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源於旗袍
Ⅱ 中國旗袍和越南ao day(奧黛)分別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服裝,,奧黛的根據旗袍改進的
果斷旗袍吧!蠻有感覺的個人比較喜歡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服飾其實是漢服旗袍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才有的)
Ⅳ 越南奧黛是受中國的旗袍的影響,韓服怎麼沒有受旗袍的影響
首先,旗袍是清朝滿族女子的服飾,後來二十世紀初期經過現代設計成為一種時裝。
至於韓服為什麼沒有受到旗袍影響,你可以看看歷史。因為清朝統治時期的中國,不被朝鮮認為是上邦,他們崇拜的是明朝,一直保留著華夏衣冠,並且嘲笑穿著旗袍馬褂的中國人是野蠻人。他們認為明亡之後再無中華,這里他們的認同是一種文化認同。在這種情況下,韓服怎麼可能受旗袍影響?他們在朝鮮李朝時代,是完全照搬大明服飾,明朝滅亡了之後他們才稍作改動,但是依然有明朝的影子。
以下摘自人人網漢服公共主頁:
【清代乾隆到嘉慶年間,表面上看是「盛世」,實際上就像《紅樓夢》里說的那樣,已經是大廈之將傾的時候了,可中國人對於外面的世界,大多還沉湎在兩千年來以自我為中心的想像里。但是這個時候,朝鮮人對中國的感覺卻不同了,盡管明朝覆亡已經百年以上,不知怎的,朝鮮人仍然對明帝國很依戀,在清國巨大壓力的無奈之下,他們對朝覲胡人皇帝充滿了怨氣。私下裡,他們把清帝國叫做「夷虜」,把清皇帝叫做「胡皇」。就在乾隆年間,一個叫做金鍾厚的人,就給曾經出使清帝國的朋友洪大容寫信,說明朝以後已經沒有「中華」了。在他們心目中,中華原本是文明的意思,如果中華文明並不在清國,那麼,我「寧甘為東夷之*,而不願為彼之貴也」。】
【那個時候,朝鮮人對於自己仍然堅持書寫明朝的年號,穿著明朝衣冠,特別感到自豪,也對清帝國的漢族人改易服色,順從了蠻夷衣冠相當蔑視。「大抵元氏雖入帝中國,天下猶未剃發,今則四海之內,皆是胡服,百年陸沉,中華文物盪然無余,先王法服,今盡為戲子軍玩笑之具、隨意改易,皇明古制日遠而日亡,將不得復見」。】
【就在清帝國最興盛的時代,朝鮮到中國來的使者們卻看到了已經小再「中華」了的帝國風景,於是不冉認同這個原來仰視的宗主國;而日本人在對中國漂流商賈的觀察中.也表現出來一些微妙的、發自國族自尊的輕蔑和警惕。一個曾經到過北京、承德和沈陽的朝鮮使者說,這個帝國已經是不折不扣的蠻夷了,我們為什麼還要向他們致敬?他不再去想「中華上國」的昔日風華。】
Ⅳ 為什麼中國叫旗袍,而越南稱旗袍為奧黛
旗袍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服裝,這種服裝能夠展現出東方女性的美。不過有的人在看越劇的時候,發現越南的女性也穿著旗袍,不過名字卻是奧黛。事實上,她們穿的並不是旗袍,雖然乍一看很像旗袍,但是跟我國的旗袍有一定的區別。因此越南叫這種服裝為奧黛,那麼接下來就來說說旗袍和奧黛的區別之處在哪裡吧。
奧黛和旗袍都同為兩國的國服,都展現出了東方女性的柔美。因為受到文化的影響,所以各自展示了國家的文化。奧黛與旗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不清楚內幕的人,往往會認成旗袍,不過看了上述的介紹,應該對奧黛和旗袍有了新的認識了吧。
Ⅵ 究竟是越南的奧黛好看還是中國的旗袍好看
旗袍,對於國內的人來說,是一件衣服,但是也是一種女性之美的象徵;對於國外的人來說,是一件衣服,但是也是中國形象之一。旗袍的影響力,已經不單單是只是影響到國內的小部分人,更多的擴展到海外,尤其是在亞洲地區,中國的周邊國家——越南,旗袍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21.那就是盡量採用短小的緊身上衣搭配合適的長褲,讓你看起來顯得高挑而苗條,很多主持人正是這樣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