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朗誦旗袍佳人

朗誦旗袍佳人

發布時間:2021-07-28 14:23:04

旗袍,朗誦,唱歌對聯

上聯:旗袍朗誦唱歌
下聯:故里品味吟詩
畫蛇添腳:
上聯:煙雨江南憶周庄網名文皺皺
下聯:風波塞外思李杜詩酒張滴滴

⑵ 萬千旗袍佳人,到底什麼樣的旗袍女子最能打動你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而至今近百年,旗袍依舊是時尚界不可忽視的流行元素。從蓬頭稚子到耄耋老人,從明星到素人,旗袍適合每一位女子。

那在這萬千旗袍佳人中,什麼樣的人穿旗袍最能打動你呢?
是穿著旗袍,時而張揚,時而抑制,時而雍容,時而悲傷,時而大度,能夠擔得起女人對旗袍的所有幻想的張曼玉?
是換上動人旗袍,將原本隱藏的凹凸有致的身材給顯現了出來,復古造型美出天際,彷彿變身成為民國女人,大展風情的蔡明?
是身著旗袍即可端莊賢良,又或是性感嫵媚,甚至是平實簡朴,骨子裡深烙上海腔調與氣派的旗袍女人鄔君梅?
是溫柔端莊穿著一身身旗袍出現在銀幕,用其淡淡的婉約和風情征服了一大批觀眾,能將不同旗袍演繹出不同的韻味的陳數?
是原本土裡土氣的農婦,穿上旗袍後來了一次美麗變身,沒有一點鄉土氣息,盡顯高貴優雅的「謝大腳」?
是身著色彩鮮艷、花枝招展的旗袍,獨自一人走在夜晚中的走廊,婀娜身姿,妖嬈動人的倪妮?

⑶ 贊美「旗袍秀」的詩句有哪些

1、《煙雨江南》

作者:和友

江南古巷雨階滑,綉傘半遮俏影斜。

極致風情盈畫卷,又來夢里憶春花。

2、《煙雨江南》

作者:林歲月

輕寒漠漠滋薄紗,巷口年年麗影斜。

若到江南逢紙傘,便知煙雨念千家。

3、《題旗袍美人圖》

作者:佚名

竹林碧綠生紫煙,妝束湘妃曉亭前。

旗袍彩繪真淑女,媚眼傳情美嬋娟。

明月夢鄉因我趣,春風花影為誰妍。

十里聞香招蜂妒,一聲鶯囀令人憐。

6、旗袍秀(《點絳唇》)

作者:佳紗

溫婉矜持,妖嬈淑女心脾著。

時光輕渡,雲鬢攜香素。

立領蠻腰,韻到端莊住。

顰不語,風情知否?鎖住娥眉處。

⑷ 朗誦我驕傲我是中國人可以穿短款旗袍裙嗎 謝謝各位了!

今天怎麼都是跟漢服有關的信息啊是我的錯覺么

⑸ 13歲朗誦表演什麼色旗袍最配

在台上穩而有序地展示著旗袍的秀麗,每一小步都散發出讓人驚嘆的美。熱愛藝術的美人 ,如人生路途上喚醒我們熱愛的純潔的水晶,身著旗袍的女子或風格素雅,或色彩艷麗,都是讓人賞心悅目、不斷回眸的風景。

⑹ 要適合朗誦的抒情詩歌

一、第十首,餘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 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 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 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 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 剎那, 剎那, 永恆
等你, 在時間之外在時間之內,
等你, 在剎那, 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會說, 小情人

諾, 這只手應該采蓮, 在吳宮
這只手應該
搖一柄桂漿, 在木蘭舟中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檐
耳墜子一般的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 忽然你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 翩翩, 你走來
像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里, 有韻地, 你走來

看過好多關於這首詩的評論,印象最深的是一篇關於科學館和瑞士表那闋如何精彩的文字,說是古典與現代結合雲雲,不過,個人認為,這兩個意象的出現也許就是這首詩唯一的敗筆,西裝和瓜皮帽的搭配讓人看著怎麼也不舒服。

二、第九首 ,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邊渾圓的漩渦。
艷麗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貝齒的閃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風的輕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發,
散亂的挨著她耳朵。
輕軟如同花影,
癢癢的甜蜜
涌進了你的心窩。
那是笑——詩的笑,畫的笑:
雲的留痕,浪的柔波。

據說徐志摩就是因為愛慕這位才女才開始寫詩的,不過,林徽音最後卻選擇了梁思成,後來很多人知道這個名字也是因為這個典故。我想,一個能寫出這樣作品的名字是不需要藉助典故來記憶的。

三、第八首,廢名的《星》:

滿天的星,
顆顆說是永遠的春花。
東牆上海棠花影,
簇簇說是永遠的秋月。
清晨醒來是冬夜夢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潔真如明麗的網,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子非魚安知魚。

馮文柄把他酷愛的老莊融入詩中,作品中到處流淌著思想。那些所謂的哲理詩和他相比,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

四、第七首,卞之琳的《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在所有以斷章為題的作品中,這個是最有名的了。不過,很多權威評論家的解釋卻是作者本人不能苟同的。

五、第六首,鄭愁予的《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蟄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也許這個錯誤不只是對窗內人說的,對過客來說也一樣,因為窗內人等的並不是他。鄭愁予的詩很多都值得閱讀,尤其是《情婦》。

六、第五首,聞一多的《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綉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

也只有這樣性格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

七、第四首,馮至的《蛇》:

我的寂寞是一條長蛇,
冰冷地沒有言語---
姑娘,你萬一夢到它時,
千萬啊,莫要悚懼!

它是我忠誠的侶伴,
心裡害著熱烈的鄉思:
它在想著那茂密的草原,
---
你頭上的,濃郁的烏絲。

它月光一般輕輕地,
從你那兒潛潛走過;
為我把你的夢境銜了來,
像一隻緋紅的花朵。

馮至被魯迅稱為「中國最為傑出的抒情詩人,也只有他能寫出這樣作品。他的《南方的夜》也好到讓人無話可說。

八、第三首,何其芳的《預言》:

這一個心跳的日子終於來臨。
你夜的嘆息似的漸近的足音
我聽得清不是林葉和夜風的私語,
麋鹿馳過苔徑細碎的蹄聲。
告訴我,用你銀鈴的歌聲告訴我
你是不是預言中的年輕的神?

你一定來自溫郁的南方,
告訴我那兒的月色,那兒的日光,
告訴我春風是怎樣吹開百花,
燕子是怎樣痴戀著綠楊。
我將合眼睡在你如夢的歌聲里,
那溫暖我似乎記得,又似乎遺忘。

請停下,停下你疲倦的奔波,
進來,這兒有虎皮的褥你坐,
讓我燒起每一個秋天拾來的落葉,
聽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聲將火光一樣沉鬱又高揚,
火光一樣將我的一生訴說。

不要前行,前面是無邊的森林,
古老的樹現著野獸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樣交纏著,
密葉里漏不下一顆星星。
你將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當你聽到第一步空寥的回聲。

一定要走嗎,請等我與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條平安的路徑,
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
再給你,再給你手的溫存。
當夜的濃黑遮斷了我們,
你可以轉眼地望著我的眼睛。

我激動的歌聲你竟不聽,
你的足竟不為我的顫抖暫停,
像靜穆的微風飄過這黃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驕傲的足音……
呵,你終於如預言所說的無語而來
無語而去了嗎,年輕的神?

語言華麗的極限是什麼?這個就是。當然還有他的《夢歌》、《花環》。

九、第二首,戴望舒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消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開新詩節律之先河,也是新詩中的第一經典之作。他的作品,好的很多,有興趣找來看看吧。

十、第一首,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⑺ 適合與古箏旗袍相結合的朗誦文章

演奏古箏不適合穿旗袍

⑻ 朗誦舒婷的《致橡樹》適合穿旗袍嗎

穿什麼並不重要,關鍵能體味出詩歌的含義,表達出詩歌的情感。

⑼ 多人甜美女生朗誦,有什麼意境唯美的短散文么

因為太陽照在那兒 作者:普美(wsh6101) 來源:散文網
有一個故事觸動我的靈魂已經很多年了:那是一個夏日的午後,太陽如火炙烤大地。一位老太太吃力地翻曬著大片的蘑菇,汗水沿著鬢發不間斷地滴下。有過路人同情地問;「老人家年齡這么大了,為什麼在正中午做這艱苦的工作?」老人淡淡地笑了笑:「因為太陽照在那兒。」
「因為太陽照在那兒」。淡淡的一句話,卻如驚雷般劃過。
朝升夕落,太陽默默地把溫暖和光明灑遍大地。我困惑,是什麼力量推動他穿越億萬年的歲月而無絲毫退縮和怨恨?婉轉百啼,青鳥執著地把激情和歌聲獻給春天。我感動,是什麼力量激勵她唱響生命的禮贊而不悔鮮血染紅白羽?
浩浩湯湯,天地萬物運化不息,各自秉承一份生命的職責,默默奮斗,無怨無悔。茫茫的宇宙,人於其間恰如微塵一粒,卻因為生命的賦予,擁有了生存發展的權利而不容輕慢侮辱,擁有了生存發展的意義而不可摧殘磨滅。
歷史的長河,浪潮湧動,坎坎坷坷,險阻重重。一部《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審其時也,太史公搜羅百代,踏尋萬里,身受腐刑,歷人生奇恥大辱而成絕世奇書。猶如「高速旋轉的陀螺,混忘世界」,居里夫人幾十年的青春折耗於黑暗狹小的實驗室,那一克比黃金還要貴重百倍的鐳來自於幾噸重的瀝青提煉。
有誰的生命風帆永遠順暢,哪一個的人生道路坦盪如砥?「因為太陽照在那兒」,這難道能成為退縮不前的理由,怠惰放縱的借口?
一切的風浪波折因為生命的自我覺醒而平息。正是因為內在的覺醒,生命的歷程才無怨無悔,沉默也如驚雷。

2游思飛絮 -作者:普美(wsh6101) 來源:散文網

如果有來世,茫茫的人海中相會,還能夠相識嗎?是否能穿越死亡的黑色障壁,記起今世的陽光,今生的綠柳,記起陽光下柳絲飄動飛逸的縷縷思念?
相信前生嗎?是否曾經有過生命的預約,才在今世里苦苦執著這份永不褪色的情感,可曾尋訪到那段渺遠悠長的共同記憶?
當時間的飛鳥盈盈地穿凌幾十年的青冥,當霜雪斑斑無聲地欺上伊人的頭顱,當生命沐浴徜徉在金色的夕陽中,回首漫漫的風雨歷程,是會因為無怨無悔地走過而感激上蒼呢,還是因為忙忙碌碌地錯過而悵然留恨?是否能夠鼓起勇氣走進那片無盡無際的黑色大幕?
走過舊日校園,迎來的是一片清新爽潔的氣息。幾方齊整的草萍簇擁了一座白色石雕,展示著新主人的昂揚自信。人潮喧嘩著奔涌過來了,卻是一片陌生的笑,陌生的吵。昔日的讀書聲已撒散在歲月的風中,那熟悉的身影也模糊在一片沉落許久的日色里了。一切,一切,那奢侈的煩惱,那純凈的理想。淡淡地,淡淡地如夢幻般模糊又清晰著。在這個夏日的陽光里,一個傻傻的人,在悵然的追思尋覓一段已流逝多年的經歷。
校南幼兒園緊閉的鐵門,閃過那個夏日的雨後,一個全身飄雪的女孩,安閑的在屋門前讀書,飄略心頭的竟是荷塘里無聲地綻開了一朵靜雅的白色蓮花。正是灰塵滿面的歸來,攜一卷「靈輝」的詩,卻又無從訴說正是為這女孩的專門遠行。心漸漸的沉下去了,沉沉中似乎明白一道無形的障壁,永遠的隔離在這咫尺間,這卷詩也許永遠不能遞送過去了。
是執著無盡地高飛,卻又不停息地墜落,墜落。底下是湍急飛流地綠水,渾濁深邃,泛著詭異的暗光。滿空里是夜鳥梟梟地叫,直刺入心底深處。嘈嘈雜雜中醒來,依然是無盡的圖像在星星地閃爍,沙沙地是秋風是夜雨?呢喃中直是一片無盡的冷,象一柄刀在嘶嘶地切割著掙扎的靈魂。還有的,那是一片溫暖,淡淡地模糊在心底。是一彎金色的微笑,無聲的承諾,飄渺在心頭,卻是挽不住,挽不住。
風在陽光中緩緩地流淌,歌唱。那歌聲有十年了吧,淡淡地漸是一片純凈,一片溫暖。挽不住的流光,慢慢積淀,再刨出來,已然一杯醇酒,揮一揮手,祭灑在歲月的長河中。
-
3】《詩意的棲居》 作者: 輕柔的霞 《普美圈*文苑華章》
「人,應該詩意的棲居。」
心中缺少暖意時,我們需要:「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生活悲苦沉重時,我們需要:「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精神輕松閑逸時,我們需要:「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我們有涌動的情感,我們有浪漫的情懷,我們有美麗的憧憬,那麼——我們就需要詩歌。
需要李白的壯懷豪氣:「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也需要顧城的童真亮麗「我希望/每一個時刻/都像彩色蠟筆那樣美麗」;
需要舒婷的熱烈坦誠:「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也需要席慕容的矜持含蓄:「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需要詩歌,就需要詩歌的沃土,需要詩歌的麥田。
「有這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游戲……我呢,就站在那懸崖邊上。我的職責是在那兒守望——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詩歌板塊的斑竹,就是這塊麥田的——守望者。

我見青山多嬌媚,青山見我應如是。
做為守望者,我學會了欣賞。
以一種閑逸恬淡的心情,漫步詩歌的麥田,賞麥苗青青,看群鴿飛過,聽風彈雨吟,聞麥花飄香。
觀一花一草,如觀一片心靈一個世界。
我品讀著一音一符,一詩一韻,沉醉藍天白雲、紅花綠草,倚聽斜陽晚風中飄來的平仄叮當。
欣賞著每一個人,每一道風景,不覺中自己也成了風景。
「慢慢走,欣賞啊!」——朱光潛說

慢慢走,欣賞啊!我學會了珍惜。
珍惜文字,新詩歌賦,楚韻風騷,唐詩宋詞,乃至刀光劍戈的三國,情詩千載的紅樓;
珍惜緣分,旅途上小草小花的凝眸;紅塵中點點滴滴的過往;
珍惜當下,生命里的歡歌清淚,日月中的綠肥紅瘦。
指尖閃亮,一針一線,我細密的編織閑雅的歲月,串起或淡然、或凝重的時光。
珍惜本真,心有桃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詩言有盡意難盡。
做守望者,我學會了沉默。
在什麼也說不出,什麼也不用說時,一個默默的凝眸,一片輕輕的祝福,一縷會意的微笑,就足以表達你我他心靈的感應。
為那份深深的、釅釅的人情味,內心悄悄彌漫開感動和開心。
沉默,是陽光的語言。

陽光的語言,讓我學會了包容。

面對人生的悲歡離合、陰晴圓缺,萬丈紅塵撲面,我選擇了擁抱與品味。
淡看別人的嬉笑怒罵,理解別人的喜怒哀樂;坐觀新陽噴薄如霞,靜賞星月熠熠生輝;
泰山的刻石、黃山的怪松、華山的冷峻、廬山的俊美,花有花的世界,草有草的世界,從容面對,從中領略人生的曠達和況味,從中汲取感悟與自勵。
我采擷最美的片段,珍藏。

珍藏於筆端,言涌於心,心得於情,情繪於景——
一切的景語,皆源於情語。
微醺的晨光下,我閱讀著輝煌的黎明;淺淺的星河裡,我閱讀著靜夜的恬淡;一杯淡茶,幾點詩花,我閱讀著如霞的童話,如夢的歲月,如鴿的飛翔,如月的情懷,如岩的執著,如陽的熱烈,如秋的——壯麗人生。

壯麗人生,像守望一塊麥田,是一份汲收,一份感覺,一份愉悅,一份灑脫,一份情懷。
累,並快樂著;痛,並甜美著。
我靜靜地、不倦地做著一個忠誠的——守望者。
2007年12月14日

4】《禪茶一味》作者: 輕柔的霞 《普美圈*文苑華章》

周末與朋友相約於中糧廣場的五福茶藝館。這是一所老字型大小茶館,也是京城首家茶藝館。裝修古樸典雅,環境幽靜別致。優揚的絲竹聲,聲聲繞耳,絲絲縈回;縷縷茶香,裊裊輕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給人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
與友對坐品茗,忽然頓悟了那句俗語「美酒千杯難成知已,清茶一盞也能醉人」。友是一位職業歌手,音質的天賦自不必講,他演唱的大部分歌曲都是自己作詞作曲。琴棋書畫,談不上精通,卻是樣樣拿得起來。那份才情不多見,那份雅興不多見,身處紅塵鬧事、燈紅酒綠之中,那份處世的淡泊與修為亦不多見。淡看名利,靜做自己。若是沉湎於功利,那他如今也會是大紅大紫了。
靜坐藤椅,輕捧雕花瓷杯,淺笑細看如花的葉瓣在清水下展開,水從澄澈到淡綠,青青如一幅水墨畫。人在畫中沉湎、遐思、回憶。誰能想像那綠意下面藏著的美麗和滄桑。一如對面的友人,寧靜而深邃。多少年的奮斗、漂泊,從維也納到悉尼,又輾轉東京6年,最後寄居京城,但是我從他的臉上讀不到滄桑和疲憊,有的只是那永遠綻開在嘴角的純純的淺笑,讓人信賴,不張揚。干凈、純粹、透亮,間或一點點尷尬沒任何做作;目光柔和、豁達、朗然,沒有遮攔。像空無一人的曠野般清晰明澈,渾然而就。那笑是天生的笑,天生的能夠承擔一切的笑。友人在為事業奔波的時候,也許連自己的命運都抓不住,但是他依然保持著那份清茶般的心境,寧靜而從容。生活在他面前就像茶,一節茶骨,就是一段記憶,把一生的經歷積蓄,泡上一杯,細細啜飲。
我們端起歲月,在絲竹和梵香的清芬中,靜坐,內視,深省,看茶骨穿透時間,漸漸綠透……

坐在這遠離喧囂和浮躁的環境里,我被一種巨大的寧靜所包圍,恍然身處「瑤林仙境」,回到曠古未有的空靈之中。心裡的浮躁慢慢沉澱,慢慢變靜;心裡的塵囂慢慢盪滌,慢慢變清。茶水一滴一滴流進身體,那緊閉的心扉,陡然就亮起來。心裡、身體里,彷彿注滿了一汪清漣之水,輕盈盈的,如綠山泉邊一朵靜靜開著的花兒,盈滿了生命的清涼和愜意。
「一紙書香,滿行茶味」友人喜歌,亦愛詩,更懂喜愛文字的我。叫上一壺碧螺春,自斟自飲間,友人隨口一句「洞庭無處不飛霞,碧螺春香萬里醉」,笑問我知不知道碧螺春雅名的由來,我故意佯作不知,於是友人向我娓娓講述了一個凄美的愛情傳說。講完了,茶也喝到剛剛好。他淺淺一笑:「碧螺春產自江蘇吳縣,有四絕之美譽——形美、色艷、香濃、味醇。賞茶是欣賞它的第一絕,形美。生產一斤特級碧螺春約需六萬多個嫩芽。你看它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渾身披毫,銀白隱翠,多像傳說中嬌巧可愛的碧螺姑娘。」說著示意我稍等,起身離去。
一會兒,隨他走來了一位面漾微笑,青春靚麗,身材修長,俊眉秀目,著綠色上綴小白花旗袍,很文靜很美麗的服務生。看樣子似乎他們很熟悉。
女服務生沖我親和地一笑,以清水凈手,端正儀容,平靜而愉悅,伴著絲竹聲聲,進入茶境……

服務生神態恬靜,纖纖玉手,輕輕持杯,展示茶具,並用茶壺里的熱水採用迴旋斟水方式,浸潤茶杯,目的是提高茶杯的溫度,使茶最大限度的揮發香氣。這是茶藝表演的開始叫「沐浴甌杯」;接著叫「飛澈甘霖」。就是用左手托住杯底,右手拿杯,從左到右由杯底至杯口逐漸迴旋一周,然後將杯中的水倒出,經過熱水浸潤後的茶杯猶如珍寶一般光彩奪目,使客人能更好地欣賞到碧螺春的湯色和外形;然後是「雨漲秋池」。取自唐代李商隱的名句:「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意境。即向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滿;最後採用上投法,用茶匙把茶荷中的碧螺春依次撥到已沖了水的玻璃杯中去,叫「飛雪飄揚」。渾身披毫,銀白隱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紛紛揚揚飄到玻璃杯中,吸收水分後即向下沉,瞬時間銀光爍爍、雪花紛飛,很是美麗。
女服務生那一連串的動作嫻熟、流暢、優雅——是一首詩。
茶藝表演到此結束,我們開始品茶。第一口品飲碧螺春感到色淡香幽,湯味鮮雅;第二口感到茶湯更綠,茶香更濃,滋味更淳;品第三口時,我們所品到的已不在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氣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機,在品人生的百味。

欣賞完優美的茶藝,漂亮的女服務生又向我們講起了茶道。
茶道講究「和靜怡真」,把「靜」作為達到心齋座忘,滌除玄鑒、澄懷味道的必由之路。禪也是要求人們通過靜慮,從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理。
於是,從靜思、靜慮開始,品茶中的「放」。放下手頭的工作,放鬆緊綳的神經,放開被囚禁的個性。放下一切,讓自己輕鬆起來,那麼在這種心境中看世界,自然天高雲闊,山清水秀,日麗風和,月明星朗。曾有仁居士詩雲:
放下亦放下,何處來牽掛?
作個無事人,笑談星月大。
放下名利、放下牽絆,做一個無牽掛的茶人。靜靜地守著一杯茶,在茶道的禪意中啟悟人生。

其次,品茶中的「無」。「無」是歷史上禪僧常書寫的一個字,也是茶室中常掛的墨寶。「無」不是世俗所說的「無」,而是超越了世俗認為的「有」。「無」之上的「無」。講到「無」,不能不提起五祖傳道的典故。禪宗五祖弘忍在將傳授衣缽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門人,要他們各自寫出對佛法的了悟心得,誰寫得最好就把衣缽傳給誰。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個飽學高僧,他寫道: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弘忍認為這偈文美則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諦。而當時寺中一位燒水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弘忍認為,「慧能了悟了」。於是當夜就將達摩祖師留下的袈裟和鐵衣缽傳給了慧能。因為慧能明白了「諸性無常,諸法無我,涅磐寂靜」的真理。只有認識了世界「本來無一物」才能進一步認識到「無一物中物盡藏,有花有月有樓台」。茶

學也一樣,只有了悟了「無」的境界,才能創造出「禪茶一味」的真境。

再者,品茶中的「真」。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賜的「珍木靈芽」,在種茶、採茶、制茶時必須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才能產出好茶。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過程中,真正放鬆自己,在無我的境界中去放飛心靈,放牧天性,回歸人性的本真;追求情之真,即通過品茗述懷,使茶友之間的真情得以發展,達到茶人之間互見真心的境界;追求道之真,即通過茶事活動追求對「道」的真切體悟,達到修身養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所以茶以自然、朴實為味美。倡導人的行為應如茶,動則行雲流水,靜如山嶽磐石,笑則如春花自開,言則如山泉吟訴,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應發自自然,任由心性,不矯情、不造作。人的精神應該遵循自然,返樸歸真,讓性情得到完全解放,讓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靜、恬淡、寂寞、無為,使自己的心靈隨茶香彌漫,彷彿自己與宇宙融合,升華到「悟我」的境界。
做人要懷一顆平常心,毫無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貪不嗔的虛靜之心。可撫琴歌舞,可吟詩作畫,可觀月賞花,可論經對弈,可獨對山水,亦可以翠娥捧甌,可潛心讀《易》,亦可置酒助興。儒生可「怡情悅性」,羽士可「怡情養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國茶道是修身養性,追尋自我,追求本真之道。
另外,茶道中的「真」,還包括真茶、真香、真味;環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掛的字畫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跡;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還包含了對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說話要真誠,心境要真閑。茶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認真,每一個環節都要求真。
愛護生命,珍惜生活,讓自己的身心更健康,更暢適,讓自己的一生過得更真實、更恬靜。

然後,品茶中的「尊」。尊人的思想表現為茶具的命名以及對茶的認識。茶人們習慣把有托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托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連杯子、托盤、杯蓋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手法稱為「三才合一」,如果僅用杯子喝茶,而杯托、杯蓋都放在茶桌上,這種手法稱為「唯我獨尊」。對茶的認識上,古人認為茶是天涵之,地栽之,人育之的靈芽。對於茶,天地有涵栽之功而人有培育之功,人的功勞最大。道家不拘名教,純任自然,曠達逍遙的廚師態度也是中國茶道的處世之道。道家所說的「無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無我」。無我,並非是從肉體上消滅自我,而是從精神上泯滅物我的對立,達到契合自然、心納萬物。「無我」是一種對心境的最高追求。

最後,我靜靜地自品,自我體悟、感懷。我喜歡靜,喜歡那種飄逸、無物、自由的意蘊;喜歡在裊裊的茶香中體悟那份寧靜的氛圍和空靈。當茶的清香慢慢地浸潤心田和肺腑的每一個角落時,心靈便在虛靜中顯得空明,精神便在虛靜中升華,思緒便在虛靜中與大自然融涵玄會。這種意韻恰到好處地契合了我對詩歌的某種情結以及對瑜伽的那份喜愛,她們有著相通、相溶的內在神韻。於是不自覺再次提到品茶中的——靜。
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途徑。如何從小小的茶壺中去體悟宇宙的奧秘?如何從淡淡的茶湯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動中明心見性?如何通過茶道的修習來提升修養,鍛煉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個——靜。
老子說:「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莊子說:「水靜則明燭須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靜伏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老子和莊子所啟示的「虛靜觀復法」是人們明心見性,洞察自然,反觀自我,體悟道德的無上妙法。
道家的「虛靜觀復法」在中國的茶道中演化為「茶須靜品」的禪味。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寫道:「茶之為物……沖淡閑潔,韻高致靜」。蘇東坡在《汲江煎茶》詩中也寫道: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生動描寫了蘇東坡在幽靜的月夜臨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稱描寫茶境虛靜清幽的千古絕唱。
所謂「禪茶一味」。在茶道中以靜為本,以靜為美的詩句還有很多,如唐代皇甫曾的《陸鴻漸採茶相遇》,寫的是境之靜。詩雲:
千峰待逋客,香茗復叢生。
採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
幽期山寺遠,野飯石泉清。
寂寂燃燈夜,相思一磐聲。
而宋代杜小山的《寒夜》,寫的是夜之靜。詩雲: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在茶道中,靜與美相得益彰。因為靜則明,靜則虛,靜可虛懷若谷,靜可內斂含藏,靜可洞察明激,體道入微。得一靜字,便可洞察萬物、思如風雲、寵辱不驚。道家主靜,儒家主靜,佛教更主靜。寫詩歌、做文章、揮毫潑墨,一樣都需要靜。
以禪喻茶,以茶入禪。茶與禪的確有著一種濃稠得剪不斷化不開的千絲萬縷的情結。其實我們不必拘泥於茶葉、茶具的好壞,不必在意煎茶工夫的優劣,也不必執著於吃茶的禮儀,只需品味那蒙蒙水霧中柔和清爽的裊裊茶香,丟開凡塵的喧囂,暫時忘卻煩惱和紛爭,體會那一份靜謐,那一份淡遠,那一份幽雅的詩情。

與友人走出茶屋,天上飄起了細細斜斜的雨絲,街上也飄起了一朵朵傘影,如一叢叢花海。雨滴打在傘上,濺起層層水花,似鬱金香次第開放。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清煙里,這一切那麼寫意,雨像世界的幕布,隔開了塵囂,隔開了煩悶,留給人一種祥和安謐。彷彿雨的快樂已經滲透每一個角落,沒有一樣東西不感到滿足。
沒有打傘,我們就那樣在雨中走著,雨絲輕觸肌膚,清涼柔和,臉上麻酥酥的滿是細細地滋潤。友人孩提般展開雙臂,像一隻在湖面滑翔的燕子,我的笑聲像湖面上飛濺的水珠。寬闊筆直的馬路畫卷般無窮無盡地鋪向遠方……

5冬日漫思 作者 普美如來

今日立冬,凜凜的北風一過,天空也跟著一片寒瑟昏暗。冬主收藏,一切浮動的氣息被悄悄地收斂著,心思也慢慢靜下來了,渴望著一片溫暖安逸的空間休憩。

現代的社會是沒有冬天的,嘈嘈雜雜依然是不盡的追求,計劃,事業,奮斗,成果。。。人於其間,或是不由自主隨波逐流,或是鯤鵬展翼心繫高遠,都在磕磕絆絆不息腳步。春節是一年的開始,但更具社會心理意義的是一年終了的成果檢驗總結。為著這個總結,在這漸漸寒冷起來的冬季,人們還是不能停息休憩,與自然合其德。

冬去春來,四季更交。世間萬象,永遠止息不了的是潺潺而逝的時間。浮浮沉沉,人的心思也隨之變換,無盡的理想,成果,曲折回環。日子還是悠悠而逝,無聲無息。「大哥大嫂,你們從哪裡來?我們向何處去?辛苦的路上追尋著什麼?」平凡的日子裡,我們的心頭可曾有過如此的困惑?

2500年前的恆河岸菩提樹下,尊貴的釋迦王子喬達摩悉達多久久地思索著這個問題。萬眾艷羨的富貴尊榮都拋棄了,因為這一切解決不了他心頭煩惱的糾纏,六年的雪山苦行,消瘦已至人的生理極限。「不證人生至理菩提聖果,誓不離此座。」誓言出而睹明星大徹大悟。心靈如水瑩澈,萬象因果歷歷而明。尊貴的佛陀誕生了,慈悲智慧香飄萬里,一顆明燈開始照耀世間。

塵海漫溯,上下求索。千辛萬苦歷盡,「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還說什麼?「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嶺頭雲。歸來還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是啊,萬水千山踏遍,才曉得驪宮明珠原在自家心頭,卻已是兩鬢蒼蒼飛霜滿頭,這情景怎禁得涕淚交零?

止息了吧,止息了吧。在這彤雲初布的日子裡,讓萬象歷歷劃過心頭,溫暖的冬夜,朔風尖嘯,瑩瑩的一盞心燈亮起,照耀那隱匿不知何處的陰霾霰雪消融無跡。

6 真實的意義 普美如來
今上午,很好的陽光,他突然微笑:就是有一些事做才行,人閑了就會無事生非。很和藹也安靜的樣子,我知道,他也絕無以勢凌人的意思。畢竟是身份的不同,雖是閑談還是潛著訓導人的思想陰影,我笑笑沒有答話。實際上,在「社會」的中國,還是沒有休閑的文化,休閑被賦予懶惰罪惡無能的潛在意思。盡管在傳統文化中我們有陶淵明的桃花源,有王摩羯的田園詩,但那不是主流,是「明主不遇人生失意後」的頹唐放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才是千百正統知識分子的理想所在。 影響到現代,休閑還是不能正正大大地展示自己的面目,理直氣壯地爭取自己的地位。

休閑與做事實在不是人生善惡區劃的標准。莫非做事者必然會功德巍巍惠澤四方,休閑者一定是不堪造就罪不容誅?始皇嬴政役使萬夫大興土木,阿房宮,驪山陵,民不堪命;煬帝楊廣好大喜功窮奢極欲,開運河,征高麗,民怨沸騰。。。呈現的是統治者無盡的貪欲,賤視他人如糞土。布衣王冕,絕棄功名,簡車深山,清心畫梅;奇女三毛,漫遊世界,無羈博覽,自詡怡性。。。展現的是素顏素心,娛情適性,好一派自在從容。

真實的面對自己的心靈,澄澈空明無一絲渣滓。休閑與做事不是鏡花水月,實實在在,明澈本心後一切都是那樣意味充足。所謂「鬱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總是真如。」一點一滴,在在處處,都如是清新藹然。細品一杯清茶,從容自在;綻現一個微笑,氣象萬千。

與朗誦旗袍佳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陳冠希潮牌如何 瀏覽:20
羽絨服不打濕怎麼洗 瀏覽:315
男裝青少年潮流品牌有哪些 瀏覽:621
在香港古馳的皮帶多少錢 瀏覽:639
商務女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329
夏天花褲子搭配 瀏覽:800
圓臉女適合帶哪種帽子 瀏覽:762
米白色褲子泡一晚上一塊白 瀏覽:27
牛仔褲怎樣搭配體恤衫 瀏覽:991
可愛春秋絨睡衣圖片 瀏覽:34
白色西裝搭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616
套頭中長款針織衫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206
加肥加大碼女裝300斤廠家 瀏覽:587
哪個牌子的衣便宜又好 瀏覽:153
男士手套奢侈品品牌 瀏覽:370
中國雲南復古民族風女裝 瀏覽:967
七分袖修身旗袍 瀏覽:56
童裝棉毛褲 瀏覽:211
女裝加厚t新款 瀏覽:165
褲子拉鎖總開怎麼辦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