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作文素材 旗袍
【旗袍文化概說】 旗袍是民國的旗人之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但是並非漢族的民族服裝,這是一直存在的一個誤區。
旗袍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演化為天地間一道絢麗的彩虹。願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憧憬、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旗袍文化故事】 辛亥革命後,時裝流行的中心由蘇州、揚州轉至上海。上海是婦女尋求解放的前沿陣地,掀起了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大方,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美和健康美。當時上海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化身,她們年輕、時尚,是旗袍流行的先驅者以至社會各行各業、都市名媛、時尚人物紛紛效仿女學生打扮。當時學生女裝流行上衣下裙式,上衣有衫、襖、背心,樣式有對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變化。領、袖、襟、擺多鑲嵌滾花邊或刺綉紋樣,衣擺有方有圓、寬瘦長短的變化也較多。隨著「五四」運動推向高潮,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開展,進一步喚醒人們對美的渴望,提出自由、進步、民主的口號。與此同時,上海服飾首當其沖,走在時代前列,追求服飾的新潮時髦、改良與解放,成為當時的風氣。領子忽高忽矮,腰身裁剪合貼,無袖短袖,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面孔,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以來束胸寬袍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美和曲線美充分展示出來,把歷來飽受封建時代壓制的女性置於服飾藝術的浪尖上,同時非常明確地提出對於禁慾主義的一種反抗,為女性解放立了汗馬功勞。
1956年,據說蘇聯的某領導人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新中國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我們國家提出口號「人人穿花衣裳」,於是旗袍便一顯身手,但此時的旗袍不妖也不媚,不柔也不剛,增添了一種樸素、自然、健康的內涵,強調實用、大方的原則。爾後服裝設計師對中國的旗袍一直不斷地進行改良,使這種民族服裝既具有東方特色,又符合世界時裝的流行趨勢,具有優雅、賢淑氣質的旗袍,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得到了國際的公認。
近年來,我們的旗袍深受國際時裝界的青睞,無袖、收腰、高開衩、超短、低胸、裸背等各種形式變化無窮。珠片、亮片、閃光、刺綉、緄邊、織物印花、扎染等工藝裝飾大放異彩,顏色濃烈、亮麗、跳躍、濃重、柔和、不對稱,大膽突破了旗袍原有模式,融入了時代創新精神,注入了時代的血液,賦予了青春的活力,用一種嶄新的觀念,抒發著一種嶄新的情懷,展現了東方神韻之美。中國模特小姐選秀比賽,一般都有旗袍禮服表演。歌星影星,也紛紛穿上旗袍秀一秀美腿和窈窕的身段,美女鞏俐連續幾年穿著旗袍式的禮服出席國際影展,襯托出豐滿的身姿;劉嘉玲也在旗袍中演繹國際名牌大腕的豪華風韻;章子儀在穿膩肚兜之後,也開始做冷艷的旗袍造型;萬人迷陳好穿旗袍風情萬種,女人味十足;趙雅之把旗袍穿到極致;趙薇扎著兩根大辮子演繹清純的女學生,一大批明星竟相爭奇斗妍,來一場旗袍pk秀。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中國作為下一屆舉辦國,要表演一個節目。中方代表團派出的是——l4名中國女孩,身穿改良的短旗袍,紅底白色大牡丹花為圖案的傳統花色,用傳統的琵琶、二胡等民族樂器共同演奏了中國樂曲《茉莉花》——濃郁的「中國味道」,把「中國風」吹向全世界,東方的魅力顯示她獨到的韻味,全世界眼睛~亮,為之驚嘆、羨慕。
在2008年奧運會上,我們的禮儀小姐身著五色傳統禮服,既有時代氣息,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實在是相得益彰,絕美無比。你看粉紅色系列的「粉寶花」,用傳統盤金綉工藝製作的寶相花圖案腰飾,分割出完美的人體比例。清新淡雅的「玉脂白」系列,彩綉腰封和玉佩的設計,是中國玉文化的反映又是對傳統旗袍設計的一次創新。綠色與牙白色絲綢面料的完美搭配,突出了中國女性內斂、含蓄的氣質。自然和諧的「國槐綠」系列,洋溢著朝氣蓬勃的生命力和鬱郁蔥蔥的環境,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願望及堅守「綠色奧運」的決心。立體銀線綉制的吉祥牡丹與捲曲花紋,更顯女性娜多姿、柔美曲線的身段和東方女性的恬靜氣質。溫潤典雅的「藍牡丹」系列,中式的立領配以西式的肩部設計盡現中國女性落落大方的高貴氣質。圖案選用江山海牙紋、牡丹花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紋樣,蘊含了濃郁的中國特色和民族風情還有典雅端莊的「青花瓷」系列,一看就知道設計理念取材於世界聞名的中國青花瓷器。白底藍花,傳統亂針綉形象逼真地再現了青花瓷的暈染效果。「這不僅是奧運精神的風采,更是中國傳統服飾走向世界得到肯定的展示。
旗袍不僅深受國人青睞,現在旗袍已經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是中國旗袍與歐洲晚禮服聯姻的產物。
【旗袍文化思考】
一、旗袍文化具有豐富的審美內涵
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審美,似乎可以從這里談起。
(一)旗袍的婉約美
旗袍穿在女性身上,體現婀娜多姿的身段,加上袍裙包裹在身上,步子邁不大,只能小碎步走,配上優雅的手勢,扭動的腰肢,款款的前行,女性的柔美就表露無遺。就象水蛇舞動,柳枝飄過,古典婦女的婉約、清麗、內斂,實在精闢。外柔內剛也好,外剛內柔亦罷,都說女人是水做的,柔這一字是女人的專利,怎麼著也要在骨子裡透出那麼一絲絲的柔,才為之精品。而旗袍實在是女性用來表現女人味的絕佳武器,或清純或嬌俏,或古典或性感,或大家風范或小鳥依人,或時代感十足或柔情似水,總之,旗袍的美有目共睹,令人叫絕。
(二)旗袍的曲線美
著旗袍要求女性凹凸有致,該凸則凸,該凹則凹,太胖與太瘦都不適合穿旗袍,它特別適合東方女子的身材。因為東方女子身材嬌小,比起歐美婦女肥臀粗腰,要玲瓏精緻得多。水桶腰、肥屁股,斷然穿不出旗袍的風韻來的。看過外國女子穿旗袍,或是肩膀過寬顯膀,或是手臂太粗顯壯,又或是腿太長顯得突兀,總之不盡完美,感覺不到旗袍特有的美感。《苟子·君道篇》日「楚莊王好細腰,故朝有餓人」,漢人喜歡細腰曲折如此可見。嬌細婀娜的女性,窈窕淑女,長期以來一直成為男權社會的審美傾向。直到唐代轉而喜歡豐腴滿滿,「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煙」。而旗袍含有此兩種遺風,使得女子更加窈窕搶眼、曲線玲瓏。旗袍的特點是上緊下松,這樣的設計正好顯現了東方女人的體態美,又巧妙地掩飾了東方女子體型上的不足。高而緊的立領,突出了中國女子精緻的面龐,纖細的脖頸。而腰身處貼身的線條恰好隱藏了東方人稍窄的肩膀又突出了東方女人特有的圓潤。
(三)旗袍的含蓄美
旗袍的高衩,伴隨著輕盈的步履,搖曳生姿,若隱若現,有時露出女性優美的大腿,有時又象裹了一層綢緞,飄飄渺渺,通過未知使人產生各種奇妙的想像,東方的含蓄、內斂發揮得極致,處處顯得精緻、典雅、溫柔、飄逸,越發顯得神秘與高貴。旗袍看似密實,包裹著本應包裹的,但它又是最性感的,不經意地展現了所有能展示的。蜻蜒形的盤扣,像一把把小鎖,鎖住了身體上的幾處禁區,彷彿在莊重地告知異性:這里是禁區,但卻又明明白白地顯示著它獨特的韻致,無時不透露出女子身體的楚楚動人。
二、旗袍的穿著要領
旗袍穿著既要光鮮亮眼,又要得體大方。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審美,從頭談起。
首先脖子要細長,高立領襯長脖子,有一種娉婷的美感。其次肩膀要園溜,寬肩闊背穿旗袍會顯得雄壯、偉岸,有了陽剛卻缺少柔美,這是旗袍的大忌。胸部大小要合適,太凸與太平都不適宜,骨感是穿不出旗袍的味道來的。再次,腰身要細,腰身太粗的人穿旗袍不美觀,小肚腩厚脂肪是會影響旗袍的視覺美的。臀部要稍豐滿,略微有點翹才顯得女性的曲線美。還有,身高個頭要適中,1.60~1.70米最合適。過高過矮都會破壞旗袍的整體美及風韻。
三、時尚與古典並存
旗袍美是一種高貴而典雅的美,它以其流動的旋律、詩情的畫意與濃郁的柔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嫵媚、溫柔、清麗、婉轉的性情與氣質。這種美是由旗袍文化內涵品味所決定的,她對穿著的要求是那麼苛刻,這不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的內涵及氣質表現上,而且旗袍的出現還對背景環境、氣氛的要求特別講究,也由此限制了普及大眾化。但不管怎樣,旗袍還是中國女人的最愛。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體現著美德,演化為天地問一道絢麗的彩虹。旗袍不僅深受國人青睞,現在旗袍已經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國外,還有不少設計大師以旗袍為靈感,推出了有國際風味的旗袍,是中國旗袍與歐洲晚禮服聯姻的產物。
當今社會,女性在事業、工作上與男性平分秋色,共同承擔經濟建設的重任,女強人不乏其人,由於女性自身的身段優勢,現代女性除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之外,還應具備良好的形象與氣質,其中服飾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俗話說「三分相貌,七分打扮」,「人靠衣裝,美靠靚妝」。女性服飾除了上班著職業裝、正裝之外,在正式場合、晚宴、舉行盛大活動時,還可著旗袍展示其迷人的風采。特別是禮儀小姐,身著旗袍款款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以其獨特的東方魅力吸引無數的目光。
旗袍在中國已有百來年歷史,一直被視為中華民族服飾的典型代表,如今改良後的旗袍更是走向世界,成為時尚的領軍人物和東方璀璨的明珠。總之,旗袍的美是一種距離的美,是一種靜止的不凡的美,是一種高貴的神秘的美。做為女性,不妨在時尚的衣櫃中准備一兩件旗袍,偶爾秀一秀你那典雅的風韻,那可是另一種獨特的女人韻味哦。
『貳』 急!求翻譯一段話,雅思口語素材關於旗袍的
作為一個有價值的證明了旗袍/旗袍之美,然而,它不需要佩戴者有氣質的外觀與像圍巾或腰帶的配件。只炫耀女生的自然柔軟度,它也創造了修長的雙腿的錯覺。總體情況是非常實用的,但***年。由於其獨特的魅力的旗袍/旗袍就像是一朵奇葩,在中國豐富多彩的時尚舞台。旗袍/旗袍的另一個優點在於它是由不同的材料製成,無論是在休閑還是正式場合都可穿配。
在這兩種情況下,旗袍/旗袍創建的簡單和寧靜的魅力,優雅和魅力的印象。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旗袍/旗袍坐落在高級時裝的國際世界上越來越受歡迎。
名稱
在中國的北方,例如北京,術語「旗袍」是流行 - 對這個詞的起源,請看看旗袍的歷史。在南中國的旗袍也被稱為「旗袍」 。旗袍的意思是「長禮服」 ,進入了英語詞彙來自中國的廣東省(粵)的方言
【希望能幫到你OAO
『叄』 我想寫一片關於旗袍的作文怎麼編素材
夢回旗袍
猶記,夢幻江南,小橋流水.一女子身著旗袍,手持青傘,垂順長發間別著一支精製的發簪.悠然回首,回眸一笑百媚生.女子遠去,回盪心中的,不是她如花般安詳的臉龐,而為其身上的精製衣著——旗袍.
很久以來,旗袍一直為女子之摯愛.不為其它,只因那絲綢般柔順的質地,那近乎完美的線條.身著它佇立於人群之中,優美的身段,小家碧玉的氣質盡顯無遺,大老遠就能吸引眾多人的眼球.最愛見江南美女配旗袍.原先就純凈,悠揚的氣質,配上如詩般的旗袍,漫步於江南,這個朦朧而又靜謐的地方.撐傘步過小橋,搖扇走在水邊......旗袍,被江南女子演繹得如詩如畫.看似簡單的旗袍,實際已載滿了歷史的味道.看到旗袍,想起曾經,何年何月在何地,一女子身著旗袍,雙眉緊鎖,站在江邊時刻期盼著郎君歸;想起曾經,有女子安然走過,引起贊聲一片......
旗袍,承載著安寧,承載著思念,承載著眼淚,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
在國外,在唐人街,隨處都能見到唐裝、旗袍.外國女人穿起旗袍,想要體會中國的風俗之一.可無論她身材再好,旗袍再合身,也穿不出那麼一個味道.因為她不是中國人,她身上沒有那樣一種感覺.如今,外國品牌風靡大街小巷,旗袍卻沒再,很少再進入人們的視線.何時,才能再見到那種充滿著柔情的旗袍呢?
我夢回過去,只為尋找那絲綢質地的身影.因為我知道,旗袍才是女子最美的語言.
江南,煙雨.笑靨,如花.夢回,旗袍.....
『肆』 冰心的時代是穿什麼是旗袍還是什麼(作文素材需要)
旗袍的前身是滿族婦女的旗服,1929年旗袍已被定為中國的國服,能充分展現人體曲線美
不過那是民國了.你作文題是啥?
『伍』 手繪的穿旗袍的,撐油紙傘的女生
我也是個手繪愛好者 素材有很多
『陸』 旗袍素材從哪裡扣自己頭像
用軟體(手機)天天摳圖可以試試,(pc端)ps也可以試試
『柒』 能把照片P上旗袍的APP
用ps軟體就可以實現的。樓主不建議的話 我可以幫你p的。
『捌』 誰有旗袍素材圖或者誰有昵圖網的共享分急用……誰有在此謝謝啦……
你得留個郵箱·別人才好下載好了發給你阿·
『玖』 張愛玲作文素材
張愛玲,一代才女,她一生既輝煌又寂寞,既精彩又冷清,既煊赫又悲涼。她是那個時代,大上海開出的一朵奇葩,冷艷之中略帶凄楚。
張愛玲是大家閨秀,又是知識分子,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女人。封建社會不贊成女孩讀書,可見女人有了知識還是了得的。當權者傲,富貴人傲,女人傲,文人傲。張愛玲只能是「傲」上添「傲」。所以她生來一副傲骨,三分才氣,三分傲氣。對於文學來講,文學與非文學以及文學之間的差異來自人與人的不同,她依然與眾不同,孤傲清高。文學作品中的感覺和精神來自作者,張愛玲一生的經歷一波三折,她筆下的人物或多或少有她自己的影子。
她自己寫出了《金鎖記》、《傾城之戀》,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到頭來,自己卻親繹一曲纏綿悱惻、靈肉糾葛的傾城之戀。這是宿命,還是偶然?
張愛玲遇到了胡蘭成,鍾情於他,為這段戀情拚命地付出。張愛玲與胡蘭成,一個是當時上海最富盛名的才女,一個是汪偽政府的要員;一個孤傲成性,一個風流倜儻。她不介意胡蘭成已婚,不管他漢奸的身份,不顧他的年齡可以做她的父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她絲毫不介意,胡蘭成一個月回來在她那待幾天然後回他的家,她在一封信中對胡蘭成說:「我想過,你將來就是在我這里來來去去亦可以。」她絲毫不介意,胡蘭成給她溫暖之後,剩下的便是一個人的寂寞。
戰後人民反日情緒高漲如昔,全力捕捉漢奸。胡蘭成潛逃溫州,因而結識新歡范秀美。當張愛玲得悉胡蘭成藏身之處,遠去溫州,去探望她的夫君。千里迢迢覓到他的時候,,胡蘭成驚而不喜,甚至有怒。對此他後來的解釋是,夫妻難中相別,妻子尋蹤探夫,本是令人感動的人情之常,但愛玲是超凡脫俗的,就不宜了。他對她的愛早已燒完了,就像一堆柴火,愛來時,情濃時,燃氣熊熊烈火,恨不得燒了整個世界,轟轟烈烈愛一場,而愛過之後,情淡之時,變成一堆灰燼,再也沒有任何激情與慾望。於是,一切只剩下無言的冰封,相處的冷淡,相見的尷尬。縱使張愛玲才華橫溢,聲名在外,也沒能力改變什麼。張愛玲真的是委屈的,她的心裡只有這一個男人,而這個男人的心裡卻裝著幾個女人,叫她怎麼能不感傷?於是她離開溫州的時候,胡蘭成送她,天下著雨,真是天公應離情。這場雨,也沖刷了他們曾經的「傾城之戀」。張愛玲已經知道,她這一生最美的愛情,已經走到了辛酸的盡頭,再有沒有挽回的餘地了。
有一次,胡蘭成有機會途徑上海,在危險之中,他在張愛玲處住了一夜。他不但不懺悔自己的濫情,反倒指責張愛玲對一些生活細節處理不當。還問她對自己寫小周的那篇《武漢記》印象如何,又提起自己與范秀美的事,張愛玲十分冷淡。當夜,兩人分室而居。第二天清晨,胡蘭成去張愛玲的床前道別,俯身吻她,她伸出雙手緊抱著他,淚水漣漣,哽咽中只叫了一句「蘭成」,就再也說不出話來。可見,對他情有多深!
過了不久,她告訴胡蘭成她自將萎謝了。曾經滄海難為水。到底曾經愛過,而且是銘心刻骨的愛,哪怕雖有千般委屈,但委實難以放下,因而拖了一年半的時間才有最後的決斷。愛情的酸甜苦辣是可以忍受的,因為畢竟還是情味,而無愛的苦澀卻是無可奈何然而,凋謝的不只是張愛玲的心,她驚世駭俗的寫作才華亦隨之而逝。往後的日子縱然漫長,她始終沒再寫出像《金鎖記》般凄美的文章。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漢奸罪惡史》中,張愛玲榜上有名,這多多少少拜胡蘭成所賜。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於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卻是張愛玲濃墨重彩的一筆。
張愛玲,她是一個善於將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小姐,卻驕傲的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憫人,時時洞見芸芸眾生「可笑」背後的「可憐」,但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穿衣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卻始終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一時無二,然而幾十年後,她在美國又深居淺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至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在我眼裡,張愛玲,只是一個美麗如煙的女子,美麗的多元化,多樣化,美麗的別具一格
今夜,讀張愛玲
「每一隻蝴蝶都是從前一朵花的精魂,是花的前世回來會見今生。」我似乎看到張愛玲在一棵花樹下,喃喃自語,我便被如此曠世奇女的一句話而熱淚盈眶。
也許她便是那朵花那隻蝶,張揚的才女,逃不了世事變遷。她的開場便註定有淚,才會有她溫溫的情懷。她的結局註定悲涼,才會有絕美的回眸。
她說:「我喜歡我四歲的時候懷疑一切的眼光」,童年最初的朦朧與不快便被這句話概括。貴族的血統,給她於無奈。童年在她《私語》里呈現,是該和她一起歡喜,還是一起悲哀,我突然有了些許的茫然。一本《摩登紅樓夢》把她從文字中帶出來,是該為她的才情呼贊的,這樣的奇女子。
要強如她,也在父親再婚的前夜哭泣。她說:「像重重疊疊復印的照片,整個空氣有點莫糊。」她說:「有太陽的地方使人瞌睡,陰間的地方有古暮的清涼。房屋的青黑的心子里是清醒的,有它自己的一個怪異的世界。」我是愛極了如此語言,仿若看到一個身著艷色旗袍女子在一幢斑駁的屋子外徘徊。這樣怪異的世界,便在她的身上刻下了烙印。如此讓人驚嘆。
在那個時代充滿青春充滿希望的她,卻在滿清遺老遺少里,昏昏沉沉,紛紛擾擾的世界裡,她卻有著不同一般的迷糊與清醒。她曾經的愛人說她是「花來衫里,影落池中」。她每一個細微的情緒會被聚焦,放大,似「一花一世界,一沙一菩提。她的世界邊緣被敲打著,她始終讓自己沉澱,淡漠著,熾烈著,甜膩著,跌跌撞撞往前走。
沉浸在她的《金鎖記》里,誰見過軒信箋上的淚?淚珠是「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的失眠。淚便會烙上一個永遠的印跡,誰會再想起,三十年前的月亮?誰還會沒吃過雪裡紅呢?誰還會在吃的時候盯著它?誰能再想起青澀年紀中的凄涼,敏感壓抑的少女?飄浮的情緒只有張愛玲有如此的才情。
她在《燼余錄》里說,「銅鍋坐在藍色的煤氣火焰中,象一尊銅佛坐在青蓮花上,澄清,光麗。。。。。。雞在叫,又是一個凍白的早晨。我們這些自私的人若無其事地活下去」看似淡然,卻隱藏著無法明言的悲涼,這樣句子讓人傷感,讓人不由地心深疼起來。亂世中的女子,聰慧並孤獨,洞察著人性的真相。
她是喜歡悲狀,喜歡蒼涼亦喜歡張揚。她痴情於那份本看著不見好的愛情,幾乎是卑微地,她說「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她更明白眼前的男人的悲劣,在那個亂世里,她無法把握這樣的男子,在她決定要離開時,也多少心酸往事塵埃歷歷,要做一個了斷,和愛人,也和自己心靈最深最真的愛做了個發斷。去留之間,徘徊復徘徊。她了斷之後的平靜與從容見出了決絕,那是一個尊嚴中的華美。
『拾』 提供5篇初一仿寫素材
例1(04北京考題)選擇某一事物,通過情境表述自己的思想感受。
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就小了。
【解析】例句運用擬人手法,通過聯想與想像,既寫出自己對特定環境下花的思考與感悟,又寫出了較深的哲理,引人深思,
(參考答案:籠中的鳥!你安於供奉時,自由就沒了。/破繭的蝶!你炫耀環舞時,死亡就近了。/花哨的旗袍!你沉默箱底時,青春就褪色了。/飄落的葉!你化作春泥時,生命就延續了。/老師手中的粉筆!你粉身碎骨時,思想就被點亮了。/山中的石!你背*群峰時,意志就堅了。/水中的萍!你隨波逐流後,根基就沒了。/空中的鳥!你展翅藍天中,宇宙就大了。/空中的雁!你離開隊伍時,危險就大了。/山頂的松!你挺直腰桿後,根基就牢了。/水中的魚!你游進大海時,境界就寬了。/井底的蛙!你越身地面時,眼界寬了。 /地下的煤!你燃燒自己後,貢獻就大了。)
例2( 2003年北京高考題) 按照下面句子的句式(若只因為……就……,無異於……)仿寫,用另一比方評論另一事物。
一本書,若只因為是由大出版社印行的就去買它,無異於買一套由好裁縫縫制的卻並不一定合身的衣服。
【解析】此題是考查學生運用句式和修辭的能力。這種題有三個突出特點:①沒有規定話題,可以任意選擇,但應注意「一本書」三字,暗示話題應選擇某一人或事物。
②給出了句式要求,要按照 「若只因為……就……,無異於……」的句式仿寫。從句式總體來看,這是一個假設關系的復句,第一個分句是一個因果關系的緊縮復句,第二分句還存在轉折關系,仿寫的句子應該符合這個要求。③從內容上看,是對人們某種思想認識或行為的批評否定,這種思想認識或行為具體表現在只看現象不看本質,仿寫的句子也要與這個意思吻合。④針對這種思想認識或行為進行評價時,要運用一個比喻來類比,比喻也應該是只看現象不看本質的。這樣,答題自然就比較准確了。
【答案】1.一個人,若只因為是經常出入於某高等學府就對他崇拜,無異於見廟中泥胎就跪拜但並不一定是叩拜真神。2.對某人,若只因為有著名學府的文憑就認定他是才俊,無異於見魚目是圓的就珍視卻並不一定是珍珠。
例3(94全國)請在下面的橫線上緊接上文再寫一個句子。要求:1)另舉一個事例。2)句式與畫橫線的一句相同。
古往今來,彪炳史冊的傑出人物,都曾做過非同尋常的努力,因而在事業上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如果沒有李時珍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沒有他數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筆耕不息,哪會有葯學著作《本草綱目》的問世!
【解析】1.請學生判斷並分析下列句子是否正確:
(1) 如果沒有他*的十月懷胎,沒有爸爸的精心養育,哪會有我的今天!
(2)如果沒有司馬遷的忍辱負重,發憤寫作,就不可能有《史記》的問世!
2.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本題仿寫要點:
句式上:A、假設關系,如果……
B、否定的形式且含有並列關系,沒有……沒有……
C、含有反問語氣,哪裡……
內容上:A、寫彪炳史冊的傑出人物。
B、寫他們的光輝業績。
【答案】A.如果沒有愛迪生夜以繼日、潛心研究,沒有他含辛茹苦、反復試驗,哪會有白熾燈的及早發明!
B.如果沒有陳景潤嘔心瀝血、備受艱辛,沒有他十幾年如一日的運算推理、鑽研不止,哪會有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的突破!
例4、仿照例句「假如生命是…,不要…,要…」的句式,寫兩個類似的句子。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隨波逐流,要高揚風帆在天雨海風中奮斗搏擊。
【解析】:這道題目考查「仿用句式」,兼顧考查「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比喻、排比」。
本題給定的語句形式是二重假設復句:第一層的分句是一個判斷形式的喻句,本體已經給定為「生命」;第二層的兩個分句是「要」「不要」引進的並列關系。對第一層的分句喻體的選定要慎重;第二層並列關系的兩個分句系對第一層喻體的解釋。
示例:假如生命是鷹,不要畏懼困難,要張開翅膀在碧海藍天中自由翱翔。
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慚形穢,要抬起頭顱在狂風暴雨中頑強拼搏。
假如生命是梅,不要懼怕寒冷,要奮勇怒放在冰天雪地中傲視風霜。
假如生命是水,不要故步自封,要摧山坼地在廣闊大地上恣意流淌。
[總結]
認真分析原句或例句,弄清原句在以下各方面的特點:(1)把握話題,即題目中規定的陳述對象,在仿寫時必須以給定的陳述對象為主語,否則便會不合要求。還應把握文句所給定的中心主旨,理解原句的意義,特別是隱含意義,應在弄懂文意的基礎上把握主旨,循旨聯想,遵旨選材,按旨索句。保持仿寫的句義與原句句義的一致。(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點。仿寫句子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形式上的約束性,這就要求我們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語氣,仿寫時要注意句子結構形式的高度一致。或常式或變式,或陳述或疑問,或祈使或感嘆;還要弄清楚句子內部的語意關系,或轉折或遞進,或因果或假設,或總分或並列等。(3)注意原句的修辭方法。仿寫句子著重在「運用」上考查修辭格,正符合《考試說明》中提出的「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的內容。仿寫前應分析給定例句所運用的修辭格,或比喻或比擬,或借代或誇張,或對偶或排比等。(4)注意原句的用詞特點和感情基調。仿寫的句子同例句色彩要和諧,包括語境色彩和感情色彩。如原句詞語的褒貶雅俗,感情的憂傷、喜悅、沉重、明快等。此外,仿寫的句子立意境界要高,要有一定的神韻趣味,要求內容的哲理性和啟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