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皮爾卡丹休閑裝真偽
看LOGO縫合線,如果是同一種顏色的就差不多。還需要看做工是否精細。應該能看出來的。專賣還能有假?費解中
B. 太原服裝城聖亞男裝裡面有沒有皮爾卡丹
C. 衣服牌子有哪些
1、范思哲(VERSACE),1978年誕生於義大利,由義大利設計師Gianni Versace與兄弟Santo及妹妹Donatella創立。2018年年末,Versace范思哲被美國輕奢集團Michael Kors(後更名為Capri控股)收入麾下,成為該集團旗下品牌。
范思哲經營服飾、香水、眼鏡、領帶、皮件、包袋、瓷器、玻璃器皿、絲巾、羽絨製品、傢具產品等。品牌標志是神話中的蛇發女妖美杜莎,代表著致命的吸引力。
來自義大利的奢侈品牌范思哲創造了一個獨特的時尚帝國,代表著一個品牌家族,它的時尚產品統領了生活的每個領域,其設計風格鮮明,美感獨特。
2、普拉達(PRADA)是義大利奢侈品牌,由瑪麗奧·普拉達於1913年在義大利米蘭創建。Miuccia Prada的獨特天賦在於對新創意的不懈追求,融合了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文化興趣,從而開辟了先驅之路。她不僅能夠預測時尚趨勢,更能夠引領時尚潮流。
Prada提供男女成衣、皮具、鞋履、眼鏡及香水,並提供量身定制服務。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獨家編制的2018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在美國紐約揭曉,普拉達排名第191。2019年10月,Interbrand發布的全球品牌百強榜排名100。
3、克里斯汀·迪奧(英語:Christian Dior),簡稱迪奧(Dior),是法國著名時尚消費品牌,亦為全球高級時尚品牌控股公司——LVMH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的子公司路威酩軒集團,是一法國酒業與高價奢侈品製造集團。
迪奧公司由法國時裝設計師克里斯汀·迪奧創立,總部設在巴黎。主要經營男女手袋、女裝、男裝、男女鞋履、首飾、香水、化妝品、童裝等高檔消費品。其男裝品牌現已獨立為迪奧男裝。
4、登喜路是權威男士的奢侈品牌,致力於挑戰人們對奢華的定義,以及對國際奢侈品牌的定見。遍布全球的220餘家精品店,以及位於倫敦、上海、香港和東京「Alfred Dunhill Home」,其極致奢華的零售環境享譽國際,完美見證了Alfred Dunhill不斷挑戰、超越自我的能力。
Alfred Dunhill只創造最精美的男士奢侈用品,集優雅、功能、創新於一身的完美產品。正是這一優秀的傳承和個性——以及對文化、旅行和工藝的衷心欣賞,奠定了Alfred Dunhill作為世界頂級男士奢侈品牌的地位。
5、蔻馳,1941年誕生。總部位於紐約。COACH是美國高端生活方式時尚品牌,為男士、女士提供精緻配飾與禮品,產品系列包括女士手袋、男士包款、男士及女士小皮具、鞋履、服飾、手錶、旅行用品、圍巾、太陽眼鏡、香水、時尚首飾等。
D. 世界分為幾種代表文化
按照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在《文明沖突論》中所提出的,世界上的文明可以分為:歐美文明、日本文明、儒家文明、伊斯蘭文明、印度文明、非洲文明、拉美文明、斯拉夫文明。
歐美文明主要是指西歐、中歐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日本文明信仰神道教和佛教;儒家文明主要是指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南韓、越南,主要信仰佛教和儒教;伊斯蘭文明是指阿拉伯世界和伊朗以及東南亞的馬來西亞等國,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印度文明是指大多數地印度斯坦地區,信仰印度教;非洲文明主要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宗教較為復雜,即有基督教也有本土的原始宗教崇拜;拉美文明是指墨西哥以南地區,主要信仰天主教;斯拉夫文明主要是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以及巴爾干、高加索地區,主要信仰東正教。
其中,歐美文明、拉美文明、斯拉夫文明來自於同一個祖先,即古代古羅馬、古希臘文明,宗教上幾大文明都信仰上帝;儒家文明、日本文明的共同來源是古代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共同的宗教信仰是從印度傳來的佛教;非洲文明本來很散漫,處於部落化的狀態,無統一的宗教信仰;印度文明自成一體,信仰印度教;伊斯蘭文明同樣獨立性強,信仰伊斯蘭教。
歐美文明通過戰爭和擴張催生並影響了了拉美文明;歐美文明又和斯拉夫文明經常發生沖突,如美蘇爭霸,斯拉夫文明又學習歐美文明使自身強大,如彼得大帝改革;伊斯蘭文明和歐美文明不能和平相處,十字軍東征就是例證,但雙方又有很深的經濟聯系,絲綢之路的貨物通過伊斯蘭世界進入歐洲;非洲文明在歐美文明入侵之後遭到了破壞,被迫開始了現代化的過程。伊斯蘭文明和儒家文明也曾發生過沖突,如唐代中國和阿拉伯的恆羅斯之戰以及中國清政府剿滅打著宗教旗號分裂祖國的阿古柏政權,但更多的是交流,如古代絲綢之路。日本文明和儒家文明發生過戰爭,如朝鮮被日本侵略的壬辰衛國戰爭(萬曆年間),中日甲午戰爭,中日第二次戰爭(1931——1945),但日本文明是從儒家文明中分化出去的。印度文明受到歐美文明影響大,採用了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解決文化差異,關鍵在於各國要能夠包容不同文明,實現多樣化,用中國的外交政策來說就是「求同存異,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