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改變孩子的任性
三歲是孩子的分水嶺,三歲之前的記憶沒什麼,三歲後孩子的興趣、習慣、人生觀,社交、志向等各方面開始建立,所以父母在孩子這個階段開始一定要特別注意,首先你要你老公與爺爺奶奶說說:不要在你們教育孩子時,當孩子面袒護孩子。在教育孩子上要全家觀點一致,不然的話,兩種態度,對孩子不利,因為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孩子很容易傾向於袒護自己的一方,造成孩子任性。另外,當孩子找你要學習以外的任何東西時,你不能立即滿足他,你說:家裡錢不夠,你看路邊那些討錢的人,多可憐,如果我們有錢就應給點他們呀。這既培養了孩子的愛心,又知道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要靠雙手勞動得來的。你不能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剋制力,也就是培養孩子不要任性。你不想要孩子任性,那你就要學會「從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開始。」現在孩子才三歲 ,一些毛病糾正還不遲,如果他哭鬧不止,你就讓他哭,你不要看到他哭,你就心軟,你理都不要理他,哭累了,你自然會停下來的,如果他一哭你就投降,那麼下次他會用同樣的辦法得到他所要的東西,你還需要你的家婆家公配合。老人帶小孩子只是溺愛,不能科學的教育孩子。
B. 如何糾正孩子任性倔強的性格
教育倔強的孩子,對家長來說,確是一件麻煩的事,但你應該看到,倔強的孩子往往有他獨立的見解和個人意志,孩子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主張,即表示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是為了加強和發展自己地位的表現。你若以粗暴的態度去對待,孩子會同你「頂撞」,倘若你聽之任之,則更助長其「犟脾氣」。因此,教育倔強的孩子應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才行。一、充分講清道理。孩子往往只知道他「想做什麼」和「不想做什麼」,而不明白「為什麼要這么做」和「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的道理。因此,隨著孩子智力的發展,逐漸有了自主的意識,應該提出充分的理由告訴孩子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有了判斷是非標准,孩子更能自已處理事情。相反,如果父母只簡單地命令道:「我說這么做你就得這樣做」。其結果只是強迫無條件服從自己,孩子往往會由於不明是非更固執已見。二、態度必須明朗。要孩子接受意見,態度必須明朗堅決,孩子就會知道自己再任性蠻吵也不會被接受,千萬不能說「求求你,聽媽媽的話吧?」這類話。這表示父母無能。父母採取低姿態向子女哀求、屈服,只能使孩子愈發任性。三、制定紀律規則。愛是至上的,但不能沒有紀律。給孩子訂立一些明確的行為准則,比如晚上幾點鍾必須關掉電視上床睡覺以及不許吃零食的標准等。同時,你應該讓孩子明白你對他合情合理的限制是真正的愛心和關心。四、不要承認例外,要使教育發生功效,就得確立一個原則。五、制止任性行為要矯正孩子的任性,有時父母採取強制的手段。有位兒童心理學家主張糾正孩子偏食的方法,是在正餐的時間內給孩子吃父母所做好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吃就收回,到下餐之前,即使孩子哭吵鬧,也不要給任何東西吃,不出三天,孩子就會接受父母所給的食物、不再偏食。在這種情形中不遷就孩子的任性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六、適當的懲罰而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故意搗蛋而不聽勸罰。如果完全不採取懲罰,也會助長孩子的任性。他可能受得父母在鼓勵他重犯,往後將有過之而天不及。不過。懲罰應適度,要堅決針對孩子所做的某一件錯事,而不能傷害他們的人格,更不能損害他們的身體以免發生意外。
建議不要想太多 想多了累
這樣的提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C. 如何把一個任性,目無尊長的小姑娘制服
你真的很天真啊。我建議你還是去問一問你的媽媽是什麼意思。我想做為一個師傅,應該有這點肚量的。我想你還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你的母親學習才是。
D. 淺談如何糾正孩子的任性
教育倔強的孩子,對家長來說,確是一件麻煩的事,但你應該看到,倔強的孩子往往有他獨立的見解和個人意志,孩子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主張,即表示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是為了加強和發展自己地位的表現。你若以粗暴的態度去對待,孩子會同你「頂撞」,倘若你聽之任之,則更助長其「犟脾氣」。因此,教育倔強的孩子應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才行。一、充分講清道理。孩子往往只知道他「想做什麼」和「不想做什麼」,而不明白「為什麼要這么做」和「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的道理。因此,隨著孩子智力的發展,逐漸有了自主的意識,應該提出充分的理由告訴孩子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有了判斷是非標准,孩子更能自已處理事情。相反,如果父母只簡單地命令道:「我說這么做你就得這樣做」。其結果只是強迫無條件服從自己,孩子往往會由於不明是非更固執已見。二、態度必須明朗。要孩子接受意見,態度必須明朗堅決,孩子就會知道自己再任性蠻吵也不會被接受,千萬不能說「求求你,聽媽媽的話吧?」這類話。這表示父母無能。父母採取低姿態向子女哀求、屈服,只能使孩子愈發任性。三、制定紀律規則。愛是至上的,但不能沒有紀律。給孩子訂立一些明確的行為准則,比如晚上幾點鍾必須關掉電視上床睡覺以及不許吃零食的標准等。同時,你應該讓孩子明白你對他合情合理的限制是真正的愛心和關心。四、不要承認例外,要使教育發生功效,就得確立一個原則。五、制止任性行為要矯正孩子的任性,有時父母採取強制的手段。有位兒童心理學家主張糾正孩子偏食的方法,是在正餐的時間內給孩子吃父母所做好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吃就收回,到下餐之前,即使孩子哭吵鬧,也不要給任何東西吃,不出三天,孩子就會接受父母所給的食物、不再偏食。在這種情形中不遷就孩子的任性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六、適當的懲罰而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故意搗蛋而不聽勸罰。如果完全不採取懲罰,也會助長孩子的任性。他可能受得父母在鼓勵他重犯,往後將有過之而天不及。不過。懲罰應適度,要堅決針對孩子所做的某一件錯事,而不能傷害他們的人格,更不能損害他們的身體以免發生意外。
E. 孩子任性如何管教
任性是孩子一種常見不正常的心理狀態的反映。也是他們要挾父母,滿足自己某種要求的一種手段。任性對孩子來說又是建立在父母對其行為的妥協基礎上的報償。父母對待任性的孩子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糾正,會使孩子的任性無所控制的發展,後果不堪設想。那麼,如何矯正孩子的任性呢?
(一)挖根究底,找其原因。 對任性孩子的行為矯正,分析孩子的任性心理是關鍵。孩子的任性是由多種心理引起的。有的是為滿足某種物質需要,有的則為了得到父母嬌寵,有的是為了表示自己的堅強,有的則為得到別人的承認等等。總之,各種心理需要,是任性行為的原因。
(二)找其原因,實施教育。 作為父母,要承認孩子有些要求是合理性。又要告訴他們有些要求是家庭和社會條件所不容許的。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的物質要求,父母的嬌寵,競爭中的取勝,別人的承認,都不是任性所能解決的,要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與他人的合作。對孩子任性行為的矯正要注意採取兒童心理規律的方法。
1、精神轉移法
當孩子任性起來時,可以讓孩子從某一興奮上轉移開。可讓孩子去干點別的事情。如;講個故事、說個笑話等等,使任性的興奮得以淡化。如孩子逛商場時,孩子看到遙控的汽車,非要吵著買,而家中已有類似的玩具,你可以說:「那邊還有更好看的呢,我們一塊去看看。」先把孩子引開,事後耐心教育。相反的,當時做父母的要是對孩子大聲的訓斥、責罵,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而且還會引起孩子大聲哭鬧,最後做父母的只好妥協。
2、暫時迴避法
讓孩子自己冷靜下來進行思考,使其失去人性釋放的對象。待其冷靜後實施教育,講清原因,找出毛病,會使孩子的任性得到某種教訓。
3、對比誘導法
任性的孩子好勝、自尊心強,可採取對比誘導法。所謂「對比誘導法」就是用它所了解的英雄和先知哲人的事跡或行為進行對比,使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勝心得到激發,從而誘導孩子主動改變任性的行為。如:孩子非常害怕打針,在打針前,家長和孩子說:「打了針病就會好了」之類的話,孩子還是不願意打針。還會任性的說:「我就不打針。」那麼家長可換一種方法說:「你不是說要和解放軍叔叔一樣勇敢嗎?我看你沒有解放軍叔叔勇敢!」以此來誘導和化解孩子的任性。
(三)切忌打罵、遷就
任性孩子的行為矯正要切忌打罵,切忌無邊無際的遷就。這兩種極端的做法都對矯正任性行為無益。美國心理學家威廉
F. 怎麼制服調皮的小男孩
我一直都是這個觀點小孩子還是調皮一些,
不管男孩女孩,個性上外向一些,利於以後的人際交往,
在不可預見的未來,其生存能力也會比較強一些,
如果,男孩子一個個都如女孩子般文靜,女孩子都似林黛玉般纖弱,
你會更為他(她)擔心,
調皮應該不是壞事情,只要不是達到歇斯底里的地步,應該因勢利導給他發展空間,
父母的引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都是很重要的
G. 如何管教脾氣暴躁任性的孩子
關鍵找出導致孩子暴躁和任性的原因,如果家裡所有人教育不一致,長輩偏坦等會使孩子鑽空子,暴躁,任性,我認為說家裡要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的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結果就是因為教育不一致導致孩子任性,進而脾氣暴躁。一定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才行,這樣孩子才好教好管理。
H. 如何面對任性倔強的孩子
,是我在進行教育講座時,家長們提問最多的問題之一。 一個家長說:「我女兒3歲了,以前一直比較聽話。可是近來特別任性,不但不聽話,還總跟大人鬧別扭。前些天,天氣特別冷,我要給她穿棉衣,可她就是不穿。我告訴她外面很冷,不穿棉衣會凍著、會生病。可她就是不聽,堅決不穿。我勉強給她穿上,她一甩袖子,就又脫下來了。眼看上班就要遲到了,我急得沖她大喊起來,還打了幾巴掌。最後索性強按著硬把棉衣給她套上,拉起她就往幼兒園走,但她一邊走還一邊不停地扭動著。你說我應該怎樣對她?」也有不少家長提問:「孩子以前挺乖的,怎麼現在越來越任性、越來越不聽話了,不知道應該怎麼管教?」 如果你是一位讀過兒童成長方面書籍的家長就會知道,上述情況並不是孩子真的任性了,而是孩子正處於「第一反抗期」。這個時期,孩子有一定的叛逆性。你讓他向東,他偏要向西;你要他向南,他偏要向北;你跟他來硬的,他比你還硬。這種情況,你不如先依了他,等他牛勁過了再跟他講道理。比如用緩和的語氣告訴她外面很冷,不穿棉衣會凍壞身體,接著帶她到室外去感覺一下,如果確實冷,她自然會加衣服。這樣做也用不了幾分鍾,這樣孩子就不會任性、犯倔。如果你硬要孩子按你的想法去做,雖然孩子會暫時屈服於你,但時間長了,還真的會將一個正常、平和的孩子塑造成一個真正任性倔強的孩子。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任性倔強呢?真正的任性倔強就是: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很固執、抗拒、不服從父母管教、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應,內心不服,父母不在旁邊時,就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任性是人類性格品質中不好的一種表現。倔強雖然也有好的一面,但過了頭也是不好的。一般來說,任性、倔強等性格有先天的遺傳因素,但也有很多是由於早期家庭教育不當造成的。 造成任性、倔強的原因一般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慣出來的;第二種是打出來的;第三種是家長提示出來的。 有一些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予孩子的愛護關照太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無論對錯一律滿足,時間一長就給孩子形成了想要什麼就得有什麼,我想怎麼著就要怎麼著的錯誤認識。而當他們的願望不能得到滿足時,就大哭大鬧,哭鬧不止,而此時家長如果繼續遷就,就更增長了他任性的成分。 也有一些家長,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他們希望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不允許孩子有過失、有錯誤,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落後教育觀念,動不動就打罵孩子、使用暴力,久而久之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明明知道自己錯了也要對抗,養成了倔強的脾氣,而此時家長更氣不過,於是再狠打。這樣越打越犟,越犟越打,本來平靜隨和的孩子,卻被家長打成了一頭不服管教的犟牛。 還有一些家長,孩子本來偶爾犯一些小脾氣、使一點小性子是很常見的,但家長就認為是孩子任性、犯倔。於是人前人後地講孩子多麼任性、多麼倔強,講得多了,相當於給孩子暗示,反而強化了他的叛逆,由偶爾的任性犯倔,變成了真正的任性倔強。 找出了孩子任性倔強的原因,糾正起來似乎就有了方向。 對於由於嬌慣造成的任性倔強,家長就要狠下心來,堅持原則,在孩子哭鬧時不理睬、不遷就、不給他好處,等他停止哭鬧了再給他講道理,並告訴他以後越哭鬧越得不到好處。還要告訴他無論什麼事情、什麼要求,都要用積極協商的辦法去解決。這樣不但可以糾正孩子的任性,而且培養了孩子用積極的方法處理問題的好習慣。 案例一:知心姐姐盧勤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她去商場買東西,看到一個兩三歲的孩子要買一個很貴的玩具,媽媽沒有給他買,這孩子就大哭大鬧,先是對媽媽拳打腳踢,後來索性坐在地上撒潑。搞得這位媽媽十分難堪,怎麼勸怎麼哄也不行。媽媽嘆了口氣,拿出錢包,准備「屈服」了。 就在這時盧勤老師制止了她:「不能慣著他!不能讓無理取鬧的孩子得到任何好處,不然你一輩子都要受苦。」盧勤老師勸她馬上「離開」,不再理這個孩子,孩子哭得更厲害了。 然後,盧勤老師對這個孩子說:「你就坐在地上哭吧。你看,媽媽已經走了,她才不會給一個這么不懂禮貌的孩子買玩具呢!大家也不會理你的!」說完,擺擺手,讓圍觀的人全都走開。 孩子把抹眼淚的手指分開一道縫,看了看,大家都走了,媽媽也「走」了。他立刻停住了哭聲,爬起來去追媽媽。看到媽媽頭也不回地往前走,孩子急了,喊著:「媽媽,等等我!我不鬧了!等等我!」 看,對待這樣的孩子,就要採取這樣的措施,如果不是盧勤老師的幫助,這位媽媽就會在教育孩子的戰場上敗下陣來。而孩子一旦在這樣的「較量」中佔了上風,那就會助長孩子的任性,如果以後再有沖突,媽媽就難於取勝了。 對於打罵造成的任性倔強,家長首先要檢討自己,要摒棄落後的教育觀念和粗暴的教育方法。要尊重孩子,平等對待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多講道理。要允許孩子犯錯誤,允許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試了行不通的時候,你再給他指導,這時他才會心服口服,這樣培養出的孩子,不但不會任性,而且還養成了自信、堅強、勇於創新、善於改正錯誤的好習慣。 案例二:我以前的同事柴老師,對學生很嚴厲,對自己的孩子更嚴厲,常常為一些小事罵學生、打孩子,結果和學生關系不好,和自己的孩子也鬧得很僵。他的話孩子根本聽不進去,他很煩心,老在辦公室訴苦。我們都勸他:首先改一改自己的脾氣,不要動不動就板著臉批評學生、打罵孩子,即使孩子有錯誤,也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不要大事小事都上火,將心比心,誰願意老被別人批評指責?通過同事們的開導,他改變了自己,結果不但和學生的關系好了,和自己孩子的關系也好了。對此他深有感觸地對大家講:「寬容、和顏悅色地和孩子溝通,確實比批評打罵好得多,孩子越打罵越倔強、越不聽話!」 對於因為暗示造成的任性倔強,家長應丟掉人前人後講孩子缺點的壞習慣。要淡化他的任性倔強,有意表揚他的平靜隨和。當孩子偶爾犯倔的時候,採取寬容的態度,容許孩子按自己的意思做事、允許孩子發泄不滿,事過之後再和孩子進行交流。這樣孩子的任性倔強就會一點點地消失,而且會變得通達隨和起來。 案例三:我有個朋友,在孩子處於「第二反抗期」時,常常表現出一些不服從大人的舉動。這本來是正常現象,但他們夫婦卻老說孩子不聽話,還愛在別人面前說孩子任性倔強。 一次我到他家串門,見我來了,他就叫孩子出去買個西瓜回來。但孩子就是不去,他很尷尬,就說:「我這兒子慣壞了,很任性……」使不動孩子,他就自己去買西瓜了。等他走後,孩子就來跟我道歉:「莫叔叔對不起,不是我不想聽話,是我爸媽老說我任性倔強、不聽話,我很煩,所以故意氣他們……」 聽了孩子的話,我的心裡有底了。我先安慰了孩子,肯定他父母的錯誤,再給他講自己應該怎麼做。對於我的建議,孩子很順從,根本看不出他是一個任性倔強的孩子。等我朋友回來後,我把孩子的感受向他講了,又給了他具體的建議,讓他不要再這樣對待孩子,結果他們雙方都發生了改變。為此,我的朋友和他的孩子都很感激我。 以上三點,是應對孩子任性倔強的最常用方法。
I. 小孩子很任性,該怎麼管教
任性表現在生活上面就是不願意和你們商量,原因還是出在你那裡,你沒有給他們制止商量的餘地。下次他任性的時候,你如果不滿足他的話,他很可能用不吃飯,不睡覺,鬧來威脅你。你不要輕易的心軟。你把他帶到一個單獨的房間裡面,最好是卧室,你讓他鬧,你笑著看著他,讓他鬧,你也不和他講什麼道理,他是聽不進去的,等他鬧累了,你拿條熱毛巾給他搽干凈。然後問他,比如他為什麼要買一個東西,你要聽他怎麼說。然後你跟他說:媽媽不是不跟你買,媽媽跟你買有條件。通常孩子對條件和時間觀念都很模糊。這樣也可以培養他的時間成本的觀念,藉此培養他的耐心。比如如果他能忍住在多長一段時間不把糖果或者是獎勵消耗掉,就給他另外更豐厚的獎勵。你要讓他認識到要獲得你的愛,是要有交換的,是要付出的,以後讓他主動找你商量。
J. 如何制服在外膽小不說話家裡脾氣大任性的孩子
說實話,我也有孩子,我認為我國小孩不採取點暴力真的不行!別老學外國教育,因為我們生活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