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充哪裡好玩
悠悠古蓬州,司馬辭賦爍古今;
滔滔嘉陵江,相如故里競風流。
蓬安,古之相如縣,乃一代賦聖司馬相如故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風景秀麗,資源豐富。
蓬安,春秋系巴國地,秦屬巴郡,漢初置安漢縣,公元507年置相如縣,公元569年建蓬州,1913年改蓬州為蓬安。
蓬安在經歷了數千年的錘煉與洗禮後,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琴台夜月、嘉陵晚渡、牛渚漁歌、五馬排空、廣慈曉鍾、馬鞍樵唱、石壁晴雲、雙蓬疊翠,此乃蓬安「古八景」,令人嘆為觀止。鬼斧神工的小樂山群佛塑像、栩栩如生的千佛岩的摩岩石刻、雄秀挺拔的龍角山公園、橫亘半空屏立的燕山抗蒙古城、風光秀麗的大深南海度假村、幽深靜逸的省級白雲風景名勝區、閑適愉悅的河舒桃花村、高潔清雅的十里荷花帶,組成了蓬安的「新八勝」,令人留連忘返。
蘇軾洗墨池、周子講學處、相如故宅、長卿祠、懸棺、玉環書院、神農祠、固州寨、利溪廊橋等雖歷盡千年滄桑,遺跡猶存。
蘇軾、吳道子潑墨揮毫,瀟灑慷慨;周敦頤講學濂溪祠、顏魯公舊治石碑,激昂奮發,風采依舊;燕山寨、紅軍街,抵禦外侮,保家衛國;明清的街衢、碼頭,古色古香,古風流響……道不完的千年風情,看不厭的蓬安美景。
當前,蓬安正著力打造「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五大名人故里」精品,城市新名片更加耀眼奪目,「千里嘉陵第一桑梓」風采煥然一新。蓬安以其旖旎獨特的風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氣勢滂沱的名勝古跡,積極打造國家AAA****景區,營造最浪漫的休閑家園。
蓬安兒女正秉承司馬相如遺風,對接西部大開發的國策,深度挖掘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以建縣1500周年為契機,以「四大建設」為抓手,勇於探索、積極追求,促進蓬安面貌日新月異。
嘉陵舞袖迎遠朋,相如新賦待嘉賓!蓬安期待著八方來客,或旅遊、或休閑、或投資、或興業,共同創造相如故里發展新輝煌! 「一條襟帶隔蓬州,數里平沙接渡頭。雲里魚鱗江上市,鏡中蜃氣水邊樓。牛毛漩急灘聲壯,龍角山高樹影幽。遙想愛蓮人已古,光風霽月至今留。」伴著廣慈曉鍾牛渚漁歌,枕著嘉陵晚渡琴台夜月,詩意揮灑,纏綿悱惻,古人如是吟詠。 「嘉陵江對這里真留戀,欲走不走總繞彎,這里山川秀美人風流,這里的故事說不完。」翹首五馬排空石壁睛雲,聆聽馬鞍樵唱雙蓬疊翠,高峰入雲,山水如畫。古風徐徐,秀美蓬安,今人這般禮贊。走進周子古鎮 一日讀懂千年[古鎮旅遊] 閱讀:276 日期:2009-8-5 來源:網路 [列印] [關閉] 鄧四平/文 「一條襟帶隔蓬州,數里平沙接渡頭。雲里魚鱗江上市,鏡中蜃氣水邊樓。牛毛漩急灘聲壯,龍角山高樹影幽。遙想愛蓮人已古,光風霽月至今留。」伴著廣慈曉鍾牛渚漁歌,枕著嘉陵晚渡琴台夜月,詩意揮灑,纏綿悱惻,古人如是吟詠。 「嘉陵江對這里真留戀,欲走不走總繞彎,這里山川秀美人風流,這里的故事說不完。」翹首五馬排空石壁睛雲,聆聽馬鞍樵唱雙蓬疊翠,高峰入雲,山水如畫。古風徐徐,秀美蓬安,今人這般禮贊。一次親密接觸,無限美好回憶。快樂出發,相約蓬安。 當我深情地走進四川旅遊十大風情魅力名鎮————周子古鎮懷抱的時候,我驀然發覺自己撲進了母親慈愛溫暖的懷抱,越往裡走,越發感覺到自己又彷彿走進了一條深邃遼遠的時光隧道,走進了一部博大厚重的歷史文化經典著作,走進周子古鎮,一日讀懂千年。 妖嬈秀麗、千古浪漫的周子古鎮 周子古鎮,至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是相如縣建縣即南朝梁代以來,陸續興起的一座碼頭古鎮。該鎮位於嘉陵江左岸傍於新縣城,以上河街、下河街、鹽店街(又稱紅軍街)、順河街四條古街為主,古鎮興起於南朝梁代,繁榮於唐代。古鎮三面環山一面環水,水陸交通便捷。周子鎮原名舟口,又稱舟鎮,取嘉陵江上往來舟船皆停泊於此之意。宋代理學鼻祖、《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世稱濂溪先生,因仰慕漢朝大文學家司馬相如橫溢的才華和一曲鳳求凰浪漫傳千古的愛情經典,於是乘船專程到古相如縣來朝聖懷古,蓬安士紳學子慕濂溪先生學識人品,聞訊列隊於驛馬道旁,歡迎並盛情挽留濂溪先生逗留舟鎮講學。宋以後,修愛蓮池,建濂溪祠,立石碑刻銘詩以作紀念。因此,舟鎮從此更名為周子鎮。 周子古鎮的碼頭,至今雖歷經千年風雨滄桑歲月的洗禮但依舊保存完好,千年以前濂溪先生於此登臨古鎮。古渡碼頭依江而建,彷彿一個古樸典雅的古時點將台一般。「周子古渡」四個大字,雕刻在江畔的青石墩上,赫然醒目,古樸中彰顯著典雅,大氣中透露出厚重。整個古渡碼頭均是青石板和青條石鋪砌而成,直接伸入江水之中,有的石板至今仍可看見當年南來北往的商賈趕馬馱運貨物時走過的馬蹄印痕;那拴靠船隻粗大的鐵鏈,彷彿依稀訴說著古碼頭往昔的繁華和歲月的崢嶸。如今的古碼頭上,青銅雕塑著馱鹽的船工,販運貨物的馬夫,趕場的農婦,那碼頭石頭牆上還雕刻著《嘉陵江船工》、《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鳳求凰》等等浮雕作品,完整而生動地再現了周子古鎮碼頭悠久的歷史與厚重的人文。 古鎮的碼頭上,最吸引人眼球的當數當地的嘉陵江漁民和江上的漁船。據資料記載:嘉陵江蓬安段有180多種魚類,野生的鯽魚、鯉魚、鰱魚、草魚、青膳、翹殼、青波等等,其中最著名的當數嘉陵江蓬安段里的特產石樑沱江團了。據悉,這種江團,下頜上有一點丹砂一般的紅印跡,此魚品嘗起來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曾是歷朝歷代進貢朝廷的貢品。 每天清早,江面上當熹微的晨光微露之時,江上的漁民們「賣魚」的吆喝聲便彷彿山歌一般嘹亮地響亮起來了,接著便是紛至沓來趕來買魚的討價還價聲、過稱、算帳聲,人聲鼎沸,熱鬧異常。忙得不亦樂乎。 「打鐵鋪」 、「愛蓮池」 、「萬壽宮」、「濂溪祠」古風古韻 「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刀送姐姐。」那兒時童謠里的記憶在古鎮里依舊保存完好。走進古鎮,可以看見一家唐姓兄弟的打鐵鋪,這個打鐵鋪是周子古鎮古商鋪的一個縮影,至今已逾上百年歷史。看著火爐中迸濺出的鐵花,聽著叮當叮當作響的打鐵聲,你會以為時光流轉,彷彿夢回到了遠古的生活。 緊挨著唐氏兄弟打鐵鋪的不遠的一家商鋪便是古鎮里聞名遐邇的下河街姚麻花了。據傳,麻花原是宮廷食品,清乾隆年間,周子古鎮下河街的一位姚姓商人把它帶回家鄉周子古鎮,製作出售,食者甚多。後來,這位商人不斷改進製作技術,將麻花由兩股改成三股,然後擰成炸制,呈金黃色細絲花紋狀,備受顧客青睞和歡迎。如今,周子古鎮里姚姓商人的後人繼承祖業,並不斷研製創新,尤其是古鎮開發旅遊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區以來,下河街的姚麻花生意更是紅火,每月收入均在一萬塊錢左右。 品位完古鎮姚麻花精彩的麻花製作技藝,繼續向前走去,一街古風古韻撲面而來,街道兩旁全是古老的穿斗木結構式的瓦房,朱紅的鋪板門,雪白的石灰粉牆,星星點點的寫著「茶」、「吃」、「酒」字等青白的布幡,檐下掛有鮮艷的大紅的燈籠,入夜時分,次第亮起,如夢如幻,讓人頓覺彷彿走進了一個撲朔迷離的遠古時空隧道。 古鎮里的茶館是極具特色的:屋裡擺有八仙桌,厚實的長條凳,雕刻精細的鏤空窗欞、窗花,高大結實的木柱支撐起整個茶樓上下兩層,古韻天成,茶館宛如仙宮洞府一般。走進門去,眼前頓時豁然開朗,休閑品茗的人們,怡然自得。尤其是古鎮逢集趕場的日子,茶館里更是座無虛席,他們自在愜意地稀哩嘩啦地搓著麻將,或者悠閑自得地推著古老的牌九,或坐在敦敦實實的太師椅上愜意地養神,或躺在古色古香的竹涼椅上舒適地聊天,或瞪著大眼觀看著電視里精彩的節目,或疏懶自在地看著嘉陵江一江碧綠清澈的江水靜靜地遠逝而去,或閉著雙目,靜聽古鎮里的黃桷樹上知了一波高過一波的清音,或三五人圍在一起擺起五彩斑斕的龍門陣,天南地北講述起興衰滄桑的過往煙雲。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走進周子古鎮,那愛蓮池委實是不得不去一看的風景。相傳,宋朝理學宗祖、大哲學家周敦頤先生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名篇《愛蓮說》就寫就於此。愛蓮池就位於一條叫「水井灣」的小巷深處,老遠就可以看見池前壩子里一方雪白的假山石,小巧玲瓏,石頭雪白,石質細膩,高約二三米,宛如飛來仙石,假山石正面鐫刻有:「愛蓮池」三個大字,流水行雲一般,十分醒目,老遠看去,活潑的笑臉一般,彷彿正盛情歡迎你的光臨。走近細觀,更宛若三朵鮮艷的紅蓮綻放石上,讓人倍感親切而神奇。如今的愛蓮池池面並不太寬,大致二三畝之地,池塘上建有別致的小亭,飛檐翹拱,雕梁畫棟,小亭與池岸以曲折宛轉太極圖一般造型的棧道相連,錯落有致,別具匠心,可讓人直通池塘深處。池中單獨開辟而出的小池,植有蓮荷,時值初夏時節,碧綠的新荷,剛剛冒出碧綠的葉片,緊緊地貼於水面,上面水珠滾動,晶瑩剔透,鮮艷的睡蓮次第盛開,那一抹抹新鮮的綠意,在炎熱的夏日給人無限的涼爽和愜意。登上池岸,便是「濂溪祠」。祠堂佔地數畝,雪白的粉牆,金黃的琉璃瓦片,外築高大的圍牆,牆里牆外,綠樹環繞,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給人的感覺十分靜謐安詳而和諧,儼然一個清心修性的世外桃花源。 走出濂溪祠,回到古街。拾級而上,出現在面前的便是萬壽宮:萬壽宮始建於明代,是遷來古鎮的江西人籌資建設的,因此又叫江西會館。萬壽宮是江西人祭祖、交流、集會的場所,佔地3000餘平方米,整個建築為單檐懸山式風格的單進四合院,高大的門樓上設有戲台,正殿里供奉著許真君,兩層的回殿是休閑的場所。破「四舊」時,門樓、戲台、正殿、二層回殿均被拆除,只留下了改成普通民居風格的一層回殿。 萬壽宮大門正對面的牆壁上,用青石雕刻著深浮雕九龍戲寶圖。其活靈活現的形態,彷彿九條龍正在盤旋飛騰,使得滿壁風生水起靈動神奇,表現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藝和古鎮人民美好的祁願。 周子古鎮: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當年紅軍行經處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踏著青青的石板路,從歷史的深處一路迤儷而來,繼續前行,便走進了古鎮的紅軍街,那是當年紅軍曾經路過的一條小街,小街以前並非此名,先前販賣鹽巴的鹽商雲集此街,故稱「鹽店街。」上個世紀30年代,張國燾、徐向前領導的紅四方面軍紅九軍由此街經過強渡嘉陵江,從此小鎮人民為了紀念紅軍隊伍,便將小街更名為紅軍街了。現在的紅軍街的高大石牆上還留存有當年紅軍留下的「武裝保衛蘇維埃」「擁護中國共產黨「、「取消一切苛捐雜稅」等標語石刻。街里的有青翠碧綠的連理枝、枝繁葉茂的金銀花,還有當年托運鹽巴經過的商人歇腳拴馬的拴馬孔,更為吸引人的是那家家戶戶門前的鵝卵石,據說那既是古鎮人家歇息時的天然小凳子,又是家家戶戶辟邪的鎮宅之石。 紅軍石刻標語旁邊是周子客棧,當年周敦頤下榻的這個客棧,是經典的川東北民居風格的建築物,其獨特的造型,充分體現著設計者的匠心獨運。院內兩株古老的黃桷樹,距今均有數百年歷史,它無聲地訴說著過去,成為了客棧歷史的最好見證。如今的周子客棧已經改造成為了古色古香的四星級酒店,共有兩層,佔地約2000m2,能同時容納300多人居住、餐飲和休閑。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清幽靜謐的環境,五星級的設施設備,讓人身心舒暢。 「山、水、城、文、史」和諧交融 時光飛逝,逝者如斯。千年時光過去,如今古鎮內的古民居院落群依舊保持明、清以來的原生狀態,鎮內廟宇高據,古意盎然,雕梁畫棟,古韻悠遠,現保存完好的具有明清風格的穿斗式木結構建築共有3000餘套(間),原汁原味原生態的古民房沿著千米長、五米寬的石梯兩側布局,首尾相連,錯落有致,粉牆黛瓦,各具情調,三條主街星羅棋布鑲嵌其中,靜靜地覆蓋在寧靜秀美的嘉陵江畔。「山、水、城、文、史」在古鎮和諧交融,渾然天成。歷經千年風雨滄桑,周子古鎮蘊育了厚重獨特的嘉陵江坡形碼頭古鎮文化。周子古鎮的坡形碼頭,全省獨有此景,全國也極為罕見。