁是蘇阿姨的園子;種著萵苣,玉蜀黍
三棵楓樹左邊還有一些別的
再下去是郵政局、網球場,而一直向西則是車站
至於雲現在是飄在曬著的衣物之上
至於悲哀或正躲在靠近鐵道的什麼地方
總是這個樣子的
五月已至
而安安靜靜接受這些不許吵鬧

五時三刻一列貨車駛過
河在橋墩下打了個美麗的結又去遠了
當草與草從此地出發去佔領遠處的那座墳場
死人們從不東張西望
而主要的是
一個男孩在吃著桃子
五月已至
不管永恆在誰家樑上做巢
安安靜靜接受這些不許吵鬧

給橋

常喜歡你這樣子
坐著,散起頭發,彈一些些的杜步西
在折斷了的牛蒡上
在河裡的雲上
天藍著漢代的藍
基督溫柔古昔的溫柔
在水磨的遠處在雀聲下
在靠近五月的時候

(讓他們喊他們的酢醬草萬歲)

整整的一生是多麼地、多麼地長啊
縱有某種詛咒久久停在
豎笛和低音簫們那裡
而從朝至暮念著他、惦著他是多麼的美麗

想著,生活著,偶而也微笑著
既不快活也不不快活
有一些什麼在你頭上飛翔
或許
從沒一些什麼

美麗的禾束時時配置在田地上
他總吻在他喜歡吻的地方
可曾瞧見陣雨打濕了樹葉與草么
要作草與葉
或是作陣雨
隨你的意

(讓他們喊他們的酢醬草萬歲)

下午總愛吟那闋「聲聲慢」
修著指甲,坐著飲茶
整整的一生是多麼長啊
在過去歲月的額上
在疲倦的語字間

整整一生是多麼長啊
在一支歌的擊打下
在悔恨里

任誰也不說那樣的話
那樣的話,那樣的呢
遂心亂了,遂失落了
遠遠地,遠遠遠遠地

遠洋感覺

嘩變的海舉起白旗
茫茫的天邊線直立、倒垂
風雨裏海鷗凄啼著
掠過船首神像的盲睛
(它們的翅膀是濕的,鹹的)

暈眩藏於艙廳的食盤
藏於菠蘿蜜和鱘魚
藏於女性旅客褪色的口唇

時間
鍾擺。鞦韆
木馬。搖籃
時間

腦漿的流動、顛倒
攪動一些雙腳接觸泥土時代的殘憶
殘憶,殘憶的流動和顛倒

通風圓窗裏海的直徑傾斜著
又是飲咖啡的時候了

深淵

我要生存,除此無他;同時我發現了他的不快。
——沙特

孩子們常在你的發茨間迷失
春天最初的激流,藏在你荒蕪的瞳孔背後
一部分歲月呼喊著。肉體展開黑夜的節慶。
在有毒的月光中,在血的三角洲,
所有的靈魂蛇立起來,撲向一個垂在十字架上的
憔悴的額頭。
我們用鐵絲網煮熟麥子。我們活著。
穿過廣告牌悲哀的韻律,穿過水門汀骯臟的陰影,
穿過從肋骨的牢獄里釋放的靈魂,
哈里路亞!我們活著。走路、咳嗽、辯論,
厚著臉皮佔地球的一部分。
沒有甚麼現在正在死去,
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

在三月我聽到櫻桃的吆喝。
很多舌頭,搖出了春天的墮落。而青蠅在啃她的臉,
旗袍叉從某種小腿間擺盪;且渴望人去讀她,
去進入她體內工作。而除了死與這個,
沒有甚麼是一定的。生存是風,生存是打穀場的聲音,
生存是,向她們——愛被人膈肢的——
倒出整個夏季的慾望。

在夜晚床在各處深深陷落。一種走在碎玻璃上
害熱病的光底聲響。一種被逼迫的農具的忙亂的耕作。
一種桃色的肉之翻譯,一種用吻拼成的
可怖的語言;一種血與血的初識,一種火焰,一種疲倦!
一種猛力推開她的姿態
在夜晚,在那波里床在各處陷落。

在我影子的盡頭坐著一個女人。她哭泣,
嬰兒在蛇莓子與虎耳草之間埋下……
第二天我們又同去看雲、發笑、飲梅子汁,
在舞池中把剩下的人格跳盡。
哈里路亞!我仍活著。雙肩抬著頭,
抬著存在與不存在,
抬著一副穿褲子的臉。

下回不知輪到誰;許是教堂鼠,許是天色。
我們是遠遠地告別了久久痛恨的臍帶。
接吻掛在嘴上,宗教印在臉上,
我們背負著各人的棺蓋閑盪!
而你是風、是鳥、是天色、是沒有出口的河。
是站起來的屍灰,詩未埋葬的死。

沒有人把我們拔出地球以外去。閉上雙眼去看生活。
耶穌,你可聽見他腦中林莽茁長的喃喃之聲?
有人在甜菜田下面敲打,有人在桃金娘下……
當一些顏面像蜥蜴般變色,激流怎能為
倒影造像?當他們的眼珠粘在
歷史最黑的那幾頁上?

而你不是甚麼;
不是把手杖擊斷在時代的臉上,
不是把曙光纏在頭上跳舞的人。
在這沒有肩膀的城市,你底書第三天便會被搗爛再去作紙。
你以夜色洗臉,你同影子決斗,
你吃遺產、吃妝奩、吃死者們小小的吶喊,
你從屋子裡走出來,又走進去,搓著手……
你不是甚麼。

要怎樣才能給跳蚤的腿子加大力量?
在喉管中注射音樂,令盲者飲盡輝芒!
這是荒誕的;在西班牙
人們連一枚下等的婚餅也不投給他!
而我們為一切服喪。花費一個早晨去摸他的衣角。
後來他的名字便寫在風上,寫在旗上。
後來他便拋給我們
他吃剩下來的生活。

去看,去假裝發愁,去聞時間的腐味
我們再也懶於知道,我們是誰。
工作,散步,向壞人致敬,微笑和不朽。
他們是握緊格言的人!
這是日子的顏面;所有的瘡口呻吟,裙子下藏滿病菌。
都會,天秤,紙的月亮,電桿木的言語,
(今天的告示貼在昨天告示上)
冷血的太陽不時發著顫
在兩個夜夾著的
蒼白的深淵之間。

歲月,貓臉的歲月,
歲月,緊貼在手腕上,打著旗語的歲月。
在鼠哭的夜晚,早已被殺的人再被殺掉。
他們用墓草打著領結,把齒縫間的主禱文嚼爛。
沒有頭顱真會上升,在眾星之中,
在燦爛的血中洗他的荊冠。
當一年五季的第十三月,天堂是在下面。

而我們為去年的燈蛾立碑。我們活著。
把種籽播在掌心,雙乳間擠出月光,
——這層層疊得圍你自轉的黑夜都有你一份,
妖嬈而美麗,她們是你的。
一朵花、一壺酒、一床調笑、一個日期。

這是深淵,在枕褥之間,輓聯般蒼白。
這是嫩臉蛋的姐兒們,這是窗,這是鏡,這是小小的粉盒。
這是笑,這是血,這是待人解開的絲帶!
那一夜壁上的瑪麗亞像剩下一個空框,她逃走,
找忘川的水去洗滌她聽到的羞辱。
而這是老故事,像走馬燈;官能,官能,官能!
當早晨我挽著滿籃子的罪惡沿街叫賣,
太陽刺麥芒在我眼中。
哈里路亞!我仍活著。

工作、散步、向壞人致敬,微笑和不朽。
為生存而生存,為看雲而看雲,
厚著臉皮佔地球的一部分……
在剛果河邊一輛雪橇停在那裡;
沒有人知道它為何滑得那樣遠,
沒人知道的一輛雪橇停在那裡。

1959年5月



誰在遠方哭泣呀
為什麼那麼傷心呀
騎上金馬看看去
那是昔日

誰在遠方哭泣呀
為甚麼那麼傷心呀
騎上灰馬看看去
那是明日

誰在遠方哭泣呀
為什麼那麼傷心呀
騎上白馬看看去
那是戀

誰在遠方哭泣呀
為什麼那麼傷心呀
騎上黑馬看看去
那是死

殯儀館

食屍鳥從教堂後面飛起來
我們的頸間撒滿了鮮花
(媽媽為什麼還不來呢)

男孩子們在修最後一次鬍髭
女孩子們在搽最後一次胭脂
決定不再去赴什麼舞會了

手裡握的手杖不去敲那大地
光與影也不再嬉戲於鼻樑上的眼鏡
而且女孩們的紫手帕也不再於踏青時包那甜甜的草莓了
(媽媽為什麼還不來呢)

還有枕下的「西蒙」
也懶得再讀第二遍了
生命的秘密
原來就藏在這只漆黑的長長的木盒子里

明天是春天嗎
我們坐上轎子
到十字路上去看什麼風景喲

明天是生辰嗎
我們穿這么好的緞子衣裳
船兒搖到外婆橋便禁不住心跳了喲

而食屍鳥從教堂後面飛起來
牧師們的管風琴在哭什麼
尼姑們咕嚕咕嚕地念些什麼呀
(媽媽為什麼還不來呢)

有趣的是她說明年清明節
將為我種一棵小小的白楊樹
我不愛那蕭蕭聲
怪凄涼的,是不

啊啊,眼眶裡蠕動的是什麼呀
蛆蟲們來湊什麼熱鬧喲
而且也沒有什麼淚水好飲的
(媽媽為什麼還不來呢)

7. 求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的寫作資料

1.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餘在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

敬獻「哈達」是藏族對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也越隆重。對尊者、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把哈達捧到座前。對平輩,只要把哈達送到對方手裡或手腕上就行;對晚輩或下屬,就系在他們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單手送,都是不禮貌的。接受哈達的人最好做和獻哈達的人一樣的姿勢,並表示謝意。

藏民在見面打招呼時,點頭吐舌表示親切問候,受禮者應微笑點頭為禮。有客人來拜訪,藏民們等候在帳外目迎貴客光臨。藏民們見到長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脫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見到平輩,頭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禮貌。男女分坐,並習慣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對客人有敬獻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禮俗。客人到藏族家裡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會不會喝酒,都要用無名指蘸酒彈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彈,主人會立即端起酒邊唱邊跳,前來勸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讓添酒。連喝兩口酒後,由主人添滿杯,客人一飲而盡。這樣,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滿意。按照藏族習俗,主人敬獻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絕,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歡迎。

敬酥油茶的禮儀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邊,女主人拿一隻鑲著銀邊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著提壺或熱水瓶給客人倒上滿碗酥油茶,主客開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壺,客人就可以端起碗來,輕輕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後呷上一口,並說些稱贊茶打得好的話;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壺時,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備告辭,可以多喝幾口,但不能喝乾,碗底一定要留點漂著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諱別人用手撫摸佛像、經書、佛珠和護身符等聖物,認為是觸犯禁規,對人畜不利。

2.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信奉伊斯蘭教。維吾爾人非常重視禮貌,接待見面,習慣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體前傾30度或握手,並連聲說:「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雙腿直伸,腳底朝人;院落的大門禁忌朝西開,忌諱睡覺時頭朝東腳朝西,所以在給他們分配房間、安放卧具和枕頭時,特別要注意。忌隨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講究衛生,經常在自來水龍頭下直接沖洗手、臉。到維爾吾族家裡做客,進門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壺給客人沖洗雙手,一般洗3次。習慣一人專用茶杯,住宿期間也不換。當第一次給茶杯的時候,要當著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後再用。
在屋裡就坐的時候,要跪坐,忌雙腿直伸、腳朝人。

吃完飯有長者領著做「都瓦」的時候,忌東張西望或站起。

在飲食方面,喜歡喝奶茶、吃饢,喜歡吃拉麵和包子以及「燉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鍋貼」。烤羊肉串是這個民族最出名的風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諱吃豬肉、狗肉、騾肉、鴿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過膝,褲腳到腳面,最忌戶外穿著短褲。

肉孜節、古爾幫節是傳統的盛大節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歡戴著四楞小花帽。他們最喜歡的體育技藝是高空走大繩。

3.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信仰喇嘛教,牧民愛穿滾邊長袍,頭上戴帽或纏布,腰帶上掛著鼻煙壺,腳穿皮靴,多住蒙古包。

蒙古族傳統禮節,主要有獻哈達、遞鼻煙壺、裝煙和請安等,當然現在還有鞠躬禮和握手禮。獻哈達的禮節和藏族一樣。蒙古族牧民十分熱情好客、講究禮儀。請客人進入蒙古包時,總是立在門外西側,右手放在胸部微微躬身,左手指門,請客人先走。客人跪坐後,主人按淺茶滿酒的禮俗熱情敬獻上奶茶和美酒,並把哈達托著獻給客人。

當接過主人的奶酒,最得體的是按照蒙古人敬酒的方式,左手捧杯,用右手的無名指蘸一滴酒彈向頭上方,表示先祭天,第二滴彈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酒彈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隨後把酒一飲而盡。如果客人不會喝酒,只要把酒杯恭敬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

招待來客的佳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如果你是貴客,主人會設全羊席來款待你,表示主人對你的尊敬。蒙古人忌諱吃狗肉,不吃魚蝦等海味以及雞鴨的內臟和肥肉。送客的時候,主人送客人到蒙包外面或本地邊界。

路過蒙古包的時候,要輕騎慢行,以免驚動畜群。進蒙古包前,要把馬鞭子放在門外,否則,會被視為對主人的不敬。進門要從左邊進,入包後在主人陪同下坐在右邊;離包的時候要走原來的路線。

出蒙古包後,不要立即上馬上車,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後,再上馬上車。
如果蒙古包前左側縛著一條繩子,繩子的一頭埋在地下,說明蒙古包里有病人,主人不能待客。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傳統節目,一般在農歷七、八月份舉辦,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眾性的盛大集會。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較重要的節日(大年就是春節,小年在臘月二十三)。

4.回族

回族約有1/3人口聚居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其餘散居在全國各地。他們信奉伊斯蘭教。

回族人尊敬長者,禁止居室裡面忌放豬皮、豬鬃等製品。

回族非常注意並尊重別人的自尊感,顧全別人面子,不喊外號。

「阿訇」是清真寺教務主持,非常受穆斯林和回族人的尊敬。在接待工作中,如果他們在祈禱,不能被打擾。忌用左手遞送物品。

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

在飲食方面,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自死的牲畜、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煙、喝酒,禁止用食物開玩笑,不能用禁忌的東西作比喻(比如不能說某某東西像血一樣紅)等,甚至在談話中也忌帶「豬」字或同音字;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在社會行為等方面,禁止在背後誹謗別人和議論他人短處,禁止放高利貸,玩賭等。一般實行族內通婚,但限制同乳兄弟姐妹結婚。

茶葉和紅糖是回族人的節日佳品。

5.壯族

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雲南、廣東,貴州三省。壯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樹、高山、土地。祖先崇拜佔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著「天地親師」的神位。有的還信奉佛教。

壯歌久負盛名,定期舉辦對歌賽歌的「歌圩」盛會;壯族刺綉、竹芒編以及「干欄」建築藝術等名揚遠近。

如果有客人來訪,他們都會熱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讓座遞煙,雙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聲講話,進出要從客人身後繞行。和客人共餐,要兩腿落地,和肩同寬,不能蹺二郎腿。

飲食以大米、玉米、薯類等為主食。認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餚、珍品。用餐時須等最年長的老人入席後才能開飯;長輩未動的菜,晚輩不得先吃;給長輩和客人端茶、盛飯,必須雙手捧給,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遞,也不能從背後遞給長輩;先吃完的要逐個對長輩、客人說「慢吃」再離席;晚輩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後吃飯。

普遍喜歡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顯得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

龍州等地的婦女還有嚼檳榔的習俗,有些地方檳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

不愛吃胡羅卜、西紅柿、芹菜等。

尊老愛幼是壯族的傳統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讓路,在老人面前不蹺二郎腿,不說污言穢語,不從老人面前跨來跨去。殺雞時,雞頭、雞翹必須敬給老人。

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裡串門。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壯族忌諱戴著斗笠和扛著鋤頭或其他農具的人進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壯族家庭最神聖的地方,禁止用腳踩踏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灶台。壯族青年結婚,忌諱懷孕婦女參加,懷孕婦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懷孕婦女不能進入產婦家。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干媽。

壯族是稻作民族,十分愛護青蛙,有些地方的壯族有專門的「敬蛙儀」,所以到壯族地區,嚴禁捕殺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6.滿族

滿族人大部分聚居在東北三省,以遼寧省最多。

滿族非常重禮節。平時見面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要請安後才能說話,以示尊敬。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一般親友相見,不分男女都行這個禮,表示親昵。家裡一般都有「萬字炕」(即一房西、南、北三面都是土炕),西炕最尊貴,用來供奉祖宗,不能隨意去坐。掛旗也是滿族盛行的一種風俗。旗也叫門箋、窗箋。春節時每家都要在門楣上、窗戶上貼上掛旗,有的還貼上對聯,增加節日氣氛。

滿族以稻米麵粉為主食,肉食以豬肉為主,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如滿族名菜「白肉血腸」。冬季寒冷,沒有新鮮蔬菜,常以腌漬的大白菜(即酸菜) 為主要蔬菜。用酸菜熬白肉,粉條是滿族入冬以後常吃的菜。

過節的時候吃「艾吉格悖」(餃子),農歷除夕時,要吃手扒肉等。他們還保留了餑餑、湯子、薩其瑪等有民族特殊風味的食品。

滿族接待客人,不避內眷,家庭女性成員都可參加對客人的敬酒等活動。給客人上菜必須成雙成對,客人一旦接受婦女的敬酒,就必須喝乾,否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

滿族最突出的禁忌是不準殺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帶有狗皮的衣帽。

滿族信仰薩滿教。祭天,祭神,祭祖先時,以豬和豬頭為祭品。宰殺前要往豬耳朵內注酒,如豬的耳朵抖動,則認為神以接受,就可以宰殺了,俗稱「領牲」。

7.朝鮮族

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多聚居於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他們在服飾妝扮、生活起居、文體活動等方面都獨具特色。
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節假日和喜慶日,朝鮮族群眾就會載歌載舞,歡騰雀躍。不論男女老少,不僅都能唱會跳,而且還都十分酷愛傳統體育活動。

老人在家庭和社會上處處受到尊敬,兒孫晚輩都以照顧體貼祖輩為榮。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吸煙;吸煙時,年輕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則便被認為是一種不敬的行為;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須向長者恭敬地說明理由;途中遇有長者迎面走來,年輕人應恭敬地站立路旁問安並讓路;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相見也用敬語。

喜歡食米飯,擅長做米飯,用水、用火都十分講究。各種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狀糕、發糕、打糕、冷麵等也是朝鮮族的日常主食。鹹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餚。朝鮮族泡菜做工精細,享有盛譽。

有吃狗肉的習俗。常用一種叫「麻格里」的家釀米酒來招待客人。

餐桌上,匙箸、飯湯的擺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應擺在用餐者的右側,飯擺在桌面的左側,湯碗擺在右側,帶湯的菜餚擺在近處,不帶湯的菜餚擺在其次的位置上,調味品擺在中心等。婚喪、佳節期間不殺狗、不食狗肉。

8.其他民族的習俗忌諱

彝族的禁忌:禁食狗、馬、熊等動物的肉;過年三天內禁忌新鮮蔬菜進屋,否則對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婦女忌食難產而死的家畜之肉;禁過年七天內推磨,不然會使家境貧困;忌用餐後把湯匙扣於碗盆的邊沿上,因這是給死人敬食的方式。忌諱女人跨過男人的衣物,更不能從男子身上,頭上跨過。忌諱女客上樓。忌諱婦女送自己的首飾、衣物給別人,否則會影響生育和孩子的順利成長。

傣族的禁忌: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

佤族的禁忌: 不能騎馬進寨,須在寨門口下馬;忌別人摸頭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雞蛋;忌任意進入木鼓房;忌諱送給少女裝飾品;忌諱客人在家裡坐婦女坐的鼓墩或數鈔票;若門前放一木桿,說明家裡有病人,忌外人進入。女性不準隨便亂抓男性的頭發,男性不能觸女性的腳;忌諱別人摸自己的頭和耳朵。

苗族的禁忌:做客的時候不能去夾雞頭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肝、雞雜和雞腿,雞肝、雞雜要敬老年婦女,雞腿則是留給小孩的。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忌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鬧時不許用帶捆苗家人;遇門上懸掛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等。

哈薩克族的禁忌: 年輕人不準當著老人的面喝酒,不準用手亂摸食物;絕對不準跨越或踏過餐布,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諱當面數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過拴牲畜的繩子,也不能騎馬進入羊群;忌諱別人當面贊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說「胖」,認為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不幸;忌客人在家門口下馬和騎快馬到家門口下馬;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

瑤家的禁忌:忌用腳踏火爐撐架;忌在火爐里燒有字的紙張;進入瑤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為象徵喪事;忌坐門檻;穿草鞋不能上樓;不能坐主婦燒火的凳子;到木排上,忌「傘」,言及「雨傘」時,要說「雨遮」,因「傘」與「散」諧音;遇人伐木時,忌說「吃肉」、「死」之類不祥之語等。絕大部分瑤族禁食貓肉和蛇肉。瑤族祭神,忌用狗、蛇、貓、蛙肉。

羌族的禁忌:婦女分娩時在門外掛枷單或背兜,忌外人入內;家有病人時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後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布依族的禁忌: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觸動神龕和供桌,火塘邊的三腳架忌諱踩踏。布依族習慣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應喝一點。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樹和大羅漢樹,禁止任何人觸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禮必須送雙數。

高山族的禁忌: 婦女懷孕後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貓肉、穿山甲肉和並蒂果實等;婦女用的織布機男人不能隨便摸弄

與粘土旗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送男生錢包和皮帶哪個好 瀏覽:710
大連賣韓國女裝在哪裡 瀏覽:364
童裝店元旦節做活動怎麼發朋友圈 瀏覽:625
兒童軍綠色褲子搭配圖片大全 瀏覽:30
一招制服檢票員 瀏覽:133
怎樣進服裝棉衣型號 瀏覽:964
怎麼穿出旗袍的美 瀏覽:677
好看的旗袍演出視頻 瀏覽:165
控制制服絲襪高跟 瀏覽:372
想做童裝去廣州進貨怎麼不被騙 瀏覽:309
瑞蚨祥世家旗袍店 瀏覽:620
銀灰色夾克外套搭配什麼褲子圖片 瀏覽:540
怎樣搭配衣服褲子顏色搭配 瀏覽:733
冬季英倫校服是什麼樣的 瀏覽:1000
紅色厚裙子怎樣搭配 瀏覽:727
刺綉蝙蝠長袖t恤 瀏覽:341
五角星印花襯衫男 瀏覽:759
背心沒有文胸胸墊怎麼辦 瀏覽:337
深灰色上衣淺灰色褲子好看嗎 瀏覽:539
主提女裝哪個網站在賣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