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自己改校褲有圖。
在中間沿褲縫剪開,然後按自己想要的粗細剪掉一部分的布料,再沿著邊縫起來。
❷ 服裝製版各部位尺寸公式表,有誰知道的,麻煩告訴,謝謝!
一、袖窿來源:
袖窿與人體臂根圍相吻合,形狀與尺寸來源離不開人體。在服裝袖窿結構與形狀的研究中,一是解剖人體,觀察人體臂根圍截面,能直觀並且詳細的了解到眩骨、三角肌、胸大肌、棘上肌、前後腋窩下脂肪層等內部關系。二是用蛇型尺在人體臂根圍進行精確測量,在保證不變形的情況下,拓畫在紙上,這樣也能清楚的觀察到外型輪廓線。同時,可以准確測量臂根圍度尺寸,建立起袖窿結構的基礎理論。有利於在各種款式服裝變化中,推導出科學合理的計算公式。
二、人體臂根圍測量:
圖中臂根截面形狀是測量凈胸圍84cm的標准人體取得的。人體臂根圍形狀及尺寸近似整圓,直徑在11.5cm左右,圍度36cm,可從觀察中得到,前袖山強彎曲,後袖山弱彎曲。因為前袖山由眩骨頭形成,後袖山由三角肌形成。前後腋窩點成前略高、後略低的形狀。
三、按人體臂根圍推導公式:
A、袖窿深推導:將測量得到的臂根圍形狀拓畫在紙上,確定前胸寬與後背寬線。將肩峰點SP打開,將前袖山弧線拉成與前胸寬所形成的11度夾角,此時按水平線測出SP點移動為3cm,將此點作為有效袖窿深點加原來的直徑長度。再加肩斜角度形成的數據4.5cm,可以得出11.5+3+4.5=19為前NP點至BL線距離。代入2B/10可得到16.8cm再加2.2cm=19cm,因此BL公式可得到2B/10+2.2cm,B84cm,BL=19cm(最小BL線深)。如果彈力面料可以負緊身,前胸寬可減小至2B*/10,BL線公式可不變。
B、前胸寬,後背寬公式推導:已知:B/2-龍門寬=前胸寬+後背寬。84/2-11.5cm=30.5,30.5/2=15.25(平均分配)。按前胸後背差1cm,前胸寬等於15.25-0.5=14.75≈15cm;後背15.25+0.5=15.75≈16cm,代入1.5B/10公式,胸84cm,1.5B/10=12.6cm。距15cm相差2.4cm,可採用2.5cm計算,即1.5B/10+2.5cm。後背寬比前胸寬大1cm,可推導出公式為1.5/10B+3.5cm。將36cmAH代入HB,約毛病地0.85HB。凈胸圍84cm,HB-42cm,0.85HB×42=35.7cm≈36cm。內衣類可得出0.88HB,基礎推算完全可得到0.85HB。
四、按不同款式服裝確定BL線:
基本BL線公式推導,我們在人體上取得計算可簡化為BL=2B/10+2cm。各類服裝可加系數變化及放鬆量變化,每類服裝袖窿應加深1.5-3cm,AH不小於5cm較科學。因為5cm除以2π等於0.8cm是可以看成是另一類服裝變化的。小於0.8cm可以認為是同一類款式放鬆量在做變化。
A.緊身類、無袖類、針織類:2B/10=2=x,x=0
B.緊身適體類、唐裝、旗袍類:2B/10+2+x,x=1~1.5cm
C.適體類、正裝類:2B/10+2cm+x,x=2~3cm
D.較寬松類、襯衣、風衣、休閑類:2B/10+2cm+x,x=3~5cm
E.寬松類:風衣、大衣、茄克類:2B/10+2cm+x,x=6~8cm
❸ 什麼是服裝結構原理和制圖與製版的聯系是什麼
問題很多很亂,我簡單的回答一下吧。
一:結構制圖和製版是一樣的,就是通俗說法的紙樣或打版。
二:紙樣和車縫都是學服裝設計的必修課。有重要的因果關系。
三:太模式的學習,會不會局限創作性?入門的時候必須這樣學,除非你是天才!
等你有了基礎再采眾家之長自創門派吧。
另:你覺得裁剪技術和縫紉很關鍵。這想法非常正確!設計大師都是自己打版自己縫紉的。
第一步:將校服褲子的褲腿平整的展開。
❺ 校服褲子要怎麼改..最好有圖..
你可以去改窄腳,窄腳分尺度,有5寸、6寸……按你喜歡來改,如果不想在膝蓋那鼓起,就讓改衣店那個人幫你改短一點。或者加腳環,就是下面裹實腳那種,款式你自己選擇。還有就是建議你去改衣店改,不貴,如果自己改錯了,褲子就穿不了了。希望採納!!!
❻ 怎樣制衣服結構圖
服裝打板必備知識
作為紙樣師應具備三個方面的知識:人體知識、材料知識和服裝工藝知識。
人體知識包括:人體骨骼結構和人體肌肉組織的結構、人體各部位體表形態及人體靜態時一般特徵、人體運動規律及動態時的一般特徵、人體生長發育的比例變化規律、人體身體變化的前後平衡規律、人體外形的男女性別差異和人體外形變異的特殊體型、號型規格的分類及號型規格適應於哪類人群的覆蓋率、人體的比例。
服裝材料的知識,首先是有面輔材料的質地性能差別。服裝制板時要掌握面輔料的性能,以便在制板時做出相應的適當調節,如按其自然回縮率、升溫縮率、縮水率等具體性能和數值,在制板時進行調節,以確保成品規格的要求,另外要根據面料的紗支、密度、垂感、織紋組織和厚度、軟硬度等在制板中區別對待。
其次,服裝面料的表面差別,面料正反面及不同的織紋特徵,對制板有很大的影響,如面料的倒順光,倒順條格以及色織或印花織物中的花紋圖案的植物圖案、鴛鴦條格等。
再有,面料的經紗和緯紗的概念,面料的主要構成方式是由經紗和緯紗織成的,布匹的長度順布邊的是經紗,通常稱之為直紗,布幅的寬度為緯紗,通稱之為橫紗,由於它們在紡織過程的工藝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性能,在服裝上的應用也各不相同。
直紗具有結實不易伸長變形的特點,適宜按人體垂直的方向,主要表現在服裝的長度方面。橫紗的紗質柔軟,捻度較小具有能夠略微伸長或縮小的特點,適宜於人體橫向的使用,主要表現為服裝的圍度及各局部的寬度。斜紗就是經紗和緯紗的交點斜向使用,具有伸縮性較大,富有彈性,有良好的可塑性,易於彎曲變化,在服裝上許多邊條等部位經常使用,有飽滿、曲彎圓順自然的優異效果,另外在連衣裙、大衣等大幅和斜裁的服裝中也取其垂綹順暢、浪勢圓腴,張弛自如的效果。對於斜紗的使用要注意兩點,其一,取面料經緯紗的45。斜角為正斜紗效果性能最佳,大於或小於45。角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二,要考慮斜紗的方向有橫斜和豎直斜之分,也有稱之為斷絲和順絲。
紙樣師還必須要了解服裝的製作方法,制板與縫制工藝之間是必須要密切配合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縫份結構,如上裝的背縫、側縫、袖縫、上領縫等。下裝的襠縫、腰縫、側縫等,另外還有做縫的表現方法,有劈縫、倒縫。倒縫又可分為鎖邊倒縫、包邊倒縫、明壓線倒縫、筒子縫、暗包明緝、明包暗緝等等,這些都要在制板時留放縫頭,作出不同情況區別。
②縫邊構造,服裝各部位或部件的邊緣都要有一個連折或另外單緔的形式區別,如底擺、袖口、褲腳口、止口、袖窿、領口等等,這些結構處理在制板時都應該反映出來。
③內部構造的區別,包括衣服的面和襯及其它輔料的結構關系,如上衣是掛全里或半里,還是不掛里子,其用襯及製作工藝都要改變,在制板時就要進行不同形式的改變。
④整形工藝,從目的上是針對某些部位使其縮短或伸長以達到面上的凸起或凹陷,從手段上包括手工的抻拽或縮攏,加上牽條的固定和手針的拱線收縮等,還有專業設備的整形、拔襠、燙胸等等,這些工藝手段的處理在制板時都要進行適當的處理和調整。
服裝打板知識
一、成衣生產的服裝紙樣設計
服裝設計效果圖向平面結構圖轉化成為成衣生產用的毛樣(生產紙樣),即設計效果圖-確定體型及數據-結構分解草圖-確定主要部位制圖規格數值-平面結構圖凈樣-毛樣。在這樣一個紙樣設計過程中,紙樣設計者一定要考慮如何能設定出一套較佳的生產紙樣,才能使成衣達到改善品質,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而也就不同於普通的紙樣製作(用於個人及定做服裝)。
1、樣按所設計的縫制工藝將服裝結構圖放出所有的縫份,除了凈樣上已有的各種技術參數和標記外,應註明縫制方法及要求;熨燙部位及方法;要求工藝順序,用於排料、確定排料方式及准確耗料量的生產紙樣必須具備以下復核:(以男裝襯衫為例)
① 對設定尺寸的復核。依照客戶或已給定的尺寸對紙樣的各部位進行測量。
②對各縫合線相吻合的復核。服裝各部件的相互銜接關系,如圖(1-1)所示為男裝襯衫的生產紙樣,需要在紙樣製作好後,檢查袖窿弧線及領窩弧線是否圓順;檢查衫腳下擺和袖口弧線是否圓順;檢查袖山弧線和袖窿弧線長度是否相等;檢查領窩弧線和領腳線長度是否相等;檢查袖身的袖口弧線(除褶襇外)和袖級寬度是否相等;檢查前後側縫長度是否相等。
③對各對位記號的復核。男裝襯衫有前幅襟貼翻折記號及鈕門記號;衫身袖窿弧線和袖子的袖山弧線對位記號;領子的鈕門記號及與前中線對位記號;明貼袋的貼邊翻折記號等;袖身的袖口線上的褶襇記號等。
④對布紋線的復核。檢查布料裁剪時所用的絲縷紋向。
⑤對縫份的復核。男裝襯衫生產紙樣除襟貼和明貼袋縫份(止口)以外,其餘均為1CM縫份。
⑥對紙樣總量的復核。男裝襯衫紙樣共有11塊紙樣(含底領和面領)。
⑦復核各資料是否齊全。包括款式名稱、裁剪數量、碼數、裁片名稱等。
2、將已復核後的紙樣經裁剪製成成衣,用來檢驗紙樣是否達到了設計意圖,這種紙樣稱為「頭板」,對非確認的紙樣進行修改,調整甚至重新設計,再經過復核成為「復板」製成成衣,最後確認為服裝生產紙樣。
二、裝紙樣設計需要考慮實際成衣生產的布料、採用的工藝結構、服裝款式、品質要求。
在服裝紙樣設計過程中,由於服裝款式各異;布料組織結構的差異及厚薄不同;服裝工藝製作及機器類型的限制;服裝的品質及組織結構等方面的不同,都會影響實際生產,因而服裝結構紙樣的製作也有不同的要求。
1、依據服裝面料組織緊密不同、確定不同縫合方式對加縫份的不同要求。
①按照布料厚薄的區別可劃分薄、中、厚三種放縫量,薄型面料的服裝紙樣放縫量一般為0、8cm,中型為1cm,厚型為1、5cm。
②接縫弧度較大的地方放縫要窄,如袖窿、領窩線等處,因為弧度問題縫份太大會產生起縐褶,然而生產紙樣的放縫設計盡可能整齊劃一,這樣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提高了產品質量的標准,所以襯衫領子和領窩線的放縫還是為1cm,縫制後統一修剪領窩線為0、5cm,既可以使領窩圓弧部位平服又可以避免因布料脫散而影響縫份不足。加服加量的地方放縫要寬些,如西褲後片的放縫,後中線部位所加的縫份為2、5cm(見圖2-1a),上身的前後側縫可加1、5cm等,既可以提高產品的銷售量又可以滿足客戶的心理要求。
③不同的縫合方式對加縫份量有不同的要求。如平縫是一種最常用的、最簡便的縫合方式,其合縫的放縫量一般為0、8~1、2cm,對於一些較易散邊、疏鬆布料在縫制後將縫份疊在一起鎖邊的常用1cm;在縫制後將縫份分骨的常用1、2cm(見圖2-1b)。對於服裝的折邊(衣裙下擺、袖口、褲口等)所採取的縫法,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鎖邊後折邊縫,二是直接折邊縫(見圖示2-1c)。鎖邊折邊縫的加放縫即為所需折邊的寬,如果是平擺的款式夏天上衣一般為2~2、5cm,冬衣為2、5~3、5cm,褲子、西裝裙一般為3~4cm,有利於褲子及裙子的垂性和穩定性;如果是有弧度形狀的下擺和袖口等一般為0、5~1cm,而直接折邊縫一般需要在此基礎上加0、8~1cm的折進量,對於較大的圓擺襯衫、喇叭裙、圓台裙等邊緣,盡可能將折邊做的很窄,將縫份捲起來作縫即為卷邊縫,捲成的寬度為0、3~0、5cm,故此邊所加的縫份為0、5~1cm,如果是很薄的而組織結構較結實的可考慮直接鎖密珠作為收邊,也可作為裝飾。牛仔褲的側縫、內縫和後幅機頭駁縫常用的縫合方式是包縫的做法,這一包縫做法的好處是耐用性強,所加的縫份需要注意前幅包後幅還是後幅包前幅、後幅包機頭還是機頭包後幅,一般縫份為1、2cm,但是實際生產所用的縫份有所不同,香港旭日集團惠州大進有限公司長期生產牛仔褲,實踐得到較佳的方法:被包的裁片所加的縫份為0、6cm,另一裁片為1、6cm(見圖2-1d)。,因為按規定的尺寸是在縫骨邊緣開始計算,成品完成後不會影響尺寸的准確性、劃一性。
❼ 急求 涼宮春日的憂郁 北高校服製版圖。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1%B9%B9%AC%B4%BA%C8%D5%B5%C4%D3%C7%D3%F4%B5%DA2%BC%BE&in=22985&cl=2&cm=1&sc=0&lm=-1&pn=3&rn=1&di=1285133324&ln=980
這個?
❽ 哈倫褲怎麼製版
哈倫褲只是在於尺寸的大小,製版也是比較容易的,有圖就能製作,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