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職業安全健康制服

職業安全健康制服

發布時間:2021-07-20 16:19:33

⑴ 九龍巴士的員工制服

於2010年12月開始,九巴全面更新新的車長、站長及車務督察的制服。車長的新制服採用螢火綠色,站長及車務督察的新制服則採用蘋果綠色。九巴車務總監霍彩福表示,新制服以綠色為主調,體現注重環保的精神。前線員工的上衣為綠灰二色恤衫,配以同色背心、風衣或外褸,下身則配以深灰色西褲。
新增設的車長風衣輕便舒適,方便外勤員工戶外工作。在職業安全健康前題下,新制服的背部增加兩條垂直的銀灰色反光帶,有助保障外勤員工於陰暗環境下工作時的安全。 九巴凌晨員工接送車 九巴台風之下在日間出現的員工接送車

⑵ 職業健康安全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職業健康安全作用和意義是:
一、促進高水平的職業安全衛生社會責任,社會所有成員必須通過確保將職業安全衛生納入國家議程的優先事項,以及通過建立和維護國家預防安全衛生文化的方式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貢獻。
二、國家預防安全衛生文化,享有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的權利受到各層面尊重的文化,政府、僱主和工人通過一個界定權利、責任和義務的體制積極地參與,以確保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
三、職業安全衛生的不斷改善,以系統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方式予以推動,包括根據1981 年國際勞工組織《職業安全與衛生公約》(第155 號公約)第二章的原則制定國家政策。
四、各政府
· 作為優先事項,考慮批准2006年的國際勞工組織《職業安全與衛生公約促進框架》(第187號公約)以及其它有關的國際勞工組織職業安全與衛生公約,並確保執行其規定,以作為一種手段系統性地改善國家在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績效。
· 確保採取持續的行動以建立和加強國家預防安全衛生的文化。
· 確保通過一個妥當適度的安全衛生標准實施體制,包括一個強大和有效的勞動監察體制,保護工人的職業安全與衛生。
五、僱主應確保
· 將預防工作作為其活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職業安全衛生的高標准與良好的業務績效相輔相成。
· 以有效的方法建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改善工作場所的安全衛生。
· 就有關工作場所安全衛生所採取的所有措施咨詢工人及其代表的意見,為他們提供培訓,向他們通報情況並讓他們積極參與。
六、工人享有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的權利,並應該:
· 遵循包括有關個人防護裝備如何使用在內的安全衛生指南和程序,
· 參加有關安全衛生的培訓和提高意識的活動,
· 在有關其安全衛生的各項措施方面與其僱主合作。

⑶ 請問職業健康與職業安全是同一個概念嗎,他們的區別在哪裡謝謝

職業健康是:研究並預防因工作導致的疾病,防止原有疾病的惡化。主要表現為工作中因環境及接觸有害因素引起人體生理機能的變化。
職業安全是:以防止職工在職業活動過程中發生各種傷亡事故為目的的工作領域及在法律、技術、設備、組織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採取的相應措施。 同義詞:勞動安全

⑷ 職業病 安全防護用品有哪些

安全防護用品有哪些?

生產作業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危險,使我們的安全受到威脅,而勞動防護用品是我們安全和健康的保障。防護用品的種類有很多,而且不一樣的部位所使用的防護用品也不一樣,高性能產品從最基本到最專業化需求,工品匯能為您以及您的工人提供所需的最佳健康與安全防護用品,從而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身潛能。

頭部安全防護用品---安全帽

頭部防護勞保用品是為了保護工作者頭部所受到的沖擊盡可能減小,防撞擊、擠壓傷害的或其他原因危害而裝備的個人防護設施。頭部防護用品能使並抵擋從高空掉下來的物品使它向外側偏離,常見的是安全帽。

安全帽分為六類:通用型、乘車型、特殊安全帽、軍用鋼盔、軍用保護帽和運動員用保護帽。其中通用型和特殊型安全帽屬於勞動保護用品。

眼睛、耳朵面部防護---護目鏡面罩、耳塞耳罩

我們經常看到焊接的人會使用護目鏡和眼罩,主要是保護我們的眼睛和臉針對高速粒子及飛濺物的面部防護。

我們的耳朵防噪音的防護用品一般是耳塞或者耳罩。

呼吸器官防護---口罩、面具

呼吸器官防護用品主要是防止人體吸入外界的塵土和有毒物質,常用的有防塵口罩和防毒面具。

防塵口罩,是從事和接觸粉塵的作業人員必不可少的防護用品。防塵口罩只能防塵,防毒面具可以防護有毒氣體、吸附氣味,且防護性能更強,全面罩防毒面具可以防護呼吸系統、面部、眼睛等等。

手部防護---手套

手部的防護用品是各種不同作用的手套,比如防油、防高溫、防腐蝕等等。

防護手套

1)厚帆布手套多用於高溫、重體力勞動,如煉鋼、鑄造等工種。

2)薄帆布、紗線、分指手套主要用於檢修工、起重機司機和配電工等工種。

3)翻毛皮革長手套主要用於焊接工種。

4)橡膠或塗橡膠手套主要用於電氣、鑄造等工種。

戴各種手套時,注意不要讓手腕裸露出來,以防在作業時焊接火星或其它有害物濺入拍內造成傷害;操作各類機床或在有被夾擠危險的地方作業時嚴禁戴手套。

皮膚---勞動護膚品

皮膚防護用品在一般生產中很少用到,它主要是針對一些對皮膚有強烈刺激的生產,有不同的類型,分為膏狀或液體。

身體---防護服、防護服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消防隊員滅火的時候所穿的防護服,可以保護我們的身體不受傷害,還有很多其他不同作用的防護服。

防護服種類包括消防防護服、工業用防護服、醫療款防護服、軍用防護服和特殊人群使用防護服。

腳---安全鞋

在車間生產的人們一般都會穿安全鞋,在鞋的內部有很厚的鋼板,可以保護我們的腳不被砸傷。

高空---安全繩

很多高空作業的人們都會繫上安全繩或者安全帶工作,防止從高空墜落的危險。其他的安全設備還有掛鎖、安全鉤、安全腰帶、緩沖系繩、支架、緩沖裝備等。

⑸ 什麼是職業安全健康現代職業安全健康有什麼特點

近10多年來,職業病問題引起了發達國家的重視,並成為其職業安全健康監管的重點。目前,發達國家的傳統職業危害因素及所致的職業病已退居次要地位,職業病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勞損、工作壓力、精神疾病、呼吸性疾病、接觸性皮炎、心血管疾病以及職業性癌症等方面。發達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安全生產狀況進入穩定發展時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轉向了預防職業危害和職業病方面。

發達國家在職業安全健康方面取得的主要經驗和做法有以下9個方面。

推進現代職業安全健康立法

1974年英國頒布了《職業安全健康法》,這部法律確立了「誰產生風險,誰管理」的原則,採用廣義的目標設定,提供了一個均衡、確定的目標和基於風險的管理方法。該法一出台即成為不少國家借鑒的「藍本」,聯邦德國、加拿大、芬蘭、墨西哥、玻利維亞、委內瑞拉以及澳大利亞紛紛借鑒。

這部法與傳統立法相比有了質的突破,傳統立法中每部法規具體針對一個行業或領域,只作指令性規定,企業只會被動執行,監察人員只能照章執法,整個法規體系缺乏內在的統一性和靈活性。在借鑒英國《職業安全健康法》的基礎上,發達國家在建立健全現代職業安全健康法規體系方面,逐步形成了以下立法特徵。

注重系統性,構建嚴密體系

發達國家建立的現代職業安全健康法規體系的基本結構是:法律、規程、標准或守則。世界發達國家普遍以《勞動法》或《職業安全與健康法》作為保障安全與健康的基本法,由國會通過,總統簽署生效。基本法作一般性義務規定,具有普適性,適用於各種行業和各類從業人員,這使整個法規體系具有內在統一性和開放性。在基本法統領下,可根據需要,制定行業安全健康法,政府部門根據基本法或行業安全健康法授權,制定從屬的規程、標准或守則等。規程進一步闡述基本法的目標和原則,標准則規定了達到目標的具體方法、手段和技術要求。這樣,全國形成了相互補充、規范有序、由一般到具體的嚴密的法規體系。

確定最低標准,鼓勵實踐創新

發達國家現代職業安全健康法的一個重要特徵體現在其授權性上。在法律、規程、標准或守則的三級體系中,標准或守則確立了最低標准,但並不是強制性的規定。法律一般授權僱主按實際情況管理和控制風險,即:如果僱主能夠證明其做法等於或高於標准或守則的規定,則其做法是符合法律規定的。相反如果不能,則必須遵守標准或守則規定的做法。這類規定既保持了規范性要求,又增強了整個法規體系的靈活性和開放性,鼓勵僱主廣泛實踐,大膽創新,促進安全與健康管理和技術的快速發展。

比如,澳大利亞昆士蘭州《1999年煤礦安全健康法》第37條規定:「如果標准中提供了一種或幾種達到可接受程度風險的方法……僅能通過:(a)採用並遵守標准中提供的方法;或(b)採用並遵守其他與標准提供的方法同等或比其更好地使風險達到可接受程度。」這說明標准不具有強制性,從而為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採取措施。此外,該法授權僱主自行建立煤礦安全與健康管理體系,報政府批准實施,但同時《2001年煤礦安全健康規程》中對有關井工礦在應急響應、瓦斯管理、瓦斯抽采、礦井通風、自然發火和頂板控制等重大危害上,作了一些僱主必須照章執行的指令性規定,這充分體現了規范性和靈活性並存。

強化僱主責任,促進自我管理

發達國家的現代職業安全健康法一般先逐條規定僱主和雇員的義務,明確地要求僱主對確保安全生產與職業健康的具體責任。其中包括:僱主必須消除風險或將風險降到切實可行的范圍內;建立安全生產制度;為員工提供信息和培訓,指導和監督員工安全生產等。近些年來,英國等針對高危行業出台「安全狀況報告(Safety
Case )」規程,用法律手段要求僱主全過程履行僱主應負的安全責任,同時使之成為政府監管僱主的有力抓手。

1957年10月10日,英國的坎布里亞郡(Cumbria)西部的溫士蓋(Windscale)發生了全球首次核電站事故,促使1965年出台的《核裝置法案》規定:對所有核裝置實行政府審批制,裝置運轉前必須向政府提交證明其「全部生產周期」安全的狀況報告。

對安全狀況報告立法產生根本影響的是發生在1988年7月6日位於英國大陸架北海海域帕玻爾·阿爾法(Piper
Alpha)石油天然氣平台大爆炸和火災事故,這次事故造成167人死亡,10億美元平台被毀。英國能源大臣任命卡倫爵士組成政府調查組,對事故進行了全面詳盡的調查,調查報告指出:「起初我們認為麻木不仁是職業事故的唯一主要原因,主要是人們認為只要通過監管員隊伍的不斷擴大,法規的不斷擴充,作業者的安全與健康就可以得到保證。」該報告還指出:「我們當前的制度是對國家法規依賴得太多,而對個人的責任和義務、自我的作用依賴太少,應該糾正這種不平衡的現象。」卡倫報告共提出106條建議,其中3條影響最為深遠,一是建立安全管理體系(SMS);二是強化自我安全管理;三是提交安全狀況報告。這3條強調企業自主建立一個更有效的自我安全管理系統,該系統在管理上使企業具有更多的主動性,並要求更多的工人參與安全管理,而政府為建立更有效的企業自我管理提供法規保障。隨後英國規定1993年5月31日後所有海上設施都必須提交安全狀況報告,並在以後每3~5年更新一次。1995年英國出台了《海上裝置(安全狀況報告)規程》。

安全狀況報告主要由論點和證據構成,它們之間相互支撐,證據要能證明論點的可靠性,論點要顯示證據充分而相關,從而有效支持系統的安全性。安全狀況報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系統、環境和活動狀況的具體描述;二是安全管理體系;三是能證明系統符合和遵守相關法律、規程、標准和政策要求的一系列證據;四是證明風險得到有效辨識、適當控制以及殘余風險是可接受的一系列證據;五是第三方的證明,證明報告中提交的證據和論點是充分的。安全狀況報告必須交由政府審查並批准。

安全狀況報告將企業風險管理和控制的主動權都交予僱主,整個安全管理體系完全由僱主自主規劃、設計、執行和修改,由僱主來證明其操作系統的安全可靠性,並在裝置全部生命周期中保證安全。它極大地強化了僱主責任和義務。除海上作業外,英國還出台了主要針對危險化學品監管的《1994年工業主要事故危害控制規程》和針對鐵路安全監管的《1994年鐵路(安全狀況報告)規程》。此外,歐盟和澳大利亞也都針對有關高危行業進行了安全狀況報告的立法。

注重事先預防,強化風險管理

⑹ 職業健康和安全

ASM 經常討論有關職業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問題,然而,有關事故和職業病的可靠數據或官方統計一般難以獲得。

根據世界勞工組織的調查,在小規模的開礦和加工過程中有5種主要健康風險:

■暴露在粉塵中 (硅肺病)。

■長期接觸水銀和其他化學品。

■受到噪音和震動的影響。

■通風不良的影響 (高溫、潮濕、缺少氧氣)。

■過度勞動的影響,工作空間狹小,缺少合適的設備。

在小規模采礦中最經常提到的5種事故原因是:塌方,沉陷;通風不良;濫用爆炸物;缺乏知識和培訓;違規;設備陳舊,設備維護不到位。

惡劣的工作環境 (缺少安全保障設施,不安全的操作)提醒人們發生在小規模采礦的事故比發生在正規的中型、大型礦的事故更值得注意。但事實上人們不太重視這類事情(尤其是那些非產煤的小礦)。小規模采礦的本性 (自我僱傭,機械化程度低,生產力低下)意味著與事故相關的一些風險的影響范圍比正規的中型或大型礦要小。然而,有時發生在小型煤礦的事故卻更嚴重 (瓦斯和粉塵爆炸)。

對於那些自我僱傭的手工礦礦工,所依賴的安全設施幾乎僅僅是他們自己的良心。小規模采礦區的擁有者僱傭的手工采礦工人,通常使用他們自帶的安全保障設備 (如果有的話)。甚至一些基本的安全設備如頭盔、安全靴、手套、防塵面具對大多數礦主來說都是一筆很大的投資。

小礦缺乏職業健康和安全的原因可以總結如下:

■多數的小型礦運轉在破產邊緣,所得收入只能維持它的擁有者和工人的日常生計。即使是最基本的安全措施對他們來說也是相當大的投入 (現金或其他形式),礦主不太可能把錢花在那些不會產生收入的地方。

■沒有經過改進,那些為中型、大型礦制定的安全規章一般不適用於小型礦。誇張的安全需求會使礦主們感到沮喪,會使他們忽略所有的安全建議,並把其當作 「烏托邦」。

■安全需求的實施通常被權威機構當作事故當事人認定並申請相應制裁的工具。害怕制裁是瞞報事故或疾病的主要原因,這是進步過程中的一個障礙。

■缺乏對危險的了解,尤其是慢性職業疾病的危險 (粉塵、震動、瓦斯、汞、氰化物等)。這通常源於缺乏教育和培訓。需要根據礦工群體的社會、文化、道德等特性設計教育和培訓計劃。

■在沒有實現相應的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加快機械化的進程。完全按照操作說明進行操作設備,安全和健康風險是很低的,機械化需要正確的應用技術。有些行為使風險急劇增加,如:爆破、風動鑽孔、在煤礦里應用電氣化設備、在礦井的更深處進行機械化運輸。

教育、培訓、示範和監督是所有改善小礦職業安全和健康計劃的關鍵因素。

必須使礦工、礦主或礦區所有者認識到事故的防範和改善職業健康狀況是有價值的目標。就眼前來說,提高安全性和保障健康會開銷很大,就中長期來看,這樣的投入可以產生收益。

⑺ 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有哪些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一、 管理職責:
1、 對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崗位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病危害的種類、後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2、為保證各參建職工的安全,項目分部統一購置職業防護用品,保障勞動者在職業勞動中免受職業危害因素對其健康的影響,對機體暴露在有職業危害因素作業環境的部位,採用相應的防護用品進行保護。
3、對防護設施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維修、保養,保證防護設施正常運轉,每年應當對防護設施的效果進行綜合性檢測,評定防護設施對職業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效果。
4、對參建人員進行使用防護設施操作規程、防護設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關知識的培訓,指導勞動者正確使用職業病防護設施。
5、施工人員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護設施。如因檢修需要拆除的,應當採取臨時防護措施,職業健康管理機構向勞動者配發防護用品,檢修後及時恢復原狀。經工藝改革已消除了職業危害因素而需拆除防護設施的,應經所在地同級監管部門確認,並在職業健康防治檔案中做好記錄。
6、對施工中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為接觸職業危害因素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標准和衛生要求的防護用品。

二、防護用品使用:
1、防護用品分類: 根據防護用品對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防護功能和作用,用於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個人防護用品主要有以下五類:
(1)呼吸器官防護用品類; (2)眼、面防護用品類; (3)聽覺器官防護用品類; (4)皮膚保護用品類; (5)其他用品類。
2、各分部在使用防護用品時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1)選用的防護用品應當能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損害; (2)向勞動者配發足夠數量的防護用品; (3)當與勞動者簽訂防護用品使用責任書。 三、職業健康事故:
1、事故報告:
(1) 發生職業健康事故時,立即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2) 職業健康事故報告的內容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地點、時間、發病情況、死亡人數、可能發生原因、已採取措施和發展趨勢等。
(3) 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對職業病危害事故瞞報、虛報、漏報和遲報。 2、職業健康事故處理:發生職業健康事故時,各分部應當根據情況立即採取以下緊急措施:
(1) 停止導致職業病危害事故的作業,控制事故現場,防止事態擴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2) 疏通應急撤離通道,撤離作業人員,組織泄險;
(3) 保護事故現場,保留導致職業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設備和工具等; (4) 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及時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
(5) 按照規定進行事故報告。
(6) 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事故發生情況、有關材料和樣品;
(7) 落實衛生等部門要求採取的其他措施。
3、事故的應急救援保障:對可能發生有損職業健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各分部應當設置報警裝置,配置現場急救用品、沖洗設備、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
四、可能發生的職業病預防措施
(一)接觸各種粉塵,引起的塵肺病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加強水泥等易揚塵的材料的存放處、使用處的揚塵防護,任何人不得隨意拆除,在易揚塵部位設置警示標志。
2、個人防護措施:落實相關崗位的持證上崗,給施工作業人員提供揚塵防護口罩,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項目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工人作業場所的揚塵防護措施的落實,檢查個人揚塵防護措施的落實,每月不少於一次,並指導施工作業人員減少揚塵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電焊工塵肺、眼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為電焊工提供通風良好的操作空間。
2、個人防護措施:電焊工必須持證上崗,作業時佩戴有害氣體防護口罩、眼睛防護罩,杜絕違章作業,採取輪流作業,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項目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工人作業場所的通風情況,個人防護用品的佩戴,8小時工作制,及時制止違章作業。 (三)直接操作振動機械引起的手臂振動傷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在作業區設置防職業病警示標志。
2、個人防護措施:機械操作工要持證上崗,提供振動機械防護手套,採取延長換班休息時間,杜絕作業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警示標志的懸掛,工人持證上崗,防震手套佩戴,工作時間不超時等情況。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觸有機材料散發不良氣體引起的中毒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加強作業區的通風排氣措施。
2、個人防護措施:相關工種持證上崗,給作業人員提供防護口罩,採取輪流作業,杜絕作業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作業場所的良好通風,工人持證上崗,佩戴口罩,工作時間不超時,並指導提高中毒事故中職工救人與自救的能力。
(五)接觸雜訊引起的職業性耳聾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在作業區設置防職業病警示標志,對噪音大的機械加強日常保養和維護,減少噪音污染。
2、個人防護措施:為施工操作人員提供勞動防護耳塞,採取輪流作業,杜絕施工操作人員的超時工作。
3、檢查措施: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作業場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佩戴防護耳塞,工作時間不超時。
(六)長期超時、超強度地工作,精神長期過度緊張造成相應職業病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提高機械化施工程度,減小工人勞動強度,為職工提供良好的生活、休息、娛樂場所,加強施工現場的文明施工。
2、個人防護措施:不盲目搶工期,即使搶工期也必須安排充足的人員能夠按時換班作業採取8小時作業換班制度,及時發放工人工資,穩定工人情緒。
3、檢查措施:工人勞動強度適宜,文明施工,工作時間不超時,工人工資發放情況。 (七)高溫中暑的預防控制措施:
1、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在高溫期間,為職工備足飲用水或綠豆水、防中暑葯品、器材。
2、個人防護措施:減少工人工作時間,尤其是延長中午休息時間。
3、檢查措施:夏季施工,在檢查工程安全的同時,檢查落實飲水、防中暑物品的配備,工人勞逸適宜,並指導提高中暑情況發生時,職工救人與自救的能力。
五、職業健康保障措施:
1、操作人員培訓合格後上崗,組織定期訓練。
2、崗位操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按時、按點進行檢查。
3、化學品工段禁止煙火,並嚴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4、定期進行安全衛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並做好檢查記錄。

⑻ 職業制服的分類

適用於各執法、行政服務部門,如公安、工商、稅務、環保、國土、城管、漁政、水政、海關、公路、衛生、勞動等,適用的面料通常為同一選定的專用料。 學生類:常用面料為滌蓋棉、金光絨、花瑤及其它化纖料。

⑼ 企業員工職業安全健康都包括哪些內容

根據企業職業健康指南:4.2.2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1)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有獲得職業健康檢查的權力,並有權了解本人健康檢查結果。 (2)勞動者有權了解所從事的工作對他們的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危害。勞動者或其代表有權參與用人單位建立職業健康監護制度和制訂健康監護實施細則的決策過程。勞動者代表和工會組織也應與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合作,為預防職業病、促進勞動者健康發揮應有的作用。 (3)勞動者應學習和了解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和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應掌握作業操作規程,正確使用、 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 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應及時報告。 (4)勞動者應參加遵照本規范指導原則、由用人單位安排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在其實施過程中與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和用人單位合作。如果該健康檢查項目不是國家法律法規制定的強制性進行的項目,勞動者參加應本著自願的原則。 (5)勞動者有權對用人單位違反職業健康監護有關規定的行為進行投訴。 (6)勞動者若不同意職業健康檢查的結論,有權根據有關規定投訴。
4.4 工作場所管理
4.4.1 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應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
職業接觸限值是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接觸限制量值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過程中長期反復
接觸,對絕大多數接觸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許接觸水平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應符合 GBZ2.1, GBZ2.2 的要求。
4.4.2 生產布局合理
生產布局應按照 GBZ1 的規定,盡量考慮機械化、自動化和遠端操作,加強密閉,避免
直接操作。並應結合生產工藝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生產布局應包括總體布局和車間內生產
工藝設備的布局。
總體布局又包括平面布置和豎向布置。平面布置廠房或車間時,應重點考慮在滿足主體
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將污染危害嚴重的設施遠離非污染設施.雜訊聲級高的車間與低的車間
分開,熱加工車間與冷加工車間分開,產生粉塵的車間與產生毒物的車間分開,並在產生職
業病危害的車間與其他車間及生活區之間設置一定的衛生防護綠化帶廠房為多層建築物豎
向布置時,放散熱和有害氣體的生產作業應布置在建築物的高層;雜訊與和振動較強的設備
應放置在底層;含有揮發性氣體、蒸氣的廢水排放管道不能通過儀表控制室和休息室等生活
用室的地面下。
車間內生產工藝設備布局應重點考慮達到防塵、防毒、防暑、防寒、防雜訊與振動、防
電離輻射、防非電離輻射等的要求。
4.4.3 有害和無害作業分開
產生粉塵、毒物的工作場所,其發生源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逸散不同有毒物質的
生產過程布置在同一建築物內時,毒性大的作業與毒性小的作業應隔開,無毒的作業和有毒
的作業應隔開;粉塵、毒物的發生源應布置在工作地點的自然通風的下風側;如布置在多層
建築物內時,逸散有害氣體的生產過程應布置在建築物的上層。如必須布置在下層時.應來
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層的空氣。
無毒和有毒作業的分開方式可以採取有毒作業密閉化、管道化,或者將有毒作業局限在
某個獨立的操作間,並採取通風凈化的方式將有毒氣體排出。
4.4.4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設置報警裝置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是指可能發生毒物、強腐蝕物質、刺激
性物質泄漏等對勞動者生命健康造成急性危害的工作場所。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物質是指那些急性毒性大、刺激作用強和(或)危
害大的,或者短時間接觸可能產生刺激作用、慢性或不可逆的組織損傷、麻醉作用足以增加
可能的意外傷害影響目救能力並降低工作效率的物質。具體有毒有害物質的確定參考《高毒
物品目錄》及 GBZ2.1。
上述報警裝置必須經相關部門檢定通過,並應建立相應的制度,責任到位,有人負責,
班前及定期檢查,及時維修保證報警裝置能夠正常運轉。
4.4.5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配置現場急救用品
現場急救用品包括發生事故時急救人員所用的個人職業病防護用品,如攜氣式呼吸器、
全封閉式化學防護服、防護手套、防護鞋靴等:以及對被救者施救所需的急救用品,如做人
工呼吸所需單向閥防護口罩、現場止血用品、防暑降溫用品、給氧器,有特殊需求的可配備
急救車、防護小葯箱等。
急救用品的配置應根據現場防護的需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考慮生產條件、化學物質
的理化性質和用量。急救用品應存放在車間內或臨近車間的地方,一旦發生事故.應保證在
10 秒內能夠獲取。急救用品存放地的醒目位置應有警示標識,確保勞動者知曉。應使勞動
者掌握如何使用急救用品。
上述現場急救用品應安全有效,並應建立相應管理制度,責任到位,有人負責,每日巡
檢,及時維修或更新,保證現場急救用品的安全有效性。
4.4.6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配置沖洗設備
沖洗設備主要指沖眼器、流動水龍頭以及沖淋設備在可能發生皮膚粘膜或眼睛燒灼錢、
有腐蝕性、刺激性化學物質的工作場所應配備上述沖洗設備,特別強調沖洗設備應用取方便,
且不妨礙工作,保證在發生事故時.勞動者能在 10 秒內得到沖洗。沖洗用水應安全並保證
是流動水。設置沖洗設備的地方應有明顯的標識,醒目易找。
上述沖洗設備應保證能正常使用,並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責任到位,有人負責,每
日巡檢,及時維修。
4.4.7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配置應急撤離通道
應急通道須保持通暢,設置應急照明設施,並在醒目位置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識。撤離通
道的寬窄應根據需要設置,如需用車輛、擔架的,寬度應能保證車輛、擔架順利通過。
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責任到位,有人負責,定期檢查,保證應急通道暢通。
4.4.8 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配置必要的泄險區
根據生產條件、所使用化學品的理化特性和用量考慮泄險區設置的位置、大小和選材。
泄險區周圍不能存在可能與排放到泄險區的有毒有害物質發生易燃、易爆等化學反應的物質
泄險區四周的選材不應與泄險物發生反應,泄露物質和沖洗水應納入工業廢水處理系統。
應在泄險區周圍的醒目位置設置明顯的警示標識以及中文警示說明. 定期泄險要在中文
警示說明中說明定期泄險的時間、泄險的物質和注意事項;事故性泄險應制定泄險預案,明
確泄險的條件、泄險命令的發布人、泄險時如何進行人群疏散、泄險物質的無害化處理、消
除發生次生事故的危險、泄險後的善後處理工作還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明確相關人員負責
泄險的日常管理,並保證無關人員不能進入泄險區。

⑽ 求安全監督最新款制服圖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近來,我部在檢查中發現,部分地方衛生監督制、著裝工作管理混亂,存在擅自改變或增加制服標志,制服顏色、式樣和制服標志不統一等問題;少數衛生監督員著裝風紀不嚴,衣冠不整,影響衛生行政執法整體形象。為加強衛生監督制、著裝管理,維護衛生監督隊伍著裝的統一性和嚴肅性,樹立良好的衛生行政執法形象,衛生部制定了《衛生監督制、著裝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現印發給你們,請組織落實。現就進一步規范衛生監督制、著裝管理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轄區內衛生監督制、著裝工作的統一管理,結合貫徹落實《規定》,制定相應的管理、稽查制度,嚴格規范衛生監督制、著裝管理工作。
二、接到本通知後,各地要在近期以「規范著裝管理,加強隊伍建設」為主題,組織一次衛生監督制、著裝工作檢查,強化各級衛生監督機構和衛生監督員的規范著裝意識,加強規范管理,對檢查中發現的不符合《規定》要求的情況要及時予以糾正。
三、檢查重點:
(一)制服面料及制服標志是否在衛生部認定的企業訂購;
(二)制服是否在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企業製作;
(三)制服的顏色、式樣以及制服標志是否符合規定;
(四)衛生監督員著裝風紀是否符合規定。
四、我部於1996年印發的《關於加強衛生監督制、著裝管理的通知》(衛監發[1996]第86號)中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衛生監督服製作定點企業須經衛生部認定,現決定改由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直接認定。
各地要認真組織落實有關工作,切實加強衛生監督制、著裝管理。衛生部將適時對各地的落實情況進行督查,並對發現的突出問題進行通報。
附件:衛生監督制、著裝管理規范

二○○三年八月七日


衛生監督制、著裝管理規定

一、總則
(一)為加強衛生監督員制、著裝管理,維護衛生監督隊伍著裝的統一性、嚴肅性,促進衛生監督隊伍規范化建設,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二)衛生監督制、著裝實行統一管理。衛生部主管全國衛生監督制、著裝管理工作,負責衛生監督服裝面料、式樣和標志的制定。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衛生監督制、著裝工作的管理。
(三)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聘任的衛生監督員在執行公務時必須按照規定統一著裝。
二、服裝標志
(一)帽徽:由國徽和橄欖枝組成圖案,鋁質,金黃色。
(二)胸牌號:鋅鋁合金材料工藝合成,白色6位阿拉伯數字、黑色支架,背面兩孔距離4.8cm。6位編碼的1—2位為省級區劃代碼,4—6位為衛生監督員編碼。
(三)肩章:高分子PU材料特種工藝製成,黑色底,金色圖案由衛生監督圓形徽和五條由寬到窄的折線組成。
硬肩章:153cm×50cm,制服佩帶。
軟肩章:143cm×50cm,半袖襯衫、外穿長袖襯衫佩帶。
套式肩章:133cm×50cm,大衣佩帶。
(四)臂章:盾牌外型,圖案由中國衛生監督中英文及衛生監督徽組合而成,面料及工藝同肩章
三、服裝面料及式樣
(一)制服:藏藍色,以江蘇陽光集團37100/1#為標准色,秋冬季厚面料,春夏季薄面料,單排扣西式套裝,式樣見附圖。
(二)半袖襯衫:白色軍港呢面料,以江蘇陽光集團CF01為標准色,式樣見附圖。
(三)外穿長袖襯衫:淺藍色滌棉面料,以江蘇陽光集團K128為標准色,式樣見附圖。
(四)內容長袖襯衫:淺藍色滌棉面料,以江蘇陽光集團K297為標准色,式樣尼附圖。
(五)冬裝大衣:藏藍色多功能透濕塗層面料(顏色同制服),男女同款,式樣見附圖。
(六)帽子
大檐帽:男女同款,春秋冬季面料、顏色同制服,夏季為白色。
冬帽:咖啡色栽絨平頂黑色皮帽,男女同款。
(七)領帶:顏色與制服相同,真絲或滌絲面料,領帶左下角印有藍色衛生監督徽圖案。
(八)領帶夾:銅制,金黃色,上印有中國衛生監督英文縮寫「CNHI」字樣及「」圖案。
(九)紐扣
西服:藏青色樹脂扣;襯衣:金黃色鋁扣;大衣:白色點黑漆四合扣。紐扣上均印有「衛監」字樣。
四、著裝標准
(一)冬秋制服:每人西式套裝2套,原則上每2年換發1套,每換裝兩次加發褲子1條。
(二)春夏制服:每人西式套裝2套(女同志加發裙子1條),原則上每2年換發1套,每換裝兩次加發褲子1條(女同志褲、裙選一種)。
(三)大衣只限溫、寒區經常在室外執行任務的人員製作1件。原則上每3年換發1件。
(四)半袖襯衫:每人2件,原則上每年換發1件。
(五)外穿長袖襯衫:每人2件,原則上每年換發1件。
(六)內穿長袖襯衫:每人2件,原則上每年換發1件。
(七)帽子:每人1頂白色帽子,深藍色帽罩1個,帽罩每2年換發1個,帽子原則上每4年換發1頂。冬帽寒、溫區每人1頂,原則上每5年換發1頂。
(八)領帶:每人2條,每年換發1條。
(九)標志
帽徽:每人1個。
胸號:每人2個。
肩章:硬、軟、套式肩章各1套。
領帶夾:每人2個。
臂章:臂章應固定在西式套裝上衣、短袖襯衫和外穿長袖襯衫的左袖上。
五、服裝製作與管理
(一)衛生監督帽及佩帶標志(包括:帽徽、肩章、臂章、胸牌、領帶、領帶夾、紐扣)由衛生部認定企業統一製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根據實際情況,統一組織訂購。
(二)為確保衛生監督服顏色的一致性、標准化,衛生監督服面料由衛生部認定企業統一供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根據實際情況,統一組織訂購。
(三)堅持定點製作原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負責組織認定本省的衛生監督服製作定點企業。原則上一個省只認定一個定點企業,本省無定點企業的可統一在其它省定點企業製作。
(四)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及衛生監督機構必須嚴格執行制、著裝規定,不得擅自改變服裝和帽子的式樣、顏色,不得隨意增減標志或改變標志式樣,不得將制服、襯衣或大衣的紐扣混釘,不得隨意擴大著裝范圍。
(五)衛生監督員調離衛生監督崗位時,收回衛生監督標志;服裝用滿規定年限的,拆除標志後可由原著裝人保留;不滿規定年限的,按使用年限折價處理。
(六)衛生監督員必須愛護和妥善保管衛生監督服。非執行公務時,不得穿用。不準將衛生監督服借給他人或送給親友、子女穿用。不準私自拆改、變賣衛生監督服。對違反規定的衛生監督員要進行批評教育。如本人或其他人利用衛生監督服進行違法犯罪活動,造成後果的,除給予紀律處分外,還必須依法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七)衛生監督員因違法犯罪被拘留、勞動教養或因違法亂紀被開除公職的,其衛生監督服及標志等一律收回。
六、著裝風紀
(一)衛生監督員執行公務時必須著裝。著裝應做到儀表端莊,整潔、整齊、配套、風紀嚴肅。
(二)衛生監督服不得與便服混穿,不同季節服裝不得混穿。著裝時應穿黑色皮鞋、系黑色腰帶。
(三)著裝時,帽徽、肩章、臂章、胸號、領帶應按規定佩戴齊全,不得混用。佩戴位置要准確、端正。每個衛生監督員的胸牌要固定編號,不得借用、交換。
(四)著春秋冬裝時,穿長袖襯衫下擺系於褲內,要佩戴統一制式領帶,穿制服時不得敞胸,應將紐扣扣好;著夏裝時,短袖襯衫下擺放於褲外;穿大衣時,衣領不得向上翻起,除第一個紐扣外,其餘紐扣必須扣好。
(五)著裝換季時間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的規定執行。
七、監督管理
(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制定衛生監督制、著裝工作的管理、稽查制度,嚴格規范衛生監督制、著裝管理工作。
(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對衛生監督制、著裝工作的監督檢查,對違反規定的單位和個人,要及時予以糾正;對違反規定情節嚴重或拒不改正的要追究單位領導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與職業安全健康制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童裝店鋪簡單設計 瀏覽:326
牛仔褲褲子扣子掉了怎麼辦 瀏覽:315
名牌禮服女裝圖片 瀏覽:505
超性感制服熟女 瀏覽:108
劍魂外套加哪個技能 瀏覽:90
翻領刺綉翻襯衫廠家 瀏覽:232
古馳女士皮帶一般多長 瀏覽:193
影黑色褲子是不是發亮 瀏覽:237
男生紅鞋子配什麼顏色褲子 瀏覽:734
廣州便宜的牛仔褲批發市場 瀏覽:288
褲子勒的 瀏覽:701
用廚師機怎樣更快揉出手套膜 瀏覽:625
32號褲子腰圍多少 瀏覽:997
蕾姆學生制服 瀏覽:57
冰雪奇緣裡面的艾莎裙子該怎麼畫 瀏覽:626
童裝直銷加盟多少錢 瀏覽:705
品牌運動童裝套裝批發 瀏覽:302
羽絨服什麼網站買好 瀏覽:195
瑪瑪綈女裝北京 瀏覽:759
女童搭配圍巾怎麼圍 瀏覽: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