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五年級暑假作業民族風情我知道63頁答案
民族風情:橫著:苗 白 朝鮮 藏 四族。
我知道:
白族 主要以天藍色,白色服飾為主。
苗族 苗族服飾最主要的特點一個就是銀飾,二個就是蠟染錦織.。
蒙古族 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
朝鮮族 朝鮮族人比較喜歡素白色服裝,以示清潔、干凈、樸素、大方。
2. 民國文中描寫女子旗袍服飾的句子或詞語
網路了些,你看看:
從文學作品看民國女子服飾
當上海變得最快的時候,懷舊卻也成了一種時尚。攝影師馬元浩是個有心人,他在四處采風的過程中,收集了不少清末民初的女子服飾。這本《飄逝的羅裙》(馬元浩攝戴雲雲著上海畫報出版社2002年7月版),就是他的藏品集,也是攝影作品集。戴雲雲的文字,則對中國女子服飾的發展過程作了一個比較全面的描述。不過,照片上那些身穿舊式服飾的模特,總讓人隱隱覺得一種格格不入的尷尬。馬元浩自己也有這樣的感慨:「當代女子生活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她們活潑開朗,無法表現一二百年以前女子的哀怨、滄桑和含蓄。畢竟時代不同了,環境氛圍也不同了。」
民國女子究竟是如何穿著打扮的呢?當然,泛黃變脆的老照片和存在箱子下層帶有霉味的衣物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此外,還有一個途徑,即文學作品中的服飾描寫也可告訴我們許多真實的信息。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寫了五四運動以後中國青年在封建專制家庭里的生活、痛苦和斗爭。書中他對各個女性的服飾描寫著墨不多,卻極具代表性:蕙「穿一件滾邊玉色湖縐短襖,系粉紅裙子」。這是五四以後大家閨秀的裝束。婉兒「穿了一件玉色湖縐滾寬邊的袖子短、袖口大的時新短襖,系了一條粉紅湖縐的百褶裙」。馮樂山給婉兒做喇叭袖的時髦短襖,原是為了給自己爭面子的。這身衣著表明了婉兒的侍妾身份。
五四以後的漢族城鎮女子還是習慣於上穿襖下穿裙,窄袖長襖逐漸向喇叭袖短襖過渡。這時只有旗人才穿旗袍。在《家》、《春》、《秋》中是找不到穿旗袍的女人的。
張愛玲對服裝的講究是出了名的,她對自己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服飾自然會作精心的設計。《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原是麻油店千金,嫁入大戶後,為了不被人看輕,在衣著上是緊追潮流的。
她「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鑲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辛亥革命後,一度掀起過女權運動。受「男女平等」的思想影響,上衣下褲成了女子的時興裝束。只是在正式場合,良家女子還得系裙。
二十多年後,曹七巧的女兒長安長成了大姑娘,可仍待字閨中。當有人為她介紹對象時,她「換上了蘋果綠喬琪紗旗袍,高領圈,荷葉邊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
上面穿旗袍,下面穿百褶裙,這是滿漢女裝款式交融的結果。而高領圈和鑲荷葉邊的袖子都是當時的時尚。
張恨水《啼笑姻緣》中的陶太太是一個摩登的民國女子。她「穿了一件銀灰色綢子的長衫,只好齊平膝蓋,順長衫的四周邊沿都鑲了桃色的寬辮,辮子中間,有挑著藍色的細花,和亮晶晶的水鑽,她光了一截脖子,掛著一副珠圈,在素凈中自然顯出富麗來」。
上面這些文學人物的衣著描寫使我們對民國女子服飾有了大致的了解。
女子的服飾打扮,從大的方面看,反映了當時政治狀況、經濟風貌、道德觀念及生活習俗,從小的方面看,則反映了「她」的身份、地位、氣質和品位。這一點,哪個時代都一樣。
這個帖子里還有http://www.showchina.org/zgwhxl/zgctfs/200703/t109532.htm不少:
3. 旗袍七分袖是多長尺寸
因人而異啊,沒有標准尺寸。短袖在大臂上端,三分袖在大臂中間,五分袖在手肘,七分袖就佔七等分那麼長,一般來說,穿七分袖的衣服露出手腕到肘部的二分之一左右。
希望被採納,謝謝
4. 旗袍如何穿出時尚感
愛旗袍的小夥伴如果想要穿旗袍出行的話,就要好好選擇一件旗袍,而且還可以利用一些小單品,讓旗袍多一點時尚的感覺。
5. 紅岩中藍旗袍短大衣的姑娘是誰
《紅岩》中有關江姐故事的章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改編搬上歌劇舞台。編劇:閻肅,作曲:羊鳴、姜春陽、金砂
6. 蘭陰丹士林旗袍是什麼東西
陰丹士林藍是我國出產的一種布料,初產於民國早期,稱得上歷史悠久。它那單純的青藍色,鮮嫩而素雅。解放後,單色的陰丹士林藍布料漸漸受到冷落。然而,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物質匱乏,一人全年才發6尺布票,大多數人只穿藏青、深灰、普藍等幾種顏色,甚為單調。對於女性特別是姑娘們來說,買花布做衣裳,不合「革命化」要求,弄不好會被認為是「追求小資情調」。於是,天性愛美的女性又悄悄地喜歡上了陰丹士林藍。她們喜歡用陰丹士林藍布裁製成冬季罩棉襖的罩褂,再配上深色呢褲,系條白絲巾或羊毛、兔毛大圍巾,給色彩單調又沉悶的城市平添了一些生氣。
全面推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使民國時期的服飾時尚主流全面西化。
民國:摩登男女的服裝時尚(1912-1949)
「春江水暖鴨先知」,站在民國服飾大潮前沿的依然是那些時髦新派的男女。自民國政府立後,全面推行對外開放的政策,使民國時期的服飾時尚主流全面西化。
「雲裳時裝」是民國時尚女性最青睞的服裝品牌。
1927年,在上海靜安寺路一棟三層小洋樓里,雲裳服裝公司隆重開張了。這是中國第一家專為女性開辦的服裝公司。「雲裳」兩字,大約出自李白的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吧!
雲裳公司的形象代表是紅極上海灘的交際花唐瑛和詩人徐志摩的新夫人陸小曼。該公司出品的時裝,完全採用西方流行的立體裁剪法,使服裝的造型獨特、新穎,每一品牌一經上市,立刻一搶而光。穿雲裳時裝是那時時髦女性的一大時尚。
雲裳公司的開山之作是緊跟巴黎時尚、同時具有鮮明東方風格和中國特色的時裝女大衣。1927年的冬天,上海以及附近的南京、蘇州、無錫等城市的大街上,凡是有時髦女子出現的地方,就會有一道道由雲裳牌大衣組成的亮麗風景。
很快,雲裳牌大衣走向北京和天津等地,成為時尚女性不可缺少的冬日裝扮。
第二年,雲裳公司又設計、製作了春秋兩季的夾大衣、單大衣和仲夏夜所穿的具有裝飾作用的綢外衣,並迅速推向市場風靡上海灘……
雲裳服裝公司的成功帶動了上海灘服裝的發展與興旺。一年後,鴻翔時裝公司在上海同孚路上開張,在極短的時間里便可以與雲裳公司分庭抗禮,成為一大時裝品牌。
30年代後,在上海的法租界霞飛路上,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家新的時裝公司;這些時裝公司與雲裳公司和鴻翔時裝公司一起,為民國時期的上海和其他城市的俊男靚女,提供了許許多多設計非凡、製作精良的時裝。
上海於是也成了30年代遠東地區、甚至整個亞洲的時裝之都。日本、菲律賓、新加坡、印度等國的富商大賈,都會趕到上海,選購時裝——有人做過統計,在巴黎流行的某一款時裝,10天之後,基本上就會出現在上海街頭——
難怪!
30年代流行的高跟鞋
服裝模特出現了,並迅速成為服裝時尚的象徵和代表。1929年天津的「服裝跳舞會」,1931年上海的"服裝表演會"等,均盛極一時,並成為大小報刊爭相報道的焦點新聞。
而那些身穿艷麗時裝的服裝模特,也很快成為許多時尚女性最心嚮往之的職業。
皮草大衣新樣式
將身體嚴嚴實實地包裹住的長袍大袖被一點點拋棄,女性的曲線之美在一點點頑強地綻放。衣袖不斷地變窄變短,露出珠腕玉臂;短襖的腰身漸緊漸瘦,將纖纖細腰和優美的曲線完全地展現出來;裙子從長至腳踝逐漸向上伸展,女性潔白的小腿,乃至膝蓋,都勇敢地暴露在眾人的目光中;衣領從常常遮住半個臉到矮領、無領,直到袒露出頎長、性感的脖子--民國時期的女性,最終為自己創造了不同凡響的服裝時尚。
無袖旗袍是民國時期非常流行的旗袍樣式
西裝依然是男人們時髦的服飾,但中山裝很快就開始與西裝平分天下。1913 年,「奉幫裁縫」運用西式裁剪法做出了第一套中山裝——
1915年,一個名叫王財榮的裁縫走進了孫中山在廣州的大元帥府。
王財榮,浙江奉化人,在上海南京路上開著一家「冒祥呢絨西服號」,專做各式西裝。因為與蔣介石是同鄉,經蔣介石引薦,王財榮在1915年初春的一天,見到了孫中山。
那時,在緊張的革命之餘,孫中山一直都在琢磨著怎麼設計一種適合中國國情、適合中國人穿著的、與傳統服飾不同的新型服裝。在王財榮面前,孫中山講述了自己心中的服裝樣式:要與長袍馬褂不同;長袍馬褂是封建時代的象徵,是落後、守舊的代名詞。也不能完全像西裝;西裝穿起來精神,但太過煩瑣,還要穿馬甲扎領帶,實在是麻煩。應該是穿起來既美觀、舒適、大方、莊重又不復雜。要有四個口袋,象徵國之四維,也就是禮、義、廉、恥;要有五個紐扣,象徵中華民國五權分立的政治制度,即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和監察權;袖口上要有三個紐扣,以代表民族、民權、民生這三民主義……
中山裝含義深刻
幾天後,根據孫中山的設計思想、由王財榮縫制的第一套中山裝問世了。作為一種國民革命的象徵,中山裝很快就成了極具政治化色彩的時尚裝束。那些追隨孫中山革命的人,相繼穿上了中山裝。其中,蔣介石最為著名。在各種正式場合,蔣介石除了軍裝,就是中山裝。而且,又以後者居多。
蔣介石穿的中山裝都很考究,裁剪精細、合體,布料則大多是日本進口的,非一般崇尚中山裝的人所能享用得起的。
1929年,蔣介石成為南京國民黨中央政府主席,他特別作了規定:中山裝是民國政府的制服,在特任、簡任、薦任、委任四級文官宣誓就職時,必須一律穿中山裝,以示「奉總理之法」。
蔣介石的侍從官俱穿著中山裝
民國時期,西裝雖已在中國落地生根,但國人也開始將其與中國傳統的長袍馬褂進行融合,創造出一種中西合壁的穿著來:綢緞長袍、西服褲,頭頂圓形禮帽,足上是一雙烏黑油亮的牛皮鞋。當然,這樣的裝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時尚,如一些國民黨的要員、大商人、大銀行家等等。上海市市長吳鐵成便經常是這么一副行頭。
至於大學生和大中學校的老師,則多是上身穿陰丹士林布的長袍、下身穿西式褲子、腳穿布鞋。到民國中後期,這么一種穿著打扮,儼然已經成了知識分子的標志性服裝。我們現在在反映民國時期生活的影視作品中,還常能看到。
穿著陰丹士林布長袍的先生們
民國期間,對舊時旗袍的改造從未停止過,尤其是在上海,如旗袍長短、開叉高低、有袖無袖、袖之長短等方面,幾乎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又都是跟隨著西方服裝變化的步伐。有人曾將上海婦女旗袍從1925——1940年的長度變化,繪成一個曲線圖,今天看看,殊為有趣……
旗袍,顧名思義,當然是「旗人之袍」,也就是滿清人所穿長袍;民國初年,旗袍漸漸受到漢族女子的喜愛,從此逐漸盛行。30年代初,有人將原本寬寬大大的旗袍向窄瘦和苗條型發展,以顯露女性的自然曲線之美,原本的長及腳踝,開始向上伸展;而開叉也不斷拔高,直至大腿裸露。而且,對腰圍、胸圍、臀圍這三圍的要求更是越來越高,強調與身體緊貼,務要將人體曲線暴露和刻畫至淋漓盡致,令觀者一覽無余。有一段時間,左右的開叉甚至高過腰際。
這在當時,稱得上是驚世駭俗的了。
矛盾先生在他著名的長篇小說《子夜》中,曾有這樣一段描寫:
「吳老太爺從鄉下乘輪船來到上海,懷中緊抱著《太上感應篇》,坐進30年代的汽車里,像一具剛從棺材裡爬出來的僵屍……南京路上,到處是光怪陸離的燈光和高聳的摩天大樓。最讓吳老太爺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開叉旗袍、連肌膚都能看得分明的時髦少婦。那少婦高坐在一輛黃包車上,翹起了赤裸裸的一雙白腿,簡直好象沒有穿褲子。這情形,不禁讓吳老太爺全身發抖。終於,吳老太爺大叫一聲,昏死過去……」
不過,旗袍的發展曾遭遇過東南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的封殺。
孫傳芳曾多次下令:嚴禁在他治下的婦女穿旗袍,其理由是「有傷風化」。
「孫大帥」手握重兵,在東南地區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威風十足;他既然已經下令,便很少有人敢拿自己的腦袋開玩笑。但「孫大帥」的「旗袍禁令」最後卻因為自己的老婆而廢掉了。他的老婆年輕漂亮,酷愛穿旗袍。有一次,這位愛穿旗袍的「大帥夫人」,前往杭州靈隱寺燒香時,就穿著極為時髦、曲線畢顯的旗袍。此後,江、浙和上海一帶的報紙上就紛紛登出文章,對「孫大帥」的「旗袍禁令」和禁令的執行冷嘲熱諷。不久,北伐軍揮師北上,打跑了昔日里威風八面的孫傳芳。而這位「孫大帥」和他的「旗袍禁令」,自然也就煙消雲散。
於是,旗袍繼續作為一種服裝時尚,燦爛於民國的天空中……
7. 如何將旗袍穿的俏皮可愛
想要把旗袍穿得很俏皮可愛,首先你的身材一定很性感,有魅力,穿著旗袍給人的感覺就很有特點呢,像那種前凸後翹的身材,穿什麼旗袍都很美麗。
8. 秋冬旗袍怎麼搭配
皮草+立領旗袍
去年秋冬皮草比較多元化,長毛皮草與短毛皮草結合,皮草與軟呢、純綿、毛線以及皮革等面料拼接,或者在領邊、袖口點綴以輕盈皮草,以及運用印染、刺綉、鑲嵌、編織、拼接等處理手法,令一貫奢華矜貴的皮草更添前衛與驚喜。不過要注意的是,不要讓皮草喧賓奪主搶盡了旗袍的風頭,搭配的旗袍要選擇高立領或大翻領,長度齊腳肚或齊膝,面料選擇閃光綢、滌絲綢以及各種花呢等織物。
●搭配TIPS:為了不讓皮草喧賓奪主,不宜選擇長款皮草,顏色最好和旗袍同色系或對比色系,如黑色暗花光綢旗袍搭配灰色的貂毛皮草外套;如果覺得大面積皮草會搶盡風頭,不妨從皮草配件上下功夫,如皮草披肩、手袋、帽子或皮草靴子等。
箱形短外套+長款旗袍
空間體積感從去年秋冬到今年春夏一直貫穿著時裝的設計理念,今年春夏除了色彩外,體積感是被融入的另一個概念。設計師們通過上寬下窄、扭纏、捆綁表現出豐富的層次和外觀,塑造出器皿般的廓型。如果讓循規蹈矩的旗袍與活躍另類的箱形體積感外套碰撞,別有一番風味。
●搭配TIPS:箱形體積感外套要選擇有泡泡袖或斗蓬剪裁,如果旗袍是沉色系的,可搭配艷色系的箱形外套,如明黃、寶石藍或大紅等,當然,旗袍上淡雅的水彩畫和花鳥魚蟲是不可缺少的點綴圖案。
長款外套+中長旗袍
本季旗袍最流行的穿著就是在外加穿一件相配套的唐裝長外套,外套所有面料和設計與旗袍相近,也有盤紐、立領等細節。如果想讓旗袍有中西合璧的搭配方法,可以選擇雙排扣、蝴蝶結、大翻領等時裝化大衣。去年秋冬各品牌新推出的大衣多以長過膝蓋的款式為主,修長的款式雖沒有特別做收腰的設計,但卻拉長了女性的身體曲線。與修長的裙擺相比,袖子卻短了很多,大多是七分袖、五分袖,甚至是無袖款,又或者用泡泡袖,以增加袖口的體積感。除此之外,軍旅風格的雙排扣、大翻領大衣大行其道,也是旗袍混搭理想單品。
●搭配TIPS:艷色系大衣明亮搶眼,因此也非常挑人,身材好、皮膚白皙的可以挑戰一下。亮麗顏色的風衣裡面,旗袍最好穿素色,並以暗花為主,來平衡亮色大衣顏色的飽和度。
9. 請問女的穿的叫旗袍,男的穿的叫什麼啊
男的穿的是長袍馬褂。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國民政府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公布的《服制條例中》正式將藍長袍、黑馬褂列為「國民禮服」。長袍馬褂是一種男性服飾名,為男性傳統服飾,由長袍與馬褂兩部分組成。
長袍,為大襟右衽、平袖端、盤扣、左右開裾的直身式袍,這種沒有馬蹄袖端的袍式服飾在清代原屬便服,稱為「衫」、「襖」,又俗稱「大褂」。馬褂,對襟、平袖端、身長至腰,前襟綴扣襻五枚。馬褂原為清代的「行裝」之褂,後逐漸成為日常穿用的便服。
(9)旗袍藍中鳥五分袖擴展閱讀:
民國建立後,前後約曾頒布過三個全民性的服飾制度,分別為民國元年的《服制案》、民國三年的《祭祀冠服制》、民國十八年的《服制條例》,另有汪偽政權的《國民服制條例》。
民國元年(1912),北洋政府制定了一個《服制案》,公布了男女禮服條文,男款禮服較為繁雜,分大禮服和常禮服,常禮服又分為甲乙兩類,其中大禮服和甲種常禮服再細分為晝用和晚用兩種,均以西方的燕尾服、晨禮服等服飾為藍本;乙種常禮服則為長袍和馬褂組合的套裝,來自晚清的男子便服。
民國三年(1914)曾公布過有《祭祀冠服制》,為根據古經書臆造的祭服(「士庶」祭服可通用乙種常禮服),帶有濃厚的以等級尊卑為特徵的帝制時代輿服制度色彩,國民政府時期被廢除,此不詳敘。
到民國十八年(1929),國民政府又重新制定了一個《服制條例》,條文由禮服、制服和附則三章構成並有附圖。此條例台灣地區一直到2000年之後才被正式廢除。
10. 急求第9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中一篇文章「望穿江南的桑藍竹綠」
謹以此文獻給我最好的朋友,以及我們以夢為馬的青蔥時代。 -----題記
落雁沉魚,銀燈玉簫。我們重逢在朔北以北,望眼欲穿,共同憑吊曾經遇見的江南。我不用幻想而用憑吊,只因為心底有一種感覺,我們必定曾經屬於江南,江南也曾屬於我們。無論,你是一個鍾靈毓秀的豪門千金,還是一個玲瓏清雅的小家碧玉;不管,我是一個桀驁不馴的貴族王公,還是一個落拓不羈的天涯劍客,我們都註定在江南相遇。現在,我只想在無邊飄舞的揚花里牽起你的手,帶你回去。現在就回去。我們一起回到飛藍流綠的江南去。
鍾竹綠至今仍記得第一次見到季桑藍。那是向日葵低著頭唱歌的季節,開學前軍訓的第一天,天空微藍,浮雲千片。大家都穿著寬松的迷彩服,如同一株株綠色的蔥籠的植物。竹綠一向對綠色充滿好感,覺得那又清新又自然。然後竹綠就看到了桑藍,桑藍是那麼安然地站在那裡,就像是一叢靜靜的漂泊在水面的蘆葦。這一刻時間都靜止。
竹綠和周圍的同學迅速打成一片,他們指著那叢蘆葦告訴她,你看,那個男孩,就是季桑藍,英俊,絕頂聰明。竹綠難以置信地看著桑藍,驚訝得下巴差點掉下來,因為竹綠原以為桑藍是她的新姐妹之一,卻沒想到竟是她的新兄弟。站在她的角度,根本看不清桑藍的眉眼,只能看到他的比女孩還要精緻白皙的側臉。竹綠念著,季桑藍季桑藍,好奇怪的名字啊……哎?竟然和我的名字是對應的……桑---竹……藍---綠?
直到後來竹綠才看清了桑藍的劍眉星目,那時竹綠就想,他必定生錯了年代,他應是來自風雨飄搖的唐宋,身著湖水般的藍衫青袖,羽扇綸巾,倒在姑蘇月下,伴著抖落的桃花,狂笑酣飲的江南才子。
紅臉青腰,落花柳絮。我曾無數次想起那些無邊浮動的聲色,石板上傳來嘚嘚的馬蹄聲,綴著流蘇的油壁車碾過三月里胭脂顏色的桃花,停在香樹之下。柳邊深巷,花巷重門。有人伸手撩開細碎的流蘇簾,於是你出現在我面前。你烏黑的發髻上斜插著珠釵發簪,我依稀記得它們的顏色與形狀,橙黃的金縷,青嫩的雪柳,水粉的鳳蝶,朱紅的瑪瑙,凝碧的翡翠,潤白的珍珠,還有葉形心形菱形的銀箔步搖……可是,但是,沒有哪柄珠釵比你的面龐奪目耀眼。
此後的日子就這么如流水般盪漾開來。竹綠卻覺得這個省重點高中實驗班的學生都是那麼死氣沉沉,甚至下課後都不出去走動一下,一味枯坐著做習題。竹綠暗笑,這似乎也包括我在內。彷彿唯一無所事事的就是桑藍,看他有時抱了個球出去玩,有時幫老師搬書打掃教室,有時給同學講題,有時乾脆在座位上什麼都不做,就那麼安靜地坐著,只是眼眸清亮如天上的星辰。竹綠好幾次都要忍不住問他,你究竟在想些什麼呢?
竹綠幻想著江南的每一個細節,並且樂此不疲,那些連綿多日的煙雨將粉牆黛瓦籠上一層輕薄如翼的水色,那些干凈的石板里緩慢湧出碧意盪漾的苔蘚地衣,那些曲折的巷子久遠的弄堂里丁香散發著淡淡幽怨,那些流光飛舞的螢火游動在夜半醒來的窗前……她如此熱愛江南。竹綠忘了桑藍是什麼時候對她講第一句話,對她溫柔微笑的。這些記憶就像那些江南的意想一樣相互絞纏彼此之間沒有明確界限。其實桑藍對於每一個人都溫和有禮。如果不是桑藍是足球籃球隊的主力,竹綠真的要以為它只是一個文弱儒生了。
四月的熏風燃紅了櫻桃,五月的梅雨潑綠了芭蕉。這之後便是六月稻花、七月蒲草、八月兔葵。在你院子里的是永遠都唱不完歌的水車,然後碧藤不知何時就爬進了你的窗子,流動的螢火,也游進你的屋來坐坐,花貓輕踩瓦楞的聲音讓你整夜不得成眠。你突然想為誰用凝霜雪的皓腕和斑駁的青花瓷親手煮出一碗蓮子羹,倒滿一壺碧螺春,斟上一杯桂花釀,並撥弄琵琶淺吟輕唱南國古調,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第一學期期末桑藍就毫不費力地考到了全年級組第三,而竹綠心力交瘁才考到全年級組第六。竹綠嘆著氣感慨,這上天是多麼的不公。
竹綠把不會的習題拿給桑藍讓他講給自己聽,權當在請教一位資深的老師。桑藍也確實像一位老師,不管多麼難的問題,他只要讀一遍就能暢如流水的將解題步驟講出來;語數外和政史地的那些生澀內容他通常聽完課就倒背如流了。這時候竹綠總會憤憤不平,他長得真是人腦,而不是計算機嗎?她嘟著嘴看著他,覺得委屈,你知道嗎,所有的人都叫你天才。桑藍垂著頭淡如止水地回答,其實,我不太在乎那些名譽呢。一瞬間竹綠有點難過。她了解,那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固然很美,但更凄涼。如同神話里的帝王,站在高高的山上,俯視廣袤無邊的疆土。但是他心裡的孤獨又有誰了解呢?
桑藍那麼安穩沉著,那麼靈氣四濺,又那麼溫文爾雅地照顧著每一個人。竹綠追根究底的問他,你優秀到你所在的整個城鎮的人都認識你,那你在學校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桑藍沖著她笑得很開心,你想知道啊,我告訴你呦……就是開校際大會的時候,別人都坐在台下,只有我自己坐在台上,和領導們一起……即使我不是主持人,不念稿件,也不發言……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水雲鋪就的江南的路上,你縱一葦蘭槳,槳聲仍乃,白藕滿載烏篷船。江水綠如藍,映著天邊的流雲飛劍。你清涼的瞳孔上漸次走過的是遠方的群嵐。鶯歌婉轉,二胡嗩吶滴滴答答,吳娃雙舞醉芙蓉。氤氳的水汽熏染著舞榭歌台,水流星、梨花落、碧玉釵。你手執宮扇,抬頭低頭的淺笑猶如千年古剎里驀然盛放的睡蓮。我聽到你夢囈般的吳儂軟語,你對我說,你看這江南,無水不蓮。
於是有一天,竹綠偶然談起,她喜歡安穩又充滿靈氣的人。桑藍傳來一個紙條,那你看我行不行啊?竹綠看著那些龍飛鳳舞的字跡笑起來,她想到了桑藍坐在她對面對她說出這句話的可愛樣子。
那天竹綠問桑藍想考哪個大學,桑藍想了想,說,浙大。竹綠一瞬間有點發怔,想著,那是……杭州嗎?那是……江南嗎,是我摯愛的江南嗎?之後的竹綠更加孜孜不倦。因為,有了方向,再也不會像水中漂泊不定的浮萍。她想要和桑藍考一樣的學校,那樣她就會在零落如雪的杏花里看桑藍晴空般的笑臉了。桑藍心疼地對竹綠說,你不要那麼累,我看著都覺得累了。桑藍生日那天竹綠送給他一沓厚厚的浙大資料。那是她親手抄給他的。竹綠告訴他,我想和你一起去,我想要做一個身穿碎花旗袍的南國女子。
西風多少恨,吹不散彎眉。那些紅油紙糊的燈籠,一個一個地翻轉殘碎,印證著歲月的留痕。豪宅門扉的朱漆,一點一點地破裂凋零,描摹著時光的輪回。喧囂的金戈鐵馬點破了你夢境的華麗,鋪天蓋地的烽火搖晃著你微蹙的罥煙眉,你唱斷了咽喉,舞裂了霓裳,用翠巾搵淚,另添了一絲嫵媚。你低眉信手輕彈琵琶,淺斟低酌地卻換成了柳詞,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可正因有夢為伴,縱使紅衰翠減,血染畫扇,也都與悲傷無關。你我依然只如初見。
高二分班桑藍、竹綠都義無反顧地選了理,桑藍倒還是那麼安之若素,而竹綠卻有些力不從心,碰到那些古怪的習題時竹綠總是不知從何下手。竹綠本就是個理科相對薄弱的人,全年級組第一的語外成績也無法彌補她的缺陷。於是高二第一次月考竹綠就被甩在了六十名以外。竹綠知道如果期末考試再考這個成績的話,是會被驅逐出實驗班的。那天竹綠握著成績單淚如雨下,悲傷像黑色潮水般迎面襲來,因為桑藍也下降到了十幾名。這樣下去他們就無法實現他們的理想了。放學之前桑藍像往常一樣傳來紙條問她去食堂吃飯嗎?竹綠沒有回復他,鈴聲一響她就頭也不回的跑了出去。
沿途青綠色的草樹引渡著絕美的歸程,但它們卻被竹綠莫名其妙的淚沾染了一身。竹綠騎著自行車想著,我像就是一個……失敗的逃兵……是我耽誤他了吧,我不想的。
回家之後竹綠哽咽著喊了一聲,媽,我不吃了。就把自己鎖進了房間,頭裹在厚厚的被子里,彷彿要沉進深深的夢魘中去,不停的聽著那首悲傷又豪邁的歌,嘩啦嘩啦的伴樂像是江南的水聲,那個和桑藍有著同樣明亮眼睛的人唱著:壯志凌雲幾分愁,知己難逢幾人留。竹綠想起了那個網路作家所說的話,幸福終究是彼岸遙不可及的花朵,永遠讓人望而卻步。
後來竹綠把臉擦乾凈去上晚自習。遠遠的就看見桑藍站在學校的大門口。他的臉清澈如前。竹綠想繞開他從別處過去,無奈有人擋住了別處的路,只得繞回來,低著頭走到桑藍面前,抬起眼潦草的一笑,問,你怎麼還在這呢?桑藍低聲說,我一直站在樓上等你,看見你來了,就下來了。竹綠的心裡突然泛起一陣漂洋過海的憂傷,這樣好的人,我怎麼可以……拖累他呢……她的聲音夾雜著大滴大滴的淚水支離破碎地抖落開來,我們還是…….分開吧……
桑藍低下頭,看著竹綠的眼睛,溫柔而篤定地說,不行!
還記得你我的約定嗎?竹綠,我不會放棄!絕不會!!絕不會!!!絕不會!!!!你也不要。好嗎?
竹綠看著桑藍傳來的字條。那些誇張的感嘆逐漸在竹綠眼裡,在紙上洇開一片,像是雨水沾濕相思微染。於是記憶如星子墜落水面般叮咚作響,過往的情節像電影般在腦海里回放:桑藍在竹綠冷的時候借衣服給她;在雨天問竹綠帶沒帶傘,竹綠說帶了,桑藍卻不信,非要她拿出來看看才放心;帶竹綠去食堂,幫她打好飯,做在她對面,不斷的夾菜給她,並溫柔的告訴她,你好瘦,你要多吃一些,這樣,穿起旗袍來才會更好看。
紅渠照水,白鳥翻空。淡褪朱紅的木門又一次爬滿青苔藤蘿,一枝紅梅橫生出江南春色。清瘦的馬匹如古獸般馱載著你的夢境往江南春色的更深處去。深巷中隱約地傳來賣花聲,青石板如竹簡般一節一節展開,承載著我們多年的笑逐。你呼氣如蘭,笑著問我,我們在登山的時候,是不是要准備雨蓑、竹杖和芒鞋呢?華燈礙月,飛蓋妨花。我並不希求玉樓珠殿,只要得幾縷孤煙,與你共聽絲竹管弦,看潺潺流水,觀水村魚市,賞無限江山。
從那以後,竹綠曾不止一次地問桑藍,如果我被驅逐出重點班,怎麼辦?如果我考不上浙大,怎麼辦?而桑藍總是回答說,不會的。後來實在拗不過她,就專注的看著她---桑藍的眼睛如天上永不墜落的星辰,明亮的直指人心---對她說,你被逐出實驗班的話,我就陪你一起出去。說著桑藍笑起來,別人問起來,我就說換個環境嘛體驗一下生活。假如,你真的考不上浙江大學……假如,假如哦……那麼,我就陪著你留在朔北。你最初的理想,不是北京的一所大學嗎?
竹綠笑著沉默不言,心裡卻想著,桑藍,我無數次地對你說,你如此像一個才華橫溢的江南文人,我說過我要和你回江南去,我絕不食言。
期末考試和浙江大學在全國高校總排名中上升到第二位的消息一起如期而至。竹綠自信滿滿地在試卷上寫下最後一個句號。
之後就是短促而漫長的假期,桑藍回了家。竹綠和桑藍依靠一根電話線度過了整個夏天。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在長風的短笛聲中,空明的月色里,遠處傳來有節奏的搗衣聲,胭脂色的落花漸次飄落淡煙流水的畫屏。畫屏天畔,夢回依約,圓糯米,梅子餅,鳳尾蝶。你是否願意長眠,因為長眠就可以在夢里行盡江南。那幽蘭旋老,杜若還生,抹不去點染了蒼苔的石板。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盪不開傳說千年的濃艷。我惟願在歲月那邊,隻身化作靜默守護你的唐宋詩篇。
竹綠第一次在電話里向桑藍描繪她幻想中的江南,他們的江南:向晚的鍾聲里流水之畔的石橋邊鷓鴣振翅的樣子,瓦頂泥牆後的青青田埂上粉蝶翩躚的樣子,檀木方桌上擺放著青銅香爐煙火裊裊的樣子,倭髻垂頸環佩叮當的少女用青蔥般的手翻動古舊的線裝書的樣子,長長的鏤空格子窗外面微風吹拂竹影搖晃的樣子,還有桑藍牽著她的手在青石鋪就的小巷裡慢慢行走就像一起回家的樣子……竹綠夢囈般傾吐這些的時候桑藍總是安靜的聆聽,並且在每次掛斷電話之前總是對竹綠講同樣一句話。
假期快結束時竹綠打電話給老師詢問成績,老師告訴她考的還不錯,全校第八名。竹綠驚喜地愣了一下,問道,那季桑藍呢?他又沒發揮好排了全校第四,老師邊嘆著氣邊答著,高三了,咱們班的人員就依靠這次的成績取全校的前五十名定下來,不會再流動了,這次驅逐出很多人,但竹綠真的讓人很放心呢……竹綠握著電話漫不經心地聽著老師對她的乖巧與努力的稱贊。她在專注地看著窗外飛過的一群白鳥,它們像鼓動的帆一樣搖曳而過。
飄飄何所示,天地一沙鷗。竹綠淡淡地笑起來,不,如果我化成鳥,也不會是漂泊的沙鷗,因為我是青鳥啊,青鳥,那是古典傳說里預示著希望的鳥兒呢。
恍惚中竹綠看到桑藍的笑容,撐開來像是天上安靜的浮雲,桑藍干凈而平穩的聲音也又一次破空而來,重復著這個夏天裡重復過無數遍的話,他說:
竹綠,總有一天,我和你,我們將一起回到江南去。
PS:
我的家,在朔北以北,江南於我是太過遙遠的幻覺。可我總喜歡去找那些江南的照片來看,宏村、徽州……那些黑瓦白牆安靜地錯落起伏構成造物主最清淡的潑墨,我看著它們,無限歡喜,並幻想著有一天能到這些地方隱居。
看前幾屆的參賽作品,總有許多人意猶未盡地寫著江南,可見,這是一個寫不盡的話題。
我知道我用我笨拙的筆根本無法准確地描述那些清澈的繁華的感情,對江南的感情。但至少這將是一份深刻的紀念。
我想說的是,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就發生在我的朋友身上。她和他,他們那麼理智,卻又為了理想如同飛蛾撲火般奮不顧身。也許這些美好的堅持只屬於青蔥年代的我們。
謹以此文獻給我最好的朋友----她,及她的他。祝願他們實現一同前去江南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